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行动 | 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将有“管线新规”
北京市地方标准的《历史文化街区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正式发布,将明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今后北京43片历史文化街区内,无论是架空线入地、增设综合管廊,还是安装新路灯,都将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历史文化街区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DB11/T 692-2009,以下简称“《规范》”)自实施以来,为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及老城其他地区保护和工程管线综合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在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北京市深入推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实施,对历史文化街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提出更高要求。
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积极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历史文化街区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建设中的应用,对《规范》进行了修编,现已发布。
01
集约利用地下空间
还百姓一个“干净”的街道
《规范》提出应合理规划管线布局,落实架空线入地要求,美化天际线,营造干净整洁的街道空间,方便居民使用及街区整体风貌保护。
《规范》结合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及宽度在10m以下道路不便于管线施工及运营维护的现状,合理设置管线、覆土深度、间距等规定。
例如,
第4.1.5条要求宽度在10m以下的道路内不应安排电压等级高于10kV的电力电缆;
第3.0.10条要求不宜布置非本区使用的工程管线,第3.0.11条要求狭窄路段宜避免设置管线附属设施;
第4.2节对历史文化街区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工程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工程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等均以表格的形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02
加强精细化设计
还百姓一个“安定”的街道
《规范》重点要求提高管线质量和防护水平,避免道路频繁开挖,保证历史文化街区市政管线以及周边区域的安全稳定。
《规范》要求提高管道及设备的整体质量水平,保证了管线的运行安全。《规范》提出“提高管道及设备的标准等级和耐久性,采用高标准管材和设备,提高施工质量标准,应用智慧城市建设技术,加强管线保护措施等”;提出了各工程管线交叉时应满足的技术要求,提出了在给水、燃气管道与热力管道交叉时各管线的保护要求,信息管道与燃气管道交叉时2m范围内燃气管道不宜设置阀门,给水管径小于100mm时增设小型消防设备等规定。
03
加强隐蔽化设计
还百姓一个“地道”的街道
《规范》要求进一步加强隐蔽化设计,减少对街区视觉景观的影响,保证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古香古色、原汁原味。
《规范》要求明设的各种工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设备要采取隐蔽化设计,进行美化装饰,并在形式、色彩、材料等方面与街区传统风貌相协调,条件允许的地区应尽可能将工程管线敷设在地下,最大程度减少市政基础设施对老城风貌的影响。
内容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本内容由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提供
推荐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
名城会客厅 | 边兰春:统一与多元——演进中的北京城市更新与再生
众智营城 | 这里记载着北京城70年的变迁
一点儿北京 | “立冬”的正确打开方式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