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古桥 | 朝宗桥:北卫京师的硬汉
北京的古桥
历史上北京的桥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形式多样,别具风采。可以说,北京的古桥是人类建筑和艺术宝库中的重要宝藏之一。“北京的古桥”栏目将展现北京古桥的历史与文化,并向公众介绍北京古桥保护的工作进展与成果,从而唤起更多人对北京古桥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昌平沙河北大桥
拱卫京师五百年
皇帝谒陵必经路
百官入朝咽喉道
我是洪水冲不垮的卫士
我是炮火打不倒的硬汉
我是朝宗桥
“朝宗”二字从字面来看就是朝见祖宗的意思,若是查阅典故,会发现我这个名字呢,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春见曰朝,夏见曰宗
”——《周礼·春官·大宗伯》
古代诸侯春、夏朝见天子,“朝宗”这个词后来就泛称臣下朝见帝王。
朝宗桥
图片来源:北京市水务局
能够拥有如此富有深度的名字,一般的桥可没这个待遇,更何况还是皇帝亲自为我取的呢~
1
石碑的故事
万历四年(1576年),明神宗亲自为我立下了一座汉白玉螭首方碑,碑额正方刻有篆书“大明”二字,碑身刻有双沟馆阁体“朝宗桥”三个大字。
朝宗桥石碑
图片来自网络
说起这个石碑,背后还有这么一个传说......
据传,当初修建南北沙河两座大桥的人是赵朝宗和另一个奸臣,奸臣偷工减料,南大桥很快就成了,皇帝犒赏了奸臣并询问北大桥进度,奸臣说:“赵朝宗只知吃喝玩乐、无心做工。皇帝愤怒的差太监去查看,忙于修桥的赵朝宗无暇接待太监,而奸臣阿谀奉承,还用银子贿赂太监。
太监回宫便说了一堆赵朝宗的坏话。后来,皇上质问赵朝宗为何这么慢,赵朝宗说:“微臣只知修桥,不知为何南大桥这么快就完工!”皇帝又问:“花了多少钱?”赵朝宗呈出银簿,皇帝一看北大桥用的钱竟多了一倍!就下旨斩了赵朝宗。
几年后,沙河泛滥,南大桥塌了,北大桥却完好,这时皇帝才惊觉被骗。于是,他下旨斩了太监和奸臣,又命人在北大桥的刻了一座有“朝宗桥”三字的石碑,几百年过去了,朝宗桥依然屹立在那里,而南大桥早已不知去向。
单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我的与众不同,那我究竟有多特别呢?一起来看看我的经历吧。
2
初露锋芒
我生于明朝正统年间,因为坐落在北京昌平区沙河镇北边的北沙河上,当地人都习惯喊我“北大桥”,和原建于南沙河上的安济桥相对。
永乐之初,皇帝在天寿山建造皇家陵寝,为了方便运输建筑材料,南北沙河开始架起了木桥梁;夏季,山洪下泻,木桥常被冲毁。
因此,每年都是秋季架桥,春末拆桥,长久以往,很不方便。
图片来源:编辑绘制
正统十二年(1447年),在昌平知县刘思义的请求下,朝廷开始在南北沙河建造石桥,完工后,两桥南曰“安济”,北曰“朝宗”。
身材魁梧的我全长130米,宽13.3米,高7.5米,是七孔联拱结构的石桥,中孔最大、两侧桥孔依次减小。
在我的两侧有53对石栏柱,
桥头云堆抱鼓石,
石砌泊岸上有俯卧的石刻镇水兽。
镇水兽
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减少水流对大桥的冲击,在桥的西侧还修有斩龙剑(像宝剑尖的三角石桥墩)。
整座石桥,远看简朴厚重,近看雕刻精美,伴着潺潺的流水,别提有多俊秀。听到这儿,你们一定以为我每天活得悠闲又自在吧?
事实上,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身兼重任。
3
身兼重任
我见证了明成祖五次率军亲征漠北,
千军万马从我身上踏过。
也目睹了蒙、满、维吾尔、回、藏...
