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ICP、IPFS、NEAR 三大顶级公链创始人同台对话
以下是圆桌讨论全文。
邓超(主持人):首先想要请问 DFINITY 生态系统在过去一年间到底有哪些令人激动的进展想要和社区分享? Dominic Williams:我觉得令人最激动的进展就是基于 IC 开发的各类项目,比如说我们看到了一整套全新的 Web3 服务,是完全基于 IC 区块链运行,而不是被部署在某个云计算的服务器之上。
而且,我也看到人们非常喜欢这样的 Web3 应用,这代表着区块链行业的转折点。IC 区块链的目标之一就是允许开发者构建一切系统、一切生态、一切服务、一切应用,完全基于区块链,基于区块链运行、基于区块链部署。基于区块链部署的时候,碳排放方面也低于基于云的部署,所以,IC 区块链与现有的区块链相比存在数量级的差距。除此之外,链钥加密学也是多年以来进行研发的。如果没有链钥加密学,很难实现我刚刚所列出的种种目标。 而现在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现在有很多人基于 IC 搭建生态,将 IC 作为 Web3 的编排层。具体来说,你可以在 IC 上进行代码运行,而这样的代码直接就可以调用比特币的账本,而不需要有任何的跨链桥。 除此之外,我也看到有一些项目打造新一代 SocialFi、GameFi、元宇宙的项目,完全是基于 IC 的区块链。除此之外,也看到更多基于 IC 区块链的 DeFi 项目。 邓超(主持人):我们目睹了 NEAR 生态系统在过去一年鉴的蓬勃发展,想请一龙分享一下 NEAR 生态过去一年中的发展、更新,以及在过去一年间您和您的团队主要专注的是什么方向? Illia Polosukhin:其实去年一年对于加密世界来说也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对于 NEAR 来说,刚刚在里斯本召开了 NEAR 的黑客松,一共有 3000 人参与,这是非常盛大的活动。看到有很多有趣的项目,很多有趣的事情,应用层出不穷,所以我想给各位从高屋建瓴的角度分享一下过去一年间重点的进展。 第一,EVM 智能合约。你可以直接将其他区块链从以太坊区块链合约直接部署在 NEAR 之上,相比于 Polygon 来说,费用低 10 倍。这样的协议已经运行了 8-10 个月的时间,除此之外也有 Aurora+ 允许用户免费交易,这也是基于 NEAR 搭建的。 而且我们也非常关注去中心化的生态,比如说在不同区域有区域中心,在中国部署了区域中心,在中国之外,在葡萄牙、乌克兰、巴尔干、肯尼亚、印度、越南都有区域中心,这些都意味着在不同地区将会有区域中心,将会汇集开发者以及用户。 尤其是大家会看到在一些已经比较成熟的市场,有各类新技术,比如说美国,这些新技术代表着真正可以在现实世界中应用,而不仅仅只是用作投机。刚刚在葡萄牙的黑客松上,Sweatcoin 正式上线,并且推出了自己的 Token,他们吸引了大量的用户。 我如果没记错的话,一共有 20 万用户已经在他们的链上,非常活跃,一共创建了 1000 万账户。所以我非常高兴看到这样的应用获得了大规模的采用,这也是加密生态希望实现的目标。 Sweatcoin 之所以可以实现这一点,主要是因为用户体验非常简单,用户并不需要理解区块链的底层逻辑,也不需要理解其他技术的复杂度,就可以使用这个应用。所以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例子,展示出我们全球战略打造去中心化的网络,但是并不是围绕节点、技术,相反是围绕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协作,一道助力贡献生态。 邓超(主持人):同样协议实验室也取得了非常多的进展,达到了很多里程碑,所以也想请胡安和我们分享一下在过去一年间,IPFS 生态中最重要的一些进展。 Juan Benet:当然,对我们来说过去一年也是最重要的一年,我们专注两件事情或者说两个领域:存储和使用。 比如说在去年年初的时候是 20TB 的数据,但现在已经达到了 180TB,所以在 9 个月的时间里,实现了几倍的增长。我们对这样的数据使用情况感到非常兴奋,有很多应用利用我们的数据,人们基于 IPFS 搭建各种各样新的应用、新的组织,一共有超过 5000 的初创项目基于 IPFS 搭建,其中有一些项目已经获得了 A 轮融资,甚至是更多的融资,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除此之外,我们在不断寻找跨越和 Web2 的鸿沟,比如和像伯克利这样的大学合作,这些大学会利用 IPFS 存储他们珍贵的数据和数据集,像纽约这样的城市也会用 IPFS 存储他们的公共数据。
