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当代建筑

其他

郑方 | 数字人文导向的体育建筑全寿命期智慧化整合设计方法框架

method,详见https://www.thenbs.com/PublicationIndex/Documents/Details?DocId=299189。②National
2022年12月14日
其他

这周,它们中标了 | 96

·01【沙特阿拉伯-利雅得】项目名称:沙特阿拉伯萨勒曼国王国际机场设计单位:Foster
2022年12月9日
其他

这周,它们中标了 | 95

Architektur项目概况:项目是对纽伦堡审判纪念馆周边环境进行的重新设计,并在市中心以西的司法中心前区建造一个新的游客中心。项目占地面积约5
2022年12月2日
其他

延期通知 | ACCRA-ASC中国建筑学会寒地建筑学术委员会2022学术年会暨2022SAEDRC体育建筑高峰论坛延期举办

鉴于当前国内疫情仍呈点多、面广、频发的态势,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为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保障参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避免对大家的生活和工作造成较大影响,经反复研究决定:原定于2022年12月9—11日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举办的ACCRA-ASC中国建筑学会寒地建筑学术委员会2022学术年会暨2022SAEDRC体育建筑高峰论坛将延期举办,举办时间暂定于2023年4月初,具体时间另行通知。有关论文征集事项的要求不变。因活动延期给大家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感谢各单位对本次活动的支持!中国建筑学会寒地建筑学术委员会2022年11月17日精彩回顾点击阅读编辑/张倩
2022年11月19日
其他

CA全年订阅开启

钜惠到底,全礼以赴!新刊订阅2023《当代建筑》纸质版,单本定价46元/本全年订阅价552元扫描识别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订阅2023《当代建筑》电子版,单期定价25.9元/期全年订阅价310元扫描识别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订阅订阅热线0451-86289326特惠活动2022年12月25日前征订2023年全年纸质版杂志赠送价值208元的《建筑师日历》1套2022年12月25日前征订2023年全年电子版杂志赠送价值29.9元的《建筑师月历》1套关于我们《当代建筑》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主管、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建筑学术期刊。期刊坚守学术立场,关注当下,秉持理论性、科学性、实践性的办刊精神,将多维度、深层次展示建筑创作与理论研究前沿成果,是致力于记录经典、理性思辨、研讨学术、激发创新的新一代高水准学术期刊。刊名:《当代建筑》刊期:月刊主管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主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学术支持单位:中国建筑学会出版单位:《当代建筑》编辑部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23-1610/TU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22年11月11日
其他

2023《建筑师日历》正式发售

时间匆匆,冬日已至,距离和2022年说再见还有50天。书桌上的《建筑师日历》每日更新,一路前行。2023即将到来,我们希望它依然能陪伴您,用建筑语言记录新年的每一天。不变的坚持汇集国内外建筑师的当代创作,精选365座精美建筑。明信片般的日历内页,带您每日欣赏美图,于点滴时光中了解其创作思想。“一日一建筑,一日一箴言,一日一温暖”,陪伴热爱建筑的您度过每一天。不断的创新以春祺、夏安、秋绥、冬禧为序的四季日历,提醒您新季度的开启,记录时间流逝。页面左下角附有延伸阅读的二维码,扫描即可获取项目翔实信息,实时收藏,分享灵感。礼盒以深沉黑色外表配中国红内衬的经典搭配,追求最为极致的高级感和品质感。底座由上海通正TAL赞助出品,可循环使用。上海通正TAL希望以无限的创意、精湛的工艺、专业的精神打动每位建筑人。2022年即将过去,开启2023,不妨就从《建筑师日历》开始。欢迎个人订阅、好友赠送、礼品团购。特别鸣谢上海通正TAL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新型大跨结构与复杂幕墙系统解决方案,是集研发、设计、制造、施工的全产业链公司。秉持“把产品炼成作品,让技术成就艺术”的理念,拥有通正铝结构、通正复杂表皮、通正新结构三大品牌。双总部分别位于上海及广州,在江苏昆山设有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铝结构制造中心、复杂幕墙制造中心、新材料新结构研发测试中心。精彩回顾点击阅读编辑/张倩
2022年11月10日
其他

这周,它们中标了 | 91

©Cityförster+Urbanegestalt项目概况:项目所在区域占地13.6公顷,该场地目前与埃伦费尔德城市空间相隔离,并受到排放物的污染。Max
2022年11月4日
其他

CA征文 | ACCRA-ASC中国建筑学会寒地建筑学术委员会2022学术年会暨2022SAEDRC体育建筑高峰论坛论文征集

为积极促进寒地建筑及体育建筑的学科发展与学术交流,ACCRA-ASC中国建筑学会寒地建筑学术委员会2022学术年会暨2022SAEDRC体育建筑高峰论坛拟于2022年12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冰雪小镇召开。年会论坛以“低碳赋能
2022年10月22日
其他

10座最美养老建筑

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已达到13.50%,这标志着我国已进入高龄化社会。随着高龄者的居住及照护需求愈加迫切,我国养老居住设施也暴露出“资源分配不均、地缘与亲缘割裂、空间功能雷同”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国内外建筑师紧随国家政策及市场导向,积极开拓养老建筑板块,相继完成了一系列的养老建筑设计项目。01
2022年10月6日
其他

10座唤起城市“记忆”的文化建筑

无论古今,文化建筑始终是城市文明发展的里程碑。从精神层面来说,文化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封面,也是城市文化内涵的表达,更是一座城市精神文明的高度体现,既张扬个性又彰显浑厚的人文底蕴,还承载着城市产业腾飞的希望。正如世界知名建筑师伊利尔·沙里宁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建筑,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文化上追求什么。”01
2022年10月3日
其他

