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医中山,展翼南沙!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今日正式启用


3月29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在南沙区明珠湾起步区正式启用


这是一所集医疗、教学、

科研、预防、人工智能管理

等功能于一体的

综合性现代化医院,

其落地南沙,

将打造粤港澳三地

医疗合作的标杆样板。





2023

今日正式启用

March 29th





/

/

“生命密钥”

串联医疗、教学、科研三大功能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定位“全国领先、湾区特色”的高水平三级甲等医院,是大湾区重点民生工程之一。该建设项目于2018年7月27日奠基动工,经过4年多紧张有序施工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医院基本建设完成。



PEARL BAY


医院建筑立面设计以“静水南沙、医养身心”为主题,突出滨海建筑特色,汲取经典、高端滨海建筑的立面特点,以白色横线条为主要元素,局部波动变化,将海景最大限度的引入室内。屋顶造型以“大医中山、展翼南沙”为主题,以海鸥展翅造型为母题,结合屋顶设备的遮挡需求,形成独特的滨海建筑造型特色。


总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采用南北分区的设计理念,涵盖医疗、教学、科研三大功能,南北区通过形如“生命密钥”的架空连廊相连接,联系紧密,采用双廊式设计,形成了“透景、透风、透水、透绿、透人”的就诊环境,处处见庭院,宛如一座花园中的医院。




NANSHA


在整体布局上,北地块为主要的普通医疗区,各医疗单元按照以学科为中心的“诊疗中心化”理念进行布置,设置具有中庭景观的医疗街串联各功能单元,提高工作效率,为病人提供最便捷的服务。住院部采用双护理单元,屋顶设置直升机停机坪。



在南地块北侧布置科研及动物实验楼,紧邻普通医疗区,便于科研、医学转化交互;教学行政公寓楼紧邻科研楼东侧布置,形成医院的内区服务空间。国际医疗中心位于最南端,靠近下横沥水道,设置游艇就诊通道。南、北区之间设置架空连廊便捷联系。



// 正式启用




全院拥有38个科室、48台大型医疗设备以及PI实验平台、细胞制备研究中心、P2动物实验室、达芬奇教学中心等医疗设施,配置高效先进的医疗系统,投入使用后将成为国际医学中心、大湾区公共卫生灾难救治中心、医学研究与成果转化中心。




/

/

进驻38个专科

首批近80位专家已入驻



启用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将布局精准肿瘤学科、内分泌代谢与心脑血管病学科、生殖医学学科、烧伤整形学科、消化疾病学科、耳鼻咽头颈6大学科群,并进驻妇科、产科、重症医学科、骨科等38个专科,其中涵盖32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


医院共设立1500张床位,启用初期拟开设660余张床位。同时,医院将建设75间ICU病房,其中包括6间正负压单间ICU,并建设45间手术室,含3间负压手术室。



据了解,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南沙院区实施垂直管理、同质化管理,医生均由越秀院区统一派出。3月初,首批科室执行主任、专家近80位已正式入驻。各业务科室根据要求,已提前做好轮派准备和计划,目前医护人员、行政管理等多位工作人员已入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

瞄准各专科高精尖的设备,对标国内外的先进诊疗技术,医院已经引进一批世界领先水平的医疗设备,如医用直线加速器、回旋加速器、后装治疗机、PET-CT、SPECT/CT、3.0TMR、超高端CT、大孔径MR、大孔径CT、DSA、CT+DSA复合手术室、MR复合手术室、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等国际一流的医疗装备。


通过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及各类智能终端,医院将打造智慧化病房,住院患者与医务人员、智能医疗设备紧密连接,提高护理工作的自动化、数字化和人性化水平。



按照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标准,医院还配置信息联通和智慧设备、移动手术室、移动ICU、车载CT等设备,建设直升机停机坪、急救码头等基础设施,搭建海陆空立体应急反应与救治体系,面向湾区提供即时响应的全方位高效率救援服务,建成大湾区30分钟医疗救援圈。






根据“中山一院”公众号,3月30日、31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将举行大型义诊活动,43个专科300个专家参与活动,放出号源5000个。



交通提示


地铁:乘坐地铁18号线到达横沥站,从A出口出站,在“地铁横沥站”公交站乘坐南沙20路或南沙13路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站”终点站即到。


公交:乘坐南沙13路、南14路、南沙20路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站”即到。




来源|南方+

编辑|黄泓

编审|林丹贤


欢迎投稿!邮箱:ns_zhsw@mzwglj.cn


更多精彩,点击下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广州南沙明珠湾管理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