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规划师丨“回天有力”唤醒“睡城”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Author 规划自然小编
“这里对我而言只是个睡觉的地方”,这句话曾是无数回天居民的心声。“回天地区”多年来一直被打着“睡城”、“卧城”的标签。而现在回天地区已与往日不同。上班时程序员能从京城首条自行车专用路骑行去中关村软件园,闲暇时家长带孩子在家门口天通苑体育馆就能锻炼身体;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则是居民遛弯的好去处,就近上学、就近就医特别方便……如今的回天地区已经成为充满活力的幸福家园,城市更新还在继续,更多的惊喜还在路上。
3月31日晚,由市委宣传部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我是规划师》第十集《睡城,醒来!》播出,讲述了回天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至2020年)破解回龙观、天通苑超大型社区的治理难题,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城市有机修补更新,回天地区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节目播出,引发了很多回天三年行动计划参与者、见证人的感慨和热议,大家纷纷为回天地区新面貌点赞。
01
“城市修补”助力大型社区更新
正在编制的《北京昌平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CP03—0101~0602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20年—2035年)》提出公服增补、交通改善、基础保障、品质提升、职住优化、精治共治6大实施策略。通过发动责任规划师、属地政府部门,滚动发掘现状低效楼宇,作为补充设施短板、促进区域整体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下一步,将根据街区实施策略和实施任务,研究更新的相关政策,探索新型更新思路,打通现有存量更新在政策机制、标准规范、审批流程的瓶颈堵点,通过政策激励,推动城市更新的落地实施,切实解决回天地区的现实问题,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形成超大型社区综合更新治理的北京经验和全国性典范,为国内大型社区治理提供北京样本,贡献北京智慧。
——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常务副院长 张铁军
《我是规划师》里社区书记那句:“说起‘罐里’的人和事,觉得挺自豪的”,让我感同身受。作为回天三年行动计划的参与者和亲历者,每每听到老百姓点赞“回天计划很实际,惠民项目接地气”,我的内心就会充满自豪。作为“回天有我”大我中的一个“小我”,回顾三年行动计划啃下的每一个硬骨头、投用的每一个项目、解决的每一个群众诉求,都让我更加理解“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深刻内涵。
聚焦打造城市修补更新的典范,从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生态需要出发,从地区、街区、社区三级服务体系落点,压茬推进、善作善成,剑指民生痛点,软硬件双向发力,累计建成重点项目62个,长期困扰回天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得以纾解,“七有”“五性”民生短板不断补齐,堵点通了,环境美了,心气顺了,城市也更有温度了。
聚焦打造大型社区治理的样板,由19个社区党支部发起的“回天有我”社会服务,成为基层治理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形成党建引领、报到服务、多元共治等宝贵的治理经验,打造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回天有我”走出小我拥抱大我,治理经验内涵日益丰富。
聚焦打造充满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园,已经启动编制新一轮行动计划,坚持“跳出回天、治理回天”,立足更大尺度空间解决职住平衡问题,围着百姓需求转,推动一批锅炉房、垃圾楼等闲置资源更新,从解决“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计划再利用5年时间,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基础设施效率、人居环境品质、产业发展活力和超大型居住区治理。
——回天专班综合组组长 聂慧松
