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语心理MY

其他

许育光团队:团体咨询小组体验成员招募

【团体咨询小组体验】可以为你提供一块多面镜子,让小组成员从多个角度呈现出那个你不知道的自己。在团体互动体验中,你将觉察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本轮小组体验为“【注册系统认证项目】许育光:团体咨询与治疗系统课程”版块部分内容,设置如下:团体咨询小组体验1.小组体验成员:一阶学员/已有团体辅导经验者2.带领者:台湾清华大学团体动力与心理研究中心团队/进阶层级以上硕博士心理师3.督导、引领者:许育光教授4.限额:可报名参与【周一团体】或【周四团体】(二选一),共10次/团,限额12人/组/团。5.时间:2023年4月-6月,晚19:30-21:00【周一团体】10次4月17日、4月24日、5月1日(劳动节休息一次)、5月8日、5月15日、5月22日、5月29日、6月5日、6月12日、6月19日、6月26日【周四团体】10次4月20日、4月27日、5月4日、5月11日、5月18日、5月25日、6月1日、6月8日、6月15日、6月22日(端午节休息一次)、6月29日备注:时间为预定,如有微调,主办方将提前发送通知。师资介绍督导、引领者:许育光教授
2022年12月19日
其他

“5个朋友都阳了,感觉下一个就是我” | 缓解新冠放开焦虑,你要做的11件小事

Elasticity)”。一般来说,心理弹性越强,就越能承受风险和压力,保持相对稳定和健康的身心状况。那么,我们如何提高心理弹性呢?最重要的,是进行认知重构(cognitive
2022年12月19日
其他

第二轮|盛晓春教授·系统式家庭治疗团体督导(时间更新)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日常生活中人们面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咨询师在家庭治疗中会常常遇见各种困惑和阻力: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如何从家庭来理解个体?如何发现家庭中的关系停滞在哪里?如何与家庭一起探索问题的根源?……面对各种困惑,咨询师不仅需要实务技能的系统训练,更需要持续专业的督导。督导不仅帮助咨询师强化理论水平、提升实践能力,也是帮助咨询师不断自我成长、保持专业能力和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满足广大心理助人工作者的需求,漫语心理诚邀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盛晓春教授,为大家创造一个督导的成长空间,协助您激发家庭的力量改变现有困境,让家庭关系和爱流动起来,帮助您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家庭治疗师!督导特色注册系统首批注册督导师,督导结束后可获得盛晓春老师签名、注册系统认可的团体督导时数证明。
2022年12月16日
其他

躲得了初一,躲不过高三!青少年抑郁为什么在高中多发?

小何今年高二,担任着班长的职务,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是“优秀”的代名词,爸爸妈妈自然也很骄傲,高考目标锁定211或985。令爸爸妈妈没想到的是,小何会突然说出“我太累了!不想上学了!”。这对他们来讲,简直是晴天霹雳,且不可思议。“为什么”成了盘桓在脑子里的第一个问题。随后的一个月,是家庭氛围最差的日子。爸爸妈妈唉声叹气,小何深锁房门。终于,爸爸妈妈带小何去了心理咨询室。经过与心理咨询师的沟通,他们才惊讶地发现:原来,小何的症状早在初中时就有征兆了。初中时被无视的表现最终变成高中阶段的病症初三时,面临中考的压力,小何已经产生过厌学的情绪,成绩一度下滑。那段时间,他不想和任何人交流,只一个人闷在房间。有时候没来由就觉得烦躁,会把书本狠狠地扔到地上。虽然后来经过他的拼命努力,还是顺利升上了高中。但在新环境中遇到的同学更优秀,别人看似很轻松就能学好,而他则需要通过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才能勉强跟上。这使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我也许不是学习的料儿?面对着优秀、学霸这样的评价和称呼,以及爸妈的高期待,他更是把弦绷得紧紧的。最近一段时间,小何发现自己面对着课本和习题突然莫名其妙开始流泪,看过的书、做过的题,完全进不到脑子里去。父母认为,“高中嘛,难免会有压力,但是,大家压力都很大啊,熬过去,不就好了吗?挺过去,你就能成为意志坚强的人!”他们虽然认同孩子的辛苦,但并不认为这是什么不得了的负担,如果垮了,只能说明孩子意志不坚定。高考的压力、同学的竞争、父母的期待,让他深陷在焦虑、烦躁和抑郁的情绪中。最终,绷紧的弦断了,引发了抑郁症。最近几年,青少年抑郁的案例越来越多。2021年10月公布的首次“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2-16岁所患精神疾病的概率,显著高于6-11岁。其中,年龄超过12岁后,抑郁症和药物使用障碍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今年,一份《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出炉,最新的数据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其中在校学生占了一半。在森普瑞心理中心接诊的青少年抑郁症中,大部分是高中生。经过咨询、了解和分析之后发现:多数在高中时确诊的孩子,其实在初中时就已经出现抑郁的情绪和表现,只是被自己和父母无视了。当孩子出现躯体反应,去医院就诊,医生说要用药了,家长才会开始着急。“其实很多从上了初中进入青春期以后,情绪的波动就会开始多起来,然后真正开始求助时,大部分是高中阶段。”为什么偏偏是初高中?青春期遇上不被理解的环境《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的数据还显示,有86%和68%的患者认为:引发抑郁症的主要原因是情绪压力和家庭亲子关系。初高中的孩子,正值青春期的年纪,此时,他们在重新解构与父母、与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矛盾和压力也就集中在这几个方面。1、青春期孩子自身的成长一般而言,10-20岁这段时间被认为是青春期。孩子们升入初中,就进入了青春期年纪。这时候孩子的身体激素在变化,思想也在经历变化。微妙的是,孩子在成长,父母却没有适应过来,他们一时不能接受孩子从乖乖的儿童到开始有自己想法的青少年,隔阂与不理解也就此产生,形成了所谓的“代沟”。被压抑住的情绪,为抑郁症埋下了伏笔。其实,也不能一味苛责家长。他们发现了孩子的变化,只是以为这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而已,“青春期的孩子不就是这样吗?觉得自己很酷,不想理别人,变得不喜欢和人交流、不想和爸妈说话、喜欢自己待在屋子里。”进入青春期,受到身体里激素变化的影响,孩子在情绪方面的调节和稳定性本来就不如从前,和家人的关系也没有那么和谐。因此,孩子的情绪容易被忽略甚至是无视,是这个时期容易得抑郁症的原因之一。2、成绩和升学的压力初中阶段,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挑战当属中考。学习成绩,被家长看成重中之重。尤其是近几年被广泛提及的“普职分流”,更令家长非常恐慌。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往往以自己为参考:“你总不能连高中都考不上吧?我以前那么艰苦的条件都能考上大学,现在,我给了你这么好的物质条件,你凭什么不好好学?你凭什么达不到我当初的状态?你最低也要超过我吧?”在挺过中考的关卡后,孩子和家长又面临着高考这个更紧张的考验。也就意味着,在初中和高中的这6年间,他们始终全力以赴,精神紧绷。受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家长们越来越焦虑。尤其是那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们,本身已经是211、985的毕业生甚至是博士,他们通过教育改变了阶层,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再有一个新的突破。但是,超越家长的水平线已经被拔高到学历教育的顶峰,对孩子而言,是一个压力巨大的挑战。另外,虽然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提高了,但是他们的育儿水平、教育意识却没有提升。他们对孩子的模式,还是从上一辈那里学来的。被推崇和鼓励的所谓“爱的教育”,很多父母并没有做到。“爱”本身就需要内心充满爱、比较平和才能够做到。父母这一代没有在“爱”的环境中长大,也没有学会如何给予“爱”。也就是说,父母本身也是教育应对模式有待提高的一代,自身不完美,却对孩子提出了超高的要求。父母一方面追求更高更强的孩子,一方面又不懂得给予孩子正确的支持,供需失衡,激发了更大的矛盾。3、孩子的理想世界与现实的冲突升入初中和高中,孩子会首先适应新的学校和新的同学关系。青春期孩子的认知和交友模式已经与儿童期发生了巨变,朋友不再是单纯地一起玩乐,更多地还承载着孩子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思考。初高中的孩子也正是身体发育和思想构建的关键时期,对自身和外在的探索在进一步加深。然而,老师教的、书上学的以及现实中的很多事情,互相对照起来却是反差如此之大,让人根本无所适从。当混乱的社会现实和理想中的美好不一致,他们就更加迷惑了。现在的孩子很多活得像大人一样,过着两点一线、又不被理解的生活。他们对自身、对社会、对人生的许多疑问,没能从父母和学校得到理想的解答,导致他们的认知出现偏差,错误越积越多,又没有解决的渠道,当多到无法承受,超出心理载重的容量,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就会被击垮。把孩子当成孩子及时发现伸出援手初中升高中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心理健康的一个薄弱环节,如果不能及时察觉到抑郁的苗头,任由它肆虐,会给孩子和家庭带来难以估量的伤害。那么,家长又可以做哪些早期的干预工作帮助孩子顺利走过这一时期呢?1、前期主动干预得抑郁症之后的求助,更多的只是弥补和挽救。心理咨询师更建议“预防大于治疗”,家长的精力、付出的金钱以及孩子的生命成本都会低很多,干预效果也最好。一旦孩子得了抑郁症甚至到了重度抑郁症的程度,不管对孩子的身体、精神和认知能力,都是极大的损伤。一旦发现孩子有抑郁情绪的苗头,就应该及时梳理、排解,以免情绪积累到不可控的程度。如果家长意识比较好,可以定期做家庭访谈、心理评估。很多时候,家长不会发现自己家庭的问题,但是别人会发现,尤其是专业人员。其实心理咨询的本质是“助人自助”,也就是“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专业人员会陪着孩子面对问题,一起去寻找、发掘,但并不是教ta发现问题的答案,而是培养孩子面对问题、寻找答案的能力,帮助孩子建立内在的支持系统,以后如果遇到问题,孩子不用再去求助医生和咨询师,ta会凭借自我保护的能力去应对。2、量表分析发现潜在问题现在,心理筛查已经纳入中学生体检,往往采用的是心理测评量表的形式。目前学校采用的心理测评量表在国际上都有一定的权威性,能一定程度上发现孩子某些方面的异常,包括一些心理状态和身体症状。很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很难对家长和老师准确表达自己的状况,甚至出现了异常自己也不知道,或者说对于自身一些正常的变化惶恐不安,怀疑为异常状态。比如初高中孩子有普遍的考试焦虑情况,很多孩子讨论中发现大家都有于是默认为是正常现象。但是有的孩子因为焦虑情绪影响到了自己的考试成绩、自身的学习能力甚至出现了长期的失眠、心悸、一到考试就身体难受等躯体症状,像这样问题长期存在,且影响到了自己的社会功能,就属于心理异常状态,是需要干预帮助的。心理测评结果具有一定的标准性和普遍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在孩子、家长出现问题或者问题开始萌芽时期进行情况筛查,帮助孩子发现问题,才能去解决问题。3、把孩子当成孩子“ta还是个孩子”,这句话一度成为网上攻击父母没有道德感的笑柄。其实,孩子虽然到了青春期,身体发育到成年人的模样,但思想却还在认知和探索阶段。如果一味地将自身对社会和内卷的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那么,孩子将承受着来自父母的和自己的双重压力,就会有被压垮的风险。有孩子就发出了这样的呼喊:“难道我在父母眼中只是一个分数机器吗?我也还只是一个孩子,凭什么要背负你们所谓的成功?你们所谓的荣耀?我为什么不能成为我自己?”Ta没有空间去探索自我的成长,不能清晰地识别自己的人生追求,就会变成“空心人”。很多家长有时候会很矛盾:一会儿觉得孩子还小,除了学习其他许多事情不能去尝试;一会儿又觉得孩子大了,应该懂事承担更大的责任。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非常客观的事实:从年龄上来看,青春期孩子也只是个未成年,让ta背负太多,压力过载,就会有崩溃的风险。因此,我们更建议家长:从生理上将孩子当成大人,让ta承担部分责任,锻炼体魄;但从心理层面上,客观地认识到孩子的三观还在构建阶段,需要大人的理解、认同与引导。做ta的后盾,让孩子逐渐成长为健康、积极的大人。-
2022年12月15日
其他

