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精粹丨王树荫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研究方法
★
★ ★ ★
★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研究方法
王树荫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本文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运用大历史观,在古今中外历史视野中,侧重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阐释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及其方法论相关问题,深化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历史视野,以期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提供学理依据、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运用历史学科的分析框架和历史学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努力从中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需要深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的学理依据
1.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历史科学”的概念。恩格斯强调,“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的存在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私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斯大林指出:“尽管社会生活现象错综复杂,但是社会历史科学能够成为例如同生物学一样的精密的科学,能够拿社会发展规律来实际应用。”
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进程。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识结晶和理论成果而言,随着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和学科发展,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等,都有一个循序渐进、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正如恩格斯所言,“关于思维的科学,也和其他各门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是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科学在总体上为各门科学研究提供史实和方法论,无论对自然或社会的研究都必须深入探究其产生和演变的历史进程,没有对研究对象的历史把握,就无法解释它的呈现样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与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方法,是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路径。
2.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性源于人的历史性。人是“历史性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现实的人”,这就决定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历史”开始。历史科学实质上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发展的科学。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便随之产生,“现实的人”因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也就具备了客观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历史现象、一项历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阶级社会中属于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按照社会性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各有其思想政治教育;按照阶级属性,奴隶主、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也有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当然不同国家、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可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历史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历史本身的延续;二是历史研究的进展,或者称之为学术史。最宏观的就是历史和历史学,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它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基本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是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学科作为理论分析框架和采用历史学方法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3.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高级形态
正如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的高级形态,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是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高级形态和特殊阶段。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理论基石,以我们党关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重大问题的科学分析和正确结论为基本遵循,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历史和科学理论为核心依据,以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价值旨归,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人的全面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支,也是中共党史的分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支,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提供实践基础。作为中共党史的分支,是中共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服从、服务于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可以为中共党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增添新内容。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既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又属于历史学范畴,两者不能偏废。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根本指导,确立起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学科。作为历史学科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建立具有历史属性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学科。
二、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
1.坚持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历史、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也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方法。列宁充分肯定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唯物史观是“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史是历史科学的重要部分,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和规律性,唯物史观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的正确历史观和根本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唯物史观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要求用客观、全面、发展的观点审视和评价历史,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态,揭示其内在联系,得出科学的结论。
社会历史研究不是一个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过程,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辩证过程。运用唯物史观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就要坚持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的基本观点,客观地、历史地对待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与失误、成绩与不足,以客观公正、全面具体、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历史经验,既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必然性,又要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既要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又要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2.坚持大历史观
社会历史、人类文明具有延续性和整体性特征,世界历史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大历史观用长远的、比较的思维看待问题,在历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客观性与必然性的统一中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如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贡献和时代坐标,就要从中国近代以来180多年斗争史、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探索史和人类社会文明史的长河中予以科学定位。
所谓大历史观,是指从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段和比较宽广的历史空间来认识和分析问题,包括古今中外的历史维度,强调用全面、整体、联系、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以深入探究问题的历史根源、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揭示事物的发展趋势。大历史观要求坚持用唯物史观理解历史,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看待历史。毛泽东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古今中外法”为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提供了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要有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才能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延续性和阶段性、世界性和国别性的特征,表现为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与世界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运用大历史观和“古今中外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指导,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中汲取养分,建构中国思想政治教育通史和世界思想政治教育通史学科体系。
3.坚持正确党史观
正确党史观是唯物史观在科学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和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中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论。只有坚持正确党史观,才能科学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和重大成就,才能科学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历史贡献,才能有效地批驳历史虚无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坚持正确党史观,要以唯物史观为根本方法,严格遵循党的三个历史决议和中央有关文件的精神,准确把握党史和思想政治教育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和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会议。主题主线指向党的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服从、服务的工作大局,它贯穿于百年党史的不同历史阶段,也规定着不同历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正确党史观,强调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等基本论断;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任务;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群众路线等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方针原则;批驳各种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澄清思想政治教育改造论、思想政治教育工具论、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等误区。
三、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的一般方法
1.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历史是已经逝去的社会发展进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逻辑是对历史发展过程的总结、概括。史实是客观的唯一的历史真相和真实存在,史观是历史研究者持有的史学立场和基本观点,史论是带有历史研究者主观色彩的理论逻辑和历史再现。历史研究是关于历史真实的历史认知,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矛盾成为其中的内在张力。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强调的是思维逻辑的进程要与历史发展的进程相一致。
历史研究应当从现象入手,以史实为依据,符合历史发展事实的观点,也必然符合逻辑。历史逻辑、历史评价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历史研究的演进而不断发展。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要求在审视社会发展进程时,以丰富充分的历史事实为依据,着力阐明其中蕴涵的内在联系,把对事物历史过程的考察与对事物内部逻辑的分析有机结合起来,逻辑的分析应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历史的考察应以逻辑的分析为指引,以期全面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本质及其规律。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必须秉持唯物史观,坚守人民立场,从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或原则出发,搞单纯的概念演绎或逻辑推理。关于如何认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党的中心工作和中心任务服务与为人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服务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工具论离开了时代背景和历史事实,既不符合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实际,也从逻辑上割裂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性。
2.史与论相统一
史与论相统一是历史学科的重要原则,基础是历史材料的真实性和丰富性,坚持史与论相统一就是坚持历史叙述与历史评价相统一。历史事实具有客观性,历史叙述具有主观性,并随着史料的丰富和史学观念的变化而不断被重塑。历史研究及其结论的真善美是历史学和史学工作者的崇高追求,这既需要真实历史的呈现,也要对历史背景、历史性质、历史经验、历史意义作出符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科学结论。
坚持史与论相统一,必须全面地收集史料,深耕史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鉴别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增强客观性、学理性。史论是在史实的基础上归纳概括而来的,是史观在历史情境中的具体表现,它会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史观是史论的原则遵循和方法论,从史到论升华过程中得出历史结论必须遵循唯物史观和符合历史逻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评价历史,需要探究现象与本质、动机与行为、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主要矛盾与历史主流,把握历史本质和规律性。
坚持史与论相统一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应把收集、整理史料作为系统工程,明确和选取围绕主题的真实史料。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必须坚持以史为线、以史为据、论从史出,即不能离开历史发展的阶段、顺序、线索,不能不以史实为依据去作理论的概括、分析和立论、论证;要深入地挖掘史料,讲究史料的翔实与真实,把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史实按一定论题的需要加以集中,深入地展开论证和进行总结。
3.守正与创新相统一
坚持守正创新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方法论的立场观点方法之一,也是历史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和重要范畴。守正创新是历史研究的永恒主题,也是服务现实的重要途径。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守正就割断了历史,成为历史虚无主义;创新是守正的发展趋势和必然结果,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成为保守主义。历史科学之所以常新,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的“守正创新”,就是要坚持“两个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在加强的前提下改进,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需要借鉴历史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同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特别是汲取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传承和发扬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新情况、开拓新领域、寻找新载体、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把守正和创新统一起来。
编 者 注
本文发表于《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2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栏目本期专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基本问题研究,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内容为全文精粹,注释略,如需网络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后台申请授权。点击页面下方“阅读全文”,可免费下载全文阅读。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