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昶 | 实现有价值的创新

苏昶 CA当代建筑 2022-12-14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让对话与精神共鸣让记录留存智者之声这里是《当代建筑》对话栏目


苏昶

华建集团总建筑师助理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创作中心副主任,执行总建筑师

第一原创工作室主任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上海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分会委员

上海建筑学会数字化分会委员



Q&A


CA是什么原因促成了工作室的成立?

苏昶应该是时代的发展促成的。9年前,我们国家需要原创设计,“大院”也需要原创设计的发展,所以袁建平总建筑师带着我们一些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成立了工作室。我们的设计师在“大院”里学到了很好的工程技能,又具有良好的创作能力,所以我们主要做的是从方案开始到建筑建成的全过程的设计服务。经过近10年的发展,现在我们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梯队、带教氛围,并与机电、结构、绿建、BIM等团队形成了高效的沟通模式,每年会有2~3个项目建成,建成的项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复兴馆


CA:工作室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重要阶段?

苏昶工作室刚成立的时候没有项目,那个年代我们想接原创的项目很难,尤其在上海就更难了。我们开始接的大量项目都是在三、四线城市,去到项目现场都要飞机转火车,再转汽车,非常辛苦。而且项目很小,也遇到很多困难。直到慢慢有项目建成后,逐渐获得了一些好的评价,项目的来源才慢慢好起来。特别是在城陵矶综合保税区通关服务中心建成及被宣传后,我们的项目来源有了很大的起色。随后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了一些机遇,遇到一些非常有挑战的项目,这些项目最后的取得和建成也是很重要的锻炼和发展的过程。随着我们建成的项目越来越多,工作室逐步走上了正轨。我认为每个项目尽可能好的建成是最重要的。


△ 湖南美术馆


CA:您觉得“大院”的工作室有什么独特性?

苏昶“大院”的综合技术能力比较强,特别是针对中型以上的建筑来说,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团队成员在工作室成立之前,都有很长时间的工程经验和技术积累,在应对复杂的技术难题上有一定优势。另外,院内的技术支撑起到比较大的作用,如拥有专业化的绿建、BIM等团队,会在工作中省去很多协调上的麻烦。


△ 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复兴馆


CA:请简要介绍一下在本专辑中您的作品。

苏昶:我们工作室在项目设计中比较多地考虑到环境、自然因素,会更尊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陵矶综合保税区通关服务中心项目是工作室成立后做的第一个项目,我们更多的是在做一种绿色建筑的尝试,虽然已经是7年前的项目了,但现在看来还是很有时代感的。我们在每一个项目的设计过程中都会有技术的积累,所以后来的很多项目我们都秉承了可持续的设计理念,每一次都希望能把可持续的技术在实践应用上有所提升。在后面的项目中,我们更多地考虑到访者的感受、人们的心理变化等方面的因素。比如:湖南美术馆、花博会复兴馆一类的地标建筑,我们在设计上会根据项目的地域文化、建筑性质的特点而有不同的考虑。此后,我们逐渐尝试用这样的思考方式去做一些传统类型的建筑,如唐城中小学,嘉定档案馆、顶科论坛会议中心等项目。我们会创作出和传统建筑形式不一样的空间感受。


△ 湖南城陵矶综合保税区通关服务中心

CA:请您谈一下工作室一直坚持的设计观念。

苏昶保持对项目需求的谦逊,保持对项目设计的想象。建筑使用者的需求一定是最重要的部分,我们的设计不是把设计者的意志强加给使用方,而是找出更好的、超越使用者想象的方式,让他们获取更好的感受。


△ 湖南城陵矶综合保税区通关服务中心

CA:请您谈谈工作室的管理运营方法和发展思路。

苏昶合理的组织构架非常重要,一个项目的完成需要很多设计师、不同专业的同事共同努力,那么高效的组织和协作就尤为重要。另外,管理上要做到对设计师的尊重,设计是一个很需要个性的工作,对设计和设计师的尊重才能激发设计师的创造力。我们力求每一个项目都有最佳的效果呈现。


△ 湖南美术馆


CA:您作为在“大院”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建筑师代表,对于设计“大院”的设计任务特点和发展机遇等有何看法?

苏昶“大院”当然会承担大量与民生相关的重要项目,这是“大院”的社会责任,也是“大院”建筑师的社会责任。这些项目也有着时间短、任务重、技术难度大等特点,但是它们也是“大院”发展和进步的机遇。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建筑设计逐渐突破了技术的研究壁垒,现今时代也会有更高品质的社会需求。更多项目的完成固然是重要的责任,但项目的完成品质也越来越受到行业和社会的重视。


△ 湖南美术馆


CA:“大院”的工作室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相对个人事务所来说,“大院”工作室在社会上能被听到的声音似乎不够响亮,请问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苏昶一方面,“大院”工作室不仅继承了“大院”严谨、稳健的设计传统,以及富于锐意创新的探索精神,还坚持建筑创作必须要高完成度落地的原则;另一方面,因为“大院”的项目类型以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为主,所以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设计更多的是从使用者的真正需求出发,从城市关系出发,从绿色生态出发。我们创新的前提是对建筑所面临的各种条件、问题和矛盾进行缜密分析,实现有价值的创新才是我们的目标,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形式翻新。





精彩回顾
点击阅读

编辑/于竺萱  校对/张倩   审核/张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