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仔从东大硕士毕业后在互联网工作了2年,上个月刚刚离开互联网,重新回到本专业背景的国企。
从他身上,我获得了很多新的思考和认知,所以特意邀请他做了一次年终复盘,认真看完一定会有所启发。以下是完整内容:2020年12月,自从备孕、老婆回家待产到现在的哺乳期,我一个人生活了500余天。广州的冬天很暖,但家里还是略显清冷,迷茫的我决定用文字寻找生活中闪亮的星光。
时隔1年,在2021最后一段时间,我决定复盘过去,规划未来。过去一年发生的事情,对我而言只有两件要事:1)4月,宝宝出生;
2)10月,离开互联网,回到交通行业。
宝宝的出生无疑给生活带来很多色彩,每天最开心的时候莫过于下班回家后能和宝宝视频逗乐。无奈互联网人加班如同家常便饭。我经常下班到家洗漱完过了22点,宝宝基本已经睡了。加上对内卷的排斥,我逐渐萌生了离开互联网的想法,最终我选择了现在的国企工作。一、我的过往经历
1.1 求学
我出生在东南沿海小城,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对我人生的引导不太足,因此我的目标也非常世俗:小学希望上个好初中,初中目标上个好高中,高中的目标是上个985,大学的目标是保研。这一路顺利地走了下来,造就了如今的我:在老一辈的眼里我是优秀的,是“别人家的孩子”。我曾经也这么认为并洋洋自得,直到进入社会我才发现:人生前25年,每一个阶段我都选择一个最轻松的单目标进行局部优化,过拟合了世俗经验,并且在训练过程中没有采用噪音扰动跳出局部最优,最终在真实世界中缺少多目标建模,导致泛化不足。我的高考成绩相对中等,好的985大学选不上热门专业,211大学专业可以随便挑。最终,我选择了哈工大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时,我很用心学习本专业的知识,以满足高绩点保研。保研有三条路:交通,电气和计算机。我对电气的兴趣最大,交通最少,然而在成绩上则正好相反。参考梯度下降法,我选择交通专业的收益是最大的。所以我保研到了东南大学的交通规划与管理专业。读研期间是我优化最快的时候,我的老师在复杂交通网络和大数据方向积累深厚,师兄师姐也很优秀,在他们的熏陶下,我对交通专业的兴趣逐渐复燃了。
研二实习前,一切顺风顺水。然而,18年在滴滴的实习过程中,我真正接触到了算法工程师有多火。在高薪的吸引下,我选择了转行,然而在这一阶段的优化极为艰难,越来越多跨专业的人涌了进来,算法门槛水涨船高。不随波逐流,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质和优势,真的很重要。求学期间的这段经历,其实就是在“随大流”。它没有错,可能最适合像我这样没有太多试错成本的“小镇做题家”,但却是一种极为中庸的策略。人生不能重新训练。回望过去,最大的制约是没有长远目标,没有采用多目标优化。1.2 工作
从19年4月毕业至今,我分别在创业公司、互联网中厂和国企工作,见识了不同圈子的文化和氛围。杭州某AI创业公司
18年的时候,想进入体面高薪的算法岗,最简单的方法是找一家初创公司的AI岗位实习,通过对口经历在校招时拿到大厂offer。遗憾的是,春招时我没拿到合适的offer,决定在初创公司工作一年再跳槽。我所在的团队属于浙大背景,技术上实力雄厚,工作配合和生活相处都非常愉快。初创公司也有它的问题,比如分工不明晰、流程不规范等,适合培养一个契合公司业务的能打能抗的多面手,但对于想在炼丹领域深耕的同学是不够友好的。同时初创公司会把“活下去”的焦虑会传递给员工,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加班,这就更加挤压了想要以初创公司为跳板,进入大厂的打工人的充电时间。我为自己考虑了以下出路:1)加速压榨自己:目标是各大厂研究性质的算法岗,HC少门槛高。需在高效完成工作的前提下,抽出大量时间打基础、看论文、做有影响力的工作;
2)正常加速:目标是大中厂各业务线的算法岗,HC丰富。需在保证完成工作的前提下,总结解决方案;
3)半躺平状态:在初创公司等待合适的机会,顺便积累技术,更重视与生活的平衡。
我半躺平了半年,意识到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后浪只会越来越汹涌地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要么卷要么跑。打鸡血压榨自己几个月后,我还把身体压榨出毛病了(左耳突聋),最终选择了第二条路,也是我觉得最适合非科班同学的选择。广州某直播公司业务线
大中型互联网公司的组织架构、技术深度与企业文化相较于初创公司通常较为完善和成熟。我入职时的工作内容是文本安全,期间由于业务调整,转到了反欺诈风控。工作特点也比较明显:1)专一性:我在从事文本安全工作时,核心目标就是以各种手段,优化曝光率和误拦率。工作目标清晰明确,长期的业务经验积累能让你成为一个细分领域的专家;缺点是与业务强绑定;
2)风险性:主要涉及当前业务线调整时的风险,普遍存在于互联网行业。比如我从文本安全工作时被调至业务安全方向。优点是拓展广度,接触一些其他领域的技术;缺点是原业务的经验积累不在了。
