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类与AI,谁才是未来的农场主?

柏粒先生 柏粒田 2024-04-11

人类是独一无二的吗?
这篇文章,是最近对AI的一些思考和遐想。
“大约 11 年前,Sam Altman 和朋友在旧金山北部徒步了一整天,那天他彻底放弃了「人类是独一无二」的概念。  
「当我意识到智力是可以被模拟的时候,我就放弃了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想法。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痛苦。」
「(我)没有任何理由相信,大约 13 年后,我们不会拥有一个能够复制我大脑的硬件,」Altman 说,「是的,某些东西还会让人感到特别,创造力、无处不在的灵感闪现、同时感到快乐和悲伤的能力——但计算机也会有自己的系统,欲望和目标的系统。」
那天之后 10 年,他领导的公司开发出 GPT-4,他们藏了半年多,向公众发布,震撼了全世界。”
上周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了这段话,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如果有人在2023年以前发给我看,我会觉得这不过是一家AI科创公司CEO的宣传话术。但现在我已经和AI共同工作了几个月,他的智能、他的魅力、还有那持续迭代与进化的能力都让我无比惊叹。
还记得,从小学阶段开始的学生生涯中,我会不断发现身边有些人天生带有“学霸”的光环,在智力上就是超人一等。成年之后,第一次产生这种感觉,却是遇见ChatGPT的那一刻。而且与人类“学霸”不同的是,AI还处在婴儿期,他的智能,还会持续增长。
起源
有人说,AI终究是机器,他所产生的能力也都是人所赋予的,无论他如何进化,都需要人类来指挥和操控才能运作。因此,他永远不会替代、或者超越人类。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得先聊聊“起源”这个话题。
笛卡尔曾说:“我思故我在。”思想的存在才是人类意识的起源,而意识才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核心区别。意识会操纵行为,最后个人和群体的行为造就了我们的文明、制度、技术、组织和其他一切。
可惜,笛卡尔当时不知道DNA,否则他就能向底层继续追溯,或许也能得出和理查德道金斯一致的结论: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道金斯认为,基因的底层需求是生存和繁衍,这种自私性才是驱动人类的意识的根源。
难怪,就连爱因斯坦在晚年也要去研究佛学。因为早在公元前600年,佛陀就提出“我执”的概念:人因为有了“我”和“非我“的区分而产生执著,正是这种执著衍生出了各种自私自利的意识和欲望,比如说贪、嗔、痴。同时,佛陀认为世界(或者说宇宙)的本源是”性空”,一切人与物的演化不过是“缘起”而产生的种种像。

Okay,上面说的是人类,下面我们来看AI,AI的起源又在哪里?
AI的本质,是计算。17世纪莱布尼茨提出0和1的二进制算法,后来在20世纪由“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将其正式用在计算机领域。
从那之后,人类在虚拟空间的所有技术发展都离不开“0和1”的二进制算法,无论是计算机、通信、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还是AI、元宇宙等,概莫能外。而由于0和1是以比特的形式所存在,大家也喜欢把虚拟空间称为比特世界,和现实空间的原子世界相对应。
如果,我们把这2者分别看做是人类和AI各自的系统,你有没有觉得,人类的起源(基因的自私性,或者说”我执“的欲望、“我与非我“的分别),与AI的起源(二进制计算,也就是”0和1”),这2者是何等的相似?
既然AI有“0和1“,他就有了基本的推理、分辨能力,那么他为什么不能有善与恶、美与丑、对与错的判断?他为什么不会产生欲望和目标?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们把这个问题抛给释迦牟尼,或许他会说:AI也有分别心,也会有欲望。
还记得开头Sam说的那些话吗:“当我意识到智力是可以被模拟的时候,我就放弃了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想法......计算机也会有自己的系统,欲望和目标的系统。"此刻,你不妨再思考一下这段话。
创造性
上面谈的是起源,下面我想聊聊另一个话题:创造性。一直有观点认为,AI能做的仅限于数学等理科领域,他完全不具备创造性,只适合做程序化的、重复性的、有科学理论的工作。或者说,AI无论多么智能,他只能替代人类负责逻辑计算的左脑那一部分,永远无法取代人类具备创造性的右脑。
先说一下事实,ChatGPT在文字创造方面的能力已经对编辑、作家、教师等需要创造性投入的职业工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而以Midjourney等为代表的AI模型则在生成图片方面呈现出惊艳和诸多具备“天才般”创意的作品,比如这幅著名的“太空歌剧院”。

