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青少年,有没有可能“不药而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青少年生命复元 Author 复元伙伴
15岁的小袁被诊断为抑郁症,医生给她开了药物,其中一种是舍曲林。医生叮嘱她不要私自停药,否则会让病情严重。但她不想服用又拒绝说出原因。爸爸妈妈一再劝说,甚至命令,都不能让她吃药。
“要不偷偷把药掺到饭菜里面让她吃下去?”爸爸妈妈一度产生过这样的想法,但遭到了医生的反对:“不能破坏掉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如果孩子感到了被家长欺骗,那她以后该去相信谁呢?”
“难道她自己不想好起来吗?”妈妈痛苦地想:孩子去看了医生,证明她内心深处想要接受治疗。可是,为什么就是不愿意遵医嘱吃药呢?
抗拒吃药不是个体现象
小林也有相似的苦恼,只是他的情况完全相反,他希望坚持服药,但担忧的家长选择了停药。
小林今年17岁,前阵子查出重度抑郁症状和中度焦虑,接受了两周的住院治疗后回家继续服药。一个月后,食欲逐渐正常,睡觉也没那么艰难了。妈妈认为他已经好转,不需要长期服药以免产生依赖性,就擅自将药停了。
不久,小林又开始出现低落、烦躁情绪,不想和人沟通交流,还会躲在房间哭泣,甚至出现自残行为。
结合社交媒体的分享和精神科医生的观察,我们发现,许多抑郁症孩子或家人都会抗拒吃药。对他们来说,接受心理咨询是一件更容易说服自己的事情,但就是对药物顾虑重重,更甚者到“提药色变”的程度。
那么,拒绝吃药的行为背后隐藏着哪些担忧?抑郁症必须要吃药吗?可以不依赖药物自愈吗?只凭借心理咨询能痊愈吗?
身体和内心都不需要恐惧
在医生和妈妈的面前,小袁最后还是说出了自己不想吃药的原因。她说,每次吃完药后,都感觉自己的反应变慢,记忆力下降,整个人变得非常迟钝。这让她担心自己的学业,同时也害怕自己是不是在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
这其实也是许多孩子和家长最大的担忧:药物的副作用。
1、身体层面的担忧
出现激素紊乱,开始冒痘痘,甚至身材变形……许多人吃了抑郁症的相关药物后,说出了这样的感受。也有孩子在吃药之后,发现自己思考变得缓慢,学习也变得困难,这让ta感觉沮丧。另外,家长也担心药物是否遭到了滥用?孩子吃了药会不会变笨、变傻?吃药会不会产生依赖性?等等。这些担忧其实很正常,既现实又具体。
人们普遍认为“是药三分毒”,往往过分夸大了副作用,“一旦吃药抗抑郁药,就会戒不掉”又过分夸大了药物依赖。精神类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但临床医学证明:它的副作用是阶段性的,并且在可控范围内,绝大部分并不会产生用药依赖。对有的人群来说,在用药初期,副作用确实比较明显。而这个时候,不论是患者还是家属,都很恐惧,于是擅自停药。
其实,精神类药物大多有一个适应期,很多时候随着时间延长患者会逐步适应,进而副作用减轻。或者在患者治疗时间足够,减少药量后,副反应也会随之减轻。
2、心理层面的顾虑
另外一层担忧来自家长和孩子的恐惧心理。在他们看来,抑郁症是可以通过咨询、对话的方式治愈的。而药物是针对精神病人的,如果吃药,仿佛自己就成了一个精神病人。还有一种情况,ta否认自己生病了,认为自己只是心理问题,不是疾病,因此拒绝服药。
正视疾病本身,才是治愈的第一步。病耻感是耽误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错误的观念,令人不敢承认生病,不敢向人求助,一味硬抗,忽视了科学、专业的治疗方法,则有可能会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相交叉的疾病,如果只凭药物或咨询其中一种方式治疗,治疗过程将会加长,效果可能也没有那么理想。单靠药物治疗,只能治疗生理上的问题,没有解决内心深处的根源问题。单靠心理咨询、对话,生理机能的恢复会非常缓慢。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当下的情况,听从专业人士的指导,积极配合,早日走出抑郁症的困扰。
服药情况也不同
那么,所有的抑郁症孩子都需要吃药吗?
