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儿北京 | 过中秋,谁家没有兔儿爷呢~
一点儿北京丨京事知多少
北京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除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外,数千年来各民族的文化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它特有的“京味儿”——这些极具北京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是京城珍贵的文化资源。“一点儿北京“栏目将向大家介绍“京味儿“饮食、器物、民艺、风俗与传说等等,让大家对老北京文化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
中秋节,老北京人口中的“八月节”,与旧时其他两大节日春节和端午相比,因有拜月或赏月的风雅,是一个极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
农历八月也是收获的季节,中秋节前的三五日,前门外和德胜门内的果子市便开了。根据《京都风俗志》所载,从八月十三一直到八月十五,桃、梨、枣、葡萄等等时令水果在果子市都买得到,果商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因此,北京的中秋,又俗称为“果子节”,老北京的小朋友则亲切地叫作“兔儿爷节”。
兔儿爷是何许人也?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
——(清)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
”兔儿爷是老北京的一种泥彩塑工艺品,是北京特有的一种文化产物,原为中秋节期间的节令风物,产生于明朝晚期,已有至少380多年的历史,如今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01
兔儿爷的传说
传说有一年,北京城里突然起了瘟疫,几乎每家都有病人,且医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就派身边的玉兔去为百姓们治病。在月宫捣药的玉兔来到人间,发现病人实在是太多了,就骑上马、鹿、狮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内外,为人们治病,终于制服了瘟疫。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到了月宫中。
为了纪念玉兔,人们制作了兔儿爷泥塑,为了感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每到农历八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供奉“兔儿爷”,遂成风俗。兔儿爷的形象也因而多样,骑虎、骑象、乘麒麟、乘凤的、还有披挂着铠甲的,千姿百态。
图片来源:编辑自摄
兔儿爷的文化寓意
坐象兔儿爷,寓意为吉祥如意,象与祥同音,象本身也是祥瑞的象征。
坐虎兔儿爷,寓意为事业兴盛,虎为百兽之王,是统帅者。因此骑虎兔儿爷象征事业有成,人脉广博。
坐麒麟兔儿爷,因麒麟吐书的典故而流传,象征着学识广博,学业有成。
坐牡丹兔儿爷,寓意富贵尊荣。
坐鹿兔爷,寓意着身体健康长寿。
坐葫芦兔儿爷,象征着福禄双全,因葫芦与福禄同音,葫芦在民间也是平安吉祥的化身。
02
兔儿爷的千姿百态
经典的兔儿爷形象为身披大红袍,头戴黄金盔,盔上斜出两耳。其面目极为俊俏可人,白脸、竖眉,两眼炯炯有神,鲜红的三瓣嘴总是抿着,两颊淡抹胭脂,态度平和,神情恬淡。
兔儿爷着红袍袒右肩,露出里面的铠甲,衣服下摆为五彩“立水”,一如明代官服,又像京剧舜台上封疆大吏的戏装。右手扶药杵,左手执臼,杵置臼内作捣药状。更讲究的兔儿爷则在身后竖一柄伞盖。
故宫博物院现藏的兔儿爷
这样一个造型,既是文官,又是武将,亦庄亦谑的装束、神情决定了它的特殊身份:神而人,人而兔,兔而玩具。在这个基本定义之下,兔儿爷衍生了千姿百态、变化丰富的品种与样式。
明代时的兔儿爷多为泥塑,清代以后,兔儿爷的材质也开始不限于泥,布扎、纸绘都有。这些兔儿爷堆积如小山,在街市上出售,供小儿女买回家去,陈列瓜果而拜之。
琳琅满目的兔儿爷摊子
当时的兔儿爷有“衣冠而张盖者”、有“甲胄而带纛旗者”、“骑虎者"、"默坐者",无美不备,大的高三尺,小的高不足寸。还有“金面兔儿爷",以金粉涂面,也叫“贴金兔儿爷”。
更有趣的是,那时的兔儿爷还模仿北京民俗百态,做成“担担儿”的、“捣杵”的、“骑兽"的,还有“顶盔束甲如将军”的、“短衫担物如小贩”的、"舞如饮酒燕乐”的,数不胜数。
特别好玩的是“呱嗒嘴兔儿爷”。它的泥胎中空,里面有线,兔儿爷的嘴是后安的,与线相牵连,从下面拉动线绳,“其唇乱捣",“呱嗒”有声。这样的兔儿爷已是典型的玩具了。
中秋节卖兔儿爷的货摊叫做兔儿爷摊子,小贩用木板做成一阶高于一阶的架子,再铺上蓝布或黑布,依次摆上一排一排的兔儿爷,远远看去像是一座兔儿爷山。每逢中秋前夕,兔儿爷摊子就聚集在天街月下,与月饼堆、鲜果堆、烤羊肉、“热烧刀”共同构成了老北京中秋节的热闹场面。
民国时期,北京厂甸的兔儿爷摊
03
八月节,拜兔儿爷
京味中秋的重头大戏,便是八月十五夜晚的“拜月”。老北京每家每户都要在中秋节设坛拜月,供“月光码儿”,也就是印有“太阴星君”及“玉兔捣药”的纸像。
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记载:
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供台必须设在庭院,所供奉的水果也必须是圆形的,西瓜切半,雕成莲花瓣形,取花好月圆之意,苹果、沙果、石榴、柚子等等,摆在供案两旁,表示圆满和丰收。梨因为与“离”同音,不能上供桌。供品中当然少不了月饼,尤其是“自来红”。此外,花筒里还要插上毛豆枝和紫红的鸡冠花,毛豆是献给玉兔的,鸡冠花则是象征月宫里的索练树。
”中秋节一个普通北京人家正在祭月
五贡后挂着的就是“月光马儿”
这种民间节令习俗后来也传入宫中,皇家也按民俗供奉兔儿爷。近人徐柯在《清稗类钞·时令类》中说:不但贵家巨室争购兔儿爷,连宫廷中也是这样。故宫博物院现藏多种兔儿爷,都是皇家小儿祭月的遗物。其造型与色彩和老北京兔儿爷一样,是从市场上购进,供皇家小儿拜月的造像。
随着时代的变迁,祭月拜兔儿爷的习俗日渐式微,慢慢淡出百姓的视野,成为老辈人记忆里的一抹乡愁,但人们由着拜兔儿爷盼中秋、盼团圆的那份心情与过去并无二致。
中秋之夜,回家陪父母家人叙一叙家常,赏一赏圆月,品几块月饼,只为一家人的团圆之愿。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祝大家节日快乐~
本文根据正阳书局The Gateway 、北京日报▪旧京图说综合整理;
图片来源:北平心、陶然野佬、哈佛燕京图书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文化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点儿北京 | 豆汁儿
一点儿北京 | 直到“处暑”才能起缸的这一口,北京人吃起来毫不含糊
一点儿北京 | 数来宝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