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法方药

其他

国医大师许润三治不孕经验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是指输卵管阻塞或输卵管通而不畅导致精卵无法结合而不能受孕,是女性不孕的首要因素,约占女性不孕的40%。许润三教授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治疗有独到见解,现将许润三运用化瘀通络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经验介绍如下。国医大师
2020年11月23日
其他

贵州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浩:加快将贵州建成中医药强省

于浩)推荐阅读经典课程——全国名中医刘启泉教授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系列讲座!王琦院士:中医药的全球认知度在不断提升中国传统医学毛里求斯受热捧,总统为中医药点赞!消风除湿汤治疗过敏性紫癜
2020年11月20日
其他

王琦院士:中医药的全球认知度在不断提升

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表现出色,特别是在疾病早期介入上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琦在接受强国论坛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医药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明显降低了轻症变重症、重症变危重症的发生率。此外,中医药在助力复工复产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的全球认知度在不断提升。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琦近照人民网张桂贵摄强国论坛:您认为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最主要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王琦:中医药在几千年传承中不断总结和发展,成为保障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关键所在。根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伴随着这些疫情,中医人在医疗实践中著书立作、总结有效中医方剂,逐渐形成了钻研不同领域的中医药专家群体。中医药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是改善症状,第二是缩短病程,第三是提高治愈率,第四是降低死亡率。中医药的贡献度在于明显降低了轻症变重症、重症变危重症的发生率,“三药三方”被广泛应用,证实了它的疗效和安全性,更证实了中医药的救治能力。不光在新冠肺炎救治方面,中医药在复工复产、复商复学带来的聚集性隐患的预防方面也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此外,我国积极向国际开展远程诊疗和临床救治,与世界人民一起共抗疫情,共享中医药的经验和成果。全球很多国家,包括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对于我国中医药的评价很高。这说明中医药的全球认知度在不断提升。强国论坛: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将中医药更好地传承下去,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方面,您有什么建议?王琦:首先是要加强学科建设,中医药学科的内涵建设和分化更新是临床治疗的坚实基础。其次是人才培养,既要依靠现代医学高等院校教育,又要把老中医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传承下去,造就新一代的名医。只有大批的名医活跃在临床一线,见实效地保障人民健康,才会增强对中医药的“自信”。这个自信是建立在中医药的服务水平、建设能力和对接能力上的,将这些能力转化为实打实的疗效,才能实现中医药更高质量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强国论坛:中医药在推动世界各国加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方面具有哪些作用?王琦:首先要让世界认同中医药的疗效和价值。中医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比如气虚、阴虚、阳虚、肾阴,这是我们自己的文字符号,外国人听不懂。我们需要把它转换成国际语言,用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的表达方式来增强认同感,比如用调节免疫、抑制病毒这样的表述。另外,在目前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我们不光要研发攻克新冠病毒的药,更要“扶正气、避邪气”,通过人体的发病特点和外界的气候环境,用中医药的方法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的效果。强国论坛:在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方面,您有何建议?王琦:首先要集中力量攻克中医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中医药既不缺历史,也不缺文化,更不缺疗效,但是缺手段和方法。西医可以利用声光电磁波,将医生的诊断通过仪器发挥在病人身上。而中医就缺少“望闻问切”的治疗硬件。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问题,加强转化,提升中医药诊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次是产业化的问题,我们要推进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对于能够促进中医药发展的科学技术,都应该拿来为“我”所用,以此改变我们现有的服务形态,进而提高广大公众对中医药治疗的满意度,为建设健康中国做出更大贡献。强国论坛:近几年,“大健康”一词很热,您作为中医药领域的专家,怎么理解“大健康”这个词?王琦:“大健康”是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移,它关注的是不同群体、不同个体的健康水平和状态,包括生命全周期、生活全方位、健康全过程的三个“全”,涉及生命、生产、生活的三个“生”,还关联到健康服务的服务链、供给链、产业链的三个“链”。“大健康”关注的是健康问题,不是病的问题。首先需要去了解个体的体质类型,找到体质和疾病的关系,之后通过调节个人体质来防治疾病,从而实现个体化诊疗。中国的大健康体系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提升全民的健康水平、构建完善的大健康科学体系任重道远。(来源:人民网)
2020年11月19日
其他

云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日前,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制定具体落实举措,将本实施意见实施情况纳入党委和政府绩效考核,有关部门要细化本部门,落实实施意见的具体措施。《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一)加快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加强省、州(市)、县(市、区)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建设,推进省级中医医院提质扩容,依托省中医医院建设省民族医医院。到2022年,州(市)级中医医疗机构全部达到三级中医医院标准,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加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药科室建设,综合医院中医床位数不少于医院床位总数的5%。大力发展中医诊所、门诊部和特色专科医院,鼓励连锁经营。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企业登记经营范围使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规范表述。(二)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基础。实施基层中医药提质增效工程,到2022年,争取90%以上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达标,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且中医类别医师占比达20%以上。支持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疗联合体。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中医类专业医学生和招收中医专业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推行中医药人员“县管乡用”、“乡管村用”,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等有关专业应届毕业生可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鼓励退休中医医师到基层服务,落实国家放宽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医师职称晋升条件政策。(三)建设中医药信息化服务支撑体系。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等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加快以中医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为重点的中医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推进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完善中医药信息统计制度。综合运用大数据手段,逐步实现对中医药服务精准高效监管。二、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四)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到2025年,申报建设1个中医区域医疗中心,不少于5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5个省级中医临床医学中心、20个分中心,15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做优做强骨伤、肛肠、儿科、皮肤、妇科、针灸、推拿、肿瘤、心脑血管病、肺病、脾胃病、肾病、周围血管病等中医传统优势专科专病。加强傣、藏、彝等民族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到2025年,建设不少于200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推广不少于4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五)实施中医治未病工程。加快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应设立中医治未病科室。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丰富中医治未病内容,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开展治未病服务地方标准制(修)订。到2022年,90%以上的中医医院设置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不少于10个省级中医治未病中心与实用技能培训基地,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2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六)发展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特色康复医学。支持中医药机构与企业合作,研究开发中医康复器具。加快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伤残等,制定推广一批中医康复方案,推进中医康复技术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到2022年,75%以上的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建成不少于2个省级中医康复示范基地,推广30项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七)推进中西医协同协作。完善中西医协同协作机制,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规范建立中西医会诊制度,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艾滋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药问题等,推进中西医协同治疗和科研攻关,提高重大疑难疾病的临床救治水平。到2025年,建成20个省级中西医协同协作基地,推广40个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八)加快提升中医药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完善中医药融入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加快建立传染病中医临床救治体系,依托三级中医医院建设一批重大疫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救治基地,依托高校、企业等建立中医药防治疫病基础研究和产业创新平台。实施中医医院急诊急救能力提升行动。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应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省、州(市)两级中医药应急救治专家队伍,制定完善一批重大传染病中医药防治方案。三、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九)推进道地药材科学规范种植生产。加大中药材道地产区环境保护,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利用有机、良好农业规范等认证手段,科学引导中药材种植养殖。制定全省道地优势药材目录,编制10种大宗道地优势药材品种种植养殖区域规划,逐步确定10种道地优势药材主栽品种,加快优良、特色、乡土中药材良种认定和选育,建立50个道地优势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100个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100个良种中药材保障性苗圃基地。鼓励国有林场开展林下中药材基地建设。(十)促进中药质量提升。健全中药材、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体系,提升中药饮片炮制水平和产品质量。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加强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动开展国际标准研究制定。建立完善注册管理体系,完善医疗机构制剂技术审评审批机制,优化规范应用传统工艺配制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备案管理。(十一)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与监管。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保护,支持替代品研发利用。严格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使用管理,分区域、分品种完善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限量标准。倡导中医药企业自建或以订单形式联建稳定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推动中药材产业扶贫。建立健全第三方质量检测体系,制定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激励政策,充分利用已建成的中药材追溯平台建立从中药材种植、生产、流通到使用的全程追溯体系,鼓励中医药企业自建中药材追溯系统并接入省级平台。加强中药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加强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药物警戒工作。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完善中药质量安全监管法规制度。开展中药材产业标准和民族药材地方标准制(修)订,到2025年,建立10种道地药材生产技术标准。(十二)加快云药品牌培育。开展中药材道地品种、食药物质资源原产地、主产区、集散地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工作,打造知名区域品牌。促进滇产中药品牌化发展,培育中成药大品种和独家品种,重点支持三七系列、灯盏花系列、天麻系列等品种二次开发和标准提升。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特色药用资源药性与药理药效研究。以医疗机构制剂为基础,加强中药新药研发。加大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使用力度。(十三)大力发展中药配方颗粒。提升现代中药提取技术,完善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体系,研究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共煎、传统饮片等效性问题,实现中药用药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培育一批道地药材配方颗粒大品种,支持中药配方颗粒品种纳入省级医保药品目录。(十四)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推进植物提取和精深加工,发展云南特色高附加值植物原料药。推进食药物质资源开发利用,发展中药膏方和食疗(药膳)产业。研发生产健康产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建成一批中医药特色养生养老示范基地。融入全域旅游和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推进太极拳(剑)、八段锦等中医传统运动保健与体育休闲产业融合,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康体休闲体验园。(十五)建立完善中药材流通体系。建立种植养殖、初加工、包装、仓储、运输和销售为一体的中药材流通体系。促进“互联网+物流”发展,打造现代化智慧物流,开展中药材配送上门服务。打造面向西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十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支持云南中医药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加强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建设。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调整优化学科课程设置,促进学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将中医课程列入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提高临床类别医师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水平。改革完善中西医结合教育,实施西学中人才培养工程,临床类别医师经省级卫生健康部门组织的西学中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可提供包括中药饮片在内的中医药服务;符合条件的,可参加中西医结合职称评聘。允许依法取得医师资格的中医医师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机构临床科室执业注册,开展与其执业范围相符的诊疗活动。允许中西医结合专业人员参加临床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十七)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申请博士授权点。充分利用人才政策,引进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并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财政经费支持。到2025年,遴选培养15名中医药领军人才、60名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120名中医药后备人才。开展中医药师带徒工作。鼓励支持省级名中医到基层建二级工作站。加强中医预防医学、中医急症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加强民族医药人才培养,落实好国家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政策,加大民族医药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认定力度。支持中医医院设置中医(专长)医师岗位,促进民族民间特色技术传承发展。大力推进中医药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快培养中药材种植、中药炮制、中医药健康服务等技术技能人才。(十八)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完善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薪酬制度,落实国家关于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照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建立同行评议制度,确保中医药有关评审、评估、鉴定活动的专业性。按照国家安排部署,健全卫生技术人才职称评价体系,完善中医药人才职称评审标准,按照规定逐步建立中医药人才表彰奖励制度。注重发现和推介中青年骨干人才和传承人。开展省、州(市)级名中医评选。五、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十九)推进中医药精华传承发展。加强中医药古籍文献、经典名方、口传心授等医药资料的抢救收集、整理研究和推广应用。编制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典籍、技术和方药目录。建设省级名中医、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和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系统挖掘整理滇南医学流派及地方流派学术思想、名家经验,编纂系列丛书。遴选中医药学术传承项目、传承人并为传承活动提供必要条件,鼓励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制定傣、藏、彝等民族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开展临床疗效评价及用药特点研究。(二十)加快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突出中医药特点和发展需求,建立科技部门与卫生健康部门协同联动的中医药科研规划和管理机制。中医药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评审单列并采取同行评议方式。建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开展中医药优势病种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中药及其产业化技术研究,力争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并加快成果转化。(二十一)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和对外交流合作。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文化宣传及科普教育基地等建设;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大力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开展中医药进校园行动,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范围。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机制。推进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扶持建设一批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企业(机构)及重点项目。六、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二十二)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科学设置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合理调整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充分体现针灸、推拿、正骨等中医药特色疗法的技术劳务价值。分批遴选中医优势明显、治疗路径清晰、费用明确的病种,实行按病种付费;对部分慢性病病种实行按人头付费。适当提高中医药诊疗项目的报销比例。选择部分病种,试点推进中西医“同病同价”。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所发生的中医诊疗费用和服务项目数占住院总费用及诊疗项目数的比例不作限制。积极将适宜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中药饮片、民族药、医疗机构制剂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中医治未病等保险产品。(二十三)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与中医药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将中医医疗机构、中医教育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予以重点保障;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中医教育等建设用地,依法依规以划拨方式予以保障。鼓励各地区设立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中医药发展基金。引导商业保险机构投资中医药服务产业。(二十四)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各地区要建立完善中医药工作协调机制,协调推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强化中医药服务监管。健全省、州(市)、县(市、区)三级中医药管理体系,充实中医药管理部门工作力量。(二十五)加强组织实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制定具体落实举措,将本实施意见实施情况纳入党委和政府绩效考核。有关部门要细化本部门落实实施意见的具体措施。省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督促推进部门责任落实,定期将实施意见落实情况报省委、省政府。有关地方可根据本实施意见,制定完善促进本地区少数民族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来源: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2020年11月19日
其他

现代中医的医术不能超越古代中医?15个古今对比,让你改变想法

说到华夏几千年文明,就不得不提及中医药,传承几千年,在今天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且跟随现代科学的步伐,逐渐发展出当代中医药的新特点。那么,中医药的古今变化你都门儿清吗?15张图让你看看古今中医药的不同之处。
2020年11月18日
其他

毛以林教授:我这样用中医药诊疗疑难病危重症

作为一名年过半百的中医,笔者深知,临床疗效永远是中医药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博采众方提高技艺,将中医药大胆用于疑难病危重症诊疗,理应成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一种思路。笔者是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中医中专毕业生,毕业后分配到边远地区工作,由于西医条件有限,缺医少药,因此大量运用中医药治疗疾病。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了中医药的独特显著疗效,同时也发现自己的水平有待提升。在工作十余年后,毅然报考了研究生,进一步学习。如何提高中医水平?仅靠书本知识远远不够。因为中医的传承有其独特性,除熟读经典外,应该多跟名师临证学习,只有集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医。在从医之路上,笔者先后师从皖南名医陈衍棋、马继松先生,湖南名医旷惠桃、彭坚、袁肇凯、程丑夫教授等,并作为入室弟子得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张学文、熊继柏教授的亲炙。学真经,当不辞辛苦。当年跟张学文教授抄方,笔者每周五乘机去西安,周六上午跟师抄方,下午乘机返回,历时近一年。而跟随朱良春大师学习前后达八年之久,除每年定期赴江苏南通当面请教抄方外,临床碰到的疑难也及时电话请教,技艺得以大幅提高。熊继柏教授传授《医宗金鉴》之方临证使用心法,程丑夫教授之“百病皆从气治”学术观念,彭坚、旷惠桃教授对经方使用的经验、张学文教授从痰瘀毒治疗危重症的思想、朱良春教授运用虫类药独门绝技,都给笔者很多启示。在临床上,笔者主张大胆地将中医药用于疑难病、危重症的诊疗,而不是仅把中医药用于保健。比如,来自四川绵阳的某位老师卧床不起半年,经笔者远程会诊得以康复。该患者丈夫为从事核物理研究的老科学家,夫妻相伴到湖南省中医院面谢笔者,将颁发给他的“核工业50年纪念章”相赠,被笔者婉拒。他的一句话非常令人感动:“这枚纪念章应该属于您,要不是您治愈我的老伴,我也就不能为国家继续作贡献了,现在她痊愈了,我还可以为国家再贡献10年!”再如,湖南省双峰县的一位40余岁的某男性患者,发热60多日,先在当地治疗40日后,转省内某著名的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又治疗20余日,未能确诊,病情未得好转,高热,频繁抽搐,经笔者会诊,处以羚羊钩藤汤加减,一日热退,二日步入坦途。在笔者所著的《疑难危重症辨证论治24讲》一书中,就记录有百余例亲手治疗的危重疑难症患者。读书、临证、思考和总结,这是一名中医成才的四大要素,是提升临床技艺的重要环节。在繁忙的临床工作同时,笔者勤于经验总结,以所诊临床实际案例为主轴,迄今为止撰写出版中医专著7部,共200余万字,其中《道少斋中医讲稿》200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中医精品图书”第一名,并在海外发行,获“2011年度国家输出版优秀图书奖”,《疑难病证辨证思路详解》2019年入选“第六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推荐阅读精选作品”。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笔者作为湖南国家抗疫中医队医务部长和病区主任,北援武汉,在江夏大花山方舱医院抗击疫情,由于工作突出,被授予湖南省新冠肺炎防控先进个人并记大功。笔者指导的团队以纯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在国家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大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湖南队也获得了国家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0年11月18日
其他