专栏|动机式访谈(MI)讨论区:话题25~28

心理咨询又被称为谈话疗法,这充分体现了它是一种通过谈话进行的专业性工作,语言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际工作中,一些咨询师虽然学习了不少心理咨询的理论流派,但谈话技巧的欠缺影响了他们对个案的理解及理论技术的应用,进而影响了咨询效果。咨询师欠缺谈话技巧的表现如:有的谈话先入为主,不能开放地探询自己的未知;有的谈话浮于表面,不能看到来访者的内在动力;有的谈话语言冗长重复,不能把握咨询的方向……漫语心理向大家推荐学习“动机式访谈(MI)”,可有效帮助提升心理咨询师的谈话技能。为协助大家进一步理解MI的助人模式与应用,特开设【MI讨论区】专栏,邀请“王建平团队·动机式访谈(MI)系统培训”课程主讲、《动机式访谈手册》译者——辛挺翔老师及往期参与学习课程的优秀学员,分享他们在MI读书会中的学习交流及问题探讨,希望对您掌握运用MI有所帮助!往期回顾:专栏|动机式访谈(MI)讨论区:话题1~3专栏|动机式访谈(MI)讨论区:话题4~6专栏|动机式访谈(MI)讨论区:话题7~9专栏|动机式访谈(MI)讨论区:话题10~12专栏|动机式访谈(MI)讨论区:话题13~15专栏|动机式访谈(MI)讨论区:话题16~18专栏|动机式访谈(MI)讨论区:话题19~21专栏|动机式访谈(MI)讨论区:话题22~24话题25问《动机式访谈手册》p5倒数第8行,“本书是一部以言语-语言为载体的作品”。这句话中的“言语-语言”在本书中具体对应的是什么?(全俊霖)辛挺翔老师回答:话题26问当我们以至诚为人的态度接待来访者,来访会者质疑我们对他的关心与善意,是因为我们要赚他的钱,并对此坚信不疑。面对这样的来访者,我们如何回应?(赵全宇)辛挺翔老师回答:话题27话《动机式访谈手册》第九章
2022年12月15日
其他

【注册系统认证项目】许育光:团体咨询与治疗系统课程(一阶、二阶、三阶)

(点击视频观看:漫语公开课-心理工作团体的特性)点击进入→【团体专业学习之路】视频专栏观看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订阅一阶课程课程内容及目标(一)团体心理工作的理论基础:了解团体工作的多样性、团体心理工作的多元场域应用、团体发展历程与个人心理成长。(二)团体的筹划准备与实务考虑:团体准备与策划,成员筛选与团体组成,设置与开展,帮助你有效能的在机构里规划和进行团体实务。(三)团体带领实务:学习开始阶段与初次团体带领,以及结束阶段领导等实操,并大略了解转换阶段与工作阶段的领导任务。(四)实务团体体验:实际参与或观察团体,获得团体动力体验与实务团体过程体会。(五)结构化团体的方案设计与带领实操:协助你了解如何依据设定目的、成员需要和团体历程,来形成团体方案的规划。(点击图片可放大阅览)2023·课程时间3月25日(六)/
2022年12月14日
其他

许育光团队:团体咨询小组体验成员招募

【团体咨询小组体验】可以为你提供一块多面镜子,让小组成员从多个角度呈现出那个你不知道的自己。在团体互动体验中,你将觉察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本轮小组体验为“【注册系统认证项目】许育光:团体咨询与治疗系统课程”版块部分内容,设置如下:团体咨询小组体验1.小组体验成员:一阶学员/已有团体辅导经验者2.带领者:台湾清华大学团体动力与心理研究中心团队/进阶层级以上硕博士心理师3.督导、引领者:许育光教授4.限额:可报名参与【周一团体】或【周四团体】(二选一),共10次/团,限额12人/组/团。5.时间:2023年4月-6月,晚19:30-21:00【周一团体】10次4月17日、4月24日、5月1日(劳动节休息一次)、5月8日、5月15日、5月22日、5月29日、6月5日、6月12日、6月19日、6月26日【周四团体】10次4月20日、4月27日、5月4日、5月11日、5月18日、5月25日、6月1日、6月8日、6月15日、6月22日(端午节休息一次)、6月29日备注:时间为预定,如有微调,主办方将提前发送通知。师资介绍督导、引领者:许育光教授
2022年12月14日
其他

王建平团队|辛挺翔·第五期动机式访谈(MI)系统培训

我们作为咨询师或者其他领域的助人者,对以下这些经历和体会,也许并不会太感陌生:1.“我怎么处理来访者的阻抗?提升他们的动机?”2.“我们明明制定了目标,但是来访者总是变来变去,推进不下去啊....”3.“心理教育好像不难,但水过地皮湿...来访者吸收的并不好...我该怎么办?”4.“我在使用循证的干预方法,为什么来访者不愿意用,或者逐渐用不下去了?我该怎么办?”5.“我对个案做了细致的概念化,但似乎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却结合不进会谈啊...”6.“他/她在上次会谈中谈到,完成家庭作业蛮有信心的,怎么再回来却没做呢?之前的态度好像也变了...”7.“我在引导来访者,但很难让他/她相信其他的可能...好像我们都开始陷入辩论了...我该怎么办?”8.“我的来访者话很少,总是说‘不知道’....会谈艰难而尴尬....”9.“我如何平衡会谈的共情与方向性?又如何保证合作性?在真实的谈话中,具体要怎么做,怎么说呢?”10.“我是在做引导吗,还是在‘Push’对方呢?那要怎么更好地做引导呢?”...
2022年12月13日
其他

第五期·动机式访谈课程大纲

学习形式分为内容讲解、音视频示范、实时示范、逐字稿分析、答疑讨论、课上练习、反馈指导以及课后练习(支持建立练习小组)。在
2022年12月13日
其他

创伤事件之后,如何有效地帮助孩子

首先:照顾好自己,向他人求助,并在孩子面前保持对自己的应对方式的觉知。孩子们对父母亲的担忧的感知十分的敏锐,尤其是在危机事件中。父母亲可以将自己的一些担忧告知孩子,但同时也应强调自己有能力应对局面。父母在危机面前的应对方式对孩子的应对能力水平有直接影响。其次:询问孩子对这个灾难知道些什么。一个孩子的年龄通常可以影响到他对情况的理解程度和应对程度。澄清错误的信息,仔细倾听孩子的担忧,并评估孩子处在什么程度的压力和担心之中。并尝试获得孩子对事件的态度:“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是不是很担心?”“还有其他你担心的事情你没有谈到么?”第三:分析孩子对自己和家庭的担忧。年纪小的孩子可能会对“危险离自己有多远”感到困惑,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身处被危险覆盖的地带。使用孩子可以明白的语言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理解,危险的存在是有限的,并且你会保护他们的安全。观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其他的担忧,比如去外边玩耍的时候,去睡觉的时候,去学校上学的时候,出行的时候(有些孩子可能会对出行工具有担心,比如车子、飞机或者地铁),与父母分离的时候,妈妈要出差的时候,爸爸去工作的时候,或者接近事件发生地点的时候。在事件中,受伤者与孩子关系的亲密程度会影响孩子自身的安全感受损程度。在孩子应对一个新的创伤中的恐惧时,旧的创伤恐惧可能也会重新出现。耐心的倾听并不要试图阻止孩子的恐惧出现是很重要的。第四:尽可能地保持日常生活的节奏。在让孩子返回家庭以外的活动之前(比如,学校、运动、课外活动),要评估孩子的压力程度。退行的行为模式(发怒、尿床、害怕睡觉)在有压力和创伤的儿童生活中,并非是不寻常的。父母或其他照顾者在应对孩子的危机事件时,应该尽可能的保证自己在孩子的身体方面和情绪方面的关照之不缺位。限制孩子在周围环境中对创伤事件谈论的接触,比如新闻。重复的暴露可能会进一步使年幼的孩子感到难以承受并助长焦虑。观看并讨论电视里讲到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节目,并向他们一再表达自己保护他们的能力。第五:帮助孩子逐步掌握应对创伤的能力。诚实地谈论自己的想法与感受,需要考虑孩子的年纪和接受能力,但在正确应对压力方面要做出模范表率(比如,与他人谈论,祈祷,寻求帮助,保持日常生活规律并保持社会关系,关照自己)。帮助孩子理解灾难通常是罕见的,人们无法掌控所有事件。同时,帮助它们理解坏事情是有可能发生的,即便他们对这些灾难和创伤并没有责任。观察孩子的长期变化,看孩子是否会发展出基于该创伤事件或灾难的持续的恐惧或偏见。在日常生活中,持续的维护日常生活起居规律并维系家庭成员关系。大部分孩子可以从创伤事件中成长,并保持正常的情感成长模式。如果孩子压力特别的大,无法保持在日常生活中的正常生活能力,或者作出危险举动之时,你应当为孩子寻求专业帮助,来源有儿科医生,心理健康专家等(译者注:可能与我国的国情有差异,我国的社区概念一般以家族为中心,在没有心理学的年代这一角色可能更多地被家族中的智慧型人物来承担,但更被学界认可的角色依旧是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或者有心理学或教育学方向知识的老师或大夫)。以下,我们会介绍根据孩子的不同发展阶段,介绍在谈论创伤事件过程中的建议。在帮助孩子应对目前创伤之时,孩子的年龄、性格特点、成熟的程度,以及过往创伤经历应当被加以充分考虑。婴儿:婴儿可以理解发生在他们周围的焦虑和行为。当与婴儿互动的时候,应当保持镇定。有可能的情况下,应当保持日常生活规律并维持之前养育者的人选。在面对成人的焦虑状态时,婴儿也可能会开始烦躁。学步期和学前儿童:如果可能,请保持日常生活规律和照顾者的人选。电视和新闻的观看或收听,应当有成年人的陪伴。回答他们对于周遭事件的提问,并告诉他们自己会保护他们的安全,消除他们的担心。观看喜爱的电影、阅读书籍、与孩子玩耍来进一步消除忧虑。尽可能的避免在孩子面前进行成人式的焦躁谈话。学龄儿童:电视与新闻节目的观看或收听,应有成年人的陪伴。观察孩子对媒体报道的反应,他们可能会有很强烈的兴趣,但却不一定能像更年长的孩子那般能够理解他们所看到的事情,也不太有能力对自己的感受做准确的表达与沟通。消除他们对安全的担忧,告之你会保护他们,并且这个家庭会安全的。提供一些孩子可以做的事情,让他们忙碌起来。尽可能的维护并保持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规律(举例:学校、家庭作业、钢琴课、体育运动、合唱团,等等)。青少年:尽可能的陪伴,并且倾听、倾听、倾听。陪伴他们观看电视新闻并鼓励他们交谈——“你听到这事儿的时候在想什么?你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有什么感觉?”真诚的分享你的感受,并告诉他们作为一个家庭你们是安全的,消除孩子们的担心。帮助他们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使用建设性的方式帮助孩子(举例:写信、安慰朋友、收集并向红十字会捐款等)。在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当家庭成员离家的时候,要保持联系。建立一个家庭的“签到”时间,比如共同进餐的时间,一起看新闻的时候,睡觉之前聊聊天之类的。保持日常生活规律。-
2022年12月9日
其他

【注册系统认证项目】第五期·盛晓春系统式家庭治疗连续培训

家庭治疗是一种疗法更是一种治疗取向,总体上说,家庭治疗是把家长、孩子及其他家庭成员当作一个自然单位,旨在改进这一家庭单位的整体功能的治疗过程。它提供了多角度、全方位讨论家庭系统各种变化的可能性,理论核心是:假设-循环-中立,借助家庭本身的资源得到最恰当的改变,为治疗师和来访者理解个体及关系中的心理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系统式家庭治疗不仅适用于夫妻关系治疗,对子女心理及行为问题、亲子关系问题等同样适用。在个体、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系统问题的解决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虽然家庭治疗被广泛需求和应用,但国内仍然缺乏专业的家庭咨询师/治疗师,漫语心理诚邀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盛晓春教授,于2023年4月-8月举办第五期“系统式家庭治疗连续培训”。我们先来看看往期学员的课程反馈:⊙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系统”学习!非常喜欢盛老师的授课模式,理论加练习反馈,还有讨论、案例督导、现场咨询等,很好很满意。⊙对于家庭治疗的中立、家庭雕塑等技术更加清晰,对家庭治疗的效果有了更多的信任,理解了家庭治疗和个体治疗如何相结合。⊙学到了新的理论,同时在分享反馈中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督导和咨询过程,感受到盛老师的功力,很值得!⊙视野、知识、技能,深入学习系统治疗的方法,让我做系统式家庭治疗心里更有底气了。⊙系统式家庭治疗,连贯性学习,盛老师讲的很细致,授课理论结合案例,从理论到督导收获很大!⊙对系统有了一个深刻的认知,比较有实践性。实操有了一定的把握,期待今后能继续深耕。⊙系统的学习了家庭治疗,用系统观看个人问题成因。更好学习处理青少年家庭及婚姻问题。老师讲案例时,听课过程会联接到自己的个案,很有收获。盛晓春教授从事精神科临床和心理治疗30余年,专注家庭治疗理论与实践,多次海外交流,是家庭治疗的资深追随者、传播者,也是讲授家庭治疗的专业师资及实践家。他对家庭治疗理论的参悟,如一面明镜,洞见症结;他对实践技术的讲授,如涓涓细流,清新透彻。丰富的课程内容,成熟的体系支持,现场访谈教学,理论与技术相结合,专注于高素质、高专业度的家庭治疗师的系统培养。您可以一步步地学习系统式家庭治疗的基本思路及流程、提问与干预技术,了解家庭系统和家庭模式,通过现场访谈和案例督导深化理解家庭问题成因,在治疗陷入困境时成功突围。戴上多元立体化的专业透镜,看懂复杂又真实的家庭关系,为咨询实践开拓新的领域。“系统式家庭治疗连续培训”是盛晓春老师经过不断优化完善的系统课程,通过现场案例演示,让您在观摩和沉浸式学习中掌握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精髓。盛晓春老师幽默风趣的表达,清晰理性的脉络,丰富的临床经验,使课程更加精彩,本培训项目将带领您一起感受家庭治疗的魅力。师资介绍盛晓春
2022年12月9日
其他

2023·黄素菲、黄正旭:叙事治疗的精神与实践,邀您一起在叙事中寻找力量!

