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将外部流线融入造型设计的建筑
茫茫人海中,为防大家走失,请大家
点击上方 “建筑志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为建筑志加上星标,就再也不会迷路啦!
随着建筑绘图的完善与改进,建筑设计产生了更多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因素可以成为建筑设计的主导因素,影响整个建筑设计的外观、氛围以及叙事性。
而其中之一——以外部的流线设计结合建筑造型进行设计的手法,在近些年来也越来越得到青睐,这种将流线和建筑设计结合的方式使得增添了更多的叙事节奏跟意义,并在造型上有了更多突破的可能性。
01 奥茨冰人博物馆——Snøhetta
地点 | 意大利 博尔扎诺
图片 | Snøhetta
状态 | 方案确定
Snøhetta为冰人博物馆设计了一个新的博物馆。建筑位于高耸的Virgl山顶,俯瞰意大利北部的南蒂罗尔首都。博物馆与Bolzano缆车站一起,缆车装置延伸了市区范围,将山林中的博物馆纳入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
建筑使用了大面积的台阶模拟山势延伸了地形,与周围的坏境地形融为了一体。游客可以选择登上大台阶屋顶从上方的开放空间或者从底下的联合门厅进入博物馆。
屋顶露台与大台阶为博物馆增添了可塑性,塑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从休闲散步、露天市场甚至是举办室外音乐会。
02 云阳市民活动中心——汤桦
地点 | 中国 重庆
摄影 | 陈尧
状态 | 2011年建成
云阳市民活动中心以符合江岸堤坝的角度台阶状倾斜,填补了山与长江的间隙。东侧为城市广场,与建筑一起形成整体性的室外空间,以堤岸阶梯联系山与水,使其更具山水场所气质。
建筑屋顶采用台阶式屋顶形式,形成城市的公共空间,如观景的看台,与传统的长江大坝的空间使用相呼应,创造出蕴含传统意境的建筑实体,以表达城市的集体记忆。
03 哈德逊广场‘Vessel——Heatherwick工作室
地点 | 美国 纽约
摄影 | Getty Image
状态 | 2019年建成
Heatherwick工作室为HudsonYards设计了一个公共中心,吸引游客同时为曼哈顿创造一个新地标性社交空间。这个公共中心是由154个楼梯和台阶相互连接的阶梯井构成。
通过思维扩散形成三维点阵(three- dimensionallattice),公共广场向上拉伸,规划超过一英里的行走路线,并在垂直空间中探索多种路径行走的可能性。
设计最后通过在每对楼梯之间插入一根钢脊来解决,创造一种在“up”和“down”的自然分割。原始钢结构直接裸露让建筑具有透明性和完整性,楼梯下面采用深铜色金属包覆,凸显形状并与周围建筑区分。这是一个为纽约人和游客设计的,可攀爬、探索和享受社区生活的简单结构,是生活的缩影。
04 上海大歌剧院——Snøhetta
地点 | 中国 上海
图片 | Snøhetta
状态 | 方案确定
上海大歌剧院坐落于是上海后滩,紧邻黄浦江岸。建筑师在设计时为博物馆注入了动态的理念,犹如歌剧演员的舞动,亦或者扇面的展开而形成的阶梯屋顶形成的旋转室外楼梯,连接了地面与天空,并确保和强化了从大歌剧院框景市区以及从市区远眺大歌剧院的核心景观视角。
大歌剧院建筑设计的动态意向同样渗透于其视觉品牌设计,包含了具备高识别度的展开扇子图案的标识,饱含东方地域特色,精美而简洁。大歌剧院的屋面将成为可供行人游览的“舞台”和城市观景台,适用于大型庆典活动和普通日常参观,承载着容纳集体庆典和个体活动的功能使命。
05 横滨国际客运中心——FOA
地点 | 日本 横滨
摄影 | Satoru Mishima /FOA
状态 | 2002年建成
横滨客运中心的最初构思基于建筑立面一组微曲表面材料非常复杂组合,形成了一个可航行、可居住的建筑形态。在瞭望甲板顶上,地板材料如波浪般高低起伏,形成了通道和通向下层广阔的围合空间的孔道。这些时而细微时而显著的高度变化是本项目新奇的建筑语言的精华所在。
整个建筑被垂直组合为三层。顶层是车库;宽敞的中层作为客运中心的行政运行区域,包括了票务、客服、出入境、餐厅、购物及等候等区域,横跨顶棚的钢梁为空间增加了厚重感,与瞭望甲板上轻盈、灵动随意伸展的感觉形成了鲜明对比。建筑的三层由一组平缓的斜坡通道连接,设计师相信这相较于楼梯会对建筑整体保持连贯、多维度的交通动线更加有效。
06 台北TEK大厦——BIG
地点 | 中国 台湾
图片 | BIG
状态 | 方案确定
BIG事务所设计了一座位于中国台北市的城市公共建筑TEK。TEK大厦是一个以57米为边的正立方体建筑,其中包括了一个螺旋阶梯上升的城市活动街区。
