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青年

其他

边写论文边发疯,他上了3次热搜

倘若你在社交平台刷到过ID名为“霸道论文的小娇妻”发布的内容,大概率会以为小何是一个擅长搞笑的幽默达人。可现实生活中的他常常通宵写论文,在图书馆对着4000多页的八开大厚书默默淌眼泪,保研时焦虑到荨麻疹毫无征兆发作,更不用说一直以来的食道炎和胆汁反流的折磨了。张爱玲的那句“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改送给小何倒蛮合适——“如果你认识写论文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网络上发疯的我。”“或许网友们觉得我发出来的东西很好笑,但写论文真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以至于每次写论文,我都忍不住要发疯。我不好意思在朋友圈直接吐槽,于是跑到网络上发疯,发疯最密集的时候,就是我写论文最痛苦的时候。”小何说。某日凌晨4点左右,疲惫的小何趴在电脑上睡着了,睡蒙了突然惊醒,才起身关掉电脑上床。次日开组会,小何打开电脑,发现上面写满了乱序的拼音,“打开看到这个东西,还以为我在梦中得到天启,创造出一种很像汉语但又不是汉语的小语种”。(图/“霸道论文的小娇妻”的小红书)小何的学校里有好大一片湖,某日他一边走路一边琢磨论文,一不小心踏空进湖里,附近巡逻的保安闻声赶来,关切地询问数轮——“同学是有什么心事吗?”“同学你知道咱们学校有心理辅导专线吗?”小何再三解释,说自己很好,刚刚不过是在想事情,并没有想不开。“走在路上想论文,不是撞到树上,就是跌进水里,我真的是把脑子写坏掉了。”小何发朋友圈吐槽——“总觉得我写论文把脑子写坏了”,结果却忘记屏蔽导师。导师在下面回复:“没事的,可逆的,不写论文就好了。”自从在小红书上发“论文疯”,小何吐槽的内容接连被营销号搬到微博,上过2次微博热搜,登上1次小红书热榜,可谓效果拔群。开组会时,导师让小何把小红书上的内容投屏给大家看,略带调侃的语气打趣道:“就这么几句狗屁不通的话,影响力比咱们写了一辈子的论文还大,小何你退学专门做自媒体吧。”小何在座位上苦涩地笑,熟悉的社死感再度袭来:“阳光好温暖,照得我的尸体凉凉的。”(图/“霸道论文的小娇妻”的小红书)“会议号错了,尽快修改,公众号那边也要改。只能修改一次,你抓紧核对清楚。”“好的老鼠,我马上去改。”“下次核对清楚再发。”“好的好的谢谢老司机。”上帝作证,倘若不是太心急,小何必然不敢在导师面前如此造次。那天,公号后台做的推送内容出了问题,面对导师急切的询问,小何又急又怕,喊了导师一晚上“老鼠”。(图/“霸道论文的小娇妻”的小红书)小何在小红书上发出这段对话的截图,很快被营销号搬到微博上了热搜。不少大学生说自己也曾因为输入法把老师唤作“老鼠”,贴出自己与导师的尴尬聊天记录;还有人因此质疑这段对话的真实性,认为小何在作秀。小何的导师也看到了,他发来热搜链接问小何:“这是你吗?”小何紧张回复:“老师,我马上删帖。”导师表现得十分开明:“没事,做个网红学者,以后对我们学科发展也大有裨益,发不了的论文发新媒体也很好。”这便是小何第一次上热搜的经过,被他称作“老鼠”的导师是一个颇具威严感的中年男性,小何很怕他,跟他讲话会很紧张,甚至会慌不择言。过年期间,导师给小何发了162.48元的红包,他至今没搞懂导师究竟什么意思。“我问我妈,为什么导师给我发的红包是精确到分的?我妈说她也不明白。我一直没敢问他,给红包拿着就好了,做小的不要揣测太多上面心思,哈哈哈。”每年毕业季,网络上就会涌现一批写论文写到发疯的学生,同时涌入大众视野的还有那些导师犀利的评语,导师们句句不带脏,却字字在骂人,被评价十分适合截屏做骂人表情包——“如果是小说,很精彩;如果是散文,很创新;可它是论文,我无从下手——重写。”“半生不熟,跟菌子锅差不多,有毒。”“豆瓣的恶评都是你写的吧?”网络上随便一搜,就能看到很多搞笑的导师评语,简直比学生们的论文还要精彩。小何也曾经历这样的时刻,导师得知他要做巫术相关选题时,调侃他:“你去写小说吧。”实际上,小何确实喜欢写小说,但他志不在此。他写推理小说,参与高校推理联盟,每年至少要发一篇推理小说,参与出题解谜。对小何而言,写小说是一种纯粹的享受——“我是出题人,时间地点由我决定,没有人对我的小说指摘什么,我也不用靠它去获得什么,事情就会变得有趣起来。”朋友们评价小何,文风很像五四运动刚开始使用白话文时期的试验小说。小何曾在某法律公号实习过三个月,面对每个月的KPI考核指标,小何每天早上醒来,先考虑截稿日是不是马上要到了、推送稿件的阅读量是否达标、平台近期涨了多少粉丝、一篇稿子能赚多少钱。小何在公号实习了三个月,写了六篇稿子,赚了四千块钱。“我发现任何事情一旦变成工作,就十分容易令人崩溃,眼下我在小红书也有一些粉丝,但从来不接推广,网友发来私信咨询也都是无偿的,我很怕账号一旦接了推广,就会变成另外一种工作,成为新的痛苦来源,那时我就不得不再开一个小号去发疯。”在小何看来,只要是工作,无论以什么为生,或早或晚都会感觉到痛苦。“我对写论文真是又爱又恨,我喜欢我现在研究的东西,但写起来又觉得十分痛苦,如果说未来工作会变成痛苦的来源,我想我还是会继续写论文、搞学术,因为我已经非常习惯这种痛苦了。”(图/“霸道论文的小娇妻”的小红书)在小何眼里,文科生和理科生跟导师的关系是不一样的,据他观察,理科生研究生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像一种纯粹的雇佣关系。“他们管导师叫老板,给老板打工,老板给他们发工资,这是一种非常现代化的、更接近于雇佣的关系。”而文科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则要复杂和微妙得多。“我们的关系更像家人,而家人的底层逻辑便意味着,你要更有自驱力,更加努力,也要更懂付出。导师没把你当外人,很早就开始培养你,如果你想享受当孩子的权益,就要承认父母的权威,还要尽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去做所有力所能及的事情。”倘若是常规写毕业论文,小何或许不至于如此痛苦。他从大一就开始写论文了,未来也准备走学术之路。小何是天津人,高考成绩668分,因为填报高考志愿的问题,才被调档退回×大法学院。起初小何觉得很痛苦,第一节民法典课上,他就睡着了,醒来后,整个人都崩溃了。“你知道吗?我高中经常学到凌晨三四点,第二天6点起床去学校,即便如此,我一节课上都没睡着过,结果来了大学,第一节课就睡着了。那时我觉得人生都灰暗了,甚至开始考虑退学重考。”在这样的心情下,小何挨到了第二周,第二周第一堂课的老师,正是他如今的导师。那节课上,老师告诉他们,在法学院下面有一个非常小众的二级学科,名叫法律史,倘若有同学对此感兴趣,学校可以从大一就开始培养。小何看到了希望,立刻转入这个方向,并在大一上学期交了一篇质量不错的论文,导师十分认可,随即安排小何跟一位年轻的教师做科研训练,之后又陆续参与省里的科研竞赛,还参与学校的编书工作。带小何做科研训练的青年老师,对待学术的态度十分严谨,有一次,小何交过去一篇两万四千字的论文,等老师返回来,已经变成了四万字,“老师给我每一句话都加了批注,还贴出此处做了什么研究”。老师曾因为小何论文中的一个用词,连发19封邮件,跟他讨论为何如此用词是不妥当的。彼时小何刚接触学术研究,也没有老师的微信,有时跟老师发完邮件,要等上一天才收到回复。“我在图书馆就会变得坐立难安,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就觉得我的心好苦啊,为什么这件事情这么难,为什么我永远都做不对。”(图/“霸道论文的小娇妻”的小红书)如今回过头来,小何的确受益良多,他十分感谢那个阶段的磨炼。“我现在看同龄人的论文,很快会发现他们行文不严谨的地方,或者是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而我好像很早便习得了这些技能。”庄子所著寓言故事“庖丁解牛”,厨师一开始宰牛,看到的是一头整体的牛,三年后,就不曾看到过整体的牛了,而是用精神去接触牛,“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所谓游刃有余。一门心思扑在论文上足够久的时间,自然会对选题、开题、阅读文献、提出问题、谋篇布局等一系列环节,产生最基本的感知与把控。做学术,或许可以努力回溯至起点,却始终望不到终点,每个投身其中的人,或许只能作为沟通彼岸与此岸桥梁上的一个点。在广阔无垠的知识面前,小何不敢带半点不敬,他形容写论文就像在伺候一个难缠的主子。(图/“霸道论文的小娇妻”的小红书)小何有意在学术领域深耕,对他而言,人文社科类研究论文可以把自己对整个世界的思考加在其中。“写论文的过程也是展示自己世界观的过程,在不冒犯别人的情况下,把自己的世界观阐述给他人,难道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吗?写作的过程很痛苦,但写完回过头来看,自己的观点可以被保留下来,被更多人看到,又觉得十分欣喜。”小何所在学科有位十分知名的日本学者,他曾问自己的博士生:“你选择读博士,有没有做好终身侍奉学术的准备?”小何说:“你看,他用‘侍奉’这个字眼,侍奉学术,而不是做学术,可见学术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话题,一定要把姿态摆得很低,保持对知识的敬畏。”学术写作依赖天赋,更需要进行持之以恒的刻意练习。小何当然是有天赋的,但他更愿意聊聊努力。“用功和努力是我们唯一可以把握的东西,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去把握。天赋这种东西是上天给的,不是想要就可以得到,但我总觉得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在努力,那么他的努力就会反过来成为他的天赋。”大三保研那年小何特别拼,甚至可以持续20小时连续工作,他跟导师和学弟学妹们讲,如果项目出现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他,从早上8点起到凌晨3点,他看到消息都会立刻回复。小何妈妈给他买来一个睡眠检测手环,上面显示就算他只睡4个小时,也有近3小时的深度睡眠。对此,他颇为自豪,当被问到是否觉得自己有天赋,他说:“我的天赋可能是睡很少,但睡得很香。”去年小何和朋友去羌族村落旅游,跟朋友交流旅行时,他脑子里却一直在想:“这里可以用到比较法的视野,那里可以用交叉学科理论。”小何自觉十分抱歉——“我好像很难跟朋友纯粹地聊天了,总在聊天过程中,不自觉把朋友们当作研究对象,总结旅游期间的观察结果,哎,写论文真的把脑子写坏掉了。”(图/网络)类似的时刻还有很多,大都被小何笑着讲出来,发疯般吐槽在社交网络。之后,他便像倾倒完情绪垃圾那样浑身轻松,打满鸡血一样继续写论文。他在个人简介里面写:“有空写论文,没空忧伤。”小何研究的专业比较小众,是法制史视野下的中西巫术与民间秘密宗教禁止史,导师知道小何经常因为写论文在小红书上发疯,他开明地表示:“坏名声总比没名声强,你确实起到了很大的宣传作用,以后大家想到你,就会想到法制史。”不少网友因为他研究方向中带“巫术”两个字,发来私信咨询情感问题——“我是不是中蛊了?你懂这个吗?”“你知道光明会吗?”“我被人控脑过,你知不知道这是种什么巫术?”每每看到这样的留言,小何总是哭笑不得,继而越发觉得推广法制史任重而道远——“或许在未来,我会考虑做一个知识型博主。”但最近恐怕是不行了,他正在忙毕业论文答辩。几天前,在连续写作16个小时后,小何终于在凌晨5点35分完成了毕业论文初稿,足足有10万字。站起来那一刻,他感觉自己轻飘飘的。(图/“霸道论文的小娇妻”的小红书)
4月10日 下午 8:35
其他

史铁生:不知道命运是什么,才知道什么是命运

去世快十四年之后,史铁生突然在网上翻红。年轻人信誓旦旦地称他为“互联网嘴替”——在他们看来,史铁生的文字在少时读来平淡无华,可走进社会跌跌撞撞几年之后,便看得懂了。这位已故作家的《病隙笔记》《务虚笔记》在网络上被疯传。抖音“史铁生”相关话题播放量破30亿次,微博上“史铁生”相关话题则达到几百上千万的阅读量;与此同时,他的《我与地坛》在多个榜单位列非虚构榜单前三。《我与地坛》,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网友们普遍认为,这个曾经被简单概括为“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文学家被低估了,他的一生如此坎坷,比之社畜们日夜哀嚎的痛苦还要痛苦得多,残忍得多,也洒脱得多。没有什么比身体上的残疾更能痛击一个人的灵魂。史铁生经历这一切的时候,只有21岁。彼时,他正以知识青年的身份在延安插队。1972年,史铁生下肢彻底瘫痪,开始了坐轮椅的生涯,后来才知道,自己患有先天性脊柱裂。他写道:“21岁末尾,双腿背叛了我,我没死,全靠着友谊。”失去双腿并不是唯一的打击。1998年,史铁生患上尿毒症,不得不一周三次去医院透析,才能维持生命。他在《我与地坛》中写:“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4月9日 下午 9:56
其他