张伯礼:中医药肩负重任,将开创新局面

11月16日,“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应邀来新华社,围绕“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砥砺奋进初心使命”,做了题为《弘扬抗疫精神
2020年11月18日
其他

黄璐琦院士:发挥原创优势促中医药发展

黄璐琦院士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蕴含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与经验。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药深度介入疫情预防、治疗、康复的全过程,与西医优势互补、相互协作,为打赢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作出重要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是对重大疫情突发防控机制的一次大考,中医药工作者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也延伸出了一些思考,给今后的中医药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中医药作为中国特色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中医药发展问题。“十四五”期间,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第一位的工作,科技创新仍是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仍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更要求我们增强民族自信,自力更生,加快原始创新。“十四五”期间,必须补短板强弱项,真正做到中西医并重、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必须大力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实现创新突破;必须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荐阅读精彩课程——龙江韩氏妇科暨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韩延华教授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传承研修班中国传统医学毛里求斯受热捧,总统为中医药点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7首方剂)》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机论治抗“新冠”,中医药学谱新章
2020年11月17日
其他

国医大师刘尚义常用药对丨黄芪、百合、薏苡仁:补气润肺 健脾化湿

百合有止咳、祛痰、平喘的作用。百合水提液或水提醇沉剂可延长正常常压耐缺氧条件下试验动物的存活时间。百合水提液小鼠灌胃可抑制二硝基氯苯所致的迟发型过敏反应。薏苡仁
2020年11月17日
其他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世界医学史从未像今天这般重视中医

每一次大疫的发生,都是一次大战,也是一场大考。刘昌孝,我国著名药代动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1月15日召开的第三届世界中医药服务贸易大会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大疫出良方”,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医学史从未像今天这般重视中医。所谓“大疫出良方”,是指大的疫病以后通常会出一批好药。刘昌孝介绍,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界同仁通过临床实践,筛选出一批有效的方剂。其中,临床救治组在前期的临床观察基础上,总结推出了以清肺排毒汤为代表的“三药三方”,即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和胶囊、血必净注射液;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在临床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健康中国离不开中医药,是时候唤醒沉睡的中药经典名方了。”刘昌孝表示,经典名方是中国医学传承的精华,也是现代中医药守正创新的源泉。他说,要将服务民生的目标牢记心中,积极推动经典名方的开发,并以此为契机,突破中药质量瓶颈,推进高临床价值中药制剂研发,保障古代经典名方科学、有序、高质量发展。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我国作为新冠疫情影响相对较早的国家,在总体控制上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刘昌孝认为,“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重”,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治体系成为我国应对疫情防控中的亮点,也是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保证。随着疫情后时代的到来,我国卫生防疫和医疗体系也将发生变化,医药经营、行业改革、医药研发等方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对此,刘昌孝提出,要关注创新要素,提高创新研发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的医药产业体系,以古代经典名方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传承新时期传新中医药。此外,中医药临床试验要获得重大进展,必须在科学认知、科学监管、规范设计、严谨执行等方面共同发力。对于中医药未来的发展趋势,刘昌孝说,在世界医学领域,中医药是能与西医并存的医学,在解决西医难题中,中医具有不可替代性,在未来世界医学发展中,中医是重要贡献者,发展前景不可限量。刘昌孝在他的报告中提到"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格局的五个关键着力点"值得思考:必须以动态比较优势为指导,推进本土企业实现市场价和技术的双重追赶,以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进行“扬长补短”;必须以国内价值链为依托,培育本土的“链主”企业和“冠军”企业;必须以现代化产业集群为载体,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发展;必须以“互联网+”数字经济为契机,重塑整个医药产业链上下游生态,促实体经济发展;还必须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纽带,建立适于国内需求为导向的中国医药体系,也适于国际需求的医药服务与贸易体系的建立,达到双赢目的。(来源:川观新闻)推荐阅读经典课程——全国名中医刘启泉教授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系列讲座!钟南山再谈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我们正在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上合组织需加强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各国传统医学合作交流消风除湿汤治疗过敏性紫癜
2020年11月17日
其他

钟南山再谈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我们正在进一步深入研究

11月13日下午,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1世纪的流行病”国际学术交流会上,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通过视频作了以《新冠肺炎治疗进展》为题的主旨报告。钟南山通过网络作视频报告对于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以及再感染问题,钟南山说,无症状感染患者在新冠患者中的占比在20%-40%,其重要特点是有比较强的感染性,需要非常重视。如果发生不明来源的聚集性发病时,社区内进行全民的RT-PCR筛查是必要的。“再感染是可能的,但并非普遍现象。”
2020年11月16日
其他

消风除湿汤治疗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变应性血管炎,多以起病迅速、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或镜下血尿甚至黑便为主要特征。属于中医学“血证”“紫癜风”范畴。笔者通过多年临证,发现此病多因湿热内蕴,复感风邪所致;常用自拟复方中药消风除湿汤(防风、土茯苓、生地黄、鸡血藤、地肤子、白鲜皮、紫草、仙鹤草、蝉蜕、甘草)为主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病案一刘某,男,35岁。患者于1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散在紫癜,突出于皮肤,反复于多家医院就诊,后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予激素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患者自诉1月前被蚊子叮咬后出现皮肤散在出血点,以双下肢明显,无瘙痒疼痛,无关节疼痛,当时未予重视,后自行消退;后患者因大量饮酒及食用海鲜后,四肢皮肤出血点较前增多,以足踝、膝关节处明显,部分融合成片,全身大关节疼痛,活动不利,肩、膝关节尤甚,遂于2014年5月30日到我院治疗,并被收治入院。入院症见:全身关节疼痛,活动不利,肩、膝关节尤甚,全身肌肉酸痛,四肢可见大片紫癜,踝部密集成片,臀部可见散在紫癜,头面及躯干无明显紫癜,无瘙痒疼痛,舌暗淡红,苔黄厚腻,脉沉弦涩。入院后查血液分析:中性粒细胞百分数80.8%,血小板397×109/L;γ-谷氨酰转肽酶69U/L;大便隐血(+-);C-反应蛋白55.2mg/L、红细胞沉降率69mm/h;血尿酸490mg/L;24小时尿蛋白:微量总蛋白38mg/L、24小时尿量3.5L。此为紫癜风和痹病。因其工作繁劳,损伤肝肾,筋骨关节失养则痛;复因饮食不节,嗜酒食及肥甘厚味,湿热内生。湿热流注血脉,迫血妄行,发而为紫斑;湿热流注关节,阻遏气机,则关节沉重而痛。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沉弦涩,悉为肝肾阴虚,湿热瘀滞,血热妄行之证。治疗当以补养肝肾,清热祛湿,凉血止血为先,方选消风除湿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处方:防风10克,白鲜皮15克,地肤子15克,鸡血藤30克,土茯苓30克,桑寄生30克,鹿衔草15克,肿节风30克,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黄15克,赤芍10克,丹参15克,盐牛膝15克,徐长卿15克,甘草6克。7剂,日1剂,水煎,饭后温服。嘱避风寒、防外感,忌肥甘厚腻、醇酒及辛辣大热之品,适当休息。复诊(2014年6月6日):患者诉关节疼痛明显缓解;四肢可见紫癜,以脚踝部为甚,密集成片,颜色较前略消退,头面及躯干无明显紫癜,无瘙痒疼痛,自觉疲倦乏力,便秘,舌淡暗,苔黄腻,脉沉。尿检见蛋白尿。此病者有湿热伤气、腑气不通及瘀血阻络表现,治疗当在补益肝肾、清热祛湿的基础上,酌加益气、通腑和祛瘀之品,改用消风除湿汤加减。处方:防风10克,鸡血藤30克,白鲜皮15克,地肤子15克,大浮萍20克,土茯苓30克,生地黄30克,桑寄生20克,鹿衔草15克,紫草30克,大黄炭15克,黄芪15克,虎杖20克。4剂,日1剂,水煎服,饭后温服。考虑患者目前皮肤紫癜仍有反复,且有明显肾损害,加用泼尼松片20mg/d一周。三诊(2014年6月13日):患者诉全身皮肤紫癜颜色较前消退,无瘙痒疼痛,无全身关节疼痛;舌淡暗,苔黄腻,脉沉细。尿蛋白消失。患者目前病情较前好转,症状进一步缓解,病情趋于稳定,守上方14剂带药出院。停用激素。四诊(2014年6月27日):患者紫癜全消,关节不痛,精神、体力良好,二便如常,舌淡红略暗,苔白腻,脉沉细。复查尿组合未见异常。已正常工作。此热去湿孤,肝肾仍虚,瘀血稍见。药已中病,守原法化裁。处方:防风10克,鸡血藤30克,白鲜皮15克,地肤子15克,徐长卿15克,土茯苓30克,生地黄30克,桑寄生20克,鹿衔草15克,紫草30克,大黄炭15克,黄芪15克,虎杖15克。14剂,日1剂,水煎服,饭后温服,以资巩固。随访至今超过5年,未见复发。按:混合型过敏性紫癜常有胃肠和关节及肾脏病变,病情较重且易反复。该患者辨病属紫癜风和痹病,证属肝肾阴虚、湿热瘀滞。治疗补养肝肾,清热祛湿,凉血止血为先,方选消风除湿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方中白鲜皮、地肤子、土茯苓、徐长卿清热燥湿、祛风解毒、舒筋通络,鹿衔草、桑寄、盐牛膝生祛风湿、强筋骨,肿节风清热凉血、祛风通络,鸡血藤、丹参活血化瘀,水牛角、生地、赤芍清热解毒凉血,甘草调和诸药。首诊取效;二诊续用前方;其后,患者关节疼痛明显好转,则在以补益肝肾,清热祛湿基础上,佐以凉血止血之品;随后病者有湿热伤气、腑气不通及瘀血阻络表现,治疗在补益肝肾、清热祛湿的基础上,酌加益气、通腑和祛瘀之品,改用消风除湿汤加减,患者痊愈。病案二王某,男,45岁。2012年9月7日初诊:两年前起反复四肢皮肤瘀斑瘀点,粟粒样,色鲜红到暗红,部分高出皮面,不痒,曾在某西医院住院,经检查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混合型,予皮质激素等治疗,患者因激素副作用过大,拒服激素等西药。遂来我院门诊就诊。刻下症见:双下肢及右上肢可见散在出血点,色鲜红,压之不褪色,无牙龈出血、鼻衄,咽干不痛,下肢关节时痛,纳眠可,大便调,小便黄,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弦。咽喉乳蛾凸出,色淡红。缘患者阴虚血分伏火之躯,复感风热暑湿,内外合邪,风火相煽,灼伤血络,迫血外溢,则发为紫斑。四诊合参,辨证属阴虚血热夹湿,治疗当以清热祛湿,凉血止血为法,以自拟消风除湿汤合二至丸加减。处方:防风10克,白鲜皮15克,地肤子15克,鸡血藤30克,小蓟30克,地榆炭10克,紫草30克,猫爪草30克,盐牛膝15克,女贞子15克,墨旱莲30克,丹参15克,桑寄生30克,鹿衔草15克,徐长卿15克,甘草6克。21剂,日1剂,水煎温服。复诊(2012年9月28):全身未见新发皮肤出血点,无齿衄、鼻衄,无明显不适,小便黄,大便调,纳可,咽喉不适,舌质红苔少,脉弦细。咽喉红肿,乳蛾凸出。前方治疗有效,守方化裁,改徐长卿为肿节风以凉血解毒,通络散结。处方:鸡血藤30克,防风10克,白鲜皮15克,小蓟30克,地榆炭10克,紫草30克,猫爪草30克,盐牛膝15克,女贞子15克,墨旱莲30克,丹参15克,桑寄生30克,大浮萍15克,肿节风30克,甘草6克,21剂。日1剂,水煎温服。三诊(2012年10月19日):双下肢可见新发出血点,色鲜红,按之不褪色,自觉皮肤干燥,咽部不适,稍疼痛,胸闷脘胀,无气促,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咽喉红肿,乳蛾凸出。此为风热伤络之候,患者复感外邪,热邪上犯胸咽,则见胸闷脘胀,咽痛;风热伤络,肌肤失养,则觉皮肤干燥。治以清热解毒利咽,凉血祛风消斑。处方:防风10克,白鲜皮15克,地肤子15克,鸡血藤30克,小蓟30克,地榆炭10克,紫草30克,猫爪草30克,盐牛膝15克,女贞子15克,墨旱莲30克,丹参15克,大浮萍15克,肿节风30克,甘草6克。21剂,日1剂,水煎温服。四诊(2012年11月26日):双下肢可见少许散在出血点,色鲜红,胸闷胸痛不适,活动后明显,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咽喉红肿,乳蛾凸出。此为阴虚血热,湿热中阻,气机不畅,则见胸闷痛。治以前方加瓜蒌皮、郁金理气宽胸。处方:防风10克,白鲜皮15克,地肤子15克,鸡血藤30克,小蓟30克,地榆炭10克,紫草30克,猫爪草30克,盐牛膝15克,女贞子15克,墨旱莲30克,丹参15克,瓜蒌皮15克,郁金15克,肿节风30克,甘草6克。21剂。日1剂,水煎温服。五诊(2012年12月4日):前胸部稍闷痛较前缓解,双下肢仍可见散在鲜红出血点,自觉皮肤瘙痒,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咽喉红肿,乳蛾凸出。尿检见尿隐血(±)。此为湿热中阻之候,治以清热凉血,理气宽胸为法,拟消风除湿汤合二至丸、栝楼薤白汤为主方加减。处方:防风10克,白鲜皮15克,小蓟30克,鸡血藤30克,地榆炭10克,紫草30克,女贞子15克,墨旱莲30克,丹参15克,肿节风30克,地肤子15克,瓜蒌皮15克,郁金15克,薤白10克,法半夏10克,甘草6克。21剂,日1剂,水煎温服。六诊(2013年1月9日):双下肢出血点近一周未发,无鼻衄、牙龈出血,口稍干,胃脘胀闷不适,剑突下轻压痛,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咽喉微红,乳蛾凸出。现患者出血控制,证属湿热中阻,气机阻滞,治以理气宽胸,清热祛湿为法,前方加黄芩10克以清胃腑之热,21剂,日1剂,水煎温服。七诊(2013年3月29日):皮肤紫癜未发作,时双髋关节痛,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沉细。咽喉微红,乳蛾缩小。此为阴虚湿热证,治以清热祛湿,滋阴活血。处方:鸡血藤30克,防风10克,白鲜皮15克,小蓟30克,紫草30克,女贞子15克,墨旱莲30克,丹参15克,地肤子15克,土茯苓30克,徐长卿15克,桑寄生30克,鹿衔草15克,续断15克,巴戟天10克,甘草6克。21剂,日1剂,水煎温服。八诊(2013年5月29日):皮肤紫癜未发作,时双髋关节痛,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沉细。咽喉微红,乳蛾缩小。经查双髋关节MR,未见股骨头坏死征。此为阴虚湿热证,继续给以清热祛湿,滋阴散结。上方去丹参,加鹿衔草15克。21剂,日1剂,水煎温服。九诊(2013年6月29日):皮肤紫癜未发作,髋关节不痛,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沉细。咽喉不红,乳蛾缩小。此为阴虚湿热证,继续给以清热祛湿,滋阴填髓。处方:鸡血藤30克,防风10克,白鲜皮15克,地肤子15克,蝉蜕10克,紫草30克,女贞子15克,墨旱莲30克,猫爪草15克,土茯苓30克,徐长卿15克,桑寄生30克,鹿衔草15克,续断15克,巴戟天10克,甘草6克。21剂,日1剂,水煎温服善后。随访至今5年余,未见复发。按:治疗过敏性紫癜,避免接触过敏原非常重要;但过敏原常不易查找,或者难以避免接触,导致病情缠绵,病程漫长,甚至长达数十年,需要长期治疗,西药毒副作用较大,故中医药大有可为。本案患者初诊证属阴虚血热夹湿,故治疗以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为主,兼以化湿;且此病常易外感风邪,故祛风行血亦为重要。方选二至丸合自拟消风祛湿汤加减,方中以防风、白鲜皮、肿节风、徐长卿祛风除湿散邪于外,地榆炭、紫草凉血止血,鸡血藤、丹参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养阴清热,祛风化湿,活血止血之功。治疗全过程应该贯彻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大法则,随证加减,方能取得良效。(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0年11月16日
其他

中国传统医学毛里求斯受热捧,总统为中医药点赞!

