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寂静的世界里,师父教我用艺术雕琢人生


工作日的下午,位于金华婺州窑博物馆后堂的制器区,26岁的郑俊杰正在专心地拉坯。拉坯机旋转带动下,一块陶泥在他手中不断变化,慢慢成了圆滚滚的瓶身。

郑俊杰身边站着的是陈新华,这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州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正在指导这个年轻的徒弟,方式很特别:用手比划。手往上,代表瓶身比例要拔高;拇指和食指相对,说明瓶身厚薄要调整。

这是独属于这对师徒的交流方式,因为郑俊杰是一名听障青年。2020年,郑俊杰开始在金华婺州窑博物馆学习陶艺制作,他的第一位老师是童心。“童老师很关心我,总是给我灌‘心灵鸡汤’,但要求也很严格。”看到郑俊杰写下这句话,一旁的童心“秒懂”:“这是在说那年我让他做碗的事呢。”

原来,童心刚指导郑俊杰的时候,知道这个孩子学艺时间不长,手上功夫生疏,为了鼓励他把基本功练扎实,也为了让他静心钻研,专门布置了一项作业:对照样品,在一周内做100只合格的碗。“练基本功只能靠多做,很枯燥,”童心说,“怕他年轻耐不住性子,我就在一旁写字指导,纸笔都用掉不少。”

因为交流上的障碍,郑俊杰需要比其他人练习更多时间才能领悟到一个手法技艺。打基础那两年,童心常常夸赞郑俊杰有天赋,技艺倾囊相授的同时,也不忘劝他多努力,并在生活上给予了很多关爱。郑俊杰也沉下心来学,日复一日地练习揉泥、拉坯,技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去年,郑俊杰的老师换成了陈新华。童心开玩笑地说:“俊杰的技艺已经超过我了,我没什么可以教他的了,他该升学了。”拜在大师门下,郑俊杰特别开心,他说自己中学时就在学校上过陈老师的课,并且被陈老师的技艺和课上的作品深深折服。“我就是从那时候迷上陶艺的。”郑俊杰写道。

指导这个特殊的徒弟,陈新华不仅像教其他徒弟一样认真,还多了许多耐心。“他跟童心学习的时候,我也常关注,知道他的能力和潜力,”陈新华说,“培养新生力量是我的责任,虽然沟通有障碍,但艺术是没有障碍的。”

陈老师的课,满满都是干货,也让郑俊杰收获颇丰。眼看作品越来越有样子,在老师的鼓励下,郑俊杰开始参加一些比赛,制作的一系列作品在各级美术工艺博览会和工艺美术大赛中都有所斩获,最近他还参加了全国残疾人工艺技能大赛,获得全国第四。

“老师给我规划过,技术学好了可以创业开工作室,”郑俊杰写道,“但我要先成长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我现在还只是助理工艺美术师呢。”

教授技艺、关心生活、规划未来,郑俊杰对两位把自己“管到底”的老师非常感激。“老师当年留下我,这么多年教我技艺、给我工作,真的特别感谢他们,”郑俊杰写道,“相比较‘老师’,我更愿意称呼他们为‘师父’,因为他们不仅有师的负责,更有如父的慈爱。”




往期推荐


教师节致敬特教老师|狮子会浙江双龙、八咏服务队组织慰问特教老师活动


凝心聚力担使命,换届选举再启航——市残联圆满完成总支、支部换届选举工作


市残联组织开展全市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培训


来源:金彩云客户端

编辑:方婧柔

责编:宋志普
审核:王卫东
点点分享点点赞点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寂静的世界里,师父教我用艺术雕琢人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