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水迹 | 京城里的“鱼藻之乐”
北京在历史上是一个水网密布、河湖众多的水乡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水”承载着京城的漕运,滋润着皇家的园林,维系着百姓的生活,丰富着文人的诗歌……“水”为北京城市的发展提供水源、保障补给,同时也在“润物无声”的存在中塑造着北京城的灵魂,给北京城带来生命和活力。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北京城曾经水网纵横的景象已积淀成一种城市印迹,这些“水迹”承载着北京的水韵风情,见证着城市的沧海桑田。“京城水迹”栏目,以水寻史,于水观城,旨在向大家讲述京城河湖水系的历史风韵、发展变迁,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城的水文化。
京城里的“鱼藻之乐”
北京是一座充满快乐的城市。
快乐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种方法是“亲近水”。
在会稽山阴,王羲之和一群朋友喝酒、吟诗,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在赤壁之下,苏东坡与他的客人乘着小舟,享受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在濠水的桥上,庄子忍不住化身一条快乐的鱼。
在康河的柔波里,徐志摩甘心做一条快乐的水草。
......
人们在水边饮酒、欣赏美景,在水中洗澡、游泳,在水上泛舟,在舟中唱歌、思考人生……人类是如此喜欢水,即使是在繁华的城市中,人们也愿意寄情于水,在水边创造快乐。
北京城充满了与水有关的快乐,它们就像各有特色的音符,在历史和今天的北京地图上形成旋律,此起彼伏,此起彼伏……
这次,我们就随着地图上有水的地方,
找找北京城里的“鱼藻之乐”。
金中都平面示意图(底图来源:《宣南:清代京师士人聚居区研究》岳升阳、黄宗汉、魏泉/著)
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址的位置关系与鱼藻池位置示意图(底图来源:卫星地图)
金中都建于公元1153年。
1153年,兴起于“白山黑水”的女真人将他们的都城从会宁(今黑龙江阿城)迁至燕京,定为“中都”,这就是北京成为大王朝首都的起点。
起初,女真人“帐散居于山谷”,他们擅长渔猎,但对于建城郭、修宫殿并不在行。定都燕京后,在皇帝完颜亮的倡导下,开始积极学习汉人的制度,学习建城的方法。于是,“金中都”就照着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模样,仿造出来了。上方“金中都平面示意图”中的蓝色部分,是中都城里的几个湖泊,“鱼藻之乐”就在这儿了。
那么,“鱼藻之乐”是什么乐呢?
“乐”在《诗》里。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
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诗经·小雅·鱼藻之什》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的沣河东岸),于是有了这首诗。诗的前两行很简单,大概意思是:鱼儿在水藻间快乐地游,王在镐京快乐地喝酒。最后一行主题升华,含义很开放,人们对此也有不同解释。东汉的大经学家郑玄,做了这样一条注解:
“以在藻依蒲为鱼之得所,兴武王之时民亦得所。”
《诗》是儒家传承的“第一经典”,“周”是儒生心中的“理想国”。主张民贵君轻的儒生孟子在教育梁惠王时,引了这样一段《诗》。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
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诗经·大雅·灵台》(节选)
这段描绘的是周文王建灵台、灵囿、灵沼的情景,孟子用它来说明“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的道理。“与民偕乐”之乐和“鱼藻之乐”,是韵律相似的快乐。
金中都里,就有这么一个乐园。
《大金国志·燕京制度》记载:
“西出玉华门曰同乐园,若瑶池、蓬瀛、柳庄、杏村、尽在于是。”
“同乐园”位于皇城西侧玉华门外,因此又叫“西苑”、“西园”。园中有各种动植物,还有大大小小的湖泊、池塘,是一片野趣盎然的景象。同乐园东边相邻的区域,又有“鱼藻池”,池上有宫殿。
《金史·地理志》记载:
“鱼藻池、瑶池殿位,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建。”
“同乐”、“鱼藻”这两个名字,很明显,都是从《诗经》中取来的。这表明,金中都在规划建设时,可能是有意塑造了充满“鱼藻之乐”的空间。
“鱼藻之乐”离不开水,这片区域的水就来自“洗马沟”。“洗马沟”的上源是莲花池。莲花池位于城西,因此又称“西湖”。它的遗址,就是今天北京丰台区的莲花池公园。
图 3 金中都宫苑水系示意图
(底图来源:《从莲花池到后门桥》侯仁之/著)
《水经注》引《魏土地记》记载:
“湖有二源,水俱出县西北平地,导源流结西湖,湖东西二里,南北三里,盖燕之旧池也。绿水澄澹,川亭望远,亦为游瞩之胜所也。”
莲花池的水源来自平地上的两股流泉。清代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中说这两处泉水“经冬不冻”。莲花池水东流注入“洗马沟”(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巡行至此,曾在河中洗马)。“洗马沟”很古老,从周代的“蓟城”一直到辽代的“南京城”,城就在这条河的东岸起源、生长。金代营建中都时扩建城墙,将“洗马沟”纳入城中,又修水渠导流助景,在同乐园形成了数个美丽的湖泊。这些湖泊连缀的景象,形成了中都城里“鱼藻之乐”的自然氛围。
有了这么好的自然氛围,
女真人会在这里玩儿些什么呢?