“回天”地区的建设初心是疏解老城居民,如今新城变成老城,大型居住区面临的交通拥堵、公共设施配套缺乏等系列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这一版新总规实施,从关注城市增量发展转向城市空间规划和更新,“回天”地区通过城市织补、改造,焕发新生,为全市大型社区组团的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城市更新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各部门通力合作,政策集成。未来,将会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结合更新中遇到的实际案例,继续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强在规划、土地方面的政策创新,为城市更新实施提供持续服务保障。相信,只要拼搏,我们的城市会更美好。
——委学习实践班学员 孙一铭
02
规自人一直在行动
回天地区承载着很多人太多的记忆,也为北京城市建设添上浓重的一笔。单霁翔同志提出:一个居住区它是一个生命,不可能在上个世纪就能规划一个面对21世纪解决所有问题的社区。规划建设应立足现状、谋划未来。回天地区出现是我们时代发展的产物,也代表着一定时期规自人对城市发展和快速改善居住水平有意义的探索。
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人的需求在变化,历史的欠账,回天地区就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规自人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大数据描述回天人生活状态、问卷调查了解回天人迫切需求、实地走访体验回天人的日常生活,体检评估找问题、多元协商问需求、整体策划配政策、制定计划推行动、城市治理促和谐,回天三年行动来了,市委市政府在行动、昌平区委区政府在行动、回天人在行动、社会各行各业在行动、规自人一直在行动。
林萃路通了、清华附小来了、自行车专用道用上了、整个地区绿了、积水潭医院扩建了、文体中心开工了、老旧小区改造了……,回天地区变了,回天人高兴了。回天人需求还在变化,回天地区也将继续改变,规划人还在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我们规自人的使命。
——委学习实践班学员 贺尔军
随着林萃路打通五星啤酒厂的顺利实施,让我们看到了政府的决心和信心。开展回天三年行动计划以来,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日益增多,可以说是一月一个面貌,一年一个变化,三年实现大变样。现在的回龙观,小区的私搭乱建少了,街道整洁有序了,公园绿化增加了,医院、学校、书店一些公共服务配套多了,交通也愈发便利,环境更加舒适宜人,“罐里”人民幸福满意度越来越高。现在增加了不少产业项目,为了解决职住平衡,还开始了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建设。城市治理犹如绣花,需要精细化管理,要求我们下足功夫,沉下身子扑到一线,将群众的需求作为我们工作的动力,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回龙观会更加生机勃勃,风华正茂,变成一个真正的活力之城。
——委学习实践班学员 张新圣
看着《我是规划师》第十集《睡城,醒来!》,我们内心澎湃,因为我们亲历了那些规划谋划的未来一个个成为现实:回龙观体育公园开工建设了、多年的交通痛点林萃路通车了、清华长庚医院和积水潭医院扩建了、北京的第一条自行车专用路用上了......,回天地区这些变化,得益于市政府提出的回天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也有所有关注回天、服务回天以及回天人的参与与谋划。
回龙观、天通苑是北京市较早建设的超大型居住区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需求的变化,回天这座城渐渐变成人们心中的“睡城”,也出现了交通拥堵、公共服务设施不足、职住不平衡等问题。2017年,我们将回天地区所有历史档案进行调阅,重点梳理了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公服设施基本情况,并组织编制完成《回龙观地区功能优化规划研究》、《天通苑地区功能优化规划研究》两项专题研究工作,为项目清单的建立提供坚实的基础。2018年初,针对初拟定的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我们逐一核对上位规划并实地调研,梳理项目权属、现状及周边建设情况,确保项目的可实施性。项目清单明确后,我们提前介入,发挥全流程跟踪服务机制,协助建设单位制定项目计划表,主动帮助深化完善项目方案,并高效办理相关许可手续。
如今,回天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117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天通苑体育馆等已投用的项目都备受周边居民好评,人民心中的睡城已渐渐苏醒。随着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的开始,相信不久的将来回天地区还将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将继续努力着,和所有关注回天、服务回天及回天居民共同见证回天这座城的活力重生!
