查看原文
其他

音频 | 金灿荣教授谈两部联合发文破除SCI迷信:纠正过去错误的良好开端(完整版)

政委灿荣 政委灿荣 2020-09-12

音频文字稿

金灿荣教授

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注意到一个消息,应该是2月23号,也就是昨天,咱们国家的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的发文,就是要对一切以SCI,就是英文核心期刊发文为评价标准的做法要改变。

SCI是英文期刊的一种评价方式,就是核心应用期刊。但中国人非常重视,以至于有美国人开玩笑把SCI叫做Stupid Chinese Index(愚蠢中国人索引),就出现了这种调侃。它本身有它的价值,因为这种很成熟的英文核心期刊确实在各个领域是有它的权威性的,一般它都有很严格的同行评议程序,发文不容易,基本上学术标准是不错的,所以SCI并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我们主要是对这个问题太看重了。一段时间,好多单位有个SCI发文,就在评职称、奖励方面,给了很多超常规的待遇。那么就引发了偏差,这个偏差最近就暴露出来了。很多朋友都注意到在新冠肺炎袭击中国的前后,咱们一批科学家,在像《柳叶刀》或者叫《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面,有集群的发文。有一期好像发了16篇,这在科技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因为一般来讲一个国家,一期有一篇两篇很正常,他一下(发了)16篇,这个其实是有点过分的,给人印象是很深刻的。那么与此同时大家发现一个问题,我们国家这一次,其实在疫情早期是有问题的。现在大家都承认,我们国家早期的预警有点慢。大家都回头看,当然我们说这个话从科学角度来讲,可能不一定很严谨,因为我们叫事后诸葛亮嘛。我们对当时的决策复杂性并不是很清楚,但是现在一般的常识就认为咱们国家如果能够早一个礼拜进行应对全国发布的预警,就更好。我刚刚忘了一个东西,就是SCI的全称是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中文翻译是《科学引文索引》,它是国际上评价一个正规杂志的一个办法,如果进来点名单,基本上就是一个比较正规的科学杂志。另外,大家还比较看重影响因子与论文被引用的次数,都是现在科技界比较常规的做法。看你的文章能不能发到SCI期刊上,发了以后,还要看它的影响因子。我前面已经讲过SCI论文有它的权威性,因为SCI评价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为什么咱们教育部、科技部昨天发文?之前,1月30号科技部也发过一个文,倡导科学界要把科学成果写在中国的大地上,且写在防范新冠疫情的一线上,而不是要注重它的英文期刊上。所以昨天教育部、科技部的联合发文,其实是1月30号科技部发文的一个延续。这次为什么引起我们重视?应该是这样的,大家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新冠疫情在中国全面爆发以后,大家突然发现科学界,特别有一些情况,发在英文期刊上了。比如说一期16篇论文,之后还陆陆续续发了很多别的,也现在加起来上百篇了。那么你看,其实是知道在一月初已经人传人了。但是同期有一些科学家,当然包括地方政府官员,还是说没有人传人。这个里面就一定有某种偏差。科学界的重点可能在发英文刊物上,但这种重要的讯号,它没有给决策者。这里面不清楚是他们没有尽责,还是渠道的问题,现在需要再进一步调查,但是事实就是这样。科学界花了很多的精力在英文刊物上,可能在解决国内的具体问题上,它下力不多,所以引发了科技部1月30号的发文,然后才引发了2月23号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发文。这两个发文,1月30号科技部文、2月23号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发文,应该讲它是有针对性的。针对性应该讲是在这一次疫情爆发的过程当中得到了充分暴露。科学家主要的精力,或者不能说主要,就是相当大的精力,是把成果发到英文刊物上,而不是解决现实的国内问题。那么我又看到另外一个东西,很多朋友可能在网上也看到过,有新的科学家,评别的科学家早就指出弊端,就是说咱们国家在评价系统上太重视英文刊物发文,特别是SCI《科学论文索引》上面的发文,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我看有一个计算,大概是我们国家每年,以18年的数据为例,我们国家在SCI上面发了38万多篇文章,具体数字我不太清楚,反正30多万篇文章。根据国家自然基金的资助来算,大概一篇论文,国家的项目支出是9万多人民币。合下来什么结果呢?合起来就是我们为了SCI发文给的科研经费,一年是200多个亿,好像我记得精确数字是295亿零5600万人民币。