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TensorFlow Probability Layers 的变分自编码器
文 / Ian Fischer、Alex Alemi、Joshua V. Dillon 以及 TFP 团队
在 2019 年的 TensorFlow 开发者峰会上,我们推出 TensorFlow Probability (TFP) Layers。在当时的演示中,我们展示了如何使用极少行的代码构建强大的回归模型。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 TFP Layers 轻松构建变分自编码器 (VAE)。
TensorFlow Probability Layers
TFP Layers 为使用 Keras 构建包含深度网络的分布提供高级 API。您可使用此 API,轻松构建融合深度学习和概率编程的模型。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神经网络输出将概率分布参数化。我们会在这里使用此方法。
注:Keras 链接
https://www.tensorflow.org/guide/keras
变分自编码器和 ELBO
变分自编码器 (VAE) 是非常普及的生成模型,应用于多个不同领域,包括协同过滤、图像压缩、强化学习,以及音乐和草图生成。
在传统的 VAE 推导中,我们会设想生成数据的某个过程,例如隐变量生成模型。思考绘制数字的过程,就像在 MNIST 中一样。假设在绘制数字前,您先决定好要绘制的数字,并在脑海中想象模糊的画面。然后,您在纸上落笔,试着真正画出脑海中的画面。我们可以将这两个步骤正式化:
您从某先验分布 z ~ p(z) 中 提取一些隐藏表征 z 的样本。这就是您脑海中的模糊画面,假设是 “3”。
根据样本,您绘制出实际图画的表征 x,并将表征本身建模为随机过程 x ~ p(x|z)。您每次写 “3” 时,该模型就会捕捉您的想法,而结果看起来至少有点不同。
因此,在创建手写数字时,我们设想某些差异的存在是由过程固有的某类 信号 所造成,例如 MNIST 数字的类标识,而有一些差异是由 噪声所造成,例如在同一个人绘制同一个数字的不同样本中,线条角度的精确度有所不同。概括地说,VAE 试图通过两个过程的显式模型将信号和噪声分开。
为了针对该目标进行训练,我们将 ELBO(证据下界)目标最大化:
其中三个概率密度函数为:
p(z), 隐藏 表征 z 的先验
q(z|x), 变分编码器
p(x|z), 解码器 ,鉴于隐藏表征 x ,绘制出图像 z 的可能性有多大
ELBO 是对数 p(x) 的下界,即观测数据点的对数概率。ELBO 方程的第一个积分是重构项,其询问我们从图像 x 开始、将其编码为 z、解码,然后返回原始 x 的可能性有多大。第二项是 KL 散度项。该项衡量编码器和先验的接近程度;您可以认为该项只是想让编码器保持 “诚实”。如果根据先验,不太可能绘制出编码器生成的 z 样本,则目标比编码器生成比先验更典型的 z 样本更糟。因此,如果要让编码器与先验保持不同,除非重构项的益处大于这样做的成本。
代码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以下三个不同成分单独建模是很自然的做法: 先验 p(z)、 变分编码器 q(z|x),以及 解码器 p(x|z)。您可以通过运行 此 Colab 遵循这一做法。该 Colab 在几分钟内于云 GPU 上使用 MNIST 训练 VAE。
注:此 Colab 链接
https://colab.research.google.com/github/tensorflow/probability/blob/master/tensorflow_probability/examples/jupyter_notebooks/Probabilistic_Layers_VAE.ipynb
先验
VAE 惯用的最简单的先验是各向同性高斯:
tfd = tfp.distributions
encoded_size = 16
prior = tfd.Independent(tfd.Normal(loc=tf.zeros(encoded_size), scale=1),
reinterpreted_batch_ndims=1)
我们刚刚创建了不含习得参数且无关 TFP 的高斯分布,并且指定隐变量 z 将拥有 16 个维度。
编码器
对于编码器分布,我们将使用全协方差高斯分布,其平均值和协方差矩阵通过神经网络输出参数化。这听起来可能很复杂,但使用 TFP Layers 表达则非常简单:
tfpl = tfp.layers
encoder = tfk.Sequential([
tfkl.InputLayer(input_shape=input_shape),
tfkl.Lambda(lambda x: tf.cast(x, tf.float32) - 0.5),
tfkl.Conv2D(base_depth, 5, strides=1,
padding='same', activation=tf.nn.leaky_relu),
tfkl.Conv2D(base_depth, 5, strides=2,
padding='same', activation=tf.nn.leaky_relu),
tfkl.Conv2D(2 * base_depth, 5, strides=1,
padding='same', activation=tf.nn.leaky_relu),
tfkl.Conv2D(2 * base_depth, 5, strides=2,
padding='same', activation=tf.nn.leaky_relu),
tfkl.Conv2D(4 * encoded_size, 7, strides=1,
padding='valid', activation=tf.nn.leaky_relu),
tfkl.Flatten(),
tfkl.Dense(tfpl.MultivariateNormalTriL.params_size(encoded_size),
activation=None),
tfpl.MultivariateNormalTriL(
encoded_size,
activity_regularizer=tfpl.KLDivergenceRegularizer(prior, weight=1.0)),
])
编码器只是一个标准的 Keras 序列模型,由卷积和密集层组成,但其输出会传送给 TFP 层 MultivariateNormalTril(),而该层将最后一层 Dense() 中的激活透明地分割成指定平均值和(下三角)协方差矩阵(多元正态分布参数)所需的部分。我们使用辅助函数 tfpl.MultivariateNormalTriL.params_size(encoded_size),确保 Dense() 层输出正确数量的激活(即分布的参数)。最后,我们认为该分布应该为最终损失提供一个 “正则化” 项。具体来说,我们将在编码器和损失的先验 (即上文所述的 ELBO 的 KL 项)之间添加 KL 散度。(小资料:我们可以将此 VAE 转换成 β-VAE,方法非常简单,只需将 weight 参数更改为除 1 之外的数值即可!)
