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物语 | 从马赛公寓到粮仓公寓——公寓建筑的城市性
一直以来,建筑学的发展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除了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变革促进了建筑学的飞跃式发展,更多的,便是从各个时代的建筑大师上获取经验和灵感。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变得愈加密切,集合住宅作为城市占比很大的建筑类型,其混合性与公共性的探讨一直是话题的中心。
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开创了集合住宅的新模式,而当代著名事务所MVRDV在其设计的粮仓公寓项目里,对集合住宅的设计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推进,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公寓建筑的城市性可以有哪些设计方法吧~
01
马赛公寓修建于1947-1952年,是柯布西耶为法国设计的一栋大型单体集合住宅,反映了他对居住空间以及城市规划问题的探索。
公共空间:开放的怀抱、空中街道与城市甲板
公寓底层采用了新建筑五点中“底层架空”的手法,形成面向城市开放的公共空间。具有构成感的梯形巨柱为上层建筑提供支撑,形成独具序列感的街道景象。
而着眼公寓内部,马赛公寓长165米,宽24米,高56米,共有18个楼层。其中1~6层和9~17层是住人的,顶层是屋顶活动空间。7层、8层是商店和各种公用设施,包括面包房、副食品店、餐馆、酒店、药房、洗衣房、理发室、邮电所和旅馆。可以说,在建筑内部可以解决日常生活的大部分需求,是真正的微缩城市。
建筑顶部被称作“城市甲板”,上面有游泳池、儿童游戏场地、200米跑道、健身房、日光浴室、花架,甚至是开放电影院。基本上满足了从室外嬉戏运动到文娱等需求。
居住空间:跃层的交织、户型的混合、微缩社区
马赛公寓一共可容纳337户居民居住,却累计设计了23种户型,满足从独身者到十口之家多类需求,让不同的人都能住进这栋楼中。
楼内大部分房间都采用跃层式布局,每三层共用一个公共走廊,缩小了室外走廊的面积,也为起居空间创造通高与更好的采光条件。
“马赛公寓虽然是一个社会住宅,却强调社会人群的生活尊严。”高密度与高混合性的前提下,建筑师也在尽可能地,创造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
形象与构造:色彩 构成 材料——作为雕塑的城市建筑
独具特色的立面形象是马赛公寓的标志,棋盘状的居住立面、纵向的交通系统以及屋顶和底层充满雕塑感的公共空间构成了立面的三个要素,由红黄蓝三种颜色装饰的阳台使得均质化的网格状立面也充满活力和动感。
建筑内部,幽暗的“内街”也被装饰以鲜艳的色彩,居住单元内的楼板和隔墙均为预制构件,安装了良好的通风系统,厨房内设施齐全并配备垃圾管道。预应力混凝土作为马赛公寓的主要建筑材料,粗糙的木模版为建筑立面增添了一层粗野主义的色彩。
Solidam公寓是MVRDV事务所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设计的一个混合经济住房,自1994-2007一共修建了13年。建筑分为四个区域,五彩缤纷的外立面使silodam公寓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成为了港口区域的新地标。集合住宅的城市性和密集性在建筑中也得到了充分的研究与思考。
公共空间:博弈与复合
建筑通过内部平面的布置、进入方式和私人外部空间的设计提供了多样化的户外空间:阳台、露台或屋顶露台。
MVRDV对粮仓公寓的最初计划包括各种公共和公共空间,以补充住宅部分。不幸的是,由于财政限制,许多这样的空间被从计划中删除了。该计划的三个显著的残余仍然存在。最引人注目的是为居民和公众设计的大型木制露台。可以通过穿过建筑中心部分的大型木楼梯进入。其他公共空间是位于木楼梯下的码头和“乌鸦巢”——一个位于十楼的两层大空间,可以看到壮观的河景。
居住空间:混合性与复杂性
这座建筑与阿姆斯特丹的传统住宅形成鲜明对比。它长400英尺,宽65英尺,高10层,其尺寸表明它是一个巨大的整体式建筑,但正是外部颜色和材料的多样性开始揭示隐藏在内部的错综复杂。
该建筑包含157套公寓、办公室和公共空间。MVRDV在这个项目上的主要目标是创造一个多样丰富的海滨小区,为居住者提供多样化选择。尽管外观简单,但该建筑在公寓大小和结构上提供了高度的多样性。每户公寓的宽度从20英尺到50英尺不等;进深从建筑宽度的一半到整个宽度的深度;高度从一层到三层不等。
形象:鲜明的色彩 材料的使用
建筑放弃了以钢筋混凝土作为主要材料,而是选择性价比极高的铝板和铝窗,使建筑看起来轻盈、活力、色彩斑斓。
这栋建筑被分成四个大部分,公寓被进一步分成4到10个相同类型的“街区”。外墙上有趣的颜色和材料表达是为了通过给每个街区不同的外部处理来反映内部布置。内部走廊也为每个街区进行了颜色编码。
面向城市的空中露台面朝大海,形成海湾与居民的互动景观。
那么,这种类型建筑可以怎么用到作品集中呢?
