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伟 沙晓冬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石湫校区
每一所大学,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记忆场所。传统的人文精神与校区建设发展的情景交融,是体现大学环境育人的永恒命题。伴随我国大学新校区建设的多轮浪潮和校园在空间上的不断拓展,大量“千校一面”的情况出现,导致大学文脉精神日渐缺失。如何在各种限制条件下,营造出富有自身特色及文化认同感的校园环境,让师生获得真正的归属感,是建筑师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关注高校的建设背景、空间场所精神和建筑风貌形式等,不仅表达了对高校文脉的尊重,也能为高校校园建筑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通过分析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石湫校区规划与建筑的特色及建设经验,尝试为校园文脉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1 设计概况
江苏省对教育的重视自古有之,其中南京市的高校更是江苏省教育最高水平的体现,其城市浓厚的文化氛围也造就了南京高校独特的建筑风格。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的江苏教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江苏省较早设立的17所省属公办本科学校之一。2014年,学校为解决办学规模与现有校舍不足之间的矛盾,在南京市石湫区建设新校区,总用地面积为68.3 hm²,建筑面积为299 900 m²,招生人数为1万人。
2 设计理念
2.1 校园规划提取传统书院布局的精华
中国传统书院是以儒家学派为代表的私学体制下的产物,开启了以环境陶冶情操、启迪思想的育人模式。而素有“江苏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的摇篮”之称的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则是培养教师的名校。两者在发挥育人的作用上一脉相承,因此校园规划从中国传统书院的布局中,提取了建筑与空间的设计精华。
轴线结构 :书院建筑多采用中轴对称式的布局,在中轴线上依功能需求布置主体建筑,以彰显气势。新校区的轴线结构传承了书院端庄雅正、秩序严谨的布局思想,在南北向的主轴线上依序布置主入口、礼仪广场、图书馆和北侧花园,重要节点层层递进,依序铺展,展现磅礴大气、学脉延绵的泱泱学府气度 ;东入口、图书馆、生活区西食堂形成东西向的次级轴线,与主轴线相辅相成。整体空间骨架张弛有度,脉络分明。
内核外环 :内核教学区是学校的核心区域,由图文信息中心、教学楼和文理科院系楼组成。外环布置学校生活服务、体育活动、行政办公和远期科研用房,便于交通出行和使用。
核心教学区内院
“蓝绿”交织 :我国传统书院“择胜地、立精舍、以修学业”,书院多选址在与山水关联的胜景中,通过山、水、林俱佳的自然环境来教化求知者的德与行。校园内核与外环之间形成的空间环带是校园主要的景观与共享空间。“环带”向外延伸,面向西横山山脉打开,东南部结合基地鱼塘,连通规划河道,打造顺应绿轴、便于师生穿行校园的景观水系,最大限度地引入山水环境,以自然的力量引导并激励人的智慧与品格,实现环境育人的作用。
2.2 建筑空间组织延续人文精神
传统书院建筑的群体空间组合,往往通过不同尺度的庭院、天井的设置,划分为不同属性的空间,从而形成丰富多变的空间序列。新校区各单体在此基础上经营布局,形成多层级的交流共享空间。行政办公楼和会议中心在礼仪入口处形成“门阙”的空间意象,教学区的图文信息中心居于校园中心,三组教学院系组团则采取三面围合式布局,设计通过主从分明的空间层级,打造传统书院的空间组织模式。
教学区的各组团建筑主体采取半围合式布局,结合底层平台和开放游廊,各自限定出“围而不合”的庭院。庭院之间的空间对位关系严谨,彼此相呼应,通过架空底层和开放游廊,实现相互渗透,形成层次丰富的院落群组 ;通过空间的开放性和流动性,为师生提供轻松、活跃的共享空间与交流场所。
报告厅内院
2.3 建筑风貌特色传承老校区文脉
南京市的许多建筑具有鲜明的民国期间建筑风格特色,尤其在高等院校中,分布着许多优秀的历史建筑。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老校区的特色建筑为1953年由李纪先设计的教学主楼,是南京市著名的民国风格建筑,2008年被列为南京市重要近现代建筑。其简洁的形体与传统官式屋顶的组合体现了时代特征,也为整个校园奠定了特色鲜明、古朴优雅的格调气息,承载了独特的学校记忆。新校区作为未来的校园主体,应当传承和重现老校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和空间,从而营造出具有人文性、艺术性的精神氛围,给师生以潜移默化的熏陶。
老校区主楼
校园建筑以主楼为基础,提取其形式精髓并进行转译和创新。主楼造型古典雅致,营造出稳重的场所氛围。
教学区建筑采用“基座—墙身—坡屋顶”的古典三段式立面 :基座部分为灰白色干挂石材,墙身主体部分为红砖饰面,金属穿孔窗花呼应红色木格窗,主要出入口的门框、门拱则呼应主楼的出入口造型。
老校区主楼最显著的特征是,屋顶为歇山重檐顶。新图书馆借鉴了这一古典形制,采用现代材料和构造的坡顶做法,利用铝合金型材,用水平线上下错位搭接的方式建成屋面,再通过斜梁传递给柱子,形成神似主楼屋顶的造型意象。金属屋架层层叠合,形成丰富的光影效果,使人文的厚重感与建筑的精致感并存,实现古典与现代的融合。
3 使用评价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石湫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工程质量及社会评价良好,成为具有示范意义的省内高校标杆工程,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基于对所在城市文脉和自身文脉的充分探究,以空间、形态及细部等方面为切入点,古为今用,回应历史,重塑记忆,实现了对高校文脉的继承和创新,回应了师生及社会群体对校园的期待,增强了师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也为新时代下教育建设的发展赋予了生机和活力,使新校区以积极的态度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
理科楼一层平面图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石湫校区
业 主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建设地点 | 江苏省南京市
设计单位 |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 | 陕西建工集团设计院
用地面积 | 68.3 h㎡
建筑面积 | 299 900 ㎡
建筑层数 | 6层
设计总负责 | 曹伟,沙晓冬
建筑专业 | 沙晓冬,杨云,黄其兵,崔慧岳,刘学超,吴国栋,刘媛,王天瑜,刘菲
结构专业 | 吴晓莉,刁志纬,孙宁
设备专业 | 张咏秋,罗汉新,柏晨,陈洪亮
设计时间 | 2015年
建成时间 | 2020年
图纸版权 |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摄 影 | 崔旭峰
====================================
本文发表于《当代建筑》2022 | No.07
精彩回顾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