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看待五四运动时的民国社会
更多信息请点👆🏻蓝色本公众号,加入读者群
五四运动时,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中央政府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北洋民国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和平的方式完整继承前朝疆域的政权,也是中国继清朝灭亡后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
那时的中国开始尝试民主,颁布实施了第一部民主宪法,第一次在亚洲实现民主选举,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氛围比较自由宽松,人民不仅有广泛的言论、出版自由,而且还可以组织政党。
袁世凯自小站练兵到接掌北洋,兴办各级新式学堂教育,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立了中国近代的军事、司法和教育制度。袁世凯对推动中国近代化乃至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西方驻华媒体如泰晤士报都视袁为中国唯一可以安定中国的人。北洋政府时期政坛更迭频繁,从1916年至1928年短短的13年中,就有38届内阁,最短的两届只有六天 。北洋政府先后出台的五部宪法都以“三权分立”为基本原则。
在文化方面,北洋政府时期的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北洋时期也成为继先秦之后,中国再一次出现百家争鸣式的思想文化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种思潮自由传播,各种学说百家争鸣,中国近现代几乎所有的文化大师如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胡适、梁实秋、辜鸿铭、傅斯年、鲁迅都涌现于这个时期,当代中国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都是在北洋民国政府时期奠基的。
据统计,1920年全国报刊杂志有一千多种,五四时期即1917到1921年间,全国新出的报刊有1000种以上,1927年日报增至628种,发行量更是突飞猛进。《申报》1912年发行量约7000份,1928年达14万份。
在教育方面,早在1905年,袁世凯就联名湖广总督张之洞请求清廷废除科举,推广新式教育。据学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统计,袁世凯当政的直隶省(今河北省)共办有专门学堂12所,实业学堂20所,优级师范学堂3所,初级师范学堂90所,师范传习所5处,中学堂30所,小学堂7391所,女子学堂121所,蒙养院2所,总计8723所。
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15%,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25%,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35%。
北洋时期坚持市场经济,让经济自行发展。从袁世凯时期开始,即放手任用近代工业企业的两大巨头“南张北周”——张謇和周学熙,发展中国实业,引进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法令颁布实行,如史无前例的承认专利权史无前例。为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北洋政府不断地对新开办的工商业提供较完善的法律保障,颁布了《公司条例》、《商业通例》、《公司条例施行细则》、《商业通例施行细则》、《公司注册法规》、《商业注册法规及施行细则》。如《注册手续》规定:“自当事人禀请之日起,须于三日内,将注册之事办理完竣。”1914年12月5日,北洋政府颁布法令,通饬各地,大力提倡国货,“凡出口足抵外货者,优给奖励”,而对国货则酌免税厘。
提倡国货,抵制洋货,以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为目的,是北洋政府的重要国策。
北洋政府还创办新式银行作为发展中国资本主义实业的一个重要的手段。1915年袁世凯正式发布《中国银行则例》。北洋政府金融政策具备开放性、多元性和民主性:北洋政府允许并提倡国家银行和民营银行并存与竞争;中国银行与外国银行并存与竞争(英、美、日、法、俄等大国银行在中国近50家);中国传统的典当、票号、钱庄和新式商业银行的并存与竞争及多元化发展。
北洋民国政府地方政权从袁世凯开始一直基本上采取和沿用了清末新政改革官制,实行地方自治制度。北洋政府成立后,全国各地一般均设有省议会、县议会。1914年袁世凯公布了《地方自治试行条例》;次年又公布了《地方自治试行条例施行规则》;再将京兆列为特殊区域,公布《京兆地方自治章程》。五四时期总统徐世昌于1919年9月7日公布了《县自治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全国各县设议会和县参事会。1921年7月3日,徐又公布了《县自治法施行细则》、《县议会议员选举规则》以及《市自治制》、《乡自治制》等等。县、市、乡、镇、村实现了民选或全民公决县知事、市长、乡长、镇长、村长。
当然严格而言,北洋政府实行的地方自治尚难称之为完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地方自治,但北洋政府实行的地方自治,是中国近代史上十分有益的实践,民主政治色彩表现在在中国地方政权建设上。
北洋政府以后,国民党政权成立,中国再无“小政府、大社会”的民主自治模式。
更多信息请扫码👆🏻蓝色本公众号,加入读者群
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