第二个领域是将计算与数据相结合,第一个领域是先载入数据,第二个领域是利用这些数据做计算,从而使得开发者能够开发更好的应用。 我们第一个里程碑,也就是基于 WASM 的 HelpWeather FVM 虚拟机,允许其他的智能合约调用。而这将会在第一季度的时候,启动用户相关的智能合约,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目标。 除此之外,IPFS 也会有大规模的数据载入计划,以及计算的项目。这一切主要就是在测试网阶段,也希望能够更好地利用 GPU。除此之外,我们也有另外一系列令人兴奋的进展,比如人们做大规模的任务的调度,基于 IPFS 实现。总的来说,我们首先接入大量的数据,不断扩展数据,将数据和计算相结合。
这也就意味着可以直接和比特币账本进行交互,不需要跨链桥。换言之,你可以通过 OpenChat 发送消息,而且这个消息里面就允许你直接对比特币的账本进行改动,允许你直接基于比特币的账本去发送比特币,同样也适用于对以太坊账本的改动。 如果你想要发送以太坊或者是 ERC20 的 Token 给别人的话,你只需要创建一个消息就可以,这就是 SocialFi,这也是社交媒体的账本或者社交媒体 DeFi、Web3,一切在一个真正的世界计算机上融合之后的可能性。而且你可以用智能合约和协议,直接对它进行控制,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一步。 另外,对于传统的区块链来说,存在一个问题。由于大多数的数据存储、处理和内容的提供都是基于云计算服务的,而这些计算服务的提供者,它们自身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你将这个消息引擎搭建在 AWS 上的话,作为一个开发者,你也会有相关的一些风险。 当然,要解决这样的风险,答案就是打造 Web3 的服务,这样的 Web3 服务应当是完全运行在区块链上,由 DAO 来控制,受协议的控制,这是我们真正感兴趣的方向。 我觉得很难对于这样的一个全新的 Web3 的领域进行分类,因为人们经常会做各种各样的分类。我们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实际上是包罗万象的,既有 GameFi、SocialFi、DeFi 以及元宇宙,这些是在融合在一起的,所有的这一切意味着未来 IC 区块链上的开发者将会对出很多令人惊喜的应用。 邓超(主持人):请问一龙,NEAR 生态在应用层方面,主要关注哪些领域呢? Illia Polosukhin:在去年的演讲中,我跟各位分享过了,我们认为在应用层方面,区块链应用有三大主要支柱,分别是金融、社交以及第三个支柱 —— 创造者。而这三个支柱之间的交互和汇聚,将会产生真正有意思的应用,比如说金融加创造者,创造者进入,看到了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通过与社区的合作,通过金融工具的利用,形成一个积极的、正面的循环。 而对我们从生态的角度来说,NEAR 生态的使命就是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工具,允许开发者不断发挥创意,并且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组合。 其中就包括一些重点的领域,我们如何将 DeFi(链上金融与传统金融相结合),我们有 NEAR Pay 这样的服务,允许你直接从 NEAR 账户向你的银行账户转账,或者和你的信用卡挂钩,因为我们有不同的账户模型、不同的密钥模型,你可以给其他人授权,你可以有现实世界的资产,并且将企业和链上挂钩。比如,当前有很多的市场可以把它放到链上,从而可以提升市场的有效性和流动性,我认为这也是未来会看到更多的经济发展的方向。 除此之外,我们也看到很多庞大的领域,从 GameFi、数字艺术、视频等等,我们看到这些创造者不断进入,他们迸发出各种各样的创意。比如说,我们有 Listen To Earn 这样的模式,还有一些其他相关的模式,还有一些不同的市场。 在社交方面,DAO 组织是很好的,但是它本身不过只是工具,归根结底还是由社区来治理。这些社交应用和区块链和 NFT 集成,最后形成一些新的更加有意思的应用,最终形成完全端对端的基于链上的功能,这也是我在社交领域非常关注的一个垂直方向。不仅仅是可以搭建智能合约,你可以用 JavaScript 就可以完成服务的提供,这是人们希望不断去打造的 Web3 体验,并且很多 Web2 的东西可以迁移到 Web3 之上。 我们看到这些组件和现实世界的运用进行集成,而 JavaScript 也会助力这样创新的大爆发。我们看到在 NEAR 生态中,应用现在每个月实现的增长是 20%,比如说我们现在有 800 个不同的项目,我认为未来这个数字很快就会实现爆发式的增长。
