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北京的新年怎么过?看看几位文学大师的记忆吧


京城文化漫步

在北京这座历史深厚的城市里,每一个院落都有很多故事,每一处历史文化街区都是一本关于城市的书,关于这座城市的故事也自然而然地渗透进文艺作品中。“京城文化漫步”栏目专注于发掘书·影·音中的北京印迹,带领大家寻访北京文化故事的发生地。有空的时候,不妨带上这张“文化地图”,以文艺的角度漫游北京的大街小巷,在现实场景中体验一场跨时空的旅行,感受北京这座古都的历史脉络。




中国人过年的习俗有很多。

林语堂曾做过统计,

从除夕到正月十五,

共有130多项传统习俗。

老舍、梁实秋、鲁迅、丰子恺、冰心

这几位文学大师都曾在北京居住过,

也写下很多关于过年习俗的文章。



老舍过年喜欢热闹,每年春节,他家的小院里都会举办猜灯谜活动,猜中的人都会得到一份小礼品。


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用他那优美的笔调,描绘了老北京春节前后的日程、活动、吃食、礼仪、景观。以至于有人读后惊呼,这哪里是篇散文,分明就是一幅活脱脱的老北京民俗风情画卷


其实老舍的名字也和春节有关,老舍出生于腊月二十三,第二天便是立春,父母为他取名舒庆春,就有庆贺春天到来的含义。



梁实秋曾在《过年》一文中回忆,早在民国前一两年,家中过年的仪式已然做了“维新”。


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过年不再做年菜,而向致美斋定做八道大菜及若干小菜



只是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习于早睡的梁实秋是一种煎熬。


梁家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这一切当然有趣。


初一起得特别早,梳小辫儿,换新衣裳,大棉袄加上一件新蓝布罩袍、黑马褂、灰鼠绒绿鼻脸儿的靴子。见人就得请安,口说:‘新喜’。




向来以冷峻示人的鲁迅,也曾写过一篇《过年》,充分肯定了过年及其习俗,对人们过旧历年表现出的“格外的庆贺”,“去年还热闹”,“比新历年还起劲”,表示了他的赞赏。


他自己则是:


我不过旧历年已经二十三年了,这回却连放了三夜的花爆,使隔壁的外国人也‘嘘’了起来:这却和花爆都成了我一年中仅有的高兴。



第二年除夕之夜,鲁迅写信对友人说:


十多年前,我看见人家过旧历年,是反对的,现在却心平气和,觉得倒还热闹,还买了一批花炮,明夜要放了。




冰心印象中的过年十分热闹。她在《漫谈过年》里写到,从祭灶那天起,大家就都忙乎起来。


最先是叠“元宝”,那是用金银纸箔,叠成元宝的样子,然后用绳子穿成一串一串的,准备在供神供祖的时候烧;然后就忙扫房,用很长的掸子将屋角的蛛网和尘土,都扫除干净,又擦亮一切铜器,如蜡台、香炉,以及柜子箱子上的铜锁等。大门上贴上新的鲜红的春联。祖父还用红纸在书桌旁边贴上“元旦开笔,新春大吉”等等的吉利话。


这些当然都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只准备穿新衣服,放花炮,拜年,拿压岁钱。


内容来源:北京市档案馆

稿件来源:《北京档案》杂志

作者:张光茫



相关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京城文化漫步 | 张恨水笔下的老北京风景画

京城文化漫步 | 寻访梅兰芳在京足迹

京城文化漫步 | 深秋,一起漫步史铁生的地坛



您与京城,一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