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留下的人:如何处理亲友过世的哀伤?
“在药丸系列推送里,我们会通过文献翻译、书籍推荐等形式进行趣味科普,同时会有选择性地安利与精神健康相关的优质文艺作品。希望你能在里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颗药丸。”
中元节又到了。今年是特殊的一年,疫情之下,生命的消逝被简化成了一个个跳动的数字。很长时间以来,面对丧亲之痛,不仅是当事人感到生活难以继续,作为周围试图关心的朋友也往往感到无力。今天推送的文章来自老人精神科专科护师的分享,既可以给从业人员以参考和借鉴,也适合普通读者初步认识哀伤辅导。文章比较长,分三个模块:哀伤的反应,影响哀伤反应的因素,以及如何处理哀伤。读者可按需取用。
加入护理工作超过三十年,从临床、书本、进修及自身的经验,对哀伤这课题亦薄有认识,愿意与大家分享。
人生有许多失落及遗憾,在失落中,以失去挚爱的亲人最令人肝肠寸断,刻骨铭心。最容易引发难以磨灭的哀伤及忧郁的情怀。对丧失亲人的反应,因人而异.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不难见到的心理情绪行为。
一. 哀伤之反应
A. 心理所引发情绪行为征状:
˙否认及冷对死亡的事实
以否认及冷淡态度来面对不能承受的事实来保护自己的情感免受伤害。短暂的否认乃常见现象,但发展到妄念的程度则非正常的反应。
˙哀痛﹑愤怒﹑内疚﹑无助﹑失落甚至讨价还价以自己的生命或贵重物品来换取死亡者的生命 (这都是常见的情绪行为反应。)
˙理想化
对死者完美化,只回想其优点而抹杀其缺点及生前错失。
˙丑化死者
将死者看到分文不值来保护自己免受痛失所爱之苦。
˙寻找死者
继续去幻想死者仍然在世,时刻在街上寻觅死者的踪影﹑音容, 在错觉或幻觉中与死者对话等。
˙保存死者的遗物
保存死者遗物及房间仿如死者仍在世,缘于否认死亡的事实。严重的会导致妄念的出现,仿如死者仍在世般接待。
B. 生理反应:
失眠﹑坐立不安﹑疲倦乏力﹑胃口减少﹑体重下降等 (失眠及食欲是重要的评估指标)。有些哀伤者甚至会异常心跳,梦见死者,注意力下降﹑耳鸣﹑善忘、喉咙哽塞感及失去自理的动力。
C. 社交反应:
离群及不愿参加惯常的社交活动
哀伤的过渡,因人而异,我们很难断定哪些反应为正常或非比寻常,视乎客观环境限制及功能情况而论。对一个有大房子的人,保留死者遗物绝不稀奇。相反,对一个活在弹丸之地的人仍保留死者的房间及遗物则截然不同。处理哀伤是一个过程,有些人容易过渡丧亲之痛,很快回复正常生活;但有些人则梦萦魂牵,久久不能释怀。在未进入哀伤之处理前,让我们先来看看有什么因素影响哀伤之反应及其过渡:
二. 影响哀伤反应之因素
A. 非预期之死亡
非预期比预期的死讯,为遗属带来较大的创伤.例如:死于非命的意外﹑自杀﹑被杀……等都令遗属构成较严重及深远的心灵伤害。
笔者二十年前曾在门诊辅导一位有情绪病的妇人,她的儿子在十年前 (约十岁)在放学回家途中被车撞死。她的丈夫于儿子四岁时因病身故,她将心血都放在儿子身上。事发当天她放工回家不见儿子,就致电责备并催促他回家。万万想不到那责备及催促竟然是永远的话别。无怪当她重述此事时她泪如泉涌,伤痛之情,虽事隔十年,仍仿如昨天发生之事。
B.死因与遗属有关
就如上述的个案,那可怜的母亲感到自己俨如驱使亲儿送命的元凶。试想报纸上那因意外亲手撞死儿子的货车司机及因精神病发将自己挚亲宰杀之凶手,清醒后又谈何容易过渡哀伤?