10座“有温度”的办公建筑

曾几何时,我们慢慢习惯在玻璃幕墙包裹的写字楼中拼命工作,对大自然失去感知,无法感受楼外的明媚阳光、细雨纷纷,听不到风声、雨声、虫鸣声。小编推荐10座“有温度”的办公建筑,带大家一同感知办公空间中的光影变化、感受四季的更迭。01
2022年10月1日
其他

这周,它们中标了 | 86

Planning+Localarchitecture项目概况:项目旨在建造了一座新的总部大楼,来满足其办公人员的需求,并提供一个可以让
2022年9月30日
其他

这周,它们中标了 | 85

·01【上海-奉贤新城】项目名称:奉贤水乐路幼儿园设计单位:大小建筑
2022年9月23日
其他

这周,它们中标了 | 84

·01【上海】项目名称: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2b-6项目设计单位:查普门泰勒+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一院)
2022年9月16日
其他

张鹏举 韩冬青 李保峰 孔宇航 李振宇 | 饮水思源 感念师恩

从踏进校园到步入社会,每个人在生命中都会遇到一位难忘的老师,在困顿时给予我们鼓舞、在迷茫时为我们指点方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邀请了5位建筑界知名教授,分享他们与老师之间难忘的故事。心中怀感恩,所遇皆温柔。衷心祝愿所有老师节日快乐!追忆李大夏老师张鹏举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教师节又到了。13年前的9月是李大夏老师离开我们的月份,我不免又忆起那年与李老师的种种。2009年5月,经过近一年的工作,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筹建完成,建筑馆竣工揭牌,同时迎接评估专家进校考察。退休多年的李大夏老师专程从上海回到学校,做了一场以评估为主题的演讲,颁发了首届“李大夏奖学金”,并参加了评估的全过程。这次回校,李老师是带着病的,返回上海后立即住进了医院,被确诊为肺癌。治疗期间,李老师不断询问评估结果,在病情严重到说话不便时,就用手机信息与我交流。我保留了李老师这一期间的全部信息,摘录其中一条:“鹏举,病情的发展完全非我所料,你大体已知。人生苦短,实是无奈!你这段时间太累,要认真对待自己的身体。这些年积累了一些原版外文书,想送给新学院,不知可否?”当年7月,我专程去上海看他。那天李老师显然有所准备,半躺在病床上,身体消瘦得厉害,头发全白,但梳理得整齐,精神状态很好,总是微笑着。因在吸氧,加之身体虚弱,李老师说话并不多,但话题几乎都是学院、评估和学生。于我而言,李大夏先生是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20世纪80年代末,没有李老师的鼓励,我不敢奢望去南京工学院深造;20世纪90年代初,没有李老师的邀请,我不会回到内蒙古工作。我很怀念这位尊敬的引路人。我的博士生导师鲍家声教授韩冬青
2022年9月10日
其他

这周,它们中标了 | 83

Oudolf项目概况:项目位于费城市中心的本杰明弗兰克大道旁,占地6439平方米。将包括一个1643平方米的两层建筑,其中大部分将位于地下,以展示美国雕塑家Alexander
2022年9月9日
其他

这周,它们中标了 | 80

Architects项目概况:项目位于宁静的石垣岛,距离新石垣机场有11分钟车程。酒店最多可容纳10人,为日本酒店品牌Not
2022年8月19日
其他

预告 | “从伴随式城市设计到总设计师制”学术沙龙系列分享

2018年,深圳、广州、上海等城市相继开展总设计师制探索城市设计实施机制。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修订征询意见首次将“城市总建筑师制度”提升到法律层面。当前,全国多个城市重点地区推行城市总设计师制度,有些围绕片区规划设计成果推进空间品质管控,也有根据规划单元建设要求进行需求协同。尽管多数处于探索阶段,但也为我国城市设计实施管控提供有效的经验支撑。深圳作为中国最早试点城市之一,城市总设计师制度成为城市设计实施制度的一种探索,已初步展现其效果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主办:《当代建筑》编辑部时间:2022年3月22日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人嘉宾精彩回顾点击阅读编辑/李心怡
2022年8月16日
其他

这周,它们中标了 | 79

·01【广东-深圳】项目名称:深圳市龙岗金园软件园设计单位:MENG建筑创作院(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筑景院(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2022年8月12日
其他

预告 | “新大学 · 新校园”学术沙龙系列分享

随着人类对科学认知边界的不断拓展,学科发展正呈现前所未有多样的可能性,特别是在“双一流”建设和加强职业教育发展等新要求的加快落实与推进背景下,与21世纪前20年大学扩招阶段不同的新大学模式,正在形成过程中。以学科发展的要求指导校园空间的配置与优化,建设高水平、研究型、突破性的学科平台,应成为新大学校园空间建设的核心目标。本次沙龙诚邀多位学者、建筑师集聚一堂,围绕近期国内校园规划设计的最新实践,从演进中的新校园的新形态与新特点出发,进行自由发言与讨论,以引发业界关注。主办:《当代建筑》编辑部时间:2022年5月10日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人嘉宾(扫描二维码观看完整发言视频)精彩回顾点击阅读编辑/章娟
2022年8月7日
其他

这周,它们中标了 | 78

·01【韩国-首尔】项目名称:韩国首尔全新住宅社区设计单位:Benoy+Dawon
2022年8月5日
其他

这周,它们中标了 | 77

·01【四川-眉山】项目名称:中共眉山市委党校迁建项目设计单位: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2年7月29日
其他

请关注,它们获奖了!

