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冬颖老师讲《诗经》:《诗经》的“六义”是什么意思?


本文转自“央广新闻”公众号




《诗经》的“六义”是什么意思?




“六义”是一个《诗经》学名词,出自于解读《诗经》的权威著作《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赋、比、兴是前人总结的《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或是艺术技巧,与《诗经》的三大组成部分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分风、雅、颂三类,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呢?

首先是音乐性质的不同;其次是诗歌内容的差异。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


雅,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赋、比、兴是怎么回事?在《诗经》中又起到了那些作用呢?

赋、比、兴是诗歌创作形象思维的重要表现方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唐代白居易《与元九书》是一篇重要的文论,他把《诗经》比作一棵开花结果的树,以情为根本,以语言为枝叶,优美的声韵如花朵,深刻的义理是果实。“情”、“义”是内容,“苗”、“华”是表现形式,四者有机地结合,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而这一切,“经之以六义”,是以“六义”为根本的。《诗经》的“六义”,经过后世发展,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一直存在于《诗经》以降的中国文学中,成为一种永不衰竭的文学生产力。



本期嘉宾:刘冬颖教授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古诗词吟唱的传播与推广,出版《诗经八堂课》等22部著作;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古典诗词吟唱的新媒体传播”。


撰稿:冬颖

编辑:周彬

审稿:赵薇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每天陪你读国学经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