——昌平分局回天专班
“这里对我而言只是个睡觉的地方”,这句话曾经是无数生活在“回天地区”的人们的心声。所谓“回天地区”,是北京北部两个超大型社区回龙观和天通苑的合称。从它身上的标签“堵城”“睡城”就能够看出,它曾存在的问题。
借助规划师的视角,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曾经你难以想象的坐地铁挤成“相片”;为了上班需要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就出门;因为高楼太多,又长的很像,每日回家后想要找到自己的家都需要费些功夫;来这里工作被同学嘲笑,说是去了“罐里”的回天地区。时至今日,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拥有专用自行车道,每日骑着自行车,享受阳光和鸟叫就能有限抵达办公地区;拥有定制公交和多条地铁,交通便捷且升学、养老、创业、就医等配套设施完善的大型社区;是一个让居民热爱、自豪且不愿离开的社区。
多方参与,居民共治,让这个老居住区焕发新生,给它注入了新鲜血液。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测绘师,我们应该更加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不断的在业务的精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并充分应用新时代测量技术,为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提供精准数据,为治理大城市病提供支持。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王天明
03
造梦者和追梦人
回龙观街道办事处主任 霍琨
回龙观的规划不是“睡城”,但20多年的发展把它变成了“睡城”。感谢回天三年行动计划,给了这座睡城苏醒的机会,也给了睡城中的人们把梦想变为现实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规划师是造梦者,基层干部和居民则是追梦人。怎样让土地空间有限、建设指标锁定、人口车辆稠密、公服配套资源缺失的回天地区重新充满活力,成为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道难题,疏解整治促提升则是解题的唯一钥匙。去年一年,回龙观街道疏解了回龙观建材城,拆除各类违法建设17.9万平方米,为13号线AB线拆分、新龙泽轨道微中心、龙域休闲公园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腾退出了必要空间。在社区内,街道成功创建“基本无违建”小区14个,为万龙小区等老旧小区改造和新康园口袋公园等51个社区“微提升”项目的顺利实施清除了障碍。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回龙观的群众亲眼见证了家门口实实在在的变化,睡城已经醒来。但是,从睡城转变为活力之城的这一梦想依然道阻且长,行之将至。
在新一轮的五年行动计划中,“疏解整治”要坚持,“提升”已经到了发力的关键时刻。如何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好疏解腾退出的空间,把好事办好?正如单霁翔先生在《我是规划师》中所说,“一个社区是一个生命体”。既然是生命体,社区更新就不能是一串冰冷的数字,而是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由街道、社区居委会、居民、物业、开发商等各方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在这个过程中,街区责任规划师是穿针引线的专业人士,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下一步,回龙观街道将与街区责任规划师密切合作,充分发挥规划师在社区织补中的作用,精细编织城市更新的美好蓝图,让回龙观的每个社区都焕发出新的活力。
昌平区龙泽苑社区书记 伊然
我在回龙观生活了18年,我是回天计划的见证者和受益者,没有回天计划之前,我的爱人常常感叹“我家住在回龙观,每天征战北五环”,也有很多朋友说我们是“罐”里人。
2018年8月回天计划正式启动,九月我们小区的幼儿园变成了普惠园,每个孩子家长节约一大笔支出,所以老百姓就说“回天计划很实际,惠民项目接地气”;回天计划实施二年多,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等各种难题都得到改善,但许多车主又说:“回天计划行不行,就看林萃路通不通”,2020年疫情那么重,林萃路还是如期通车了。作为一名回天居民,特别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回天三年计划,我们家周边发生了太多的变化,我家门前就是网红的自行车专用道,迎着太阳拍个照片真得太美了;我们小区自备井改成了自来水,小区中心路修建了健身步道,安装了智能健身器材,高清监控全覆盖……新一轮回天计划开启,我希望政府能关注居民身边路边的小民生,微项目,让回天老百姓回天有路,回天有福!
昌平区回龙观街道工作者
每天早晨都不一样。清早起床,驱车前往回龙观,随着距离的缩短,人都变得愈发精神了。高楼多了,违建少了;公路宽了,坑洼小了;人流大了,秩序好了。曾经的“睡城”,游商的聚集地,无序的车流,已消失在视野中。
每天工作都不一样。市民对城市建设建言献策,让我们获得了很多灵感,解决不同的“疑难杂症”,,就是和百姓群策群力的成效。近几年随着回天计划的实施,基层政府有了更多的政策支持,越来越多的方案得以落地,切实的项目也提前开启工作。虽然工作节奏加快了,却因规划得当,也显得井井有条,同事们鼓足干劲,一派热闹的景象,真正的撸起袖子加油干!