这是项目费,另外还有版面费。有一些刊物质量,SCI其实也是良莠不齐。我本人在JCC 就是“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当代中国研究》也发论文,在“The Pacific Review”《太平洋评论》也发过。我也有SCI论文,是因为美国人约稿,我是没花钱的,但是我是知道整个情况,SCI里面的杂志其实是良莠不齐的,好杂志不少,但是烂杂志也挺多的。另外要版面费,好像有人算过一年要70亿人民币。另外还有一个很关键的事,就是很多SCI期刊,中国人要去看,还要交月租费,它的电子版随便能看的,一年也得好几十亿吧。所以就有人比喻,一年我们的科研资助经费+版面费+月租费得交300亿人民币,远远超过辽宁号的经费,辽宁号也是200多亿人民币。一年送一条半辽宁号给美国。另外还有一个功效问题,就是我们花的版面费,实际上阅读者并不多,因为这些科学创新最后要由工程师来实现的。科学家他只是提出一些理论,怎么把它变成工程,还是工程师来实现的。现在大部分工程师英文也不太好,也没时间。他不去看英文文献的。他们实际上主要是中文文献看看就完了。所以呢,结果你想一年300多个亿发出去,好处当然也有,我一直不否认。他有好处,就是说SCI它有权威性,水平很高。然后发出去以后,一个是可以促进我们的科学研究了,它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还有一个扩大国际影响,我看16年开始,好像我们国家的发文已经排世界第二,而且引用也是世界第二。大概有人做过统计SCI论文一年一百几十万吧,我们中国人三十几万,占20%。现在我们发文第二,引用率第二,所以对中国的科学研究水平提高有好处,然后扩大国际影响也是有好处的,但是他主要的问题在这,就是第一:成本很高,平均下来一年为了SCI的发文和上面的利用300多个亿,一条半的辽宁舰。还有一个就是效用很差,最好的成果他没在国内,然后我们国内的工程师看不见,它实际上是对国内的服务就非常差。另外还有很大一些丑闻,好像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就包括《柳叶刀》,大家知道,去年还是前年就集中退了好多中国稿件,对吧。他数据造假,因为在扩大影响的时候,有时候学术不端,导致负面影响也跑出去了。所以比如说施一公,他是在美国学习的,然后因为他了解美国,所以他不是那么崇洋媚外。所以他对于这个问题,是比较早批评的人。他说我们现在大学研究所的科研工作是在为西方免费服务。他认为这是中国大学导向的最大问题,然后《光明日报》也发过文,说中国不是没有好论文,但是肥水外流。那么我还是反复讲,就是说如果他提升一些投入,因为科研是要投入的,它不可能凭空掉下来。除了生产也没什么,但是如果他那个成果最后不能服务于中国国内的问题解决、工业的进步,它的作用就非常有限。那么现在要重点讲,就是说为什么会形成SCI上(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变成了这个奖励应该是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奇怪的情况?应该还是我们的科研改革、科研管理出了问题。它也是制度起的作用,是吧?这些年搞科研改革、科研管理,基本肯定很明显“重洋轻中”。重洋人、轻中国人,对吧。因为科研人员他也是普通人,他要养家糊口,他也希望早点评职称、有奖金。提高整个评价体制是往那边偏移,有些地方一篇SCI就可以评教授。有时候奖励还挺高,一篇文章10万块钱什么的。发个中文对评职称没什么用。科研人员也是人,他肯定跟着制度的指挥棒走。所以我觉得还是我们估计在一段时间,整个精英层包括政府内的管理人员,他的崇洋媚外,这样一种指导思想决定的。他形成了一种潮流,就形成了一个应该是巨大的失误吧,如果说改革有什么问题,这是其中一个问题。那么坦率讲就不是一个个人问题了,不是学界的问题,也不是管理者的问题,它其实是一个潮流。那潮流后面就是一个意识形态,还是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占了上风的一个结果。新自由主义风靡中国,在中国的政界、商界、学界占了主导地位。然后就形成了很多包括现在大家批评很重的医疗、养老、住房、教育“四座大山”,让中产阶级苦不堪言。应该是非常明显的事物,这个事物后面就是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对自由主义的崇拜达到了这一个程度,觉得市场万能,于是他们就解决问题。但是实际上市场是在有些领域是失灵的。比如说在医疗、教育、养老、住房,市场有一定作用。但是市场有很大的负外部性,负面的负,负外部性的。它不是万能的,但如果你出现你信奉“原教旨市场经济”,觉得市场万能,那你就会把市场资源推到不应该推的领域。然后现在我们就在付代价,江苏宿迁当时一个吹得很厉害的例子,就是把公立医院全部卖了。当地最好的中医院卖了7000万人民币,最后医疗问题导致民怨,最后政府又花20个亿要把它买回来。总之,在科研改革、教育改革、崇洋媚外、决策错误的后面是一个错误的意识形态,是新自由主义的崇拜。