据《金史·礼制》记载:女真人继承辽代习俗,每年重五(农历五月初五)要在“鞠场”行拜天之礼,礼毕后要宴请群臣。这个“鞠场”就在同乐园。
《金史·章宗纪》中记载:“(明昌元年五月)戊午,拜天于西苑。射柳、击球,纵百姓观。”“(泰和三年)五月壬申,以重五,拜天,射柳,上三发三中。四品以上官侍宴鱼藻殿。以天气方暑,命兵士甲者释之。”
"拜天"是个很庄重的仪式,庄重过后,还要玩儿一场欢乐又刺激的游戏——射柳、击球。
《金史·礼记》记载:“凡重五日拜天礼毕,插柳球场为两行……驰马以无羽横镞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驰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或断其青处,及中而不能断,与不能中者,为负……已而击球,各乘所常习马,持鞠杖。杖长数尺,其端如偃月。分其众为两队,共争击一球。先于球场南立双桓,置板,下开一孔为门,而加网为囊,能夺得鞠击入网囊者为胜……皆所以习跷捷也。既毕赐宴,岁以为常。”
射柳、击球是起源于马上民族的马上游戏,有非常强的竞技性,还有一定的危险。
(唐)《马球图》
(清)道光皇帝《绮春园射柳图卷》
“射柳、击球,纵百姓观”这几个字描绘了“同乐”的场面:重五拜天仪式后,金中都的百姓聚集到皇家乐园之中,吹着微风、伴着美景,观看贵族们进行激烈的马上竞技。想想就很好玩儿。
除了好玩儿,这些马上竞技对于女真民族来说,还有更大的意义。按照金世宗完颜雍的说法,玩马球是为了“示天下以习武耳”。虽然危险,也要坚持。
重五当天打完马球之后,“运动员”们要一起来到鱼藻池上的鱼藻殿,皇帝在这里赐宴群臣。“以天气方暑,命兵士甲者释之。”这句话提示我们注意的一个信息:“重五”是北京最热的大夏天,皇帝很开明,告诉士兵热了就脱。刚打完球的皇帝和大臣们也很热,所以要到鱼藻池上喝喝酒、吹吹风。
炎热的天气,激烈的运动,大小湖泊连缀而成的“活动场地”,说明了一个简单的常识——有水的地方很凉快。根据物理学原理,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水体比陆地温度上升慢。在炎热的夏季,水体温度可以比水岸温度低10℃以上。水体上方的空气温度低,气压高;水岸上方的空气温度高,气压低,因此,阵阵凉风会从水面吹向水岸。
金代,在夏天最热的重五时节,皇帝邀请都城中的百姓来到同乐园,分享马上竞技的快乐,分享水上吹来的微风。这就是金中都里的“鱼藻之乐”。
可惜,在金中都享受“鱼藻之乐”的女真人没能乐到最后。公元1215年,蒙古军队攻陷了金中都;1267年,在元世祖忽必烈的倡导下,蒙古人选择新址、重新规划建设了一座全新的都城,称为“大都”,并在城市中心区塑造了新的“鱼藻之乐”。
《元史·地理志》记载:
“(海子)聚西北诸泉之水,流入都城而汇于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焉。恣民渔采无禁,拟周之灵沼云。”
这个汪洋如海的“灵沼”,就是今天北京城里什刹海的前身。(关于什刹海的前世今生,我们后续再聊~~)
金中都被蒙古军队攻陷后,曾经热闹的同乐园变成了一片荒地。翰林学士“闲闲老人”赵秉文曾游同乐故苑,感慨物是人非:
“既而登高台俯清泚,天落镜中,水涵空际,物无倒影之心,水无涵空之意,心与境忘,境融神会。先生一笑,而作渺归鸿于天外。”
——金代,赵秉文《滏水集 · 游西园赋》(节选)
人们是如此喜欢水,只要水还在,人们就会不断创造快乐,即便游人不来,小动物们也会常来。
斗转星移.....1905年,京张铁路开工,广安门火车站占用同乐园地区,铁路从就鱼藻池西岸经过。
地图中的鱼藻池与铁路(1905年)(底图来源:德国驻扎天津测量部测验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一年绘制《北京附地》(局部))
1956年5月,63岁的毛泽东主席第一次在武汉横渡长江,写下“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诗句,并号召人民“应该到大江大海去锻炼”。为了满足市民夏季游泳的需要,北京市依托天然湖泊,开设了许多露天游泳场,“鱼藻池”就是其中之一,名字叫做“青年湖游泳场”。
1951年北京卫星图
(底图来源:北京印迹官方网站)
露天游泳一下子成了北京市民的时尚。据《北京日报》1977年6月9日1版刊发的《本市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一文记录,全市每年夏季到公共游泳场参加游泳的群众达 500多万人次,每年7月16日,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成为北京市游泳爱好者的盛大节日,每到这一天,全市总有几十万人参加纪念活动,几万人下水游泳。露天游泳一下子成了北京市民的时尚。
左图:1961年夏季什刹海露天游泳场(图片来源:北京日报,高宏/摄)右图:北京露天场的游泳证
不知道什么时候,青年湖因水源减少、水体污染等原因被改成了养鱼池,后来也逐渐荒废了。800年前,“闲闲老人”赵秉文来到故苑同乐之地,望着平静的湖面,感慨物是人非。如今,人们再来到鱼藻池遗址,看着空置的烂尾楼,应该要感慨“人非,物也非”了。或者连感慨也没有,因为这里连一丁点“曾经欢乐”的痕迹都没有了,只能从绿地和建筑的布局中,看出当年“青年湖”的轮廓。
