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高分段学生激增是否值得警惕
2017年高考改革后,上海总共经历了三届高考
三年的考生人数基本持平(5万左右)
试卷难度没有降低(甚至还有所提升)
自招线也无明显变化(501/502/503)
然而,高分段学生的数量却在逐年激增
600分以上:101 → 235 → 343
580分以上:771 → 1273 → 1506
有人可能会问
成绩越来越高不是证明学生越来越好吗
可惜
成绩越来越高 ≠ 学生越来越好
以我这些年作为市重点高中教师的所见所闻
高分激增或许只是教育 “剧场效应” 的进阶而已
-------------------
第一阶段:《 领导的野望 》
各级教育领导中,毫无教育从业经历者不在少数
有些领导的野生教育观堪比足协领导的体育观
而且他们似乎无法领悟上海的城市精神
从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
到同流合污,追名逐利,刻板短视,蛮不讲理
有些领导只求任内出成绩,完全无视了教育规律
只想看三年的教学成果,等不及三十年的教育成果
当从赌场转业来的剧场管理员选择 “放手一搏”
规则与艺术的消亡便也 “指日可待” 了
第二阶段:《 异军的突起 》
某校依靠“高压”等手腕儿实现鹤立鸡群、名利双收
(此阶段起可点击文末链接了解详情)
终于有人开始选择站着看戏,并且看得很爽
面对其他观众的鄙视与投诉
管理员却表示:这才叫投入!这才叫优秀!
第三阶段:《 巨人的进击 》
同类学校的态度从鄙视怀疑转向追捧膜拜
市重点纷纷开始执行 “鸡血政策”
越来越多的观众选择不再尊重规则与艺术
甚至有人开始站到舞台前挡住了头排的观众
第四阶段:《 神校的觉醒 》
最强四神在巨人与自己分身的压力下回归“现实”
高分段学生数量由此出现 “井喷”
本就坐在前排的 “姚明” 们也都站了起来
全场观众最终只得到更累的体感与更差的观感
虽然不明真相的群众真会以为 “你们好high”
第五阶段:《 教育的落幕 》
“育分” 凌驾于 “育人” 之上 ,教育价值观崩塌
观众进入剧场的目的从 “看戏” 转变为 “占座”
他们不再关心艺术,只关心自己能坐到几排几座
至于会不会做出更加出格的行为,我想也是必然
--------------------------
在我看来
我们现在可能正处在第四与第五阶段之间
全员的时间成本被消耗在本无意义的 “追分” 中
学生特别是尖子生的灵气与眼界也因此被消磨
万事有度,过犹不及
当学校纷纷选择让学生 “超载” 之时
在试卷上得分越多,在试卷外的丢分可能也越多
很难想象,这种低端的教育理念竟能横行于上海
如果要问还有救吗?
我认为自下而上已经基本没救了
那自上而下呢?
我觉得难度不亚于 “垃圾分类”
至于群众们喜闻乐见的励志大戏:《 XX 的逆袭 》
如果继续任由教育野蛮生长
我认为其上演的概率只会越来越小
因为当资优生源都 “被迫” 开始 “鸡血” 时
普通生源想靠 “鸡血” 改变命运的概率只会降低
比如下面这篇文章里所说的
(部分认同,部分参考,部分观望)
-------------
成就一衡中,坑苦一省人
河北高考简直是东亚式内卷的绝佳范本,如果放任这种模式继续下去,未来的数字一定会更夸张,720甚至更高分落选北大也不是不可能。
看看今年的高分段比例吧,河北真的疯了。这绝对不是一句“人多名额少,竞争压力大”能解释的,山东河南都是地狱难度省,高分人数也没有河北那么夸张。
可能有河北学子为此而感到骄傲,但恕我直言,这串亮眼数字背后,是对全省考生的极度压榨,这绝不是什么好事情。
论高考难度,河北并不是最难的省,但河北考生绝对是全国最惨的考生。河南也算是地狱难度省了,也没见过有哪个中学像衡二这样隔三差五跳一跳的。原因无他,就是衡中的锅。衡中率先打破了心照不宣的竞争规则,采用极度压榨考生的模式去获得竞争优势,再利用这个优势去吸收全省优质生源,活生生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大黑洞。其它中学若不想被这个黑洞吸死,就只能硬着头皮跟进,于是比衡中更变态的衡二出现了。两家中学互飙,竞争无限升级,逼得学生跳楼,意义何在?分数刷得再高,河北也不会多一个上大学的名额。
