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历史丨8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


8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日本、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发动的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燃及欧、亚、非和大洋洲四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大洋。


法西斯的侵略和暴行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反抗。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几十个国家结成了强大的同盟,彻底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扩大为世界大战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相继建立了法西斯政权。他们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一手炮制的《凡尔赛和约》煽动民族情绪,对内实行暴力专政,对外实行侵略扩张,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而英国、法国和美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太平洋战场(日本)


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掠夺了大量赔款和属地,侵略贪欲日益增大。早在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就提出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1931年日本军阀制造九·一八事件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接着又占领热河、察哈尔并蚕食华北。蒋介石的中国国民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集中兵力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对日本的侵略却百般退让,这种祸国殃民的政策助长了日本的凶焰,中国陷入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主导下,事变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进攻并很快占领了北平和天津。8月13日又进犯上海,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


强敌入侵、民族危亡。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下,国共两党终于达成协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陕甘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由朱德和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华中八省的红军组建为新四军,由叶挺和项英为正副军长,开赴抗日前线。


1937年9月下旬,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进犯山西的日军,毙敌一千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这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此后,八路军按照既定部署开赴山西、河北、山东,建立敌后战场。新四军挺进大江南北,开辟华中敌后战场,抗击日寇。




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役打响。日军在松井石根指挥下,先后派兵28万,两个舰队和数百架飞机猛攻上海。中国政府调兵遣将,先后派张治中等将领指挥70多万兵力,在军舰和飞机的配合下,与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鏖战三个多月,在上海人民的热情支援下,我军毙伤日寇9万余人,使其蒙受日俄战争以后未有过的巨大损失,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1937年11月5日,日本第10集团军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为免遭被围歼的危险,中国第三战区下令放弃上海,11月12日,上海沦陷。


上海与南京之间几乎无险可守,日军乘胜进击,11月底进逼南京。中国统帅部调集15万兵力防守,中国守军虽拼命抵抗,但终因伤亡过重,12月12日下午奉命突围。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中国政府迁往陪都重庆。


日军在上海遭到顽强抵抗和空前损失之后,为了瓦解中国军民的抗战决心,迫使国民政府签订城下之盟,有计划有组织地在中国首都南京制造恐怖,进行了一起惨绝人寰、震惊中外的大屠杀。




日军采用各种卑鄙、残暴手段杀害战俘和和平居民30万人以上,并大肆歼污中国妇女,受害者达二万多人,使南京完全成为人间地狱。


侵华日军在攻陷南京前后,也占领了太原和济南,下一步的目标是进攻徐州、武汉和广州,企图消灭中国军队主力,建立一个傀儡政权,尽快结束中国战事。


1938年3月,日军由南京等地渡江北上,与从济南南下的日军夹击徐州。


4月,中国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指挥部队在台儿庄同日军激战。台儿庄战斗历时半个多月,毙伤日军11984人,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初期中国正面战场上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的气焰,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但在整个战线上,中国军队仍然处于被动地位。


1938年5月上旬,日军开始夹击徐州,中国军队主动撤出包围圈。5月19日,徐州陷落。


南京陷落以后,武汉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日本大本营决心摧毁蒋介石政权最后的统一枢纽——武汉三镇。


为此,日军调集陆、海、空军30多万人,由华中派遣军司令指挥于6月初开始从安徽、江西向武汉突进。中国统帅部先后调集陆、海、空军100多万人,迎战日寇。武汉会战从1938年6月初开始到10月底结束,历时5个月。中国军队利用长江两岸湖沼地带和大别山、幕府山两大山脉的有利地形节节阻击日军,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毙伤日军12万人,我军亦付出伤亡37万余人的巨大牺牲。


武汉会战迫使日军不得不停止战略进攻,转入保守占领区,从而使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早在1937年,毛泽东就发表了《论持久战》,阐述了只有长期抗战才能取胜的论断。


至1938年底,日本已在中国战场投入了近百万人的庞大兵力,付出了45万人的伤亡代价,却并未达到迅速消灭中国军队主力、逼迫国民政府投降的目的,反而被拖入了长期持久作战的泥潭。


在4000多公里的正面战场与中国200多个师对峙,在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后方,到处燃起游击战的烽烟,日本欲进不能、欲退不得,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显然,时间站在中国人民一边。



欧洲战场局势(德国意大利)


在欧洲,早在1922年和1933年,意大利和德国就相继建立了法西斯政权。日军开始侵华时,德意法西斯也在非洲和欧洲侵略扩张。


1935年10月,意大利出动38万兵力,分三路向埃塞俄比亚进攻,遭到埃塞俄比亚军民顽强抵抗。


1936年5月5日,意军占领了亚的斯亚贝巴。


面对意大利法西斯赤裸裸的侵略,英法采取了默许的态度,它们控制的国联,虽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并对它实行经济制裁,但意大利仍然从美英法进口大量的石油开动战争机器。


