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研究发现双歧杆菌可将80%婴儿的哭闹时间减少50%,但广泛推荐益生菌治疗,还为时尚早

Nexbrio 知几未来研究院 2022-01-16

前言

2019年12月3日,《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食品药理学与治疗学)》上一项最新研究指出,40名婴儿在连续28天坚持服用特定益生菌后,80%的婴儿每日哭闹时间减少了50%以上。


这一发现,为“通过干预肠道菌群来治疗婴儿绞痛(即婴儿哭闹)提供了重要证据。









































研究名称: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 BB-12® in infant colic: A randomised, double 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期刊: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发表时间:2019年12月

IF:7.731

DOI:10.1111/apt.1556


爸爸妈妈们,对于婴儿哭闹并不陌生。

 

在还没有学会说话前,这也是婴儿们和父母、外界沟通的方式,告诉他们自己饿了、困了,又或是身体不舒服。一般来说,在出生前三个月的时间里,每天两小时左右的哭闹都是正常的。

 

但每天持续性的哭闹超过3小时,且连续3周,爸爸妈妈们就应该重视起来了。可能是宝宝因为吸奶、哭闹时吸入过多空气、过早停止母乳喂养、摇晃婴儿、使用药物、行为和睡眠问题等各种原因引起了的一种长时间哭闹;又称,婴儿肠绞痛(Infant colic),约25%的婴儿在出生3个月内都可能有相关症状。

 

 

近年来,利用肠道微生物干预来缓解婴儿肠绞痛这一治疗策略,已经有不少成功尝试。例如让母亲维持低FODMAP饮食来缓解婴儿肠绞痛[1];消化领域的知名期刊《Gastroenterology》也曾全面总结了利用益生菌改善婴儿肠绞痛的各项试验[2]。

 

但找到最有效的改善菌株一直都是每个研究者关心的重点。

 

 

2019年12月3日,《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食品药理学与治疗学)》上一项随机对照试验[3]指出,40名婴儿在连续28天坚持服用一种叫做BB-12(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 BB‐12® )的益生菌后,80%的婴儿每日平均哭闹时间减少了50%以上;且在治疗停止后,也没有复发;同时,婴儿的睡眠时间、排便频率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其中,BB-12的用量为1 × 10⁹ CFU/天。

 

与之对应的是,服用安慰剂的40名婴儿中,哭闹时间减少50%以上的婴儿仅有32.5%。

 

28天治疗后,益生菌组和对照组婴儿对比

 

进一步分析显示,BB‐12组中双歧杆菌丰度、丁酸盐、HBD‐2、LL‐37、sIgA水平增加均与粪便钙卫蛋白水平降低相关。尤其是,双歧杆菌丰度与哭泣时间减少显著相关。

 

“我们的研究为证明肠道菌群作为干预目标对婴儿绞痛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充分证据”,本文资深作者Roberto Berni Canani博士补充道,“但需要强调的是,这项试验研究的是一种特性良好特定益生菌菌株,不能用于推断其他益生菌菌株。”

 

哭泣持续时间与双歧杆菌的关联

 

其他益生菌与婴儿肠绞痛



自2007年以来,已经有多项随时试验发现,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能够有效改善婴儿肠绞痛。如:


  • 采用罗伊氏乳杆菌DSM17938对174名肠绞痛婴儿进行治疗7天、14天、21天后,益生菌组的平均哭泣及烦躁时间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且治疗成功率几乎是安慰剂组的2倍[4];

  • 给65名足月出生、13周龄以下的肠绞痛婴儿每日补充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或安慰剂,干预28天;结果显示,罗伊氏乳杆菌密度与哭泣时间正相关,大肠杆菌密度与菌群多样性负相关[5];


但值得大家注意的是,这些试验大多也强调了同一个要点,即罗伊氏乳杆菌DSM17938对肠绞痛改善仅适用于母乳喂养婴儿,而非所有肠绞痛。

 

所以,知几未来研究院也不建议大家贸然尝试,对于益生菌治疗方案也最好保持谨慎的态度。实际上,婴儿肠绞痛存在自愈的可能,且国际上现有的实验证据还不足以完全支撑益生菌用于肠绞痛的广泛适用性。




参考资料

[1]Iacovou,et al. (2017). Reducing the maternal dietary intake of indigestible and slowly absorbed short-chain carbohydrates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infantile colic: a proof-of-concept study. Journal of Human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31(2), 256–265.doi:10.1111/jhn.12488 

[2]PREVENTION OF INFANTILE COLIC USING PROBIOTICS

[3]Rita Nocerino et al,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 BB-12® in infant colic: A randomised, double 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2019).  DOI: 10.1111/apt.15561

[4]Lactobacillus reuteri to Treat Infant Colic: A Meta-analysis Valerie Sung,et al.Lactobacillus reuteri to Treat Infant Colic: A Meta-analysis.Pediatrics December 2017,  e20171811; DOI: https://doi.org/10.1542/peds.2017-1811

[5]AImpact of Lactobacillus reutericolonization on gut microbiota, inflammation, and crying time in infant colic.Scientific Reports volume 7, Article number: 15047 (2017)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人体微生态研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