中国-毛里求斯中医药中心每日就诊量在30至40位患者之间,药师当天及时煎煮汤药记者15日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简称,上海岳阳医院)获悉,在中国-毛里求斯中医药中心开业近一周年之际,毛里求斯总统普里特维拉杰辛格·鲁蓬接见中国-毛里求斯中医药中心的中医专家王晓素、胡炳麟等时表示:“感谢中国政府,感谢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岳阳医院!感谢你们将顶尖的中医专家、高水平的中医药技术和高品质的中草药带到毛里求斯,让毛里求斯民众享受到了高质量的中医医疗服务,减轻了病痛。”毛里求斯总统普里特维拉杰辛格·鲁蓬接见中国-毛里求斯中医药中心的中医专家王晓素、胡炳麟等2019年12月,历时三年筹备及试运行,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项目,上海岳阳医院携手上海老字号药企与毛里求斯城市医疗集团City
2020年11月16日
其他

人民政协报社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举办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暨抗疫实践总结研讨会

“党的领导,毫无疑问是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根本原因。这次疫情,中医药人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也得益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决策部署,这是全国中医药大会胜利召开以后面临的一次大考。”11月11日下午,在人民政协报社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组织的“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暨抗疫实践总结研讨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感慨道。黄璐琦说,武汉保卫战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余艳红书记深入抗疫一线,带领十余位司局级干部在前方部署工作,指挥作战。三位院士和773名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共同战疫。“正是由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同志们在武汉建立了中医药前沿指挥部,中医药人才能不负使命,通过了这次大考。”发挥中医药优势让老百姓得到更好的服务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中医和西医的占比是9:1,现在倒过来了,是1:9。据北京市中医肿瘤防治办公室的统计大数据显示,目前,中草药参与治疗肿瘤的占比不到4成,中成药加在一起不到12%。如何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在建设健康中国、保障人民健康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杨宇飞认为,首先要建立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真正实现中西医并重,让中医切实发挥半边天的作用。“我们去基层县级医院调研发现,很多医院的中医科被虹吸掉了,在乡村,中医的服务能力就更加不能满足群众的健康需要了。这需要从国家层面不断加大对中医的扶持和保护,中医自身的队伍也要不断壮大,要展开胸怀来容纳现代医学,才能更好地发展并且走出去。”“明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我还要为中医药发展特别是为建立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疾呼。”杨宇飞强调。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王宜看来,中医药是传统的文化,不仅只是给中医生、给中医药大学,其还是民族的,是老百姓的。要传承发展中国的中医药文化,最重要的是普及中医药的教育,提高全民的中医素养。“一个民族的文化是靠民族医学来支撑的,民族医学的核心不仅仅是药物的作用,还有技艺和传承。中医的科学发展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中医科学的诊断手段和评价方式也应该值得我们思考,这样让中医能更好地把精华的东西传承出来、发展出来。”广东省政协委员、广药集团总经理助理陈伟平很赞同王宜委员的观点。他表示,没有守正,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未来。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的“源头活水”,在更多领域取得新突破。“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学是目前唯一的还活着的传统医学,它是不停地在发展的,我们应该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中医的医师也完全应该拥抱、熟悉现代医学的知识,我们应该用现代的话语和别人听得懂的语言,和年轻一代人交流,让他们更多地理解和支持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医院管理处刘华处长建议,国家应增强对中医的重视和扶持,改变中医医疗机构的运行模式,解放束缚中医特色发展的手脚,以此焕发中医生机。“我想任何疫情终要过去,只不过是流行的长短而已,我们一定要把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摆在全局的第一位,真正做到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的原创优势,突出中医药的文化特色。适逢‘十四五’即将迎来开局之年,下一步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主要的发展思路就是遵循自身的规律、坚持特色发展,提高创新能力、推动内涵发展,改革管理体系、推动转型发展,坚持开放包容、推动融合发展。”黄璐琦最后表示。(原标题:“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暨抗疫实践总结研讨会”在京举行,与时俱进,传承发展好中医药,
2020年11月16日
其他

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机论治抗“新冠”,中医药学谱新章

周仲瑛)推荐阅读经典课程——全国名中医刘启泉教授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系列讲座!近百门中医类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全国政协委员为健康中国建设议政建言述评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定时腹痛案
2020年11月13日
其他

两个90%告诉你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治疗有多强

“中医学和西医学绝对不是‘水火不容的死对头’,而是可以携手共同对抗病魔的战友。”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说。而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的疫情中,中医更是参与了防、治、康复的全程,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1月11日,由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北京中医医院承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同心•共铸中国心基金共同协办的“第六届北京中医药科学与文化大会”在京召开,北京市中西医结合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北京佑安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医师李秀惠在《新冠肺炎恢复期中医治疗探索》的演讲中分享到,“两个90%告诉你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治疗有多强——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使用中医药的占91.5%,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李秀惠主任介绍,新冠病毒是一个新事物,医生对它整个的发展规律是完全不了解的,所以,医生也是在一边观察病例,一边给予治疗。“我们最开始以为新冠肺炎是‘瘟疫’、‘疫毒’,后来认为它是一个‘寒湿疫’、‘湿疫’,近期大多数专家都认为它是‘湿毒疫’,既有‘湿’邪,主伤气也伤阳,也有‘毒’邪,发病比较剧烈,还有‘热’邪的性质在里面。”李秀惠主任介绍,1月21日,佑安医院收治了第一例病人,2月4日出院了第一例病人,在2月18日,佑安医院就建立了恢复期患者的康复门诊,让患者在14天、28天、再28天、再28天来回访。由此,把新冠肺炎患者最早期、治疗期、恢复期的临床症状、表现都有了很好的了解。“观察这些病人,他们都有‘正气不足’的基础病症,进而湿毒之邪便会逐渐入侵,在表证期入侵肌表,在里证期入侵经脉,在坏证期入侵脏腑,在恢复期则会气阴两虚、余邪未尽。”其中,新冠肺炎患者在恢复期的症状主要有两个表现:肺脾气虚证,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气阴两虚证,乏力、气短、口干、口渴、心悸、汗多、纳差、低热或不热、干咳少痰、舌干少津、脉细或虚无力。相对应的,不同症状有对应的中医药方案,也有中医康复指导建议,如艾灸疗法、经穴推拿、针刺疗法、耳穴压豆、刮痧、拔罐;膳食指导;八段锦、气功等传统功法都有很好的效果。李秀惠主任说,经此一“疫”,已经有越来越多人相信中医,相信,中医药发展也将迎来“高光时刻”。(来源:健康时报网,
2020年11月13日
其他

湖北省中医院院长何绍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用初心和使命守护百姓生命健康

湖北省中医院作为湖北省最大的中医医院,多年来秉承传承中医文化、服务大众健康的服务理念。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湖北省中医院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了中医的特色优势,从职责来讲,承担了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职责和使命,也充分履行了公立医院的职能和使命。同时,在后疫情时代,湖北省中医院发挥中医学的优势和特点,帮助人民群众全力构建身体和心灵守护的坚实屏障。何绍斌
2020年11月13日
其他

山东省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

近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要求各级各部门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精神,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结合山东省实际,制定如下措施。一、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1.加强中医医院建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合理规划和配置中医类医院,尚未设置政府办中医医院的7个县(市)2020年年底前全部立项,两年内完成机构执业登记。按照中医特色突出、现代技术卓越、综合实力雄厚、服务品质优良的目标要求,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建成全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心,争创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改善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基础设施条件,建成全国一流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市级中医医院布局建设3-5个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到2022年,培育10家省级中医药特色专科医院。加强县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突出特色优势,提升达标质量。2.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基础。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每年为基层定向培养400名中医类医学生,为500名乡村医生开展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按实际需求开展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推广100项中医适宜技术,到2022年,实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置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0%以上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3.强化中医药服务机构管理。对中医医院运营、质量安全等关键数据及中医药特色指标进行监控,以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为抓手,实施中医医院等级动态调整,完善三级中医医院退出机制。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到2022年,政府办中医医院全部接入省市“互联网+医疗健康”惠民便民服务平台。三级中医医院达到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4级以上,二级中医医院达到3级以上。二、加强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4.发挥中医药临床诊疗优势。推动中医药专科联盟建设,遴选骨伤、肛肠、儿科、皮科、妇科、针灸、推拿(小儿推拿)、心病、脑病、肾病、肺病、周围血管病等中医优势专科专病,建立省、市、县专科专病诊疗临床协作机制,建成特色鲜明的齐鲁中医药专科集群。优化应用传统工艺配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品种备案流程。到2022年,新增100个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省内调剂使用。简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手续,延长调剂时间为1年。允许临床急需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经批准后在医联体内共享使用。5.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强化中医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等科室建设,提高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围绕重大疑难病及常见疾病,建立中医医院与综合医院合作机制,实施好山东省中西医结合专病防治项目。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西医协同机制,组建传染性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医药专家组。到2022年,政府办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传染病医院全部设置中医药科室,建立中医参与会诊制度。实施西医学习中医“511”人才培养计划,以3年为周期,选拔培养50名主任医师、100名副主任医师及1000名主治医师。6.强化中医治未病和康复能力建设。政府办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全部设置治未病科和康复科,将治未病与临床有机融合,用3年时间,在适宜人群中推广2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依托省市级中医医院创建1-2个国家级中医康复中心。三、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7.大力发展齐鲁道地药材。制定山东省道地药材目录,修订山东省道地药材标准,编制山东省中草药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制定山东省中药材种子种苗管理办法。重点加强金银花、丹参、西洋参、山楂、银杏叶、黄芩、阿胶、全蝎、蟾酥、水蛭等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和规范化种植养殖。到2022年,建设10个以上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统筹医养健康产业基金等社会资本支持道地药材产区发展,做强沂蒙山区、胶东半岛、鲁西南、南四湖及鲁中中药材产业带。8.加强中药质量监管。修订山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建设山东省中药标准创新与质量评价重点实验室。加大以中药饮片为主、延伸上下游市场的抽检力度,严厉打击中成药非法添加化学品等违法行为。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到2022年,完成10-20个中成药品种药品风险监测和2-3个国家级评价性抽验项目,开展3-5个特色中药大品种质量标准提升工作。9.加快发展现代中药。用3年时间,遴选3-5个中医药产业集群,纳入省“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库进行重点培育。支持3-5家具备较强研发能力的中药生产企业开展新型中药饮片试点研究。研制20种以我省道地药材为主要原料的中药新药或者保健品。建立跨省区中药材采购联盟和面向国际的中药材互联网交易平台。支持建设全省中医药产业贸易平台和一批现代化、电子化商业物流交易平台。10.促进中医药跨界融合发展。发展“中医药+”新业态,实现中医药与保健、养老、食品、旅游等业态的跨界融合。建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地方标准体系,将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知名品牌纳入“好品山东”建设规划。建成10个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支持西洋参、灵芝、杜仲、玫瑰、石斛等中医药功能性食品研发,制定山东省药膳目录和标准,开发推广“二十四节气药膳”,加快中医养生食疗产业化发展。四、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质量11.深化院校教育改革。强化中医思维培养,突出临床导向,提高中医类专业中医经典课程比重,将中医经典学习贯穿中医药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优化中医经典课程师资队伍知识结构,补充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从事中医经典教学。落实中医学类、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积极推进中医学类专业认证,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支持高校在临床医学类专业增设中医药课程必修模块,开展中医药教育,促进中西医结合。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山东中医药大学协议,推动共建十项工程的实施。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支持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用好省级优质中医药医疗教育资源,支持山东医药技师学院创建高水平中医药特色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2.实施高层次人才筑峰计划。泰山系列人才工程加大对中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的支持力度,遴选一批省级名老中医、名中医药专家、基层名中医和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高层次人才来鲁柔性合作,畅通院士、国医大师来鲁发挥作用渠道。鼓励中医药院校与其他高等学校联合组建创新团队,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对接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山东省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育项目,联合国内知名中医医疗、教学、科研机构,选派优秀中青年骨干开展跟师培养,用3年时间,培养10名中医药学术领军人物、100名中医药学科带头人。13.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以中医经典理论、辨证思维、临床能力和工作实绩为重点,构建符合中医药规律、促进中医药发展的中医药人才评价标准,完善职称评聘制度,破除“五唯”弊端。专业技术人员在乡镇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申报副高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0年以上申报正高级职称,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五、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创新14.弘扬齐鲁中医药文化。擦亮儒医文化、扁鹊故里、针砭外治起源地等三张齐鲁中医名片,深入推进“齐鲁医派”传承,加强齐鲁中医药理论精华和名家经验挖掘整理,系统梳理齐鲁中医药发展成果。用5年时间,建成山东省中医药古籍和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开展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15.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建立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机制,适时修订中小学地方课程,增加中医药文化教育内容,鼓励中小学开发中医药文化校本课程。组建以高等医学院校师生、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为主体的中医药文化科普队伍。在国家、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部设立中小学生开放日。16.加快推进中医药科研创新。建立科技与中医药主管部门协同联动的中医药科研规划和管理机制,在省级科技研发、关键技术装备等重大专项中提高中医药项目比例,探索在省自然基金中设立中医药联合专项。在中医药科研项目立项、考核、验收、评奖等环节,遵循中医药规律,实行同行评议。建设高层次中医药科研创新平台,用3-5年建成1-2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或分中心,3-5家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托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建设好国家中医临床循证医学研究中心山东分中心。积极推动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山东分院。改革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将中医药领域单列或明确为单独领域。17.推动中医药开放发展。立足海外中医药中心和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开展远程医疗教育、选派中医药专家实地诊疗、接收海外人员来鲁研修,推动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有效整合全省中医药发展资源,深入开拓“一带一路”中医药服务国际市场,建设国家级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不断提升中医药教育、培训、医疗、保健、文化、健康旅游等服务出口能力,打造山东中医药服务出口国际品牌。六、加强中医药工作统筹协调18.强化组织领导。省、市、县(市、区)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1次全体会议,研究中医药发展的战略规划、重要政策和改革举措,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中医药领域专项工作。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党组每半年专题研究1次中医药工作。2020年年底前,市县两级进一步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机构职能,配强工作力量。县级以上政府办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应当至少1人具有中医药专业背景,院级领导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一般不低于60%。19.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在卫生健康投入中统筹安排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并加大支持力度。建立符合中医医院发展规律的投入机制,落实政府对政府办中医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等投入责任。20.深化中医药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动态调整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时重点考虑体现中医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加快新增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受理审核,对填补重大疾病诊疗手段或诊疗项目空白的新增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即时受理。21.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按规定将适宜的中医诊疗项目和经省药监局批准的治疗性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医保总额控制指标向中医医疗机构适当倾斜,对因重大政策调整、服务量增加等导致的医药费用增长,医保基金给予合理补偿。参保人员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使用中医药治疗,合规医疗费用医保报销比例不低于85%。2020年年底前,按病种收付费的优势病种数量扩大到20种以上。在有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内探索设立日间诊疗中心,将符合规定的中医诊疗费用参照门诊慢性病或住院政策支付结算。(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推荐阅读精彩课程——龙江韩氏妇科暨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韩延华教授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传承研修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7首方剂)》人民日报:让中医药在创新中传承中医五脏关系及其临床应用
2020年11月13日
其他

近百门中医类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近日,教育部公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拟认定3560门课程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一流课程717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327门,线下一流课程1464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868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84门。近百门中医类课程入选。线上一流课程中,15门中医类课程入选。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创新创业、针灸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学等4门中医类课程榜上有名。浙江、福建、上海、南京等地中医药高校均有1~2门课程入选。东南大学开设的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课程也位列其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327门中,11门中医类课程入选。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福建、河南等9地的中医药高校开设的中医类课程入选。杭州师范大学开设的常见颈肩腰腿痛的针刀治疗仿真训练,南方医科大学开设的颈椎病针灸治疗虚拟仿真教学实验等课程也入选一流。其他三种类型课程中,由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负责的中医内科学(1)等30余门中医类课程入选。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868门中,来自北京、河北、辽宁等15所中医药高校开设的26余门中医类课程入选;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84门中,河南中医药大学开设的“中医药学专业大学生面向基层社会实践课程”入选名单。(来源:中国中医,
2020年11月12日
其他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庞国明:清热化湿调糖饮

