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忆东最新对话:明年肯定不是大熊市,短期看即将否极泰来,好资产的长牛时代已经开始了

白泽财经 2021-01-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聪明投资者 Author 羊羊 鹤九 miniQ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

聪明投资者(ID: Capital-nature )



“明年肯定不是大熊市,有很多人担心这几年基金已经涨了很多,我说这是新常态,你们要适应中国资本市场的美股化,好资产的一个慢牛、长牛时代已经开始了。”


“如果看恒生指数,今年跌了14%,你觉得是个小熊市。但是,看它的恒生科技,今年涨了60%。一个负14%,一个60%,那边是一个牛市。而恒生科技指数基本上全都是内地的一些公司,无论是互联网、生物医药,还是一些电商相关的又有消费又有科技属性的核心资产,成为香港市场重要的亮色。”


“疫情之后中国产业的群聚效应、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的定价权反而凸显了。因为我们有庞大的内需市场作为腹地,我们能够先开工,其他国家(目前)开不了,其他国家的订单反而就回到我们这儿了。因为能开工,生产效率提高了,反而能够抢占别人的份额。咱们的出口在全球的份额,从去年年底的13%一下升到了20.4%。” 


“对于美国大选的结果,资本市场有点提前反映了。最近美国资本市场,你看新能源、新能源车、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跟拜登政策相关的受益标的,表现的就非常强势。 相反因为拜登号称要加税,而川普要减税,跟减税相关的这些资产在跌,包括科技巨头。


“不论谁当选,美国新一轮大刺激迟早就会来临。我们反而觉得,现在短期的这些不确定性扰动,恰恰给予了我们围绕着全球经济阶段性复苏布局的好时机。受益于复苏的资产,现在恰恰是逢低布局的一个好时机。”


“从中期的维度,从现在看到明年一季度末,甚至二季度初,最确定的还是全球复苏这条线,中国在全球有出口竞争力的一些制造业公司,无论是像电子,还是说新能源车、光伏以及可选消费品相关的汽车、汽车零部件,都还是没有涨完,年报和一季报还是会有亮点的。”


“从中长期的一点的维度,看到明年年底,依然是看多中国权益资产,其中性价比可能更好的是港股,作为中国权益资产的一部分,它是属于便宜的。传统行业比A股还要便宜40%,在全球更是一个估值最洼地的地方。”


“在相对贵的领域里边,无论是消费、医药、高科技,像这种互联网巨头,凭借着中国经济的复苏、业绩的改善,它的动态市盈率还是比较舒服的。”


以上,是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忆东111日在东吴基金举办的、和东吴基金常务副总裁、投委会主席陈军的线上对话中,分享的最新精彩观点。


张忆东在对话中谈到了对美国大选的分析,以及美国大选对A股市场未来的影响,当下要如何具体布局。同时,也分享了对中等收入陷阱、政策红利、金融业、制造业、房地产、新能源等问题的看法。


聪明投资者整理了对话精彩内容,分享给大家。


中概股回归对于香港市场是脱胎换骨式的变化


陈军:我从一个投资的角度更想关心的是,你对香港的股市怎么看?


张忆东:香港股市,我倒是觉得已经把利空因素price in了,无论是疫情,还是本地的一些政治运动慢慢随着国安法而尘埃落定,都在趋于平稳。


从资产的角度来说,无论是从整个港股市场,还是从恒生指数来说,绝大部分资产都是中国内地的,特别越是优秀的港股,越是中国内地的企业。


所以,要把港股当做中国资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它在上交所上市还是在深交所上市一样,它是在港交所上市,只是中国资产在香港市场上市而已。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对于港股非常有信心。特别是,中概股回归,在过去的这一年多里面可以说是如火如荼,香港市场正在进行脱胎换骨式的变化。


以今年为例,快到年底了我们看到的是什么?


港股,如果看恒生指数,今年跌了14%,你觉得是个小熊市。但是,看它的恒生科技,今年涨了60%。一个负14%,一个60%,那边是一个牛市。


而恒生科技指数基本上全都是内地的一些公司,无论是互联网、生物医药,还是一些电商相关的又有消费又有科技属性的核心资产,成为香港市场重要的亮色。


这是中国未来15年的重要规划


陈军:在刚刚出炉的《求是》杂志上,有一篇文章,叫《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对我来说这是一篇很重要的报告,你怎么来评价这篇文章?


张忆东:昨天晚上,我就反反复复熟读了好几遍。读了以后,我说这是中国在未来15年的重要战略思路,对我们未来投资,有战略性的指导。


中国不会进入中等收入陷阱

政策红利是下一步的投资机会


陈军:第一条是,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其中直接黑体字就标出来了,“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等收入群体是消费的重要基础。” 


我问的问题可能不一定跟文章相关,我直接就问,中国会不会进入中等收入陷阱?


