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尼日尔政变引发多方博弈,不仅因为这个小国是“核原料大国”

祝鸣 深海区 2023-10-11

“历史已经证明,武力并非解决危机的长久之道,外交手段才是。尽管外交手段会耗费很多时间且较为痛苦,但它依旧是解决当前尼日尔危机的最好答案。”

当地时间8月19日,尼日尔政变军人领导人、保卫祖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奇亚尼称,政变的目标并非夺权,政权过渡期不会超过三年,但若遭到袭击,后果就不会那么简单。

7月26日,尼日尔总统卫队部分军人扣押总统穆罕默德·巴祖姆,宣布由军政权接管国家事务。之后,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等地区组织对该国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并表示不排除进行军事干预的可能。

8月10日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西共体领导人就尼日尔政变召开紧急会议。图源:新华社

分析人士认为,尼日尔政变有多重因素,涉及多方势力复杂博弈,外部势力是否进行军事干预将对未来局势走向起到关键作用。

与前几年邻国马里和布基纳法索发生政变时相比,西方国家和西共体为何对此次尼日尔政变格外关切,反应激烈?尼日尔的局势又将如何发展?深海区工作室邀请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地区合作室主任祝鸣作详细解读。

西方国家争夺非洲影响力

尼日尔是非洲小国,本次政变为何不仅引发了西非邻国的干预,还吸引了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高度关注?

首先,尼日尔虽是非洲小国,但却是核原料铀的储藏和出口大国。

尼日尔的前宗主国法国70%的电力生产来自核电,是世界上依赖核电最多的国家。尼日尔一直是法国核武器原材料和核燃料的主要来源国。

虽然法国奉行核原料进口多元化政策,但2005年至2020年,尼日尔对法国铀出口占法国总消费量的18%,2022年猛增至50%。除法国外,欧盟13个成员国的103座核反应堆依靠尼日尔的铀燃料供应。所以,尼日尔是决定法国和欧洲多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国家。

其次,尼日尔是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在西非地区的重要军事盟友。

尼日尔位于萨赫勒地区、北非和西非的十字路口,对美国和法国来说,尼日尔是打击极端组织和争夺在非洲影响力这两场斗争的关键地区。

法国和美国在尼分别驻有1500和1000名士兵。尼日尔是美国在非洲驻军最多,也是在西非唯一驻军的国家。德国与意大利也有军事力量部署在尼日尔,规模无法和法国、美国相比。在此次政变发生前的3月份,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还访问了埃塞俄比亚和尼日尔。这被外界普遍解读为拜登政府正在加速推进与非洲的接触,以对抗中国在非洲大陆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最后,尼日尔此次政变使得近年来的西非军事政变呈现出一定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短短近三年时间,尼日尔成为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15个成员国中,第四个发生军事政变的国家。因此有媒体惊呼“军事政变正在非洲卷土重来”,这无疑引发了尼日尔邻国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担忧。

对于此次尼日尔政变,部分西方媒体担忧俄罗斯会借此扩大在西非地区的地缘存在。

被推翻的尼日尔总统巴祖姆在执政期间采取的是较为亲西方的外交政策,所以俄罗斯在尼日尔的影响力相对有限。但尼日尔政变发生后,很多民众一边公开表示反对法国,一边呼喊支持俄罗斯的口号并高举俄罗斯国旗。这意味着俄罗斯近年来与西方对抗的事实,契合了尼日尔百姓的心理需求。

但是,尼日尔政变后爆发出的这种强烈的反法亲俄情绪,更多与法国长期失败的非洲政策有关。英国《金融时报》最近甚至撰文形容,法国在非洲前殖民地国家的军事、经济等各领域的影响力是“令人窒息的存在”。

因此,在非洲20个前法国殖民地的大部分地区,知识分子和街头抗议者都对法国怀有仇恨,法国很容易成为所有问题的矛头。去年在马里,新成立的军政权赶走法国军队时,人们也进行了类似的庆祝。