大人们往后退退,轮到10后爆改世界了

我们总是能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狭隘、愚蠢和局限。在公共语境中,有越来越多在成人世界中漂泊已久的大人,被孩子们看待世界的视角震惊到哑口无言,并开始思索,自己如何成为了一个刻板的、被驯服的、不再生动的人。今年二月,在杭州西湖边,就有记者因为采访“小孩姐”而连续遭遇职业滑铁卢。在记者问到“有学过什么关于西湖的诗歌吗”时,“小孩姐”淡淡地反问:“那是出来上课吗?”在被问到2023年的遗憾、2024年的期待、说个小愿望、和电视机前的叔叔阿姨们拜个年时,又有“小孩姐”做出了“三没啥一不要”的回答。(图/《家有儿女》)这样两条让记者经受灵魂拷问的视频,在网络上快速走红。嬉笑之余,许多人开始感慨,10后身上有着一种未被驯化的、充满了生命力的美。受此启发,我们提出了一些在成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向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10后征集答案,借他们的眼睛,重新看看这世界最本真的面貌。一切或许就像尼采所说:“一个人真正的成熟,就是重新走向孩子般的清澈。”苏伊诺(女,7岁):今天妈妈不让我进车库我就哭了。不开心就不开心呗,我会摔门进屋哭,但不能让他们知道,不然会被罚站。宋帛衡(男,12岁):三月份英语没考好,我妈说我,我非常难过,就哭了。不开心的时候我就自己待一会儿,想想为什么,放松一下,玩一下,就好了。蔡雨辰(女,12岁):上一次哭是在被同学取绰号的时候。他们说的时候觉得没什么,不过是一个玩笑,但有时候自己想想觉得挺委屈的。一方面觉得自己应该大度一点,其实内心还是很矛盾的。面对不开心,我觉得应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我不开心的时候不会选择网上很流行的那些方式,比如扎橡皮筋、跑步。我会睡觉,可能睡觉之前有点难受,但睡一觉就好了,第二天想想也不是什么大事。(图/《小别离》)侯馨然(女,12岁):上一次哭是因为妈妈要把猫送走。我家猫太淘气了,和我玩的时候把我挠了一下,妈妈看见后很心疼我,说什么都要把猫送走,然后我哭了。后来我和妈妈商量,说它可以在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陪我,在我不开心的时候和我玩。扈一涵(男,12岁):考试没考好哭了。面对不开心变,开心就好了。张凌月(女,13岁):上一次哭是三天前,因为和朋友吵架。现在我会用写日记来解决不开心,过后再翻翻看,会觉得没什么了。杨哲(男,14岁):去年因为补不完作业怕被说是没出息的小孩。睡觉吧,睡醒就忘记了。苏伊诺(女,7岁):我最想要蛋仔换装玩具。不改变,就是有点一般。宋帛衡(男,12岁):我最想实现的事是可以多出去旅游,和朋友一起去。最想改变的就是在旅游的时候不用写作业,平时作业也不要这么多,现在得写到八九点。蔡雨辰(女,12岁):我想拥有很多玩偶,因为当我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它们是很好的精神支撑,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也没有丰富的表情。我最想改变的是我自己,因为很多环境因素我们都无法改变,比如别人的语言动作,可能一个细微的眼神都会给我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影响。我希望自己可以增加一些钝感力,不要特别敏感。侯馨然(女,12岁):我想养一条小狗,还想让妈妈开一家零食店,这样我就可以吃到想吃的零食了。扈一涵(男,12岁):想要iPad,不想去补课。张凌月(女,13岁):最想实现的是中考顺利,最想改变的是我的心态。杨哲(男,14岁):考前十。希望写字能好看点。老师总说我,我觉得字耽误了我。苏伊诺(女,7岁):爱是一首歌,《爸爸妈妈最爱我》,我却不知道爱是什么。宋帛衡(男,12岁):我觉得爱就是在一个人伤心难过或者失落的时候,你可以去安慰他;他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你可以满足他。被爱就是我很伤心的时候可以安慰我,在我没考好的时候不要嘲笑我,鼓励我一下,当我想吃什么东西的时候,尽量给我买、满足我。蔡雨辰(女,12岁):我觉得爱就是一种精神支撑,可能有时候这些爱不会给予实际上的帮助或者建议,但是想起这些爱的瞬间,是一种对自己的心理安慰。被爱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愧疚,因为当别人爱你的时候,你会问自己会不会给予他同比例的爱。如果没有,就会想办法去弥补。(图/《家有儿女》)侯馨然(女,12岁):我觉得爱就是给你你想要的,不对你发脾气。被爱是天冷关心你冷不冷,吃饭的时候关心你吃不吃得饱。扈一涵(男,12岁):没有回答。张凌月(女,13岁):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有爱人的能力,同时也拥有被爱的权利,爱与被爱是相互的,都是被治愈的过程。杨哲(男,14岁):爱别人就会被别人爱。苏伊诺(女,7岁):能,我换幼儿园后朋友已经换了一批了。我没有哭。我要成为超级厉害的人。宋帛衡
4月6日 下午 6:16
其他

一位禅拍常客的自我怀疑:禅拍后,我的身心变得更好了吗?

在这一过程中,她渐渐学习到,禅拍并不是单纯的拍打,而是有固定的节拍,不同的禅拍节奏可达到不同的禅拍效果,有些禅拍师会通过缓慢的节拍帮助顾客舒缓压力,有些禅拍师则会通过快速拍击,实现情绪的释放。
4月4日 下午 4:01
其他

心理咨询是中产的“解药”吗?

此外,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将来访者简单地归为原生家庭、婚姻关系、恋爱心理、人际社交、职场压力等较为表象的社会体征,并且忽略个体经历的特殊性以及社会的复杂性,粗浅、敷衍地下结论和话术式地回应来访者。
4月3日 下午 6:25
其他

入职高校行政后,我的“神仙工作”滤镜碎了

今年3月,入职南方某公办高校行政岗位2年的YY向领导提出了离职。高校行政,包括面向老师的科研处、工会、人事、财务、后勤等岗位,也包括面对学生的教务、就业处、学工、图书馆等工作,是在一所高校中负责后勤行政的工作人员的统称。当一个应届毕业生拥有了在高校“做老师”的头衔,绝对会在亲朋好友间收获一众羡慕的感叹。毕竟在大家的眼里,高校行政几乎是“清闲高薪”的代名词。(图/《独家记忆》)但只有高校行政人员知道这份“神仙工作”的另一面。YY拥有研究生学历,身处一线省会城市,却只能拿4000元的固定工资。工作内容技术含量不高,但需要根据领导、学生的需求随叫随到。相比被称为“高校老师”,YY觉得自己的工作和打杂、保安没什么两样。但无论她再怎么解释,换来的都只有“你已经很好了”的劝诫。“毕竟,没有人会相信一个正在做所谓‘神仙工作’的人对工作的不满。”YY说。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择业的求稳心态正在逐年提升,高校、国企等代表“稳定”的岗位是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市场的岗位有限,而每年的高校毕业生还在不断增加,于是求职者们也有了自己的考量。考公考编竞争极度激烈,国企校招的要求也相对较高,相比之下,高校行政就像是一个性价比最高的选择:有着如同国企、编制一般的稳定和体面,准入条件却相对简单得多。入职后既不用离开高校的象牙塔,还能成为学弟学妹口中的“老师”,于是,高校行政开始成为许多应届毕业生的择业首选。(图/《重版出来!》)2022年12月,研究生毕业于英国某QS前100院校的小路终于找到了一份高校行政的工作。大学阶段,小路对就业并不担心,直到求职时她才发现自己作为文科生的选择十分有限。她尝试过文化艺术机构的相关工作,但发现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而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口工作一般分布在政府部门,如果不想进入体制内,只能完全抛下曾经的学业,选择最容易被替代的边缘职能岗位。“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直接找一毕业就可以舒舒服服‘养老’的工作?”在她的印象中,高校的行政老师每天朝九晚五,钱多事少。只是入职招生办后,小路发现自己“顶着老师的头衔,干着销售的活,领着文员的工资”
4月2日 下午 7:31
其他

为什么一看见他我就想笑?

即使春分已过,春节档影片也依旧“能打”。内地院线日票房榜前十里,春节档票房的前三位《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和《第二十条》赫然在列。不容忽视的是,它们都是有国民喜剧人参与的喜剧片。电影《飞驰人生2》剧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喜剧一直是大档期最受欢迎的电影类型之一。纵观中国影史总票房,排行前十里有多部喜剧片。或许是想起了这些事实,在第一届澳门国际喜剧节上,王宝强讲“我个人觉得多少年以来,广大观众还是很喜欢也很需要喜剧”这句话时,他原本微颤的声音霎时变得坚定。可对喜剧来说,这些漂亮的数据和赞赏的话语,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喜剧之所以伴随人类文明诞生,是因为笑的能力将人类与绝大多数动物区别开来,对喜剧的需求和欣赏喜剧的能力,是我们的天性乃至特权。从事喜剧的人不是自带笑点,便是幽默感超群。无数人享受着他们带来的欢乐,却鲜少关注他们制造欢乐时的想法与心境。那些思考与喜乐像藏宝图上的蒙尘一角,连同喜剧的意涵和价值,等待有心人的发掘。春分前,记者在澳门见到了张艺谋,他也是为澳门国际喜剧节而来。导演张艺谋曾执导多部喜剧电影。(图/由被访者提供)张艺谋与喜剧结缘已久。从1997年的《有话好好说》、2000年的《幸福时光》,到2009年的《三枪拍案惊奇》和近两年的《满江红》《第二十条》,他不仅执导了多部深受喜爱的喜剧,也曾在喜剧里客串出演。谋式喜剧自成一派,现实主义风格强烈,相较无厘头喜剧是严肃的。但作品严肃不等于拍摄时严肃,张艺谋在片场很爱笑,他脸上至少六成的皱纹因此而起。同时,他也是运筹帷幄和懂得保护演员的,而且一直在学习和进步。多年前,张艺谋到一位国际知名导演的片场“朝圣”。一场戏拍完,某知名演员来到导演所在的帐篷,听到这位导演说:“好,太好了,不能再好了!但你是不是可以再尝试一下?”“完全是气氛组。”张艺谋在一旁很是惊讶,“我就在想,哎呀,这个是很值得学习的,因为演员的表演情绪是无比珍贵的,但也是非常脆弱的,确实导演要做一个气氛组的组长,激发演员”。喜剧是“个人魅力的一个最主要的体现”,这是张艺谋思考后的一个结论。这种魅力“没有规律可循”,是喜剧演员自身成长、学习、自信等“所有东西”的加成。比起这些,导演的功课显得较为简单,“就是负责把他们找来”。张艺谋找来沈腾、岳云鹏、潘斌龙、魏翔等喜剧演员拍《满江红》。为了让他们在这个历史背景严肃的故事里发挥喜剧天赋,他在片场给足了情绪价值,“他们一演我就笑,问我演得怎么样,我说挺好,还可以再来点”。电影《满江红》剧照。“喜剧是演出来的”,在编剧和导演营造的人设、氛围感之上,包袱和笑点往往要靠演员们在现场的即兴创作。这是张艺谋的另一个结论。所以,他把信任和创作空间留给演员,让他们将作品诠释得更加丰富好看。张艺谋说,“人类物种中有1%自带笑点”,沈腾属于“站那就好笑”这一类。马丽则属于不仅看着很美,也很有喜剧天赋那一类。起初,《第二十条》的女主角李茂娟没有喜剧色彩。找马丽出演时,张艺谋对她说:“这个角色是一定要有喜感的,你肯定行。”被鼓舞的马丽即刻投入二次创作,一个又好笑又好哭的李茂娟渐渐有了眉目。雷佳音、马丽主演了电影《第二十条》。拍《第二十条》的情感戏时,张艺谋就不是用笑声搞气氛了,而是用温和的鼓励。“导演的这种肯定对演员来说马上就自信了。”马丽回忆道,“导演说‘过了’‘可以’‘很好’,面带微笑,我们会说‘要不我们再来一遍’,就是你认为你还可以更好”。由于涉猎广泛,张艺谋能站在一个相对全局而客观的角度,看待喜剧的处境。他说:“可能在老百姓的心中,喜剧的地位是非常神圣和至高无上的;但是可能在某些场合,没有恰当的评判标准,它的严肃性和深刻性没有被看到。”好的喜剧是高级的,高级的喜剧需要设计。不论是情景喜剧、语言类喜剧还是其他,喜剧总要有一个“最后的设计”体现出来。“有没有直抵人心的、对人性有非常深刻的揭示的语言,或者对社会现象、对大家关心的东西、对价值观的体现,(让人)笑完之后能有思考,能有延展,这类东西都要设计,包括黑色幽默、冷幽默。”张艺谋说道。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第二十条》。谁都想把这样的设计做好,但像张艺谋一样的创作者深知,这是非常难的——喜剧不好拍。张艺谋很少公开探讨自己遇到的难处,这是他基于自身性格和处境所选择的对策,也是导演工作的一个特点,如同打井,是往深处去的、沉默的,只有那不见底的黑暗知道他们的心血和力气使在了哪里。演员工作则像打铁,是火花四射的、外放的,需要在碰撞和敲打的过程里寻求反馈,汲取能量。自2003年出演开心麻花第一部舞台剧《想吃麻花现给你拧》以来,沈腾在喜剧人的道路上一走就是20多年。他向记者坦言:“我创作基本全是痛苦,开心的时候少。”沈腾畅谈喜剧创作。(图/由被访者提供)演舞台剧的时候,沈腾最期待看到自己费尽心力想的“包袱”能“响”。后来他涉足影视,各条赛道上的经验都越来越多,却发觉想包袱越来越难,“如果是建立在一定的审美之上的那种,或者能够让所有人接受,我觉得现在好难(想)”。张艺谋将沈腾的难处看在眼里:“无论是情景包袱,还是语言包袱,其实每一个喜剧演员都想追求那样的最高境界。在一起讨论和攒包袱的时候,我看到他们很痛苦,每个人抱着脑袋在那想,有时间的限制,还有预算的压力,其实很痛苦很难。”最高境界的包袱符合大众的价值观,而且高雅、有内涵。喜剧人想到的包袱可能3个里面有1个还不错,可能5个里面有1个能流传下去,其余的几十、一百个,可能都只是被一笑而过罢了。因此,现场反馈对喜剧演员来讲至关重要。“我们特别需要导演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格。我们在那演他就在那笑,最后要不要是两码事,但是现场让你自信了,你才有创作更多包袱的可能性和信心。”沈腾补充道。在澳门国际喜剧节的闭幕论坛上,心理学家倪子君表示,喜剧演员们夸张的表演、丰富的表情、精彩的语言,都是“非常沉重的脑力工作”的成果。现场反馈对喜剧演员而言至关重要。(图/由被访者提供)这一观点令沈腾不由得思考:“有些人说你站那我就想笑,我就想,我站那的时候是一个自然状态,还是一个非自然状态?因为要开喜剧节,我也在回忆这些事,这么多年我站得貌似也不是一个100%自然的状态。”沈腾明白了,喜剧离不开幽默感,“你有没有能力让大家笑,或者让大家觉得你好笑?一个是创作者,一个是表达者,喜剧好像是缺一不可的”。那么作为演员,在必要的时刻,是应该注意力高度集中在逗大家笑上,还是尽量不要思考这件事?从心理学角度,倪子君给出的建议是:“你可以保持思考,太紧张的时候就要深呼吸,让自己保持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但是也不能完全放松不思考,那叫涣散的状态,也没有办法达到一个最好的表演状态。”对新人演员来说,想要展现良好的表演状态,光靠自我调节是不够的。2022年10月28日,杜海涛第一次作为舞台剧演员亮相,在《开心聊斋·三生PLUS》里饰演男主角兴于唐。为了这部戏,他私底下进行了大量的学习和练习,并提前一个多月进组排练。杜海涛为澳门国际喜剧节彩排。(图/由被访者提供)跟做主持时逗大家笑一样,杜海涛觉得演喜剧也要真实地表达,“你真的是这么想的,你就这么说,不管在台上你是塑造哪一个角色,好人还是坏人”。做到这一点有个过程,“我肯定还在学习的阶段,所以我就希望我的这些台词慢慢从我表达到演出来,经过一个过程之后,我是真实地表达出来,而不是演出来,让人相信这个话真的是这个人说的”。除了在排练中向同伴们学习、自己上课训练声台形表,杜海涛的积累也来自每一次演出。他希望大家看完表演不再觉得“海涛是海涛”,而是觉得他跟其他演员是一个整体,“看完了之后,好就好,不好就不好,哪里有问题都可以指出来”。作为新人,演喜剧的困难以及对喜剧演员身份的深刻思考,似乎还不是杜海涛现阶段最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他要做的更多是积累经验,琢磨并享受表演。在这个过程里,对杜海涛帮助最直接也最多的是编剧和导演。每次登台前,导演都会跟大家讨论如何把握场上的节奏。这一回,为便于澳门观众看戏,导演交待大家把整体节奏放慢,咬字再清晰一点,杜海涛他们演出时便有相应的调整。舞台剧的魅力之一是允许变化,主要来自演员表演。在杜海涛看来,即兴创作不能随心所欲,“肯定还是要保证作品的完整性”。他秉承一个原则:先把自己管好。在澳门演第一场时,杜海涛边给自己“挑刺”,边寻找最舒服、最准确的方式,“你当下就能听到台下的笑声或者反馈,如果是你很明确觉得不对的,你就不用了”。杜海涛出演舞台剧。(图/由被访者提供)全组人只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即兴创作,多数时候,演员们彼此能够接住。偶尔接不住也无妨,因为观众爱看,笑得更欢。有了这份默契,他们时不时互相使劲,互相“下套”。巡演一年多来,杜海涛每场都像首次演似的“努着劲儿”。倒不是说“知道怎么使巧劲”不对,只是他觉得,“可能对于我来说还没到时候,所以每一次演都会跟角色重新认识一遍,重新理解他一遍”。目前,杜海涛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尚处在摸索阶段。他对自己舞台剧演员生涯的规划是先盖章,“像导演说的,演话剧是无限集章的过程,可能我这张纸上盖满章的时候,我对这件事情就会有更多的了解”。在澳门国际喜剧节,杜海涛给自己集了一个章。为他提供印泥的,是剧场里的全体观众,包括记者。因为演出后要做采访,记者看戏时难免带着一点审视的职业眼光——除了关注舞台上发生的一切,还会留意台下观众的面貌和反应。《开心聊斋·三生PLUS》是一部北方语境的喜剧,在粤语环境里生活的澳门观众能听清楚吗?听清楚后,能理解戏里的笑点和梗吗?当剧场里炸开笑声的频率高于记者发笑时,当观众在剧目尾声开嗓跟演员互动时,我们知道,当地观众收获了快乐。澳门国际喜剧节现场观众互动环节。(图/由被访者提供)“谢谢你,我笑了。”这是观众对主创说的话。“感谢你,让我度过了一个完美的夜晚。”这是何炅对杜海涛说的话。杜海涛随即将同样的话献给何炅,然后说:“澳门真好演!”杜海涛的开心麻花同事常远、艾伦等人也有相同感受,包括参与本届喜剧节的海外剧团。他们或带来自己的喜剧电影,或带来经典的舞台喜剧,还有先锋的肢体演出,但不论类型和题材如何不同,他们的初衷和收获都是快乐。舞台上先锋的肢体演出。(图/由被访者提供)在文艺的领地里,快乐是喜剧的一部分。在生活里,快乐却比喜剧更辽阔。我们早已习惯将喜剧视为娱乐和消遣,让它充当获取快乐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也不要忘记,喜剧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也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当大学生社团在街头动情演出的时候,当孩子们因喜剧而欢笑和专注的时候,记者耳畔响起了杜海涛“这可真好”的感叹,也响起了一个套用流行语的句子:世界破破烂烂,喜剧缝缝补补。笑是生活的解药,喜剧是心灵的按摩。这可真好。澳门国际喜剧节现场。(图/由被访者提供)
3月28日 下午 7:10
其他

