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容易挂科的必修课来了,谁都别想逃掉

小新同学 有间大学 2020-08-18
来自专辑
高校吐槽大会


所有学生,听好了,你们要加课了!

 

即便还没开学,也千万别再抱着回校继续懒下去的念头,你的必修课清单里,将多出一位与懒癌相克的朋友,劳动课。



今年,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被提上日程,大学本科更是规定劳动课不少于32学时,学业成绩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之中。


劳动成绩,将成为升学与毕业的重要参考。

 

没错,它一来,学生党的头顶上,又多了一把随时会落下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上劳动课,
不就是给学校免费搞卫生嘛”

劳动教育=知青下乡=农场劳动=干体力活?

印象中,劳动一定要和灰头土脸,粗活重活联系起来。广大的劳动人民形象总离不开背朝黄土,面朝天,插秧种田,样样在行的印象。


新中国成立初始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仿照苏联模式,基本与农民日常劳作没有多大区别。50年代全国初、高中各年级均设有劳动教育课程,每周时长12课时,全年累计达404课时。
 
上山下田,挑泥拔草,学校内的活学生一应全包。发扬“劳动最光荣”的精神,越难越苦的劳动才能体现最坚韧的精神品质。

洗厕所、拔草、挑柴……闻风听见领导明天检查卫生,整个学校放假半天全体总动员来个大扫除。
 
每周的值日大扫除和偶尔的劳动课,是小学的两大回忆。/图虫创意

某天,你才突然醒悟过来,学校的如意算盘打得才叫哐哐作响,从小任劳任怨的我们成了学校最忠实的“包身工”——学生打工干活,学校还剩下一大笔请阿姨清洁的钱。

时过境迁,我们在脱发,劳动教育也跟着长大起来。
 
不同于以往单一只强调动四肢、干活去,如今在各大校园内的劳动教育措施更是五花八门。

“日日煲个靓汤,饮碗糖水”,广州就很接地气地要求中学生跟着爸妈学手艺。


加点枸杞,配点当归,养生靓汤,独胖胖不如带舍友众胖胖。这样的劳动技能好歹算个实实在在的一技之长。
 
如果在南京的学个盐水鸭,在四川的做个火锅,在陕西的来个凉皮,等上了大学,室友来自天南地北,一周吃的喝的不重样,外卖都不用点了。
 
进入大学,劳动课也将继续升级。安庆师范大学在2019级新生刚入时,就设置了为期29周的劳动实践课,将学生纳入100个“劳动兴趣小组”。

这样一来,感觉真的不用请保洁人员了。

这门课不及格者需要重修,学校将劳动素质纳入综合测评体系,也就是说,想评优,这门课不能不过关。表现好的同学还能拿“劳动实践奖”奖学金。

类似的,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推出“扫地课”;广中医药学院则鼓励学生“上山除草认药”。
 
学校各出奇招开展劳动教育,最有效也最狠的一招,莫过于将这门课与学分挂钩,拿不下劳动课,也别想什么奖学金三好学生了。

 

“罚你去搞卫生”,
和一度被黑化的劳动课

劳动教育大抵没有多少快乐可言,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被异化为一种“合理化”的规训方式。
 
“罚你擦一星期的黑板。”“罚你倒一个星期的垃圾。”“罚你去扫厕所。”
 
学生是手心里的宝,不能打、不能骂、更要呵护好。不敢严管,劳动体罚这时便显得合理且正义。


表面看起来很奏效,罚个几遍也就老实了,而在这个过程之中,恰是劳动被污名化的过程。被迫、强制性的体验扼杀掉劳动教育本身的教育意义。
 
既不能把学生当牛使唤,也不能带有惩罚的味道,又要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明白劳动的意义所在。整个实施下来,要做到“完美”,确实有些勉强。
 
措施多么花里胡哨尚可以接受,但最基本的安全问题,谁来守门?
 
今年1月,黑龙江一名13岁女生户外扫雪3小时,全程没戴手套,手指被冻伤,险遭截肢。更有劳动过程中,小学生爬高擦窗户互相推打,导致坠楼身亡。有劳动教育却缺乏劳动保护,齐参与的劳动活动,却也难叫人放心。
 

比难更难的是,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做完课内外作业,还得练琴画画,哪里还有时间劳动?