张忆东: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个事。


第一,如果从群体的角度来说,我不认为中国会进入到中等收入陷阱,现在我们人均GDP已经是1万美金了,努努力就突破了1.2万,这是很正常的。


因为按照咱们2035年的规划,我认为这个规划一定能够梦想成真,那时候我们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了。


所以,我第一个结论,从总体的角度来说不会。


第二,不能以偏盖全,中国有些偏远的地方有可能阶段性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但是我们要努力让他也能够共同富裕。


中国是很大,现在无论是从经济体量,还是内需、区域都比欧盟要大。以欧盟为例,它有发达经济体,也有一些不太发达的老东欧经济体。


中国有些落后地区,未来也有可能阶段性没有办法达到中等收入或者以上的水平,比如说5年,也许10年。


但是,我们不抛弃不放弃。这一次很明显,我们的2035年规划、十四五规划,包括总书记这篇重要文章都凸显了——中国的方向是共同富裕。


如此虽然部分区域短期还没有进入到中等收入水平,但是,恰恰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经济体的内循环梯次感很强,不断有产业转移以及消费升级,因此机会就很多。


第三,中等收入陷阱这个不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重要的是要怎么突破。


可以通过结构化的政策,从扶贫的角度,我们已经要进入到小康水平了,这是成功经验。从政策的角度来说,恰恰这些政策,带来一些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机会)。


你的担忧我觉得非常明智,重点这个怎么突破?政策红利就是我们下一步的投资机会。


这些中等收入的人消费在哪里

带来的机会就在哪里


张忆东:我想反过来问问你,你怎么来理解消费内需以及中等收入这些事儿?


陈军:我可能比较实在,因为做投资想用数字说话。


实际上我们现在能够达到中等收入以上的人口是4亿。虽然这个比例不高,因为从总人口来说我们比例不高。


所以第一,绝对数绝对大,虽然比例不高。


绝对数大、带来什么好处?就是这批人他们消费在哪里,带来的机会就在哪里。


这批人大部分是享受了改革开放带来红利的人,大部分是60~80出生的人。


这些人他们的喜好,他们的偏好,他们的爱好已经不被经济稍微小的波动所影响了。


特别这是疫情,大家发现疫情波动以后,还是有大批人喜欢一些名牌的东西,喜欢到什么品牌下面去排队。


所以我们发觉这批人的消费代表了一种持续的粘性,一种对品牌的粘性,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在这里想多说一句,因为我这人喜欢数字分析,这个是题外话。


我自己做了分析,我发觉如果大家的亲朋好友或者这个孩子当中,有人在1998年前后出生的男孩子,要早一点找对象。


三年以后2001、2002年出生的女孩子可以慢一点找对象,你知道为什么吗?


中国人口在过去这么多时间,一直在往下走,我对人口分析是特别喜欢的,因为人口是N年前的事情,已经决定了N年后的事情。


1998年前后,人口的出生水平在2000到2100万左右,在那晃,晃了大概6年到8年。但是过了三年以后,一下子到了1600万,什么概念?


我们男女比例,就是出生的小孩,男生比女生还多的。


如果我们假设就是一半对一半,那就意味着1998年出生的一半男孩将近1000多万人,因为我们大家知道,结婚一般男孩比女孩会大一点,而在三年以后,对应的女孩子只有1600除以2,才800万人。


所以未来5年以后,当这批人进入到适婚年龄的时候,你会发觉这批男孩择偶难度就会很大。所以这一块也带来很多机会,宅经济包括男孩子喜欢的一些。


所以对我这样的人来说,做投资就是分析这些最基本的数据,然后找到机会下手。


中国制造业经过疫情检验

更加凸显它的优势


陈军:另外,有提到要保障我国的安全。产业安全、国家安全,自主可控的、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然后直接就进入到长板和短板,要拉长长板,补上短板,这里是不是和内循环、双循环有关系,这些结合在一起,你怎么看?


