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用药误区多!东莞感染科专家解答9个热点问题
个人被感染后如何应对?哪些情况可以居家治疗?其家属、感染者所在单位如何应对?居家治疗期间该怎么做?需准备哪些药物对症治疗?患有基础疾病如何正确使用药物?
12月16日,东莞日报邀请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广东省抗疫先进个人、东莞名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殷思纯,就市民关心的用药等问题为市民朋友们答疑解惑。
殷思纯
问1:家庭和单位如何对新冠污染的空间和物品消毒?
殷思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乏力、干咳、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潜伏期多为3~7天。其传染性强,以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在相对封闭空间内,接触长时间、高浓度的气溶胶,也可能造成感染。
但新冠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杀灭病毒。
问2:有新冠感染相关症状,是否需要提前预防使用一些药物?
殷思纯:大家需要的是做好自我防护和健康监测,如有身体不适可在医生的指导建议下用药。
问3: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可以好得更快吗?
殷思纯:不会。不推荐同时服用多种治疗同一症状的药物,选择1种即可。对于同一症状,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不能加快病情好转,反而可能会导致药物过量。
问4:如果发烧了,可以选用哪些退热药?
殷思纯:对于一般无基础病的人群,较为安全的退热药包括对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选择其中1种即可。
其他市面上常见的复方“感冒药”(如白加黑、泰诺等),它们的名字中含有“氨酚”或“酚”,即对乙酰氨基酚成分,也可以起到退烧作用。需要注意,不要叠加使用多种退热药。
问5:如果发烧了,退热药在什么时候吃?想退烧快一点能多吃几片吗?
殷思纯:体温在37.5-38.5℃之间时,优选物理降温,当体温升至38.5℃以上可以使用退热药。
对于一些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或症状较重但体温未升至38.5℃的发热患者,如果出现精神萎靡或合并其他系统症状,也可适当服用退热药。退热药使用一般不应超过3天,若症状仍未缓解,建议就诊。
退热药不是吃得越多体温恢复得越快,如果超量服用或叠加多种退热药,肝脏或其他脏器可能会受到损害,因此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师、药师后服用。肝、肾功能不全和胃肠道疾病患者用药,需咨询医师或药师。
问6:如果出现流涕、鼻塞等感冒症状,可以买普通感冒药来治疗吗?
殷思纯:新冠感染与普通感冒或流感的部分症状有相似之处,一些抗过敏药物可有效缓解流涕的症状,比如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但这类药物可能引起嗜睡的药物不良反应,在服药期间需格外注意。
市面上常见的感冒药也具有抗过敏(药名中含“敏”字)、缓解鼻塞(药名中含“伪”“麻”字)、止咳(药名中含“美”字)的作用。
根据出现的症状,选择对症治疗的药物,不可盲目叠加使用多种感冒药,以免出现重复用药、药物过量风险。
总之,请科学选用、正确使用药品,避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问7: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的症状缓解后,要不要继续吃药巩固疗效?
殷思纯:新冠治疗的药物中,绝大部分为对症用药(如退烧、止咳、化痰、缓解流涕、鼻塞、咽痛、咽干、腹泻等)。若不舒服的症状缓解好转了,就应该适时停止使用这些药物,无需“巩固”疗效。
问8:家中有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上述药他们也可以吃吗?
殷思纯: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这类特殊人群的用药需格外小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重症高风险人群以及病情明显加重的情况下,患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注意:对乙酰氨基酚的口服溶液/滴剂,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布洛芬混悬液/滴剂,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
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在使用复方制剂时,需要注意组成成分,避免重复用药,必要时咨询医生或药师。两种及以上药物联用时,包括中成药与西药联用,可能增加潜在相互作用风险。其他未尽事宜,请参考药品说明书。中成药可参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合理使用。请科学选用、正确使用药品,避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问9:作为三年来战斗在抗疫一线的感染科专家,您还有哪些呼吁?
殷思纯:1. 新冠(BA.4/5、BF.7)感染不可怕,绝大多数可在7-10天完全恢复。
2. 预防感染仍然重要,中国人口基数大,慎防短期内大规模感染,影响正常社会秩序以及导致新的变异毒株出现。
3. 强烈呼吁加速疫苗(特别是异种疫苗)的加强接种。
4. 个人防护仍然重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
5. 北方和南方的变异株没有本质的区别,均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对加强个人防护的几条建议:
1. 加强防护(戴口罩保持距离、减少公众聚集等)。
2. 不应为感染而过分害怕。
3. 大多数感染者不需要去医院。
4. 居家注意可做抗原检测。
5. 若持续发热一定要去医院。
6. 患一般慢性病老年人也要打疫苗。
7. 囤药没有太大必要。
文/东莞日报记者 李广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