在他家八卦面前,汪小菲大S只是小学鸡

3月22日,英国凯特王妃发布视频,证实了自己罹患癌症的消息。在经过全球媒体历时数月福尔摩斯般的侦查和推理之后,这件事总算暂时落下了帷幕。在过去的这几个月之中,白金汉宫门口的狗仔队可谓兢兢业业,他们在英国2月凛冽的大西洋寒风中日夜蹲守,足可以媲美18世纪美国淘金热式的疯狂。毕竟,英国王室的“瓜棚”大得离谱,只需随便拣选几个蹩脚的“小瓜”,就足以喂饱全世界的网民。
3月26日 下午 8:40
其他

这里有一份麻辣烫美食地图,请客官查收

最近,天水麻辣烫火了,许多人为了尝上一口正宗的天水味道,搭上了开往西北的列车,不惜在店门口排上十个小时的队。素来被视为路边摊美食的麻辣烫,摇身一变成为一碗难求的顶流食材。在天水麻辣烫爆火之前,没人能想到,诸如“前调是辣椒的香味,中调是菜的味道,尾调有点麻”的美食鉴赏语言,有一天会被用在它身上。(图源/微博@天水事儿)事实上,麻辣烫在美食界的地位一直被低估了。作为一种发源于劳动人民生活、统一全国人民审美的朴素美食,麻辣烫拥有着让所有人都鬼使神差地说出“我们家那的麻辣烫才最正宗”的魔力。这些年来,经过各地的本土化改良,如今的麻辣烫江湖早已是“门派”众多,做法上,水煮、涮、蘸各有千秋,咸甜口味各不相同,就连红油的配料、汤汁的多少,也都大有讲究。收下这份麻辣烫食用指南,可以让你走遍全国都不怕。1.
3月22日 下午 4:50
其他

豆瓣9.1,仿生机器人会梦见前任小狗吗?

当我们幻想与机器人共处时,我们在幻想什么?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银翼杀手》,改编自作家菲利普·迪克的小说《仿生人会梦到电子羊吗?》。影片用连绵的阴雨、闪烁的霓虹、冰冷阴郁的夜,营造出未来都市一片光怪陆离的景象。人工智能的反叛、复制人的认知觉醒是电影的一大主题。泰勒公司的老板制造出一批复制人,这些复制人几乎能克隆出人类的所有机能,唯独不包括情感。为了防止他们发展出危险的情感,泰勒更是将复制人的寿命缩短到只有四年,但复制人终究还是发展出了情感……电影《银翼杀手》剧照。2017年,维伦纽瓦导演的《银翼杀手2049》,将故事设定在大断电发生30年后。彼时,人类和复制人之间的界限划分愈发明确,复制人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被灌输服务于人类的思想。在冰冷、阴郁、末日废土风的赛博格世界里,人与机器人的相处似乎更关乎利益和压榨,也因此常令人感到恐慌与怅惘。电影中,银翼杀手K拥有一个全息女友Joi,他们彼此相爱。可当K走上街头,看到Joi的大屏广告,发觉Joi不过是应用同样模板的万千虚拟人物中的一个。而K所拥有的记忆,亦不过是千千万万个复制于真实人类的一种。电影《银翼杀手2049》剧照。设定出来的AI恋人,如同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出来的模型,空心、同质,讲着程序设定下语焉不详的话。在斯派克·琼斯导演的电影《她》中,信件撰稿人西奥多爱上了拥有迷人声线的人工智能萨曼莎。然而真相是,作为人工智能的萨曼莎在与西奥多讲话时,可以同时和另外8316个人讲话,充当他们的AI系统;在与西奥多谈恋爱的过程中,萨曼莎正同时与641名人类谈恋爱。电影《她》剧照。在这个觉得AI太冰冷,又对真人缺乏信任,感情愈发乏善可陈的当下,一部拍摄于2023年,入围第96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机器人之梦》,似乎能让人重拾对机器人的信心。电影由西班牙导演巴勃罗·贝格尔执导,改编自同名绘本,全片没有一句台词,却有着独特的动人力量。《机器人之梦》没能拿下奥斯卡最佳短片,但在“烂番茄”有97%新鲜度,豆瓣评分高达9.1。一则高赞豆瓣短评写道——“仿生机器人会梦见前任小狗吗?会,而且很伤心。呜呜。”电影《机器人之梦》剧照。故事设定在1980年代的纽约,一只住在曼哈顿的小狗,如往常那样吃零食、看电视,见邻居情侣有说有笑,突然厌倦了孤独,于是去商店购入一台银色机器人做伴。朝夕相处中,二人的友谊愈发深厚,他们一同逛街、搭地下铁、滑旱冰、划船、拍大头贴。每一次愉快的玩耍,都伴随轻松愉快的歌曲September(《九月》),那是他们最喜欢的歌——“没有阴霾的日子,这一切你还记得吗?九月的欢舞,金色梦境里阳光灿烂。”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二人乘坐大巴来到海边浴场,在海边嬉戏,在海底潜泳,玩累之后,躺在太阳伞下休息。小狗伸伸懒腰,推了推一旁的机器人,可机器人却出了故障,再也无法动弹。街灯亮了,周围没有可以求助的人,小狗帮机器人盖好毯子,约定明天一早就来接他。小狗彻夜未眠,翌日清晨拿上工具箱,去图书馆借来维修机器人的书籍,打车前往海边。可此刻园区的大门却上了锁,偌大的海滩上,只剩机器人孤零零地躺在沙滩上。几经周折,小狗最终垂头丧气回了家,在冰箱上贴了个便签——6月1日海滩开放,去接机器人。电影《机器人之梦》截图。机器人在海滩上做了很多梦。见三只兔子朝他走来,便在梦中幻想对方给他加满机油。恢复活力的机器人,拿起毯子,挥手道别,吹着口哨回到公寓,愉快地按响门铃。而现实生活中,机器人被这群坏兔子用船桨砸断半条腿,用来堵船上的破洞。电影《机器人之梦》截图。冬天到了,漫天雪花飘下来,机器人被埋在厚厚的雪层里。睡梦中,机器人再一次冲破厚厚的冰层,迈着矫健的步伐,吹着口哨再次来到小狗楼下。正要摁门铃时,突然听到一阵熟悉的口哨声。没错,同样也是September,可此时小狗身边已经有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机器人,他们正牵着手,有说有笑。失落的机器人拖着手臂回到沙滩。梦醒了,他依然冻在冰层下。电影《机器人之梦》截图。为了解救机器人,小狗确实付出了努力,不是吗?在等待开园的日子里,他心里也很不好受,不是吗?我们似乎不能苛责他什么。电影中,有一段对纽约华人街区的描绘,小狗拿着报纸介绍,四处问路去王氏风筝店,留声机里传来熟悉的《康定情歌》。我的内心仍在期待着什么——小狗是不是还在想尽办法救他的机器人?6月1日那天,小狗早早就出了门,可偌大的海滩上,却怎么都不见机器人的踪影。他的鼻子东闻闻西嗅嗅,只在沙滩上找到一截机器人的残肢,他发疯一般继续往下挖,周围站满围观的人。一无所获。夜里,小狗抱着机器人的半截残肢,身边放着二人拍过的大头贴,无法入睡。纠结一段时间后,小狗再次踏进机器人商店,他又买回来一个金色机器人。这一次,小狗学会了如何照顾机器人:带他去海边玩耍时,会提前给他喷上保养液;见机器人想下水玩,更会谨慎制止,生怕他出现故障。这时倘若回过头分析,那天在海边,银色机器人究竟是进水了,还是缺油了,似乎已不再重要。一个不可更改的事实是,他们彻底错过了,在今后的生活里,不会再有任何交集。电影《机器人之梦》截图。小狗不知道的是,残破的机器人在开园前几天被拾荒者卖去了废品站。在那里,机器人被更加粗鲁地对待,被拆分割裂成凌乱的破铜烂铁。好在去垃圾场交易的小浣熊,发现了角落里残破的机器人,把他带回家,将其修补完整。电影《机器人之梦》截图。再见小狗时,机器人终于没再依靠梦。隔着一层窗户,机器人见到小狗正牵着同款金色机器人走在大街上。他在想象中飞奔下楼,在街头气喘吁吁追赶,终于在红绿灯变色之际,轻拍小狗肩头,小狗回过头,一脸的不可置信,他们相拥在川流不息的街头。可再一回头,小浣熊就站在身后,手里正举着为机器人准备的热狗。机器人没有下楼。想到彼此生活中都已有了新的陪伴,机器人摁响收音机,播放September。当熟悉的旋律响起,二人隔着嘈杂的街道,共跳同一支舞。也许,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要和别人跳很多新的舞蹈,但至少这一支,唯独属于他们。电影《机器人之梦》截图。《机器人之梦》是一部收获了许多眼泪的电影。有人在《机器人之梦》里看到了友情,想到那些不知何时就走散了的老友;有人在电影里想到了爱情,想到曾经那些不得已的错过,夹杂着大量的难过、不甘与释然。友情消散,爱人错过,这些几乎是能够击穿所有人情绪共鸣的泪点。可看完这部电影就只剩下对感情的无尽唏嘘吗?电影里有一幕,让人看了不免难过。小狗在搭乘大巴车时,见别的车内有人正带着机器人出行,神情变得愈发落寞。可彼时彼刻,那名机器人正在被后座的小孩肆意敲打着头。由此可见,购买机器人的家庭不在少数,以及买来的机器人不一定会被好好对待。机器人将遭逢什么样的命运,充满了随机性。他们完全没有自主权。小狗寂寞了可以买一个银色机器人回家,找不到银色机器人了,还可以再买一个金色机器人。可出现故障躺在沙滩上的机器人,就只有被动等待的份儿,时运不济的话,甚至会被当成破铜烂铁卖到垃圾场。机器人和主人之间的地位绝不对等,他们只能被动等待自己的命运。这让人不免想到电影《银翼杀手2049》,复制人K尽心尽力为人类工作,可满身伤痕回到洛杉矶警局,一样被仇视复制人的同事咒骂“滚开,劣种”;回到家中,他的门上被人涂满了“滚出去,劣种人”的喷漆。K没有名字,只有警号KD6-3.7,他是复制人,却替人类追杀同类,用他的话来讲,这叫“退役”。在K眼中,被自然生下来的人类才会有灵魂,这也是他一直苦苦追寻的东西。上司告诉他,“你没有那个东西也活得好好的。”他不解:“什么东西?”人类上司答:“灵魂。”K的身上充满了悲剧性,他以为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幸运儿”,以为自己和其他的复制人不一样,甚至一度以为自己找到了父亲。在后续一系列的调查中,K的想法被现实一次次击穿。影片结尾,K救出曾以为是父亲的戴克,带他去见真正的女儿。受了重伤的K守在门外,仰望天空躺在阶梯上,任由漫天大雪落在身上。K是复制人族群中的背叛者,亦是被人类社会排斥的劣等异类,或许,这个由人类所构建的社会,并没有好到让他皈依灵魂。电影《银翼杀手2049》截图。《机器人之梦》的导演巴勃罗·贝格尔说,20世纪90年代他曾在纽约生活近十年之久。在他眼中,电影所呈现出的纽约是“全球化之前的纽约,互联网之前的纽约,手机普及之前的纽约”。因此电影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了大量纽约的符号与场景,其中一处场景是对伍迪·艾伦导演的《曼哈顿》的致敬,机器人和小狗并肩坐在昆斯伯勒大桥下。电影《机器人之梦》截图。这让人不免联想到电影《曼哈顿》的情节。电影结尾处,伍迪·艾伦饰演的艾萨克飞奔去前女友翠西的公寓,发现她正准备动身去英国。艾萨克恳求她不要走,翠西告诉他:“我六个月之后就回来了。”艾萨克一脸的不可置信:“六个月?你开玩笑?你一去就要六个月?”翠西说:“六个月不算很长,你应该对人们保留一点信心。”女孩不满18岁,正有着大把的青春可供挥霍。这样的她,怎么会懂得六个月有多漫长呢?对着这样一张天真美丽的脸,滔滔不绝的艾萨克终于安静下来,脸上闪过的神情很复杂。他尝试挤出一个微笑,最终却没能成功。电影《曼哈顿》截图。可六个月真的不算短了,想想《机器人之梦》中因为意外只分开一晚的小狗和机器人吧,很多事情就是那么阴差阳错。感情如果能被打包分类的话,上面一定贴着:易碎品。有心且有力去经营感情,尚且都要面临各种不可抗力;更不用说当下的我们,对感情本就缺乏信心,还要整日奔波疲于应对生活。六个月很长,我们能拥有的只有当下。看完电影,很心疼机器人,他当真受了很多苦,就连再次拥有机器人陪伴的小狗,看上去也没有过去那么快乐了。他在感情里谨小慎微,生怕再出一点差错。倘若可以选的话,还是更想做那个潇洒的鸭子小姐——今天喜欢你,明天不一定;和你玩很愉快,但明天我就要远行。电影《机器人之梦》截图。
3月19日 下午 8:20
其他

