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紫菀通便功效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紫菀味苦、辛、甘,微温,有润肺化痰止咳之功。凡咳嗽之证,无论外感内伤、病程长短、寒热虚实,皆可用之,实为治咳嗽之专用药,诚如《本草新编·紫菀》云:“紫菀舍治嗽之外,原无多奇功。”至于紫菀通便一功,历版《中药学》高校教材均没有记载,因而鲜有人知。笔者查阅了宋代至今的一些医史资料和文献杂志,既有紫菀治便秘的医案记载,也有中医机理阐释和现代药理研究。现拟从这三个方面来探析紫菀的通便作用。
宋代施彦执《北窗灸录》记载:“蔡元长(蔡京)苦大肠秘固,医不能通,盖元长不服大黄等药也。时史载之未知名,往谒之,阍者龃龉,久之乃得见。已诊脉,史欲示奇,曰:请求二十文。元长曰:何为?曰市紫菀耳。史遂市紫菀二十文,末之以进,须臾遂通。”这是以单味紫菀治疗便秘的最早记载。
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肠痹》载:“夏,二十,食下胀。旬日得一更衣。肠胃皆腑,以通为用。丹溪每治肠痹,必开肺气,谓表里相应治法。杏仁,紫菀,冬葵子,桑叶,土栝蒌皮。”
辽宁省丹东铁路医院邓照华运用紫菀一味治便秘医案:谷某,男,81岁,退休工人。患脑梗塞,大便干燥,经常服用蜂蜜或用开塞露通便,否则几乎不排大便。用紫菀100克水煎。4剂后,便通。
江苏名医孟景春重用紫菀治便秘医案:孔某,男,50岁,教师。患大便秘结已有余年,每5~6天一次,便时十分困难,需1小时左右,肛门常因而出血,经多方调治如用果导、比沙可啶,中药生大黄、番泻叶,中成药脾约麻仁丸等,有的虽能一时见效,但停药后便秘依旧,且有时更剧,剧则用开塞露亦不能下,常用手指挖出,十分痛苦。除大便闭结外,更有咽干鼻燥,口渴,一年中至秋季更为严重。饮食欠佳,睡眠欠安。舌质偏红,苔少,脉细数。证属肺阴不足,下不能润于大肠,治宜滋养肺阴,利气润下。处方:南沙参、北沙参各12克,麦冬、杏仁、郁李仁各10克,柏子仁10克,炙紫菀20克,熟地黄、云茯苓各12克,枯梗10克,厚朴花6克,芦根20克。7剂。梨膏1瓶,每次服2匙,早用开水冲服,空腹服下。并嘱忌食辛辣、熏烤食物,戒烟酒。连服上方二十余剂方告痊愈。(《孟景春用药一得集》)
孟景春认为:“用紫菀治便秘,属肺津不足可用,其他证型的便秘用之,亦有辅助作用。”这为临床应用紫菀通便治便秘指明了方向。
史载之在《北窗灸录》曰:“大肠,肺之传送,今之秘无他,以肺气浊耳,紫菀清肺气,此所以通也。”
《药品化义》云:“紫菀味甘而带苦,性凉而体润……因其体润,善能滋肾,盖肾主二便,以此润大便燥结……宣通壅涩,大有神功。”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记载:“紫菀所以能通利二便,是因其体润而微辛微苦,观其药材,须根皆可编成辫状,故紫菀又有‘女辫’之名,其性润可知,润则能通,辛则能行,苦可泻火,故于二便之滞塞皆有效……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利,大肠失于传导,则大便亦不得通。”
按照中医理论的解释无非两个方面:一是从肺论治,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宣降,生理上通过经络紧密相连,病理上正如唐容川《血证论》所云:“肺移热小肠则便结,肺津不润则便结,肺气不降则便结。”紫菀能清肺、润肺、降肺气,恢复肺的气化功能与大肠的传导功能,故可治疗便秘。二是从肾论治,紫菀质润味甘,善能滋肾,盖肾主二便,以此润大便燥结。
清代陈士铎《石室秘录·腑治法》云:“大便闭结者,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而肾经之水仅足以自顾,又何能旁流以润溪涧矣……盖大肠居于下流,最难独治,必须从肾经以润之,从肺经以清之……此下病治上之法,亦腑病治脏之法也。”此论尽管不是针对紫菀通便作用而言,但可作为以上两方面的最好注脚。
紫菀通便作用也有现代药理学的验证。
贾志新等(《光明中医》2011年7月第26卷第7期)通过对紫菀水煎剂不同剂量组通便作用的实验研究,观察其对小鼠肠组织中神经递质的影响,从而得岀结论:紫菀通过提高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达到通便作用。
紫菀含有香豆素、蒽醌及黄酮类化合物可能也是通便的有效成分。
前者用现代药理佐证了紫菀通便作用的机理,后者找到了紫菀通便作用的物质基础。
明代倪朱谟《本草汇言》载:(紫菀)“治老人血枯气燥,大便不通”,提出紫菀可治便秘;贾所学《药品化义》云:“紫菀……润大便燥结……宣通壅涩,大有神功。”肯定了紫菀通大便的神奇功能;近代医家张山雷《本草正义》说:“惟紫菀疏泄肺气,则上窍开而下窍亦泄”,进一步揭示了紫菀通大便的功能特征。可见“紫菀舍治嗽之外,原无多奇功”的说法是有误的,并证明其确有通便之功效。(本文出自中国中医药报,作者系湖南省洞口县中医院 刘小平)
理法方药学术
分享中医药资讯
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工作者都在关注的平台等您/关注觉得好看,就点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