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燕京八绝之璀璨夺目的“北京宫毯”

北京非遗说丨传统技艺

早在先秦时期,北京就已建立独立的手工艺生产作坊。此外,宫廷手工艺术以及各地各民族风俗、技艺的融合等深刻影响着北京民舍坊间的民间手工技艺,这些传统手工技艺凝聚着历代匠人们的聪明智慧及卓越的艺术创造力,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北京宫毯,又称官坊毯,兴盛于元代,作为皇宫专用的御用品。北京宫毯后被列入“燕京八绝”,也是中国宫廷艺术重要的传统手工技艺代表作之一,其织造工艺考究,图案丰富多彩,具有浓郁“京作”特色的宫廷艺术,它集中体现了各地民间传统工艺织造技艺的精华。


宫 毯 溯 源


元代

五龙图


毯是蒙古人生活中的必需品,所以元朝非常重视织毯业。宫廷贵族对毯的需求量极大,凡铺设、屏障、庐帐、居室装饰均需用毯。元代宫廷中宫毯的用途非常广,《大元毡罽工物记》中记载“毡罽之用至广也,故以之蒙车焉,以之籍地焉,而铺设障蔽之需。”“蒙车”“籍地”“铺设屏障”都要用毯。


元代是北京宫毯织造技艺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宫毯织造的特点是,织造过程中羊毛用量多,地毯厚度大,多用植物矿物染料进行染色,配色古朴,同时宫廷严格控制宫毯织造,由宫廷御用的“匠作院画局”画师设计图案,并由官办织毯机构“毡毯织做所”和“五局”中的工匠织毯。

明代

天龙教子


明孝宗在位时其臣子进言祈求停止动用全国之力为宫廷织毯,减轻人民的负担。通过这段进言的记载,从侧面反映出明代宫廷织毯用毯的基本情况。


对这段文献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明代宫毯织毯用毯的基本情况。首先,明代宫廷用毯的需求量很大;其次,明代也有为宫廷造办宫毯的专门机构是“司设监”;第三,织毯所用的原料羊毛来源于山西、陕西,棉纱来源于河南,织毯的工匠来自当时的苏、松两地,调动全国织毯的优质资源,为宫廷织造宫毯

清代

富贵长寿


满族长期延续游牧打猎的生活,有使用毯的习俗。清朝入主中原后,在全面接受汉文化的同时,对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兼收并蓄,形成全国统一的良好局面,在织毯方面亦是如此。


清代宫廷中使用的宫毯在图案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皇帝专用的黄地龙纹图案,另一类是宫中其它场所使用的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这种图案构图严谨,在整体配色上,以象征宫廷的黄色,富丽的红色,高雅的蓝色为主调,图案中以丰富多彩色的花卉点缀其间,使整幅毯面看起来,有的庄重威严,有的雍容华丽,有的清秀典雅,而不失沉稳非常精致。

合美


可以说,北京宫毯织造技艺在清代达到鼎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内外交流更加频繁,清代的帝王也对毯“情有独钟”。这一时期的地毯基本上是由宫廷和各地的御用织毯机构织造,由宫廷如意馆统一设计的,风格雍容华贵,用料极尽奢华。


宫 毯 文 化


北京宫毯在宫廷文化中拥有很高的地位。

第一,由于那时铺地材料贫乏,毯是毛丝织物,具有隔寒隔潮的功能,是非常理想的籍地用品;

第二,毯拥有变化多样的图案和丰富的颜色,除了使用价值以外,毯还有很强的观赏价值;

第三,毯的使用与宫廷礼仪分不开,在不同时节、不同位置铺设的毯,其图案和颜色都有明确的规定。如皇帝大婚时坤宁宫中铺设的《红地绣双喜龙凤彩云子孙万代毛呢炕毯》,其底色为大红色,寓意吉祥喜庆,左右对称辅以龙凤寓意龙凤呈祥。


北京宫毯是宫廷陈设的一部分,既是铺地保暖的实用品,也是供皇帝观赏的艺术品。北京宫毯中蕴含的皇家气派主要体现在宫毯的图案纹样与配色上。在宫廷用毯中出现较多的是黄地龙纹毯。在传统文化符号中,龙是皇帝的象征,是宇宙的主宰,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皇帝通常自诩“真龙天子”,借龙的形象,体现自身的权威。龙、凤、云纹和具有吉祥寓意的蝙蝠、狮子、回纹、万字纹等在宫毯中经常出现,与宫廷其他装饰上的图案纹样相得益彰。