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1936年7月,在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的策动下,西班牙反动军官举行叛乱,企图推翻共和国,政府派兵镇压叛军,德国和意大利则公然进行武装干涉,把大量的飞机、坦克和武器弹药送给叛军并赤膊上阵,直接派兵攻打共和国军队。在近三年的战争中,意军15万人、德军5万人参战,绞杀西班牙共和国。因为它们把西班牙共和国视为受共产党和苏联影响的人民政权。


以苏联为代表的全世界进步力量积极支援西班牙共和国。苏联输送各种武器,并派出多名军事顾问援助西班牙。世界主要国家共有42000名志愿者奔赴西班牙、组织国际纵队、与共和国军队并肩战斗。在这支志愿者队伍中,活跃着一百多名中国优秀儿女的身影。


1939年4月,叛军占领了西班牙全境,叛军首领佛朗哥掌握政权,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点击阅读另一个视角的西班牙内战《林达:快一点,慢一点》)


在武装干涉西班牙的过程中,德国和意大利结成柏林-—罗马轴心。


1936年11月,德国又同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11月,意大利也加入这个协定,从而形成德意日轴心国侵略集团,妄图建立世界霸权。


希特勒在国内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后,便着手有计划地撕毁《凡尔赛和约》,积极扩军备战,大肆叫嚣要为德意志人争取生存空间。1938年3月,德军入侵奥地利,宣布奥地利为德国的一个州。


英国和法国对希特勒的扩张采取了姑息纵容的态度。1937年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更加露骨地奉行绥靖政策。


希特勒得寸进尺,下一个目标是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的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俾斯麦早就声言:波希米亚的主人就是欧洲的主人。


侵占捷克斯洛伐克是希特勒侵略计划的重要一环。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约有300万日尔曼族居民住在西北边境的苏台德地区。




1938年4月,希特勒走狗建立的苏台德日耳曼人党召开代表大会决定自治,要把苏台德区从捷克斯洛伐克割裂出去,他们的目的是制造事端,为德国武装入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寻找借口。


在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同意就苏台德地区自治问题进行谈判的情况下,法西斯分子又不断提出新的无理要求中断谈判。


希特勒在德捷边境集结兵力,以战争相威胁,酿成五月危机。




捷克总统贝奈斯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实行部分动员,40万预备役军人应征入伍,迅速进入防御阵地,准备迎击德军。在这种形势下,希特勒的侵略魔爪只好暂时收缩回去。


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准备反击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吓坏张伯伦之流,他们担心自己被卷入战争。


英、法通过外交途径向希特勒表示:英、法不会为捷克斯洛伐克牺牲一兵一卒。与此同时,英、法向捷政府施加强大压力,要求它把苏台德区让给德国。


希特勒软硬兼施,一方面加紧备战、炫耀武力,吓唬英法;另一方面伪善地宣称:苏台德区是他在欧洲的最后要求。


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信以为真,百般迁就。


1938年9月13日,张伯伦给希特勒发出急电:我建议立即前来见你。希特勒对这位堂堂大英帝国首相屈尊求见不禁喜出望外。张伯伦虽已年届七旬,但仍不畏艰辛,在两周之内三次飞往德国去拜见希特勒,商量如何出卖捷克斯洛伐克。


美国总统罗斯福也促成其事,他建议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进行斡旋。




1938年9月28日,希特勒向英、法、意三国首脑发出邀请信约他们第二天到慕尼黑开会,却将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排除在外。9月29日中午,希特勒、张伯伦、墨索里尼和达拉第讨论了由德国起草、以墨索里尼名义提出的意大利建议。




午夜时分,四国签订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协定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及其附着的一切设备无偿地移交给德国,英法则保证捷克新疆界不受无端侵略。


这是典型的大国纵容法西斯牺牲中小国家利益的阴谋。尤其令人愤慨的是,会议进行时,两个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坐在会计室隔壁的房间里不能与会。会后,他们被告知:这是一个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决。


9月30日早晨,张伯伦又去看望希特勒,拿出一张《英德宣言》要希特勒同他一起签字发表。希特勒匆匆看过,很快就签了字,张伯伦表示热烈感谢,因为这个宣言表达了英德两国人民再也不想交战的愿望。


张伯伦如醉如痴地沉浸在和平的幻觉之中。一回到伦敦就宣称,从今以后,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他挥舞着《英德宣言》站在唐宁街10号门口高呼:

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


法国也于同年12月6日同德国签订了类似的宣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朱贵生)

“我想西方大国得以实行绥靖政策主要有下列原因:

