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历史丨89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

89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




1939年春天,欧洲战云密布,英国和法国为了应付急剧变化的形势宣布结为同盟,接着便宣布对荷兰、比利时、希腊、罗马尼亚以及土耳其提供安全保证,并同波兰签订互助条约。


但是,希特勒统治欧洲的图谋早已确定,早在4月,他就制定了白色方案(Fall Weiss)进攻波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他便下令执行。




入侵波兰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集中54个师,配备大量坦克、飞机和火炮从南北两路对波兰实施向心突破,发动了陆空一体的闪击战,潜伏在波兰的第五纵队也纷纷出笼,进行各种破坏活动。


装备老旧的波兰军队仓皇应战,只有20个师和12个旅投入战斗,部队联络很快中断,全国陷入一片混乱。


波兰政府要人于9月6日逃离华沙,后流亡伦敦。1939年9月17日,华沙保卫战开始。南北德军在华沙以东会师,华沙军民拼死奋战,直到9月28日才被迫放下武器。


1939年9月3日,英法两国对德宣战。同日,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对德宣战。10日,加拿大对德宣战。而此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已进行了2年又56天。这样,战争便涉及4个大洲,除苏联和美国以外,主要大国都已参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注释①:1939年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但是波兰的抗战并没有得到英、法两国任何有效的军事支持,而是实行所谓的“假战”。


1939年9月17日,苏联政府发表声明,说它有义务出兵,保护波兰境内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于是,40万苏军进入波兰东部。按照《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附加和秘密议定书划定的势力范围,占领波兰领土。到21日,俘虏217000波兰军民,占领土地196000平方公里,并缴获大量战利品。




希特勒挥兵东进之时,在国内仅留下23个战力平平的二流师防守西线。拥有绝对优势的300万法军和英国远征军却躲在法德边界上的马奇诺防线里静坐着,让德军轻易地占领了波兰,史学家称之为静坐战


战后德国统帅部作战部长约德尔供称:我们没有在1939年垮台,那是因为在波兰战役期间,西线大约110个法国师和英国师,面对23个德国师却完全按兵不动。


英法又一次铸成大错,日后它们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德国征服北欧


1940年4月9日,希特勒为抢占战略要地,突然袭击丹麦和挪威,丹麦当日宣布投降。挪威军队在国王哈康七世的领导下进行坚决抵抗,至6月初,国王不得不流亡伦敦。




法国战役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对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发动大规模进攻。德军调集141个师,分A、B、C三个集团军群实施了更大规模的闪击战。


注释②:这场战役包括两大行动:第一部分的“黄色作战”(Fall Gelb,攻打荷比卢三国和法国北部)和第二部分的“红色作战”(Fall Rot,进攻法国本土)。战争在历时不到三个月便拿下法国,英军慌忙撤退回国,被认为是闪击战中最成功的范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德国C集团军群对马其诺防线进行佯攻,右翼B集团军群在荷兰、比利时实施空降,夺取战略要地。龙德施泰特指挥的A集团军群以坦克为先导、俯冲轰炸机配合、避开马奇诺防线,从法国、比利时边界的阿登山区,突破了法军防线,直逼英吉利海峡,把盟军拦腰切断。


在德军的强大攻势下,盟军不堪一击,仅用4天,荷兰就被占领,威廉·敏娜女王流亡英国。比利时也几乎以同样的速度陷落。


5月13日,德军装甲部队跨过缪斯河,进入法国并迅速向北进军,切入了准备援助比利时的盟军侧翼。在俯冲轰炸机的保护下,71个德国师横扫战场,把盟军分割包围。


法国一战老英雄魏刚临危受命,但他匆匆拼凑起来的魏刚防线,不到三天就被冲垮,盟军败局已定。


5月23日,乘胜追击的德军突然接到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命令,这给了英法盟军3天宝贵的喘息时间。



