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众智营城丨四名汇智2018:名城保护行动的一年

「四名」汇智计划是北京市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促进中心与西城教委青年工作委员会开展的名城保护行动支持计划。始于2017年,旨在支持自上而下的名城保护活动,培育社会力量、推动共识建立、助力名城保护



2018西城名城保护年会的下半场,既是学术专家与社会组织的交流沙龙,也是「四名」汇智年度工作总结会。2018年是「四名」汇智计划成长的一年,总结经验,不忘初心,吸引了更多热爱名城的人们走到一起。


内容来源:西城名城保护


「四名」汇智2018

名城保护行动的一年


北京——大师们爱着的城市,历史亲吻过的城市。名城、名业、名人、名景,共同构建了“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内涵与保护框架。而内涵的发掘与保护的实现,需要每个人不懈的关注与参与。于是,有了“四名汇智”计划。从2017到2018,四名汇智计划招募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团队更丰富,活动也更有趣——


2周招募

92个项目报名

遍及北京和全国各地

高校、学术机构与公益组织

70个团队入选

来自中日英美各国

参与北京国际设计周

白塔寺、大栅栏、什刹海、

法源寺、天桥、朝阳门各分会场

超过150场次的活动

设计创作100多种文创衍生品

音频节目30余段

微电影16部

……


2018四名汇智招募历时2星期,收到申请92份;申请主体有文化机构、规划设计单位、媒体机构、高校公益组织、自发团队与个人等等。活动主题涉及古城古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AR/VR、社区营造、城市研究、口述史等各种方面;活动形式包括讲座沙龙、课程、展览、调研、文创设计、探访等种种类型。


2018年是四名汇智计划的第二年,在12家区属前端公司和热心企业提供的经费和场地支持下,今年的招募收到92个国内外的团队踊跃报名,70个入选团队在一年中举办了超过150场围绕名城保护主题的公益活动。与2017年相比,四名汇智的2018有5个“更”



参与更广泛

在今年的92个报名项目中,外地项目4个,外国人申请的项目7个。团队不仅包含国内外的高校师生,还包括故宫博物院、国博、中建院、中规院、人民日报等更多高水平专家。四名获得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在逐渐成为一支凝聚名城保护力量的品牌。



形式更丰富

四名汇智的入选团队成员们组织小朋友画文物、制作名城绘本,用像素搭建故宫、用广播节目讲三山五园,用微电影传播北京话,用音乐趴唱遗产人的梦想,还用话剧讲三代人的文保故事。四名汇智支持者团队们,用更多大众也觉得好玩的方式去传播名城保护理念,改变人们的认识。



研究更扎实

团队成员们深挖中轴线的历史沿革,分析三山五园的演变过程,研究智化寺的彩画,调查平房区的住房改善意愿,体验残疾人的无障碍环境。这些成果不仅是兴趣爱好,更成为学术论文发表在专业刊物上。



实践更在地

四名汇智团队在茶儿胡同扎根经营留白增绿基地,在法源寺征集绘画摄影作品,15个项目参加了西城区设计周的各个分会场,四名汇智品牌在社工委“爱在西城”公益展会上集体亮相,为推动西城区名城保护和公益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收获更丰厚

经过一年的努力,四名汇智计划入选团队产出文创品十余套,100多种;音频节目30余段、微电影16部;城市探访活动近50场;深度访谈记录30余万字。四名汇智让热爱名城保护的活跃个体成为一支有组织的生力军,大家用自己的热情和努力证明,名城保护可以很公众,而公众的力量,可以超乎想象。


2018西城名城保护年会精心策划四个讨论主题,涵盖了2018年四名汇智名城保护行动的关键词,也关注了名城保护行动者们普遍存在需求与困惑的实践难点。为促进团队分享经验、相互学习,每个主题都邀请一位业内大咖,与四名汇智团队共同分享与交流。大咖与四名汇智团队成员的思维碰撞,成了年会最吸引人的内容,既促进了观众对四名汇智团队的了解,也激发了大家对于名城保护更深层次的探讨。


01

— 从自发论坛到自发活动 —

本主题关注名城保护领域从讲座论坛活动与实践行动的逐步推进


1

C沙龙

C沙龙创始人之一杨兆凯老师表示,C沙龙以小型专业学术沙龙为起点,逐渐成长为北京首屈一指的历史文化自发论坛品牌,串联起诸多名城保护议题和实践。


2

北林乡愁实践团

北林乡愁实践团介绍了自己从学生实践到组织论坛、再到参与支持北京各处名城保护实践的强大行动力。由乡愁团同学编写绘制的《名城有缘人实录绘本》得到了年会全天所有领导、专家、观众的共同喜爱。