理论之美:叙事治疗理论根植于「社会建构论」与「现象学心理学」。理论之用:在实务工作现场使用技术之时,才能掌握核心精神与精髓。将理论融汇贯通、学以致用,把后现代心理学与叙事对话的理论化为日常对话。带着好奇、不知道、尊重、欣赏的叙事信念,您可以从故事中预见/遇见崭新的自己,去聆听自己和他人不同的声音,听见故事背后的集体故事和故事之外的隐藏故事。您能创造让关系注入希望的对话,展开有温度、厚度的对话,您将浸泡在语言的双重性中,在「语言给出」与「语言遮蔽」过程让关系里的沟通从堵塞阻碍到流淌自在,您可以和人好好对话,共创渴望生活。第二期课程特色叙事治疗的精神与实践完整体系,环环相扣四大主题前后连贯,知识要点环环相扣。实时封闭视频课程,共同挖掘叙事力量。后现代的叙事治疗,可以提供咨询师与来访者更加多元的观点与方法,更平等的共写关系,创造出更“在地化”的知识流动。本课程以生活经验为园地,以实务操练为主轴,以理论知识为背景。在幽雅的花园里,蕴酿茂盛的生命力。适合已经具有叙事治疗基础认识者,有兴趣以叙事治疗为实务的助人者。资深专家,强强联合深厚学术背景的两位老师共同授课,丰富的案例讲解,将理论融汇贯通。黄素菲老师是华人领域较早一批学习叙事治疗的心理工作者、探索者,深耕叙事治疗的研究与实务,出版多部叙事治疗专著。黄老师擅长将理论讲解与真实案例相结合,通过课程学习,帮助您将叙事治疗的理论,落实到实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开启多元视角,让来访者成为自己问题的专家,改写新的故事,成就新的人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通过叙事的思路解决问题,把后现代心理学与叙事对话的理论化为日常对话;通过学习转化与机制运用,让知识落实在工作和生活中,陪伴我们在工作、生活、家庭中重塑关系。通过讲述自己生命发展的故事,发现看待问题的新角度,产生新的认知,发展出积极的行为。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应用广泛,无局限性叙事治疗应用广泛,在各个领域均有良好效果,并能促进咨询师自我角色的统整与反思。如果您是咨询师:在叙事治疗中帮助来访者于绝境处看到希望和光。将人和问题剥离开来,“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陪伴来访者看见资源、重整资源、利用资源。如果您是心理老师:将叙事治疗中的方法、技术应用于教育问题,帮助学生看到自己身上积极的一面,促进发生有价值、有意义的行为改变,有效帮助学生活出新的生命故事。在医疗康复中:通过叙事理论的指导下,可利用康复日志这一形式,帮助患者打破在患病及康复治疗过程中的悲惨叙事,挖掘患者面对疾病开展积极的生活实践、恢复原本生活秩序的努力。在婚姻家庭中:叙事不只是一项专业的心理治疗技术,更可以被没有专业背景的普通人掌握,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自我赋能,改善家庭关系。生涯建构,回归自己黄素菲老师作为华人生涯叙事领域的专家,吸引着生涯教育、职业规划、生涯规划、生涯辅导等各类从业者、爱好者向往学习。叙事取向的生涯咨询,是通过对个人生涯故事的重述,从个人本身的资源中发现改善的契机与重整的可能。黄素菲老师将结合自身经历以及案例,讲授生涯混沌理论及重要方法技术,为实施本土化生涯教育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支撑。通过课程学习,让我们在实践中与来访者一起发现生涯主题和生命意义,使得来访者找到行动方向,建立希望感。师资介绍黄素菲专业职务:担任过相关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等职务,并担任心理咨商中心主任十年,及相关委员会委员。曾任阳明大学咨商中主任、台湾生涯发展与咨询学会理事长、台湾咨商与辅导学会理事、台湾咨商心理师学会理事等。专业著述:
2022年12月7日
其他

丹彤解惑|如何面对爱人的糟糕情绪?

你有没有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为什么?”“怎么办?”比如:◆有婚恋、育儿、职场、创伤、个人成长的心理困惑?◆想要摆脱自卑、焦虑、抑郁、孤独等情绪困扰?◆对心理学感兴趣,想了解更多知识性和实用性的小常识?漫语心理诚邀北京大学心理学学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冯丹彤老师,开设《丹彤解惑》专栏,为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相关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帮助你以更健康的心态迎接新生活。当你为家人准备晚餐,经过一两个小时的忙碌,一切就绪,爱人却带着一脸的沮丧推开家门;当你下班后开心而着急地赶往和爱人约好的商场,但在门口见到他时,他却烦不可耐地质问“你怎么才来?”面对这些情绪冲击时,你会如何化解自己的情绪、如何帮助对方、帮助彼此走出负向的情绪互动呢?深层心理学有一个说法:潜意识中,伴侣需要用来处理负性的情感体验。这句话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是自己潜在地寻找一个可以承载自己对于家庭的渴望与理解的“理想对象”,他/她甚至某些层面会像自己的父母,或者原来家庭中的某个成员。但是在新的亲密关系里,肯定有一些特别的地方,是自己很不满意的、渴望对方去改变的。借着排斥对方的某些性格特质、生活习惯,试图让自己不再感到曾经在原生的家庭里难以承受的感觉。另一个方面,成为对方的伴侣和爱人,某个层面就在扮演对方情绪的蓄水池的角色。对方情绪太汹涌了,就需要为对方暂时“蓄水”,而对方情绪麻木、没有新鲜感时,又需要为对方注入“活水”,让彼此互动起来。这种角色成为一种使命、一种重要性的体现。这样来看,两种状态都不那么轻松,那么当对方或彼此的互动处于情绪糟糕的情况下,其中情绪的承担者应该注意些什么,能够实现情绪的调节、达成负性情绪体验的代谢呢?英国的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一个理论:在人际互动中构建“抱持性环境”,有助于心灵的疗愈和成长。大意是,当一个处于情感受挫、需要帮助的人如果能遇到情感的支持、理解,对于这个暂时“孩子气”的人去发泄情绪、调节人际关系的尝试,能给予宽容和关怀,那么这个人会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会从焦虑、抑郁以及愤怒中走出来,而且心灵会因为这种环境的照顾而获得成长。这个环境就称为抱持性环境。温尼科特的这个观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心理咨询、儿童教育、医疗,乃至商业协商等领域。因为从实践中大家发现,抱持性的环境的实施并不需要高昂的建设费用、不需要特别复杂的受训背景。那么如果应用到家庭里,在亲密关系中又需要做到什么,才能具备“抱持”的特点、成为抱持性环境呢?第一、不否认、不拒绝对方当下的情绪以开头为例,虽然你在家很辛苦的准备了晚餐,但是爱人情绪确实正处于低落的状态,那么,不要否认他/她的情绪“没什么”、“过会儿就好了”,也不要责怪对方“有”当下的情绪。试着理解对方真实地处于一种不太舒服的情绪中,去关注到他/她当下的情绪体验,去接纳这种情绪的存在。试着去询问:“看起来,你有些情绪不好,是不是愿意和我谈一谈呢?”第二、不要主观推断和妄想,而试着去问一问真实的情况“他肯定是在单位被领导骂了,要拿我撒气;或者嫌我昨晚没有给他手机充好电,借题发挥呢;或者惩罚我今早出门前收拾东西动作慢,让他着急忙慌地往单位赶·····
2022年12月6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注册系统认证项目】第六期周末班·许维素博士: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系统课程

D3118月26日(六)SFBT的专业价值与人类多元性A12128月27日(日)对SFBT误解与错用B10备注:(1)此表时间为预订,如有微调我们将提前发送通知。(2)小组讨论与练习,由助教
2022年12月5日
其他

这篇文章,让你彻底了解「共情」这件事

转自公众号:L先生说许多人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关于「共情」的困扰。比如:朋友来找自己倾诉,很容易就沉溺在对方的情绪之中,很久都没法走出来;看电视、新闻、纪录片时,特别容易就对里面的人物产生共情,情绪波动起伏;跟别人沟通、交往时,由于共情能力太强,总是特别担心会冒犯别人、惹别人不开心,从而心理负担巨大,缚手缚脚……共情能力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特别容易共情,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彻底讲清楚这个问题,扫除你的疑惑。「共情」这个词,最早源于一个德语单词Einfühlung,指的是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自然界中去。比如看到一座高山,你会感到它是「强壮的」;看到一条笔直的路,你会感到它是「坚定的」。诸如此类。1905年,德国心理学家
2022年12月5日
其他

【第五期】许育光·团体体验成员招募!

咨询师能走多远,才能带领来访者走多远;咨询师能走多深,才能带领来访者走多深。【团体治疗工作体验】可以为你提供一块多面镜子,让小组成员从多个角度呈现出那个你不知道的自己。在团体互动体验中,你将觉察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在团体观察中,你将练习“第三只眼”,提高感受性和共情能力,让未来的团体实操带领具备更强的掌控力。如果你是一位
2022年12月2日
其他

【注册系统督导师】CBT取向网络督导(第七轮)

心理督导是协助从事心理相关职业人员的提升工作能力与心理素质提升的一种工作模式。学习者在有经验督导者的指导帮助下完成心理工作、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过程。督导是心理咨询师获取职业资格的前提,也是心理行业的同行们分享临床知识、澄清思路、提升技巧的学习过程。心理咨询师需要滋养和“充电”,持续、定期接受督导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D-21-039)——苏艳丽老师,具有多年临床与教学经验,专业方向为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及精神障碍的评估、诊断与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苏老师:临床案例丰富实战性强,擅长在督导中协助咨询师深入理解来访者问题、调整工作方案策略、突破临床困境。督导特色临床经验丰富,实战性强:资深的医院心理治疗及高校教育工作者,具有多年教学和实践经验,注重提升咨询师的理论和咨询实务能力。案例储备充实,可操作性强:长年在医院从事心理治疗工作,拥有扎实的案例储备,熟练运用实际可操作的CBT方法和技巧,尤其擅长儿童青少年临床诊断及干预。高校兼职教师,擅长教与授:两所高校兼职教师,担任《儿童精神病学》、《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教学,擅长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技术、理论变为可以吸收和运用的知识,传授给你。CBT取向,个案概念化运用:通过CBT的结构化和个案概念化的理解及运用,帮助咨询师直面阻碍,深入理解来访者问题。从而调整工作方案策略,突破临床困境,为来访者提供高效的心理咨询。督导风格1.指导+示范,拓展思路在督导过程中,不仅会对督导问题和方向给予指导,还会根据提供的逐字稿,将关键“提问/回应”进行“扣细节式”督导。优雅从容的状态,温和亲切的语言,仿佛再现苏老师的咨询现场,帮助咨询师身临其境更好的领悟,拓展思路,培养新视角。2.理论+案例,提升胜任力规范严谨的CBT督导模式,将CBT知识与案例紧密结合,由点到面拓展学习,夯实理论基础,熟练运用CBT技术及个案概念化,逐步提升咨询师的胜任力。3.稳定安全的学习,温馨相伴10次为一轮、形成封闭稳定的学习团队,温馨的团队氛围让成员拥有归属感。通过讲解示范,分享讨论,梳理学习心得,夯实督导收获,在咨询师成长之路相伴同行,不再孤单。督导师简介苏艳丽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D-21-039)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陕西省突发事件心理援助队副队长陕西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成员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委员陕西省性学会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预防医学会学校卫生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精神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委员陕西省心理卫生协会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兼秘书经过国际积极心理治疗、中德认知行为治疗、中美认知行为治疗师督导项目、中德儿童青少年家庭治疗、哀伤辅导、叙事治疗、正念减压等心理治疗专业的系统培训。现任西安医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师,担任《儿童精神病学》、《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教学。督导设置1、适合人群:心理咨询师、治疗师、精神科医生、身心医学医生、社工等,以及有意向申请成为注册心理师/助理心理师的从业者。2、督导形式:网络团体督导(封闭式的连续督导,开始后不再增加人员)3、招募人数:20人/轮4、督导频次:10次为一轮,每次督导一个案例(认知行为疗法取向的个案)5、督导时间:第七轮-2023年2月13日、2月20日、2月27日3月6日、3月13日、3月20日3月27日、4月3日4月10日、4月17日每周一晚19:30-21:30备注:以上时间为暂定时间,如遇特殊情况会调整通知,请关注最新动态。6、收费标准:单轮价格:2200元/轮/10次
2022年11月30日
其他