敦刻尔克大撤退


从5月27日到6月4日,英国动员了850艘各类舰船,冒着德军的炮火,成功地将388000名英国、法国官兵渡过海峡,退入英国,这就是有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6月10日,意大利对法国宣战,使法国腹背受敌。同日,法国政府迁都波尔多,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14日,德军兵不血刃开进巴黎。




按照希特勒的命令,德军从巴黎博物馆破墙运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人签订投降书的两节火车车厢,运到当年签字的巴黎郊区贡比涅森林。




6月22日,在当年的车厢上,法国代表签署了投降书,德国占领法国2/3的领土,以维希为中心的法国东南部分留给法国自由治理,贝当任总统。


两天以后,法意停战协定也在罗马签字。




就在贝当政府准备投降之际,法国爱国将领戴高乐于6月17日飞往伦敦,发表了《告法国人民书》,号召法国公民决心为维护法国的自由和独立而奋斗,宣布成立法国民族委员会,打出自由法国大旗。


战争期间,戴高乐一直在北非和其他一些可以招募法军的国家坚持领导法国人民的斗争。


戴高乐的自由法国立即得到英国政府的支持和承认。


早在1940年5月10日,德军进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当天,张伯伦政府就立即垮台,绥靖政策彻底破产。原海军大臣丘吉尔接任英国首相,组成联合政府。




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他说:


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全部力量进行战争,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胜利。




不列颠空战


法国败降之后,德国空军开始对英国进行大规模空袭,英国也轰炸德国。在持续4个月的不列颠之战中,德国1733架飞机被击落,英国只损失915架,这主要归功于英国建立了严密的雷达网,以及英国皇家空军的英勇奋战。


由于无法取得制空权,希特勒被迫取消了进攻英国的计划。




北非战场


德国的胜利也鼓动了墨索里尼的贪欲,他于1940年7、8月间进占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肯尼亚、苏丹和索马里兰。


1940年9月,意大利军队从利比亚对埃及发动进攻。10月,意大利军队侵犯希腊,这些不自量力的进攻均遭到英军的迎头痛击,意军被打得狼狈不堪。希特勒看到墨索里尼太不中用,便于1941年2月派隆美尔率非洲军团进入北非,准备同英军鏖战。




希腊和南斯拉夫沦陷


1941年4月6日,德、意军队又向希腊和南斯拉夫大举进攻,当月占领了两国。




巴巴罗沙作战计划


但是在希特勒的心目中,他最重要的侵略目标是社会主义苏联


对希特勒来说,苏联是他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1940年9月,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在柏林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德、意、日三国轴心正式形成,矛头直指苏联。


接着,德国又把罗马尼亚、匈牙利和保加利亚拉入三国条约,并同芬兰勾结,让它允许德军进驻。


而在法国投降之后,希特勒就命令德军总司令制定进攻苏联的计划。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正式签署攻打苏联的指令,代号——巴巴罗沙。




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德国法西斯背信弃义,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了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突然袭击。


德国和它的仆从国——芬兰、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出动了190个师、3700多辆坦克、3800余架飞机,以及大量火炮、舰艇,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2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分三路向苏联进攻。


苏军仓皇应战,通讯联络失灵、战线被打乱,当天即在西部各机场上被炸毁1200架飞机、失去了制空权。德军快速推进,苏军且战且退。




1941年9月8日,北线敌人包围了列宁格勒,苏联军民以战死、饿死、冻死100多万人的代价死守列宁格勒900天,始终未让敌人夺城,直到解放。


南线德军于9月19日占领基辅,包围俘虏红军66.5万人。


包克指挥的中线德军在斯摩棱斯克受阻。


9月下旬,希特勒调集3个野战集团军和3个坦克集团军共74个师、180万人从三面进攻莫斯科。苏军也增调力量保卫首都,在莫斯科外围部署了3个方面军,总计95个师、125万人迎击德军。