针对中度、重度抑郁症的孩子,他们的身体机能已经受到损害,用药对ta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孩子在抑郁的情况下,还伴随严重的胸闷、气紧、不明原因的胃痛、腹泻等躯体症状,那就一定要通过用药干预,减轻孩子身体上的痛苦、不适,否则会加大生命危险。
精神类药物起效,大概需要2-3周时间。一些特别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不仅需要服药,还需要住院治疗。
如果是重度抑郁症患者,其实是不适合心理咨询的。因为这个阶段患者的大脑已经出现生物学层面的失衡,他的思维、认知能力都已经下降,比如一个做编辑的文字工作者,如果ta都已经失去看稿、编辑的能力,这时他去做心理咨询就是白花钱。这个时候只有通过服药,恢复他大脑的功能,这样在咨询师介入谈话治疗时,ta才能有反应、认知和思考,才能通过引导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如果ta不能做到这一点,咨询师无法得到回馈,谈话则几乎等同于“废话”。
一般来说,轻度抑郁症往往不需要服药,但不吃药绝不等于什么都不做。到目前为止,科学还没有研究出人类罹患抑郁的原因是什么,但科学家却发现,轻度的抑郁症是可以自愈的。正念和冥想能帮助患者回到身体的智慧、觉察自我,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方式都是治愈人的精神疾病的好方法。
另外,坚持运动、适量运动的好处,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无需多说。抑郁症孩子常常会充满无力感,但越不想动,越要想办法动起来,散步、游泳、跳绳、骑车等等,都可以是不错的项目。运动过程中分泌的多巴胺能舒缓压力,坚持下来,就会获得愉悦感,减少抑郁症状的发作。
最后,抑郁的孩子如果能找到自己的一个兴趣和爱好,并且能投入进去,对康复会有很大的帮助。传统的精神康复关注患者的缺陷,希望能弥补缺陷,恢复功能。而国际上最前沿的康复领域的“复元”理念则不太强调缺陷,反而重视患者自身的长处,强调发现个人的潜质。即:在接受现实不完美的同时,努力发现生命新的意义,过一种有幸福感、有贡献的积极人生。
有些人需要终身服药
我们没有办法让自己生活在一个真空的状态里,需要应对社会的诸多压力以及外界的一些人际关系。除此之外,孩子还将面对成绩、竞争、考试、升学、专业等等更多的困扰,外在应激源增多,引发情绪不稳定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复发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根据《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的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的复发率高达80%。而且,经过治疗后第一次发作的患者以后的复发率是50%,发作两次的患者复发率为75%,三次发作后的患者复发率高达90%。
临床精神科医生基本都达成了一个共识:抑郁症急性期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还必须维持一段时间用药,以消除或最低限度地减少抑郁症的复发。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应该争取治疗彻底,别等着反复。
大部份病人经过治疗后,仍然需要长期坚持服药防止复发,少数人可能要终身治疗。人们对焦虑、抑郁时有一个错误的认知,认为只要一次治愈就好了。其实,精神心理科的疾病与内科的其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是一样的,需要长期坚持服药。有的时候,患者能接受服药,也是一种智慧。
曾靠《今晚80后脱口秀》节目走红的主持人王自健,也曾深陷重度抑郁症的困扰。在谈到自己是如何治愈抑郁症时,他提到了如下几点:
“1,抑郁症是生理问题,不完全是心理问题。也不一定是因为什么具体的事儿引发的,当然具体的事儿也会引发。
2,一定要去正规医院看医生,吃不吃药,吃什么药,什么剂量完全听医生的。是要有医生执照的医生!不是咨询师!不是瑜伽老师!不是气功大师!
3,因为抑郁症成因复杂,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种类很多,每种药针对不同靶点,一种药吃了没作用是正常的,请根据您的主治医生的医嘱换药。
4,找到自己的靶向药物并服药一段时间后(3-6个月),抑郁情况会大幅度改善,甚至伪痊愈。这时候要去复诊,减不减药,停不停药一定要听医生的。不可以擅自行动!切记!切记!切记!愿每个人都能回来!加油!”
正规医院、正规医生,坚持服药、正确服药,是其中的几个关键词。
愿每个深受抑郁症困扰的孩子都能回来,满脸青春朝气,迎接新的体验。
- End -
本文转载自青少年生命复元,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