孙颂贤博士:咨询心理评估实务——动态房树人K-H-T-P连续培训(第二期)

一幅铅笔画,它能突破年龄、文化、语言的局限,翻过防御的高墙,直达内心深处。一幅铅笔画,它能帮助你了解“未曾相识”的自己,走出困境,指引方向。一幅铅笔画,它能解读画者的人格特征、家庭状况、人际交往、情绪状态,提升心理健康意识。一幅铅笔画,它能看到人性纠结、看到人生议题,也看到助人工作的方向!它就是投射性绘画中的动态房树人测验(Kinetic-House-Tree-Person,K-H-T-P),让我们先通过一个小动画,了解一下吧~(授权转自:科普中国·科学百科)从一支笔、一张纸、一幅铅笔绘画开始,洞察心灵,疗愈创伤,读懂他人,探寻自己。这是一堂适合心理师、社工师、辅导教师等相关助人工作者学习的实务课程。漫语心理诚挚推荐!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谘商学系孙颂贤教授主讲:咨询心理评估实务动态房树人K-H-T-P连续培训投射性绘画中的动态房树人测验(Kinetic-House-Tree-Person,K-H-T-P)是一种在实务现场容易操作、容易靠近个案的心理历程的非标准化衡鉴工具,也对于重新了解个案的主述议题有所帮助。K-H-T-P运用铅笔在A4纸上画房屋、树木、人物,就可以窥探个案的情绪状态与内在运作用模式、甚至可以发现潜在的心理疾患反应,测验完后也可以借此跟个案进行对话,丰富对个案内在世界的理解。心理评估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历程中的应用,已逐渐脱离传统资料收集模式的心理评估观点,逐渐朝向「心理评估历程也是促发改变历程」的实务工作方式,「治疗性评估模式(Therapeutic
2022年11月21日
其他

抑郁症的青少年,有没有可能“不药而愈”?

15岁的小袁被诊断为抑郁症,医生给她开了药物,其中一种是舍曲林。医生叮嘱她不要私自停药,否则会让病情严重。但她不想服用又拒绝说出原因。爸爸妈妈一再劝说,甚至命令,都不能让她吃药。“要不偷偷把药掺到饭菜里面让她吃下去?”爸爸妈妈一度产生过这样的想法,但遭到了医生的反对:“不能破坏掉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如果孩子感到了被家长欺骗,那她以后该去相信谁呢?”“难道她自己不想好起来吗?”妈妈痛苦地想:孩子去看了医生,证明她内心深处想要接受治疗。可是,为什么就是不愿意遵医嘱吃药呢?ta不是一个人抗拒吃药不是个体现象小林也有相似的苦恼,只是他的情况完全相反,他希望坚持服药,但担忧的家长选择了停药。小林今年17岁,前阵子查出重度抑郁症状和中度焦虑,接受了两周的住院治疗后回家继续服药。一个月后,食欲逐渐正常,睡觉也没那么艰难了。妈妈认为他已经好转,不需要长期服药以免产生依赖性,就擅自将药停了。不久,小林又开始出现低落、烦躁情绪,不想和人沟通交流,还会躲在房间哭泣,甚至出现自残行为。结合社交媒体的分享和精神科医生的观察,我们发现,许多抑郁症孩子或家人都会抗拒吃药。对他们来说,接受心理咨询是一件更容易说服自己的事情,但就是对药物顾虑重重,更甚者到“提药色变”的程度。那么,拒绝吃药的行为背后隐藏着哪些担忧?抑郁症必须要吃药吗?可以不依赖药物自愈吗?只凭借心理咨询能痊愈吗?对于药物身体和内心都不需要恐惧在医生和妈妈的面前,小袁最后还是说出了自己不想吃药的原因。她说,每次吃完药后,都感觉自己的反应变慢,记忆力下降,整个人变得非常迟钝。这让她担心自己的学业,同时也害怕自己是不是在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这其实也是许多孩子和家长最大的担忧:药物的副作用。1、身体层面的担忧出现激素紊乱,开始冒痘痘,甚至身材变形……许多人吃了抑郁症的相关药物后,说出了这样的感受。也有孩子在吃药之后,发现自己思考变得缓慢,学习也变得困难,这让ta感觉沮丧。另外,家长也担心药物是否遭到了滥用?孩子吃了药会不会变笨、变傻?吃药会不会产生依赖性?等等。这些担忧其实很正常,既现实又具体。人们普遍认为“是药三分毒”,往往过分夸大了副作用,“一旦吃药抗抑郁药,就会戒不掉”又过分夸大了药物依赖。精神类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但临床医学证明:它的副作用是阶段性的,并且在可控范围内,绝大部分并不会产生用药依赖。对有的人群来说,在用药初期,副作用确实比较明显。而这个时候,不论是患者还是家属,都很恐惧,于是擅自停药。其实,精神类药物大多有一个适应期,很多时候随着时间延长患者会逐步适应,进而副作用减轻。或者在患者治疗时间足够,减少药量后,副反应也会随之减轻。2、心理层面的顾虑另外一层担忧来自家长和孩子的恐惧心理。在他们看来,抑郁症是可以通过咨询、对话的方式治愈的。而药物是针对精神病人的,如果吃药,仿佛自己就成了一个精神病人。还有一种情况,ta否认自己生病了,认为自己只是心理问题,不是疾病,因此拒绝服药。正视疾病本身,才是治愈的第一步。病耻感是耽误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错误的观念,令人不敢承认生病,不敢向人求助,一味硬抗,忽视了科学、专业的治疗方法,则有可能会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抑郁症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相交叉的疾病,如果只凭药物或咨询其中一种方式治疗,治疗过程将会加长,效果可能也没有那么理想。单靠药物治疗,只能治疗生理上的问题,没有解决内心深处的根源问题。单靠心理咨询、对话,生理机能的恢复会非常缓慢。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当下的情况,听从专业人士的指导,积极配合,早日走出抑郁症的困扰。抑郁症程度不同服药情况也不同那么,所有的抑郁症孩子都需要吃药吗?针对中度、重度抑郁症的孩子,他们的身体机能已经受到损害,用药对ta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孩子在抑郁的情况下,还伴随严重的胸闷、气紧、不明原因的胃痛、腹泻等躯体症状,那就一定要通过用药干预,减轻孩子身体上的痛苦、不适,否则会加大生命危险。精神类药物起效,大概需要2-3周时间。一些特别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不仅需要服药,还需要住院治疗。如果是重度抑郁症患者,其实是不适合心理咨询的。因为这个阶段患者的大脑已经出现生物学层面的失衡,他的思维、认知能力都已经下降,比如一个做编辑的文字工作者,如果ta都已经失去看稿、编辑的能力,这时他去做心理咨询就是白花钱。这个时候只有通过服药,恢复他大脑的功能,这样在咨询师介入谈话治疗时,ta才能有反应、认知和思考,才能通过引导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如果ta不能做到这一点,咨询师无法得到回馈,谈话则几乎等同于“废话”。一般来说,轻度抑郁症往往不需要服药,但不吃药绝不等于什么都不做。到目前为止,科学还没有研究出人类罹患抑郁的原因是什么,但科学家却发现,轻度的抑郁症是可以自愈的。正念和冥想能帮助患者回到身体的智慧、觉察自我,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方式都是治愈人的精神疾病的好方法。另外,坚持运动、适量运动的好处,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无需多说。抑郁症孩子常常会充满无力感,但越不想动,越要想办法动起来,散步、游泳、跳绳、骑车等等,都可以是不错的项目。运动过程中分泌的多巴胺能舒缓压力,坚持下来,就会获得愉悦感,减少抑郁症状的发作。最后,抑郁的孩子如果能找到自己的一个兴趣和爱好,并且能投入进去,对康复会有很大的帮助。传统的精神康复关注患者的缺陷,希望能弥补缺陷,恢复功能。而国际上最前沿的康复领域的“复元”理念则不太强调缺陷,反而重视患者自身的长处,强调发现个人的潜质。即:在接受现实不完美的同时,努力发现生命新的意义,过一种有幸福感、有贡献的积极人生。抑郁症有高复发率有些人需要终身服药我们没有办法让自己生活在一个真空的状态里,需要应对社会的诸多压力以及外界的一些人际关系。除此之外,孩子还将面对成绩、竞争、考试、升学、专业等等更多的困扰,外在应激源增多,引发情绪不稳定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复发的可能性也就越高。根据《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的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的复发率高达80%。而且,经过治疗后第一次发作的患者以后的复发率是50%,发作两次的患者复发率为75%,三次发作后的患者复发率高达90%。临床精神科医生基本都达成了一个共识:抑郁症急性期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还必须维持一段时间用药,以消除或最低限度地减少抑郁症的复发。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应该争取治疗彻底,别等着反复。大部份病人经过治疗后,仍然需要长期坚持服药防止复发,少数人可能要终身治疗。人们对焦虑、抑郁时有一个错误的认知,认为只要一次治愈就好了。其实,精神心理科的疾病与内科的其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是一样的,需要长期坚持服药。有的时候,患者能接受服药,也是一种智慧。曾靠《今晚80后脱口秀》节目走红的主持人王自健,也曾深陷重度抑郁症的困扰。在谈到自己是如何治愈抑郁症时,他提到了如下几点:“1,抑郁症是生理问题,不完全是心理问题。也不一定是因为什么具体的事儿引发的,当然具体的事儿也会引发。2,一定要去正规医院看医生,吃不吃药,吃什么药,什么剂量完全听医生的。是要有医生执照的医生!不是咨询师!不是瑜伽老师!不是气功大师!3,因为抑郁症成因复杂,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种类很多,每种药针对不同靶点,一种药吃了没作用是正常的,请根据您的主治医生的医嘱换药。4,找到自己的靶向药物并服药一段时间后(3-6个月),抑郁情况会大幅度改善,甚至伪痊愈。这时候要去复诊,减不减药,停不停药一定要听医生的。不可以擅自行动!切记!切记!切记!愿每个人都能回来!加油!”正规医院、正规医生,坚持服药、正确服药,是其中的几个关键词。愿每个深受抑郁症困扰的孩子都能回来,满脸青春朝气,迎接新的体验。-
2022年11月18日
其他

关于神经症的那些事37——活着

配图:摄图网神经症是神经官能症的简称,也有人称为精神神经症
2022年11月18日
其他

那个抑郁的富二代男孩,曝光了新型情感暴力:原来,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2022年11月17日
其他