张忆东:第一点,中国的制造业,它在全球的竞争力经过这次疫情的检验,更加凸显它的优势。


我们前段时间写了一个策略报告叫《乘风破浪的中国制造业核心资产》,其实就是套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国制造业有“第二春”了,要对它进行重估。


因为本来去年科技战、贸易战,包括今年年初中国内地先有疫情,那个时候大家讨论最多的是中国的这些制造业、这些产能(会不会)移出去。


因为日本、美国有些政客对我们不友好,都在忽悠说要摆脱对中国制造的依赖。那时候大家不知道我们的竞争力究竟有多强,这次疫情真的有点像一次实战检验。


从数据来看,有几点很有意思。一是咱们的出口不但没有下来,反而在逆势上升。二是FDI外商直接投资,更有意思的,我发现什么,外资今年对中国的制造业投资也在回来。


这反映了什么?就是疫情之后,中国产业的群聚效应,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的定价权反而凸显了。


因为我们有庞大的内需市场作为腹地,我们能够先开工,其他国家(目前)开不了,其他国家的订单反而就回到我们这儿了。因为能开工,生产效率提高了,反而能够抢占别人的份额。咱们的出口在全球的份额,从去年年底的13%一下升到了20.4%。


所以我总结下来,这一次疫情凸显了中国的硬实力,我们要对中国的实体经济有信心,我们制造业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第二点,要居安思危。就是你不知道哪一天疫情慢慢消退了以后,海外对我们的这些不友好的状态可能还会再来。


总书记的战略眼光是非常有前瞻性的。我们现在就是要拉长长板,让我们的先进制造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通过对企业家激励,以及其他各种、比如说创新的保护(发展起来),所以我对中国制造业还是很有信心。


这四个长板不是都有机会


张忆东:你怎么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前景?


陈军:刚才忆东总已经自上而下分析透了,我来说说作为投资人,看到这样的主题会怎么分析,给大家尝试讲一下我们的判断。


比如说长处、长板的地方哪里?


第1个是高铁,第2个是电力设备,第3个是新能源,第4个是通信设备。


大家看,这4个地方是不是都有机会?如果做投资,是不是4个方向都去看?其实是不一样的,有不同之处。


大家发现,高铁确实我们已经有自己的能力了,我们当时用市场换回来的技术,但是你会发现,原来日本的新日铁也不错,欧洲的欧洲之星高铁也不错,中国在当中不是唯一。


另外,高铁的生意是给谁的?是to  G的,也就我们现在要把产品发卖给欧美国家,第一是要考虑政治因素,第二个,这些国家最近也都没什么钱,所以这个生意你要打问号。


第二个是电力设备。电力设备中国一直以来都有系统性优势的,大家想,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从特高压开始,那时候叫百万千伏,大型发电站基础都是我们自己能生产的。后面的特高压输变电,也只有中国能造,其他国家都不干。


但是,电力设备相关的也是to G的。以核电为例,因为我出去交流的时候,别人也问到核电了,说核电也是新能源,为什么你们提新能源总是把核电放一边?


我们发现,两三年以后美国4.0版本的核电站技术就出来了,这就告诉大家核电的最高端技术在美国,不是我们;


第二,核电站直接关系到安全问题,比如说前苏联有个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前几年福岛也出了问题了,大家想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


第三,这是个相对来说估值给不上去的产业,为什么海外的核电公司也就给了10来倍估值?它就是一个公用事业。


再说通信设备。我们发觉,5G当我们走向海外的时候也出问题了,中兴、华为这两个现在都被卡脖子。虽然欧美那边有其他的产业能进去,但是主要玩家我们被拦在了外面。


另外是新能源。新能源有什么不一样?


前面三个都是to G或者to B,但是新能源,比如说光伏,它有点to B再to C,新能源汽车也是to C的板块,政治敏感度就不是很强,首先确定了一层天花板。


第二,它仍然是跟电相关的,我刚才说过,跟电相关的设备我们一直都有优势,它可以传承这种优势。


第三,我们出现了直道超车,我们超的是汽油车、柴油车,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领先的公司了。


不仅是这样,一个汽车产业涉及到非常大一个产业链,所以它不仅是一家公司、两家公司,而且整个产业链都会有机会。


所以我们会看到,这些企业面对的是国际市场,它能走向全球,能够有最低的成本。同时,他们不断进行技术迭代,不断降低成本。


我去一个光伏上市公司,半年就迭代一次小技术,两三年就迭代一次大技术。对于这样所有产业链都在我们手上的,就非常有意思。


大家发觉没有,提了4个方向,当中有1个方向市场在过去也表现得很不错,给大家带来了机会。这就是我们从投资角度来分析的4个方向的机会。


大家对银行业有点一棒子打死了

银行业要找阿尔法,找核心资产


陈军:我们再往下,刚才提到了粮食和实体产业很重要,还提到了数字经济,线上线下都很重要。


说到数字经济,就不能不提最近的马云对金融的评论。他是做线上的金融,你怎么看传统金融企业在线上的机会?或者你怎么评价他们到底贵还是便宜?