庞国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开封市中医院理事长、河南省中医糖尿病医院院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国家区域中医(内分泌)诊疗中心建设单位主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首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40年,专长内科,尤擅长糖尿病及其慢性神经性并发症、中风、头痛、失眠等疑难杂症的临床诊疗。清热化湿调糖饮组成:川黄连15克,川厚朴10克,炒栀子10克,芦根30克,姜半夏10克,淡豆豉10克,生薏仁50克,嫩黄芩10克,川牛膝30克,炒苍术15克,粉葛根30克,柴胡根6克,升麻片3克,生甘草3克。功效:清热化湿、升清降浊、和中调糖。主治:适用于因饮食失调、过食肥甘厚味等损伤脾胃,积湿蕴热,症见头身困重,心胸烦闷,或渴不欲饮,或口干多饮,口苦,口中异味,小便黄赤,大便黏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用法:上药入锅,加水1200毫升,浸泡120分钟,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煮40分钟,滤出药汁,如法再煎1次,两汁混匀约700毫升,分早、中、晚三餐前温服。方解:方中以黄芩、黄连、厚朴为君药,黄连、黄芩味苦性寒,清中上焦湿热,厚朴苦辛性温,行气化湿,三药合用,共奏清热化湿,行气畅中之功效;柴胡苦平质轻,入肝胆经,能疏泄肝胆郁滞以疏木达土,并助黄芩清化、和解湿热,栀子清利湿热,导湿热从小便而去,即刘河间所说:“治湿之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栀子还能泻肝胆之火,防肝木戕伐中焦,姜半夏化痰祛湿,降浊和胃,与黄连配伍,有辛开苦降,调气除痞之功,共为臣药;苍术辛苦而温,健脾燥湿,生苡仁甘淡微寒,利水渗湿,又能健脾,淡豆豉辛浮宣透郁热以除烦,芦根甘寒质轻,既能清利湿热,又能生津养阴防诸药苦燥伤阴,粉葛根升发津液以辅佐君臣药运津化痰,生津止渴,与芩连合用又有化湿清热、厚肠胃之功,川牛膝活化湿热蕴结中之瘀血,引湿热瘀血下行,升麻辛甘升举脾胃清阳,二药与姜半夏、柴胡、葛根构成升谷津之清,降痰湿瘀血之浊的“三升两降”,清升浊降,气机调畅,脾胃得和,肝脾得调,谷津布散如常,是以不降糖而血糖自平矣,共为佐药;生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使药。全方寒温并进,升降并用,标本兼治,共奏清热化湿,升清降浊,和中调糖之功效。临床加减:根据湿与热孰轻孰重调节黄连和苍术的用量,若湿重于热,增炒苍术用至30克,川黄连用15克;若热重于湿,增黄连用量至30克,炒苍术用15克;若湿热并重,则黄连与苍术等量,各用15~30克。大便黏滞不爽者加广木香10克。口苦或口中异味明显者,加藿香10克、佩兰10克以醒脾化湿。头身困重明显者,加荷叶10克以清利头目;失眠、多梦,加夜交藤50克、琥珀粉6克;瘀血明显者,加紫丹参30克以活血化瘀;眼睑、下肢肿胀者加茯苓30克以利水消肿。验案:王某,男,55岁。2018年5月18日初诊:诊为Ⅱ型糖尿病3年,症见:口干,晨起口苦、口黏,时有头部昏蒙,心烦,纳呆,食后胃部不适,时有腹胀,右胁部隐痛不适,双下肢酸困,眠可,大便黏滞不爽,小便黄,夜尿1~2次。舌质暗胖,舌尖有红点,边有齿痕,苔黄腻,脉沉滑。糖化血红蛋白7.2%;果糖胺2.87mmol/L。诊断为湿热内蕴证。治以清热化湿,升清降浊,和中调糖,予清热化湿调糖饮。服药15剂测空腹血糖7.0~9.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7~10.0mmol/L。服药25剂,测空腹血糖7.0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8mmol/L左右。服药35剂测空腹血糖6.5~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7.2~9.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3%;果糖胺:2.27mmol/L,自诉无特殊不适。随访半年,患者空腹血糖稳定在6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在9mmol/L以下。按:本案患者为中年男性,饮酒史30余年,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湿热互结,阻滞中焦,纳运失健,升降失司,土壅则木郁,经气郁滞,郁而化热,湿热互结,水谷精微则无法正常运化,壅滞血脉则血糖升高。湿与热结,如油入面,难分难解,当调脾胃之升降,使升降相因,出入相济,继而湿热祛,气阴复、气机畅、浊瘀消。患者服药3个月不适症状逐渐消失,血糖恢复正常,胰岛功能显著改善。对于湿热内蕴的Ⅱ型糖尿病,在辨证服用中药汤剂的同时,注意对患者饮食、运动、心理进行宣讲教育。服用汤药4~6周为1疗程,密切观察血糖,随症加减。血糖正常、症状消失后可停用中药汤剂,口服糖尿康片、黄连降糖片控制血糖。(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0年11月12日
其他

如何将中医药更好的传承下去?黄璐琦院士提出四点建议

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蕴涵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与经验。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药深度介入预防、治疗、康复的全过程,与西医优势互补、相互协作,为打赢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作出重要贡献,发挥了独特作用。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在接受强国论坛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对重大疫情突发防控机制的一次大考,中医药工作者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也延伸出了一些思考,给今后的中医药研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黄璐琦近照强国论坛:您认为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主要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答黄璐琦:数据上看,整个疫情期间,各地中医医疗机构派出了4900多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出5批中医医疗队共773人到武汉参与救治,全国中医药使用率达90%以上。具体来看,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的各个阶段皆起到了独特作用。首先是预防中的作用。在隔离防护的基础上,越来越多人充分运用中医药学,从内到外地增强自身防护。通过学习传统防病知识,增强防疫意识;使用中药产品、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药膳调节自身状态;选择运用太极拳等传统项目增强个人体质。其次,在治疗轻症患者时,中医药的显著改善作用,减少了轻症转重症的概率。临床实践証明,对于多数轻症、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在重症患者的治疗中,中西医协同作用显著。最后,在患者康复阶段,加强出院患者的调养,帮助其恢复。出于对中医药独特作用的认可,很多已经出院的患者还是要求我们配上中药,继续巩固治疗。强国论坛:战疫过程中,我国探索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患者的系统方案,其中,“三药三方”疗效确切。“三药三方”显著疗效体现在哪些方面?目前有什么最新研究成果?答黄璐琦:我们在此次战疫形成的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里,筛选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有明显疗效的方剂称为“三药三方”。在“三药”中,金花清感颗粒和连花清瘟胶囊均适用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对于乏力伴发热的患者我们推荐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以后,可以明显降低重症肺炎患者的肺炎严重指数评级和疫情严重程度。同时,大量临床对照表明,“三药三方”中的“三方”均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化湿败毒方为例,中国中医科学院援鄂抗疫医疗队在救治中,基于中医药历次治疗病毒性传染病的理论和经验,并结合此次抗疫需求,形成了包含14味中药的固定方“化湿败毒颗粒”。该方在抗击病毒,消除炎症,提高免疫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试验方面,通过新型冠状病毒的小鼠模型评价发现,化湿败毒颗粒可以降低30%的肺组织病毒载量。强国论坛: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各种方法,引起海外广泛关注。中医药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具有哪些推动?答黄璐琦: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之际,中国中医科学院先后派出三批中医专家组赴海外提供中医药疫情防控指导,并且积极联系奥地利、美国、英国等15个国家的23所大学、3家医药公司、2所医疗机构体围绕抗疫开展了合作。同时,我们建立起抗击新冠肺炎的在线讲堂——“国际抗疫大讲堂”,讲堂每周进行2到3次,覆盖30余个国家和地区。还通过中国使领馆、驻外经商处等驻外机构,与80余个国家合作伙伴分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并提供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防控建议与处方,同时为其提供医疗咨询的绿色通道。强国论坛:通过抗击新冠肺炎的实践,中医在科技支撑和科学基础方面有了怎样的提升?对以后我国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有何借鉴意义?答黄璐琦: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重大疫情突发防控机制的一次考验,也是对中医药的一次大考。在战疫期间,中医药行业团结一心,闻令而动,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抗疫工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同时也延伸出一些思考,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健全的中西医协作疫情防控长效机制和中西医联合抗疫常态工作机制需要被建立,中医专家要为国家各级疾病防治决策和方案制定出谋划策。其次,加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人才的队伍建设。要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建立以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中医防治传染病人才。再次,加强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条件平台建设。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建设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医院、中西医结合传染病研究所、P3实验室等防治机构。强国论坛: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如何将中医药更好的传承下去,在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方面,您有什么建议?答黄璐琦:我有四点建议。第一,注重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学生要以老一辈中医药人为榜样,胸怀祖国,勇于担当;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善于传承,勇于创新;潜心研究,淡泊名利。第二,优化课程体系,强化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可育通才,《黄帝内经》要求一个中医“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更需要复合型人才。第三,优化传承模式,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结合。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中医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切实做好对中医精髓的“传承”。第四,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制,强化精英教育。应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以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部分特长突出的优秀学生,可以实行跨学科交叉培养,在研究生阶段选择与本科不同的学科与研究方向。强国论坛:今年是中医药法实施三周年。该法有哪些要点?该法的实施对于繁荣中医药产业发挥了什么积极作用?答黄璐琦:中医药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对中医药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将党和国家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将人民群众对于中医药的期盼和要求用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中医法扶持与规范并重,不仅明确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地位和方针,也提高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三年来,中医药法对中医药行业的科学规范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正在转化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来源:人民网,
2020年11月12日
其他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上合组织需加强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各国传统医学合作交流

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将于11月10日以视频方式举行,此次会议由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俄罗斯主办。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日前在莫斯科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全球疫情与百年变局相互交织背景下,上合组织合作将为后疫情时代的地区与全球治理注入强劲动力。中国驻俄罗斯大使
2020年11月11日
其他

中医五脏关系及其临床应用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脏腑虽然性能各有不同,但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素问·灵兰秘典论》在论述各个脏腑主要功能之后,明确指出人体的各个脏器在心的统一统帅下,维持既分工又协作的关系。《素问·玉机真脏论》说:“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又说:“五脏相通,移皆有次。”这些都说明脏腑之间不仅在生理功能上互相连系,互相依赖,而且在病理变化上,也按一定的规律互相传变,脏腑之间这种整体性,是通过经络的联系及其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掌握脏腑相关的理论,对临床辨证论治极为重要。现将脏与脏之间的关系分述如下。脾与肺肺主气,脾主运化,肺气有赖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以充养,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则需肺气的宣发而输布全身,故有“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之说。在病理上,脾气虚弱日久,可导致肺气亦衰,出现呼吸短促,语声低微等证候。治疗上通过补益脾胃,达到补肺的目的,此即“培土生金”。如果肺气不足,不能为脾布散水谷精微,就可引起全身营养缺乏,出现头晕,面色萎黄,四肢无力等证候,或肺失肃降,不能通调水道,导致水液代谢紊乱,水湿停留,阻碍脾运,出现纳呆、腹胀、泄泻、水肿等症,对这类病证,需通过治肺为主以恢复脾的功能。肝与脾脾主运化,肝主疏泄,但脾的运化功能必须在肝的疏泄作用协助下才能得以完成。因为脾胃的升降与肝气的疏泄密切相关,肝胆功能正常,疏泄通畅,则脾胃升降适度,才能健运不息。若肝失疏泄,或肝气横逆,侵犯脾胃,引起胸胁痞闷,胸腹胀闷,嗳气泛酸,食欲不振等证候,临床称之为“肝脾不调”或“肝胃不和”。有些肝络瘀阻的病人,因疏泄无权,而出现脘腹膨胀痞满等证候,这是肝病及脾的典型临床表现,如肝硬化腹水多属此种病理变化。另一方面,肝藏血,肝血有赖脾的化生,脾虚化源不充,肝失血养,就会出现纳减、便溏、眩晕、筋脉拘挛、肢体麻木、爪甲枯槁,以及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等证候,称为“肝脾两虚”。脾胃湿热郁蒸,影响肝之疏泄,胆汁郁滞,或胆热液泄,可出现黄疸,即为脾病及肝的表现。临床上“疏肝健脾”法治疗肝病及脾,“泄热通腑”法治疗脾病及肝等,即是这一理论的具体应用。肝与肺肝的经脉上行,贯膈而注于肺,肝主升发,肺主肃降,升发与肃降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则人体气机升降如常,通达无阻;若肝气郁结,影响肺的肃降,可见胸满喘促等症,如慢性喘咳的患者,易因情场郁怒而诱发,就是肝对肺的影响。肝火上炎,灼伤肺阴,亦可出现咳逆,痰出不爽,咽喉干燥,胸胁胀痛,甚则咯血等症候这类病变。即所谓“木火刑金”。反之,若肺失肃降,也可引起肝之升发太过,出现眩晕、头痛、胸胁胀痛等症候,通常称为“金不制木”。临床上“平肝降火”治疗咯血,补肺气以制肝木等法即是这一理论的应用。脾与肾肾为先天之根,脾为后天之本。前人常用“先天生后天,后天济先天”的理论来说明脾肾两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肾对脾的影响而言,脾的运化功能,必须得到肾阳(命门火)的温煦蒸化,才能完成。张聿青说:“脾胃之腐化,尤赖肾中之一点真阳蒸变,炉薪不熄,釜爨方成。”唐容川也说:“脾体阴而其用阳,不得命门之火以生土,则土寒不化,食少虚赢。”所以肾阳不足,就会影响脾的运化,出现脾肾阳虚的病变,而见食少、腹胀、久泻不止等证候。反过来,肾藏先天之精,但肾精需要后天脾胃水谷之精气不断生化和充养。脾与肾的关系还表现在水液代谢方面,肾主水,司水的开阖即水分的吸收和排泄,但这种开阖作用,有赖脾气加以制约,若脾气虚衰,失去对肾的制约作用,则开阖失常,水分的吸收和排泄障碍,就会出现水液代谢紊乱的一系列现象,如浮肿、尿少或反而尿多等。另一方面,脾虚失运,水湿内停,亦可影响及肾,出现腰部胀痛的肾着症。正因为脾、肾之间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所以临床治疗上述病症,常采取“补火生土”“培土制水”或“安奠两天”等脾肾同治的方法,即源于这一理论思维。肝与肾肝与肾关系十分密切。在经络上,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阴肾经有多处交会,在生理病理上互相滋生,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①肝藏血,肾藏精,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和血的关系上。肾精通过气化作用可以化生为血,而血亦能转化为精,所以肾精足则肝血旺,肝血旺,肾精也就充盈。在病理上,肾阴亏虚,可引起肝阴不足而致肝阳上亢,出现眩晕、耳鸣、面赤等症;反过来肝阳妄动,也可下劫肾阴,导致肾阴不足。对这类“肝肾阴虚”的病变在治疗上养肝、滋肾常配合应用。②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两者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协调的关系。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肝血才能藏于肾而资助肾阳的再生;另一方面,肝之所以保持正常的疏泄功能,又赖肾阴的涵养,疏泄与封藏相济,则肝血得养,肾精充盈。若两者功能失调,则可出现女子月经先期,崩漏或闭经,以及男子遗精等症。正因为肝肾两脏关系密切,所以有“肝肾同源”之说,在治疗上也常肝肾同治,如“滋水涵木”等,即是其常用之法。心与肾心肾两脏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三:①心阳与肾阴的关系,心居上焦,其性主动,故以阳(火)为主,肾居下焦,其性主静,故以阴(水)为主。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以资肾阳,共同温煦肾阳,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以资心阴,共同濡养心阳,使其不亢,这样阴阳相交,水火互济,使人保持在相对平衡状态,这种现象叫作“水火即济”“心肾相交”。若肾阳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阳独亢,而见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口干、舌红等症状,如神经衰弱等病,可见此种病理现象。②肾阳(命门火)与心阳(心火)的关系。命门火是人体活动能源的根基,火是人体功能活动的表现,所以命门火充足秘藏,则心阳充足,血济畅旺,而血液畅旺又可充实命门火的物质濡养;反之命门火衰微,可导致心阳不足,血液流行不畅也可以影响命门火。③心主藏神,肾主藏精,精与神也是一对矛盾统一体,精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精的外在表现。精气充沛是神志活动正常的条件;神机旺盛,是使精气再生的保证,精和神的相互关系说明心肾两脏关系互济互用,密不可分。临床上根据心与肾的生理病理关系,如心火上炎用“滋阴降火”法心病治肾;肾气上冲,用“温补心阳”法,肾病治心等,均源于此。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心与肺之间主要是气血的关系。血液的正常运行,要靠气的推动,气也只有贯注于血脉之中,才能通行全身,故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之说,所以仅有血而无气的推动,则血凝而成为瘀血,如果仅有气而无血,则气涣散而不收,可见心与肺、气与血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反映在病理上,若心气不足,血瘀不运,阻滞肺络,以致肺气宣降失职,可出现咳嗽、气喘(心脏性喘息)等,另一方面,肺病咳喘日久,肺气损伤,推动心血的功能不足,就会导致心气虚而出现心悸、气短、紫绀、脉结代等症状,如肺源性心脏病多属此种病理表现。临床上常用补益肺气以生心血,温通心阳以止肺喘等,均是其具体应用。心与脾心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对血液的主司和化生上。因为心主血,脾生血。若脾运健旺,血液的化生充足,则心血充盈,心得血养,就能发挥主司血液循环的功能;若脾虚运化不健,营血的化生不足,心失血养,则不能营其主司血液循环的功能而出现病变,所以临床上脾虚消化不良的病人,常伴见心悸心慌、记忆健忘、脉搏无力等心的功能失常的证候。另一方面,心虚无力推动血液,或心血不足,脾失营血的濡养,以致脾气虚弱,运化失健,就会出现纳差,腹胀等症候。而脾运不良,不能化生血液,反过来又加重心血不足。此外心与脾还有循环与统摄的关系,如脾虚不能统血,血液不循脉道,就会引起各种出血的疾患,如月经过多、衄血、便血等。临床上根据这一理论常用“补脾生血”“补脾摄血”等法治疗上述病症即是其应用。心与肝心与肝的关系表现在:①血液循环与调节血量的关系。心主血,主血液循环;肝藏血,主调节血量。在正常情况下,心血血液循环正常,肝可充分发挥其调节血量作用。②肝的调节血量功能正常,使心血充盈。心脏主司血液循环之职,血液可根据机体的需要,合理地分配和有效地发挥其营养作用。其中任何一方不足都会影响对方,使之失常而发病,临床上表现为心慌、心悸、面色不华等心血不足的证候与头晕目眩、爪甲不营,手足震颤等肝血亏损的证候同时兼见。③精神活动与肝主疏泄的关系。心主神志,主宰人的精神活动,但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肝的疏泄正常,则肝气条达,血气和顺,心情舒畅;肝的疏泄失常,则气机不调,就可出现郁郁不乐,多疑善虑等神志方面的异常变化。反过来,情志抑郁,心神不安,也可导致肝气郁结,出现胸闷腹胀,胁肋疼痛等症。所以临床上对一些血虚之证常用肝心同治之法,精神情志方面的病证,也常疏肝解郁与安神宁志同用,道理即在于此。肾与肺人的呼吸虽由肺所主,但“肾主纳气”。对咳喘病人,当病情急性发作时,以肃肺化痰治其标,症状缓解后,以补肾纳气治其本。又肺阴与肾阴有着相互滋生、相互依存的关系,若肾阴下亏,不能上滋肺金,或上炎,灼伤肺阴,就会出现干咳少痰,颧红,口干咽燥、声嘶,甚则咯血等症。如肺结核病人,多见上述临床表现。另一方面,肺阴充足,金能生水,则肾阴充足。在水液代谢方面,肺肾两脏合作,才能完成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水液的相对恒定,因为肺主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肾主水,司水液的开阖,因此,水液代谢的功能障碍,常与肺肾两脏病变有关。所以《素问》说:“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说明水肿病与肺肾两脏有关,但其根本仍在于肾脏,如治疗肾炎尿少浮肿,除应用一般的温肾利水药外,若患者兼见咳嗽气喘等肺经的症状,加用宣肺的药物,疗效常更显著。此外,痰饮水凌病中所见到的“水寒射肺”的咳喘,大多是肾阳失其化气行水的功能,以致水湿停积,化为痰饮,上迫于肺的结果,单纯治肺常不能取效,须肺肾同治。(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0年11月11日
其他