那些熟悉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老牌的副科科目全都有被“腰斩”的经历。分数才是硬道理的现实之下,一些副科也不得不给主科让道而行。
 
《小欢喜》中乔英子一班的学生集体在课室自习,谁也不愿下去上体育课。老师像赶鸭子一样把学生赶去上课。而实际上课,也不过两三分钟热热身便原地解散,沦变为两三个同学户外结伴学习的时间。


没有压力,学生也不会动。那么设立相关硬性的规定和政策便成为了推行的捷径,一旦与毕业、评优挂钩,就妥妥抓住了家长和学生们的“命门”。
 
方子是开出来了,药效好像还欠了点火候。
 
为了综测奔波公益活动,宿舍却从来不扫的现象比比皆是。一块地板你扫一遍我再加一遍,前前后后五个人擦得透透亮亮才好。

和成绩升学挂钩,大家都一个个都成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管怎样,表面工夫必须做得漂漂亮亮。

 
学生能亲自动手的,多多少少也算是提高了一下动手能力。而多少还没长大的“巨婴们”摊上事情,还是不得不请出家长来帮忙。
 
团购价3小时175元,不包擦玻璃,256元起步基本全包!


家长合资,新学期请钟点工帮忙打扫教室卫生。平时每天扫也扫不干净,爱劳动又不能光靠这一天来体现,专业的事还是给专业的人来做,动动钱包就能大家欢喜。

这样一来,劳动也成了别人的劳动,教育也成了别的教育。
 
透露出的价值观早已不是劳动最光荣,而变成了没有钱不能解决的事。
 
 

农村学生,真的需要劳动课吗?

劳动教育背后的问题也恰恰展现了现阶段素质教育的问题。
 
素质教育与升学沾上边,家长和学生的神经总要绷一绷,各种“奇葩”现象也就跑了出来。
 

小学奥数培养火爆,“奥数经济”风靡家长圈。为了多一块名校敲门砖,花大价交上“焦虑税”,将孩子送进补习班家长也心甘情愿。上了大学更有无偿献血与评优挂钩,爱心变了味道,倒像是血库告急没办法,只能出此下策来唤醒大学生的奉献意识。
 
献血与评优和补助挂钩的政策早在八年前就已引发讨论,但如今问题依然存在。

政策之下,实施的过程多多少少总有点变味,最后流于形式。
 
曾有老师在网络上吐槽到,作为全县唯一一个专职科学老师却从没带过科学课,上课不做实验,期末考核摆个PPT让抄就完事。到了重大节点,完全变为打声招呼就可以被占用的“自习课”。

 
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幼儿园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用回形针量家中桌子、椅子、门的高度,画出家中平面图。让9岁的小朋友回家数1亿粒米。
 

捧上天堂的素质教育又摔到地上,成为各种笑料和注水事件的代名词。到头来只是骗你玩而已。
 
毕竟,提高学历,赢得高考,改变命运。人生教育一套环节下来,哪个都不能掉链子。通过分数挤进更高层次教育体系,也仍是打破贫富差距的一条可行之道。
 
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日常的家务劳作已经满足劳动教育的需求,另外增设劳动教育课程到底有没有这个必要。
 
“高考改变命运”的语境下,素质教育在农村会水土不服。

升学是唯一的出路,才是这些学生面对的现实。他们需要的可能不是过多的素质教育课程,而是切切实实能够改变命运的考试分数。
 
对城市学校,怎样教,谁来教也是个令人头大的问题。主科老师日常教学压力大,心中大概谁也不想再背上额外的重担。

教学场地的又限制成了一大难题,毕竟不是每个学校都能短期万丈高楼拔地起,建个烘焙教室、开个学农基地。


在这种糟心的现实之下,劳动教育想要一鸣惊人,突围而出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
 
面对现状,有专家学者提出实施措施。将劳动教育融通课内与课外、家庭与社会的多种资源,以项目学习方式开展,让学生种一棵班级树、开展农村社会调查项目、种豆养蚕等。
 
在国外,劳动教育实施也有其一套方案。
 
美国劳动教育重点围绕“职业教育”方向展开,为了保证中小学生计教育的推行,设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通过财政拨款的方式推进实施。

芬兰则将劳动教育与主科课程相结合。教学团队进行专门培养,重点促进课程与动手研究能力相结合。
 
比如,在六年级的物理课上,老师直接提供工具箱,让学生做成汽车或轮船,自己想办法动让其动起来,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原理。
 
生计教育注重与劳动世界的联系,主张一面读书,一面劳动。/unsplash

要明白,劳动课的推进需要人才与钱财的保驾护航,更需要合理且真正有意义的安排设计。

因为德智体美劳的“劳”,不仅在于打扫种地捡垃圾,更在于对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提升。

否则,这届大学生要是因为“扫地不合格”而毕不了业,说出来不知到底会羞红了学生的脸,还是打了学校的脸?


【欢迎留言讨论】
你怎么看待
劳动教育被设为必修课?
以及,今天劳动节,你劳动了吗?

撰稿 | 大肥
编辑 | 秋裤
排版 | 螂弟
* 未标注来源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