张忆东:这方面我不是很专业,我从一个策略师的角度来理解一下金融科技和金融。


很明显,大家对金融科技非常追捧,现在估值也会估的比较高,对一些金融科技巨头的市值估值甚至给到3000亿到4000亿美金。 


但反过来,大家对中国的银行有点一棒子打死了,过度悲观了,不论你是那个里面的好公司还是差公司。


大家可能认为,第一,你的业绩放不出来;


第二,就算业绩能放出来,但是以后你没有未来了,你要被经济转型给抛弃了。


针对这样子的一些市场偏见,我们最近也写了一篇报告,名字是《策略角度看银行,价值重估刚起步》。


这个标题反映了我们的一个态度:我们认为金融,特别是银行的商业模式,它在过去的几百年里一直在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银行和百货大楼是不一样的,它对经济的重要性不一样,它有点像有心脏的角色,帮助社会运转、资金融通。


即便当前中国经济要向科技创新、服务消费、数字消费等转变(的情况下),我们要知道,那些能够顺应经济新趋势的银行,它是被低估了。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个是从中短期看,大家是不是过度悲观?大家觉得说经济不行,所以银行的资产质量有问题,但是现在经济已经复苏了,所以这样子的偏见应该有点修复。


但是,如果只是这样,它其实没有大机会,可能就是一个百分之二、三十的反弹而已,而且如果只是抄一个反弹很难做,很多人就不愿意干了。


所以我要讲第二点,要买对的,而不是只博估值修复。


什么叫买对的?我觉得可以关注它的三个特质。


第一,它需要能够有一个庞大的财富管理能力,比如发掘出类似军总这样的优秀基金经理推给大家,让客户和基金乃至于银行的资产管理能够实现多赢,充分顺应中国资本市场的变化。


第二个是投行能力,特别是有些投贷联动能力强的。因为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未来乃至整个主板都可能进入到注册制时代,所以你有这种投行能力,恰恰能够顺应整个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大时代。银行又有财富管理能力,又有投行能力,可以一鱼几吃。


第三个,我们不可否认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业态的改变。所以,谁能够且愿意去投入金融科技,你的效率会越来越高。


所以,综合以上三个方面,我们认为中国的银行业里边也要找阿尔法,也要找核心资产。


这是我的一些浅见。


房子还能不能投?


陈军:讲到城市化,我最关心的是房子还能不能投?最近大家可以看到,全球因为货币的水放出来,房子都是涨的,但是中国现在完全是控制住的,最近上海、深圳、北京的很多二手房成交量在起来,量在价的前面,这句话肯定是对的。


你怎么看最近这一次全球性的涨价?以及作为一个投资人,房子也可以做投资,你怎么看这件事情?


张忆东:我尝试回答一下。


第一,从美国的数据来看,它的房价指数创了历史新高,而且新房销售也创了历史新高,有点水涨船高,是一个货币现象。


但是即便如此,我们看结构,像波士顿、纽约,还有硅谷那些科技驱动的地方,房价涨得很好。


对应的,中国的房子也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有些地方的房价还在跌,但是你看珠三角、长三角最近涨得很好,包括上海、深圳那些受科创板刺激的、有些科技新贵的地方,房价也涨了很多。


所以总结的,第一点,结构性方向是确定的。因为货币现象更多的体现在结构性的区域,结构性区域的核心在于它能够创造财富,这是第一点。所以,并不是一棒打死说房子就是没戏了。


第二点,投资房子的最黄金时候过去了,这是确定的。从做投资的角度来说,它性价比不足了。


因为过去20年靠房子赚钱的是主要靠加杠杆去买房子,而且房价本身也涨了好几倍。现在国家的战略定力,可以说是疾风知劲草,在这么困难的经济情况下并没有去刺激地产,所以房住不炒这样的大战略,在未来多年就明确,房子是用于消费的,要住房消费,而不是让你炒房。


从这个角度来说,房地产的投资在未来5~10年应该是让位于股权投资。


现在的状态可能类似于美国的80年代,随着经济的转型,随着资本市场的成熟,权益资产开始了一个长久时代。


房子呢,就是大家做权益投资赚了钱,用于改善自己的生活,或者说有些刚需,就像刚才军总讲的1998年左右生的男孩要娶媳妇很难,所以家长要及时买房子,该买的买、是必须的。


所以我总结下来,房子的投资属性真的要弱化,请大家要高度关注。


如果你是一个低风险偏好的人,你只想要保值,方式有很多,好的区域、好地段的房子可能还有保值价值,但是从积累财富或者实现财富自由的角度来说,房子现在已经不是最优的一个选择。这是我的一些思考。


最后一点,至少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珠三角、长三角,因为中国的经济还在发展,要看多中国,所以我们也不认为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会出现系统性的崩塌。


因为系统性崩塌是会影响到我们的内需市场的,而且中国会吸取日本的教训,日本人主动把泡沫给刺破了,一塌糊涂。


所以,“房住不炒”不只是说了“不炒”,还是强调“房住”的,这里面还是有机会的,宅经济。


金融市场反应的是拜登将当选

现在是逢低布局的好时机


陈军:大家也想听对市场的展望,第一想听的,对美国大选怎么看?