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和法国瓜分了德国的殖民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英、法为了维护它既得利益,牺牲中小民族,以保全它们的既得利益;

第二,英法都是殖民大国,剥削全世界,它这两个国家的人民生活条件是相对较好的,所以人民期望和平,统治者也不能不考虑到人民的意愿;

第三,法国和西班牙都先后建立了人民阵线的政权,英法认为对它们是一种威胁、是红色政权,希望把希特勒这股祸水引向东方,去反对苏联。”


然而,《慕尼黑协定》的墨迹未干,希特勒就于1939年3月15日出兵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英国和法国无动于衷。


1939年4月,意大利占领了阿尔巴尼亚,欧洲战云密布、山雨欲来。


在这种形势下,苏联建议英国和法国在莫斯科举行谈判,以期结成联盟,抗击德意法西斯侵略。由于英、法对苏联心怀疑虑,不相信苏联,同时也想把希特勒这股侵略祸水引向东方,去进攻苏联,莫斯科谈判以失败告终。与此同时,英国同德国也在进行秘密谈判,但也无结果。德国同苏联也保持秘密接触,形成三角外交战。


苏联这时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国际形势:


在东方,日本对苏联虎视眈眈,日本于1938年7月和1939年5月至8月在中苏边界以及中蒙边界挑衅,出兵5.6万人,但都以失败告终;


在西方,斯大林担心德国与英、法勾结共同反苏。


苏联有遭受东西夹击,两面作战的危险,因此斯大林希望暂稳住希特勒,以便争取时间做好战争准备。而在这时,希特勒正在策划进攻波兰,然后再向英国和法国开战,因此同样渴望先稳住苏联。


于是1939年8月23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飞抵莫斯科,经两国政府间的高级谈判,当晚就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规定双方不使用武力和平解决纠纷,同时还签订了一个秘密议定书,划定两国在立陶宛和波兰的势力范围。


这样,希特勒就可以避免两线作战,放手向波兰进军。

世界历史丨01 人类历史的开端—石器时代的人们
世界历史丨02 文明的曙光(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03 古代文字的起源(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04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上)
世界历史丨05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下)
世界历史丨06 古代埃及文明(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07 古代埃及文明(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08 古代印度河文明之谜(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09 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10 古希腊文明的回声(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11 古希腊文化(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12 希腊化时代(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13 罗马共和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14 罗马帝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15 古罗马文化(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16 欧亚迁移及中世纪开端
世界历史丨17 西欧封建国家(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18 拜占庭帝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19 基辅罗斯和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建立
世界历史丨20 历史上的阿拉伯帝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21 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生活
世界历史丨22 十字军东征(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23 文艺复兴(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24 文艺复兴(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25 古代印度(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26 古代日本(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27 古代非洲(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28 美洲古代文明 (上)
世界历史丨29 美洲古代文明 (下)
世界历史丨30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上)

世界历史丨31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下)
世界历史丨32 欧洲人的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
世界历史丨33 英国资本主义的起源
世界历史丨34 尼德兰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35 三十年战争(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36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世界历史丨37 普鲁士王国的崛起
世界历史丨38 七年战争(1756 -- 1763年)
世界历史丨39 英国工业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40 西欧北美工业革命

世界历史丨41 美国独立运动(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42 法国启蒙运动(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43 法国大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44 拿破仑时代(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45 神圣同盟(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46 非洲奴隶贸易(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47 十九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世界历史丨48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世界历史丨49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世界历史丨50 英国议会改革(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51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世界历史丨52 欧洲1848年革命
世界历史丨53 德意志统一
世界历史丨54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世界历史丨55 美国西进运动
世界历史丨56  美国内战
世界历史丨57 日本明治维新
世界历史丨58 英国对印度的征服
世界历史丨59列强对亚洲的殖民侵略
世界历史丨60 列强瓜分非洲

世界历史丨61 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世界历史丨62 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
世界历史丨63 三次早期帝国主义战争
世界历史丨64 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世界历史丨65 马克思主义诞生
世界历史丨66 第一国际
世界历史丨67 巴黎公社
世界历史丨68 英帝国的兴衰
世界历史丨69 美国的崛起
世界历史丨70 欧美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世界历史丨71 近代文化和艺术(1)
世界历史丨72 近代文化和艺术(2)
世界历史丨73 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世界历史丨74 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
世界历史丨75 第一次世界大战 (1)
世界历史丨76 第一次世界大战 (2)
世界历史丨77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历史丨78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世界历史丨79 苏联的成立
世界历史丨80 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世界历史丨81 印度的非暴力运动
世界历史丨82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世界历史丨83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世界历史丨84 罗斯福新政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每天陪你读国学经典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