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结构化思维和个性化思维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书生校长 Author 程红兵
教师的结构化思维和个性化思维
程红兵
应邀担任某市年度教师评选的评委,深深为这些教师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教书育人、敬业爱岗的优秀品质所感动,我在现场即向他们及他们所代表的广大一线教师表示深深的敬意。当然我也看到,在思维方式上他们也有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年度教师的评选既安排了视频介绍、个人演讲等环节,也安排了无领导小组讨论,前两个环节都是事先做好准备的,当然演讲还要看现场发挥,第三个环节无领导小组讨论则是真正考察每一个参赛选手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的关键环节,是考察教师的基本功的关键环节。遗憾的是这个地方我们选手做得不是太好,我们选手普遍缺乏结构性思维,基本上都是从一个维度去考虑问题,从一个侧面去反映问题,从一个层面去分析问题,即使涉及到两个维度也没有理清两个维度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当然,时间紧,比赛的竞争激烈,导致紧张,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所谓结构化思维(Structured Thinking)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工作任务或者难题时能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深刻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系统制定行动方案,并采取恰当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率开展,取得高绩效。这次讨论的题目是“有人说,‘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谈谈你的看法;作为教师,你认为家校合力应该怎样做。”第一问主要是谈看法,既然是谈对这个命题的看法,结构化思维,至少有4种可能:完全赞同;完全反对;大部分赞同;大部分反对。但是选手们的观点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完全赞同,思维的狭隘导致结论的撞车,无法凸显个性化的观点。如果先梳理一下结构,我们就可以推演出孩子成长受到哪类人物的影响:在家庭受父母的影响,在学校受老师的影响、同学的影响,在社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影响。于是就能基本判断“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这个命题是正确的,但同时也是一个不完整命题,强调家长对孩子的重要作用,也不能忽略其他人物对孩子成长的作用。学生既是看着家长背影长大的,也是看着老师背影长大的,家长有作用,学校也有作用,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孩子的成长都有作用。思维方式决定思想观点,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效果。
第二问主要在怎么做,这个问题不需要选手讨论正确与否,而只要你设计怎么做、怎么实现。很显然这里也有个结构思维的问题,系统思考至少有合作的组织方式,合作的主导、合作的时机、合作的地方、合作的方法等等。既然是合力,就有一个双方或多方的合作主体,合作就涉及到合作的组织方式,在这个合作的组织中就涉及到谁为主导的问题,很显然一般情况下是学校、教师为主导,但有时也需要让家长作为主导,比如在涉及到学生经济利益的问题上就应该让家长主导。合作的时间、时机,即什么情况下合力最有效,并不是所有的时间都要合作,那样的话学校和家庭都会很累的,专业的事情就交给专业的人来完成。何处合力,即什么方面需要家校合力。合力的方法,这里就需要个性化的思维。
其实在现实教育教学生活中,不少教师多半缺乏结构化的思维,总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面,看问题与学生站在一个层面上,就很难居高临下地指导学生,正确的做法是即要和学生站在一个水平层次上理解学生的动机、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思维方式,也要超越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多种元素去立体的结构化的思考,找出问题元,找出突破点,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实现成长。
个性化的思维,就是基于自身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颇具创意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走寻常路,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解决问题的思路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给予他人以有效的启发。在论坛之中,在讨论之中,如果是泛泛而谈,基本上是了无新意的常规性做法,那么就不能给人带来有效的信息。参与年度教师评选的教师,有的老师以其精湛的篮球技术,和学生一起运动,一起玩耍,走近学生,精准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切实有效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有的教师千方百计地设计学生奖品,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心理,比如老师设计将毕业奖状印在抱枕上,结果学生喜欢得不得了,把温暖给了学生,让学生难以忘怀。有的老师用简笔画,配上哲理诗般的点拨,穿插在给学生的作业点评之中,穿插在写给学生的评语中,学生反复咀嚼,爱不释手,对学生起着非常好的教育作用,这是富有创意的教育行为,打动学生的心弦。
个性化思维常常出其不意,给人以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个性化思维用于教育教学之中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将坏事变成好事,将事故转化成“故事”,留下师生口口相传的教育佳话……
(本文发表在《上海教育》2018-1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