在建筑、室内设计领域,包含很多影响广泛的知名国际大奖,以及世界各地不同的优秀项目。小编罗列了近期入围的喜讯,这些项目各具优势,期待建筑师、设计师斩获大奖!2022年
2022年7月24日
其他

这周,它们中标了 | 76

·01【广东-深圳】项目名称:天安云谷三期产研地块设计单位: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7月22日
其他

新大学·新校园 | 《当代建筑》2022年第7期

消融边界——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规划设计董丹申|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总建筑师,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主任陈
2022年7月20日
其他

这周,它们中标了 | 75

Smets+GRAU+Neufville-Gayet项目概况:项目将重新构想巴黎圣母院广场及其下方的地下停车位,包括考古地下室、位于教堂后面的Jean
2022年7月15日
其他

MAD首个欧洲项目“UNIC”在巴黎建成

MAD建筑事务所公布“巴黎UNIC”建成。这是MAD在欧洲建成的首个建筑,也是中国建筑事务所在欧洲建成的首个作品。UNIC位于巴黎第17区Clichy-Batignolles,其柔和的线条和飘逸灵动的楼板融入这片“生态新区”,实现了其要将自然融入城市环境的当代愿景。城市更新下的混合居住Clichy-Batignolles位于巴黎西北部,曾经是铁路车站附属用地,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被废弃,地块之间相互脱节,绿地稀缺。2001年为申办2012夏季奥运会,该片区被规划为奥运村,后在巴黎政府“修复城市肌理”和“建设生态之城”的目标下,被改造为总面积达54公顷、由27个地块与中央10公顷的马丁·路德·金公园(Martin
2022年7月9日
其他

这周,它们中标了 | 74

·01【瑞士-洛桑】项目名称: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园区生态区设计单位:3XN|GXN+IB
2022年7月8日
其他

你见过这样的混凝土吗?

建筑正在进行一场新的变革它不再是传统上的黯淡无光当混凝土和光学材料、不同的骨料结合便赋予了建筑新的温度本期,和大家一起来感受透光混凝土独特的魅力材料特性Performance01
2022年7月2日
其他

这周,它们中标了|73

·01【广东-深圳】项目名称:大运枢纽13-05、13-06、13-07、13-08地块建筑方案设计设计单位: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MENG建筑创作院
2022年7月1日
其他

张倩 | 建大东楼之忆

编者按:时光静走,别宴将至,又是一年毕业季……在新一届毕业生即将挥别母校之际,《当代建筑》精心策划“见字如晤,师语叮咛”系列分享,邀请8位建筑系系主任用“建筑+空间+场所+印记”的视角来描述他们的校园生活,追忆他们成长路上的似水华年。见字如晤,师语叮咛!期待这篇篇美文成为祝贺同学完成学业的礼物,期待这字字金句成为陪伴人生全新征途的寄语,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张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建大东楼之忆文/张倩母校是每位身在职场的人回想起来都会感觉温暖的所在,是充满了青春记忆的场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雁塔校区的教学区位于学校北院,走进富有标志性的建大蓝色钢构架南校门,以教学主楼为中心,东、西两侧对称布局着东楼、西楼,三栋建筑都建成于20世纪50年代四校西迁,于古城西安落成西北地区最早建筑院校的时期。时至今日,这三栋校园中最具历史的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建筑遗产。幸运的是,建筑学院所有行政办公和学生专教都分布在这三栋建筑中,60多年的历史无声陪伴着每一期师生的日常教学。其中,东楼就是建筑学院的灵魂所在。
2022年6月29日
其他

龙灏 | 做了过河卒子,必须拼命向前

编者按:时光静走,别宴将至,又是一年毕业季……在新一届毕业生即将挥别母校之际,《当代建筑》精心策划“见字如晤,师语叮咛”系列分享,邀请8位建筑系系主任用“建筑+空间+场所+印记”的视角来描述他们的校园生活,追忆他们成长路上的似水华年。见字如晤,师语叮咛!期待这篇篇美文成为祝贺同学完成学业的礼物,期待这字字金句成为陪伴人生全新征途的寄语,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龙灏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医疗与住居建筑研究所所长做了过河卒子,必须拼命向前文/龙灏曾经以为,时间还很多,可以肆意挥霍。曾经以为,未来还很长,可以潇洒走过。怎知道,就在这肆意、潇洒之间,人生已过半百,大学毕业竟已是32年前的事情了。一个人,或者一代人的所谓特征,一定是和Ta成长所经历的社会大环境,以及家庭、学校小环境密不可分的。在网络上被封为“中国最幸运的一代人”——
2022年6月28日
其他

刘宇波 | 刘老师的絮絮叨叨

编者按:时光静走,别宴将至,又是一年毕业季……在新一届毕业生即将挥别母校之际,《当代建筑》精心策划“见字如晤,师语叮咛”系列分享,邀请8位建筑系系主任用“建筑+空间+场所+印记”的视角来描述他们的校园生活,追忆他们成长路上的似水华年。见字如晤,师语叮咛!期待这篇篇美文成为祝贺同学完成学业的礼物,期待这字字金句成为陪伴人生全新征途的寄语,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刘宇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系主任刘老师的絮絮叨叨文/刘宇波毕业前,最后再和同学们絮叨几句:你们现在就像是一艘艘刚刚造好的新船,扬起风帆,准备驶向星辰大海。母校就像船坞,就像造船厂,我们站在岸边,挥手送别,祝你们鹏程万里,一帆风顺。祝福之外,我想跟你们分享的是看到你们毕业时,在我脑海里浮现出来的一些回忆片段。记忆是一种说不清楚的东西,有些几个月前的事情我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但有些几十年的情形却如在眼前。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这些场景——上本科时我们围在课桌边,看张路峰老师边讲边用钢笔在笔记本上刷刷地画出地形,看张姗姗老师、李艾芳老师用粗铅笔在拷贝纸上一笔一画、有轻有重地勾勒,看柳军老师用脉动铅笔展示他的“一出手就是透视”。还有一次,我看到张伶伶老师用裁纸刀把一大张硫酸纸扎在裱着透视底稿的图板上,飞快地完成了一张炭笔效果图,当时甚至有种看到侠客的感觉。直到今天,我的工作方式也受到这些老师们很深的影响。去年,我在微信上看到一条消息,已经六十多岁的张伶伶教授,在母校百年校庆之际专程去了一趟西北,去走访一位早已去世的、他当年的老师的家人。在这条微信的图片中,我赫然发现我最喜欢用的配景树的画法,原来最初是来自这位我从未谋面的、晚年在西北工业大学任教的张耀曾老师。那一瞬间我有一种很奇妙的感受,难以言表,希望你们有一天也能体会到这种瞬间理解了什么叫做“薪尽火传”的感觉。图1
2022年6月27日
其他