我上不了的班,被他吹到手了

找一份好工作,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几千年来都是如此。想要成为被选中的人,简历很重要。有着“滑稽之雄”之称的东方朔,为了在一众自荐的贤才中脱颖而出,曾洋洋洒洒写下了一份3000片竹简那么厚的“简历”投递到公车署,因此谋得了公车令的官职。面试也是一场重要的拉锯战。喜欢刑名法术之学的商鞅,就曾“四面”秦孝公,揣摩出了他不喜王道之术,意在争霸天下的心思,最终得到赏识,主导变法。几千年之后的今天,人们在找工作这件事上,更是卷出了新高度,将其演化成了一场盛大的自我包装。求职陪伴、面试辅导、简历包装等专门为找工作保驾护航的服务,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工友互助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着。除了大家互通有无、避雷无良公司外,还出现了“离职报备”的新形式——准备离职的人在网络上分享消息,找工作的人去做接班人。(图/《理想之城》)还有些人,将找工作的过程,搞成了大型“吹牛现场”,甚至有些职场博主专门制作了“吹牛攻略”,供网友观摩学习,以期大家在亦真亦假的博弈里,通往自己的理想之地。很多时候,大家绞尽脑汁所追求的,不过是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一种没有情绪内耗的工作氛围和一份体面的薪水。采访之前,在许多条“面试吹牛拿到了offer,现在很慌”的求助帖里
3月15日 下午 6:25
其他

不被承认的选角导演,成就了半个好莱坞

一部电影究竟要谁来演——至少在过去,这件事并不完全由资本决定。说起来,选角导演的崛起之路可谓崎岖无比。这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角色,和道具、灯光、无名的路人甲一样,在电影史上长期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没有人在意选角导演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导演”这两个字,也一度被认为滑稽可笑。在20世纪中期,选角导演这个名称曾遭到好莱坞导演公会的抵制。1989年,艾美奖设立了选角导演的单独奖项。尽管呼吁奥斯卡设立选角导演的声音经久不息,但直到今年,其才终于宣布将在2026年春天举办的第98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首次设立最佳选角成就奖(Best
3月12日 下午 7:22
其他

横扫奥斯卡7项大奖,《奥本海默》还有哪些没拍的?

在刚刚结束的第96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奥本海默》成为了全场最大赢家,斩获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最佳男配在内的7项大奖。本片的原著传记和灵感来自2006年普利策奖获奖传记作品《奥本海默传》。这本书写作时间长达25年,采访了奥本海默的近百名密友、亲人和同事,参考了超5万份文献记录。在时长3小时的电影之外,还原了这位美国“原子弹之父”的心路历程。1945年7月16日清晨5点30分,人类历史上首颗原子弹在洛斯阿拉莫斯的沙漠成功爆炸。蘑菇云腾空而起,在一片火光中,现场1000多名观众欢呼雀跃。作为总设计师,奥本海默在短暂的喜悦后,又迎来了深深的恐惧。那一瞬,他想到了自己曾经读过的印度梵文诗,诗句如是写道:“漫天奇光异彩,有如圣灵逞威。只有一千个太阳,才能与其争辉……我是死神,是世界的毁灭者。”奥本海默因研发原子弹而成为英雄。在电影《奥本海默》中,诺兰处理这一幕时,并没有将爆炸声作为重点,而是把这位科学家的呼吸当成背景音。也正是从那刻起,奥本海默背负起了更多科学以外的东西。在该传记电影中,诺兰着重展现的是奥本海默研发原子弹成为英雄,尔后又受困于政治风波的过程,但在这之外,奥本海默尚未成为“盗火者”的那些岁月没有得到相应的呈现。不妨让我们回到原著《奥本海默传》,来找寻一个银幕之外的奥本海默。《奥本海默传》[美]
3月11日 下午 5:20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在“世界尽头”做生意,是什么体验?

无论你到多么冷门的国家,大概率都会碰到中国人,并且是在当地做生意的中国人。以至于前一段时间,许多有着相似经历的人开始感慨“中国人是这个世界上的NPC
3月6日 下午 6:50
其他

演员王润泽:我愿意演好每一个“情敌哥”

接受采访当天,王润泽正在吉林接受新戏进组前的滑雪训练。从雪场下来后,他兴奋地聊起自己的感触:作为一个怕冷的南方人,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滑雪。“只是听教练讲解动作的过程就很开心,对我来说,从0到1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不断地学习,似乎已经成为王润泽生活的常态。自从2016年在综艺《一年级·毕业季》中作为旁听生开始被大众看见后,他一直像一块海绵一样,近乎贪婪地从外部吸收着养分。(图/@王润泽Up)从演员最基础的声台形表,到赛艇、绘画、桌球、滑雪……入行7年,几乎每年王润泽都在为角色学习新技能,并内化成自己的经验。或许是因为非科班出身带来的压力,每当谈及表演时,王润泽总是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微妙的紧迫感。但在生活中,王润泽却显得特别松弛:作为一个敏感细腻的INFP,他乐于记录生活中的一切瞬间的感受,希望自己能“柔软地接住大大小小的事情”;身处演艺圈的名利场中,只要工作有任何空档,他都会立马飞回家乡陪伴爷爷奶奶。采访后几天的元宵节,王润泽从吉林赶回了安徽淮南。(图/网页截图)在过去的几年中,王润泽只能算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温不火。但最近他参与的电视剧《在暴雪时分》《亲爱的朋友》,以及综艺《全员加速中·对战季》播出后,王润泽终于开始成为了观众眼中“有些眼熟”的存在。对于艺人而言,这似乎正是“趁热打铁”的好时机。但当被问到接下来有什么目标的时候,王润泽认真地想了想,说:“我最希望家里人身体健康、平安。”王润泽对表演的兴趣始于童年。读小学时,爸爸给王润泽租了一张少儿图书馆的借书卡。那些小蚂蚁推豌豆、小动物赛跑的故事被王润泽深深地记在脑海里,成了他在每周班会课上最好的表演素材。彼时,尝到甜头的王润泽幻想着自己的未来,“说不定以后也能去演个啥”。只是那个曾经骄傲地在班级联欢会上演大猩猩的小朋友,大概不会想到自己真正的荧幕首秀,是一部关于复读生的纪录片。(图/《我的纪录片:陪读》)2014年,王润泽在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复读时,偶然成为了《我的纪录片:陪读》的主角之一。镜头里,已经78岁的奶奶在村口神树前下跪,祈祷孙子王润泽能顺利考上大学的场景不知让多少观众为之动容。也是在那时,人们第一次在奶奶断断续续的讲述中了解了他的过去:因为家庭穷困,父母在他8个月时就已经离异,王润泽从小被奶奶带大,小时候因为一直吃面疙瘩导致营养不良,甚至长不出头发。对于王润泽,奶奶总是觉得亏欠。但回忆起自己的过去,王润泽始终明白自己“是在爱里长大的”。如今的王润泽和家人。(图/@王润泽Up)第一年高考时,王润泽正处于叛逆期,最后高考成绩距离三本还差70多分。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一整天,然后主动提出复读。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奶奶和爸爸非常支持他的决定。复读需要45000元的学费,爸爸二话不说就去筹钱;奶奶除了照顾王润泽的一日三餐,还去给别人洗衣服、刷盘子,甚至捡破烂来攒钱补贴家用。有一次,润泽爸爸从家骑自行车100多公里到学校探望。见面后,王润泽心里却只有自责,“我伤了他们的心,他们还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图/《亲爱的朋友》)带着家人的爱,王润泽憋着一股劲儿复读考上了大学。选专业时,为了更快缓解家里的经济负担,心怀表演梦的王润泽选择了大众认知中好就业的财务专业。两年后,王润泽却突然获得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他顺利参加了综艺节目《一年级·毕业季》的录制,此后正式走上了演员的道路。在成千上万报名选手中被选中并成功出道,王润泽无疑是幸运的,但他好像又没那么幸运。王润泽刚到毛坦厂时,因为基础不好,无论怎么努力,他在各种模考中都是倒数。而入行后,他面对的情况好像也差不多——作为非科班生,王润泽好像永远都在追赶别人,但成效并不太明显。(图/《一年级·毕业季》)别的同学已经能稳稳地走好台步,王润泽却还在纠正体态;公演前“把肩膀压废也要练出来”,最后却还是获得最低分。工作后,以前的同学已经逐渐成名,自己却还是只能在小圈子中不温不火。但正是因为机会来之不易,王润泽对拿到的所有角色都同等喜爱与珍惜。当有人夸奖他努力,他甚至会有些回避。在他看来,“努力”并不是一种值得提起的谈资。“大多数的人都很努力,和他们相比,我更多的是幸运。为此,尽110%的能力做好手头的工作,已经是我能做的所有事了。”或许是曾经的叛逆让自己走过太多弯路,现在的王润泽好像特别害怕亏欠身边的人。在采访过程中,他多次强调自己要“对得起别人”。每当王润泽被阶段性看到的时候,他的身世总会被拿出来讨论一番。网友心疼他的同时,会戏称他为“内娱唯一一个接烂片我也可以接受的男演员”。(图/@王润泽Up)王润泽和家人都不排斥这些讨论,“毕竟这就是我的日常生活,我们左右不了别人的看法。”他从心里感谢观众的包容和期待,但压力也随之而来。因为自己非表演科班出身,所以王润泽将自己工作的前4年看作在“社会表演大学”中的学习过程。“但是进入剧组时,我就进入了‘职场’。‘职场’不是让我来学习,而是让我去提供价值的,我要对得起别人的期待。”不进组的时候,王润泽也保持着这样的“职场心态”。他是少见的出门会带上电脑的艺人,无论是写人物小传还是和同事对接,他都可以随时随地掏出电脑开始工作。到外国参加活动时,虽然自己的口语不太流畅,但王润泽还是会主动帮团队对外沟通、解决问题;为了宣传自己的新剧,日常社恐的他也会鼓起勇气,在学校附近发传单。(图/网页截图)有时同事也会恍惚:“虽然他没上过班,但气质真的很像一起打工的‘社畜’。”职场人会在业余时间不断提升自己,王润泽也总能找到和每个角色相处的方式。相比于运用什么表演技巧,王润泽的方法是“发自内心地相信”。在电视剧《底线》中,王润泽饰演了因母亲受辱愤而反击过失杀人的雷星宇。这个角色对他来说很陌生,他只能看几十个小时的案件庭审现场影像资料,仔细揣摩人物应有的状态。王润泽在电视剧《底线》中饰演雷星宇。(图/《底线》)前几年有几个角色都有跑外卖的剧情,为了理解外卖员的心理,王润泽老老实实地去试着跑了几天外卖,“看到单被抢的那一刻,我感觉世界都崩塌了。”2023年拍戏的空档,王润泽还报名了上海半程马拉松比赛。他把体验全程记录下来,希望以后有类似马拉松运动员的角色,能把这些经验从脑中调度出来。(图/@王润泽Up)王润泽的“职场困顿期”也不少,“一周去见五个组,每个都被拒绝是一种常态”,所幸在每个阶段,他总会被不同的前辈们感染、激励。有次在机场的休息区碰见自己特别喜欢的演员章宇,王润泽犹豫很久后还是上前打了个招呼。“我说老师我特别喜欢您的作品,他也跟我回聊了几句,这个瞬间让我一下子就充满了力量,决定要继续像他一样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今年春节,王润泽看了《热辣滚烫》。影片最后的彩蛋中导演贾玲的备忘录,让他看得心潮澎湃。“贾玲老师为角色付出这么多,专注而有毅力,我觉得真的太了不起了。”“坚定、毅力、真诚”,这是王润泽描述自己偶像时最常提到的词,而这些关键词似乎也早已成为他身上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亲爱的朋友》里,观众们看到王润泽饰演的关健为了喜欢的人一往无前,把他总结为“纯爱战士”。但王润泽认为,为了女主,能义无反顾地和外界对抗,并且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坚定”才是这个角色吸引他的最重要特质。(图/《亲爱的朋友》)演过的角色林林总总加起来也不算少,“爱而不得”的男二是王润泽演绎最多的角色。王润泽自己也打趣,“我总是演‘情敌哥’。”我问他,是否担心自己在观众的印象里变得同质化?王润泽摇头,“每一个能递到我手里的本子都很不容易。”而如果能演好每一个“情敌哥”,收获认可,也是一件好事。巧合的是,王润泽总能在这个“深情暖男”框架下找到自己某个阶段的影子。《初恋那件小事》中的林开拓傲娇叛逆,像极了自己的高中时期。“心里都知道大人为了我好,但还是要为了所谓的‘自尊心’,扮演一个坏孩子。”《在暴雪时分》中的李清严不太会表达,“活得很规矩”,自己消化了很多消极的情绪。就像初入行的自己,谨慎、按部就班,很少大声说话,走路时的背部都是一直绷紧的。(图/《在暴雪时分》)《亲爱的朋友》中18岁的关健因为艺考不知何去何从,身上有一种迷茫感。而拍戏时29岁的王润泽也在对未来的困顿中开始考虑考研。虽然最后还是没有参加考试,但那段时间,他觉得自己的状态好像和关健合二为一了。2023年年底,王润泽正式迈入了30岁。虽然出道时间早,但到了近几年,王润泽才慢慢开始被人看见。起初他也会有一些年龄焦虑。但真正面对自己的30岁时,他却好像平和了起来,“突然间变得没有内耗,也不怎么焦虑了。”我好奇这个改变是怎么发生的,他笑,“可能就是年龄到了吧。”他谈起自己在乌兰察布的自驾旅行,在篝火旁边看到的漫天的星空。“在天地之间,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怎样的,我只能感受到现在,而我的现在,又是过去的我完全无法想象的。”(图/@王润泽Up)他又用自己跑马拉松的经历举例,一些基础好的选手1个小时就能完赛,而自己的配速是每公里6分多钟,要跑2个小时。“没办法,那不是我的节奏。我的体能就这么多,即使再去补给能量棒,能量的转化时间也追不上。”但就算跑得再慢,也总是能跑完全程的。当记者试图用“佛系”去描述他的选择时,王润泽却第一次表达了相反的意见。因为在演戏这件事上,他始终有自己的追求。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是“对得起观众”,起码在揣摩自己的角色和作品的部分,不能佛系。(图/@王润泽Up)相较于定下“佛系”或者“不佛系”的目标,王润泽更愿意专注于眼下的事情。“当机会来临时,我一定会拼尽我的全力,反正也没有什么可输的,我就是all
3月4日 下午 6:50
其他