每天归途都不一样。随着规划道路不断开通,生活环境逐步提升,回天的人流量同样吸引着各色的商业企业的入驻。这里新开的超市,那里装修了饭店,便民设施随处可见,曾经匮乏的娱乐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回天计划还在继续,看着努力换来的美好景象,我想我会在这里一直努力工作,为“睡城”的觉醒努力。
04
助力回天地区焕发新生机
龙泽园街道责任规划师团队成员 高梦瑶、赵凯茜
作为回天地区责任规划师队伍中的一员,有幸与回天居民一起见证了地区在三年行动计划当中的变化和发展。对于责任规划师来说,如何在回天地区这一大型区域中梳理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规划路径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整体问题,超大的空间尺度、高人群密度和多样的居民职业身份等区域特征要求我们在物质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做到兼顾,科学合理地布局和设计城市便民基础设施的同时,提升居民对于居住区的认同感。这些议题在规划设计和实施阶段中是难点,亦是我们责任规划师的兴奋点。在走访社区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回天地区居民对他们生活的地区也在进行着思考。随着街道整治工作的推进,居民公共意识得到了激发和提升,反映出生动的社区氛围,这是我们乐见的。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对龙泽园街道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为回天地区的城市更新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北京昌开建设工程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吴燕
回天地区于90年代末建设,作为昌平区重要的经济发展引擎,更是回天地区老百姓的家。对比其他大型社区,由于配套设施不完善,老百姓享受不到同样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回天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回天地区发展的好是所有昌平人都在盼望的一件事。
为深入推进回天地区健康发展,更好满足居民美好生活期待,完善超大型社区城市修补更新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如此密集的城市群落中不做商业建设,而去做一些医疗、教育、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是非常有魄力的决策,具有功能性、人文性、美感齐备的城市设计充分展示了回天地区的发展魅力,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让回天地区成为和谐宜居之区。相信随着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成建设,当地居民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问题也将逐步得到缓解。
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彧
腾讯众创空间是昌平发展的第一个项目,也是对于城市更新的勇敢试水,当时建设产业综合体这个念头是源于2015年国家提倡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但最初运作的规划并没有仅仅限于双创和职住平衡,而是聚焦在区域的产业该怎样升级、空间和产业的存量资源该怎么优化,以及增量怎么能够伴随可预期的经济和科技创新战略发展方向进行动态的更新和引进,最初的思路和最后的实施路径,反观来看,其实就是城市“有机”更新。
就像片子里说的那样,最初很多人认为回天是大型居住区,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当成城市的“负担”。但其实生活在这里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学历高、从事工程师、程序员及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我们了解到甚至很多创新创业公司都是从回天居民楼孵化出来的。受到这种启发,我们相信,人才的“根”在这,他们就一定有在这里创业的动力和机遇。事实上,这也是五年前,我们找到的区域实现产城融合的突破口和规划的着手点。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根源,家门口就业创业的人多了、氛围红火了,自然一个区域就跟着“重生”和更新了。创业生态活跃并逐步形成区域内独特的“磁石效应”,越来越多本地原住民一想到工作,会把目光由城市核心区转回到本区。这样,职住平衡、城市更新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在区域闲置资源的盘活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村集体的经济收入,随之带来的是区域的消费结构、人才结构也得到了提升。所以更好地实现了大型社区的共治、共享、共创,也反哺了农村经济。
经过几年的实践,城市更新人才是基础、产业是关键,但一切的前提都是保持前瞻、规划先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05
“睡城从此被激活”
西城回迁居民 刘凤桐
作为回天居民,看了北京电视台《我是规划师》播出的《睡城,醒来!》这期节目后,对电视中那些熟悉的场景深有感触,回想起这些年回龙观的巨大变化,往事历历在目。