张昕楠 | 读书的地方

编者按:时光静走,别宴将至,又是一年毕业季……在新一届毕业生即将挥别母校之际,《当代建筑》精心策划“见字如晤,师语叮咛”系列分享,邀请8位建筑系系主任用“建筑+空间+场所+印记”的视角来描述他们的校园生活,追忆他们成长路上的似水华年。见字如晤,师语叮咛!期待这篇篇美文成为祝贺同学完成学业的礼物,期待这字字金句成为陪伴人生全新征途的寄语,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张昕楠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读书的地方文/张昕楠学习建筑设计是挺小的时候就有的梦想,更因幼时玩伴较我早两年进入天大管理学院就读,也了解了天大建筑的声誉。高中期间在画室,也听老师讲起:“建筑是天大的王牌,校园里的几个湖非常的美,在北方是难有的校园风景。”入学时,便被系馆在校园中轴线末端底景的如画景象所打动。这一由彭一刚院士设计的作品,采取了对称的布局方式,更在体量处理上以集中、紧凑、厚重和凹凸对比强调出雕塑感,完成了校园底景的有力的结束。为突出建筑系馆的性格并更好的陪衬主体,先生的设计还在其两侧各设一座雕塑小品,于入口两侧的墙面上引用了老子《道德经》中既富哲理又与建筑有关语录的中、英文,与中文对应的一端设置了花岗石斗拱,与英文对应的一端则为爱奥尼克柱头,这些符号化的语言都强化了建筑系的个性。系馆,成为容纳我此后八年校园记忆的主要场所。绘图教室、展厅、图书馆建筑分馆和报告厅,这几个地方基本形成了当时还不太信息化的我们年代的建筑学习的日常。作为懵懂的新生,开学时就被系馆二层展厅里师兄、师姐们的国内外竞赛获奖作品所震撼;此后的很多学术活动,无论是学院组织还是学生会组织,也多在展厅和报告厅发生。还记得我在大一时的课程设计做的很一般,但很想学好建筑,对“如何学好建筑”的问题,当时恰好来学院报告厅讲座的墨尔本大学建筑学院院长Ross
2022年6月26日
其他