少数民族官员入京朝拜,
香车宝马皆汇于此。
朝宗桥
图片来源:北京昌平 摄影 / 张明森
我守卫着长城也护卫着明陵,
是长城及皇家陵寝的后“卫士”。
北控居庸关、白羊口,东扼古北口,身处边塞重地的我,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地位。
明成祖修建的陵墓(今十三陵)在我北部风水上佳的天寿山,因此我是明朝帝、后、太子、大臣去天寿山谒陵的咽喉,同时也是北巡(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内蒙古自治区)的必经之路。
嘉靖十六年(1537),皇帝在我南边建了一座城,此城被命名为巩华城,为“巩固京华”的意思,是当时的驻军要地和粮仓重地,由勋臣镇守,我和巩华城这个老伙计相辅相成,用来扼守京师北门,保卫国土。
巩华城遗址
图片来源:新浪博客“nari”
明朝末年,李自成就是由我进入巩华城,继而挥师进攻北京城,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后,我还承担商贸流通的功能。
温榆河上游支流南沙河、北沙河在此交汇形成两河夹一城的吉利地势,明中叶后期,水运从通州通过沙河可直达巩华城下,有桥又有水,京北水陆交通便利起来,巩华城一度鼎盛。
北沙河
图片来源:新浪博客“chougui17”
在我周边的沙河地区商贾云集,位于巩华城中的沙河镇便出现了“沙河店”的称谓。
因此,我和另外三个同样为北京城的交通运输发挥过巨大作用的哥们儿——京东南的马驹桥、京东的八里桥、京西的卢沟桥,一起被人们誉为“拱卫京师的四大古桥”。
4
老骥伏枥
年轻气盛自出生就见过大世面的我,完全没有把一向性格温顺的沙河放在眼里,虽然它每到夏季就开始“水”冒三丈的发脾气,但所幸我生来粗壮,桥生的第一个一百年也总算是安然挺过来了。
直到明万历四年(1576年),我的部分结构因体力不支被水冲断。
于是,伤痕累累的我得到了明朝官府的重视,他们把我破碎的肋骨“石拱碹”改为了更为美观的“砖拱碹”。
朝宗桥
图片来源:北京晚报
从此,我转型为了“砖石混合结构拱桥”。这种结构的桥在全国都不多见,像我这样身材威猛高大的砖石桥就更少了,整个北京城,寥寥无几。
从盛怒的沙河水中死里逃生之后,我就再没惧怕过洪水冲击、风雨侵蚀等自然灾害了,我坚信,杀不死我的,都将使我更强大。
1937年7月,我遭到了侵华日军的炮轰,枪林弹雨中,我挺着胸膛怒视着侵略者的罪行,身上多处受伤。
桥身的伤痕
(图片来源:新浪博客“chougui17”)
1984年,我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1900年的朝宗桥
1989至1990年间,市政桥梁所对我进行了保护性加固 ,在砖拱碹的外面加喷了混凝土层,对于我这个年纪的老桥来说,这么一装扮,竟让我有一种“还能再活五百年”的感觉。
汽车在桥上通行
图片来源:新浪博客“长人北京”
现如今,四大古桥之一的马驹桥已经不复存在,卢沟桥和八里桥两座老大哥也相继“退休”,享受着古桥专有的待遇,唯独我——拱卫京北的朝宗桥,骄傲地横跨在北沙河上,承担着交通的重任,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参考资料
[1] 孔庆普. 北京古代桥梁[A]. 北京古都历史文化讲座[C]. 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2009:16.
[2] 梁欣立. 北京古桥[M]. 北京图书出版社,2017.
[3] 张卉妍. 老北京的传说[M].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
推荐阅读
北京的古桥 | 断虹桥:紫禁城内最精美的古桥
北京的古桥 | 银锭桥:银锭观山水倒流
北京的古桥 | 金鳌玉蝀桥:京城内最大古石桥
北京的古桥 | 永安桥:开启北海公园的钥匙
北京的古桥 | 丹陛桥:一座步步高升的通天大道
北京的古桥 | 琉璃河大桥:房山第一大桥
北京的古桥 | 运河之畔,再“见”永通桥
北京的古桥 | 卢沟桥:屹立八百年,古桥亦风景
北京的古桥 | 万宁桥:矗立于中轴线上的石拱桥
北京的古桥 | 北京古桥发展史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