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志愿填报中最重要的4条“线”,你能分清吗?

批次线、调档线、录取分数线……各种分数线都是报志愿的重要参考数据。这些“线”指的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小编为你来解惑~



批次线/省控线


根据全省考生高考成绩和招生计划,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的录取新生的各批次、各科类最低成绩标准(就是常说的理工类一本线、文史类二本线等)。


招生院校只能录取其所在批次控制分数线上的考生,只有高考成绩达到或超过批次线的考生才有可能被该批次高校录取。


该分数线会在考生出成绩的时间由招生办进行公布。


举个例子

假设未来某一年公布了本科线500分,考生小杰考了501,小西考了499,在填报本科志愿时小杰就有机会考上本科,而小西则没有机会,只能考虑专科。(例子中分数较为极端是为了更形象的解释,并且上述录取无降分以及其他等特殊情形)

高校调档线/投档线


省招办在投档过程中,在该批院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即批次线)的基础上,将填报了某高校志愿的考生按照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根据高校在当地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即调档比例,最高120%,最低100%)进行第一次调档时产生的,最后一名考生的成绩就是这个高校的调档线。


调档线是一条虚线,受调档比例和实际录取的影响,调档前无人可知,不一定就是高校实际录取线。


该分数线会在向高校投档结束后由招生办进行公布。


举个例子

高校A今年在广东省招生100人,调档比例为105%,则广东省一共为高校A调档105人,其中小明考了561,小光考了560分,而小红考了559,最后小红没有被投档,而小光和小明则被高校调档了,但是最终由于小光没有服从专业调剂最终被退档,小明则顺利被高校A录取了。表明小光是最后一个被调档的,他的分数560就是高校A的投档线,但是由于高校A需要根据招生计划退档5人,所以小光由于处在超出招生计划外的5人被退档,失去了该批次的录取,只能进行征集志愿的补报了。


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线


在录取过程中各个高校在某个批次完成招生计划或因生源不足和减招后形成的最低录取的最低分数。每所高校最终录取分数线的高低,取决于填报该校志愿的考生数量,报考志愿的考生多而且成绩好,录取分数线就高,反之就低。


接着上个例子说,小明561分是所有录取到高校A的广东省考生中最低分数,则高校A在广东省的录取分数线就是561。


该分数线会在录取工作结束后由高校公布(不包括提前批相关学校)


辨 

 析 


投档线不等于录取分数线

很多家长和考生会把“投档线”当做“录取分数线”,因为这两种线都可以代表着进入某所大学的资格线。其实,要细分的话,我们还是可以看出这两条线的差别。


从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到录取分数线和投档线最相同的地方,就是两者都是“最低分数线”。


不同点在于一个是院校录取完成后形成的最低分数线,而另一个投档线是院校投档完成后形成的最低分数线。


举例说明:

一本A高校理工类计划30人,省招办按招生计划数的1.2倍(30×1.2)需投档36份,计算机将这80人按招投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排序在第36位考生的招投总分即为该校本批次理工类的投档线。

学校经审阅,择优录取其中30人,这其中被录取的30人中,排名第30位的考生的分数即为录取分数线。

专业录取分数线


每所学校都设置有若干个专业;少则有20~30个专业,一般也有40~50个专业,多则有70~80个专业,有的甚至超过100个专业。学校按照招生章程中规定的专业确定办法予以录取考生,实际上就是将考生确定在某个专业上。由于每一个专业的录取都会自然形成录取最高分、录取最低分,通常将某个专业的录取最低分数称之为专业录取分数线,简称专业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