1972年、1996年、2008年鱼藻池遗址(即青年湖游泳池)的变化(图片来源:北京印迹官方网站)
“鱼藻池”没了,人们对水的热情不减。有很多专家学者和北京城的市民,不断呼吁恢复鱼藻池。
2017年4月,“西城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西城区人大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的决议”,提出加强鱼藻池遗址保护,推动金中都鱼藻池遗址公园建设。
2019年12月,《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草案中提出“形成一批与古都风貌相协调、与公众需求相适应的公共活动场所,构建散发古风古韵、融入现代生活的公共空间体系”。而鱼藻池遗址公园建设也被纳入公共空间体系的规划。
首都功能核心区-蓝绿空间结构图
(图片来源:《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草案)
鱼藻池公园什么时候建?怎么建?需不需要恢复湖面?如果需要,是否有清洁、充足的水源?水处理的成本要多少? 这些问题还不知道答案......
让我们值得期待的是,新时代的北京已经在各种规划的指导下,擦亮了好多张金名片,相信“鱼藻池”这片金中都宫苑遗址也能重新找回曾经的“快乐”,并焕发新的时代气息。
参考资料
[1] 齐心. 金中都宫、苑考[J]. 北京文物与考古, 2004.
[2] 朱祖希. 开辟一座“鱼藻池公园”如何[J]. 北京规划建设, 2002(02).
[3] 左犀. 鱼藻池的故事[J]. 北京档案, 2006(04).
[4] 林伯原. 论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J]. 体育科学, 1991(04).
[5] 萧放. 北京端午礼俗与城市节日特性[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51(1).
[6] 贾晓燕. 曾风靡京城的露天游泳场[N]. 北京日报, 2017-8-11.
[7] 李裕宏. 当代北京水系史话[M].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3.
内容合作:清华同衡人文与创意城市研究所
专栏作者:苍司宇
注:文章仅代表作者/专家本人观点,不代表“北京印迹”平台立场
京
城
水
迹/
大家谈
朱祖希
中国文物学会特邀专家
北京地理学会副理事长
在北京早期的城市中,金代中都城以前的城垣已无迹可寻。金中都城残存的城垣是北京城市发展中现存最早的遗迹,目前在丰台区凤凰嘴村、万泉寺、马连道等处尚残存的土城,便是其最好的见证。而上个世纪90年代的考古发掘,也已搞清了金中都城的四至,多数的城门和宫城的位置,部分街道的布局。但它们并未有任何地面遗迹保留至今。唯有位于今西二环路白纸坊立交桥以西200米宫苑处的“鱼藻池”(前称“青年湖”),遗迹尚存,并已在1993年就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
我的老师,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曾在1993年10月1日专门为“鱼藻池遗址”撰写过碑文,并矗立于其间。他认为,金中都城是北京在华北平原原始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后一座大城,又是向全国政治中心过渡的关键——金中都城拉开了北京成为全国性都城的序幕。在城市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鱼藻池”则是金中都宫苑遗址的唯一见证,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当时他还提出,为了保持“鱼藻池遗址”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建议把它修筑成“鱼藻池公园”。
“历史文化”是北京城的金名片,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来擦亮这张金名片。中国历史地理的奠基人、被人们誉称为“北京通”“中国申遗第一人”的侯仁之先生,于2013年10月22日以102岁的高龄驾鹤仙逝了,但他欲把金中都宫苑的遗迹建成为“鱼藻池公园”的声音犹如在耳,挥之不去。但愿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为“金名片”再增添光华。
关于“京城水迹”,大家都有什么想说的呢?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或提供内容线索
识别上方二维码进入小程序留言板
推荐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京城水迹 | 北京城的水源在哪里?
京城水迹 | 永定河还有很多名字?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