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圆桌对话:从一篇自杀深度报道出发

ka233 刺鸟栖息地 2022-07-17
“在『撒野』系列推送里,我们探索有关精神健康的各种玩法,发布刺鸟栖息地主办的各类主题活动,同时友情转发我们认为值得一试的其他活动资讯。通过线上线下活动,探索自助和互助的多元形式,重建人与人的连结。”
撒野系列
第75
跨学科对话




圆桌对话

走近深度报道系列之

青少年的痛苦与哀愁


时间

2021年9月18日

周六 19:00-21:00


平台

腾讯会议


对话嘉宾

吴呈杰(记者,文章作者)

江帆(资深心理治疗师,哥大姐姐品牌创始人)

张斌(深圳市康宁医院危机干预科副主任)


主持人

小卡(精神健康方向社工)


活动费用

免费


报名方式

1.将《两个世界:父亲与自杀的少年》一文转至朋友圈

2.添加刺鸟工作微信

perchthornbird出示转发截图,即可获得直播链接



感谢大家!这是少见的基于报道文本进行跨学科对话的尝试,希望能够多多支持。


活动召集人有话说:


Hello大家好,我是做精神健康公共教育的小卡。几个月前,在南京给公益组织做培训的时候,有学生问,想更好地助人需要去读点什么书,她说自己也有看一些心理相关的。当时我很果断地说:去看文学吧。在这个什么都可以可视化,什么都追求短平快的时代,我们已经很少去安安静静读完一篇白纸黑字的长文章了,最受这种生态影响的恐怕就是那些辛勤耕耘的文字工作者了。


文字作为表达媒介有其不可取代的功用,我们借由文字去理解陌生的世界。现代学科分类让太多现象被术语遮蔽,反而阻碍了更多的理解和沟通。近年来,围绕精神健康议题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 我时常惊讶于其视角的敏锐和文字的细腻。想写一篇好文章,不仅得笔头功夫好,更重要的是,作者把自己放在怎样的位置,选择以怎样的方式去回望和关照事件当中的当事人。


我们拿到一篇有关自杀的深度报道,可能给到它最好的待遇就是留一个整段的时间去阅读,更常见的则是先码后看,最后被遗忘在收藏夹。流量时代让原本不该是过眼云烟的内容变成了看后即弃的快餐。


国内唯一专门做精神健康和失独家庭介入的基金会叫尚善公益基金会,我在尚善办公室的时候看过它的负责人毛爱珍阿姨在回复其他失独妈妈的消息,稍微一聊竟然发现就是我所熟悉的南京某高校的自杀事件。


当时觉得很感慨。如果说自杀本来就已经是一个隐秘的话题,那么那些被留下的人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更是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因此在看到《两个世界:父亲与自杀的少年》时,就有了希望能够组织一次对谈的想法。


我希望这篇文章不仅仅只是一篇深度报道,也希望正如生产该文章的媒体正面连接的名字一样,这篇文章能够成为我们正视青少年自杀的一个桥梁,成为我们打开讨论的入口。很久之前我就想组织大家一起阅读深度报道,这一次终于有机会达成这种对话。除了作者之外,我还邀请了专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江帆,我们很早就有过一次合作(当美国经验遇见本土实践:精神疾病重症康复经验分享),另一位嘉宾张斌则有着危机干预的经验。阵容可谓相当强大,欢迎大家报名参加!


——小卡 



文章作者说:

从春天做到秋天的稿子,第一次去采访,采到的是很多媒体报道过的那样:「阳光积极向上」的模范儿子毫无征兆地自杀,父亲穷其所能,想要调查清楚死因。


两个月后再去,我寻访了少年生前的近十位好友,并得到了几乎完全不同的第二个故事:少年孤僻内向,自测为重度抑郁,自杀前曾多次发出求救信号。同伴尽力拉回,在大人那里,却像按下了静音键。


两个故事还有更多的出入:父亲说少年的身高是1米86,经过多方核实,少年的真实身高为1米72。父亲曾想让少年当兵,被拒绝,少年去世后,父亲告知他的朋友们,少年去当兵了。这一度让我无法面对这个题。是到全部采访结束后,我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可能的答案——经受灾难性的痛苦过后,父亲编织了一个理想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儿子阳光,1米86,如他所愿去当了兵,并始终和他亲密无间。


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如一位朋友所说:「一个人的局限可能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局限。」这也是最令人绝望的部分:父与子之间,两代人之间,我们真心实意地爱着对方,但爱和理解并不总是一回事。



——呈杰




GUESTS

对话嘉宾


吴呈杰

「正面连接」记者,《两个世界》报道作者。前《人物》《智族GQ》记者


正面连接:一个新创立的非虚构品牌,生产优质报道和非虚构产品。团队成员均来自一线市场化媒体,致力于呈现复杂世界中人们视而不见的重要部分。在严格的真实基准上,以更新的语言,更现代的表达,介入瞬息万变的时代。现已推出非虚构作品《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2557天》

《两个世界:父亲与自杀的少年》




张斌

深圳市康宁医院危机干预科副主任

纽约大学心理学硕士


深圳市康宁医院危机干预科副主任。纽约大学心理学硕士,心理治疗师。曾先后在美国及中国接听危机干预热线,参与现场危机干预行动。曾前往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访问学习自杀访谈与评估的培训技术。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江帆

哥大姐姐创办人,哥大心理咨询系教育学硕士。曾从事精神重症康复工作五年,任临床督导和部门主任。纽约州心理治疗师


江帆拥有美国俄勒冈大学心理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咨询系教育学硕士。她在纽约曼哈顿从事精神重症个性化康复(复元)工作五年,担任临床督导和部门主任,拥有纽约州心理治疗师执照(LMHC执业号:006506)、纽约州性侵害危机顾问资格。回国后,江帆聚焦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咨询与支持工作,拥有众多成功的青少年支持案例与经验。


其创办的哥大姐姐是帮助青春期及青年期孩子(12-25岁)不上学、不上班、不出门、不交友、不开心的专业心理支持项目。项目亮点:良师益友式陪伴、专业型评估、阶段性方案推进、多方位赋能、家庭顾问支持。



小卡

刺鸟栖息地负责人

南京大学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方向硕士

南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督导


从2015年开始精神健康的行动和研究,连续六年举办精神健康公益艺术展览,组织和带领了几百场精神健康公共教育活动,为多所高校和公益组织提供教学和培训。性别友好的精神健康空间BelongingSpace主理人之一。







精神健康公共艺术团体。以超越学科的视角看待精神健康议题,身体力行促进知识和经验的生产, 秉持社会正义的理念, 探索多元介入的可能。开展同伴教育、 互助团体、 讲座沙龙等经典项目, 也通过影像研习、 影像制作、 戏剧演出、艺术展览等各种艺术创新方式进行精神健康大众传播。连续五年举办精神健康艺术展览。与多所高校合作, 组织教学和培训。曾获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 706空间青年基金、 银杏基金会、 爱德基金会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