高阶督导12.1开课|【注册系统认证项目】盛晓春·系统式家庭治疗连续培训

家庭治疗是一种疗法更是一种治疗取向,总体上说,家庭治疗是把家长、孩子及其他家庭成员当作一个自然单位,旨在改进这一家庭单位的整体功能的治疗过程。它提供了多角度、全方位讨论家庭系统各种变化的可能性,理论核心是:假设-循环-中立,借助家庭本身的资源得到最恰当的改变,为治疗师和来访者理解个体及关系中的心理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系统式家庭治疗不仅适用于夫妻关系治疗,对子女心理及行为问题、亲子关系问题等同样适用。在个体、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系统问题的解决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虽然家庭治疗被广泛需求和应用,但国内仍然缺乏专业的家庭咨询师/治疗师,漫语心理诚邀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盛晓春教授,于2022年8月-12月举办第四期“系统式家庭治疗连续培训”。盛晓春教授从事精神科临床和心理治疗30余年,专注家庭治疗理论与实践,多次海外交流,是家庭治疗的资深追随者、传播者,也是讲授家庭治疗的专业师资及实践家。他对家庭治疗理论的参悟,如一面明镜,洞见症结;他对实践技术的讲授,如涓涓细流,清新透彻。丰富的课程内容,成熟的体系支持,现场访谈教学,理论与技术相结合,专注于高素质、高专业度的家庭治疗师的系统培养。您可以一步步地学习系统式家庭治疗的基本思路及流程、提问与干预技术,了解家庭系统和家庭模式,通过现场访谈和案例督导深化理解家庭问题成因,在治疗陷入困境时成功突围。戴上多元立体化的专业透镜,看懂复杂又真实的家庭关系,为咨询实践开拓新的领域。“系统式家庭治疗连续培训”是盛晓春老师经过不断优化完善的系统课程,通过现场案例演示,让您在观摩和沉浸式学习中掌握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精髓。盛晓春老师幽默风趣的表达,清晰理性的脉络,丰富的临床经验,使课程更加精彩,本培训项目将带领您一起感受家庭治疗的魅力。师资介绍盛晓春
2022年11月17日
其他

深圳大学食堂阿姨自杀:天亮之前,你一定要留下

-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80后老女孩,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能写亲情爱情故事,会写亲子教育热点,被读者称为“能文艺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
2022年11月16日
其他

书单Ⅷ:叙事治疗书籍推荐,通过故事,理解并经历我们的生命

发展于二十世纪末的叙事治疗,吸纳后现代与社会建构论述的养分,将来访者的困境放在社会脉络下审视,不再将焦点关注于个人的「问题」上。此种迥异于传统心理治疗的视点,为近年的心理治疗开创出一条崭新的途径。——金树人(前澳门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叙事是自己讲自己的故事,是跟你自己生命有关的经验,是我们的生命故事。◆故事就是人生,决定权或主导权在每一个说故事的人的手上。◆叙事有这三个特性:我自己主观的生命经验、我自己去做经验串连的选择、我自己是建构我生命故事的作者。◆叙事治疗的世界观,强调的是合作取向、去病理化与去诊断。——黄素菲(漫语公开课经典语录)【漫语悦读】书单Ⅷ,将分享一些叙事治疗的相关书籍,其中包括:1.华人领域较早一批学习叙事治疗的心理工作者、探索者,深耕于叙事治疗的研究与实务,出版并翻译多部叙事治疗书籍的黄素菲老师,倾情推荐多部中国台湾版书籍。2.漫语心理精选书籍。1黄素菲老师倾情推荐(中国台湾版)1.《从故事到疗愈:叙事治疗入门》作者:艾莉丝·摩根(Alice
2022年11月16日
其他

11.26周六开课【注册系统认证项目】许维素·第二期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实务练习课

此项目已申请成为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继续教育项目,通过本系统课程的学习可申请获得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继续教育项目学分证书。查理·芒格说,“我这一辈子只做两件事:一件事是去发现什么是有效的,然后持续去做;第二件事是寻找什么是无效的,然后坚决避免。”这位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投资者,虽然没有接受过SFBT的训练,但实际上一直执行的是SFBT的哲学和方法论。常听见有人误解SFBT太过于简单,但如果您愿意了解SFBT,您会发现SFBT其实真正贯彻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大道至简”。众所周知,SFBT是一个入门容易,但不容易熟练的咨询取向。如何将知易行难的SFBT从理论知识化为咨询内功,则需要反复的练习和实践。课程缘起在目前国内的咨询师专业成长中,几乎很难有“现场实操与督导”的机会。即使在督导中提供了逐字稿,或者录音,都不如实战练习有着清晰且强烈的直观体验。如果有这样一个现场角色扮演的方式,你扮演咨询师,其他学员通过观察你与“当事人”工作,对你的工作思路提供反馈或其他的方向,许维素老师也会在场,同时给出每一种对话的情境下,如何思考和具体回应当事人的信息。而且,你还能即时和“当事人”核对ta的体验与脉络。
2022年11月15日
其他

压力最大的城市,北京排不进前五|2022年轻人解压报告

转自:后浪研究所(ID:youth36kr)花花世界迷人眼,在空闲时间来一场短期旅行、露营、散步,出门散心是调节心情的良药。可临近出门,想必不少人都有过共同的感受——好不容易有了空闲时间玩耍,怎么只想瘫着什么都不干啊!结果心在外飞,身在原地。对于精神疲惫来说,吃饭睡觉并不能完全恢复。大家像紧绷的弹簧,焦急地寻找精神急救药箱,试图慢慢找回自己的「松弛感」。尽管互联网提供了那么多解压备选项,刷剧、刷短视频、看社交媒体这类不用动脑的活动也只是一时的止痛剂。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工作之外投入一些需要动脑、让人有成就感的工作,更能帮你脱离情绪低谷,比如培养一项爱好、尝试一件有挑战性的活动,或许是更好的情绪出口。心情down,跨出打破现状的第一步永远是最难的。最后,为大家附上了20件解压小事,希望为你提供一些即时的解决方法。-
2022年11月15日
其他

【注册系统认证项目】第六期周末班·许维素博士: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系统课程

D3118月26日(六)SFBT的专业价值与人类多元性A12128月27日(日)对SFBT误解与错用B10备注:(1)此表时间为预订,如有微调我们将提前发送通知。(2)小组讨论与练习,由助教
2022年11月15日
其他

【注册系统认证项目】第七期周二班·许维素博士: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系统课程(2023-2024)

Berg,沈黎、吕静淑译(2015)。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导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B.史蒂夫·德·沙泽尔(等),雷秀雅、刘愫、杨振译(2011年)超越奇迹——焦点解决短期治疗。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2年11月15日
其他

第八轮|许维素·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网络督导

在心理咨询师、治疗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阅读书籍—参加培训—专业实践—接受督导”是必不可少的四个环节。其中,督导是学习者在有经验督导者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心理工作、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过程;或是心理行业的同行们在案例讨论中,分享临床知识、澄清思路、提升技巧的学习过程、是积累临床经验的最有效的途径,这些都是读书和系统培训所无法替代的。督导特色◆增进学员专业成长,夯实并深化系统培训成效。◆华人世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代表人之一、曾接受创始人Insoo
2022年11月15日
其他

【进阶】王建平团队·临床心理评估及其个案概念化连续培训(第二期)

“临床心理评估及其个案概念化”课程是在“王建平教授认知行为治疗连续培训项目”基础上的扩展与延伸。在CBT系统培训和督导的过程中,学员们的共同体会是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评估诊断的基础较为薄弱,大大影响了其对个案问题的把握和理解,很难聚焦于核心问题,形成个案概念化方面感到困难,尤其是CBT聚焦于问题解决比较难。
2022年11月14日
其他

焦虑症、抑郁症,是因为“想”太多吗?

-(漫语公开课-扫码免费观看)
2022年11月14日
其他

第二轮|盛晓春教授·系统式家庭治疗团体督导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日常生活中人们面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咨询师在家庭治疗中会常常遇见各种困惑和阻力: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如何从家庭来理解个体?如何发现家庭中的关系停滞在哪里?如何与家庭一起探索问题的根源?……面对各种困惑,咨询师不仅需要实务技能的系统训练,更需要持续专业的督导。督导不仅帮助咨询师强化理论水平、提升实践能力,也是帮助咨询师不断自我成长、保持专业能力和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满足广大心理助人工作者的需求,漫语心理诚邀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盛晓春教授,为大家创造一个督导的成长空间,协助您激发家庭的力量改变现有困境,让家庭关系和爱流动起来,帮助您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家庭治疗师!督导特色注册系统首批注册督导师,督导结束后可获得盛晓春老师签名、注册系统认可的团体督导时数证明。
2022年11月11日
其他

2023·黄素菲、黄正旭:叙事治疗的精神与实践,邀您一起在叙事中寻找力量!

理论之美:叙事治疗理论根植于「社会建构论」与「现象学心理学」。理论之用:在实务工作现场使用技术之时,才能掌握核心精神与精髓。将理论融汇贯通、学以致用,把后现代心理学与叙事对话的理论化为日常对话。带着好奇、不知道、尊重、欣赏的叙事信念,您可以从故事中预见/遇见崭新的自己,去聆听自己和他人不同的声音,听见故事背后的集体故事和故事之外的隐藏故事。您能创造让关系注入希望的对话,展开有温度、厚度的对话,您将浸泡在语言的双重性中,在「语言给出」与「语言遮蔽」过程让关系里的沟通从堵塞阻碍到流淌自在,您可以和人好好对话,共创渴望生活。第二期课程特色叙事治疗的精神与实践完整体系,环环相扣四大主题前后连贯,知识要点环环相扣。实时封闭视频课程,共同挖掘叙事力量。后现代的叙事治疗,可以提供咨询师与来访者更加多元的观点与方法,更平等的共写关系,创造出更“在地化”的知识流动。本课程以生活经验为园地,以实务操练为主轴,以理论知识为背景。在幽雅的花园里,蕴酿茂盛的生命力。适合已经具有叙事治疗基础认识者,有兴趣以叙事治疗为实务的助人者。资深专家,强强联合深厚学术背景的两位老师共同授课,丰富的案例讲解,将理论融汇贯通。黄素菲老师是华人领域较早一批学习叙事治疗的心理工作者、探索者,深耕叙事治疗的研究与实务,出版多部叙事治疗专著。黄老师擅长将理论讲解与真实案例相结合,通过课程学习,帮助您将叙事治疗的理论,落实到实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开启多元视角,让来访者成为自己问题的专家,改写新的故事,成就新的人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通过叙事的思路解决问题,把后现代心理学与叙事对话的理论化为日常对话;通过学习转化与机制运用,让知识落实在工作和生活中,陪伴我们在工作、生活、家庭中重塑关系。通过讲述自己生命发展的故事,发现看待问题的新角度,产生新的认知,发展出积极的行为。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应用广泛,无局限性叙事治疗应用广泛,在各个领域均有良好效果,并能促进咨询师自我角色的统整与反思。如果您是咨询师:在叙事治疗中帮助来访者于绝境处看到希望和光。将人和问题剥离开来,“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陪伴来访者看见资源、重整资源、利用资源。如果您是心理老师:将叙事治疗中的方法、技术应用于教育问题,帮助学生看到自己身上积极的一面,促进发生有价值、有意义的行为改变,有效帮助学生活出新的生命故事。在医疗康复中:通过叙事理论的指导下,可利用康复日志这一形式,帮助患者打破在患病及康复治疗过程中的悲惨叙事,挖掘患者面对疾病开展积极的生活实践、恢复原本生活秩序的努力。在婚姻家庭中:叙事不只是一项专业的心理治疗技术,更可以被没有专业背景的普通人掌握,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自我赋能,改善家庭关系。生涯建构,回归自己黄素菲老师作为华人生涯叙事领域的专家,吸引着生涯教育、职业规划、生涯规划、生涯辅导等各类从业者、爱好者向往学习。叙事取向的生涯咨询,是通过对个人生涯故事的重述,从个人本身的资源中发现改善的契机与重整的可能。黄素菲老师将结合自身经历以及案例,讲授生涯混沌理论及重要方法技术,为实施本土化生涯教育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支撑。通过课程学习,让我们在实践中与来访者一起发现生涯主题和生命意义,使得来访者找到行动方向,建立希望感。师资介绍黄素菲专业职务:担任过相关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等职务,并担任心理咨商中心主任十年,及相关委员会委员。曾任阳明大学咨商中主任、台湾生涯发展与咨询学会理事长、台湾咨商与辅导学会理事、台湾咨商心理师学会理事等。专业著述:
2022年11月9日
其他