不做最先心动的那一个,恋爱就不会痛苦了吗?

爱情似乎正进入全面退行的年代,人们早已不再憧憬浪漫,反而更偏好喊出诸如“智者不入爱河”的潇洒宣言。在刚刚过去的情人节,朋友圈多的是迎财神的人,却极少有人想起那一天是情人节,抑或说,人们都在试着忘记那天是情人节,试图回避爱。爱情不灵了,年轻一代正在变成爱情这场游戏中的风险厌恶者。放眼各大短视频平台,传授恋爱经验的“导师”口中,总在传授一种高明的恋爱策略——“不要做最先动心的那一个”“只爱一点点,找一个更爱自己的人”,仿佛这才是规避爱情风险的绝佳策略。曾经引发广泛共鸣的《花束般的恋爱》,当国内传出翻拍消息时,反而引起一众吐槽与调侃,最终落到一句话:“不可持续的浪漫终将沦为笑柄。”(图/《花束般的恋爱》)人真的可以从对亲密关系的需求中完全超脱出来吗?真的能够拥有说一不二的情感模式吗?那些践行“智者不入爱河”的潇洒宣言的人,是否仍会有渴望灵魂共鸣,被看见、被理解的时刻呢?电影《安妮·霍尔》(Annie
2月27日 下午 8:20
其他

第十年春节档,光头强当上了程序员

十年前,或许很难有人想到,两头熊和一个伐木工的故事,在遥远的2024年仍旧会成为自己走进电影院的理由。在《熊出没》第十部院线电影《逆转时空》上映前夕,这个在大家眼中“只有小孩子才看”的电影预售总票房已经突破1亿元,其十周年主题曲MV在B站播放量超千万次,种种经典画面引发的“回忆杀”,让弹幕哭倒一片。根据灯塔专业版的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2月12日上午10点,电影累计票房达到5亿元。(图/B站@熊出没BonnieBears)但早在等待电影上线时,忠实的“熊粉”们就已经把预告片翻来覆去地研究透彻。在这次的电影中,普通程序员光头强偶然得到了一次重新选择人生、拯救朋友的机会,故事围绕光头强和昔日朋友们的各种冒险展开。(图/《熊出没·逆转时空》)这个有些类似日剧《重启人生》、电影《蜘蛛侠:平行宇宙》的设定,放在别的电影里绝对少不了被戏称为“缝合怪”,但对于已经自成宇宙的《熊出没》来说,反而能让除了3位主角外的众多角色悉数返场,简直就是奏响了自己童年回忆的最强音。无论何时,都不要低估《熊出没》在95后心里的影响力。毕竟就算是成年以后,谁还没有几次表面装作嫌弃,实则把《熊出没》看得目不转睛的经历呢?虽然动画的主角十年没变,但现在的《熊出没》也早已不是记忆中画风粗犷的动画片了。2012年第一集动画《新邻居》在电视上播出时,熊大老实憨厚却有责任心,熊二爱吃蜂蜜且蠢萌可爱,而天天拿着电锯砍树,但每次都被捣乱,还要被老板责骂的打工人光头强,则是一个特殊的“反派主角”。那时,两熊一人常常处在对立面,虽然偶尔也会互相帮助,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旷日持久的“相爱相杀”,或者说,是光头强单方面“吃瘪”。(图/《熊出没之春日对对碰》)自2013年除夕动画片《过年》播出以来,双方的关系似乎有所缓和:为了帮助没钱买车票的光头强回家过年,熊兄弟和森林里的小伙伴们历经波折,终于把光头强送上了回家的火车。现在看来画面粗糙、故事简单的动画片却以3.85%的收视率创下了当时央视少儿频道开播以来的最高收视纪录,光头强和熊大、熊二一起在火车上看烟花的场景让不少小朋友第一次因为动画片而落泪。(图/《熊出没之过年》)在院线电影中,光头强和两头熊的关系也越来越好。2014年首部电影《夺宝熊兵》中,熊大、熊二和光头强携手一起对抗邪恶反派;2015年的《雪岭熊风》融入了奇幻元素,铁三角一同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神秘世界,最后一起拯救了山神。而如今的《逆转时空》中,曾经“保护森林,熊熊有责”的口号,也已经变成了“保护强强,熊熊有责”。事实上,在十年时间里,《熊出没》的变化从未停下。为了成为更适合儿童观看的动画片,“臭狗熊”的称呼变成了“小熊熊”,光头强的猎枪也换成了水枪。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早在2017年的动画片《探险日记》中,光头强就已经转行成为导游了。(图/《熊出没之探险日记2》)除了主角之间的关系改变,众多配角的登场也让“熊出没”宇宙变得愈加丰富。一开始的动画片里只有光头强、熊大、熊二,森林里的几个小动物配角甚至还没有拥有自己的名字。而如今,曾经出现在动画或电影里的50多名配角都收获了自己的粉丝:软萌可爱的山神团子、神秘的鹿族女孩纳雅、莱尔特族的高科技软萌小猫阿布、寻找东北虎的少女赵琳,就连反派博士天才威的故事都令人印象深刻,丰富多元的配角塑造让《熊出没》的电影宇宙越来越精彩。(图/《熊出没·重返地球》)近年来每年一部的贺岁档电影,则在场面设计上下足了功夫:2022年的《重返地球》中超级战舰万炮齐发,简直就像是环太平洋机器人大战EVA新世纪福音战士;2023年的《伴我熊芯》则穿插了万能机器人、机器狗、机甲装备等大量科幻元素,导演林永长透露,全片2000多个镜头,其中1700多个镜头涉及特效。于是,多少人抱着“这只不过是《熊出没》”的想法买张电影票,观影结束后却一边和朋友感叹道“这竟然是《熊出没》!”,一边哼着早已忘记歌词的主题曲小调走出影院。起初,不少希望早早体现自己“成熟”一面的95后其实是拒绝把《熊出没》当成自己的童年的。毕竟在国产动画大丰收的21世纪初,小朋友们有太多选择。相比之下,画风粗糙、情节生猛,主角没有“金手指”的《熊出没》一定不是最优选择。但这并未能阻止如今每年许多大学生和上班族为《熊出没》买单,无他,主要是看看小时候看不起的动画片“能做成什么样子”。事实上,《熊出没》系列电影的受众早已不全是小孩子了。根据灯塔提供的数据,近年来每年春节档想看《熊出没》电影的观众中,30岁到39岁的成年观众都占到近半数。今年的数据也一如既往。(图/灯塔专业版)即便如此,成人观众也能看得津津有味,为这部“儿童电影”打出了平均为7分的豆瓣分数。这也是因为《熊出没》在近年来逐渐向“成人童话”的方向转变。熊大、熊二不再是只保护森林、调戏光头强,光头强也不再是讨厌的伐木工,而是可怜的打工人。就连万恶的李老板,在后期也隐隐流露出一些对光头强的体谅。年幼的时候,我们喜欢熊大、熊二,认为这个世界非黑即白,代表“正义”的熊大、熊二必然打败代表“邪恶”的光头强。长大进入社会后,我们惊讶地发现自己从未离开过“狗熊岭”,而这次自己的角色竟然就是“光头强”。影片中各种不经意的小包袱加上贴近生活的语言直出,没有过分的煽情,却总有一处情节或一句台词能戳中成年人的心。(图/《熊出没之过年》)比如,光头强用尽一切办法砍树,还因此和熊大、熊二斗得天昏地暗,只为了赚钱买回家的车票。看见光头强在斗争失败后,失魂落魄地拖着箱子回到漏风的小木屋里,在角落蜷缩着身子呜咽着说出“我只是想回家”时,一众无法返乡的打工人很难不与之共情。在电影最新剧情中,面对回到深山老林里生活还是在大城市打拼的两难选择,光头强虽然经历千辛万苦靠近了能改变时间线的传单,却还是在最后一刻停下了脚步。他的犹豫让影院里的小朋友们着急不已,同时也让多少曾经有过同样境遇的社畜理解又心酸。没想到,无论剧情怎样改变,《熊出没》感动的还是同一批人。只不过小时候的我们可以在电视机前哇哇大哭,长大后却只能在电影院默默看向天花板收回眼泪。十年来,两头熊和一个伐木工从对立面成为了朋友,我们又何尝不是在斗争和无奈中,成长为了更平和的大人?因此,当我们怀念《熊出没》的时候,我们怀念的或许正是蹲在电视旁的童年。看着屏幕上的光头强和熊大、熊二,仿佛就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影子。经历了成长的磨砺,但依然保持着初心与善良。这就是《熊出没》给予我们的最宝贵的礼物——那些关于勇气、友情和爱的美好记忆。
2月12日 下午 2:00
其他

智能手表,把打工人一秒拉回职场

岁末年终,一场大戏又要拉开帷幕。属于打工人的年度终极考核,又将来临。忙了一年,留给家人亲朋的观感到底是真的在努力奋斗,还是没事找事天天瞎忙,全取决于我们这几天的表演。都说出门在外,身份是自己给的;回到家里,打工人同样需要一些装点门面的身份象征,比如,一块智能手表。(商务实用的智能手表,正在成为年轻人的标配。/图虫创意)早年间,网上就有“穷玩车,富玩表”的说法。可能人总会在某个时刻开始爱上手腕沉重的感觉,无论是机械大金表还是智能手表,它都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精神图腾。对于目前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中青年来说,重机械表带来的生命厚度尚未承受得住,又或许是因为对身体健康的关注提升,总之近年来,智能手表,正在逐渐成为新一代都市青年必备的时尚单品,主打一个“清贫且惜命”。(看时间,最方便的办法是看手机,而不是摇晃手腕露出表盘。/社交平台截图)各大智能手表厂商也在功能上疯狂内卷。接电话、刷地铁、测血压,几乎无所不包。它的出现,似乎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貌似”更轻的选择,但这些功能,真的有必要吗?当智能手表进化成“可穿戴设备”之后,它就不再是“美丽废物”了?脱离了“手表”范畴的智能手表,“看时间”好像倒不那么重要了。智能手表在我们的生活里,到底承担着怎样的意义?初登场,它是互联网传说中的“(不)美丽废物”。2014年,初代苹果手表刚刚发布,就引来了众多吐槽。比如,它那方形表盘外形看起来就透着一股违和感,更难以忍受的是,它必须和苹果手机搭配使用,才能实现联网通讯等核心功能。(没有iPhone的Apple
2月8日 下午 6:11
其他

限量派送!上万个龙年红包封面免费领→

限量派送,先到先得01惊蛰青年点击下方卡片前往惊蛰青年回复【年味不能停】领取红包封面收获了我们的祝福该去惊蛰青年的朋友们那儿转转了~本次活动共有6款、上万个红包封面
2月7日 下午 2:01
其他

多少年轻人,被赛博美女逼成了AI侦探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美女账号越来越多了。她们的一颦一笑都精致到头发丝,有时成为穿着套头卫衣深情望向镜头的纯情女大,有时又变身元气活泼的氧气美人;她们对摄影、音乐、旅行、护肤、养生都有自己的见解,也能说出让屏幕另一端的粉丝心痒痒的温柔情话。当然,与美女账号一起出现的,还有不少型男博主。这届男博主一改油腻画风,无论五官还是穿搭都恰到好处,让网友怎么看都顺眼。(图/@小趴菜cc、@瑶瑶不吃鱼、@小萝拉)总之,Ta们有趣、美丽,又刚好让你感兴趣,简直就是互联网上的完美伴侣——当然,如果Ta们不是AI的话,那就更完美了。是的,这些账号都是由AI生成的“假美女”“假型男”,大多由当下最火热的AI画图程序Stable
2月2日 下午 8:45
其他

“把学历改成高中后,我终于找到了工作”

刚刚在奶茶店入职的阿雪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卷了半生的学历,最终却是靠着高中文凭在家乡小县城里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从公司辞职之后,我一直在家当全职女儿,那天我发现楼下新开的奶茶店正在招人,只要求高中学历,就鬼使神差地进去应聘,当即就被录取了。”阿雪说。
2月1日 下午 7:26
其他

