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的木薯-两个艺术家的展览
出品人:黄泽渊
策展人:姚雨萌
参展艺术家:林桂明,张家伟
主办单位:福州半山当代艺术空间
半山空间开放时间:10:00-17:30,周一闭馆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梁厝路133号
半山当代艺术空间
展览开幕时间:2021年10月1日 下午15:30
开幕茶叙: 2021年10月1日下午16:00
展览开展时间:2021年10月1日-2022年1月7日
作为艺术家的木薯
文 / 姚 雨 萌
泰国有一句谚语,“蔬菜放进筐,人群进芒场(muang)”。“芒”指的是小镇或城邦。意思是:就像蔬菜要放进筐里一样,人群也要集中进入城邦。但总有一些人、一些物选择逃避约定俗成之事,比如木薯以及选择木薯为食的山民。 人类学家詹姆斯·斯科特 (James Scott)在东南亚的田野调查中,曾为不同作物的“逃避能力”(escapability)打分,木薯因其特质堪称“逃避之王”。与大多是块茎、块根类作物一样,木薯生长在土地之下,但它却能适应各种各样的土壤与气候,一年四季均可种植,是一种不用耗费太多心力的半野生作物。它们的产量不会太高,但也不至于太低,如因错过了收获的季节而被遗忘在土地中,来年挖出来仍可食用,只是一旦离开了土地,就不易长久存放。相比于税收谷物,木薯拥有强大的“逃避能力”。前者生长在土地之上,秋收前,帝国的税官就可根据涨势预测产量从而制定税收政策。而以木薯为代表的块根作物则很难计税,因为长在土地之下的它们大小不一,实在难以量化,而且直到挖出来的前一刻都没人知道今年收成如何。如果种植谷物的农民想瞒报产量,税官大可率军前来,直接拿走被藏起来的那部分粮食,再存放到帝国的仓库里。可如果是木薯呢?那税官就得跟山民一样,把这些不值钱的木薯一个个挖出来,只是往往还没运到目的地就已经烂了。 种植木薯的山民选择以此为食,也是一种逃避的方式。斯科特通过对东南亚高地的历史研究发现,国家总是试图将人群集中在平地种植谷物,而山民却又通过各种方式逃避国家的控制。从传统的观点来看,山民的生活落后又野蛮,似乎只有延伸而来的政权才能推动当地文明的发展。我们时常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将国家与文明混为一谈。但其实,逃避统治的野蛮生活中,亦有别样的文明,只不过是不同的选择罢了。居谷地,以谷为食,成为可预测、可计量的一部分,过上“文明”的主流生活或许也很好,只是有些人偏偏不喜欢。而偏偏,这些不喜欢与不情愿时常无法旗帜鲜明地表达出来。于是,他们转身向山走去,用“自我野蛮化”的方式,与主流保持距离,与自我无限靠近。 逃避不是一味躲藏,而是一种选择,甚至可以是一场平淡无奇又持续不断的斗争,这样的生活也是部分当代青年艺术家的写照——比如林桂明与张家伟——展览“野蛮的木薯”中的两位参展艺术家。林桂明用充满市井气息的霓虹灯,伴以处于生活边缘角落却又不可或缺之元素,以戏谑的方式消解权威。宗教与艺术均可调侃,嬉笑与怒骂皆是作品;张家伟则将人生经验注入影像与装置中,通过外物与自身的关系表达相遇离别的无常以及向往内心平静的不安定感,在循环播放的影像与自我回忆中反复跳跃,向内观看自己人生的碎片,最终打磨成艺术作品。林桂明与张家伟在他们的联展中,以木薯之姿自我野蛮,以低姿态的反抗表达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不喜欢”与“不情愿”,继而在自我的时间与空间中观照内心,在表达自身的同时,也探讨了年轻人对当下生活方式的思考与选择。
参展艺术家介绍
林桂明
1990年生于平潭,小镇青年艺术工作者,平时往返于上海福建两地。
2010年至2014年本科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
2015年至2018年研究生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从谭根雄教授
美好世界大舞台/霓虹灯、弹簧玩具、电机等/尺寸可变/2020
张家伟
福建泉州人
2015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由(谭根雄 教授)主持的观念与形态艺术工作室
2019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美术学系研究所(指导教授:李思贤)
创作方向以现当代艺术为主。个人偏好不受媒材形式限制的自由创作方式以及观念性表达。
部分作品
影像截图:虚妄
影像截图:香魂
影像截图:超度
策展人介绍
姚雨萌
江苏南京人
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博士候选人
本科学习经济管理,精心计算4年之后,决定放弃“钱”途,读了人类学研究生。目前正在努力毕业中,论文撰写道阻且艰,但将人类学元素融入艺术展览或许是个有趣的尝试。
欢迎各位朋友成为艺术金主
展览门票购买链接
在展览期间,会有相应的活动推出,请大家尽情期待。
+86 176 8998 7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