【注册系统认证项目】第五期·盛晓春系统式家庭治疗连续培训

家庭治疗是一种疗法更是一种治疗取向,总体上说,家庭治疗是把家长、孩子及其他家庭成员当作一个自然单位,旨在改进这一家庭单位的整体功能的治疗过程。它提供了多角度、全方位讨论家庭系统各种变化的可能性,理论核心是:假设-循环-中立,借助家庭本身的资源得到最恰当的改变,为治疗师和来访者理解个体及关系中的心理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系统式家庭治疗不仅适用于夫妻关系治疗,对子女心理及行为问题、亲子关系问题等同样适用。在个体、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系统问题的解决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虽然家庭治疗被广泛需求和应用,但国内仍然缺乏专业的家庭咨询师/治疗师,漫语心理诚邀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盛晓春教授,于2023年4月-8月举办第五期“系统式家庭治疗连续培训”。我们先来看看往期学员的课程反馈:⊙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系统”学习!非常喜欢盛老师的授课模式,理论加练习反馈,还有讨论、案例督导、现场咨询等,很好很满意。⊙对于家庭治疗的中立、家庭雕塑等技术更加清晰,对家庭治疗的效果有了更多的信任,理解了家庭治疗和个体治疗如何相结合。⊙学到了新的理论,同时在分享反馈中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督导和咨询过程,感受到盛老师的功力,很值得!⊙视野、知识、技能,深入学习系统治疗的方法,让我做系统式家庭治疗心里更有底气了。⊙系统式家庭治疗,连贯性学习,从理论到督导收获很大!⊙对系统有了一个深刻的认知,比较有实践性。⊙更好学习处理青少年家庭及婚姻问题。盛晓春教授从事精神科临床和心理治疗30余年,专注家庭治疗理论与实践,多次海外交流,是家庭治疗的资深追随者、传播者,也是讲授家庭治疗的专业师资及实践家。他对家庭治疗理论的参悟,如一面明镜,洞见症结;他对实践技术的讲授,如涓涓细流,清新透彻。丰富的课程内容,成熟的体系支持,现场访谈教学,理论与技术相结合,专注于高素质、高专业度的家庭治疗师的系统培养。您可以一步步地学习系统式家庭治疗的基本思路及流程、提问与干预技术,了解家庭系统和家庭模式,通过现场访谈和案例督导深化理解家庭问题成因,在治疗陷入困境时成功突围。戴上多元立体化的专业透镜,看懂复杂又真实的家庭关系,为咨询实践开拓新的领域。“系统式家庭治疗连续培训”是盛晓春老师经过不断优化完善的系统课程,通过现场案例演示,让您在观摩和沉浸式学习中掌握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精髓。盛晓春老师幽默风趣的表达,清晰理性的脉络,丰富的临床经验,使课程更加精彩,本培训项目将带领您一起感受家庭治疗的魅力。师资介绍盛晓春
2022年11月1日
其他

辅导作业就血压飙升,看完这12张图,瞬间平静了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牛妈彭小蹦(ID:pengxiaobeng)孩子喜欢乱发脾气,动辄哭闹,对家里人摔摔打打。我和孩他爸哄也哄了,骂也骂了,没用!软硬不吃!我和他爸小时候都不是这种孩子啊?该怎么办?聊一聊那些喜欢乱发脾气的小孩!-
2022年10月31日
其他

【注册系统认证项目】许维素·第二期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实务练习课

此项目为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认证项目,颁发注册系统继续教育学分,学习时数可用于申请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查理·芒格说,“我这一辈子只做两件事:一件事是去发现什么是有效的,然后持续去做;第二件事是寻找什么是无效的,然后坚决避免。”这位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投资者,虽然没有接受过SFBT的训练,但实际上一直执行的是SFBT的哲学和方法论。常听见有人误解SFBT太过于简单,但如果您愿意了解SFBT,您会发现SFBT其实真正贯彻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大道至简”。众所周知,SFBT是一个入门容易,但不容易熟练的咨询取向。如何将知易行难的SFBT从理论知识化为咨询内功,则需要反复的练习和实践。课程缘起在目前国内的咨询师专业成长中,几乎很难有“现场实操与督导”的机会。即使在督导中提供了逐字稿,或者录音,都不如实战练习有着清晰且强烈的直观体验。如果有这样一个现场角色扮演的方式,你扮演咨询师,其他学员通过观察你与“当事人”工作,对你的工作思路提供反馈或其他的方向,许维素老师也会在场,同时给出每一种对话的情境下,如何思考和具体回应当事人的信息。而且,你还能即时和“当事人”核对ta的体验与脉络。
2022年10月31日
其他

心理思辩 | 我是否应该向周围人公开自己的诊断?

家庭照顾对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影响——影响精神分裂症预后因素的多重逐步回归分析.
2022年10月29日
其他

专栏|动机式访谈(MI)讨论区:话题22~24

心理咨询又被称为谈话疗法,这充分体现了它是一种通过谈话进行的专业性工作,语言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际工作中,一些咨询师虽然学习了不少心理咨询的理论流派,但谈话技巧的欠缺影响了他们对个案的理解及理论技术的应用,进而影响了咨询效果。咨询师欠缺谈话技巧的表现如:有的谈话先入为主,不能开放地探询自己的未知;有的谈话浮于表面,不能看到来访者的内在动力;有的谈话语言冗长重复,不能把握咨询的方向……漫语心理向大家推荐学习“动机式访谈(MI)”,可有效帮助提升心理咨询师的谈话技能。为协助大家进一步理解MI的助人模式与应用,特开设【MI讨论区】专栏,邀请“王建平团队·动机式访谈(MI)系统培训”课程主讲、《动机式访谈手册》译者——辛挺翔老师及往期参与学习课程的优秀学员,分享他们在MI读书会中的学习交流及问题探讨,希望对您掌握运用MI有所帮助!往期回顾:专栏|动机式访谈(MI)讨论区:话题1~3专栏|动机式访谈(MI)讨论区:话题4~6专栏|动机式访谈(MI)讨论区:话题7~9专栏|动机式访谈(MI)讨论区:话题10~12专栏|动机式访谈(MI)讨论区:话题13~15专栏|动机式访谈(MI)讨论区:话题16~18专栏|动机式访谈(MI)讨论区:话题19~21话题22问MI谈话风格的特点为什么强调双方贡献“专家”意见用于讨论?(张乐宇)答这里专家的比喻为了让咨询师放下偏见,把当事人放到与自己一样位置,平等的基础上与当事人对话,当事人是深切感受和熟悉自己问题却不一定知道解决,咨询师如果没有当事人也成不上专家,两个人和在一起才成为专家,缺一不可,彼此都是对方的“半个专家”。辛挺翔老师补充:关于这个说法:A来访者是自己的专家,只有他们才更了解自己的经历/经验/体验,其中既包括局限,也包含资源与强项,他们是知晓自己的“专家”。而且,心理咨询工作的终极目标是“自我疗愈”,是发动来访者自己的资源,同样也是CBT所说的“协助来访者成为自己的咨询师”,B咨询师是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对于“问题的形成以及改变的方法”具有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储备,可以提供第三方的独立视角,以及有实证支持的方法选项,所以说咨询师/助人者是这方面的“专家”(当然,在这里的语境下,是指经过良好训练与实践的专业人士)。C如大家所说“两个人和在一起才成为专家,缺一不可”——各自都是“半个专家”,这一说法是我的原创比喻。只有A或者只有B,可能都不足以展开一种合作性质的咨询/助人工作,促进当事人稳定而积极的行为改变。所以作为咨询师/助人者/从业者,或许我们更要重视A,创造出安全及合作的氛围培养A(尤其在某些文化下,可能B更普遍,也更容易出现,因此提醒大家B永远是“半个”)。A与B也是相互结合,彼此引导发现的状态,而不是对立、对峙、对抗的状态。题外话,我个人认为“引导发现”其实也是一种双向的状态,并非只是单向的进行(咨询师对来访者做出)。限于篇幅,这个话题有机会再展开。话题23问怎么衡量“改变准备度”的“度”?(张乐宇)答使用量尺问句询问改变意愿(决心),改变可能量化改变准备度。具体详见第九章辛挺翔老师补充:如大家的分享,可以使用量尺问句来询问,同时提醒大家:量尺问句目前有“重要尺”、“信心尺”和“决心尺(也有翻译成“承诺尺”的)”三把尺,也对应了“准备度/动机”中的不同面向(facets)。建议大家结合使用。重要尺,关注对于来访者的个人意义、自己的改变理由、看重的事物;也对应“自我决定理论”中的“自主性”需求。信心尺,对应“自我决定理论”中的“胜任感”需求。决心尺,用于引出和加强“承诺语句”。大家也需要注意,量尺问句不只是评估静态的“准备度”,使用量尺的一个重要作用还在于“唤出”更多的改变语句,提升当事人的准备度。另外,准备度的评估还可以通过关注当事人改变语句及持续语句之间比重的变化来判断,具体请见“拾取准备好了的信号”(第十二章)。话题24问如何理解“当事人的自由受到限制,从业人员管控实施着强化物,但改变的选择权也一定要交给当事人自己”(张乐宇)答不能强迫当事人改变,即便当事人做到了有好处,做不到就会惩罚,站在咨询的角度当事人有能力选择是否接受咨询,改变始终取决于当事人。辛挺翔老师补充:这里其实存在着一些新兴议题的探索,比如CBT与MI的相结合,或者更具体说是BT行为疗法中“行为的因果关联管理”(contingency
2022年10月28日
其他

觉得生活不快乐,怎么办?

这可能是许多人曾经面临的问题。不过,今天的文章,我不想讲太复杂的道理,而是想跟大家分享我的经验和做法。积极心理学的先驱马丁·塞利格曼,在2011年提出了一个「幸福的PERMA模型」,把幸福分解为五大因素,分别是:积极情绪(Positive
2022年10月28日
其他

重点大学毕业的父母,为什么培养出了厌学抑郁的孩子?