张忆东短期,最重要的一个变量还是美国大选。


它影响到了全球的风险偏好,所以现在是一个risk off的阶段,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最近也受到了海外市场的影响。


大选至少在11月3号之前还是非常焦灼,最近看到,未来三天川普会连续讲14场,这个已经过了70多的老人家了,还在东奔西跑不断拉票,所以会不会有逆转呢?至少现在,不能够板上钉钉说他一定选不上,虽然从各种数据觉得拜登当选的概率还是大的。


而且对于美国大选的结果,最有意思的是什么呢?资本市场有点提前反映了。


最近美国资本市场,你看新能源、新能源车、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跟拜登政策相关的受益标的,表现的就非常强势。相反,因为拜登号称要加税,而川普要减税,跟减税相关的这些资产在跌,包括科技巨头。


我有做预测分析的,我不太喜欢看民调,因为在非常撕裂的美国社会,民调有点不准,但是上一次,2016年时我猜对了,我当时猜的是川普,那是金融市场告诉我这一切。


因为大选前的金融市场最准的,现在金融市场告诉我们就是拜登当选,所以从短期角度来说,即将否极泰来。


因为这一次邮寄选票比较多,不排除特朗普可能刚开始不认账,导致的一些纷纷扰扰,甚至不排除一直到12月6号,可能才最终决定下来,他就算不认账也不行了。


所以11月、12月不排除还有些幺蛾子,但是11月3号以后,大局已定,基本上整个美国会趋于正常化,对于中国资本市场也是一个正面的。


大选前后这段时间,哪怕有些纷纷扰扰,它并不会改变一个事实——不论谁当选,无论是川普还是拜登,他们当选之后总归是要弥补美国现在社会的撕裂,至少让美国就业率有所提升,让美国经济能复苏。如果大家都没活干,都上街游行,你这个社会就有大的麻烦。


所以,不论谁当选,美国新一轮大刺激迟早就会来临。


我们反而觉得,现在短期的这些不确定性扰动,恰恰给予了我们围绕着全球经济阶段性复苏布局的好时机,受益于复苏的资产,现在恰恰是逢低布局的一个好时机,这是第一点。


深秋布局,短期风险比较低,不要去试图追涨,但是不要悲观,这个时候立足于中长期,反而应该乐观一些,而不是惊慌失措。


这是从一个短期的角度。


从中期的维度,从现在看到明年一季度末,甚至二季度初,最确定的还是全球复苏这条线。


中国在全球有出口竞争力的一些制造业公司,无论是像电子,还是说新能源车、光伏以及可选消费品相关的汽车、汽车零部件,都还是没有涨完,年报和一季报还是会有亮点的。


从中期稍长一点的维度,看到明年年底,依然是看多中国权益资产,其中性价比可能更好的是港股,作为中国权益资产的一部分,它是属于便宜的。传统行业比A股还要便宜40%,在全球更是一个估值最洼地的地方。


在相对贵的领域里边,无论是消费、医药、高科技,像这种互联网巨头,凭借着中国经济的复苏、业绩的改善,它的动态市盈率还是比较舒服的。


所以从中期或者略偏长的维度来说,港股的性价比更好、机会更大,这是我大致的看法。


我对于A股并不悲观, 但是,A股投资机会,明年更加需要精选阿尔法。


今年也好、去年也好,很多股票都涨了不少了。最近老是有人担心行情“好不过三年”这个事儿。


我告诉他说,明年肯定不是大熊市,有很多人担心这几年基金已经涨了很多,我说这是新常态,你们要适应中国资本市场的美股化,好资产的一个慢牛、长牛时代已经开始了。





往期精彩回顾


马克龙:学校应是培养公民而非信徒的地方

蚂蚁IPO认购有多疯?相当于英国GDP

亚美尼亚战俘遭集体大屠杀,反绑双手逐个枪毙,俄媒:堪比屠宰场

习近平主持中央深改委会议,定了这几件大事

若拜登当选美,中美关系会重修旧好吗?

美国总统大选中的选举人团制度好在哪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