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1800万人看过、35分钟的抖音视频
这是一条1800万人看过、35分钟的抖音视频。
打开开头,你会看到很多飘过的弹幕写着:
“不要快进,这个视频值得慢慢看完”
“看完你会回来发弹幕,一定要看完”
视频作者叫@王村村,他做了一件极致浪漫、又极致无聊的事情。
起初,他只是想把发光藻类聚集带来的荧光海现象,搬进自己的家里。
谁能想到,实现这个想法,花了他整整三年。
这一切起源于一个浪漫的假设。王村村想,如果有一天他结婚了,新娘要踩着一片荧光海走向他,水波荡漾,蓝色的光芒映照彼此的脸,那该多浪漫。
2020年1月份,因为肝衰竭,他在生死边缘走了一遭。这场病让他回头反思:要是真的就这么走了,有什么事情是死之前一定要完成的?
荧光海,这个念头又一次出现在了脑子里。虽然还没有找到心爱的人,但是至少可以先把荧光海搬进自己的卧室。
他也没有想到,这件事一做就是整整三年。
第一步,找到发光藻。
荧光海之所以能发光,其实是因为其中有很多种的发光藻类集聚。但如果要搬进卧室,那就需要考虑藻类的毒性,亮度,危害等等,王村村最终锁定了一种各方面符合要求的发光甲藻,总算确定了品种。
然而问题来了,去哪里找这种甲藻?
他发现市面上根本没有卖这种发光藻类的商家。为了找藻,他唯一的办法可能只有自己捕捞。
于是,2020年10月,他来到了中国南海。
虽然找到了藻的来源,但是新问题又出现了。
王村村想要的藻类长度只有0.4毫米,靠肉眼寻找无异于大海捞针。而在0-30米的深度内,这种藻类分布密度大约是每升海水里有30个,而如果随便采集一升海水,里面有2000-3000个不同种类的藻,根本无法区分。
没办法,只能靠苦功夫筛选。他100ml一袋的采集海水,不停的采集。晚上去看哪些袋子发光,然后再用显微镜观察。
时间过去1个月。
2021年11月2日,他总算找了两个含有这种海藻的袋子。进入了里程碑式的下一步——养藻。
查遍了资料后,王村村发现,自己可能是全世界第一个饲养这种藻类的人。一切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为了最终分离,他用试管不断的稀释海水,寻找发光的瓶子,稀释分离,不断更换容器。为了营造藻类的生存环境,他自学海水配置,希望让藻类能够长大。
他的每一天枯燥又重复。配海水 ,养藻,配海水,养藻,根据计算,如果要实现最终的计划,他至少要配置三吨的海水。而每一次配置都涉及几十种不同的物质,其中有一些还有剧毒。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地方发展。容器从试管换到了杯子,藻类真的开始了繁殖。
半年过去了,就当王村村认为自己离成功越来越近的时候。他又生病了。
2021年4月,他查出了紫癜,需要进行治疗。而在他积极看病的同时,藻类也开始了大批的死亡。到五月份,藻类只剩下了100ml。
看着家里的一百多个瓶子,他突然觉得自己一无所有。
为了坚持荧光海的梦想,他把剩下的100ml藻类分散到几十个瓶子里,改变不同的光照、温度、配比,寻找藻类的死亡原因。
经过几个月的折腾,2021年9月,藻类似乎又能活过来一点。
然而到了十月份,距离上次藻死亡后的半年,新一批的藻,又开始了大批的死亡。
村村感到愤怒又绝望。在他心里,他付出的让藻类活下去的努力,已经远超出了他为自己活下去付出的努力。为什么还是不行呢!
11月,他开始了第三次的养藻之旅。买设备,租房子,光是硬件就砸了几十万。
解决完硬件,就解决流程,他给每一瓶藻类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海水的批次,温度,比例,事无巨细。这一次,哪怕藻死了,他也要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错。
他像一个真正执着的科学家。每天记录,配海水,观察,透气,控制温度,力求每个环节的精确。
然后,12月8日,这一天,他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藻类繁殖的海水配比。在那珍贵的一瓶子里,发光藻好像真的,成活了。
那天的他在视频里哽咽地说:“好像真的,在快放弃的时候,再试一次就好了,一定再试一次。”
这个时候 ,距离村村开始荧光海计划已经过去了一年有余。
掌握了配比,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无尽的重复,等待,重复,等待。时间又过了大半年,王村村就这么过着苦行僧一样的养藻生活。
然后,2022年11月。荧光海项目开始三年后,王村村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一片蓝。
“这城市没有海,但我的心里一片蓝。”他在视频里这样说。
发出后,很多抖音网友认真看完了这条35分钟的视频感动,赞叹王村村的执着和坚持。
“理想主义的花,终将会开在浪漫主义的土壤里。”
“希望你与生活搏斗后依然自由浪漫。”
“我们在生活的柴米油盐里磨平了棱角,谢谢你给我们带来的光。”
也有人难免质疑这世上怎会有如此无聊的人。
对此,村村在抖音这样回答:
他说,这就是一场盛大的浪漫主义无聊。
好在他的理想,终归是等到了海水变蓝。
你看过王村村的视频吗?看完他的视频你有哪些话想跟村村说?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随机抽取5位幸运读者各赠送抖音周边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