故事来自一位妈妈,在这个家庭里,父母都毕业于重点大学,是世俗意义上能被称作优秀和成功的人。从经济基础到教育背景,他们都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了足够优渥的物质条件。然而,在母亲对孩子的高期待值与严格管控之下,女儿却并没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还患上了抑郁症。惊愕的妈妈顿时充满自责,同时也感到无比地困惑,究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让我们来听听这位母亲讲诉的故事。小升初这个坎儿孩子却从优生转变到厌学抑郁女儿今年15岁,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亲戚总说,“这是个有福气的孩子,很多东西一生下来就有了。”确实,我和老公都是重点大学毕业,不管是经济基础还是教育背景,我们都能为女儿提供比较好的条件。在生活中,女儿想要什么可以说应有尽有,从没让她在物质上羡慕过别人。在学习上,我们也是“高标准严要求”,希望女儿能站在我们创造的平台上,走得更高更远。女儿从小也对自己要求严格,她知道,自己背负着全家人的希望。所以,好好学习、保持领先、考入名牌大学是对自己的最低要求。小学时,女儿成绩很不错,考试常年名列前茅;学习之余,她还担任了班长。我原以为,升入初中后,女儿的优势也会一直保持下去。可没想到,入学后连续几次考试,女儿都考得很不理想。成绩忽高忽低,有一次甚至考出了班级20多名的成绩!这可是她整个小学阶段都没有过的名次!这样的表现,让女儿疑惑不安,我也难掩失望。为了不让她刚上初一就掉队,我开始对她严格管教,改变学习态度,也时时增强她学习的紧迫感。每天只要有时间,我都会陪她一起学习,监管她的学习状态。就这样,我连续施压了一个学期,女儿的成绩终于有了进步,进入班级前十。但我却发现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女儿的厌学情绪越来越强,几乎每天都是我们催着、逼着她才学,学习的主动性几乎没有。与小学时的自信满满相比,女儿现在认定学习是件痛苦的事,她根本不愿意去面对。越到后面,我的管教,也逐渐迎来了女儿的激烈反抗。她不愿意我待在身后监督她学习,每每我叮嘱几句,她就脾气爆发、失控地大喊大叫:“别说了,你能不能别逼我!”“烦死了,让我安静一会儿行不行!”我不明白,女儿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我明明为了她好,督促她努力,她却对我态度如此恶劣?有天在饭桌上,我照旧叮嘱她吃完饭抓紧时间写作业。女儿突然情绪崩溃了:“我宁可自己生一场大病,什么病都行,只要不用再学习考试了!”我听了非常生气:“别为你自己的偷懒不上进找理由!谁爱学习,谁爱工作?这是我们每个人不同阶段的责任!”女儿默默流泪,“我在你们眼里就是个学习机器!我还学不好,我真是一点用都没有!我好累啊!有时候从窗户往下看,真想往下跳。”这一句话,瞬间把我惊出一身冷汗!我认真看着眼前的女儿,青春的脸庞却不见一丝朝气,眼神空洞、泪流满面。意识到了不对劲,我赶紧带着女儿去看了心理医生。看到诊断结果的那一刻,我仿佛浑身的血液都凝固了——“中度抑郁”。陷入自责的深渊我逐渐开始对教育的反思不光是我,全家人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们想不通,为什么本来品学兼优的女孩,如今竟然会抑郁了?老公把原因都归咎于我:“有你这么天天盯着、数落孩子的吗?好好的孩子让你逼成什么样了!”“以前我说你,你还不愿意听,你要是真懂教育,女儿今天也不能到这个程度!”我想辩驳,却无言以对。是啊,如果我懂教育,女儿是不是就不会抑郁了?医生给了我一个建议:“孩子生病,其实是整个家庭环境出错了!孩子治疗是一方面,你们父母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其实更重要!”听了医生的话,我开始反思,看到了自己曾经的教育模式: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闹钟一样,整天围着孩子转,盯着孩子,催着孩子,生怕孩子偷一点懒,没有一刻停歇,内心充斥着焦虑和不安……我也渐渐醒悟过来,女儿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升入初中后,面对需要适应的学习节奏、新的环境,和成绩的高低起伏,女儿内心惶恐,她很想快点学好、考出好成绩,但却没能做到。而这时,我作为家长,不仅没有给孩子提供精神支持、帮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而是一味地采用说教、催逼的方式,无形中又给孩子加码了一层压力。来自妈妈的高期望值、密不透风的监督,让女儿觉得,学习是件痛苦、恐惧的事。她觉得自己非常压抑、不被理解,内驱力也在我的挑剔与打压中逐渐磨灭。最终,女儿心里绷着的那根弦,断了!女儿也发展成抑郁症。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新闻里的那对母子跟我和女儿很像。那位妈妈对儿子期望也很高,孩子学习非常好,每次都考第一。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更高的起点,他们特意为了孩子搬家,最后把城镇的楼房卖了,借钱到省会城市租房陪读。父母投入了这么多,期望值自然很高。可到了大城市的孩子,无法每次都考第一,最终孩子的精神出现了问题。现在男孩已经在家休学一年了,除了每天玩手机,还会时常伤害自己,母亲终日以泪洗面。为何现在这么多孩子都会出现这种情况?答案往往都是——家长看不见孩子的努力,也看不到孩子学习上的苦。“有时孩子明明已经做不到了,还被父母强行要求,即便达到父母的要求,他们还会定出更高的目标,直到孩子做不到、内心崩塌为止。”“学习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父母看不到孩子的力不从心,那么在孩子心里,父母就会逐渐变成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如果父母再以严厉、冷漠、斥责的态度对待,孩子会更加孤立无援,遍体鳞伤,最终导致休学、焦虑、抑郁、自我伤害等严重的问题。”原来,我过去一厢情愿地“为女儿好”,却伤害她那么深。那如何做,才能让孩子走出抑郁的困境、重新回到成长的正轨、平稳度过青春期呢?为了让孩子走出困境我决定做出探索和改变1、保持情绪平和让孩子远离窒息的教育氛围一直以来,我都把女儿的学习和分数看得太重,当她某一阶段学习状态下滑,或者考得不好时,就如临大敌,焦虑到爆炸。好像一两次成绩不理想,孩子就升学无望,人生也彻底废了。在这种压抑、焦虑的环境中,孩子感受到的只有窒息和沉重,哪里还能对学习保持探索的热情,进取的动力?如果父母能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尊重孩子的想法,客观辅助孩子分析当下的厌学情绪、考试失利原因等。那么,孩子也能从父母的支持和理解中,沉静下来,专注于思考学习上的薄弱点,制定下一步的改进规划。不管什么时候,接纳、肯定,都比命令、要求,更能让孩子保持热情。用平和的情绪,为孩子在家中搭建一个放松的安全岛,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怕犯错、勇于探索。这样,哪怕短时间的状态下滑、考试失利,孩子也很快能重整旗鼓,积蓄力量迎难而上。2、成绩不好也值得被爱让孩子相信无条件的关怀渴望孩子优秀、希望孩子考出好成绩,是每位家长的心愿。虽然长远来看,父母的期望是为了孩子好,可在当下,这种期望值常常会让孩子感受不到“被爱”,或者“有条件的被爱”。在不断学习、反思的过程中,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女儿说的一句话:“妈妈只有在我考好时,笑得最真心,只有那个时候才爱我。”我当时听了还不以为然,因为我很清楚自己对女儿的爱。现在,我才知道当时我伤她有多深!这段时间,我静下心来,才看到了孩子的很多优点:独立自主、友爱善良、孝顺、有很强的自救意识、生活能力强等等……原来,对孩子的爱就应该是无条件的,这样的爱才能让她没有压力地接受、才能因此绽放出更多美好的品质,我也能更清楚地看见它们。3、比起优异的学习成绩,我更想让孩子获得健康和快乐从前,我的生活是一个上了发条的闹钟,没有一刻停歇;现在,我学会停下来,细细地观察孩子,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经历了这一切,我意识到,比起学习,我更想要孩子健康、快乐。我现在开始试着把女儿所需的关爱、信任、成就感,重新还给她。我给女儿请了假,带她到周边小镇散心。那段时间,我白天带着女儿聊天、散步、晒太阳。晚上,就和她一起讨论,记录一天的经历和感受。我们聊当今的教育方式、升学的压力、生活应该怎么过……在讨论的过程中,女儿经常会说出一些让我惊艳的话,想法也很有主见。我不禁深深感叹,其实孩子并不像我以为的那么不懂事,她什么都懂,学习的重要性、对人生的渴望,等等。只是在家长的权威下,总是被压制,慢慢地,她也就不表达了。当我坚持“止语”,女儿开始慢慢地靠近我们、向我们诉说了。我也才发现,女儿是有个性的、是有思想的,她渴望长大,渴望有自己的生活学习方式,不喜欢受到束缚,她希望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个阶段的她,对我们的说教和唠叨自然会特别的反感。慢慢地,女儿的情绪状态、精神状态越来越好,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每天闲暇之余,她都静下心来读书,也会主动去学习。在这样的状态下,自然而然地,女儿重新回到了学校,适应良好。连续几次阶段性小测,女儿的成绩都在稳步提升,她也慢慢摸索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又重新找回了成就感和价值感。走过这段黑暗的历程,经历了女儿厌学、抑郁、休学的全过程,我想跟家长们说:如果孩子突然变得厌学、逆反,出现种种“问题行为”,先不要急着打骂,而是应该冷静下来、重视这个信号,借机反思自己的教育。当你真正学会理解、肯定、尊重孩子之后,你就会发现你孩子的闪光点。-
2022年10月26日
其他

10.29本周六开课【高阶网课】王建平团队|辛挺翔·动机式访谈(MI)系统培训

参与学习辛挺翔老师主讲的“动机式访谈系统培训(初/进阶)”的朋友,会明显感受到MI技术水平有所提升。来看看往期学员的课程反馈吧!1、学习到很多实用的技术,细化治疗中的一言一行,收获很大。2、脱落率降低,咨访关系合作性更强。3、从新的角度理解个案,用最适合来访者的方式帮助个案。4、对于咨询工作有很大帮助。5、理解来访者的言外之意非常重要,对倾听有理解、练习。并且增强了会谈微技巧。6、意识到咨询过程中的RQ比,提高对来访者的反馈;知道如何提高来访者参与改变的动机;所学技巧非常实用!7、非常好的课程,已推荐给其他同行。课程内容密集度高,需要消化,通过课程学习更能关注谈话中自己的反馈是否合适,以及关系建立。8、逐字稿的讨论提升了谈话技巧,动机的重要性。9、CBT技术运用的有力补充,非常有助于提升咨询师的胜任能力。10、咨询师语言居然可以细分到这个程度,课程内容丰富,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老师的回应也是积极有效。11、咨询中更加明确了可以改进的部分,细化了反映性倾听的学习和练习,在实务工作中也常常会想到电池两端图片。12、改变了咨询理念,认识到谈话风格对咨询的重要性。13、发现了自己在过往咨询会谈中常犯的错误,学到了更多增强来访动机的应对技巧,也从更宏观的层面上对会谈框架有了清晰的把握。14、更能理解来访的话并尝试给予适当的回应,提高咨询中来访者依从性和改变动力。15、学习一种人本基底又结构化的工具方法,可以适当融于原有的工作脉络中。知道怎么更好的和来访者沟通,促进来访者的改变,制定计划。16、实践中变得更自信了。手上可用的方法变多了。更能敏锐地察觉到持续语句和改变语句了。17、临床和人际相处都有帮助,使用MI的精神,提高了共情能力。18、内容详尽、细致,练习资源丰富,增加体验。19、感受到了包容、接纳、肯定和引导。20、辛老师非常专业、认真、务实!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和技术,也从老师身上真实感受到学习工作的专研态度,感谢,有幸参与学习!21、感受最深的是辛老师至诚为人的教学态度。辛老师的备课非常到位,非常期待后续的培训。(滑动屏幕阅览)虽然大家初步熟悉了MI技术,但仍需要了解自己的运用情况,从而进一步练习与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提升方向,获得技术的巩固、深化和拓展。高阶培训将聚焦动机式访谈如何灵活、具体地应用于特定的临床议题上,增进咨询师的谈话及引导技术,加强咨访的和谐合作,提升来访者动机,管理阻抗,并促进行动。帮助咨询师持续提升MI技术水平及胜任力,从而达到咨询上的最大成效。动机式访谈(MI)系统培训【高阶】提升MI的胜任力,改善会谈表现
2022年10月26日
其他

【注册系统认证项目】第七期周二班·许维素博士: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系统课程(2023-2024)

Berg,沈黎、吕静淑译(2015)。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导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B.史蒂夫·德·沙泽尔(等),雷秀雅、刘愫、杨振译(2011年)超越奇迹——焦点解决短期治疗。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2年10月25日
其他

当代人最稀缺的价值:情绪价值

zqfxlgzs),精神分析10年深耕,助你少点内心的冲突,多点精神的自由。(漫语公开课-扫码免费学习)
2022年10月25日
其他

厌学逃学、失业躺平,选择成为遗容化妆师的95后女孩,治好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内耗”

授权转自公众号:精英说(ID:elitestalk)作者:鸢尾花花儿前段时间,教育部公布的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去向落实率仅为23.6%。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走出校门意味着未来职业竞争的开始,于是有人忙着考研、考编,有人忙着应聘大厂,还有人呢?用一脸“丧气”和无所谓,选择了躺平......宅家、追剧、打游戏、脸不洗、头不梳,妈妈叫吃饭,永远爱搭不理的“你们先吃”。
2022年10月22日
其他