对于在正常环境下能考到680以上的学霸考生,高中那些粗浅的知识早已没有任何价值了,继续刷题也不过是提升熟练度而已。其它省份的顶级学霸,拿出八九成的精力保证自己能进清北,还能余出不少时间去拓展个人素质。河北的学霸就没这么好命了,全省疯狂刷题的变态氛围下,哪怕一分钟的懈怠都是巨大的风险,最终所有人都只能拼命刷题,把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过度学习上。
评论里有一些衡水的朋友提出了异议,认为衡中模式能让河北考生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所以是合理的。很抱歉,这个说法完全不成立。
我们可以根据智力和毅力,将考生分成四类来探讨下这个问题。智力决定考生的上限,毅力决定考生的下限。第一类考生,智力和毅力双高,这类考生属于天生的学霸,不管放到哪里都能脱颖而出;第二类考生,智力高但毅力不足,这类考生往往不太稳定,成绩受环境影响很大;第三类考生,智力有限但毅力较强,这类考生就是人们传统印象里的书呆子,他们学习非常刻苦但成绩始终上不去。第四类考生,智力毅力双低,基本都是属于被放弃的对象。
衡中模式的最大受益者,是二类考生,在高度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下,他们同一类考生的差距大大缩小,甚至有一较高下的可能,衡中模式的拥护者大多数都是此类。而对于一、三类考生来说,衡中模式则完全是有害无益了。由于大量的二类考生被拔到了一类程度,导致一类考生的压力变得巨大无比,不得不用同样的刷题强度来保证竞争优势。三类考生更惨,先天条件导致他们在衡中模式下提升有限,注定被二类考生远远甩在身后,更难上大学了。河北一本线并不是最高,但是高分段考生数量奇多,原因也在于此。
当然,实际情况比理论要复杂的多,也要残酷得多。因为决定高考成绩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也是非常重要的。衡中、衡二、石二基本上吸干了全省绝大多数的优质生源和教师资源,对于教育资源本就不丰富的河北省来说无异于是雪上加霜。如果你不幸生在河北的地级市,又不幸由于种种原因进不了这三家中学,那么对不起,除非你先天资质极好,不然好大学基本不用想了。所以每次我看到有人说衡水模式是穷人上升通道我就想笑,衡水模式恰恰是在封死上升通道。衡中在本就不丰富的教育资源上又狠狠榨了一把,自己吃得膘肥体壮,根本不管全省人死活。现在衡水本地人都很难进衡中了,而能送子女去衡水异地读高中的,就算不是大富大贵,多半也是中等以上的家庭。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甚至贫困家庭学生,基本上只能读本地高中,本地高中极少有优质教师,有也多半要被衡水挖走。在衡中的压制下,可以说大多数河北考生一生下来就失去了公平竞争的资格,相比衡中对于地方中学的巨大优势,省际间的录取名额差异根本就是毛毛雨。
这就是所谓衡中模式的真实面貌。尖子生浪费掉宝贵的三年时间,他们本来可以去学习更多更广的知识,但是为了不掉队只能在题海里互相倾轧;普通学生渡过极痛苦的三年,只有极少数考生能从中获益,其余多数都是徒劳。假设北京的高考难度系数是50,河南山东等省的难度系数是80,河北原本难度系数同山东河南差不多,衡中崛起榨了一波把难度系数抬到100,衡二为了刚衡中继续加压把难度系数抬到120,结果就是700分上不了北大。真是何苦来哉。
-------------------
如果是在河北,我可能会选择勉强理解
但这里是上海,所以我无法接受
如果您能为高分激增找到更合理的解释
欢迎在下方留言
-------------------
如需了解
各校为何 “鸡血” & 我为何反对 “鸡血”
请点击下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