汉服顶流,比奢侈品更有贵气

眼下的潮流圈,已经被马面裙“攻陷”了。如果说上一次国外大牌抄袭风波,是马面裙的一次大范围出圈的话,那么随着近段时间的文博热,越来越多人把这一古朴的裙式穿上了身。形神兼备的“无语菩萨”、商代青铜器上“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三星堆博物馆中神似“愤怒的小鸟”的陶猪……越来越多的文物下凡,马面裙更不例外。“总要穿一次马面裙,才知道国风到底有多显气质!”年轻人对马面裙的爱,来得突然又热烈。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穿着马面裙走上街头,才发现它居然能完美适配多种场合——通勤、旅行、逛街毫不违和。穿上马面裙,体验一回“古月照今人”的感觉。(图/视觉中国)低调中带着华丽的马面裙,很快以一发不可收的趋势席卷了穿搭界,成为明星、穿搭博主、普通人纷纷追捧的时尚单品。2023年,马面裙曾在一周内两度冲进某电商平台的热搜前三名。从前只能静静躺在博物馆的马面裙,如今被年轻人穿“火”了,也穿“活”了。第一次穿马面裙去逛街,诗宜是有点紧张的:“不想太引人注目,但又很想穿出去试试。”为了不成为大街上的“显眼包”,诗宜特地挑了一条带暗纹的黑色马面裙,仅在裙摆处带点织金纹样。事实也证明,诗宜多虑了,在商场逛了一下午,回头率基本为零。其实,在不熟悉汉服的路人看来,这或许只是一条造型有点别致的黑色半身裙。既日常又兼具特色,平凡中又略带华丽,也许这正是马面裙出圈的“必杀技”。但在汉服中,马面裙却是非常有辨识度的存在,只因“马面”这一显著特征从未随时间流逝。只要你留心,会发现不少影视作品中的马面裙。(图/《尚食》)马面裙,又名“马面褶裙”,是汉服的一种,由宋代的旋裙发展而来,在明代形成结构相对固定的马面裙。其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中间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称“马面”。中国传统服饰的设计,向来讲究实用与美观兼具,马面裙也不例外。马面裙诞生于辽宋时期,最初是为了方便骑乘出现的,在明代以后成为主流服装,上至皇朝贵妇,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穿着。马面裙前后平整的矩形裙门,使穿着者站立时端庄挺拔,落座时不易压皱。两侧的细密褶裥可以在活动时打开,骑马时方便骑蹬,走起路来还带有一种流动的美感。明代城墙的墙体外侧,为了避免视觉死角,设置了一个向外凸出的平台,称为“马面”。而马面裙的裙门,跟这个城墙的设计十分相似,故得名“马面裙”。(图/视觉中国)比起动辄几百元的全套定制汉服,马面裙的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上千元不等,丰俭由人。“现在买件普通的、质量好点的T恤都得100多元了,但花同样的价钱,你就能买到一条织金、织锦的马面裙,难道不觉得值哭了吗?”在讲求“性价比”的年代,马面裙成为年轻人“不妨一试”的选择。更让年轻人对马面裙欲罢不能的,是它穿起来好看,而且非常“百搭”。无论是搭配人人都有的白衬衫,还是搭配开衫、西装外套、大衣等,马面裙都能完美适配,鲜少“翻车”。不同于全套夸张华丽的汉服,难免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低调又有特色的马面裙更日常,可穿着的场合更丰富,还有网友调侃:“白天穿美美的马面裙去景区拍照,夜晚赶火车坐卧铺把它当床帘,好看又实用。”“活用”马面裙。(图/@课代表小邹邹)采用高腰设计的马面裙,没有旗袍那么挑身材,遮肉的同时还能显高、显瘦、显腿长,对梨型身材特别友好,不少穿过的人都“入坑”了:“穿马面裙只有零次和无数次。”当然,从现代服饰便利性、舒适性的角度来看,马面裙还是有不少“缺点”的。汉服下裙普遍是围拢式穿法,传统马面裙是用系带在腰部扎起来穿的,穿着者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才能穿“对”——确保裙门朝正、裙腰平整、裙摆平齐、腰带美观。而且,对于习惯了松紧带、皮带的现代人而言,被系带勒几个小时,就会明显感到不适。另外,马面裙也被诟病很容易“走光”。最开始,马面裙是为了方便骑乘设计的,非闭合式的裙子在风吹、走路或坐下时,裙片都会打开。古人穿马面裙通常会搭配衬裙、衬裤,而今人为了方便日常穿着,就在前后裙门处加上防走光贴、磁吸扣等设计,防止裙门被掀开。马面裙“走光”示意。(图/@葵花花)类似的“现代化改造”还有很多——保留传统马面裙特点的同时,融入现代时装元素,比如将马面裙的系带改成扣子或松紧带,或使用皮革、蕾丝、拼纱等现代面料,还可以加入流行纹理和立体剪裁。不过,这又引发了另一个热议话题:改造后的马面裙,还是马面裙吗?伴随着马面裙的爆火出圈,争议层出不穷:马面裙应该怎么穿?如何搭配?男生也可以穿马面裙吗?马面裙可以在什么场合穿……归根结底,这都源于汉服爱好者里,有许多主张不同的“派系”。对大部分初入门的汉服“小白”而言,马面裙对应现代时装中的半身长裙。在他们看来,穿着便利、舒适是很重要的考量,对马面裙进行“现代化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时装本就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融合属于这个时代的审美特色和实用性。但“原教旨主义派”认为,马面裙作为一种传承已久的古代服饰,必须遵循“上袄下裙”等古制来整套穿着,搭配衬衫、大衣,或者穿着时披头散发,都是在折损马面裙的文化价值。在此之上,甚至还形成更为保守的“古墓派”,他们醉心于由出土文物或者古画中研究服装的形制,力求为大众科普极为准确的汉服知识和复原汉服。马面裙包含设计方法的历史调查表。(图/《史更几兴废,物华常流传——马面裙的始末、解构与重组》)在不少汉服忠实爱好者眼中,时下流行的“新中式”或所谓的“汉服日常风”,不过是在现代时装的审美框架内,替换一个或几个汉服元素,本质还是一种被他者化的审美,传统服饰文化传承无从谈起。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马面裙的确是早已被时代“淘汰”的旧物。随着以骑马作为重要交通工具的明清时代的结束,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服饰新风的普及,具有骑乘功能的开衩马面裙逐渐成为繁缛无用的服饰结构,更为合体的围套之裙慢慢取而代之。在清末民初的一百年间,西方服装习俗传入中国,对马面裙等传统服装造成了毁灭性的冲击。此后,唯有在蒙学、婚典等隆重而稀少的场合中,才能窥见已经退化的马面裙元素。而近年来,马面裙的复兴,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普及过程。红缎地蝶恋花马面裙。(图/视觉中国)最开始,是影视剧、明星效应的带动。古装剧中,演员们身着马面裙英姿飒爽,让人感叹“古人的审美绝了”。各种晚会、颁奖活动中,在红毯上争奇斗艳的明星们不再只追逐品牌符号,也开始尝试国风服饰、“卷”设计理念,马面裙便成为他们的新尝试。这就不得不提“行走的马面裙种草机”——徐娇,2023年的华表奖红毯,她一身白色交领衬衫搭配红色花木提花马面裙,高贵又松弛。日常到咖啡馆探店,她也爱穿马面裙,白色泡泡袖衬衣搭配黑色花鸟马面裙,别出心裁地加上一顶草帽,正是现成的马面裙日常穿搭模板。2022年,迪奥疑似“抄袭”事件也给马面裙的出圈添了一把火,让许多此前并不了解马面裙的人“种草”了。当年迪奥秋季作品中,有一条黑色百褶长裙与马面裙“查重率”极高,引发了热议。关于迪奥是否抄袭马面裙,目前仍存在争议。有博主指出,当年的迪奥秋季系列作品贯穿了大量的苏格兰元素,而这条黑色百褶长裙从外观上看,也和苏格兰女裙很接近。(图/微博@那央)在一次次的尝试和争议中,越来越多人重新发现马面裙的美丽与背后的传统服饰文化。在“不断认识-发现-纠正-完善”的循环中,马面裙实现了破圈传播,从冰冷的博物馆逐步走进了我们火热的生活。人来人往的商场里、博物馆的展品前、热闹狂欢的年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在不同的场合穿着马面裙,被重新发现的马面裙,正在迸发属于这个时代的光彩。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21年中国汉服市场规模达到了90亿元,汉服爱好者数量从2016年的69.3万人激增到700万人,实现了超10倍的增长。在中国传统物质文化研究者孟晖看来,近二十年汉服运动的突然兴起,本身就是个“奇迹”。“几代汉服青年不仅关注服饰本身,还关注全部的中国文明史,他们是在重新理解和肯定中国传统文明的激情中去复兴传统服饰。”汉服的复兴,让今人得以跳出现代时装审美的桎梏,重新发掘中国传统服饰的内涵和审美,建立对自身服饰文化的自信力和感知力。越来越多人爱上汉服。(图/前瞻产业研究院)回望马面裙一路走来的历程,你肯定也会感叹这是一场多么艰难的跋涉。自明代形成固定马面褶的马面裙,清代出现了褶裥独具特色的百褶裙、鱼鳞裙、阑干裙、月华裙、凤尾裙等名目,马面裙的传承历史十分完整,一直沿用到近现代,在少数民族中也有不少遗存。这充分体现了日常社会生活的强大力量,学者祁姿妤指出:“清代马面裙的变化表明,政治上的隔离并不能阻挡满汉在日常生活审美上的融合。这一点在唐宋之间、元明之间都能看出:虽然相邻的王朝在政治上对立,但像马面裙一类的物质文化遗产跨越了千年,总体是不断融合的趋势。”徐娇经常在微博分享马面裙穿搭。(图/@徐娇)这一点,与时下复兴马面裙的“口号”不谋而合——“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穿出去”。当马面裙重返生活,回归实用,才能跨越种种偏见和障碍,得以继续传承。所以,对时下正流行的马面裙穿搭,不妨少一些限制,多一些尝试。别忘了,在强调穿衣自由的当下,没什么比你自己穿得高兴更重要。正如B站一个“入坑”十几年的汉服测评博主@七十二烟尘所说:“穿汉服不应该成为你的负担,祝你穿得高兴。”参考资料:[1]
1月29日 下午 7:46
其他

理发店去不起了,年轻人开始自己捣鼓头发

不知不觉,街边理发店洗剪吹的价格,正在变得越来越离谱。一线城市已经很难找到单价30元以下的门店。就连城中村理发的价格,也大多在这个价格之上。仅有一些主打“十分钟快剪”的店能满足性价比需求,但实惠程度和抢手程度成正比,还得排长队。88元还是折扣价,真的谢谢。/团购网站截图不想被理发店薅羊毛的年轻人,决定自己拿起推子和剪刀设计心仪发型,当一回自己的Tony老师。很多事情都是说时容易做时难,理发也同样。对于没有系统学过理发的人而言,电推子是最方便的工具,限位器是电推子的灵魂。限位器和电推子。/unslpash宋超今年33岁,此前,他饱受脱发困扰,28岁时还花好几万元植了发。非常呵护自己头上“一亩三分地”的他特别讨厌有的Tony老师用剪刀时力道太猛,会拔伤头发。年过三十之后,他都自己在家,用电推子理发。为了避免自己不小心用力过猛推成光头,宋超通常会把限位器调到3-4厘米的位置,先推右边再推左边。其中最难的是处于视觉盲区的后脑勺,效果如何全凭感觉。宋超摸索出一套“触感推头法”,用左手从右往左摸过去,右手拿推子跟着左手从下往上推。如此一轮后,再用手机拍下后脑勺,随时调整到满意为止。左手比对位置,右手剃头。/小红书截图至于对付头顶,宋超会把限位器调得更长,依头发纹理过一遍,“稍微打薄一下”。自从过了30岁,宋超就不喜欢把头发剪得很短,他更喜欢自己看着发量就很旺盛,毕竟发量多才有整理发型的机会。每天早上,宋超都会用发泥、定型喷雾精心捯饬一番,他感觉自己又找回了自信。剪刀则是高阶玩家的专属工具,非专业选手企图挑战的话,头发和手指大概总有一个要付出代价。性格直率的东北小伙陆伟不信邪,试了一次,结果头发像狗啃一样难看,最后只得去理发店找Tony老师收拾残局。剪刀属于专业选手,不要轻易尝试。/pexels剪刘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用推子,那就是“大炮打苍蝇”,不光打不到还有附带伤害——堪比清朝造型的发际线露出来了。如果用剪刀横着剪,那齐齐整整的刘海就成了传说中的锅盖头;如果绑成一撮剪,很容易就成了真人版年画娃娃。经过多番在理发店的“偷师”,陆伟总结出了“梳子撩刘海-点剪刘海-梳下来检查长度”三部曲。其中的关键是“点剪”,要一点一点修,否则“后悔药是没地儿卖的”。剪刘海需谨慎,稍不注意,就搞笑了。/网络自己剪头发还有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就是如何清理剪得到处都是的头发。博主许天曾发文说,为了方便清理头发,他在浴室剪发,结果最后把头发冲进下水道的过程中,下水道堵了。许天找来通下水道的师傅,师傅5分钟就用氮气和溶解剂疏通了下水道。但一结账,许天吓蒙了——1160元!倒还不如老老实实光顾理发店。清理剪下来的头发,也是麻烦事。/unsplash有小红书网友建议先把头发打湿,再稍微吹干一点才开始剪,这样碎发会粘在一起,比一根一根好清理。也有网友提醒,刘海不能湿着剪,否则一吹干发际线会显得更高。上述操作还只是基本的剪发,如果要做复杂的发型,如分层、烫发,这些很难独立完成。有些事情,终究还是该Tony老师做的,不建议大家轻易尝试。而我们要做的,除了交钱之外,就只有非常清晰地讲好自己的需求,然后平心静气地接受最终结果。理发贵,已经不是新事了。据《山西晚报》今年1月报道,有太原市民表示,自己在一家理发店剪发十多年,单纯的剪发从最初的98元一次,到后来的128元、158元、198元一次,再到现在的298元、398元。《新京报》还在去年报道过《“Tony老师”变“总监”,理发价格就得涨三倍?》的现象。总的来说,整个过程基本很难感受到差别服务。高级、资深、首席、总监、店长……这么多级别,似乎都是智商税。/微博截图除了贵之外,很多网友都吐槽过理发店开盲盒一般的体验,明明跟Tony老师说过想要的效果,甚至贴心地附上效果图,但剪出来却完全是另一个样子。虽然男性在发型上永远有退路——剃光头,但要下这么狠的决心,还不如被迫接受一个“全新”的自己。剪刘海,送睫毛,绷不住了。/微博截图理发店还有一个让人不胜其烦的点——办卡推销。几年前,我在住处附近发掘到一家宝藏理发店,他们家洗头环节能让人非常放松,不光会洗头、按摩头部,还用艾草枕头垫背热敷、免费采耳……这一套洗剪吹下来才45元,价格看似相当公道,然而糖衣炮弹还在后面。在这个过程中,洗头小妹会轻声在旁边推销他们家的卡有多划算。礼貌拒绝后,剪发小哥又是一通安利。如果顺势充值成为会员,用户等级似乎上了一个台阶,剪完发还有小水果相送,所用的洗发水据说也更加“高级”。一边洗头,一边推销。/unsplash而成为尊贵的VIP会员后,新的疑虑又随即而来:这家店,会不会突然跑路倒闭?价格贵、开盲盒、办卡推销……有关理发店的吐槽大会,这些只是冰山一角。而当年轻人自己拿起推子的一刻,是勇敢的,也更有可能是无奈的。从今天起,做个勇敢的人,自己理发。/pexels颜值经济的大浪潮下,这届年轻人更加注重性价比,很多事情自己动手,不仅能获得全新的体验,还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做饭如是,理发亦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童年时听过数遍的老话,总有一天还是会正中年轻人的眉心。*宋超、陆伟为化名
1月25日 下午 8:40
其他

“儿童版四六级”,怎么就成了小学生标配?