C.未经证实的死亡
有一位婆婆的儿子患上重病因不想连累家人静悄悄离家,那时内地刚有水患,儿子自此音讯杳然,婆婆因思念儿子过度 ,患上忧郁企图自尽及后被救回,在医院里仍然相信儿子未死。
我祖母因年轻时,丈夫与叔伯兄弟离家经商,客死异乡,叔伯唯恐祖母不理两幼儿改嫁,将恶耗隐瞒不了了之。直至祖母晚年患上老人痴呆症仍惦念祖父,一天她告诉我们祖父流亡多年归来。
D.缠绕不清的或过份依附之关系
缠绕不清又爱又恨的关系里,当中含有未了的期待。当你期待的人死去,这期待就无法实现,令关系含恨而终。
有一位女士年轻时因专心工作及教养孩子们,就算知道丈夫与亲姊有暧昧关系亦无动于衷。及后子女成长与丈夫分居并矢志不会顾丈夫生死。后来丈夫因癌病入院,这女士每天送汤照顾他。丈夫临终竟要求与这女士在阴间再作夫妻,同赴黄泉。女士当然拒绝.自此女士经常发恶梦追斩这对奸夫淫妇,醒来又企图找亲姊报仇,情绪激动。更扬言自尽,在丈夫死忌或特别的日子,这恶梦更明显。
又若遗属太依附死者过活,如年幼的孩童倚赖父母。当孩子还未长大而父母双亡,生活颠沛流离又或寄人篱下,那孩子长大甚至到死,仍难摆脱丧亲所带来的恐惧与彷惶。无怪乎在临床上有类似不幸的童年的长者,晚年纵然有子女相伴,仍带忧郁之情来度过晚年。那没有家庭支持的这类长者处境堪虞,更难免忧郁。
E. 成长中缺乏母爱及有被虐或被忽略的经验
这类自小缺乏爱及肯定的人,缺乏安全感,对丧亲的适应及过渡困难。因为丧亲的经验会同时勾起昔日的失落与伤痛。过往哀伤及分离的经验亦影响今天面对哀伤的能力。
F. 经济环境及个人健康之影响
倘若死者为主要的经济及情绪支持的来源,遗属要面对丧亲之痛就雪上加霜。正如贫病交迫的长者,失去儿子,那白头人送黑头人之悲痛及无助,非笔墨所能形容!
三. 哀伤之处理
目标:帮助哀伤者,透过哀悼过程,接纳并超越失去摰爱的伤痛,重新建立新的关系,回复正常的生活。
A. 预期死亡之哀伤辅导
哀伤之处理可能的话最好是从病患者预期会死亡就开始,愈早愈好!让关系滋养及修补,让家人及临终者能善用余下的时间来处理对对方未了的期待及渴望。帮他们重温过往开心及不开心的片段。互相肯定及道歉。帮助互相表达爱意及欣赏, 探讨遗属日后的生活安排:商讨身后事之处理及遗愿,使临终者从遗属的承诺中得安慰。让死者不致于含恨而终,释怀离世.遗亲亦在化解怨恨,为临终者付出爱与关怀,比较容易接受死讯及顺利过渡哀伤。在辅导过程中,总要视乎双方的步伐,循步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B. 死后实时之处理
用死者安祥离去来安慰遗属,为死者提供有尊严的看待。事前安排有隐私的房间,让家属送别死者。让家人为死者作最后的服侍;如洗脸、洗手及洗脚等。让家人进行简单的宗教仪式:如祈祷等。最后给家人提供处理尸体认领之数据。
C. 死后之哀伤辅导
˙尽快接触及探望哀伤者,并给于支持
˙避免用客套及理性说辞去试图安慰
˙提供安全的环境,聆听哀伤者表达内心的感受
˙了解死因及其哀伤程度,因应其反应来决定辅导策略
˙探讨与死者之关系,回忆过往生活片断
˙协助或参与哀悼事宜
˙处理误解及不合理的想法
˙处理未了的期待 (可通过写信及空凳对话)
˙评估自杀的风险,在特别的日子如死忌,结婚周年等要加倍留心!
˙商讨丧亲后生活上的适应
˙帮助哀伤者重新投寄情感,工作或兴趣等
最后,我想同大家分享自己一个亲身经验。
父亲两年前在家突然晕倒,头部严重受伤。经诊治后康复出院,但于出院当日再度跌倒丧命。事出突然,令我和家人痛心不已,我的睡眠及精神受影响。由于专注照顾祖母,近几年都忽略了他。他喜欢书画,我几 年前带他去看画展,看得出他很欣慰,他死后我有些内疚,两个多月后,我在偶然的机会下,毅然学瓷画 。今已两年多, 在学画中我感觉与父亲有点联系的感觉。有时我们可以发掘一下哀伤者与死者的联系点,当然是对正面的关系而言,这可能是解开忧伤之钥匙。又正如一个照顾癌病儿的母亲,当儿子死后,投身为儿童癌病之义工,从中过渡哀伤。
转自香港医院管理局老人精神科速治服务快讯Vol.25
原文标题《护士分享(一):哀伤的认识与护理》
符合刊物转载规定
撰文|伍月婷 专科护师 沙田医院老人精神科
整理|小卡
排版|小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