TEK大厦充分利用了所处基地的优势,将公共街道融入到建筑体量当中,将参观者从城市街道引领到屋顶花园,上升的螺旋像锚一样把众多功能块包括商店,陈列室,办公室,会议中心,展览中心,餐厅和画廊等串接在一起。
建筑整体是由混凝土薄板构筑,这些层叠的片状混凝土板不仅有遮阳效果,还有利于公共人群进入。建筑表面有很多大面积向内收缩的坑洞,这种表皮处理增强了建筑的公共性,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城市公共楼梯,参观者可以自由的进入到建筑屋顶层,那里设置了一个圆形剧场,为非正式的公共聚会提供了自然场地。
07 西村·贝森大院——刘家琨
地点 | 中国 四川
摄影 | 存在建筑
状态 | 2015年建成
建筑使用围合的理念建立了三面环绕的建筑体,由架空跑道柱廊完成围合,透而不漏。跑道系统超越手法式的建筑表面造型,以具有社会功能的公共运动设施形成建筑主要特征。跑道总长1.6公里,上行下达,转折起伏,缠绕整个建筑,由交叉坡道、屋顶步道、环形跑道、廊桥、长廊、屋顶天井以及外挂楼梯组成。外挂楼梯分布在东、南、西内立面的中部,作为形象强悍的连接系统,连接起内院、屋顶和地下一层天井。跑道系统既是引人注目的建筑形象和社区休闲运动设施,更是新兴健康办公生活的依托。
跑道贯穿环形屋顶,屋顶以“四坡水”方式向内聚合倾斜,整个屋面铺设再生大孔砖,孔内填土,可作绿化或城市农业,同时也是传统瓦屋面肌理的抽象表达。环形屋顶与大院共同组成了西村的超大绿地。屋顶跑道布置有由当代材料“转译”设计的亭阁、观景台、长廊、廊桥、观景塔等传统园林景观元素。跑道两侧以水泥管作为树池、以公路隔网作为栏杆、以碎瓷砖作为排水沟贴面,这些常被一般建筑审美所排斥的道桥工程现成品和民间工法,除造价低廉、性能完善外,也给跑道带来一种“郊野感”。跑道两侧种竹形成林荫;露天酒吧以竹竿和竹架板搭建;景观长廊供人休憩;廊桥起拱;屋顶剧场自由开放;观景塔作为制高点可俯瞰大院,并成为显著标识。
08 荷兰多功能活动中心——René van Zuuk事务所
地点 | 荷兰 罗森达尔
图片 | René van Zuuk
状态 | 2009年建成
荷兰多功能活动中心位于荷兰西南部的罗森达尔市。建筑结合了展馆、公共广场、舞台以及睇下停车库。建筑将广场延续到了建筑上,Rene van Zuuk设计了建筑物的外部进入露台的方式,可以从广场步行到倾斜的屋顶到露台,这样使得屋顶成为公共区域。
从屋顶到建筑物的入口都是由倾斜表面切割而成,每层都有自己的露台。屋顶的其余部分是一个大舞台,艺术家可以在大楼前进行表演。在南侧,展馆达到了最高点。这部分建筑物悬挂在停车场的主要入口处,允许日光深入到下面的两层。
09 水御堂——安藤忠雄
地点 | 日本 兵库县
摄影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状态 | 1991年建成
水御堂建于1991年,位于日本兵库县南部淡路岛,兴建于古建筑本福寺后面的山丘之上。游人必须得通过一面直墙之间的开口才能进入建筑中心。穿过直墙后,呈现另一堵形状弯曲的墙面,两墙之间夹着一条指引道路的碎石小径。
沿小径绕过这堵弯混凝土墙之后,就会见到一个椭圆形的莲花池景观。莲花池其实是水御堂的屋顶,真正的建筑反而是半藏在地下。因此要进入建筑物,需要通过莲花池中央的楼梯拾级而下。
这种特殊的设计并非是对常见的寺庙向上的进入方式的简单颠倒﹐安藤忠雄此处的建筑空间布局,意为营造一个进入另一个世界的连续过程,有着洗涤心灵的意味。走下莲花池的过程,仿佛使人超然世外,自然的和谐之美与如镜的荷塘,将人冥心静气,带入超尘脱俗的境界。
10 国家退伍军人纪念馆——Allied Works事务所
地点 | 美国 俄亥俄州
摄影 | Aerial Impact Solutions
状态 | 2018年建成
位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国家退伍军人纪念馆在2018年落成,设计者Allied Works事务所将可能是一个沉闷和阴郁的计划提升到一个具有城市风貌的公共空间。该博物馆由相交的白色混凝土带组成,螺旋上升的建筑外部流线引导着人们通向建筑的顶部入口,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整个纪念公园的景观(由OLIN设计)。
这座建筑将原先被城市忽视的河滨与市中心连接起来。设计者布拉德·克洛普菲尔及其团队设计时的期望是能够创建一个能够轻轻地从这个地点抬起土地的结构,形成游行匝道最终成为一个开放性的露天庇护所,构建一个能让人沉思和唤醒记忆的空间,并能够承担每年退伍军人游行的场所。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仅供学习参考
往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