1941年9月30日,代号台风的莫斯科进攻战役开始,希特勒扬言要在十月中旬拿下莫斯科,他们遭到苏军的顽强阻击。10月底,德军被迫停止进攻。


11月7日,是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苏军仍按惯例在红场举行盛大阅兵活动。斯大林亲自检阅了红军队伍,并发表演说:


你们进行的战争是解放战争、正义战争,彻底粉碎德国侵略者。


这一空前壮举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很多红军将士从红场上直接开赴前线,奋勇杀敌,以一当十。


11月15日起,德军又调集74个师从南、北、西三面向莫斯科发动第二次进攻,取得不少进展。


27日夜,德军的一支先锋营推进到距市区仅10公里的莫斯科远郊,用望远镜甚至已经可以看到克里姆林宫的塔尖,但此后他们再也没能前进一步。



朱可夫大将


斯大林和西方方面军朱可夫大将的指挥下,红军将士以血肉之躯堵住了敌人的道路。


此时俄罗斯冬季来临,气温降至零下四、五十度,希特勒原计划两个月打败苏联,所以根本未给德军配发冬装,士兵成批被冻伤。到12月5日,德军又一次被迫停止进攻。


苏军牺牲514338人,保住了首都。德军也死伤15.5万人、损失坦克约800辆、飞机1500架。


经过5个多月鏖战,苏德双方力量对比开始发生变化。


到11月30日,德国在东线的陆军损失743,112人,占东线总兵力320万的23.12%。连队战斗兵员仅为50至60人。


此刻,斯大林接到苏联谍报人员佐尔格从日本的密报,日本决定南进,不会进攻苏联,斯大林便放心地从远东调集大量部队驰援莫斯科。


12月6日,朱可夫大将的西方方面军调集102万人、1200架飞机从莫斯科西部发动强大攻势。经过10天激战,将德军击退110公里。与此同时,加里宁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也发动反攻,德军一片混乱、被迫撤退。


1942年初,苏军重创德军38个师,击溃进攻莫斯科的突击集团,迫使德军后退100至250公里,使希特勒遭受二战爆发以来的第一次惨败。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朱贵生)

“史学家们通常有这样的看法:

第一,斯大林对于战争爆发的时间判断失误,他认为1942年之前,希特勒不会进攻苏联,因此,他对各种情报都熟视无睹,所以战前准备极差;

第二,斯大林对于希特勒的主攻方向判断失误,他认为希特勒首先要掠夺战略资源,即乌克兰的粮食、顿巴斯的煤,所以,西南是苏军预防的重点,总共派出了86个师,恰恰相反,东线是希特勒的主攻方向;

第三,苏联的肃反扩大化,误杀了不少高级将领,5个元帅杀了3个,还有其他的一些高级将领都被杀害了,这样就大大削弱了苏军指挥和作战能力;

第四,希特勒在进攻苏联之前,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他囊括了欧洲14个国家的人力、物力资源,兵力雄厚,同时,希特勒蓄谋已久、早已要进攻苏联,而且,有两年作战的经验,采取突然袭击,所以苏军猝不及防、节节败退。”




中国战场


希特勒在欧洲的胜利使日本法西斯跃跃欲试,在中国正面战场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日本扶植大汉奸汪精卫组建傀儡政权,国民政府还都南京。接着加紧威逼利诱,急欲迫使蒋介石政府屈服。


八路军总部经过长期酝酿,决定对河北、山西的日军发动进攻,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




大战从1940年8月20日到1941年1月24日,历时5个多月,八路军参战兵力达100多个团,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俘虏日伪军2.9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破坏铁路、公路桥梁、通讯设施无数。


日本当局深感中国人民抗战意志坚决,难以迅速解决中国问题,只有通过南进获得新的战略资源,才能摆脱侵华战争的僵局。




日本决定南进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日本大本营经过多次争论,决定趁英国、法国和荷兰败退、美国战备不足的大好时机南进,夺取南洋丰富的战略资源,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实现日本的霸权。