3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邀请北林乡愁实践团共同推进了“轮椅上的乡愁”实践活动,关注老城保护更新中的残障、年迈人群需求。传统街道空间普遍存在台阶、门槛多,公共通道狭小的情况,不仅对老年居民生活造成不便,也降低了历史文化空间的可达性,将大量同样热爱北京古城的行动不便人士挡在了外面。在实践中,同学们通过社会调研、轮椅体验等形式,探讨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无障碍环境的实现路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胡同更友好、城市更包容。


4

互帮互助学习小组

互帮互助学习小组创始人吉舟怀揣着一个小小的梦想——让自己毕业论文所研究的西直门箭楼在实物消失的五十周年之际,以木构模型的形式重现北京。在实现的过程中,吉舟希望木构建筑能以平易、轻松的方式与人互动,他的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许、支持,展览与手工活动也赢得了大众的热情反馈,但距离模型建成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吉舟坦诚分享的困惑与问题,让更多观众开始思考名城保护如何走入可持续实践。


5

白塔寺公共厕所赠予社区团队

白塔寺公共厕所赠予社区团队是一支新生团队,但这个团队展现出来的行动力与活力不可小觑——在白塔寺开展调研、举办展览之后,团队回到中国矿业大学,再次举办了展览和论坛,并邀请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马良伟副院长莅临指导。一个团队如何借助社会资源的积累与活用,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推进,是这一团队带给观众的启发。


6

群籁读书会

群籁读书会的何黎锦分别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和实践课题,讲述了作为一位“非遗”人参与中轴线申遗工作的心得感悟。


7

甘欣悦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甘欣悦同学讲述了自己如何深入社区,切实了解胡同居民对于老城更新的想法。看似简单的个体实践,却上连北京总体规划、下入基层社区民心,既体现出四名汇智入选团队成员的强大学术能力与广泛的社会参与度,又体现出名城保护行动者关心北京发展、关注国计民生的深厚情怀。


02

— 创意表达与文化传播 —

这一主题的设置,来自2018年四名汇智团队实践与成果表现形式的丰富多彩——模型、文创、手绘、小电影、广播音频比比皆是,足见以多样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吸引公众关注名城保护实践探索,已经成为名城保护行动者的共识。


1

帝都绘

如何更好地进行创意表达,以实现团队品牌影响力提升和名城保护普及的双赢呢?帝都绘联合创始人宋壮壮从精彩的视觉传达形式、从现实问题到图像传播角度进行分享。帝都绘今年的爆款文章与创始人的心路历程互为对照,为现场的帝都绘粉丝提供了难得的“探秘”机会,也给在场团队许多灵感与启发。


2

国建cthuwork团队

来自国建cthuwork团队的苏一峻网名“喵奏”,几年前因为一篇名为《他花了整整三年,在像素世界里“复原”了一整个紫禁城》的帖子爆红网络,近年更常常成为故宫的座上宾。喵奏为大家讲述了他申请四名汇智的项目“像素北京城”,也分享了对于项目后续发展的思考与担忧。


3

遗介团队

遗介团队因为一组古建筑“拆解”的动图而吸粉无数。来自北方工业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相关专业的硕士生们将复杂精美的古建筑模型分层、分步地拆分开来,借助公众号和动图的形式,让古建小白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古建筑的构成要素与搭建规律。短短的动图只有十几秒,背后却是整个团队数百小时的付出和常年的考察实践、理论研究,印证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不变真理。


4

三山五园团队

北京林业大学三山五园团队从去年起参与四名汇智计划,这个团队行动力的增长清晰可见——从研究到展览、论坛、公众号,再到今年的纪录片、喜马拉雅音频节目,让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皇帝做客录音间,为普通大众讲述皇家园林的故事,在公众号普遍遭遇瓶颈的现在为团队成果的普及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5

Maplayer古迹地图

Maplayer古迹地图借助网站形式,持续为公众发掘藏在身边的北京风物名胜,在现代生活中留下历史的印迹。整个网站全部由业余团队维护、运营,连网站服务器的租金都是团队成员个人筹措的。四名汇智计划的支持资金分担了一段时间的服务器租金,更希望帮这样的尝试者找到更多的资源和机遇。