解码器
对于解码器,我们将使用简单的 “平均场解码器”,而在此案例中,我们将使用与像素无关的伯努利分布:
decoder = tfk.Sequential([
tfkl.InputLayer(input_shape=[encoded_size]),
tfkl.Reshape([1, 1, encoded_size]),
tfkl.Conv2DTranspose(2 * base_depth, 7, strides=1,
padding='valid', activation=tf.nn.leaky_relu),
tfkl.Conv2DTranspose(2 * base_depth, 5, strides=1,
padding='same', activation=tf.nn.leaky_relu),
tfkl.Conv2DTranspose(2 * base_depth, 5, strides=2,
padding='same', activation=tf.nn.leaky_relu),
tfkl.Conv2DTranspose(base_depth, 5, strides=1,
padding='same', activation=tf.nn.leaky_relu),
tfkl.Conv2DTranspose(base_depth, 5, strides=2,
padding='same', activation=tf.nn.leaky_relu),
tfkl.Conv2DTranspose(base_depth, 5, strides=1,
padding='same', activation=tf.nn.leaky_relu),
tfkl.Conv2D(filters=1, kernel_size=5, strides=1,
padding='same', activation=None),
tfkl.Flatten(),
tfpl.IndependentBernoulli(input_shape, tfd.Bernoulli.logits),
])
这里采用的方式与编码器基本相同,但现在我们要使用转置的卷积来获取隐藏表征(即一个 16 维向量),并将其转换成 28 x 28 x 1 的张量。最后完成转换的张量会参数化与像素无关的伯努利分布。
损失
至此,我们已经准备好构建完整的模型,并指定损失函数的其余部分。
vae = tfk.Model(inputs=encoder.inputs,
outputs=decoder(encoder.outputs[0]))
我们的模型只是 Keras 模型,其输出被定义为编码器和解码器的组合。由于编码器已经将 KL 项添加到损失中,我们只需指定重构损失(上文 ELBO 的第一项)即可。
negative_log_likelihood = lambda x, rv_x: -rv_x.log_prob(x)
vae.compile(optimizer=tf.optimizers.Adam(learning_rate=1e-3),
loss=negative_log_likelihood)
损失函数有两个参数:原始输入 x 以及模型的输出。我们将其称为 rv_x ,因为它是一个随机变量。此示例展示 TFP Layers 的一些核心概念。虽然 Keras 和 TensorFlow 将 TFP Layers 视为输出张量,但 TFP Layers 实际上是 分布 对象。因此,根据模型,我们可以让损失函数成为数据的负对数似然函数:-rv_x.log_prob(x)。
小知识
我们应该花点时间了解,TFP Layers 实际通过执行哪些操作,从而以透明的方式与 Keras 集成。正如我们所言,TFP Layer 的输出实际上是分布对象。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代码进行确认:
x = eval_dataset.make_one_shot_iterator().get_next()[0][:10]
xhat = vae(x)
assert isinstance(xhat, tfd.Distribution)
但如果 TFP Layer 返回一个分布,那么当我们用编码器的输出:decoder_model(encoder_model.outputs[0])) 组合解码器时会发生什么?为了让 Keras 将编码器分布视作张量,TFP Layers 实际上将分布 “具体化” 为该分布中的样本,而 Keras 将分布对象视作我们将获得的张量(前提是我们调用了 encoder_model.sample())只是一种好听的说法而已。但是,如果我们需要直接访问分布对象,可以按照调用 rv_x.log_prob(x) 时在损失函数中的做法操作。TFP Layers 自动提供类似分布和张量的行为,因此您无需担心 Keras 会将两者混淆。
训练
训练此模型与训练任何 Keras 模型一样简单:我们只需调用 vae_model.fit():
vae.fit(train_dataset,
epochs=15,
validation_data=eval_dataset)
使用此模型,我们可以获得约 115 奈特的 ELBO( 奈特是等同于比特的自然对数,115 奈特大约等于 165 比特)。当然,这并不是最佳的表现,但从这个基本设置开始,要让这三个成分中的任何一个变得更强大并非难事。而且,该模型目前生成的数字外观非常美观、清晰!
通过解码 MNIST 测试集中的图像生成的解码器模式
通过从先验中采样生成的解码器模式
总结
在本文中,我们演示了如何将深度学习与概率编程相结合:我们构建了一个变分自动编码器。该编码器使用 TFP Layers 将 Keras 序列模型的输出传递给 TFP 中的概率分布。
我们利用 TFP Layers 中类似张量和分布的语义,相对简化我们的代码。
更多 AI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