要说改革的问题就是这个问题。我们改革有很大的成果,能够学习包括西方在内的外部世界。我们有了很多成就,但是也有代价。代价之一就是新自由主义渗透到中国的各个角落,导致很多政策错误。比如说我们刚才讲的“四座大山”,医疗、教育、住房、养老,这个是错误的市场化改革导致的。然后还有别的方面,包括我们讲到的科研制度,现在整个科研体系,崇拜西方SCI至上,然后导致资源浪费,而且现在看到还有一个危险,不要说社会科学,你的大脑被人家引导;科学研究也遇到这个困难,也遇到这个危险。就是你的选题是西方人给定的,西方人觉得什么东西是这么好,你就去研究什么,这个东西是浪费,资源浪费。另外就说对港台政策,光讲“两制”,不讲“一国”,这也是严重的失误,对吧。总之要细说起来,问题就多了去了。新冠疫情出来以后,至少在科学研究的方向上给我们提了个醒,我认为1月30号科技部发文和2月23号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发文是及时的。我想讲这么一点,十九大已经确定了要把中国变成一个创新型国家。科技界、教育界就要一定树立起新的思维,不能跟着别的国家跑。别人做什么课题,你也做什么课题。必须根据中国的需要来确定你的课题,投入你的资源。因为创新你得有独立见解,如果你永远去论证人家的课题,那么你永远不能创新。所以无论是现在的新冠肺炎对我们的警示——"要把科研的重点放在中国大地上,放在工作的一线",还是未来我们国家的方向,都决定了以后包括自然科学在内,都要建立起自主性,要自己找课题,你的题目不要被人家给牵着鼻子走。讲一个套话,也是个哲学思路:就是学术界不能成为一个自我封闭、自我欣赏的小圈子,制造一些特殊的概念。小圈子自我欣赏,自我得意,然后用一些很奇葩的术语来搞,实际上就成了江湖门派了。科学界教育界一定要树立一个概念,就是不忘初心吧,那就是为人民服务,然后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实际上是一个老话,是吧?但是现在看来这个老话没有过时,如果理论研究脱离了实际,它的价值是存疑的。所以,如果说我们从新冠肺炎当中吸取什么教训,那么这应该是教训之一吧。学术界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不能为学术,不能满足于在一个小圈子内自我生长,这样一个方式是不对的。另外从管理层的角度来讲,学术管理、教育管理都要去除崇洋媚外,要以真正的创新,根据中国的现实,提出真正独立的见解,去以解决真正的问题为导向,而不是看外国人的评价,看外国人脸色,尤其是看西方的眼色。因为过去还有一个崇洋媚外的洋,其实就是西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其实本质上是西方的,而且是西方当中的一个小资派。因为像大家去过德国,了解德国就知道,德国搞的叫社会市场经济,跟英美自由市场经济是不一样的。所以一定要知道世界文明很多,西方文明只是其中之一,在西方内部可能它也有不同的派系。过去40年风靡全球的,就是从英美自由主义。其实在学术上,德国就跟它不一样,或者换句话说,西欧的社会市场经济就跟它不一样。然后从学术上讲,像德国、像日本就不太一样。我们前几年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日本19年得了19个诺贝尔科学奖,就说明日本的科研体系还是有它的科学之处的。我们有一段时间主要是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就有个错误,它基本上就是把文明等同于西方,然后把西方等同于英美,实际上是犯了这些逻辑错误的。总之就是说我们要根据最近的疫情当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反思我们的科研管理、教育管理的方向,及时纠正错误。我认为科技部、教育部2月23号的联合发文,是一个好的起点。我们希望这是一个纠正过去错误的一个良好的开头。我今天的分享大概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长按识别二维码 或 搜索canrong108 添加小编 
进政委粉丝群,获取最新文章视频、图书团购、讲座信息
欢迎投稿及作品推荐,发送至:
canrongtv@126.com

|   相关回顾  |

音频 | 金灿荣:西方民粹主义是对新自由主义的反弹,寄生虫把宿主玩死了!
音频 | 金灿荣教授答记者问:有没有针对中国的特定阴谋?(20200131电话采访)

音频 | 金灿荣教授答记者问:武汉抗“疫”暴露了哪些问题?(20200131电话采访)

音频 | 金灿荣教授评世卫组织决定和美国官员不友善言论(20200131电话采访)

音频 | 郑若麟谈武汉疫情:防人之心不可无,要提高警惕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更多新冠疫情相关文章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