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蔚来被迫停产5天,芯片“卡脖子”到底有多严重? | 新京智库

刘兴亮 新京智库 2021-07-22


新能源汽车对于半导体芯片的依赖远大于燃油车。


▲  图片来源:pixabay网


文 | 新京智库特约撰稿 刘兴亮

近期,造车新势力如火如荼。

 

移动互联网时代,苹果推出iPhone,中国出现了华为、小米、OPPO、vivo等。

 

特斯拉如同当年的苹果,点燃了新势力造车的雄心。中国出现了蔚来、小鹏、理想、威马,以及没有量产的恒大和还在传闻中回归中国的FF等。日前,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造车,引起舆论关注。


近年来,随着造车新势力股价的大涨,有人说,中国有最全的汽车产业链,还有宁德时代、比亚迪这样的电池巨头,更不用说那么多大大小小的做自动驾驶的软件公司,以及多家传统车厂和互联网巨头的合作。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超越特斯拉要不了几年。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最近,一则新闻给人们提了个醒。

 

3月26日,蔚来汽车官方宣布,受芯片短缺影响,自29日起,“江淮蔚来”合肥制造工厂暂停汽车生产活动5个工作日。

 

新能源汽车对于芯片的依赖远大于燃油车


蔚来是国内首家公开宣布因“缺芯”被迫暂停生产的造车新势力。此外,蔚来还宣布下调其第一季度交付量至1.95万辆,并称半导体的整体供应紧张,已经影响了公司今年3月的汽车产量。

 

受此消息影响,蔚来股价一度下跌几个百分点。

 

蔚来不缺资金,不缺土地,不缺制造,不缺电池,但缺“芯”了。这反映了什么呢?


▲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就造车这件事来说,很多年来,有人说中国造不好燃油车,是因为发动机核心技术不在自己手中,即使是所谓的“市场换技术”也没有把发动机技术换来。然后,新能源汽车来了,有人说终于不依赖发动机了,可以自己掌控核心技术了,造独立自主的能源汽车完全没有问题了。没想到的是,全球一缺“芯”就暴露了问题。

 

看来,这种想法,是把造车这事看得太简单了。

 

新能源汽车固然不依赖于燃油发动机,而是由电池来提供能源,但是电池也仅仅提供能源而已,它解决不了控制的问题。事实上,新能源汽车对于电子控制,尤其是半导体芯片的依赖性是远大于燃油车的,它绝对不是电池驱动电机旋转、带动轮子旋转这么简单。

 

就特斯拉而言,它包含了主控芯片,MCU(微控制单元)功能芯片,传感器,功率半导体。其中,主控芯,比如CPU、GPU、FPGA、ASIC等,MCU功能芯片完成发动机控制、电池管理、仪表显示、车载娱乐等功能,平均每辆车需20到30个之间,传感器有压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气体浓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功率半导体是电机控制的核心部件,主流的半导体多数为硅基器件,如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 MOSFET(金氧半场效晶体管),也是占总成本最多的芯片。

 

这些芯片和软件结合在一起,共同实现了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和电脑、手机一样,芯片才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而不是看起来像核心的电池和电机。另外,造车难也难在整合这些芯片和软件,利用软件充分发挥各种芯片的能力,打造独特的功能、性能、安全性、稳定性、智能化以及驾驶体验。

 

全球多个汽车厂家因缺芯影响产能


目前,核心芯片几乎全部掌握在一些传统的芯片巨头手中,比如恩智浦、意法半导体、英伟达、博世、大陆集团,以及日韩的一些芯片厂商。如同手机缺芯片会影响发货量一样,只要一种核心芯片供应不上,相关车厂就难以制造出整车,整个的交付周期就会拉长。

 

在全球缺“芯”的背景下,蔚来绝对不是第一家,也绝对不是最后一家,很多厂家只是没公开宣布罢了。


▲  图片来源:pixabay官网


去年12月份,媒体就报道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因为缺芯而影响产能。近日,据报道,现代汽车因芯片短缺问题将关闭工厂一周。此外,传统汽车巨头丰田、大众、福特、菲亚特克莱斯勒、斯巴鲁和日产汽车等汽车制造商也被迫削减产量,有的甚至被迫停产。

 

缺“芯”一下子卡住了汽车厂商的脖子,动弹不得,直接的表现就是宣布暂时停产。

 

此轮汽车芯片紧张局面年内难根本缓解


全球范围内突然发生如此大规模的缺“芯”,确实让人生疑。缺“芯”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最直接的原因是和新冠疫情有关。因为欧美的很多工厂开工不足,势必要影响到芯片的产能。而且芯片是分上下游的,上游的产能不足,自然会影响到下游的产能,一层一层的传递。

 

▲  图片来源:pixabay官网


除此之外,也不排除有部分中间商趁机囤货,借机炒作。重大危机期间,容易出现囤积居奇的人。

 

最后,从整个芯片的设计、流片、封装、测试的全流程来看,全球的芯片制造也掌握在几家大的厂家手中,其中就有三星、英特尔和台积电。

 

这些制造商的产能就那么多,在消费电子迅猛增长的形势下,缩减汽车电子的产能,增加消费电子的产能是大概率事件,毕竟消费电子的总量是远远超过汽车电子的总量的,而芯片的制造规模效应更明显。

 

根据目前全球疫情的现状,以及芯片供应链的长周期,此轮汽车芯片紧张的局面在2021年不会从根本上缓解,到2022年可能随着全球疫苗的普遍使用,以及各国从恢复经济的需要出发,学习中国经验,让越来越多的工厂开工,芯片紧张应该会逐步缓解

 

当然,根本的还是要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只要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产量上去了,自然芯片的产能会向汽车倾斜。毕竟资本是逐利的,哪里有钱赚就去哪里。


芯片厂商会优先供应知名车厂


对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厂而言,芯片紧张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短期来看,影响是产能,是交付周期。

 

和汽车总量相比较,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的量还是不多,影响范围不是很大。但是从长期看,越来越多的新车将是新能源汽车,如果没有“芯”,就会受制于人。

 

首先,芯片厂商会优先供应知名车厂,因为他们有着多年以来的合作伙伴关系,知名车厂的优先级更高。

 

其次,芯片厂商可能从这次缺“芯”事件中看到一种机会,就是抬价。一家抬价不可怕,值得警惕的是很多家一起抬价,一抬价造车成本就上去了。试想,在特斯拉还在降价的情况下,这会对国产新能源汽车成本增加带来多大的压力?

 

最后,根据近年的国际形势,美国政府借影响国家安全为名,限制欧美的芯片厂家供应中国汽车厂商,也不是不可能的,就如同他们对待华为一样,核心技术“卡脖子”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生。要知道,汽车工业在欧美和日韩都是重量级的产业。

 

所以,造车新势力们要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切不可盲目自大。造车绝对不是有强大的整合能力和先进的制造能力就完全可以胜任。即便是拥有最全的产业链,没有“芯”,造车也难实现。

 

科技的独立自主,需要久久为功。芯片这件事,要实实在在从长远去布局,建厂、开工、生产、研发,杜绝坑蒙拐骗,资本炒作。

 

这两年的无“芯”之困,以及此次造车新势力遭遇的芯片短缺,更加让人深切体会到无“芯”之痛。解决芯片之困,可谓迫在眉睫。


编辑:柯锐   实习生:余丹  校对:李立军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


拜登政府对华这波操作,战略试探意味非常明显


起底抵制新疆棉花的“幕后推手” ,BCI到底是啥来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