王一 | 我的母校记忆之同济建筑ABC

编者按:时光静走,别宴将至,又是一年毕业季……在新一届毕业生即将挥别母校之际,《当代建筑》精心策划“见字如晤,师语叮咛”系列分享,邀请8位建筑系系主任用“建筑+空间+场所+印记”的视角来描述他们的校园生活,追忆他们成长路上的似水华年。见字如晤,师语叮咛!期待这篇篇美文成为祝贺同学完成学业的礼物,期待这字字金句成为陪伴人生全新征途的寄语,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王一同济大学建筑系常务系主任我的母校记忆之同济建筑ABC文/王一我1990年由江苏省苏州中学推荐保送至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学习。从本科入学到博士毕业,再到留校任教,可以说我人生超过一半的时间都跟同济大学息息相关,而我以学生身份在同济学习的时间也超过了10年,把同济大学称为我的母校是顺理成章的。当然,一所学校,是否能被称为母校,而你又是否愿意将它称作母校,并不取决于你曾经是否在这所学校读过书,重要的是,在你离开后这所学校后,对其是否仍然饱含着一种很深的感情,而且你跟这所学校在心灵上产生的千丝万缕的纽带关系,总是以各种方式影响你做人、做事的方式。在同济大学建筑系学习的生涯,是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ABC广场鸟瞰同济大学建筑学系设立于1952年,是我国最负盛名的致力于建筑学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设计实践的机构之一。“同济建筑”具有多元、开放、民主的学术氛围,形成了“缜思畅想、博采众长”的学术风格,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能够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为中国现代建筑教育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近年来,为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现实需求,同济大学建筑学系在国内率先创立了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和城市设计两个本科专业。上面是具有浓厚官方色彩的同济大学建筑系简介。对于一个曾经在这里就读的学生而言,母校不是来自于院系宣传册上的抽象文字,而是由点点滴滴的校园生活汇集成的记忆。我关于建筑系、建筑城规学院的记忆,就是文远楼、红楼、C楼。母校的形象,因为那一幢幢楼里的一间间教室、一条条走廊、一座座楼梯,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件件事情而清晰、丰满起来。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A楼(文远楼)文远楼,又被称为“A楼”;红楼,官方名称为“明成楼”,又被称为“B楼”。它们跟C楼一起,见证了院系发展和文化特质养成的历史,承载了每个“CAUP”人最最重要的母校记忆,又跟每个人知识、人格、情感的养成息息相关。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教学楼,或者叫“建筑系馆”,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它们是学生体验建筑最好、最直接的媒介。在同时拥有A楼、B楼、C楼三栋优秀建筑的同济建筑系读书的学生无疑是幸运的。后来,D楼、E楼相继建成,其作用自不必多说。文远楼是入选《世界建筑史》和《中国建筑史》的经典建筑,也是第一栋被列入遗产保护的1949年以后建造的建筑。文远楼从空间组织到结构形式都大胆而成功地运用了现代建筑的观念和方法,被认为是中国的包豪斯。“同济建筑”被称作“开启中国建筑现代性的一枚钥匙”,其中文远楼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它体现了“同济建筑”坚持当代的、中国的原创精神和精神源流。而我对文远楼最初的记忆,则来自于西南角的215阶梯教室。正是在这里,我开始了建筑学专业学习的第一课——《建筑初步》。事实上,之后几乎所有的专业课和大课都是在这间教室进行的。在这里,我们听老师讲什么是优雅的“灰调子”,老师对于生活中美好片段的品味,什么是干净的线条交接,以及建筑师的“洁癖”。而随之而来的连画十张线条练习的痛苦,以及最后终于大功告成的快乐,让人早早体会到建筑师这个职业特殊的侧面。明成楼,其实大家更愿意称其为“红楼”,它落成于20世纪80年代。赭红色的墙面,弧形墙面的入口门厅,锋利的楼梯转角,引领了那个时代“建筑系馆”的创作实践,也成为低年级学生练习钢笔速写写生的最好对象。正对入口门厅的庭院、几束修竹、一条石凳,平添了一份文人情怀。景观课的老师说:“那条石凳是被一条细缝分成两段的,因为中国的园林讲求气韵的流动……”如此娓娓道来,至今令人神往。从B楼入门左侧上去,在二楼东边朝南的第一间教室正是我的专业教室,从座位边的窗户看出去是文远楼阶梯教室外面漂亮的室外楼梯。在没有电脑、8个人一间宿舍的年代,学生们除理论课之外的学习时间,几乎都是在专业教室度过的。事实上,它完全超越了“教室”的功能,学生上课、改图、休息、聊天、听歌,都在专业教室进行的,特别是到了交图前的那几天,满教室人影晃动,学生们在喧天的摇滚乐或流行歌曲中画图并做模型,这成为建筑城规学院最独特的风景。在专教里,习惯了自发的讨论和相互评图,习惯了去高年级学生那里“偷师学艺”,也习惯了被“好为人师”的学长指指点点,我们逐步领会到了建筑学专业相互批评、相互借鉴、经受得住批评、不怕别人模仿的学习模式。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ABC广场(红楼远眺)C楼的故事,往往从这个项目如何确定设计师开始。在一个大多数人既是老师又是建筑师的地方,人人都渴望这样一个难得的能够把思考转化为实践的机会。但确定人选的办法,不是看谁的名气大,谁的资格老,谁的地位高,而是组织一场设计竞赛。在“老中青”三代教师的同场竞技中,一位年轻的讲师战胜了他曾经的老师们,他的方案最终被付诸实施,而整个竞赛过程,也成为一场建筑创作的学术讨论。这样一种宽松、平等、民主的学术氛围,正是这个学院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C楼已经成为彰显学院文化一个重要的场所,各种肤色的学生在C楼穿梭往来,各种语言在咖啡厅里此起彼伏,悠扬的钢琴声传遍每一个角落,体现了这个学院的独特气质。我读硕士和博士时的恩师卢济威老师的办公室就在C楼。在他位于5楼的办公室里,我们无数次交流,谈研究,讲设计,聊生活,我明白了什么叫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现在,当我自己也成为研究生导师的时候,严以律己也许做到了80%,但宽以待人则差之远矣。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C楼这些年来,来到同济建筑系就读的学生,从“80后”到“90后”,如今“00后”也走入了校园。看着在一群群充满活力的学生,一张张满怀憧憬的面孔,在来来往往中,我常常会想,如果让我回到本科,重新成为一名建筑学专业的新生,我会在什么方面努力做得更好?或许就是两个字:阅读。首先是阅读书本,特指教科书、专业书之外的阅读,如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在阅读中进行分析、批判、推理的思想训练,在这个习惯读图的时代,有强度的阅读和抽象的思想训练尤其重要;其次是阅读城市,在可以体验和触摸的真实的场所中体会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人和空间的关系;最后是阅读生活,去接近具体的人,真正理解人生百态,理解人的喜怒哀乐,毕竟,建筑的最终目的,是为人创造美好的环境。以此,送给年轻的建筑学子们。点击获取更多招生信息-END-“见字如晤,师语叮咛”系列分享正在进行中...精彩回顾点击阅读编辑/于竺萱
2022年6月25日
其他

这周,它们中标了 | 72

·01【广东-广州】项目名称:海珠创新湾门户枢纽城市设计暨核心地块建筑概念设计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2年6月24日
其他