2014年从菜市口搬到回龙观,七年间,我亲眼见证了回龙观的日新月异,亲身感受了这座“睡城”的觉醒。记得当初刚搬来时候确实有很多的不适应。虽说房子建的宽敞明亮,居住面积比原来大杂院时候好了不知道多少,但以前出门就是公园、走几步就到商场、有个头疼脑热的去医院也都离得很近。交通四通八达,无论大人工作、小孩上学、老人生活都很方便。而这里,什么都没有。自从有了回天计划,首先的变化就是生活设施越来越齐全了,再然后就是城市地铁多了,各条线路多到出门不靠导航都不知道怎么走。回南路、林萃路、龙域东一路,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睡城从此被激活。”说起路,必须提一提最让我们引以为傲的全市第一条自行车专用路,这条路就像一条镶嵌在回天的巨龙。从此一路横贯东西,提速回天,拥堵变通途。
回天的发展印在政府工作人员的心上,印在老百姓的眼里,印在无数为这片土地辛勤耕耘付出的人们的汗水里。我们的回天,我的家,愿家园越来越好,未来可期。
委学习实践班学员 杨岩枫
刚刚毕业的时候,在回龙观和天通苑都租房子住过。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再回“回天”,这个承接中心城区人口疏解的重要承载地已经焕然一新,路网贯通、设施完善。“回天”行动计划的成果,得益于积极的公众参与,规划师们从居民们提出的1270多个问题中,着眼微观,立足宏观,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娓娓道来规划的“奥秘”。得益于医疗服务、生活设施、交通网线等的进一步完善,城市的有机更新;得益于“规划师”这一个极力发挥社会责任感的群体,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倾听着百姓之声,默默无闻的为北京城市发展奉献着,让“睡城”迸发生机!让百姓更有满足感和获得感!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委学习实践班学员 雷晓东
参加工作以来,有近十年时间职住都在回天地区,切身感受到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神奇变化,充分体现了首都规划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回天地区城市更新改造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共建共享、稳步推进,积累了丰富的超大社区治理经验。睡城已经醒来,规划建设仍将延续,不断攻坚克难,久久为功,相信未来回天地区必将更加宜居宜业。
06
破解大型社区治理难题
土地利用中心学习实践小组
如何破解大型社区所面临的治理难题?通过大数据分析,给“回天地区”做了体检,在政府破解难题的决心下,在回天人民共同参与努力下,通过规划师们默默无闻的奉献,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短短几年间“回天地区”不断的发展,为这套考题给出了一系列令人满意的答案。2018年8月,北京市出台《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100余项措施渐次落地,剑指民生痛点;一系列城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着力补足发展内生动力。2020年是回天三年行动计划成果集中展现的关键之年,两年多来,成绩显著,开通了林萃路,实现了到五环路的一马平川,建成了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全长约6.5公里,方便了“回天地区”通勤的上班族。此外,清华附小、人大附中等名校来了;清华长庚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使就医顺了;休闲公园和专业的运动场地设施让社区美了。回天地区旧貌换新颜。
曾经的“睡城”渐渐苏醒,未来这里将更加通畅,生机勃勃的“回天”,还将为北京、为中国、为世界呈现更多精彩,让我们拭目以待!
昌平分局学习实践小组
“回天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回天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规划引领,城市有机更新。打破以往街区控规编制传统思路,利用碎片化空间进行城市“微更新”,深入挖掘盘活社区闲置资源等存量空间,规划便民商业网点、小微公园,新增小微绿地,增加停车位等,着力补齐公服配套设施短板。现如今,一大批道路、学校、公园、医院项目落地回天,让老百姓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科技赋能,破解规划难题。利用“回天有数”大数据平台进行地区体检,实现数据资源合理、有效配置,不断提升城市规划的科学化、现代化和多元化发展水平。公众参与,社区共治共享。充分发挥街道、社区、责任规划师和居民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为回天地区量身定制锦囊妙计。“回天有我”活动中,社区义诊、健步走活动、机器人编程课程,居民真正体会到了社区参与感和归属感。“回天三年行动计划”有力推动了回天地区城市更新与产业转型,为北京乃至全国大型居住社区更新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样板。
《我是规划师》将与您相约一场
不一样的沉浸式体验
体验由规划带来的不尽精彩
体验属于这座城市的无限可能
每周二晚21:20左右
北京卫视不见不散!
本内容及图片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学习实践班、昌平分局、土地利用中心、市测绘院等提供
推荐阅读
持续擦亮古都金名片,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举办第二届“名城保护·大家谈”活动
我是规划师丨什刹海,随时光静静流淌
我是规划师丨让城市静下来,还古都以历史风貌
我是规划师丨北京印迹,在水一方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