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科技大国缺席诺贝尔奖?
多项指标似乎表明我们已经是世界科技第二强国 ,但为什么屡屡缺席诺贝尔奖?基础研究薄弱是最主要原因。
一、专利、论文强国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发布《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对131个经济体创新能力进行排名。其中,中国排名第14位,与去年持平,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前15行列,在多个领域表现出领先优势,是跻身综合排名前30位的唯一中等收入经济体。
2019年,我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达2.21万亿元,是2012年的2.15倍,为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23%,超过欧盟平均水平。R&D人员数量稳居世界第1位,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科技人才队伍。
2009—2019年,我国高被引论文数为30755篇,占世界份额为20.0%。从2012—2019年,我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从53.5万件和14.4万件增长至124.4万件和36.1万件,均居世界首位。
二、问题
问题在于:《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称,“中国已经确立了作为创新领先者的地位,在专利、实用新型、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量和创意产品出口等重要指标上均名列前茅”。看看,我们的创新集中在这些方面。
而诺贝尔科学奖项获奖者情况看,从2000年到2019年,前五名获奖大国分别是美国122人,日本19人,英国19人,法国12人,德国8人。美国依然遥遥领先,这和美国有世界领先的研究型大学以及对基础教育的重视有很大的关系:
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获奖理由是“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哈维·阿尔特 ,美国,美国罗彻斯特大学。
10月6日,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莱因哈德·根泽尔,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教授。安德里亚·格兹,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珍妮弗·杜德纳,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目前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目前公布的得主国籍不是美国英国,就是法国德国,他们工作学习的大学也大都在此。
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共有33所高校的104个基地入选。
在大学基地数量方面,北京大学7个基地排名全国第一。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和清华大学并列排在第二,都有6个基地。
入选基地数5个的高校分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和武汉大学;4个的高校则有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三所。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基础学科门类健全、规模大。
而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老牌工科名校,入选基础研究基地比较少。
传统七大强校当中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5个基地的数量,排在以上学校之后,并列第8。
更多精彩请关注👆校友公众号,原创作品,每日更新
往期精彩:富豪打爱国牌,月入一千元的6亿人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