朱雷 | 关于设计工作室的印记

编者按:时光静走,别宴将至,又是一年毕业季……在新一届毕业生即将挥别母校之际,《当代建筑》精心策划“见字如晤,师语叮咛”系列分享,邀请8位建筑系系主任用“建筑+空间+场所+印记”的视角来描述他们的校园生活,追忆他们成长路上的似水华年。见字如晤,师语叮咛!期待这篇篇美文成为祝贺同学完成学业的礼物,期待这字字金句成为陪伴人生全新征途的寄语,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朱雷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关于设计工作室的印记文/朱雷我在33年前进入东南大学建筑系学习,本科5年是接触、认知和学习建筑学专业的开始,这给我留下了足以影响一生的诸多印记。如果一一道来,一下子恐难取舍。受到“建筑+空间+场所+印记”这一主题的启发,我决定还是回到我们的空间场所本体,尤其是消磨了最为漫长时光的设计工作室说起。设计工作室:恒久的空间定位和集体记忆建筑系的设计主干课程教学至今还保留着一种类似于“工作坊”或“工作室”的模式。我在读书时,大设计工作室分布在建筑系馆中大院的两翼,呈对称式布局展开,每个年级占据某一翼之某一层。比如:我们年级最早位于西二楼,正门正对中大院的中走廊;入门两侧的立板或镜框里可能挂着上一级的作业,以供新手“膜拜”;进去后各组桌椅散布;再向外——三面外墙窗外环绕着校园的梧桐绿荫,其中一角则对着学校中心的大礼堂。这样的空间场所,当时或只觉得拥挤,甚至一下子难以捉摸和把握,但长此以往,“西二楼”已成为某一级学生恒久的空间定位和时间标记,不仅是白天上课、晚上赶图的场所,还包含了学习之外的诸多业余生活和闲言碎语。风车型“工位”:建筑专业独有的教室空间如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本科基础教学空间仍然采用类似全年级混合的大工作室模式,较为不同的是座位的排布方式。当年的西二楼采用了四张桌椅呈风车型的组合布置方式——在一个大空间中,一簇簇地展开,彼此错落拼合,既有总体上成排成行的规律,又形成一处处小组团。今天看来,这也许不是密度最高的排布方式,也可能不适合小组进行集中讨论(也许更适合教师对学生“一对一”“手把手”改图),但具有更多的自由度和可能性,可在多个方向上展开。同学之间形成诸如邻座、对面座、对角座,乃至跨组相邻座等多种座次关系,彼此拼合后,更具有某种“多重解读”的可能性,形成当年建筑学专业独一无二的教学空间。绘图桌和凳:一种设计态度在风车型的一组桌子中,每张桌子都有一个可调节倾斜角度的桌面和一块正对桌面的面板,由此也在大空间排布中实现了局部的私密性。为与这一倾斜角度的桌面相配合,每张桌子配备一张木质高脚凳,有点类似于今天的简易吧台椅,只是没有靠背。可想而知,坐在这个高凳上的人并未处在一个最舒适的状态——双脚踩在下部的横撑上,身体似乎悬浮在半空中,时刻保持一种警醒,甚至“正襟危坐”的状态。事实上,这一高坐姿与微倾的绘图桌面相对,使人有一种居高临下、俯视图板的感觉,形成了一种基本的工作状况,也无形中暗示了一种设计态度,与今天的电脑绘图形成鲜明对照。图板:最后一块“固定资产”说到图板,这似乎是最后一个,也是最贴近我们身体的“家具”。它既是我们的工作对象,又像是一块“移动桌面”,可被老师拎出来靠墙“示范”(无论正面或负面典型),或是拿到水池上冲洗重裱,还可以从工作室带到宿舍。这样的图板,经常被学生夹在手臂下,被携带着在校园、城市间穿行(往往被小心翼翼地罩着一块花布,以保护画了一半的宝贵墨迹)。由此,图板也成为建筑系学生最大的“固定资产”,往往需被贴上姓名标签,甚至“上锁”。我们这一届同学创作的小品——《偷图板》,也成为当年跨年晚会的轰动节目。在我看来,它开辟了建筑系现实魔幻主义创作的新阶段,直到许多年后,新一代微电影——《光明城市》的诞生才使之告一段落。关于这一点,最后要补充的印记:开学第一堂设计课后,所有同学都去往学校附近一个最大的综合商场(珠江商场)的布料专柜采购一块花布,以随手覆在图板上来保护图纸,这也是我们很多男生唯一一次去布料专柜消费的经历。现在,某一块这样的花布还铺在我家中长书桌的一角,装饰着这一段印记。点击获取更多招生信息-END-“见字如晤,师语叮咛”系列分享正在进行中...精彩回顾点击阅读编辑/于竺萱
2022年6月23日
其他

程晓青 | 毕业寄语:我和我的母校

编者按:时光静走,别宴将至,又是一年毕业季……在新一届毕业生即将挥别母校之际,《当代建筑》精心策划“见字如晤,师语叮咛”系列分享,邀请8位建筑系系主任用“建筑+空间+场所+印记”的视角来描述他们的校园生活,追忆他们成长路上的似水华年。见字如晤,师语叮咛!期待这篇篇美文成为祝贺同学完成学业的礼物,期待这字字金句成为陪伴人生全新征途的寄语,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程晓青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系主任毕业寄语:我和我的母校文/程晓青各位同学好!值此毕业之际,热烈祝贺大家顺利完成学业,即将踏上人生新的旅程!看到大家,让我回想起三十年前的这个时候,当时的我和你们一样,怀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室中聆听师长给我们做毕业寄语,时光荏苒,往事仍然历历在目。毕业是收获的时刻,收获学业上和生活上的进步;也是离别的时刻,离开同窗好友和留有难忘记忆的母校。今天的寄语主题是“我和我的母校”,那么“母校”是什么?母校是传授给我们知识的地方,是有着我们尊敬的师长、亲爱的同学的地方,是我们曾经哭过、笑过的地方,是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会心心念念的地方。今年清华校庆之际,我们年级庆祝毕业三十周年,虽然因为疫情很多同学没能回到母校,但是我们通过线上直播带他们逛了校园,看我们曾经使用过的专教、宿舍,看校园的新建筑、新变化,与我们当年的老师座谈交流,大家都非常兴奋,天南海北近百名同学全程参加,感慨万分。我想,三十年后的你们也一定会体会到这种心情。看着你们即将离开母校,去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我有几句话想和大家说说,这些话来源于我们共同的母校,算是和大家共勉吧。
2022年6月22日
其他