全国政协委员为健康中国建设议政建言述评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习近平01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健康基石。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出发制定防控战略策略,书写了壮丽的中国抗疫答卷。这份答卷更加凸显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意义。用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彰显了党执政为民的情怀,也是全国政协委员的牵挂。从双周协商座谈会到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从专题调研到提案办理协商,“十三五”期间,全国政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健康中国建设系列重要论述,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健康中国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实景的过程中,全国政协委员是重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02将健康的关口前移“医疗卫生事业很重要,但我不赞成把关注点全放这里,解决健康问题的关口要前移。”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袁贵仁说到“不赞成”,略略抬高了音调。“老谈医院就不‘健康’了,还应该谈怎样能少去医院、少生病。”张健委员立刻附和。……2019年7月17日晚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的一家宾馆内,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率队的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调研组成员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很热烈。这次调研是为全国政协即将举行的同一主题双周协商座谈会作准备。推进健康中国战略需要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战略的关注点不再是单纯的救死扶伤,而是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显然,这不仅仅是医疗卫生领域的事。在双周协商座谈会前,教科卫体委员会先后赴宁夏和海南省开展专题调研。委员们将了解到的第一手资料和意见建议带到了2019年11月8日举行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上,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宣传教育、全民健身到科技支撑,大家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议。建议很快转化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现实动力:会后,报送的政协信息《推动体质健康指标纳入常规体检,营造全民健身科学锻炼新常态》得到中央领导同志批示,报送的政协信息《关于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议》中,“加强健康领域法治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立法和健康领域法律法规修订工作”的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201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修订《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等一批部门规章纳入2020年工作计划。健康的关口前移,意味着人民群众不再单纯被视为卫生健康事业的“病人”,而是自身健康的“主人”,因此,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很重要。“我现在位于杨浦区军工路X-PARK运动基地,这是上海一个新的体育运动‘打卡圣地’。”今年5月8日,全国政协“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上,身在上海的杨扬委员通过视频连线发言。这是十三届全国政协首个体育方面的重点协商议政活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是一个“小切口”,但背后是健康中国的“大文章”。会上,委员们贡献了很多好点子,会后形成政协信息专报,国家体育总局专门召开相关工作会议,并专门致函全国政协办公厅,表示将结合委员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文件,部分会议成果被纳入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10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在建言献策之外,全国政协还有“真金白银”的帮扶行动——教科卫体委员会每年开展卫生“三下乡”活动,把权威的诊疗、先进的技术、科学的健康知识和放心的药品器械送到基层,助力健康扶贫工作。健康中国是个大战略,健康却是涉及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具体事。五年来,委员们聚焦事关人民健康的一系列具体问题逐一击破,让健康生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03疫情之下构筑安全防线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亿万人民对“健康中国”有了更深切的感悟。“疫情”成为今年全国政协履职活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全国政协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各种渠道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广大政协委员以多种方式投身抗疫斗争,以实际行动展示出责任担当。7月24日,全国政协举行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建言献策,此前,教科卫体委员会调研组曾赴上海和江苏进行了调研。会议汇聚了来自抗疫一线的政协委员、公共卫生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国家相关部委负责同志,如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是大家讨论的重点。如果说“救治”是战术层面施策,“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则是战略层面的固本之基。来自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委员认为,应该合理布局医联体,发挥龙头医院临床救治能力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筛查和预防作用。蔡秀军委员建议,县级及以上政府成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心,做好“平战结合”工作。虽然大家的观点各不相同,但出发点是一致的:要让人民健康的安全防线足够牢固。在抗疫的伟大斗争中,中医药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实践证明,这一传承千年的民族瑰宝在守护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中医药事业发展是“十三五”时期全国政协委员高度关注的话题,众多委员为此提交提案。2019年4月和5月,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何维分别率队,教科卫体委员会围绕“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机制”先后赴安徽、黑龙江开展专题调研。这是一次很有亮点的调研。每到一处,委员们即分散开展“沉浸式”调研,并进行不同范围的互动交流,有时“座”谈,有时“站”谈。白天调研,晚上还以茶叙的名义召开内部座谈会,在思想碰撞中寻求最大公约数。调研中组织了两场提案督办会,调研结束后又就此主题举行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邀请科技部、国家中医药局通报有关情况,与委员互动交流。扎实的调研结出了累累硕果:调研报告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充分吸纳调研报告提出的“建设一批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康复中心、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健全监管标准和体系”“注重中医思维和临床思维培养”“制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挖掘抢救名医名家名药工的学术经验”等多条建议。04医改课题“接力跑”健康中国建设必须靠深化改革提供强大动力,其中,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个绕不开的课题。五年来,为探索医改的中国方案,全国政协委员进行了一场“接力跑”。“十三五”开局之初,医改正进入深水区,成果亟待巩固,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除。2016年5月,全国政协召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题协商会,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专家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国家卫计委、国家食药监总局等部门负责同志面对面坦诚交流,探讨继续深化改革的具体路径和方法。会后,一些委员建议得到采纳落实,转化为深化医改的决策措施。医改需要人才队伍作保障,从这个角度看,医学院校建设是医改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之一。专题协商会召开数月后,时任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的黄洁夫带领调研组,就高水平医学院校建设和发展问题赴北京、吉林和广东调研。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其不能照搬其他学科的教育模式。围绕这一课题,调研组提出了一揽子有针对性的建议,形成的调研报告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和批示。2017年全国两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以专委会名义递交《关于重视高水平医学院校建设和发展的提案》,被确定为全国政协重点提案。同年9月举行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为推动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渠道和机制持续发力。梳理“十三五”时期全国政协的各种调研、协商议政和履职活动,会发现涉“医”的议题很多:2017年开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医疗卫生服务面临的挑战与配套政策”专题调研;2017年开展“医学生物技术的临床转化与规范”专题调研;2018年举行“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改革成果,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双周协商座谈会;2018年开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专题调研……在密集建言和持续发力过程中,全国政协为健康中国建设中一系列涉“医”课题增进了共识,凝聚起人心。“十三五”以来,中国医改成就受到国际社会积极评价,14亿人口的大国交出一张漂亮的健康“成绩单”:人均预期寿命更长,看病就医更便利,公共卫生防线更牢固。显然,这份成绩单也饱含着广大政协委员的心血与智慧。没什么比亿万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更让人牵挂,全国政协委员正用实际行动为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来源:人民政协网,
2020年11月11日
其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7首方剂)》

关于发布《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7首方剂)》的通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加快推动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积极组织推进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研究工作,制定《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7首方剂)》,现予以公布。附件1.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附件2.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7首方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和规划财务司2020年10月15日附件1: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
2020年11月11日
其他

各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见成效

记者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了解到,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正式印发、全国中医药大会胜利召开以来,全国上下学习贯彻中央《意见》和全国大会精神,狠抓落实,齐抓共管中医药工作的新格局已经形成。截至目前,天津、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上海、安徽、福建等17个省份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贯彻落实举措文件。北京、内蒙古、辽宁、江苏等15个省份正在起草审议程序中。其中山东、海南、重庆、云南等地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组织中医药系统第一时间深度介入、全程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在组织当地中医药系统单位人员参加援鄂、援外、援边医疗队的同时,在本地疫情防控中充分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吉林、广西第一时间成立中医药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医药救治专家组,全程参与新冠肺炎防控救治,中医药诊疗覆盖医学观察期、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患者全过程。山东在省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单设中医药专家组,对全省疫情防控进行指导。山东、甘肃等地制定了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工作方案,组建了省级中医药防治专家组,制定了中医药防治方案并及时更新。河北、吉林、广西、甘肃推动中医药早介入、早使用,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全程联合巡诊和查房,组织高水平专家团队参与实地和远程会诊、病例讨论。吉林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全部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患者住院期间中药使用率达100%,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各地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山东成立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为省委议事协调机构,省委书记刘家义担任组长,省长李干杰担任第一副组长。山西成立省长为组长的建设中医药强省领导小组,吉林成立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河南、广西调整充实了领导小组。吉林、山东、广西、四川省委书记调研中医药机构,进行专题座谈。河南、重庆、青海、云南等省政府、政协领导深入调研中医药工作。各地以贯彻落实中央《意见》和全国大会精神为契机,积极推动《中医药法》进一步实施,推动完善地方中医药法制建设,进一步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江西省人大于2019年11月审议通过《江西省中医药条例》,成为中央《意见》出台后首个颁布地方中医药法规的省份。四川、江苏将中央《意见》和全国大会精神融入新颁布实施的地方中医药条例。北京、吉林、湖南、宁夏将制修订地方中医药法规列入立法计划,已进入地方人大审议程序。天津、黑龙江、浙江、贵州等地推动地方中医药法规制修订工作。过去一年来,各地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支持保障。河北安排省级资金1750万元,开展标准化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和中医医院康复科标准化建设。争取财政资金2600余万元,在16个道地药材产业大县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和精品示范基地。山西省财政拿出1个亿的专项资金支持中医药强省建设,为实施建设中医药强省七大工程提供有力保障。黑龙江安排专项资金1010万元支持10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安排94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充实专科设备等硬件设施;安排550万专项资金用于省市级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福建从省级财政追加1000万元支持基层中医馆和精品中医馆开展建设。江西投入1500万启动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山东、广西投入经费支持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重庆补助财政资金1125万元建设65个精品中医馆,实现区县全覆盖。四川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近5个亿,支持中医药传承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总的来看,各地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央《意见》和全国大会精神,在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研究制定出台落实举措。但同时受到疫情的影响,在召开全省大会和出台落实举措等方面,整体进度还需进一步加快。(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年11月10日
其他

天津中医药大学正式成为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近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共建天津中医药大学的意见》(津政发〔2020〕14号)。这标志着天津中医药大学正式成为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根据《意见》,通过共建天津中医药大学,全面推进学校深化改革,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中医药办学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成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和探索解决中医药发展重大问题的重要基地,建设成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以及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中医药大学,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意见》指出,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教育发展的指导和支持。将学校列为重点支持高校,在学校发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给予支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特色发展的指导和支持。指导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术发展、文化传承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加大政策指导和支持力度。天津市人民政府将全面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全力支持学校一流学科建设,依法依规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平台建设、队伍建设、健康普及、文化传承、国际教育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对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学校设立的重点工程和项目给予支持。天津中医药大学将以“市部局”共建作为新的起点,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在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坚持内涵建设与发展,遵循中医药教育规律,突出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医教研协同发展,切实发挥共建院校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早日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服务“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来源:天津中医药大学)推荐阅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祝之友:《神农本草经》药物古今临床应用解读南方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陈敏生:如何挖掘好中医药这座“富矿”重视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越鞠丸加减可用于治疗肝胆病
2020年11月10日
其他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定时腹痛案

