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华经典资源库:李白《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是李白的一首绝句,虽然简短却非常知名,无论在写景的传神还是表现诗人思想情感上都极有典型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诵读】

诵读专家:鲍远明(合肥广播电视研究院主任播音员)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w0323wtmgv6

【书写】

书写专家:蒋劲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y0323r1cmii

【讲解】

讲解专家:吴怀东(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k032321yajd

《望天门山》讲解

专家 | 吴怀东(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望天门山》这首绝句,流传极为广泛,反映出李白独特的文化个性和代表着李白诗歌艺术的成就。这首所刻画所表现的天门山,就是分处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与和县夹江对立的两座山的合称。今天如果从芜湖沿江顺流而下,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两座高耸江畔的山峰。

这首诗的字面意思比较好理解,我们可以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如下:高耸的天门被长江之水从中冲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似乎约定相对而出。一叶孤舟擦着夕阳,从水天相接处逐浪而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诗人即从天门落笔,首句写“天门中断楚江开”,长江所流经的这个地方,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故曰楚江,诗句写出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这句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夹江而立的东西两山,似乎本来就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因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从中断开形成为东西两山。天之门足见两山高耸入云之壮美。天门中断而楚江开,可见两山并立之雄奇。大江东去之浩荡,两山并立之雄奇,江面骤然开阔之壮观以及诗人胸襟之豪迈,都通过一“开”字表现出来。

次句写水:“碧水东流至此回”,天门山夹江对峙,形成约束,导致江水流经两山间的狭窄江面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在李白的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这开头的两句合在一起看,前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是说明结果,后一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则是揭示原因。如果说前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浩荡,后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山的巍峨奇险。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的第三四句是“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不是对句,而意思正好相反相成。“两”与“一”相对,而“青山相对出”是纵,“孤帆日边来”是横。纵与横正构成一个二维空间的画面,因此这两句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前一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后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诗人并不是站在崖上的某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上。“两岸青山相对出”是说两座青色的山,似乎是相约同时拔地而起,“青”字突出了色彩美。而句中动词出字之用更巧妙无极,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诗人从乘舟顺流而下进行动态观察的自然写真。因为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映入眼帘扑面而来,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此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出”字不但逼真地再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天门山所呈现特有的姿态,而且还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然更加兴高采烈。而“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痴迷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雄伟险要的天门山,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久闻你的大名,今天终于看见你了。

这首诗有何特点?


综合来看,这首诗有三个特点,首先以“望”字统领全诗,这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前两句诗人定点远眺,两江隔江对峙,想象中似乎两山本来是一体,却被咆哮的江流冲击而从中断开,新颖奇特。后两句诗人身在船上,移步换形眼望两岸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因此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其次山水互为映衬相得益彰,天门山、长江水山水相依,紧密关联互为映衬。楚江浩荡,似乎把天门撞开,而天门中断,楚江得以奔腾而出。天门两峰横夹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门。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极其壮观。碧水东流却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门而回旋,山为水开,水为山回,互为制约,又融为了一体。相对出的两岸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的刻画,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了一幅完整而生动的画面。通览全诗,山形江势,或合说或分写,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关,互映互衬。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展现了山水之美,江山之美。

再次,写景虚实结合,亦真亦幻。天门山矗立江边,这寻常之景何以在李白的笔下却呈现出如此雄奇之美,如此超凡脱俗,引人入胜,李白的这首绝句《望天门山》,就是发挥他的艺术创造力,酣畅淋漓地呈现了一种雄奇的自然美。这诗中的天门山既是自然的天门山,也是李白心灵中的天门山,是李白艺术加工的结果。虚实结合,亦真亦幻,境界阔大,增加了景物描写的内涵与魅力。这首诗也让我们看到李白超凡的诗歌才华,以“望”字统一全篇绵密的章法,山水互相映衬的形象和思出天外的想象。

而这首诗语言平易也是它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李白推崇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自然而华美。绝句要求语言平易,表达简约而富有情韵,这首诗正体现了李白绝句的基本风格——平易、自然、壮美。总之是李白赋予江山以灵性。这江山是自然的江山,也是李白的江山。这首诗刻画了楚江碧水,烟波浩渺,孤帆红日,江山如画,意境开阔,气势豪迈。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李白的江山雄壮神奇生动,具有令人惊异的崇高美。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诗人李白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局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往期精彩】

中华经典资源库:《鱼我所欲也》,教你我如何取舍

中华经典资源库:《离骚》

中华经典资源库 :《大道之行也》

中华经典资源库 《关雎》竟蕴含这么多深意!

中华经典资源库 《庖丁解牛》

中华经典资源库:荀子《劝学》

中华经典资源库:庄子《逍遥游》节选

中华经典资源库:司马迁《鸿门宴》(上)

中华经典资源库:司马迁《鸿门宴》(下)

中华经典资源库:《十五从军征》

中华经典资源库:《孔雀东南飞》

中华经典资源库:曹操《观沧海》,气势如此磅礴!

中华经典资源库:花木兰从军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

中华经典资源库:陶渊明《饮酒》其五

诸葛亮《诫子书》,86个字道尽人生!

中华经典资源库:《兰亭集序》,不单是一部书法作品

中华经典资源库:《敕勒歌》

中华经典资源库:李密《陈情表》

中华经典资源库:吴均《与朱元思书》
中华经典资源库:《悯农》二首

中华经典资源库:孟浩然《春晓》

中华经典资源库:王翰《凉州词》

中华经典资源库:李白《蜀道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