卢峰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两代建筑学教师的传承

我的父亲罗培教授是西安建筑工程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首届毕业生,他于1953年考入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建筑学专业,1956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学等专业整建制合并为西安建筑工程学院,他和同学们由沈阳转至西安继续学业,1957年毕业后被分配到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任教(图1),从此开始了一段曲折起伏的教学生涯。图1:父亲1957年毕业照1966年5月,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学校开始“停课闹革命”;1970年5月至1971年5月,所有建筑学教师在北碚西山坪农场集中劳动锻炼后返回学校,1972年5月逐步恢复教学,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1977年9月,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建筑学专业新生入校(当时依托土木系招生),这支由来自国内不同院校毕业生组成的师资队伍迸发出巨大的活力,奠定了“重建工”开放、务实、多元的教学特点(图2)。图2-1:1970年代建筑系教师合影图2-2:1989年建筑设计教研室调整前合影1985年我考取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因我随母亲姓,所以刚入学时,整个建筑系没有几位教师知道我们的父子关系,反而使我少了约束;但父亲给我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基础训练计划,特别是手绘能力和画法几何的训练,使我受益至今(图3)。1989年本科毕业后我考取了本校研究生,师从万钟英教授;1991年计划去沿海城市实习,当时父亲是建筑系主管教学的副系主任,日常工作繁杂,但仍在我出发前特意找时间与我讨论了实习计划。1992年研究生毕业前夕,曹讯先生为其主编的《建筑速写》一书来学院寻找素材,在与曹先生讨论选稿的过程中,我才发现平时我随意乱放的速写稿,已经被父亲收集整理成册,并备份了复印件,幸亏这些复印件,我遗失的部分速写稿内容才得以保留下来(图4)。图3:我的工作照和毕业设计图纸图4:1992年建筑速写1992年我研究生毕业留校不到一个月,即被安排带领89级学生赴唐山参加“重建家园”乡村规划,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从1992年到1999年,我在建筑设计教研室各位老先生的带领下,参与了大部分专业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图5),其中,《旅馆建筑设计》课程由我父亲主讲,他结合自己多年旅馆建筑设计经验编写了详细的课程讲义,并收集了许多案例,这些教学资料为我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旅馆建筑设计》课程也成为我指导学生获奖最多的一门课程,目前已入选住建部“十四五”规划教材。图5:1998年建筑设计教研室合影自1970年代以来,父亲先后参与了民族路餐厅、市工交大楼(原重庆市人民政府大楼)、重庆旅游宾馆、民航重庆营业处及宾馆工程等重大公共建筑设计,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图6)。这些设计经历,使他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教学工作应与社会实际密切联系在一起。1999年学院建筑系青年教师尝试进行新的教学改革,因没有经验,在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更新等方面遇到了很大阻力,父亲虽临近退休,仍全力支持我的教学改革工作,特别是他提出的“真题假做、教会学生掌握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等建议,给予我很大启示;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学院建筑学专业教学基本上形成了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研究性专业课程体系和“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模式。图6:民航重庆营业处及宾馆工程父亲为人宽厚、待人真诚、做事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也很在意学生,几乎每位他指导过的学生都有记录(图7);他喜欢买书看书,喜欢作笔记,且计划性很强,事无巨细均有记载,这些习惯均深刻影响到我,成为我的日常学习与工作方式。2022年是我从教30周年的特别日子,回首往事,与父亲一起参与教学、一起合作设计的许多细节仍历历在目(图8);父辈们面对逆境自强不息、随遇而安的生活和工作态度,仍然是今天我们面对不确定性和挑战时保持自我和初心的精神力量。图7:1996年元旦与95级硕士研究生合影图8:2021年父子合影精彩回顾点击阅读编辑/于竺萱
2022年6月19日
其他

这周,它们中标了 | 71

000人,将建在码头区轻轨布丁磨坊站旁边的一个以前废弃的停车场上,未来五年将位于该停车场。项目专为瑞典流行乐队的重聚之旅而建造。作为临时建筑经过精心设计,便于运输,以备将来在其他地方使用。项目围绕
2022年6月17日
其他

这周,它们中标了 | 70

·01【浙江-温州】项目名称:温州龙港新城城市设计设计单位: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AS+P
2022年6月10日
其他

这周,它们中标了 | 69

·01【美国-劳德代尔堡】项目名称:美国劳德代尔堡住宅楼Ombelle设计单位:ODA
2022年6月3日
其他

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 10座最灵动的幼儿园建筑

一年一度的儿童节到来,感受童趣世界的同时也使我们将目光转向属于他们的空间——幼儿园建筑。在这样一座小小王国里,他们以更低矮的视角、更微小的身体探索和体验着这个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世界。这些建筑保存着孩子们的童真与快乐,也引领着他们成长为更加丰富多彩的“小大人”。我们选取了10座极具特色的幼儿园建筑,它们有的坐落在乡村,有的处于繁华的城市,有的在探讨建筑空间与教育理念的结合……每一个独特的幼儿园都包含着建筑师们对孩童世界的理解与期待。“上房揭瓦”的乐成四合院幼儿园MAD图片来源于网络2017年,围绕
2022年6月1日
其他