如果说我们需要有社区导向政策的话,就需要政策来治理系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会在 2-3 年内看到第一批亿万规模的消费者,至少我不认为明年能够看到,如果明年能看到的话当然太好了。背后仍然是运行在 Web2 的云上,所以必须放弃 Web2 的云成为完全去中心化的应用,我认为在 2-3 年内不会发生的。通过这样方式看到应用规模越来越大的应用,但还需要一段时间,直到有完整的消费级应用。 邓超(主持人):非常感谢胡安,去年 Dominic 在区块链峰会的时候用到了区块链奇点这个词,我想请问是否已经达到区块链奇点呢? Dominic Williams:已经达到了,区块链奇点的意思不需要任何传统 IT 的情况下,一切都基于区块链上。想象一下在区块链上有社交网络,这已经在 IC 区块链上运行了。看一下当前大部分 Web2 服务和应用,可以在 IC 区块链上看到类似的,但却是 Web3 的版本,比如说完全百分之百的基于 IC 区块链上的社交媒体应用,不需要云,用智能合约直接为用户提供内容,这是当前的用户数量。所以,我认为这是第一部分用户大规模采用的好消息。 需要区别中心化的平台,这样的平台已经存在了,并不复杂,可以在 IC 区块链完全基于链搭建社交媒体,非常高效,可以实现无限可扩展性,而且为编程模型,为开发者提供极为强大的编程模型。 有关于大规模采用,人们经常会忽略另一个维度。Web3 的魔法在于它能够带来数十亿的用户,是什么让它有这样的魔法?我的答案是 Token,让用户真正拥有服务的控制权。 我想再次和大家介绍一下 OpenChat 这个基于 IC 区块链的消息服务,同时也是作为你的加密钱包、你的聊天消息,或者说你的 OpenChat 账户可以作为你的加密钱包。 看起来就像是 WhatsApp,或者像 Signal 这样的 Web2 应用的 Web3 版本,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 DeFi 功能。也就是说,可以在你的账户里存储 Crypto,同时也可以通过发聊天消息的形式去发送。但我觉得这还不够让 OpenChat 实现数亿级的用户,如果要实现数亿级用户的话需要网络效应,不是一般的网络效应,而是特别的网络效应,可以挑战像 WhatsApp 已经有数十亿用户工具的网络效应,关键的工具是让用户拥有所有权。 具体解释一下,Facebook(Meta)当前正在湾区拓展自己的园区,这样可以再容纳几千员工,主要是做内容培育和销售人员。想象一下在 OpenChat 这样的应用之上,如果可以随机空投 DAO 相关的权益给用户,以奖励用户的某些行为,比如说用户帮助他宣传、推广。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打造一支由数百万人组成的去中心化团队,很快就可以组建好团队。 但是,要实现这一点,你的服务必须要作为协议,如果说去中心化消息服务是部署在 AWS 云上,你只是用区块链存储一些数据,而且你的主体是基于 AWS 的话,很有可能你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治理问题或者是其他的社区问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为了真正有 Web3 的战略,用户、社区能够拥有所有权和控制权,实现真正“病毒式”的扩展,必须要让一切都变成协议,也就是说一切必须运行在区块链上,控制权指定给智能合约,通过智能合约创建服务,然后有社区的 DAO 组织,有一些自治的运行。 一旦实现了这一点,就可以真正利用相关的区块链技术潜力,从而真正实现病毒式发展,并且真正突破实现网络效应。就像是 Web2 应用当前所享受的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在明年会看到这种完全去中心化的链上社交媒体服务,会有数百万用户,而且已经看到了这一迹象、这一趋势在 IC 区块链初现端倪。 邓超(主持人):我想请问 Illia,距离大规模采用还有多远?你觉得其中关键的缺口在哪里呢? Illia Polosukhin:我非常支持胡安和 Dominic 刚刚的观点,我们已经做了很多,但依然有很多事情要做。从控制权的角度来说,有很多潜力,比如说刚刚已经提到的 Sweatcoin 项目,现在已经达到了 2000 万的下载量,在它刚刚推出不到三天的时间,就达到了几百万的下载量,所以这里你看到的就是大规模采用,不管你从哪个维度来判断,它都是大规模采用。 这也就意味着一切是去中心化的,一切是很好运行的,除此之外,Web3 并不是关乎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是帮助我们实现目标的工具,而 Web3 真正代表了选择的自由,更换成本几乎是零。 