患者,女,11岁,2020年5月9日初诊。患者于2019年11月份开始出现腹痛,大便干结,家长自以为“湿热结了”,运用蓖麻油为其“通肠”,患者服用后出现头晕,乏力,随即被送往一家民营医院通过洗胃、输液等治疗1天,疗效不显,被转送至县级综合医院就诊,经过诊察后被转送至市级三甲综合医院就诊,具体诊断治疗(用药)不详。经过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出院。2020年4月27日,患者因腹痛再次发作,前往市级综合医院复诊,B超显示:脐周肠系膜淋巴结,肝、胆、脾、胰、双肾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9.62×109/L,中性粒细胞6.81×109/L,淋巴细胞2.33×109/L,红细胞4.84×1012/L。医生给予服用胃舒颗粒、神曲消食口服液、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铝镁加混悬液。2020年5月6日,患者接受某村卫生室医生诊疗,运用中药贴敷等治疗,疗效不显,前来就诊。诊见:每天上午6点至10点左右腹痛,主要是脐部及上腹部疼痛,其余时间如常,疼痛时常伴有大便稀溏,或大便先干后溏,解出大便后,腹痛逐渐缓解,偶尔伴有呕吐、恶心,无疼痛至晕厥经历,基本能承受疼痛,皮肤无黄染,无明显厌油,形体偏瘦,食纳不佳,舌苔淡白,脉细。从发病到来诊前,在接受医生诊疗用药外,家长间断自行购买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颗粒等给患者服用。诊断:定时腹痛。辨证:脾胃虚弱。治疗:党参5g,白芍6g,白术5g,黄芪6g,木香5g,建曲5g,麦芽5g,谷芽5g,炒山楂5g,淮山药5g,紫苏叶5g,甘草3g,大枣1枚,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7剂。注意饮食卫生,禁食生冷硬结食物。二诊:经治疗后,腹痛消失,大便偶不成形,饮食量明显增加,继用前方加减治疗。7剂。三诊:诸症悉除,饮食正常,精神抖擞,临床痊愈。停药观察半个月未见异常。按:患者平素健康,无基础性疾病。因连续过量饮食,致食积胃肠而腹痛,大便不畅,家属自行服用蓖麻油“通肠”,导致患者出现蓖麻油刺激性反应严重,被送往医院诊疗,医生误以为蓖麻油中毒,给予洗胃等治疗,加重胃气损伤,导致腹痛从实证转为虚证,绵绵不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家属总是擅自购买抗生素类药物为其服用,损伤脾阳,最终导致脾胃失和,运化失调,腑气不畅,腹痛时作,因每天上午进食后,促进脾胃运化,气机失调而阻碍胃肠,引发定时腹痛。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其中,党参、黄芪、白术、淮山药平补脾胃之气;白芍、木香缓急、行气、止痛;建曲、麦芽、谷芽、山楂消食化积,以防食积胃肠,阻碍脾胃,再伤正气;紫苏叶行气宽中,解因脾胃运化不利引起的“食物之毒”;甘草、大枣调和脾胃、中和药味,增加患者服用欲望。全方共奏健脾益胃不留邪、消食化积不伤胃、行气止痛不伤正功效,中病机而获良效。在本案中,有一个极为特别的问题是,患者(属于未成年人)家属总是反反复复地为其服用抗生素类药物,导致加剧脾胃失调,外加饮食阻碍气机而出现定时腹痛现象,当引起临床注意。(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0年11月10日
其他

楼氏乳科:温通法巧治乳痈

楼丽华教授楼丽华教授是第五批及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楼丽华在中医乳腺疾病的治疗上有着丰富独到的经验,归纳、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学术思想,即
2020年11月10日
其他

南方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陈敏生:如何挖掘好中医药这座“富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载体,在健康中国战略中起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未来,中医药的发展更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为健康中国建设助力。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华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为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一张代表中国形象的名片。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医药始终是一座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富矿”。自信提升新时代发展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底气何来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无论是“瑰宝论”、“钥匙论”还是“窗口论”,实质上都肯定了中医药的历史价值。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医药作出的历史贡献和中医药在抗疫中的独特作用,是我们提升新时代发展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底气。其一,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医药文化已经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并成为中华文化的基因。“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生命至上理念,“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医学精神,“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的仁爱之情,以及“知常达变,能神能明”的变通之法,“以平为期”的中庸之道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泉。其二,中医药的历史贡献斐然。“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治未病”思想,“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的严谨态度以及“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的系统整体诊疗思路,等等,是中医药诊疗的经验总结,其现实应用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维护和增进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其三,中医药是抗疫的重要力量。1949年以来,我国在不同时期对一些重大疫情进行了应对,在战胜疫情后所总结出的一条重要经验便是要中西医结合,尤其是在新冠疫情防控的过程中,中医药作出了重大贡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湖北省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和总有效率超过90%。在新冠疫情的防控过程中,中医药蕴含的平衡思想、整体思想、辨证思想得到了充分实践,正是因人、因地、因时制定治疗策略,才使得中医药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大贡献。10月21日,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的医务人员向丛台小学的学生们介绍人体穴位知识。新华社发在中医药传承发展创新的过程中,笔者工作的南方医科大学作为一所西医院校,同样高度重视中医药,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传承与坚守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基因,打造了中药标本馆、岭南药用植物园、中医药文化园等,并系统化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月、中医药文化节等系列文化活动,深耕厚植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基地,这些探索与实践,为弘扬中华优秀医药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强支撑。自觉提升发展中医药的行动自觉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中医药已经成为各地改善民生、增进福祉的重要抓手,加之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并且越来越认可中医药的疗效,促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动能进一步增强。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医药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认为,提升发展中医药的行动自觉,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必然。进一步增强新时代发展中医药的行动自觉,需要在传统与现代的互动中、中医与西医的结合中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得以实现。2020年10月20日,安徽省含山县姚庙卫生院中医医生指导姚庙中心学校的留守儿童们体验药碾子。欧宗涛摄/光明图片其一,传统与现代的互动。继承传统中医药是发展现代中医药的基础,现代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是传统中医药价值的当代显现,在传统与现代的互动中提高新时代发展中医药的行动自觉,离不开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基于此,南方医科大学探索建设了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精品科普课程,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成为中医药文化普及的有效之法。其二,中医与西医的结合。从本质上而言,中医与西医的价值旨归都是保持人的身体健康,因而具有目的和宗旨上的内在一致性。在两者的互动中提升发展中医药的行动自觉,更加有助于中医药优势的彰显。作为较早就设置有中医药学院的医科大学,我校长期坚持中西医并重,在中西医结合的生动实践中,有力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其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医药既有思维的魅力,又有疗效的魅力,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感受中医药的辩证统一之美,才能在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促进其高质量发展。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医药人义不容辞的使命与担当。南方医科大学以继承为基础,以发展为核心,以利用为目标,探索形成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医疗社会服务“三位一体又相互交融”的中医药传承发展创新模式,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增强了发展中医药的行动自觉。自强增强中医药的行业自强需要多方合力共同参与当前,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医药在健康养生、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增进新时代发展中医药的行业自强,建立在中医药本身所具备的独特性的基础之上。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医药将一直是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力量,增进新时代发展中医药的行业自强,需要进行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中医药发展平台的构建和中医药社会服务水平的提升。其一,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专业的中医药人才是增进中医药行业自强的领头羊。为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南方医科大学不断完善中医药人才教育教学培养体系,以一流专业中西医“守正创新班”、中药“葛洪创新班”,国家特色专业“名老中医传承班”和金课为重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医药人才培养保驾护航。南方医科大学举行名老中医传承班传统拜师仪式。光明图片其二,构建中医药发展平台。促进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实现其行业自强,离不开对中医药宝库的深入挖掘和转化利用,构建高水平的中医药发展平台,是实现中医药资源充分利用的关键。我校加强校企联合、科研院所联合,构建中医药类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为中医药发展提供广阔舞台。其三,提升中医药社会服务水平。保持人的身体健康,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始终不变的重大命题,中医药用独特的方案、实际的疗效丰富了这一命题的内容。南方医科大学建立的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在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路径、中医药产品研发、中医健康保健文化传播和“一带一路”传统医药合作等方面不断探索并作出积极贡献,为提升中医药社会服务水平开辟了路径。历史和现实都向我们证明了中医药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面向未来,实现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增强中医药的行业自强,需要中医药人的努力,也需要多方合力的共同参与。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是实现行业自强的基础,构建中医药发展平台是实现行业自强的关键,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中医药社会服务水平则是实现行业自强的旨归。在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特色类高校对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担当集中体现在提升文化自信、提高行动自觉和增进行业自强等方面。我们要积极构建现代医学环境下中医药传承发展创新的独特模式,以期为推进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进而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9日
其他

越鞠丸加减可用于治疗肝胆病

药越鞠丸亦名“芎术丸”,方出元·朱丹溪之《丹溪心法》。由苍术、香附、川芎、六曲、山栀子(炒各等分)组成。朱丹溪指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是立此方,以总解诸郁。”“六郁”者,即气、湿、痰、火、血、食六种郁症之总称。本方为通治六郁之方剂。气郁:则多见胸膈痞闷,脘腹胀满;湿、食郁:湿滞则多见饮食不化,脘腹饱胀,嗳气呕吐;痰、火郁:痰火郁结,阻滞中焦,升降失常,则多见嘈杂呕酸;血郁:气血郁滞,则生诸痛。火郁:心烦意乱,口舌干燥、生疮,小溲短赤,大便秘结。“六郁”的成因主要是由于脾胃气机不畅,升降失常,以致湿、食、痰、火、气、血等相因郁滞。故该方的立意重在行气解郁;气行则血行,气畅则痰、火、湿、食诸郁自解,痛胀可除。方中用香附行气,以治气郁,为主药;苍术燥湿健脾,以治湿郁;川芎行气活血,以治血郁及诸痛;六曲消食和胃,以治食郁;栀子清热除烦,以治火郁,均为辅佐药。气郁则湿聚痰生,若气机流畅,五郁得解,则痰郁随之而解,故方中不另用化痰药物。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以“郁”作为“致病因子”,“六郁”为“诊断”标准,用越鞠丸为主方(改作汤剂服用)化裁,在治疗肝胆病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现简述于下:黄疸型肝炎(甲肝):症见湿热蕴结脾胃,肝脾失调,疏泄失司,致身、目如黄染,颜色鲜明,胸脘痞满,腹胀、尿短赤,纳差、困乏、囗苦、苔腻,或发热,胸胁闷胀或痛,脉象濡或兼数。以上诸症,在“六郁”中,己具备了湿、火、食、气、血五郁,治当清热解毒、解郁祛湿为法。方用越鞠丸加味。处方:苍术、建曲、栀子各12g,川芎、香附各9g,茵陈、车前草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加减:①湿热重者栀子加至15g。②便秘者,加大黄(后下)10g。③肝区疼痛者,加郁金15g,
2020年11月9日
其他

直击:日本“汉方药”追捧背后的中医药无奈

推荐阅读中医睡眠医学精彩课程:从基础到临床新华网:“三因制宜”强基层,共创中医药发展新格局人民日报:一系列措施出台,努力让医务人员留得住、能发展茹古涵今论治血液病
2020年11月9日
其他

人民日报:让中医药在创新中传承

前不久,《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发布,标志着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正式启动。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按下了快进键。一年多来,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中医药守正创新的实践探索全面展开。今天,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正在让古老的中医药焕发勃勃生机;中医独特的健康观,也正在为人们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大考,中医药交出一份出色答卷。以张伯礼、黄璐琦、仝小林3位院士为代表的中医药人,从古典医籍中挖掘精华,在传统方剂中寻找灵感,在现代科技中攻关突破,创造性、高效率地筛选出“三药三方”,为抗击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湖北省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和总有效率超过90%。”推动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彰显了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显著优势,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信心与决心。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立足根基,挖掘精华,保持特色,中医药才能根深叶茂、生生不息。一年多来,各地把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作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中医药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中医药管理机构,充实中医药人员力量。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的125项重点任务由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逐一敲定,形成了共抓落实、协调推进的强大合力。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和政策举措,发展完善中医药管理体系、评价体系、标准体系,有力破除一系列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难题,古老的中医药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新动力。中医药事业越是迈向高质量发展,就越要推动中医药特色发展、内涵发展、融合发展。一年多来,凸显中医药优势的鲜活经验不断涌现,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带来不竭动力。成就固然令人欣喜,但当前中医药发展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中医药发展自信,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传承精华,中医药发展才能源远流长;守正创新,中医药发展才会清流激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落实好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开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格局,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来源:人民日报,
2020年11月9日
其他

重视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标准是世界交流沟通的“通用语言”,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基础性制度。2020年,随着《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收官,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迎来了“十四五”规划的新起点。中医药的标准化建设是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历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重视中医药标准化的建设,才能引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医药传承创新。打破技术壁垒,助力国家战略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标准竞争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随着天然药物受到重视,在国际中医药标准化领域,竞争形势尤为严峻,目前日本、韩国、印度等多个国家在国际中医药市场中占据较大的份额,而在中草药和植物药专利的申领方面这些国家也拥有可观的数量。为推动中成药及中药获得国际认可,构建技术标准,赢得更大市场,各国针对中成药及中药的标准化研究从未停止,如日本的津村药业2000年左右就有桂枝茯苓丸和大建中汤颗粒2类产品申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2020年6月19日大建中汤颗粒以改善结肠术后4周生活质量为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在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网站公布了结果。而反观我国,中医药标准化体系尚不完善,随着技术壁垒的形成,中药及中成药的出口将面临新的困境。为适应国际标准化趋势,构建一套符合中医药特点规律并能获得国际认可的中医药标准化体系刻不容缓。推动产业发展,倒逼引领进步标准的定义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一个行业有标准,就有了规范性,标准的制定具有划底线、拉高线的重要作用。中医药标准的内容是广泛的,中医药基础标准、中医药技术标准、中医药管理标准、民族医药标准等均是中医药标准化体系中的具体内容。中医药标准的建立能够引领整个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有了规范的标准,就有了可以依据的指导思想、统一行业内操作的规范,优化流程,提升技术,提高质量。同时优胜劣汰的竞争模式,市场为主导的筛选架构,也倒逼中医药产业进步,使整个中医药产业链充满活力。中药材种植是我国传统中药药材的主要来源方式,目前我国中药种植领域仍存在中药材质量不稳定、中药材有效成分含量降低、中药材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中药材采收不规范等问题,中药种植标准的建立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随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部分药材种植规范化标准的推广普及,中药种植领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中药材质量也有了较高的提升,这就是标准化制度推动产业发展,倒逼引领进步的例证。满足市场需求,服务民生事业《中国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2019年)》指出2019年,我国标准体系结构不断完善,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活力不断释放,团体标准发布数同比增加63.5%,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标准数同比增加9.8%。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标准供给日益多元化。中医药标准化体系的建立能够满足多源标准需求,我国标准化的认识已经从一元化,到开放性、规范化的阶段,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等的系统完整性架构,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打造标准品牌,推动技术创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标准研究中心等单位编著的《中医药标准化基础知识与应用》指出:“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是学科成熟程度的标志,是中医药学科发展的必然需求,是最高层次的科研成果。”从专利到标准,从跟从他国标准到拥有行业话语权,目前国际标准的布局已经基本完成,而中医药是国家标准化战略弯道超车的重要一步。中医药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只有加快发展,打造国际知名的标准化品牌,推动技术创新,建立通用性先进标准,才能打破国外利用标准垄断技术,钳制他国发展的局面。重视中医药标准化的建设,才能提升中医药实力,发挥中医药影响力,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标准化的道路虽然路途坎坷,但未来可期。(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0年11月6日
其他

茹古涵今论治血液病

血液病大多属于临床疑难病,证情多变,涉及范围广,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其中许多疾病曾被人们称为“不治之症”。中医研究血液病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疗效独特,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精于医理,勤于临床,茹古涵今,论治血液病,以丰富的理论、良好的疗效体现中医药治疗血液病的特色优势,展示中医药治疗血液病的学术思想。熟读经典
2020年11月6日
其他