北京宫毯在色彩上常用皇宫主色红、黄二色,有时也用象征天空的蓝色和象征云朵的白色,这些宫廷御用的颜色,在色彩上与宫廷建筑和陈设交相辉映。虽然皇宫下辖的各地织毯坊在织法上各有不同,但是由皇家统一下达的图样,却体现出浓郁的皇家特色。此外,宫廷用度皆不计成本,但求精致、华贵,使得宫毯在选料、染色时均使用最优质的羊毛和染料,“盘金毯”所用金线全部由纯金箔线打造而成并选择最优秀的毯工进行织做。


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在故宫的一个大殿里,铺有一块黄色的毯子,因为其颜色图案与该殿内的其他毯子相似,因此起初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后来,出于清扫的需要搬开毯上的陈设,却发现在桌角下压着的毯是木红色的。也就是说经过几百年,木红色的毯子褪色到黄色后便不再褪色了,更有意思的是木红和黄两种颜色都是皇家常用的颜色。是无心之举还是有意为之已不可考,想必这是源于自然的天然染料带来的奇迹吧。


宫 毯 技 艺


盘金毯是北京宫毯中的极品,受到宫廷的赏识,因其用料昂贵、工艺复杂、师传保守,是皇宫御用地毯,是炫耀富贵和至高权利的象征,在清代只为统治阶级织做的艺术贡品,专供皇室贵族使用和欣赏。目前只能在故宫博物院和布达拉宫中见到遗留下来的实物,民间没有流通。盘金毯是中国宫廷重要传统手工技艺艺术品的代表作之一,其实物用“精美绝伦,巧夺天工”来形容盘金毯丝毫不为过


盘金银技艺最初研制出来,盘金不牢固,容易掉金,盘金与栽绒的边界容易“飘绒”,这大大削弱了盘金毯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容易掉金的原因是金线的金箔层过薄,通过对原料、工具、技艺的不断调试,现在可以织造出质地优良,与故宫所藏所差无几的盘金毯。

织毯


传承人康玉生介绍,故宫馆藏毯的倒数都比较低,多为90道的,目前北京宫毯所能生产的地毯能达到120道,而挂毯质量更高,能达到150道。由于过去都是用手平毯,手片毯,手剪毯,所以难免毯面会出现不齐整的情况,细看毯身,剪活也有线条不平滑的情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电使用在了平、片、剪的环节,节省了人力成本,保证了制成品的质量。可见,技艺的提高的同时制成品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康玉生在织造现场


在清以前,宫廷御用织毯作坊专为朝廷织造地毯,虽然在织造方式上有不同的特点,但是没有形成统一风格。清军入关后,在接受学习汉文化的同时,也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形成了“满、汉、蒙、回、藏”文化和谐民族统一的良好局面。清中期,宫廷如意馆画师借鉴宁夏毯的构图模式,绘制出新的格律体图案。“夔龙、抱角、大边、小边”对称和谐,这种构图法也被后世称为“四菜一汤”式或“京式”。


这种文化融合还体现在北京宫毯的图案上,既有道教纹样“八宝”(也称八仙),宝剑、扇子、葫芦、阴阳板、笛子、莲花、花篮、渔鼓,也有佛教纹样八吉(祥)是轮、螺、伞、盖、花、罐、渔、肠。既有传统的纹样“四君子”(梅、兰、竹、菊)“三仙”(桃、石榴、佛手)“四艺”(琴、棋、书、画)等,也有博古纹样香炉、宝鼎、宝瓶、宝壶、宝罐、如意。既有代表了皇权纹样的龙、凤、蟒纹,也有民间吉祥图案蝙蝠、鹿、福字、喜字等等。这些图案根据格律式构图,排列在毯中。


北京宫毯,作为宫廷官坊毯,源自民间,最终随着封建王朝的覆灭,又流往民间。源自少数民族的织毯技艺经过千年的流传扎根北京,经过宫廷御用的繁华,民间作坊的兴盛与衰败,国营大厂的辉煌与没落,其中涵含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至今传承从未间断......


内容来源: 北京脉搏


推荐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

北京非遗说 | 北京面人、中国结技艺⋯⋯百余场非遗活动邀您免费参与!

北京非遗说 | 五分钟让你了解故宫“镇馆之宝”景泰蓝

北京非遗说 | 《长安十二时辰》里巧夺天工的宫廷绝技是什么?


您与京城,一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