通过两个不同时代的案例,可以看到集合住宅中城市性的一些共同特点:空中的活动街道与活动露台、屋顶与底层面向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混合的户型与多样化的居住模式等。而不同时期的典型问题也各自有所体现,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材料、不同户型配比、不同经营模式的两栋建筑。
无论何时,当代社会形态与生活方式都与建筑息息相关,设计手法会随着时代改变,但探索居住模式的初衷不会。设计与社会性和理论性的结合正是以上两个案例的魅力所在。
居住建筑也是作品集中常常出现的一个主题,与常规的居住区设计不同,作品集中的大型居住建筑多从当代某种社会现象出发,探讨一种新的居住模式的产生。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居住的定制化、个性化与可变性逐渐成为重点。
比如,对于居住方式的探讨。无论设计多少种户型,都难以完全满足新时代居住个性化的需求。迁徙性的增强也使得建筑结构的永久性与居住者的变化性的冲突日益尖锐。
互联网的时代,随着网络购物的发达与独立意识的增长,灵活性与经济性的匹配再一次被纳入考虑。通过设置可变空间的方式,控制不同住户在不同时间对“空”房间的占有,实现更长时间维度上的户型重组与适应性,是城市性住宅在当代居住需求下的一种体现。
“本项目只提出一个原型,这一原型的网格体系适用于任何场地,可随着基地的大小调整网格数量。整个系统中为空间的基本需求设置了相对应的各个构成元素,最低限度的预先设计为建筑的随时间的演变提供了开放性,整个社区在随着居民生活的改善和需求的变化过程中也会不断地被居民自己所重塑。”高度发达的装配式结构也为当代集合住宅的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
也有的作品从公共空间的组织模式入手。有别于马赛公寓整体式置入公共空间的方式,通过将空中的公共空间拆散,细分为散布在立体空间中的原型,从而对公共空间的组织提出一种新的可能性。拆分的公共空间某种意义上提高了功能的多样性,不过对效率和经济效益上可以得到更深一步的探讨。
“通过探索中国传统本土意象中所蕴含的巨大潜能,重塑目前中国典型的房地产巨构尺度下的设计模式。其旨在打造有感染力的, 连结空间体验, 社区互动, 室内外交流的诗意栖居 。此次设计选择中国典型的二线城市——重庆作为试验基地,主要因为这里国内主流开发商项目云集,有较强的代表性。这些地产商在开发巨构尺度的住宅和商业建筑项目时,往往陷入两种模式,类似西方建筑后现代主义时期的“decorated shed” 和“duck”。前者追逐纯粹的商业利益, 通过采用一些历史元素代表做立面装饰,来勉强附会文化气息;后者干脆生搬硬套一个文化形象,然后对项目进行削足适履式的改造来适应这个形象的外壳。”
房地产开发商对居住空间的绝对控制权开始受到挑战。柯布西耶用一个高度集成的复杂盒子宣布他的建筑理想与对传统经典住宅平面的反派;面对另一种权威的形成,我们可以在作品集中进行更加大胆的探讨。
居住是人的基本需求,无论在何种时代始终都是至关重要的。优秀的建筑可以超越时代的界限给人以启发,建筑学一直在研究与思考中进步,未来社区的模式与建筑对城市性的关注,值得大家一直思考。
RECOMMEND
推荐阅读
设计物语
技法课堂
留学小站
经验分享
选校助手
IMPACT STUDIO 2021Fall 报名招生中
IMPACT STUDIO(IS)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建筑/景观/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工业设计/交互设计的专业学术教学,致力于为设计类留学生提供职业的留学作品指导和权威的设计咨询。IMPACT STUDIO以“设计是用精神和灵魂进行塑造的历史,我们要对历史负责”为态度,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专业的学术规划和培养体系,实现在设计道路上追求的梦想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