又一个高中生跳湖自杀,生前被拴狗链,跪舔食物!容易成为霸凌者的孩子,大都出自这样的家庭

作者:青榄君,来源:青榄家长地带(ID:educool)最近,网上又曝出了好几起霸凌事件。湖北一女生,遭同校三名女生围殴和言语羞辱,还有人拿着一把疑似刀具的器物敲打她的背部。江苏沭阳县东湖中学,多名女生对另一名女孩通过扇耳光、踢打、推攘等行为进行施暴,被打女生的两侧脸颊因连续抽打变得通红,施暴者与围观者则在旁嬉笑。一个老人当街向学生下跪的视频更是看得人无比揪心。老人的孙子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被打后不敢去学校。老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跪在这些少年面前,求他们放过自己的孙子。校园暴力,总是能成为每一年的新闻热词。虽然更多人开始关注此类事件,但让人深感无奈的是,这种行为屡禁不止。到底是谁在为霸凌之恶在提供其得以滋生的“土壤”?我们或许可以在今年上映的一部电影里找到答案,再探校园霸凌的祸根所在。《想见你父母》在一个男孩的手机里,存着各种不堪入目的视频——男孩被扒光了衣服,赤身裸体地站着。少年们嬉笑着朝着男孩扔酒瓶。男孩紧张地闪躲。可一旦躲过酒瓶,等待他的,是逼迫他当众撒尿,以及更多的拳脚相加和羞辱。他们甚至闯进男孩的家里。把狗链拴在男孩的脖子上,像牵狗一样牵着他跪地爬行,命令他舔食地上的食物。拿小刀割他的手腕,侮辱他的去世的父亲。长期的凌辱让男孩痛苦不堪。最终留下了一封遗书,选择跳湖自杀。所幸他及时被钓鱼的老人发现并救起,送到医院后一直昏迷不醒。这位受害学生,名叫金建宇,就读于韩国顶尖私立高中。事发前,建宇给班主任宋贞昱留下了一封信:“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受人欺凌。害怕被他们报复,我一直没有说出来。他们不把我当人看待,现在我也不把自己当人看待了。对不起妈妈,谢谢你让我成为你的儿子。我爱你妈妈。”结尾,建宇给出了一份霸凌者名单:都允在、朴圭范、郑伊登、姜翰洁。装潢富丽的校长室里,几位家长围坐在一起。看看班主任战战兢兢的样子和校长卑躬屈膝的态度,就知道他们各个来头不小:都允在的父亲是一家豪华私立医院的院长;朴圭范的父亲早已经去世,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爷爷是前警察厅厅长;郑伊登的父亲是这所学校的数学老师;姜翰洁的父亲是一位专门服务权贵的著名会面律师。听完建宇信里指控的内容,都院长最先跳脚,趾高气昂地质问班主任:“为什么我儿子的名字会在里面?!你是临时班主任,可能不太了解,我儿子啊,可是每个月坚持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三万韩元的孩子!”紧接着,是“官场老油条”、前警察厅朴厅长顺势转移焦点:“学校有调查过吗?是不是之前学校也发生过这种事?”数学老师眼珠子一转,自己还是这座学校的老师,事关前途,立马否认。赶紧把矛头怼到了班主任宋老师的身上:“新来的班主任是合同制的。她照顾孩子的责任心是不是不太够啊?”院长立刻补刀:“这种不像老师的人竟然当班主任?”继而话锋一转:“自杀的那个孩子是不是什么问题儿童啊?”数学老师顺水推舟:“建宇啊,是作为社会关怀对象进的学校。这种家长怎么说呢?对孩子的期待值有些过高!所以,这种压力……会不会对自杀有很大的影响……”三个家长的言外之意无非是学校环境有问题,没编制的“临时”班主任不靠谱,受害学生没背景、没家世,心理不正常。学校、老师、受害学生,全都质疑了个遍,单单没说自己孩子作为霸凌者的过错。倒是深谙捡漏精髓的姜律师,理智、严谨地琢磨到了事情的关键:“建宇醒来之前,信件不要公开。暂时由校长来保管。”这一招着实高明,遗书是因死亡才生效的记录遗言的文字,那个孩子不是还没死嘛。一句话戳到了重点,干脆利落地结束了这次会谈。而姜律师的当务之急是,一面让儿子闭紧嘴巴,一面潜入受害学生宿舍,寻找证据。在此之前,他自认为起码自己的儿子一定是无辜的,没想到,他最终找到的,却是那些受害学生建宇手机里那些血淋淋的霸凌视频。看过视频,四个家长又聚在了一起。这回,他们非常有“默契”地站在了同一“战线”上,打算联合起来,想办法平息事件,让孩子们逃脱惩罚。首先,姜律师负责去医院找到建宇妈妈,以家长会的名义给建宇转院到了都院长的私立医院。美其名曰,是学校对受害学生家庭的照顾和援助。实则是更方便监视建宇的情况,希望他半死不活下去:“你就这样如同死人般活着吧。”其次,销毁证据。数学老师找到校长,以曝光校长贪腐为要挟,迫使校长交出了遗书,连同建宇的手机一起付之一炬。最关键的一步,是贿赂证人,“踩着”他们的弱点,逐个击破。第一个是班主任。校长将一份正式教师编制的合同递到了班主任面前,希望她能再也不过问霸凌的事情。另一个,是受害者的朋友南智浩。她曾无意中看到过建宇被霸凌的场景,记得霸凌者的样子。都院长直接甩出了一张大钞,让她守口如瓶。一鼓作气,人证、物证被抹得干干净净。可惜不巧的是,就在此时,建宇却因为身体情况突然恶化而离世。四个家长慌了手脚,可很快他们又恢复了平静,死了就死了吧:“说实在话,那孩子死了反而轻松。”因为,最后一个证据,也消失了……好在,建宇死后,良心未泯的班主任难抵自责之感,拒绝了校长的收买,将真相告诉了金建宇的母亲,并向社交媒体曝光了这桩丑闻。在舆论的推动之下,霸凌事件不断发酵,上级部门决定受理此案。但四个家长却并不担心。特别是姜律师,他早就想好了对策。别忘了,那位朴圭范的爷爷可是前警察厅厅长。虽然早就退休了,但人脉还在,很多当职警员曾经都是他的门徒或下属,对他忠心耿耿。况且,建宇的遗书和手机已经被销毁,另一个证人被收买,守口如瓶,到时候只要四个孩子咬死不承认就行。至于麻烦的班主任,姜律师索性就把脏水泼在她的身上,以散布虚假事实为由起诉宋老师。顺便转移媒体的焦点,躲避舆论攻击。机关算尽,正当得意洋洋的姜律师自恃摆平了一切之时,事态的发展,却超出他的想象。法庭上,另外三个孩子竟统一口径,一致指认姜律师的儿子姜翰洁才是唯一的霸凌者。就连证人也当场反水,当庭指认姜翰洁。原来,另外三个家长发现案件升级后,已经私下协商,沆瀣一气,将姜律师的儿子推出来变成替罪羊:“反正这次的游戏,必须再死一个人才能结束。”这让姜律师始料不及。为了替儿子辩护,姜律师开始正儿八经地搜集其他三个孩子霸凌建宇的证据。当线索逐渐被梳理清楚,他也终于窥到了这起霸凌事件真相的一角——他的儿子姜翰洁,才是这起校园霸凌最初的那个受害者。入学时起,翰洁和建宇就是最要好的朋友。
2022年10月21日
其他

关于神经症的那些事36——精神心理问题的归因

配图:摄图网神经症是神经官能症的简称,也有人称为精神神经症
2022年10月21日
其他

为什么说“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

来源: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对心理咨询理解的误解有两种人需要心理治疗:一种是需要让自己紧绷起来的人,另一种是需要让自己放松下来的人。美国公众有一种普遍的认知:成功人士一般离不开两类人的扶持。这两类人常常被美国的成功人士誉为是帮助他们“走向成功的翅膀”:一类是法律顾问,一类是心理顾问。大多数美国人都把接受心理咨询看成是自信与富有的象征,即便是美国总统,也拥有自己的心理顾问。当人们一旦遇到诸如情感挫折、人际不和以及心理困惑之类的问题时,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心理工作者。有资料统计:在美国,每一个中产阶级都有自己的心理顾问,每百万人口中有550名心理工作者,平均每1800人中有1名心理咨询师;在德国,2000人当中就有1名心理咨询师;在日本,拥有心理咨询师的公立初中达到了3750所。而在中国,100万人口中仅有2.4名心理服务人员。在中国,许多人把找心理咨询师看成是一种病态的表现。当有人提到要去做心理治疗时,多数人的反应就是:这个人的心理一定是有问题了。去找心理咨询师是一件不愿让他人知道的事。什么样的人需要心理咨询?心理学家们认为,有两种人需要心理治疗。第一种是需要让自己紧绷起来的人,第二种是需要让自己放松下来的人。在寻求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会帮助求助者找回自己需要的心灵平衡点,协助求助者发现心理失调的问题所在,并找出解决的方法。有谁敢说自己在一生中身体都不会生病呢?人的一生,从呱呱落地到年老逝去的整个人生历程中,偶发的头疼脑热、感冒咳嗽等大小疾病会时常伴随着我们。所有的人在一生都会致力于追求快乐、渴望着健康、祈求自己能够长寿。人们都清楚我们的身体会生病,但是很多人却忽视:我们的心理也一样会生病。如今日益广阔的社交天地,与日俱增的生活压力,人难免会出现心理上的困惑和挣扎。面对这样一个特珠的时代,有谁敢说自己能够终身不需要接受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呢?传统心理学的心理治疗是从精神病理学的观点来看待人们的,他们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疾病,他们治疗的目的是祛除各种心理疾病。为此,心理治疗给老百姓们留下的印象是:去看心理医生的人,肯定是一个精神上有些毛病(问题)的人。当我们的躯体有疾病时,人们都懂得积极去看医生;可是心理有些问题,或是患有精神障碍时,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或者即使知道自己是有心理问题,但忌讳就医,担心去心理咨询/治疗后,别人会瞧不起自己,怕受到他人的歧视。结果是不少的人贻误了心理咨询的最佳时间。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纳对心理咨询的定义:心理咨询,是指一种专门向他人提供帮助与寻求这种帮助的人们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助人者的手段及其所创造的气氛使人们逐步学会以更积极的方法对待自己和他人。心理咨询能够:为人们提供全新的人生经验和体验。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与社会,逐渐改变自己对外界不合理的思维、情感和反应方式,并学会处理好各种关系,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品质,以便更好地发挥个人的内在潜力,实现自我的价值。心理咨询并不只是针对心理问题去治疗经常会接到这样的问题:“怎样的人需要做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往往会很简单的回答:“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我的心理很正常,我认为自己没有心理问题,我需要做心理咨询吗?”心理咨询的重点是面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疑惑、认知扭曲、人际关系误区、情感困惑等看似简单的生活小问题,所引起的情绪不良反应。在心理咨询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倾诉。通过对情绪的宣泄,来帮助求助者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找到缓解情绪的有效方法,帮助求助者释放心头的压力。一般情况下,心理咨询师会针对不同的问题,并应用不同的方法使求助者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帮助求助者统整自己,并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使那些深陷生活旋涡、背负沉重心理压力、思路常常堵塞的求助者,能够打开心路,更加正确地对待自己,增强自信心,学会处理好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使求助者重新拥有健康的心态和人格。在心理咨询中,人们爱的能力得到了恢复,重新感受到被爱、被关注、被肯定的积极情感。人们惊喜地发现:原来生活是这样的美好,快乐是可以去学习的。每个人都有获取幸福力量的能力,只要我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就能赢得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生活。-
2022年10月20日
其他

【EFT】孙颂贤博士:依恋取向伴侣与家族治疗实务培训(初阶+进阶)

在「亲密关系」与「亲子关系」的舞台上,“舞者们”时而和谐优美,时而势同水火,希望彼此成全,成为懂爱、有爱、会爱、更善于传播爱的人。他爱我?他不爱我?盲目依恋、乐此不疲的揣度对方心思,却不扪心自问我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我爱自己吗?情绪失控?难以自拔?将亲密的双人舞慢慢跳成孤单的独舞,仍困惑不已如何调整负面情绪,提升伴侣间的幸福体验?角色错位?权力错位?价值错位?错位的关系让亲子之间的冲突一触即发,只束手无策如何看见关系的意义,划分边界与责任达成和解?追逐与逃避?攻击与防御?家庭成员间形成了固有的互动模式,可一筹莫展如何打破负向循环,建立新的关系与情感连结?配图来源:电影《春娇救志明》人们往往伤过、痛过,才渴求“关系的智慧”。爱情可以热烈奔跑,婚姻只能慢慢成长,孩子应该被看见,家庭需要支持滋养。越来越多的伴侣、亲子和家庭因为依恋、情绪、关系等问题,向心理咨询师寻求专业帮助。EFT咨询师是情绪体验的带领者和陪伴者,帮助伴侣、亲子与家庭进入系统的舞池,共享情绪的乐曲,借着依恋的灯光,感受对方的步伐,调整自己的舞步,亲密共舞。协助提升问题意识与关系意识,体验高质量依恋关系,建立情感连结,舞动新的美丽人生。漫语心理邀您加入依恋取向伴侣与家族治疗实务培训初阶+进阶与
2022年10月20日
其他

10.26周三即将开始!漫语读书会|《团体咨询与治疗》

团体咨询与治疗情境,远比个别咨询与治疗情境复杂和多面向。苏东坡在《题西林壁》古诗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团体咨询与治疗的内涵与现象正是如此,具有复杂的性质。——来源《团体咨询与治疗:一种崭新的人际—心理动力模式》P5正因为团体咨询与治疗的复杂性,带领者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功底,也要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和稳健的带领能力。许育光老师主讲的“团体咨询与治疗系统课程”(点击此链接可阅读详情)旨于培育专精非结构团体咨询师,重视人才储备。本次特开设《团体咨询与治疗》读书会,希望带领者的综合能力更加精进,帮助学习者和实务工作者深入理解带领背后的理论依据,明确团体带领的努力方向,激发运用团体的特质进行咨询与治疗工作。书籍介绍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樊富珉教授、台湾暨南国际大学萧文教授等联袂推荐(请自备书籍,可扫码购买!)内容简介本书作者吴秀碧老师以全新建构的理论及丰富的实务经验,完整地诠释了团体咨询和治疗的理论与实务。她在台湾从事团体咨询与治疗的教学、实务及推广工作40余年,一直致力于本土文化和实践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螺旋式的历程领导理论模式,非常适合华人社会团体领导者的养成与训练。作者简介吴秀碧美国北科罗拉多大学咨询心理研究所博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瑞佛校区辅导与咨询研究所硕士本书是一本理论广博、视角独特、论述严谨、中西融合、学用结合的好书!可以说,这是我从事团体辅导与咨询研究20多年来所读过的国内外关于团体咨询与团体治疗相关著作中理论论述最全面透彻、内容结构最新颖完整、方法技术最清晰实用的一本好书!——樊富珉
2022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