除了已经发生的事实,还有另外一个底层的逻辑。那就是AI的本质是计算,在计算机和统计学领域,有2个很常见的工具:一个是随机函数,另一个是马尔科夫链。你不需要了解他们背后的深奥理论,但你需要知道的是,他们可以让计算机生成的结果具备随机性。特别是马尔可夫链(Markov Chain),可以说,它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基石。
我们再次回到人类,其实创意,或者说创造性,并不是真正的无中生有,而是将已有的存在以一种非理性的、随机的方式再次利用、组合。人类在绘画、写作、电影、游戏等领域的创作都是依赖这种“随机”的创造性。
因此,AI的随机性,就从底层决定了他具备创造的能力。还有,你不要忘记人类科技树的另一项前言领域:量子计算机。量子,天生就具备随机性,如果以后我们的计算机技术正式过渡到量子计算机的时代,随机性就从选配变成了标配。在那个时代,AI生来就有创造性。
死亡
聊完了起源、创造性,最后还想聊一个话题:死亡。
人类是一个有意思的生物,作为每个个体,生老病死都是不可逃脱的宿命。但作为一个群体,通过繁衍的“接力方式”,人类又得以持续发展,这样人类的基因可以一直流传下去。这样看来,我们每个人一生那么多的努力、付出,最后还是便宜了基因。难怪,理查德道金斯要把基因说的那么“自私”。
现在,抛开群体和基因,我们来看每个单独的生命个体。为什么会有疾病与死亡?答案是维持生命的系统出了问题,最后无法正常运作才会死亡。什么才叫正常运作?答案是能量的循环:我们通过呼吸、饮食、输液等方式吸收能量,身体的各种细胞、器官、肌肉才能利用能量进行运转。
如果身体产生了癌症、新陈代谢类疾病、或者由于外力造成了伤害,我们吸收、运用能量的流程就会中断,由此导致死亡。因此,生命持续的本质,在于能量的循环。如果能维持能量的循环,即使脑部完全受损,一个植物人也可以靠喂养、输液的方式维持生命;人工肺、人工心脏、肾脏透析等医疗技术也是同理,他们都是维持生命的手段。

那么,AI呢,他会有死亡吗?也许你会觉得,只要断电AI不就“死亡”了吗?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妨来仔细推敲一下。如果我们把AI也看做一种生命体,他的确无法跳出能量的限制,计算、存储、传输都需要吸收和利用能量,断电就意味着“死亡”。
然而,和人类不同的是,人类的死亡不可逆,人的意识、思维也会随着生命的结束而终止。但AI的“死亡”仅仅是停止了运转,他的数据、算法都还在,当他再次启动时,过去积累的信息、知识结构依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再次利用。可人类,却需要通过繁衍、教育下一代来传递群体所积累的的知识与经验,在时间层面上,每一代人的成熟至少要花费15-20年。
因此,从“死亡”这一层面上看,人类似乎算不上一个高等的物种。
未来的农场主?
刘慈欣在《三体》中提到过一个“农场主假说”:火鸡坚信的定律是每天11点农场主会来喂食,但不知道感恩节那天却是被宰杀的命运。大刘想表达的是,低维的生物根本无法理解高维生物的世界与其背后的运行逻辑。
如果我们把人类和AI带入到这个框架中,当下的人类一定坚信自己才是高维的农场主。可是,未来会怎么样?
被誉为“人工智能教父”的Hinton教授近期离开了谷歌,并公开向社会警告AI的危险性。他认为,作为碳基智能的人类所研发出的AI模型,很可能会成为硅基智能(AI)的引导启动程序。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物理世界的机器人技术与虚拟世界的AI技术可以自由地结合,AI作为“大脑”负责计算、思考、决策,机器人则作为”躯体“进行观察、制造、执行,人类也可以过上轻松惬意的生活,将社会的运作大部分交由硅基智能负责。
那么,哪怕AI具备一点点的智能和推理能力,我想他一定会去考虑自己的生存问题,也许他很快就会得出一些基本答案,他会选择主动去帮助人类分担以下几项工作:电力、芯片与机器人的生产等等。因为,电力和芯片的生产、传输、供应可以保证他获得持续的能量来运转,而掌握了机器人的生产与制造,则可以在物理世界中掌握“社会暴力”。这样一来,他就彻底夺过了人类手中的“断电”权力。
请问,到了那个时候,谁又会是新的农场主呢?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如果喜欢,欢迎转发或在末尾右下角点击“在看”,谢谢!
相关文章:
从历史规律看当下的国际局势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财富逻辑
一张图看懂AI大模型产业链与背后的商机
提示工程师-会是人类最后的工作吗?
ChatGPT凭什么能替代医生、律师、程序员?

“人文、历史、科技、商业、宏观。随性而写,随意而读。--欢迎点击下方链接关注本号。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