03

— 公众参与带动名城保护 

四名汇智的所有团队都是发动公众参与名城保护的践行者,本板块重点围绕以踏勘、活动的形式,带动公众亲身体验名城古迹、非遗文化的团队


1

穷游最世界City Walk 

来自穷游最世界City Walk 的苏静站在一个北京孩子的角度,讲述了自己眼中北京胡同City Walk的意义,而穷游这种以商业公司运作带动名城文化普及的模式,对于困惑于名城保护活动自身造血能力的行动者,也有相当的触动。


2

宣房大德团队

宣房大德在为四名汇智计划赞助2万元公益经费之外,还为子夜戏剧社等团队开展的活动慷慨提供演出空间,更身体力行地开展了很多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来自宣房大德的赵蕊女士分享了这一年与四名汇智计划互动的心路历程,最后表示:一定愿意继续支持四名汇智计划和各位同行伙伴的实践!


3

葭苇书坊

葭苇书坊介绍了团队在两年里开展了一系列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从围绕古代纸张、雕版印刷的讲座、体验活动,到以古代天文学为核心的一系列探访、课程,葭苇书坊不仅做到了普及传统文化,提升品牌影响力,还实现了公益性、可持续性的双赢。期待葭苇书坊为北京带来更多有趣的文化体验活动。


4

齐吾岗巴研究社

同样身处北京,齐吾岗巴研究社的探索展现了北京历史文化的丰富性——以藏传佛教寺庙探访为核心,齐吾岗巴研究社开展了北京藏传佛教文化的深度研究,并在白塔寺附近举行藏传佛教寺庙的知识展和齐吾岗巴风格唐卡展,让更多普通市民近距离了解北京传统文化的民族多样性。


5

淡 欣

淡欣老师从1995年拍摄记录了北京诸多胡同风貌,难能可贵的是,在2005年、2015年,淡老师以工程师的严谨科研精神,在同一位置、同一视角再次拍摄了北京的胡同。3张间隔十年的照片,有的为北京留存了从原生态胡同环境到开墙打洞的破坏、再到矫正恢复的全过程,有的记录了不同时代的营建、粉刷、修葺所带来的胡同风貌变迁,不仅公众很少注意和见证,连现场的多位专家都表示见所未见、深受启发。本场分享可以说是淡老师的“二十年”城市档案首次公开展现,我们共同期待着这份宝贵的见证资料能够有助于北京胡同风貌的保护。


04

— 青少年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播 

本主题旨在开启与尝试面向青少年普及名城保护与理事文化


1

胡新宇

来自北京市城市遗产保护中心、四合书院的胡新宇老师身兼专家与实践者的双重身份。在分享中,胡老师特别强调了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的结合,让青少年可以感觉传统文化是有趣的、是活着的,才能促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良性循环。


2

子夜戏剧社

子夜戏剧社通过编排话剧,讲述三代人亲身见证和参与的北京城市、传统手艺变迁,引导观众体验时代演变的百感交集和传统文化复兴的希望。


3

人仁舍予团队

人仁舍予团队面向北京儿童开展童谣、手绘为主线的体验活动,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北京文化的传承与古老建筑的记录,创作了一组组精彩别致的童谣节目和手绘作品,并用孩子们的画笔和声音装点起了四名汇智年会的会场


4

鼓楼人艺爱北京话团队

同样着眼于京腔京韵文化传承的鼓楼人艺爱北京话团队,今年借助微电影的形式,把北京市井文化的丰富有趣展现得淋漓尽致,还获得了多家媒体的报道。


5

清源文化遗产

清源文化遗产分享人胡玥讲述了京张铁路清华园火车站历史建筑保护的实践探索,从实地踏勘、住户调研到专家研讨,清源文化遗产极富专业性的名城保护实践分享为本场年会主题分享环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8年是「四名」汇智计划成长的一年。「四名」汇智吸引热爱名城的人走到一起,发挥充分的热情,举办丰富多彩的名城保护活动,切实起到了激活民间力量、普及名城保护理念、丰富城市文化生活的作用,实现名城保护理念和行动的公众参与,为北京古都的名城保护事业添砖加瓦。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

可下载“四名汇智年册”

将更多2018精彩内容尽收囊中!


相关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

邱跃:讲好北京故实,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风貌,建好首都名城


您与京城,一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