2023年初,于玲上五年级的女儿一次性通过了KET考试。KET,
1月23日 下午 8:29
其他

军大衣过气后,东北老铁连夜翻出大花袄

夏天有多巴胺,秋天有美拉德。冬天最流行的穿搭,东北大花必须榜上有名。当薛之谦穿着东北大花西装亮相某卫视跨年晚会,将《演员》的歌词套入《走四方》《好汉歌》《大花轿》的曲中,这喜感、这劲头,一下子就上来了。“土嗨”神曲串烧,当然得配上“土潮”时装。/江苏卫视跨年晚会截图电视剧《繁花》里神秘且魅惑的李李辛芷蕾,褪下王家卫牌滤镜,曾在综艺《花儿与少年丝路季》中穿东北大花亮相,本色出演东北大妹子,那一颦一笑,怎么不算是另一种时尚大片呢。东北大花曾被视为“土”的象征,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潮品。不仅明星们穿,大街小巷穿的人也开始多了起来,甚至火到国外。如果说时尚的潮流是一个轮回,那么,东北大花就是时尚圈的传奇经典款。去年年底,“让东北大花征服世界”的话题曾登上热搜。其中一个出圈视频,内容是一名中国博主穿着东北大花T恤、戴着墨镜走在国外街头,引起旁边许多外国路人侧目,还有人主动上前合影。这名博主名叫李美越,被称为东北大花走向世界的“幕后推手”。他策划了多期视频,有的视频里他邀请了外国人穿上东北大花风服饰在街上走秀;他还将东北大花改成英伦风,配上东北大花纹饰的领带、报童帽,走在伦敦街头,回头率爆表。反差,流量密码。/李美越短视频平台截图上一次东北大花引起这么大关注,还是1992年巩俐穿着东北大花旗袍连衣裙,亮相威尼斯电影节。32年过去,时尚一个轮回,东北大花重回聚光灯下。巩俐1992年穿东北大花亮相威尼斯电影节。/网络在《乐队的夏天3》中,东北乐队“二手玫瑰”摘得了冠军。这个乐队2013年专辑《一枝独秀》的封面,就是东北大花。他们还将二人转的曲风融入摇滚中,带起了一波东北文艺复兴的热潮。其巡演所到之处,粉丝们必会穿着东北大花元素一起蹦迪。如果说摇滚的精神是反叛,那么“二手玫瑰”反叛的就是“东北大花=土”的刻板印象,他们把这种标签以摇滚的方式演绎、砸烂,还原出的是东北大花本身的基因——热烈、奔放、率直,这正是东北人的地域性格,也是摇滚的内核所在。“二手玫瑰”的专辑,反叛的是刻板印象。/专辑封面截图东北大花的走红,不光体现在服饰上。在电商平台搜索“东北大花手机壳”,多家门店月销量显示在1000个以上,火红的颜色象征着来年的好兆头,怀揣“暴富梦”的年轻人很难不心动,把最喜庆的祝愿随身携带。东北大花手机壳,红彤彤的。/微博截图越来越多车主将东北大花图案印在车上,有的还停留在只是印在前盖上的阶段,而最勇敢(显眼包)的人,干脆把整个车身都铺满东北大花,开在路上相当拉风。用在车身上,回头率拉满。/微博截图潮流的本质,是态度的传播度和感染力。这种感染力能击破世俗的成见,还原本质。完美符合条件的东北大花,早就看破了时尚的假象,你潮归你潮,我“土”,故我在。东北大花诞生之初其实和东北地区并无关联,而是首创于1952年的上海。彼时国人的服饰颜色比较单调,于是有关部门号召各地设计出符合中国审美的花布图样。上海华东纺管局设计室通过下乡调研,在中式审美中结合动植物元素再创新,设计出“百鸟朝凤”“农家乐”“鸳鸯戏水”“孔雀牡丹”四种纹饰,后来又设计出了“红牡丹”“锦凤”“牡丹凤凰”三种,现在最流行的东北大花图案就从当时的“红牡丹”改良而来。上海华东纺管局设计的样图。/网络上海华东纺管局的前身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旗下设计室本就是上世纪40年代上海著名的业内标杆,素来有众多印染设计师慕名加入,而大部分的设计师均有海外留学经历,把结合了中西美学的“海派”风格延续到设计作品的方方面面。东北大花中的精髓设计——花布,抛开接地气的外表不谈,实际上花布设计时参考的灵感是一项正儿八经的设计改革,由于对维多利亚时期“装饰即设计”的理念大为不满,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发起人、设计师威廉·莫里斯推出了“自然主义”,对自然进行深入观察,然后把花草藤蔓元素融入作品中。莫里斯的自然主义,是东北大花设计的灵感之一。/网络而威廉·莫里斯的花样设计,也间接受到了中国瓷器纹饰等东方美学的影响。最终诞生的东北大花,是在东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时尚火花。至于后来这种设计会变成东北Icon,就不得不谈东北的特殊气候。东北地区冬季漫长,一到草木凋零的冬天只有白雪和黑土两种色调,大花布丰富的纹饰提供了很好的色彩对冲。再加上当地的满族群众认为红色可以驱邪避凶,久而久之,大花布渐渐在东北民间普及。事实上,大花袄不光在东北,在山西、河北、陕西等地也很常见。真正让大花布和东北产生强关联的,是东北小品的输出。这些小品往往以农村题材为主,在过去农村发展较为欠缺的背景下,东北大花逐渐沾染了土味的色彩。东北小品带火了东北大花,一定程度上也和其土味的刻板印象有关。/赵本山小品截图如今,东北大花反倒因为其鲜明的乡土气息和突出的文化符号,重新成为潮流的新宠。与其说东北大花在时尚圈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倒不如说东北大花代表的乡土生活,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好。比起探讨艺术风潮,我们把日子过好了,比什么都重要。这个冬天,东北文旅爆火。尔滨、小砂糖橘等成为热梗,南北省际之间的互动尤其成为标志性现象。#广西小砂糖橘游学哈尔滨#刚上热搜不久,真正的水果砂糖橘就整车发往哈尔滨,而哈尔滨则以10万盒蔓越莓“回抱”;紧接着,南宁街头也出现了东北大花纹饰的主题公交车,让网友们直呼“嗑到了”广西和哈尔滨之间的双向奔赴。南宁的东北大花公交,坐了的请举手。/新闻视频截图这一波东北流量中最火的冰雪大世界,也是许多e人蹦迪的最佳舞台。冰雪大舞台,有胆你就来。在某个下午,一位小哥穿着东北大花短袖出现在舞台上,炸翻全场的东北范儿果然点燃了在场的每个人。这名小哥来自苏州,在台上笑着说:“南方的冬天也很冷。”/哈尔滨日报视频号东北大花走红之前,许多人会觉得穿这种“扎眼”的衣服有些羞耻,一件回头率百分之百的衣服,同样也意味着高浓度的尴尬。而显眼包的褒义化,却让年轻人们打开了新的格局:让人关注,兴许不是一件坏事。特别是进入冬天之后,“不是羽绒服穿不起,而是东北大花袄更有性价比”,也逐渐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当景区里,越来越多年轻人穿着东北大花打卡拍照,谁又能分得清网红和土味的区别呢。东北大花成为网红产品包装。/微博网友@昕人民艺术家符号学认为,符号是一种共同的文化记忆,所有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东北大花是怎样的符号形式呢?形象上是自然主义的,颜色上是热情饱满的,设计上是乡土风情的,源流上是中西兼容的,且结合了现代穿搭风格。而东北大花这样鲜明的“符号”,恰恰和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对时尚的定义吻合:“通过某些生活方式,人们试图在社会平等化倾向和个性差异魅力倾向之间达成妥协,而时尚便是其中的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东北大花围脖,让路人直夸好看。/微博截图一个人,平时再默默无闻、再内向,穿上东北大花的那一刻,都是这条街最靓的仔,享受着自信、热烈在体内流动的感觉。参考资料:1.
1月10日 下午 7:05
其他

月薪5000的年轻人,给自己多省出了年终奖

在各种年度报告、新年致辞的刷屏中,2024年如约而至四天了。当我们习惯把总结过去一年的任务,交给各种APP、大数据,便注定无法在千篇一律的模板和话术中,拼凑出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忙碌一年,到底收获了什么?银行余额也许能给你一个更具体的答案。2023年,攒钱成了年轻人的一大爱好,而在哄自己存钱这件事上,创意往往比行动更让人印象深刻。年初爆火的“无痛攒钱”,企图通过数额小、周期短、目标小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痛感”极低的攒钱计划。年轻人越发高涨的储蓄热情,催生了各种新型生活方式。(图/《钱断情始》)“存不下钱,那试着养个娃吧。”于是,年轻人开始“赛博养娃”,将每一笔“怀孕”产生的费用,慢慢攒起来。后来,他们打开思路,开始“假装养猫”“假装养小时候的自己”等多任务并行。“假装xx”,包罗万象的互联网内容负责提供情绪价值,省下来的钱是实实在在的。在攒钱的路上,年轻人也逃不过“质疑、理解、成为”的循环。这届年轻人,既想享受消费的快感,又想拥有攒钱的安全感。为了实现这个flag,“省钱特种兵”们这一年真的太努力了。赶在2023年结束之前,麦当劳宣布涨价,几乎涵盖了所有产品。让打工人感到庆幸的是,“穷鬼套餐”竟然成了例外,维持友好的13.9元,这无疑给了他们在黑暗中一缕最温暖的曙光。显然,没多少人记得,原价12元的“随心配1+1套餐”,早在2021年底、2023年初就涨过两次价了。一日三餐吃什么,成为打工人最头疼的问题。(图/视觉中国)对于在CBD打工的白领来说,沙县、黄焖鸡太跌份,西餐、连锁餐厅太昂贵,而这个超值套餐充分满足了他们“既要又要”的心理。正如博主@半佛仙人的总结:“麦当劳+‘穷鬼套餐’,就像黑西裤里包着红秋裤,一层敬风度,一层敬温度。”“麦门”的伟大之处,更在于它开启了一个“套餐新时代”——各大连锁餐饮品牌,纷纷“卷”起了超值套餐,治愈打工人被“快餐刺客”伤透的心和钱包——公司楼下的兰州拉面居然要28元一碗,没几片的牛肉比A4纸还薄。各大餐饮品牌争相推出“穷鬼套餐”。(图/格隆汇)吃腻了没有灵魂的预制菜、麻痹味蕾的“科技与狠活”,疲惫地漂在大城市的人们,也渴望回家吃顿饭。“做饭糊弄学”秉持非必要不切菜、非必要不装盘、非必要不刷锅的三大原则,让下班后饥肠辘辘的打工人,也能快速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当然了,饭菜是否“可口”因人而异,能不能省钱也只能在月底的账单见分晓。各种横空出世的“低价”,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9.9元一杯的瑞幸咖啡、8.8元任选的库迪咖啡,终于让打工人拥有了“续命水”自由;几十个菜随便选的平价自助盒饭,给人随时随地魂穿农村大席的错觉;一只售价15元的鹅腿,让清北学生为之疯狂,北漂多年的“鹅腿阿姨”也尝到了“顶流”待遇。“好吃不贵”不再是天方夜谭,反而成为了年轻人贯彻落实的“薅羊毛”原则。回望2023年,才猛然发现:这一年最流行的生活方式,几乎被中老年人全方位拿捏了,年轻人只剩跟风的份。如今在中文互联网上,能与刘畊宏平分秋色的“健身教练”,是各种八段锦跟练视频中的不具名老师傅们。练习八段锦,你不需要气喘吁吁地跳90分钟的健身操,慌乱地跟随过分急促的音乐,只需要花15分钟,气定神闲地跟随指令做各种“慢动作”,就能感受到身体散发的能量场。不少年轻人加入了广场舞的行列。(图/《欢迎光临》)不知不觉中,爷爷奶奶辈最爱的晨练,也让年轻人上瘾了,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提前体验各种“退休”生活。人均不到20元的长者食堂成为社交平台上爆火的“家附近的安心小饭桌”,让漂泊的打工人也能吃上健康营养、热气腾腾的家常菜;在不到200元的老年旅行团里,年轻人久违地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关切,慢慢地打开心扉;学费500元的老年大学,年轻人抢着和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做同学,一起弹琴、唱歌、写字、画画,感受生活的美妙。除了生活方式,年轻人连穿搭也要向中老年人看齐,开始学着和永远追不上的时尚和解了。潮流易逝,风格永存,大爷们的白背心就是最好的例证。(图/《夏洛特烦恼》)实用先行的“老头风”,用一件永不过时的白背心搭配各色宽松的衬衫、外套,让年轻人解开了松弛到底的密码;主打舒适的“奶奶风”成为一种复古时尚,吸汗又透气的碎花睡衣让年轻人睡了个好觉,真材实料的“奶奶风”开衫让她们温暖又时髦。“每个女人一辈子至少要有一双Jimmy
1月4日 下午 6:33
其他