黄璐琦院士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论文被拒?杂志主编:我不感兴趣

“从这三项严格的RCT(随机对照试验),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中医中药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是可以拿出临床数据的,那大家肯定还接着会问为什么没有高水平的文章发表呢?”说到这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顿了顿,面对台下2000多位听众,他面带苦笑无奈地说道:“3月20号我们投稿被拒了。”11月3日在苏州举行的2020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上,黄璐琦是第一个做主论坛报告的嘉宾,他在《中医药抗击新冠疫情的优势和作用——对“十四五”中医药发展的思考》的报告中透露,中医药全方位、深度参与新冠肺炎救治工作并开展大量临床试验,不仅取得积极的疗效,还获得了许多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但是由于国外学术期刊的歧视,相关论文被无理拒绝。黄璐琦院士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效果显著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在3月2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有7万余例确诊病例使用了中医药,使用率达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例使用中医药,使用率达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90%以上。黄璐琦说,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南一区以中医治疗方案为主,人均激素使用量为19.5毫克,该院其他7个病区以抗病毒药联合抗生素的方案为主,人均激素使用量为86.82毫克;南一区的恶化率(转重或死亡率)为8.05%,是该院所有病区最低的,其他7个病区的平均恶化率为11.98%。截至3月30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医疗队在金银潭医院累计收治患者158例,累计出院140例,其中,中医辨证中药治疗出院8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出院42例,(危)重型患者治愈出院率88%。临床对照试验数据科学可信“中医主要特点是辨证论治,一人一策、一人一方,但面对疫情,为了能够得到科学的数据,在2月1日取得初步成果的同时,就拿出一个核心的药方‘化湿败毒方’,在质量稳定可控的情况下进行化湿败毒颗粒的RCT研究。”黄璐琦说。为了保证临床对照试验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课题组首先进行了动物实验,实验动物模型即ACE2转基因小鼠。试验结果表明,小鼠肺部的病毒载量下降30%,肺部的炎症病理切片有改善。此外,无论是小鼠的急毒还是大鼠的长毒试验,都体现它的安全性良好。在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课题组对轻型、普通型患者进行临床试验,主要观察转重率,采用的是随机平行对照开放性试验。在864例随机患者中,实验组434例,对照组430例,实验结果吃中药的转重率是3%,不吃中药转重率是7%。在金银潭医院,课题组对重型、危重型患者开展临床试验,采用的是严格筛选、随机入组方式,两组各102人。结果显示,试验组中位治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体温下降、肌酸激酶同工酶下降等指标上,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对于住院时间小于14天的患者,试验组核酸转阴平均时间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且试验组药物安全性好。论文投稿无理被拒课题组取得这些翔实的临床试验数据后,立即撰写了论文向境外一家著名学术期刊投稿。令黄璐琦惊讶的是,稿件竟然直接被拒了。“被拒以后我很生气,我专门给主编写了一封信”,黄璐琦说,“克力滋临床试验只有一例阴性你报道,瑞德西韦当时只有一例阴性你也报道,中医中药基于这样一个有效性,你可以从技术上给我提问题,但是你为什么不发表?”“最后他给我回话了,他说‘我不感兴趣’。”黄璐琦特地把“我不感兴趣”重复了两遍,台下顿时一片哗然。黄璐琦认为,“中医中药走不出去不是我们不行,实际上这里有个过程,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令人欣慰的是,化湿败毒颗粒近日赢得阿联酋卫生主管部门认可,9月1日被列为紧急注册用药。“他们的专家顾问专门跟我对话,这里面包括美国专家、包括欧盟的专家,问我临床实验是什么样的,动物什么样的,我们怎么做的,最后他们做了评估,9月1日紧急注册上市,所以我想告诉大家,真正的好东西,是真正有用的,我有这样的自信,这个自信来自中医药的临床实践。”黄璐琦说道。(原标题: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论文为何被拒?杂志主编:我不感兴趣,
2020年11月6日
其他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印发,进一步完善轻症流感中医辨证治疗

为进一步提高流感规范化诊疗水平,确保全国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流感医疗救治工作平稳有序,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原有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进行修订,形成了《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简称诊疗方案)。此版诊疗方案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进一步完善了儿童流感临床表现、并发症等相关内容,增加了流感与“新冠肺炎”的鉴别诊断,进一步规范了流感抗病毒药物使用方法,对轻症流感中医辨证治疗予以进一步完善。在治疗基本原则方面,诊疗方案明确要辨证使用中医药。同时明确了中医治疗流感方案,分为轻症辨证治疗方案、重症辨证治疗方案、恢复期辨证治疗方案。关于印发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89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当前,我国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已经进入流行季,同时,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扩散蔓延,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存在。为确保全国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流感医疗救治工作平稳有序,进一步提高流感规范化治疗水平,我们组织制定了《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现印发你们,请参照执行。
2020年11月5日
其他

从虚瘀浊毒论“呆病”

李浩,男,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老年病学科学术带头人、首席研究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先后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研究项目10余项,获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发表学术论文两百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主编医学《实用老年疾病诊断与治疗》《实用内科病证结合诊断治疗学》《实用老年疾病诊断与治疗》等专著8部,主编医学科普著作《中医保健全书》《老年疾病防治与调养》等10余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2020年11月5日
其他

周总理为人民健康倾注诸多心血,对中医事业关怀备至

周恩来战争年代,我一直在部队从事卫生工作,与周恩来同志接触并不多,但他的名字象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同志一样,对于我有着磁石一般巨大的吸引力。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在苏联5年的学习,我被调到政府部门工作,从此就一直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无论是在我担任卫生部副部长兼二机部副部长时,还是在担任卫生部部长期间,都曾有幸与周总理多次接触,亲耳聆听他的教诲。因此,对总理高风亮节的品德,认真负责的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科学的工作方法,我都有亲身的感受。我们卫生部的工作是周总理生前倾注心血最多的部门之一。我愿回顾几件记忆犹新的往事,重温总理的教诲和关怀。01周恩来同志身为总理,日理万机,在刚开始和他接触时,使我感到惊奇的是他对卫生部的工作和卫生部的干部是那么熟悉,后来我才逐渐领悟了其中的奥秘。每当卫生部向中央、国务院请示、汇报工作,将文件送到总理处,他通常的作法是把卫生部的党组成员找到他的办公室开会。参加的人很少,他主持会议,只带一个秘书做记录。看得出,会前总理不仅仔细地阅读了文件,而且对文件中提到的问题已经有所考虑。但他从不急于做结论,而总是先问情况,再提问题,让大家回答。尽管会议气氛民主、和谐,但在总理面前大家仍不免感到紧张。这是因为总理问的情况很细,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很强,所以只有做了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时,回答问题才切题。这时,总理不仅认真地听,而且还鼓励发言人继续讲下去。反之,如果不了解情况,发言空话连篇,他就要发言人停下来,听别人讲。最后,总理根据大家的意见和自己的考虑做出总结。我曾多次参加过总理亲自召开的会议,如讨论防治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问题,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的问题,研究防治疟疾、血吸虫病等药品问题,研究生产避孕药品问题等。在总理领导下,还专门组织班子研究解决慢性支气管炎,流行性脑炎等预防和治疗问题,并指示要设专人抓对职业病的研究等。每次参加会议都有很大收获,不仅使我们请示汇报的问题有了明确的答复,而且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久而久之,使我逐渐认识到,这是总理了解情况,考察干部、培养干部和教育干部克服官僚主义的绝好办法。因为不懂业务,不了解群众疾苦的人的答复永远不会使总理满意,官僚主义者更是难以在总理面前蒙混过关。他召开这样的会议本身就是在搞调查研究。通过一次会议,他不仅全面掌握了卫生部阶段性的工作情况,而且也对我们领导干部的工作情况、工作态度和能力进行了严格的考察,鞭策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好工作。02凡是接触过总理的人,谁都能讲出不少关于他无微不至关心人民的感人肺腑的事例。在这方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发生在我国第三颗原子弹爆炸前的一件事。那天深夜两点,我突然接到总理办公室打来的电话,让我立即去开会。会议开始后,总理说:“按原定计划,今天凌晨5点要进行核试验,爆炸第三颗原子弹,但是我看到天气预报的材料后发现,现在的风向和原预报的风向发生了变化,这样有可能爆炸尘埃在大陆飘过时间延长,所以把你们请来,研究能不能按原计划进行试验?”由于距离原定试验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了,大家进行了紧张的讨论。我在发言中介绍了美国在比基尼亚岛核爆炸试验,对我国南海渔场污染的监测材料和苏联进行核试验后对我国新疆北部人群和羊群影响的监测材料,并提出这次试验的吨位和尘埃飘过的时间可能与美苏进行试验后的情况相似。总理当即说:“这两份调查材料很有参考价值,如果大家没有另外的意见,我们就决定按原计划进行。”接着总理又讲,尽管如此,为了保证试验区附近人民群众的安全,我们必须采取严格的防范措施。在场的同志告诉总理,已通知有关地区的群众做好了准备。总理向在座同志征求意见,同时还分析了可能出现的水源和蔬菜的污染,并提出了具体措施。随后总理即请秘书将会议讨论的情况通知甘肃省和有关部门做好预防工作。总理虽然身居高位,但从不武断决定问题。做为总理,他完全有权决定的问题,即使在关键的时刻,仍坚持听取下级干部的意见,以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外,当时进行核试验不仅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但我从总理当时的态度意识到,如果大家认为这次核试验会影响群众的安全,他做出的决定将是停止而不是进行。总理这种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不忘人民的公仆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的。03在我担任卫生部长后,总理曾于1965年初找我谈话,对卫生工作做过一个全面的指示。我感到总理的这些指示,是根据我国的国情,经过深思熟虑而提出的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战略决策。如果能按照总理的设想坚持贯彻下去,而没有十年浩劫的干扰和破坏,我国的卫生事业将会有很大发展。总理历来十分强调预防为主的方针,这次谈话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预防和控制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疾病的问题。他在讲话中详细地分析了当时肠道传染病、鼠疫和血吸虫病的发病和流行情况,告诫我们要认真加以防治,不能松劲。他要求我们制定一个在第三个五年计划和今后15年内消灭哪些疾病的规划。对规划问题他指示:要打破过去先定数字的框框,应该先定战略部署,看主要先搞几件什么事,然后根据国家财力、人力、物力做具体安排。在规划中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要提倡新技术,提倡自力更生、勤俭办一切事业。要敢于破除旧的框框,要从年度计划中解放出来,反对烦琐哲学。总理生前一直担任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他对动员群众参加爱国卫生运动很关心。他提出根据各地情况,每年要大搞群众性卫生运动四次,小搞几次。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力量。报纸要配合宣传,推动卫生运动的发展。要使群众通过参加爱国卫生运动懂得些卫生知识,如在流脑发生的地方,要使群众懂得经常晒被子、开窗子,这些简而易行的预防措施。同时还要提倡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现在有些同志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主要是缺乏锻炼的缘故。卫生部门要进行宣传,讲清道理,搞些简而易行的锻炼办法;以体委为主,卫生部门配合,要不断总结经验,不要兴师动众,搞形式主义。也不要填表统计什么数字,卫生运动光搞些数字有什么用?总理强调农村卫生运动的重点是“管粪,管水”。并说,谭震林副总理已指示农业部门要结合生产积肥,抓好粪便管理,卫生部要从搞好卫生出发,配合农业部门进行。总理对我国的中医事业始终关怀备至。他在谈到中医时语重心长地说:“中西医各有所长,要强调团结,提倡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绝不能搞一种医生,一种医学,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毛主席提出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已经20多年了,卫生部要认真抓好中西医结合这件事。有些人世界观尽管不同,但有真才实学,有经验,能治好病,就要发挥他们的作用。”总理也很关心计划生育工作。尽管计划生育工作在当时还是十分敏感的问题,但他在谈话中仍然大力支持这项工作。他指出要有几条规定,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先搞试点,当前主要是抓城市,农村结合医生下乡,有步骤、有重点地搞。技术指导、培训干部,卫生部门要抓,也要订几条。计划生育是个大事,要有个计划,认真抓好。总理再三强调要继续研究生产更安全有效的避孕药具问题。在这次谈话中,总理讲的最多的是如何做好农村的卫生工作。他对近期的措施、远期的部署,都有周密的考虑。根据当时我国农村普遍缺乏医务人员的状况,他提倡城市医务人员对农村卫生工作的支援。他说,这是提高我国农村医务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城市医务人员下到农村,一方面可以为农民群众防病治病,另一方面要帮助农村基层卫生人员提高技术水平,使医疗卫生工作在农村生根。城市医务人员中,除年老有病及其他原因不能下去的,至少有80%的医务人员可以轮流下去,5年左右,大体可以轮换一遍,内容和方法可以不断改进。要动员党员、青年、先进分子带头到山区、边远地区去。总理还指示,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必须要加速为农村培训医生。为此,要改变培训方法。可以办一些三年制的学校,而且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招高中生,一种招初中生。学生可以从城市招,也可以从农村来,回农村去,要打破老框框,使教育形式适合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的需要。另外,办一些研究院,选拔一些经过实际工作锻炼,政治思想、技术水平较为优秀的人员进修提高。如果在实际工作中有心得的,可以对某一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进修,时间几个月、半年一年,可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对现有的农村医生(中医或西医)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使之提高。总之,农村卫生人员的培训要加强,但要反对公式化和一律化。总理还强调,要逐步建立区以上、公社和生产队三级医疗网。要妥善解决生产队卫生员的报酬问题,否则农村基层的卫生队伍就不稳定。回顾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我感到,尽管受到“左”的错误倾向的严重影响,而且“四人帮”一伙更是借口“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无端地迫害从事卫生工作的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使我国卫生工作受到巨大的损失,但是鱼目岂能混珠?!实践证明,周总理关于发展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设想是科学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遵循周总理指引的方向,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且受到国际上的关注和好评。周总理对卫生工作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他的指示是丰富广泛的,而我所提及的只是沧海之一粟。我的文章难以涵括总理的多方面贡献,也写不完我对周总理的回忆。我愿把亲身感受的二三事记下来,汇入全党全国对总理回忆的大海,与大家一起纪念总理、学习总理,为实现党的十三大确定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原标题:为人民的健康而操心的周总理,
2020年11月5日
其他

国医大师颜正华治疗心悸经验

国医大师颜正华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等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心悸发作时常伴有气短、胸闷,甚至眩晕、喘促、晕厥,脉象或数,或迟,或节律不齐。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心功能不全及心神经官能症等,凡具有心悸的表现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中医对心悸的认识源远流长。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云:“
2020年11月4日
其他

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预计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2.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3.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4.“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5.“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6.“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7.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8.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9.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加强学风建设,坚守学术诚信。深化院士制度改革。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10.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优化国家科技规划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完善科技评价机制,优化科技奖励项目。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扩大科研自主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加大研发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对基础前沿研究支持。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健全科技伦理体系。促进科技开放合作,研究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11.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立足我国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支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强化要素支撑。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12.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1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14.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推进能源革命,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加强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加快油气储备设施建设,加快全国干线油气管道建设,建设智慧能源系统,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15.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建设国家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五、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16.畅通国内大循环。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促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产业门类关系协调。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17.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比较优势,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优化国内国际市场布局、商品结构、贸易方式,提升出口质量,增加优质产品进口,实施贸易投资融合工程,构建现代物流体系。18.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以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降低企业流通成本,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发展服务消费,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完善节假日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19.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支持有利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水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推进重大科研设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公共卫生应急保障、重大引调水、防洪减灾、送电输气、沿边沿江沿海交通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六、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20.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21.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重视预期管理,提高调控的科学性。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加强宏观经济治理数据库等建设,提升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治理能力。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22.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对预算编制的宏观指导。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健全地方税、直接税体系,优化税制结构,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支持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改革优化政策性金融。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金融双向开放。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23.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继续放宽准入限制。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24.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畅通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政务公开。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25.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适应确保国计民生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智慧农业。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障粮、棉、油、糖、肉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26.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27.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缩小土地征收范围。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28.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增强其巩固脱贫成果及内生发展能力。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八、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29.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各地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支持城市化地区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支持生态功能区把发展重点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上,支持生态功能区的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30.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更好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共同发展。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力支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31.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九、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32.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33.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加强国家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推进国家版本馆、国家文献储备库、智慧广电等工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34.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35.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发展绿色建筑。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36.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治理城乡生活环境,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完成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完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积极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保国际合作。37.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外来物种管控。强化河湖长制,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林长制。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加强黑土地保护,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加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承受力脆弱地区影响的观测,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38.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提高海洋资源、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十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39.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健全促进和保障境外投资的法律、政策和服务体系,坚定维护中国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赋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权,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发挥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展会平台作用。40.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绿色、开放、廉洁理念,深化务实合作,加强安全保障,促进共同发展。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国际惯例和债务可持续原则,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推进战略、规划、机制对接,加强政策、规则、标准联通。深化公共卫生、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科技教育合作,促进人文交流。41.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坚持平等协商、互利共赢,推动二十国集团等发挥国际经济合作功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多双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机制,推动新兴领域经济治理规则制定,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十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42.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43.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44.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45.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46.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善疾控基础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和管理考核,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改革,发展高端医疗设备。支持社会办医,推广远程医疗。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健康产业。47.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48.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减轻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织负担,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十三、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49.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健全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人才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重要领域国家安全立法、制度、政策。健全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加强国家安全执法。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50.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实施产业竞争力调查和评价工程,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保障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维护水利、电力、供水、油气、交通、通信、网络、金融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维护金融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确保生态安全,加强核安全监管,维护新型领域安全。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51.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有效遏制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交通等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生物安全保护,提高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提升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加快江河控制性工程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推进堤防和蓄滞洪区建设。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发展巨灾保险,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52.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完善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和跨国犯罪,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十四、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53.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与时俱进创新战争和战略指导,健全新时代军事战略体系,发展先进作战理论。加快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进军事管理革命,加快军兵种和武警部队转型建设,壮大战略力量和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打造高水平战略威慑和联合作战体系,加强军事力量联合训练、联合保障、联合运用。加快军事人员现代化,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完善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军事人才方阵。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54.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同国家现代化发展相协调,搞好战略层面筹划,深化资源要素共享,强化政策制度协调,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协调发展,集中力量实施国防领域重大工程。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加快标准化通用化进程。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健全强边固防机制,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十五、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而奋斗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55.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推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深入总结和学习运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宝贵经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干部标准,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政治监督,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56.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保障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效。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全面贯彻党的侨务政策,凝聚侨心、服务大局。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运行和监督机制,促进司法公正,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57.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支持特别行政区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打造“一带一路”功能平台,实现经济多元可持续发展。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政策措施。增强港澳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支持香港、澳门同各国各地区开展交流合作。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58.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以两岸同胞福祉为依归,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加强两岸产业合作,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台商台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持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加强两岸基层和青少年交流。高度警惕和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59.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进各领域各层级对外交往,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坚持多边主义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加强国际法运用,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积极参与重大传染病防控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60.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按照本次全会精神,制定国家和地方“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确保党中央关于“十四五”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来源:新华社)推荐阅读精彩课程——龙江韩氏妇科暨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韩延华教授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传承研修班新华网:“三因制宜”强基层,共创中医药发展新格局扩大免费中医生计划
2020年11月4日
其他

