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力所能及地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投入志愿服务
我们近期在后台收到了一位读者的留言:
说明:这位读者朋友从事体制内相关工作,ta所在地区缺少相关的文化氛围
经这位读者同意,刺鸟志愿者们对这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以这篇推文作为给这位读者和有相似烦恼的朋友作为参考回答。
冰冰:
首先想到的是选择合适的线上志愿服务参与。这样选择面广,可以保护隐私,也方便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调整投入的精力。
当然线上志愿者也有很多局限性。如果想重点参与或者发起线下活动的话,可以尝试看看本地其他公益组织(不一定是精神健康相关)有没有公开活动可以参与。
未必所有的公益组织的活动的体验都很好。但是通过参与可以对本地公益组织有所了解,感受下其他公益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他们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困难,也许还会在活动中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对本地情况有所了解后,再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是否独自或者与同伴一起发起精神健康相关活动会心里更有底。
坨坨:
我觉得说的自私一点,志愿服务中即时的获得感很重要,预期付出收获和实际对等可以支持自己长期坚持下去。
因为志愿服务在大家心中是一个极端“利他”的事情,但反而如果是想着一定要利他,就很容易在志愿服务中被带跑偏。一是容易被消耗和剥削,二是有些人的极端利他其实是极端利己。
阿星:
蛮赞同的,感觉被帮助的人和志愿者尽可能达到对等,才会有好的感受。虽然也许志愿者掌握更多的技术,但面对每一个新的陌生人的时候,又是不同的个体,又要重新去了解对方的需求。
而且其实生活中也会遇到需要你帮助的人,不过这是一种更泛的心态。就是说,你碰到了一个比你弱的人,你是觉得比对方强而欺负ta或者觉得自己牛逼满足虚荣心,还是就是愿意把自己放低到对方的高度,与之交流相处,无形中也会有所帮助。受益可能是双方的。
阿周:
我可能觉得,先开始做吧。找到什么志愿活动就做什么,应该多做几回就有答案了。
小卡:
Hello,朋友你好,能够感觉到你希望做一点什么的心情。大家说得都挺好的,我来说一点更好直接上手的。
我会有两种方向供你参考,一种就是发挥自己的所长,比如化名撰写一点自己的生命故事,以亲历者身份匿名去回应和鼓励类似经历的朋友,你可以在网络论坛发声、在公众号留言区活跃、或者投稿给公益组织,都是可以的。因为这些是你和精神健康议题最强的连结,是比较有话说的地方,也是我们作为从业者觉得非常需要大家一起来做的地方。
当然,你也可能害怕说太多暴露隐私,或者怕触发隐痛,并不希望提起,那就可以是另外一个方向:看看各个公益组织有什么通用性的需求,这些需求有没有你可以做的:比如有的组织缺少排版的、缺少整理资料的、缺少校对文字稿的,这些不需要你在精神健康方向有特定积累或者输出。而这些线下的组织,你可以通过街道或者互联网去问一问,如果不要求是精神健康的就更好找了,一般街道团委下面都有相关信息统计,我自己的第一份志愿服务就是去区里街道的志愿者协会找到的,也可以微博微信搜搜当地的关键词。
如果你希望是更理想化的组织,更精细的垂直于精神健康方向的组织,那可以加入各类有线上板块的组织,完成线上工作。像刺鸟的伙伴双相躁郁世界、心声Mind、症状网络等,都是需要线上协同的组织。最后,我想说注意调整好自己的期待,厘清自己的需求,也了解清楚那些公益组织的需求,需求能契合上就特别好,需求契合不上就难免失望和帮倒忙的情况。其实公益真的不远,哪怕去看一本相关的书籍或者一部电影,认真地在豆瓣上写个书评影评都能够帮助到一些人,不妨发挥一下想象力。做起来就不慌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