邱小勇 | 理性是基础,感性是源泉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让对话与精神共鸣让记录留存智者之声这里是《当代建筑》对话栏目邱小勇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邱小勇工作室主任、总建筑师四川省工程设计大师(2010年)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12年)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8年)Q&ACA:请您介绍一下国企“大院”的独特性。邱小勇:用几个词概括的话,国企“大院”主要具有规模大、类型全、沉淀厚、资源集中、有技术积累、转型难度较大等特点。首先是团队构成的多样性。总体而言,国企“大院”存在三种类型的团队:第一类是极具竞争意识与创意水准的先锋设计团队,他们能够对标市场上其他一流团队,拼方案、创意、理念及对设计的理解;第二类是专业的设计研究中心,与高校不同,他们自身的特点是以学术和研究为基础,结合实际项目进行研究,从而带动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应用,创新性地解决实际工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引领行业内的技术创新与发展;第三类就是各专业高度融合、项目开展迅速的综合设计部门,这类部门能够为国企“大院”搭建一个完善的、通用的技术集成平台,让整个企业能够在通用平台上协同合作,实现项目的高效推进。因此,国企“大院”具有搭建术业专攻的多样性团队的实力,以此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与项目需求。△
2022年5月31日
其他

苏昶 | 实现有价值的创新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让对话与精神共鸣让记录留存智者之声这里是《当代建筑》对话栏目苏昶华建集团总建筑师助理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创作中心副主任,执行总建筑师第一原创工作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上海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分会委员上海建筑学会数字化分会委员Q&ACA:是什么原因促成了工作室的成立?苏昶:应该是时代的发展促成的。9年前,我们国家需要原创设计,“大院”也需要原创设计的发展,所以袁建平总建筑师带着我们一些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成立了工作室。我们的设计师在“大院”里学到了很好的工程技能,又具有良好的创作能力,所以我们主要做的是从方案开始到建筑建成的全过程的设计服务。经过近10年的发展,现在我们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梯队、带教氛围,并与机电、结构、绿建、BIM等团队形成了高效的沟通模式,每年会有2~3个项目建成,建成的项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022年5月30日
其他

邱文航 | 基于地域文化的多元建筑实践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让对话与精神共鸣让记录留存智者之声这里是《当代建筑》对话栏目邱文航中南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中南建筑设计院教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南工程咨询设计集团领军人才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级设计资料《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五分册编委会副主任武汉“长江主轴”城市阳台挂牌建筑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导师Q&ACA:工作室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重要阶段?邱文航:工作室创办至今,已有13年。无论是创办之初的4人小团队时期,还是发展新业务、吸纳新团队的多专业大团队时期,抑或是目前稳定的30人团队时期,我们都始终立足深耕文化建筑创作。那么我就分享工作室几个文化建筑项目的故事吧。2009年,当时的建筑行业和市场规模可谓日新月异。为了适应迅速扩大的市场,公司鼓励院总建筑师主持成立工作室,依托“大院”平台,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与品牌效应的团队,提升公司竞争力与社会认同度。△
2022年5月29日
其他

李麟学 | 建造状态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让对话与精神共鸣让记录留存智者之声这里是《当代建筑》对话栏目李麟学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麟和建筑工作室(ATELIER
2022年5月28日
其他

这周,它们中标了 | 68

Operations项目概况:项目计划将一段废弃的铁路高架桥变成一条新的高架公园和步行路线,这条1.2公里的路线,距离地面8米,将连接西部的Camden
2022年5月27日
其他

胡慧峰 | 建筑设计终究是一种精神表达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让对话与精神共鸣让记录留存智者之声这里是《当代建筑》对话栏目胡慧峰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建筑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建筑学及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Q&ACA:请您介绍一下工作室的概况。胡慧峰:工作室全称是“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创作研究中心”,英文名为“UAD-ACRC”(简称“ACRC”)。自2017年初成立以来,建筑创作研究中心基本保持在25人左右的规模,人员全部由建筑师组成。总的来说,我是一名成长于传统“大院”的建筑师,稍显惰性,少有改变。每个建筑师都有各自不同的状态,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亦会看到不同的未来。综合院的创作方式或多或少是一种集体智慧的结晶。从2002年起,我既是建筑师,也是所长,还是项目和团队的经营者。这样的多重身份使得自己非常疲惫与困惑。挣扎到2017年,我才厘清自己。我想我就是一名建筑师,这是一个可持续的、美妙的职业。我试想有没有可能换一种工作方式,从而尽可能地聚焦并认真地做好这个角色?在院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就有了ACRC。所以我非常感谢院领导给我提供这个转换角色和工作方式的机会,我至今都做得很开心。△
2022年5月26日
其他

徐千里 | 基于人文尺度的整体创作观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让对话与精神共鸣让记录留存智者之声这里是《当代建筑》对话栏目徐千里重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Q&ACA:徐董事长您好,我们注意到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徐千里工作室近年来在重庆设计了一批不同凡响的作品,请问徐千里工作室是什么时候,在怎样的背景下成立的?徐千里: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是我到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担任院长后大约2年的时候。我在2015年被调任到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工作之前,并没有太多在设计院工作的经历。此前很长时期我都在高校工作,而且是一所军队院校,虽然担任过建筑系主任,也兼任过学校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院长,但军队院校设计院的管理体制和生产体制与地方设计院完全不同。2007年从军队转业后,我在地方政府的数个部门任职近9年,所以在2015年到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的时候,很多有关设计院管理方面的事情我都需要从头开始学习。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作为深耕山城70余年的地方国有“大院”(实际的渊源甚至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曾为重庆这座著名山城的发展建设做出过特殊的贡献,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一个时期里,因国内、外环境发生变化,设计院越来越多的重要项目都是与境外设计机构或发达地区“大院”合作完成的,其中许多项目是做后期落地部分,原创项目占比越来越少。在产值依然逐年增长的情况下,设计院原创的意识和能力却日渐萎缩,市场竞争力明显下降,在我到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的时候,这种情况已经达到十分严峻的程度。也是在这样的形势下,院里意识到亟须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建筑创作,提升原创设计能力。徐千里工作室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
2022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