中医经络研究获重大进展,我国学者发现经络间质通道

10月30日,记者从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获悉,该所张维波教授团队近日相继在大鼠、小型猪等体内经络中发现组织液定向流动轨迹,这是继去年在透明鱼上发现类经脉组织液定向流动轨迹之后,该团队的又一重大发现,为进一步证实中医经络的存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证据。一直以来,西方医学界否定中医科学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在解剖学的层面上“无法证实经络的存在”,而张维波团队所提供的研究结论为推翻这一观点提供了关键性的科学证据。张维波团队在中医经络方面研究成果的最新进展正在逐渐完善这一关键证据,它或将颠覆世界医学界对于中医学科的基本认知,为中医理论在医学和科学界获得认可奠定基础。张维波表示,基于间质是所有细胞组织生存的微环境,经络间质通道的发现,有助于理解人体营养传输、代谢物清除和激素、外泌体的传输,病原体、炎性因子和癌细胞的转移,以及通过调节微环境改善细胞和组织功能的治疗保健原理,为基础科学和人类健康作出中国人的贡献。据介绍,团队人员使用对人体细胞外液中的水有特异性亲和的荧光素钠示踪剂和荧光照相法,在大鼠身上观察到沿腹正中线迁移的荧光素钠线状轨迹。该轨迹在剑突附近可偏离中线斜向上行,与“七五”攻关期间由针灸所牵头的经络研究中发现的同位素锝-99沿人体任脉迁移的规律相类似。随后使用可在体观察组织形态的激光共聚焦成像系统,发现大鼠体表荧光素钠迁移轨迹不同深度的组织由胶原纤维、脂肪组织和毛细血管等组织构成,其中的组织间隙较大,并填充着大量混合荧光素钠的组织液。最新的研究在更接近人体的小型猪四肢远端发现了基本循经的7条荧光素钠迁移轨迹,平均长度5.13cm。对该轨迹的横切面进行连续荧光照相发现,荧光素钠运行在肌肉的间隙之中,其上可达皮肤表面,其下可深至骨面,构成类似河床样的水通道。使用静脉显像仪证明荧光素体表轨迹与浅表静脉的分布不符,提示经络的生物学结构可能涉及一种未知的、存在于间质中的组织液通道,简称间质通道。上述研究分别发表在今年的《针刺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和《中国科学:生命科学》上。(来源:科技日报,
2020年11月3日
其他

龙牙草——抗癌有奇功

一花一世界,草木各有情。中医药从萌芽开始,我们的先民就结合每一味中药的性味、功用、形态等给予富有深意和感情的名字,其中就有一味听起来就有神奇功效的药物:龙牙草。龙芽草属于蔷薇科多年生草本,别名仙鹤草、施州龙牙草、石打穿等,在我国分布广泛,野外经常能够见到它的身影。“大叶大,小叶小,龙芽草”,是当年老师教的龙牙草辨别口诀,说的就是其独特的叶片分布。龙芽草叶片为间断奇数羽状复叶,每一对叶片之间夹杂有更小的叶子,大小叶片交相排列,这是其主要鉴别要点。龙牙草七八月份开花,枝头排列成串的淡黄色五瓣儿小花,嫩绿的叶片与鹅黄的花朵交映,瘦果呈倒卵形圆锥形,顶端有数层钩刺,成熟后便可以借着这软刺附着在其它生物上,完成种子的传播,和苍耳有一点相似。龙牙草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呼为“狼牙”,也叫牙子;龙牙草一名首见于宋《本草图经》,载为“施州龙芽草”,其文云:“龙芽草,生施州,春夏有苗叶,至秋冬而枯,其根味辛涩、温、无毒,春夏采之,洗净,去芦头,焙干,不计分两,捣罗为末,用米饮调服一钱匕,治赤白痢,无所忌。”明代朱棣的《救荒本草》载为“龙芽草”一名,其文云:“又名瓜香草,苗高尺余,茎多涩毛,叶如地棠叶而宽大。叶头齐团,每五叶或七叶作茎排生,叶茎脚上又有小牙,叶两两对生,稍向出穗开五瓣小圆黄花,结青毛蓇葖果,有子大如黍粒,味甜。”仙鹤草一名始见于清代的《伪药条辨》。龙牙草性平,味苦、涩,归心、肝经,具有收敛止血、补虚、截疟、止痢之功,临床常用于治疗咯血、吐血、崩漏下血、痈肿疮毒、疟疾、血痢等病。《百草镜》中记载:“下气活血,理百病,散痞满;跌扑吐血,血崩,痢,肠风下血。”《岭南采药录》中亦有:“治赤白痢及咯血、吐血;仙鹤草三钱至六钱,水煎服。”在《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中提到,仙鹤草(龙牙草)味苦辛而涩,涩则能止,辛则能行,是以止涩中寓宣通之意。国医大师朱良春自创的“仙桔汤”用来治疗慢性痢疾,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方中主药就是仙鹤草。龙牙草有很好的止血、强心和以及抗炎功效,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还要数它极强的抗癌作用,传统的放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伤害了人体的正常细胞,但是龙牙草对于人体正常细胞无害。朱良春的《抗癌单刃剑方》中,其中以龙牙草50~90克,白毛藤30克,龙葵25克,槟榔片15克,制半夏10克,甘草5克组成,临床应用随证加减,用于治疗胃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等效果明显。《汉方研究》的专家们曾这样评价龙牙草:“传统的化疗药,犹如一柄双刃剑,既杀伤癌细胞,也会杀伤正常细胞,而像龙芽草这样既杀伤癌细胞,又有利于正常细胞,实属一种罕见的抗癌中药。”(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0年11月3日
其他

新华网:“三因制宜”强基层,共创中医药发展新格局

“三因制宜”是中医学理论的特色和精华之一,只有在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基础上,才能充分有效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的优势。从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正式印发以及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至今已一年,全国各地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情况如何,提出了哪些特色举措?新华网在采访中了解到,截至今年9月底,各地结合中医药工作实际,“三因制宜”,固本强基,形成了许多“亮点”。建体系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北京、重庆等地针对中医急诊急救能力不强等问题,支持中医医疗机构按照传染病防控流程进行改扩建及功能布局调整,加强急诊科和感染疾病科建设,全面提升中医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和水平。河北出台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对社会办医区域总量和空间布局不作规划限制。上海积极推进中医医联体建设,开展中医优质品牌社区行;成立“中医西医汇聚创新研究院”,开展中西医汇聚创新。江苏将加强中医院建设纳入《关于排查解决医疗卫生领域突出民生问题推进方案》,实施公立中医医院基础设施达标建设。浙江支持县级中医院牵头组建县域医共体,构建县域中医整合型服务体系,实现县乡一体化中医药服务。湖北积极探索各种方式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区创建。广西积极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医药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建设。贵州开展全省7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甘肃积极推动中医药健康扶贫工作。青海启动实施贫困地区县级中藏医医院服务能力提升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项目,并遴选建设40所示范中藏医馆。抓质量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北京在朝阳区试点开展中药饮片质量责任师制度,开展医疗机构中药饮片验收岗位人员强化培训,开展“中药饮片护堤工程”,推进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再加工管理。上海依托行业协会开展中药饮片追溯体系研究,开展11种中药饮片的追溯体系试点。黑龙江推进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和定制药园建设工作,进一步扩大定制药园种植地区,助力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江西推进鄱阳、兴国、安远、吉安、永新五个县的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河南成立中医医院药事质控中心,开展中医医疗机构中药饮片采购验收专项检查。湖北制定了道地药材“一县一品”建设实施方案,打造荆楚药材品牌。西藏抓紧研究制定现代化藏药产业发展规划、藏药材规模化种植规划和藏药资源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宁夏研究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中草药加工、中药材种植基地、流通体系建设等,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育人才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在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各地积极推进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室、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基层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和优秀临床人才、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等培养。北京将名中医评定制度纳入地方中医药法规调整范畴,明确名中医评选的长效机制。河北实施“名医入冀计划”,引进院士和全国名中医18人,在河北建立工作站。山西省卫健委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方案》。江苏开展中医经典巡讲活动,组织高水平师资,以中医经典理论和国医大师学术思想与诊疗经验为主要内容,重点培训中级以上中医医师。河南与外省市联合举办仲景书院,培养仲景国医传人。北京、湖北、湖南、贵州等地实施省级中医大师、名师评选培育,大力培养高层次人才。重庆开工建设中医药学院,填补了没有独立设置中医药类大学的空白。在医学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中单设中医药评委会,单独设置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二级岗标准。青海在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适当放宽中藏医药专业师带徒人员的职称评价标准。新疆启动“西医学习中医”培训项目,采用“一年制、二年制”培养周期,每年培养总人数为2400人。强机制完善有利于中医药提供使用的政策机制福建遴选一批中医优势病种纳入按病种收付费改革范围,推动出台一批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政策。浙江研究制定改革完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的政策措施,优化中药制剂注册、备案和调剂管理。山东积极推动中药制剂调剂使用,全省调剂使用品种达到180种。广东积极推进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全力破解中医药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广西推动壮医经筋针刺等17项壮瑶医诊疗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按甲类项目管理。重庆推进中医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贵州加快推进中医医疗服务支付方式改革。在遵义市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试点。青海积极争取藏药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8种民族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55种藏药纳入省医保药品目录。出台扩大中藏药制剂调剂使用范围和延长调剂使用时限等政策,共有485个中藏药制剂品种调剂到省内69家医疗机构使用。(来源:新华网,
2020年11月3日
其他

《求是》刊发习近平讲话,指出: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作出大量指示批示,推动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时,我也结合疫情防控对涉及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思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次疫情也是百年不遇,既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已经越过拐点,但疫情全球大流行仍处在上升期,外部形势非常严峻,我们要切实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决不能让疫情卷土重来。同时,我们要举一反三,进行更有长远性的思考,完善战略布局,做到化危为机,实现高质量发展。下面,我着重从发展战略角度讲几个问题。第一,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关系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形成了市场和资源(如矿产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对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这次疫情可能加剧逆全球化趋势,各国内顾倾向明显上升,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可能出现重大变化。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当前应对疫情冲击的需要,是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2020年10月12日至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考察。这是13日下午,习近平在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步行察看街区风貌时,向当地群众和游客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2020年11月2日
其他

把握气运 揭秘新冠 ——清肺排毒汤治疗寒湿疫辨证思路解析

王永炎)推荐阅读中医睡眠医学精彩课程:从基础到临床陈可冀、柴嵩岩、李济仁、路志正——从医七十多年,诠释了医者初心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不动手术,针灸治好三位至亲的急性阑尾炎《金匮要略》温法应用
2020年11月2日
其他

人民日报:一系列措施出台,努力让医务人员留得住、能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不顾个人安危,迎难而上,英勇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医务人员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务必高度重视对他们的保护、关心、爱护,从各个方面提供支持保障,使他们始终保持强大战斗力、昂扬斗志、旺盛精力,持续健康投入战胜疫情斗争。在今年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他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全社会都要关心爱护医务工作者,弘扬先进事迹,加强业务培训,支持开拓创新,帮助解决困难,推动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当前,相关部门出台了哪些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的政策措施?一线医务人员的待遇保障如何提升?未来怎样建立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长效机制?记者采访了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加强待遇保障丨解决实际困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务人员关心爱护工作。各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出台了《关于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改善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切实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若干措施》《关于全力做好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属保障工作的通知》《关于聚焦一线贯彻落实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薪酬待遇、工伤认定、职称评聘、生活保障、个人防护、轮休休整、心理调适、家庭帮扶、执业环境、先进表彰等方面明确了关心关爱政策措施。为促进政策落实,国家卫健委加强宣传解释政策力度,回应社会关切;召开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关心关爱医务人员政策措施视频调度会,要求各地加快落实各项关爱措施;注重指导地方落实好现有政策,针对地方提出的问题,及时与人社部、财政部协商形成医务人员薪酬待遇相关政策答复;联合人社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彰一批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具体来看,在薪酬待遇上,出台了针对疫情风险发放的临时性工作补助政策,针对承担疫情防控任务、加班加点的情况,核增医疗卫生机构一次性绩效工资,还提高了卫生防疫津贴标准;要求各地做好因履行工作职责感染新冠肺炎医务人员的工伤认定,开辟绿色通道、简化理赔程序,保障医务人员及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在职称评聘方面,一线医务人员在职称评聘中优先申报、优先参评、优先聘任,晋升职称、晋升岗位等级不受本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医务人员参加疫情防治经历可视同为一年基层工作经历。此外,卫健部门还出台政策加强一线医务人员生活保障和个人防护,比如提供卫生用品及就餐服务、重点投入医用防护用品、专车接送解决通勤问题等。对长时间高负荷工作的人员,会安排强制休息,疫情结束后及时组织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和疗养休养,并适当增加休息和带薪休假时间。同时,做好对他们的心理调适疏导,强化心理援助。疫情防控期间,医务人员也面临一些现实困难。相关部门指导开通一线医务人员家属就医绿色通道,建立社区干部联系帮扶一线医务人员家庭制度,对于其子女教育给予更多帮助和关爱。相关部门还加强了安全执业环境建设,对于伤害医务人员的行为,坚决依法严肃查处,增强医务人员安全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表彰基层人员丨提升基层能力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中,有多位基层医务人员受到表彰;2020年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获奖名单中,也有多名基层医务人员获奖。从2018年起,国家卫健委积极协调财政部启动了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至2020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0.2亿元,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全科医生及乡村医生等,重点培训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基层卫生人员参加线上、线下学习培训后,符合相关要求的可获得相应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今年,国家卫健委结合基层疫情防控情况,调整了年度项目培训方案,重点加强基层应对重大疫情防控的能力,坚持医防融合,加强骨干全科医生及乡村医生传染病社区联防联控培训,并将公卫医师纳入骨干人员培训范畴,提高在职公卫医师诊疗能力。据了解,在疫情防控期间,国家卫健委依托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平台开通新冠肺炎防控培训专题,以线上形式向基层医务人员免费开放,累计上线各类课程503项,培训564.5万人次。其中“基层防控”和“村医专栏”累计学习156.5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基层能力。做好业务培训丨培养紧缺人才至2019年底,我国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达36.5万人,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2.61人,提前实现了2020年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2—3人的阶段性目标。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继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培训,从建立健全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全面提高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加强贫困地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通过全科专业住培、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订单定向免费培养、转岗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快壮大全科医生队伍。国家卫健委还加强公共卫生人员培训,比如将预防医学科专业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目录,鼓励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参加住培,探索复合型公共卫生医师培训模式。同时,国家卫健委还会通过继续教育等手段加大紧缺人才和县乡村卫生人才培训力度。2016年以来,已累计投入35亿余元,培训全科、儿科等14类专业人员58.5万人,紧缺专业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才数量显著增加,后续还会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全科、公共卫生等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及时修订培训内容与标准,强化传染病防治、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等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切实保障医务人员权益,国家卫健委在现有政策文件基础上,参考地方好的经验做法,正在制定建立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长效机制的意见,将进一步从保障工作条件、维护身心健康、落实待遇政策、加强人文关怀、创造安全的执业环境、弘扬职业精神等方面完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也会继续督促指导地方加快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努力让广大医务人员有待遇、受尊敬、留得住、能发展,提高医疗卫生岗位吸引力。(来源:人民日报,
2020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