我们团队氛围很好,整体也很年轻,让我有一种回到研究生课题组的感觉。在生活中经常一起游泳,聊天八卦,结交了不少好友。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leader,武汉大学数学博士,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和理想主义者。他除了在工作上教会我“定位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求解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生活中的指路人的方向。曾经的灵魂拷问还在我耳边回响:“你想清楚你要过什么样的人生了吗?你想清楚你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了吗?”这些问题每一次都让我语塞,但现在,我可以做出回应了。客观原因是宝宝出生后,我开始把时间更多回归到家庭上,业务调整也让我对自己做的工作失去兴趣。主观原因是我对互联网的内卷所带来的焦虑感产生了厌倦,开始思考我想要的是什么、如何发挥出我的优势、如何长远发展。互联网大厂 or 交通类国企
我从年初萌生离职想法,9月中旬提离职,中间也反复拷问过自己:我到底是不适合这个业务,还是不适合互联网?换个业务或平台,我会不会依然殊途同归?这期间,我也收到过多个互联网大厂的offer,有2个offer的薪资提升非常可观,一度让我心动。但我最终基于以下考虑,还是选择回归交通行业:1)想摆脱精神内耗,选择自己深耕过的、不那么卷的行业,平衡工作与生活;
2)技术只是实现价值的手段之一,人生还有很多技能点,国企可以培养我的综合能力;
3)除技术之外,积累的人脉和师门资源,对未来的工作开展能够有更好的支撑。
二、现状与规划
2.1 工作
目前我在杭州某个甲方性质的国企研究院工作,担任高级算法研究员。日常工作包括:算法框架搭建与设计,项目可行性的评审与方案制定,外部合作团队资质的评估等。国企的工作相对轻松,工作855,中午还有很长的午休;福利很棒,甚至存在工作日团建这种之前不敢想象的事情。但这些都是建立在低薪资的基础上:从互联网到国企,我的薪资降了45%,但考虑到生活品质的提升,我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国企中政治性质的会议相对较多。有些时候领导会出于各种目的让我参与。碰到对于工作帮助不大但比较重要的会议还是需要重视的,一是转变观念,技术不是工作的全部;二是调整心态,就当给自己放个小假。工作中涉及的coding部分约占30%,更多偏向于方案设计、过程把控与评审。每年会有一个年度算法大赛,coding依然是算法研究院的看家本领之一。入职一个多月,除了1024参加程序员节算法大赛硬刚了3天代码,剩余时间我都在做项目的算法调研和外部科研团队的沟通,提了不少技能点。我的长期规划是背靠国企,对内成为算法专家,推进各个项目,涉及算法的部分能够做到业务剖析与方案设计,了解执行的算法并能把控项目推进和成果产出;对外固化几家合作厂商和高校合作院校,形成长期的稳定合作关系。经过梳理,我觉得在一家国企从事算法研究工作,需要提升以下几点:1)项目管理能力,可以考一个软考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2)算法能力,广度上需要拓展CV、NLP等领域,深度上围绕具体业务领域的算法展开,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3)业务能力,了解业务需求,定位问题并抽象为数学问题;
4)沟通能力,提升汇报能力与外部合作协调能力。
2.2 生活
现在我搬回了19年初来杭州时住的人才公寓房,买了一辆小毛驴上下班,生活条件改善了不少。中午吃完饭后可以去江边散散心,晚上下班早,可以有一块完整的休息和学习时间了,还能经常见到醒着的宝宝。周末也不用再像之前一样每周都去公司学习,可以自己做做饭、去周边旅行、看看电影或者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薪资的落差确实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花钱不敢大手大脚了,甚至还要想办法拓展一下副业。考虑到准备在杭州定居,要重视3点:1)目前没有摇新房的资格,要尽快考下软考高级以申请杭州e类人才,这个证书对于工作也有一定帮助;
2)投入更多时间在宝宝的教育引导上,培养宝宝对生活的好奇心;
3)多陪陪家人。明年会把妈妈、老婆和宝宝接来杭州,要花更多时间陪陪留在家里的奶奶和爸爸,他们年纪大了,在家容易孤单。
希望明年能看到不一样的自己,更积极的自己,更自信的自己,更热爱生活的自己!
微信8.0将好友放开到了一万,小伙伴可以加我大号了,先到先得,再满就真没了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加我微信啦,2021,抱团取暖,一起牛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