二战爆发后,美国的孤立主义仍占上风,但法国败降以后,美国感到希特勒的威胁。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向英国、法国、苏联和中国提供援助,并开始大量扩展三军,对日本则尽量寻求妥协,进行了长期的外交谈判。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朱贵生)

“在1940年的时候,荷兰、法国败降,英国空前孤立,美国战备不足,日本法西斯认为这是他们南进、掠夺东南亚的大好时机,这样它就可以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大东亚共荣圈,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日本想切断中国的对外国际通道,就是滇缅路——从昆明到缅甸的这条公路,迫使蒋介石政府投降;

第三个原因,希特勒在苏联9月30号发动台风战役,想一举拿下莫斯科,但是没有成功。

因此,到1941年12月1号的时候,日本决定南进,去对美、英、荷开战。

还有一点就是,当时的太平洋上,日本和美国海军力量对比,日本占上风,比方,航空母舰,日本有10艘、美国只有3艘,日本的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认为来一次突然袭击,把珍珠港的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打垮、彻底摧毁,然后日本就可以称霸西南太平洋,所以他们决定南进,而不是去攻打苏联。”


世界历史丨01 人类历史的开端—石器时代的人们
世界历史丨02 文明的曙光(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03 古代文字的起源(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04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上)
世界历史丨05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下)
世界历史丨06 古代埃及文明(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07 古代埃及文明(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08 古代印度河文明之谜(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09 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10 古希腊文明的回声(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11 古希腊文化(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12 希腊化时代(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13 罗马共和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14 罗马帝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15 古罗马文化(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16 欧亚迁移及中世纪开端
世界历史丨17 西欧封建国家(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18 拜占庭帝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19 基辅罗斯和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建立
世界历史丨20 历史上的阿拉伯帝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21 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生活
世界历史丨22 十字军东征(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23 文艺复兴(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24 文艺复兴(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25 古代印度(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26 古代日本(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27 古代非洲(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28 美洲古代文明 (上)
世界历史丨29 美洲古代文明 (下)
世界历史丨30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上)

世界历史丨31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下)
世界历史丨32 欧洲人的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
世界历史丨33 英国资本主义的起源
世界历史丨34 尼德兰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35 三十年战争(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36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世界历史丨37 普鲁士王国的崛起
世界历史丨38 七年战争(1756 -- 1763年)
世界历史丨39 英国工业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40 西欧北美工业革命

世界历史丨41 美国独立运动(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42 法国启蒙运动(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43 法国大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44 拿破仑时代(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45 神圣同盟(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46 非洲奴隶贸易(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47 十九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世界历史丨48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世界历史丨49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世界历史丨50 英国议会改革(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丨51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世界历史丨52 欧洲1848年革命
世界历史丨53 德意志统一
世界历史丨54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世界历史丨55 美国西进运动
世界历史丨56  美国内战
世界历史丨57 日本明治维新
世界历史丨58 英国对印度的征服
世界历史丨59列强对亚洲的殖民侵略
世界历史丨60 列强瓜分非洲

世界历史丨61 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世界历史丨62 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
世界历史丨63 三次早期帝国主义战争
世界历史丨64 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世界历史丨65 马克思主义诞生
世界历史丨66 第一国际
世界历史丨67 巴黎公社
世界历史丨68 英帝国的兴衰
世界历史丨69 美国的崛起
世界历史丨70 欧美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世界历史丨71 近代文化和艺术(1)
世界历史丨72 近代文化和艺术(2)
世界历史丨73 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世界历史丨74 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
世界历史丨75 第一次世界大战 (1)
世界历史丨76 第一次世界大战 (2)
世界历史丨77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历史丨78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世界历史丨79 苏联的成立
世界历史丨80 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世界历史丨81 印度的非暴力运动
世界历史丨82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世界历史丨83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世界历史丨84 罗斯福新政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每天陪你读国学经典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