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等你来“入画” |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只此青绿》


舞蹈诗剧


“因为极致的美丽几度泫然欲泣;“

“是舞,是画,是诗啊。”

“被美到凌晨两点还迟迟不肯睡觉。”

“细腻精致,婉约典雅,姿态步调都延展收束得刚好。”

“必定要前排再刷的完美作品。”

“一首献给工匠精神的赞歌。”



  Part.01 独步千载,众星孤月

元代溥光在《千里江山图》的题跋中称赞此图:“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他认为在青绿山水中,这是一幅众星捧月的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千里江山图》最摄人心魄的便是色彩——历经千年,部分颜料虽然已经脱落,但山巅的那一抹青绿色,却始终鲜亮。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文博顾问、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王中旭老师曾和主创团队分享过他的经历——有一次在给《千里江山图》拍照的时候,他发现青绿颜料在幽暗的光线下,会发出宝石的光芒。这千年不褪的青绿色彩启发了导演和编剧,创作出青绿这个贯穿于整个故事之中的角色形象。


Part.02 千年不褪色的画魂  






青绿,是这部舞蹈诗剧贯穿始终的意象。

在最为出圈的舞段里,古琴声起,舞者们身着古朴的青绿色衣衫,摇曳生姿。

每一帧都像一幅古画。千里江山,峰峦叠翠。

观者屏息。弹幕刷屏:全场最佳、震撼、绝美。


“青绿”和青绿舞者们不仅是一抹天然矿石的亮“色”,亦是从《千里江山图》中凝练和抽离出的的审美意象。它从千年孤寂的等待中缓缓而来,虽无具体、个人的生命,却充满温度。


以人拟画,以画绘舞。舞者们时而静止凝神,时而利落甩袖似青峰叠嶂,大气浑融,虚实相生,带出《千里江山图》的古典绘画气韵。 


一颦一动皆成韵律,那“动人心魄、美到失眠”的力量,正是“画”与“舞”在中国美学精神上给予观众强烈的共鸣。

  Part.03 以无声胜有声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诗剧”为体裁

以“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

淬墨、入画”等篇章为纲目

观众将跟随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

——以展卷人的视角

徜徉在富有传奇色彩的

中国传统美学意趣之中


作为诗歌体戏剧,诗剧既带有浓烈的诗情诗意,也有着戏剧的情节和场面。诗剧除了舞台提示采用散文形式外,人物台词全部运用诗的句式,强调诗性和强烈的抒情性,给读者广阔的艺术再造空间。


“舞蹈诗剧”则是以舞蹈为语汇,以肢体的诗性表达营造“无声胜有声”境界的一种综合舞台呈现。


Part.04 少年孤影见众生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展现的正是少年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全过程。


少年,是在拿着生命力和感觉做事情。


作家、艺评人韦羲认为,只有少年才能拥有这样迸发的生命力,不过分追求删繁就简,而是不厌其烦、充满好奇地,在一幅画里,用青绿两色来掌握世界丰富的变化。

  Part.05 展卷间:时空交错 惺惺相惜



清泠的月光下,《千里江山图》在案上展开。戴着眼镜的学者与身着宋代衣冠的青年相对站立。


两个人、一幅画,

带观众浸入一片跨越时空的写意山水。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剧情发生时间设定为现实中《千里江山图》即将展出之际、也是千年之前少年画家希孟即将完稿之时。


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展卷人因对《千里江山图》的潜心钻研,走入了希孟的内心,剧情随之开始。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舞蹈诗剧带领观众“浸入式”地置身于宋朝的诗意山水中。


不断旋转的舞台上有四季晴雨,有山川河流。



少年人心中有丘壑,方能绘出无垠山河。

展卷人随着希孟一同看织绢人织绢,上山凿石,制笔淬墨。


剧中的一个冬夜,孤灯下,少年一人坐在案前凝神作画,时不时哈气摩挲着双手,而他身旁散落着废稿揉成的纸团。展卷人心疼地站在他身旁,为他“隔空”披一层外衣。


同为文化匠人,故宫研究者与文化创造者之间的惺惺相惜引人动容。这样的匠人精神同样也体现在剧中无数篆刻人、织绢人、磨石人等平凡工匠的身上。


在演出的尾声,长长的展柜两头,一边是希孟,一边展卷人。两人隔着时空,作个揖,互道感谢。当诉说故事的舞者与观众相对,仿佛另一个空间的兮兮相惜。


在这里,你我都是展卷人。

【演出时间】

2023.11.1-3 周三/四/五 19:30


【演出地点】

淄博大剧院·歌剧厅

【演出票价】

880.680.480.380.280.180.100(3场均已售罄)

【演出套票】

680元*2张=999元/680元*3张=1488元

880元*2张=1288元/880元*3张=1888元


END


演出推荐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演出资讯 ▻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淄博保利大剧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