当然,尼日尔政变后表现出的亲俄情绪,可能只是在“狐假虎威”。实际上,尼日尔政变当局也很清楚:一旦真的倒向俄罗斯,不仅不会扩大自己的国际生存空间,反而会把目前有限的回旋余地给堵死。

因为彻底倒向俄罗斯,无疑会大大刺激西方目前高涨的反俄情绪,把自己置于俄罗斯与西方对抗的风口浪尖上,使尼日尔遭受更多来自西方的制裁和打压。

西共体“雷声大雨点小”

西共体声称要组建多国联合部队介入尼日尔,为何却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

为了应对尼日尔政变,西共体峰会宣布,“立即部署军事力量待命”。不过,目前虽然已经过了西共体提出的最后期限,西共体军事力量却依然在待命。西共体国家谴责尼日尔政变者的声音,似乎也不再像最初那样强硬,“最后通牒”也让位于“优先对话”。

西共体总部在尼日利亚的首都阿布贾,而且西共体中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成员国也是尼日利亚。作为西共体“老大哥”,尼日利亚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西共体将采取何种政策。

目前,尼日利亚国内问题不少,有点无暇他顾。尼日利亚面临着执政党执政基础流失、朝野撕裂、青年群体高度不满等严峻考验,与此同时,经济、安全危机等老问题依然严峻。

尼日利亚现总统提努布在大选中险胜过关(反对派总统候选人的票数之和是提努布得票数的近一倍之多),因此提努布总统的西共体出兵主张并没有在尼日利亚国内得到广泛的支持。

更关键的是,由于尼日利亚有7个州(占全国近五分之一)与尼日尔接壤,因此对军事干预存在顾虑。

首先,军事干预将有可能使尼日尔成为恐怖组织成员栖身的新天堂,从而大大威胁到尼日利亚的安全。

其次,尼日尔所处的萨赫勒地区,位于全球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的南部边缘地带,气候属于干旱和半干旱状态。尼日尔作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一旦军事干预尼日尔导致冲突扩大乃至长期化,由此引发大规模难民潮的话,将造成新的人道主义灾难。所以,尼日利亚国内对于出兵干涉这一选择并不支持。

最后,西共体各国的意见也并不一致,并非铁板一块。尼日尔的邻国马里和布基纳法索甚至公开警告,对尼日尔的任何军事干预,都等同于“向马里和布基纳法索宣战”。这三个国家都是政变者上台,反感西共体干预,战事一旦爆发,很可能会失控。

和谈大门一直未关死

尼日尔局势前景如何?

目前,除了西共体派出多批身份不同的谈判代表团前往尼日尔斡旋外,美国副国务卿纽兰也访问了尼日尔,并以断绝美国数亿美元援助的“大棒”相威胁,但都遭到尼日尔政变当局的拒绝。

但是尼日尔毕竟国小民贫,最大的软肋在于经济命脉操纵在他国之手。政变当局完全自立自强、抵御外部全面性施压乃至制裁的能力和回旋空间都非常有限。除了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的大量经济援助面临被切断的威胁外,尼日尔的电力供应至今无法自给,70%多的电力需要尼日利亚提供。政变后,尼日利亚通过断电这种“敲山震虎”的方式,已经让尼日尔当局体会到了手中的底牌有限。

战争手段对尼日尔及其西非邻国而言,大概率将是两败俱伤。所以,目前双方的和谈大门没有关死,和平解决此次政变危机的希望依然较大。正如尼日利亚一篇报纸评论所指出的:“历史已经证明,武力并非解决危机的长久之道,外交手段才是。尽管外交手段会耗费很多时间且较为痛苦,但它依旧是解决当前尼日尔危机的最好答案。”

出品 深海区工作室

撰稿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地区合作室主任 祝鸣

编辑 高语阳 深海贝

往期精彩推荐


长按二维码关注深海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