所以有很多事情,并不一定需要有去中心化的服务器,因为你在转换成本为零的情况下,你的成本是非常低的,哪怕说当前我们的服务器只不过只是提供数据的节点。为什么有这么多 RPC 提供者,有这么多钱包,有这么多基础设施和应用层提供者?主要希望为用户提供选择的自由。 显而易见,我们还没有做到大规模采用,但距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期待明年能看到更多的用户,而且持续朝着这个目标前进。这也是为什么我非常欢迎看到像 Sweatcoin 这样的项目,对用户来说不需要理解区块链底层的复杂逻辑,他们只需要有一点点游戏类的资产就可以开始玩这个游戏。 对于当前的区块链生态来说,有 6000 万用户,其实他们可以被招募进来。我觉得我们是有主流采用潜力的,也就是说那些没有任何技术背景的人、并非区块链行业的人,也可以通过这些受欢迎的应用进入到这个领域。 另外,有一些非市场,或者是由用户所控制的,还有一些其他的应用不断出现。但我还想和大家分享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隐私,在隐私方面我们做的不够,如果考虑社交网络,或者企业的才有。 归根到底,这一切都取决于网络隐私方面我们做的怎么样,像 Tiktok 的内容是公开的,所以隐私并不是问题,但如果你用消息服务,你向朋友发送的所有消息没有隐私保护的话是非常复杂的。如果你用当前非常高透明度技术搭建的话,未来隐私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我觉得隐私和区块链的透明度两者应该是有很好的融合。
第一,SNS 网络,相当于是一个 DAO 组织,现在在 IC 生态中已经有几百个项目使用了 SNS,从而使得将基于 IC 的项目完全去中心化,去中心化的协议也会有其他的去中心化尝试,包括像销售,这些也会引起人们未来更多的关注。 第二,比特币集成的测试网,完全基于加密学的验证,没有任何跨链桥的参与。允许在 IC 上的智能合约直接在比特币账本上进行操作,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允许人们创建比特币原生的 DeFi,另外也为人们创建了很多的可能性,比如说在以太坊、NEAR、Avalanche 有更多的其他活动。
除此之外,也看到 IC 区块链上有一些交易安全的保障,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发展方向。我认为,我们未来会看到 IC 成为 Web3 的编排层,基于 IC 可以看到很多去中心化交易所,可以进行各类交易。但是却不需要离开自己的链,也就是说你不需要用 Swap,这些是革命性的功能,现在已经成为现实。 另外,在 IC 上还有一些自制的时间切片,IC 区块链是唯一一个一体化区块链,没有任何切片分片,而智能合约是以并行的方式运行。当前,有一些功能依然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因为有 Gas 的限制。但是,我们也引了些创新模型,比如说像反向 Gas 模型,这点非常重要。如果你想基于 IC 去搭建像 INS 这样的社交媒体或社交网络的话,就需要你的智能合约能够做图片滤镜,当前会有 Gas 的限制,但这点非常重要。 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的灵活性,较目前来说,已经创建了无限可拓展的区块链,已经是上线的主网,能够直接处理 HTTP 请求,能够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内容,不需要依赖传统的架构,也不需要依赖传统的云,效率也已经实现了几个数量级的提升。 到目前为止,IC 区块链将为用户、为开发者、为生态大大减少碳排放,相比于完全基于 AWS 这样的云搭建而言,这也是非常重要的革命,因为目前区块链所消耗的能源以及产生的二氧化碳太多了。 像以太坊有 400 个验证者来做 Merge,也就是说数据复制了 400 遍,需要安全性,但从数学上来说你要获得安全性,400 个验证者节点也已经过于多了,是不必要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以太坊是不环保的。但是 IC 区块链允许人们不需要依赖传统的 IT 架构,不需要传统的云,可以直接在 IC 链上部署前端,也就是说你不需要依赖云,用 IC 加密学就可以。 这一切都是未来几个月、未来一年会上线的,非常期待。
来源:ForesightNews排版:Catherine
- 往 期 推 荐 -
在过去 3 个月中,每周活跃的加密开发者下降了 26% 以上
长按关注 IC 微信公众号
随时答疑解惑
*添加小助手微信 comiocn 进交流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