组团足疗,打工人最后的精神港湾

圣诞刚过,又临近年底,辛苦劳碌了一整年的打工人总算找到机会好好犒劳自己。只是,浓烈的节日气氛下,出门吃饭必然大排长龙,各种展览打卡免不了人员拥挤,平时最松弛的Citywalk,也在冬天的寒风中暂居幕后。热衷于寻找新鲜生活方式的年轻人,最近将舒适体验的新宠——足疗店,捧成了休闲活动的首选。(图/《使徒行者3》)以前,足疗这种静态的养生活动根本入不了他们的眼,但一旦沾上了班味,每一个成熟的打工人都会在某一天正式推开足疗店的大门。他们不是去不起餐厅和影院,而是这种能一站式享受饮食、酒水、按摩、电影,还有专人陪聊的“集成服务”更有性价比。足疗店,就是打工人当之无愧的快乐老家。
2023年12月28日
其他

辣眼睛的重制动画,丑得我睡不着

谁也没有想到,普男普女的风潮,会吹到二次元界。童年白月光动画《魔卡少女樱》首当其冲。对于这个以美型、幻想为主打卖点的作品,老动画美到随便一截都是电脑壁纸。但当老粉随便点开一集动画新作《魔卡少女樱:透明牌篇》,随便一拉进度条都会被直接丑到创飞。炫光多到仿佛光污染一样的“物理性瞎眼”画面、仿佛吸了韩国空气酵母一样“馒化”的人物,曾经的俊男美女现在全成了普男普女,路人脸到仿佛是动画里无人在意的NPC。本以为是神作再现,结果观众们一片哀号,纷纷上网重金求一双没有看过这些幺蛾子的眼睛。“馒化”的脸和炫目的光。(图/《魔卡少女樱:透明牌篇》)“受害者”不只有这一部作品。《犬夜叉:半妖的少女》《黑执事》等热门动画的新作同样掉入了这一陷阱,被粉丝戏称“惨遭动画化”。逃不掉被丑化、魔改,似乎已经成了经典动画再出山后的宿命。看看这些前辈的凄凉遭遇,再看看前不久才宣布动画重制的《海贼王》,只能说,祝大家好运吧。所以咱就是说:为何原本被粉丝们期待、欢呼的“文艺复兴”,到了二次元里却频频翻车?即便每次都是骂声一片,动画公司还是硬着头皮接下了一个个烫手山芋,一次次上演“毁人不倦”的剧本?《海贼王》重制,我祝Netflix成功吧。(图/WIT
2023年12月26日
其他

突然走红的Loopy,不就是我吗?

2023年最后一个月,我们终于发现了内娱传闻中的“紫薇星”——一只其貌不扬的“粉色耗子”摇身一变,成为新晋顶流。你可能没听过Loopy(露比),但你大概率在聊天框内见过它的身影——圆溜溜的粉脑袋、标志性的小板牙、憨态可掬的步伐,虽有着可爱外形却凭借各色“随地大小疯”表情包俘获了一众粉丝,成为无数打工人和脆皮大学生的最新互联网“嘴替”。和不知道Loopy的人已经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图/《小企鹅
2023年12月21日
其他

人均50元的生日会,年轻人可以吹一辈子

对于把事业放在第一位的年轻人来说,比起“大办特办”自己的生日,他们或许更愿意选择按部就班地和家人聚餐,要么就直接与工作相伴。毕竟,“忙于工作”是用来麻醉自己“又老了一岁”的最佳借口。但总有人愿意给枯燥的生活增添一些仪式感。只不过这次,他们抛弃了五星酒店的豪华派对,也没看上便利店10块钱的切片蛋糕,而是在街角的快餐店摆起了生日宴。多巴胺配色生日宴,这谁不心动呀?(图/网页截图)只要不到500元,就能享受童年想象中最“低调、奢华”的生日体验——狂吃汉堡、薯条不会被父母批评,还有一群朋友陪着自己唱歌、跳舞、玩游戏。最重要的是,对职场称呼中的“宝”和“亲”完全麻木的打工人,在工作人员一口一个“小朋友”的称呼面前根本毫无抵抗力。小时候对在快餐店办生日会的朋友艳羡不已的年轻人,终于在长大后成为了令人羡慕的派对主角。成年人选择在快餐店中“大宴宾朋”,不只是为了实现“垃圾食品自由”,更是为了圆自己童年的一个梦。来自武汉的甜辣酱,在为自己的生日策划找灵感的时候偶然发现了社交媒体上“快餐店生日会”的帖子。小时候总以为这是什么天价享受,但如今只要人均50元,就能收获童年认知中最“有面子”的生日体验,甜辣酱当机立断地定下了一场生日会。一方面是想给自己弥补一下童年遗憾;另一方面,甜辣酱也想给朋友们一个惊喜,一起沉浸式体验“被当作小朋友宠爱的感觉”。无论几岁,都可以像小朋友一样快乐过生日。(图/《老友记》)对于选择在快餐店开派对的年轻人来说,前期的沟通过程已经像是在提前庆生。从场地要放多少个气球到现场要玩什么游戏,打开和工作人员的对话框仿佛都带着梦想成真的快感。
2023年12月20日
其他

冬天的第一件“奢侈品”,抢不到了

当冬天的第一股冷风钻进胸膛,让人猝不及防地打了个寒战的时候,你就知道: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要论每年冬季服装永恒的热门话题,三个字足矣:羽绒服,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一个全民热议的品牌。2020年,加拿大鹅的出现,一举推高了羽绒服的价格;2021年,北面成了几乎人手一件的“街衣”;2022年,迪桑特和滑雪一起在中国掀起热潮。谁也没想到,风水轮流转,今年这泼天的富贵泼到了军大衣的头上。一群人穿军大衣,至此已成艺术。(图/网络)“一个人穿是尴尬,两个人穿是显眼包,一群人穿是引领时尚。”当年轻人发现,原来只需要百元以内,就能买一件五六斤重、货真价实、御寒能力似乎还能媲美羽绒服的纯棉军大衣,穿军大衣便成为了引领潮流的“行为艺术”。当“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军大衣更有性价比”的调侃口耳相传,穿上军大衣、花棉袄的年轻人,不只是在进行消费降级,更是在进行消费“抗议”。“诚心求一款能过冬的衣服,价位最好在1万元以内、50元左右,在线等,挺急的。”当“国产羽绒服卖到7000元”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不少年轻人急了:“努力了这么多年,我现在连羽绒服都买不起了?”幸好,还有经久不衰的“东方时尚战袍”——军大衣——来保护年轻人的钱包。货真价实的纯棉军大衣不挑身材、不挑脸蛋,甚至不挑钱包,均价50—80元,最贵不超过200元。即便按80元/件的价格来计算,一件7000元的国产羽绒服也至少能换87.5件军大衣,难怪大学生们总是组团下单。在影视作品中,军大衣也很常见。(图/《幸福像花儿一样》)一群大学生裹着军大衣有说有笑地走进教室,是“早八人”的新晋仪式感;冬季运动会上,穿着军大衣、花棉袄的方阵,总是回头率最高的“时尚弄潮儿”;军大衣还成了当代男大学生最好的“医美”——勤俭、不炫富才是最大的美德。某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今年军大衣的销量同比增长181%,是这个冬天当之无愧的“顶流”。有商家表示:“差不多一个星期,就卖出了往年整个冬天的销量。”除了价格实惠,军大衣还让年轻人觉醒了“顾客就是上帝”的身份,逐渐回归“实用第一”的消费理念。比起“伺候”不能机洗、不能手洗、不能刮蹭的羽绒服,军大衣显然更“平易近人”。军大衣耐磨、耐脏的外层材质,穿起来丝毫不用担心弄脏或刮破,即使真破了洞,棉花也不会轻易钻出。出门能穿、睡觉能盖的军大衣,洗完手还能当毛巾擦手,穿完一个冬天,脏了直接丢掉也不会心疼。军大衣,成为一种时代的标签。(图/《梦中的那片海》)对不少南方人而言,不算普遍的军大衣大多只存在于银幕里的北方故事中。军大衣在北方街头随处可见,但在广州甚至很难找到一家卖军大衣的线下门店。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伟盛却和军大衣有着特别的缘分,“2008年的冬天,是军大衣‘救我一命’”。那时候,羽绒服在南方还是不那么普及的“奢侈品”——“0℃以上的冬天,棉袄捂一捂、腿抖一抖就熬过去了。”“那年出奇地冷,我爸拿出压在衣柜底部多年的军大衣,我穿着看电视,把手揣到袖子里,腿也不抖了,那时候觉得真暖和。”最近军大衣上热搜,伟盛才发现军大衣这么便宜,但如今家里有好几件羽绒服的他,已经不再需要军大衣了,“军大衣真的太重了,就像加了一排扣子的厚棉被”。市场上的军大衣,质量参差不齐,差评连连——“到处都是线头”“面料太差”。(图/购物平台截图)某种程度上,军大衣可以抗冻,但不多。在真正极寒的户外环境里,军大衣的保暖性能其实并不突出。网友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军大衣后来被淘汰是有原因的,在东北大风雪里这玩意儿就像一层纸。”为了测试军大衣的抗冻能力,有视频博主特地穿着军大衣到白雪皑皑的东北雪乡,得出的结论是:实用性略低,军大衣更适合拍照打卡,保暖还得靠羽绒服。穿上五六斤重的军大衣,就像裹了一床棉被出门,再加上厚厚的积雪,可谓寸步难行。更何况这“棉被”,还有点漏风——均码的军大衣,不一定合身,宽松的袖口,呼呼往里钻风;没有纽扣的下摆,飘荡起阵阵寒风。我们穿的,不是同一件军大衣。(图/《西出玉门》)然而,小小的缺点并不妨碍“时尚是个轮回”这个规律在军大衣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20世纪80年代以前,军大衣就是每个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国民大衣”。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羽绒服等服饰的出现,军大衣才逐渐淡出主流服装市场,却依然活跃在各个寒冬的影视剧组、登山租衣铺等场景。军大衣不可撼动的实用性和超高的性价比,成为它长盛不衰、时不时掀起热潮的“软实力”。狂欢式热潮过后,军大衣也许不会火很久,但“实用先行”的消费理念看来会成为持续时间更长的风潮。年轻人的嘴再硬,也无法撼动一个事实:除了便宜,又厚又重的军大衣,显然比不上轻盈又保暖的羽绒服。即使是在材料工程学高度发达的21世纪,人们也还没找到同等单位重量下保暖效果比鸟类绒毛更好的人造材料。气绒服、摇粒绒、热皮等“革命性材料”掀起的小风小浪,暂时还无法撼动羽绒服在寒冬不可替代的保暖性。8.5万人参与的投票中,77.6%的网友认为羽绒服“比较贵,超出预算”。(图/网络截图)12月的广东,依旧“入冬失败”。苏苏翻出了塞在衣柜深处的短袖,吹起了电风扇,在手机上挑选羽绒服,“听说12月中旬有今年最强寒潮,会断崖式降温”。不少线下的服装门店,都将羽绒服、大衣等放在更显眼的位置,穿着短袖挑羽绒服,成为广东的一道独特“风景线”。预算1000元左右的苏苏,发现自己最后只能选择优衣库,“也不是买不起,只是觉得不值得”。“羽绒服越来越贵”不是大众的错觉,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2015年到2020年间,中国的羽绒服均价已经从438元升到656元。大型防寒服的价格更是突破了1000元,2000元以上的占比接近70%。留给你买羽绒服的时间不多了。(图/《小森林
2023年12月15日
其他

人做累了,做做吗喽也没什么不好

什么是“吗喽”?如果说不久前,这还是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的方言词语,那么现在,它已经成了风靡全网的热梗。猴子,这一在两广方言中被称为“吗喽”的“神兽”,成为社交网络上最火的动物,几乎占领了整个表情包界——“你喜欢的是齐天大圣,而我只是吗喽。”这形容的是爱情中的卑微。“吗喽的命也是命。”这讲述了年轻人在职场的疲惫。“斯密吗喽”是日语“斯密马赛”的变体,后者有“劳驾、不好意思”之意,而前者更让这种谦卑翻倍,是“卑中卑”。吗喽攻占表情包界。(图/网络)上述种种,被网友总结为“吗喽文学”。在这场热梗狂欢中,年轻人传递的情绪可以用八个字总结:自我降格,自嘲命苦。人世间的“猴子”们,可爱且命苦,有一种既洒脱自在,又难逃束缚的矛盾气质。齐天大圣的徒子徒孙们,很多也要被拴去卖艺、玩杂耍——童年时代的动物表演,是不少人对猴子的第一印象。在人们对动物表演还不以为意的那个时代,小猴子们技艺精湛,赢得阵阵掌声,背后却是被“主人”无数次鞭打。这种境遇被打工人化用在了自己身上:端坐在写字楼里的打工人,谁还不是一只猴子呢?辛苦做出来的方案图纸、一页页应付的总结规划、熬夜赶制的PPT……就像猴子们手里扔的飞盘,一旦没接住,就会被KPI的鞭子伺候。“吗喽文学”的起源出自某个段子:广西是砂糖橘大省,今年春节的砂糖橘上市晚了些,网友纷纷喊话商家,要求速速发货,面对全网暴雨般的催单,商家将加班摘、剪、装砂糖橘的自己比作“吗喽”,并表示“吗喽的命也是命”,言下之意无非是“别催了,我已经在玩命赶工了”。这一看似荒诞,但仔细一想却很贴切的比喻,衍生出了一系列打工人主题的吗喽表情包——打工人,命不如吗喽。(图/网络)其中无不蕴含着狠戳打工人的细节。比如上面表情包中的“幸苦”,应为“辛苦”,这处有意为之的错别字,也很容易引发更多的联想:打工获得的回报能带来幸福,过程也很辛苦。关键在于,很多时候,人们在工作中面对的PUA实在太多,CPU太累,获得感并不高,甚至越努力收入越缩水,那么这样获得的幸福真的是幸福吗?当一个组织中,上级不下班,员工就没法到点走人;当一间办公室中,上级以加班时长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当一个公司,空谈“狼性”却不在真金白银上予以激励;当一个平台,负激励甚至多于正激励……工作带给人的正向价值只剩下不总能让人满意的薪水,日复一日的打卡上班就成为消耗乃至“酷刑”。几年前,“社畜”一词的流行,就已经折射了这种职场对当代人心态的异化。人之为人,最区别于动物的属性,应该在于其对精神自由的能动反应。动物在草原上行走,仅仅至此为止;人在草原上踱步,可以产生诗歌、音乐,可以沉湎于想象和放空——精神拓展的空间,是人类的灵魂自留地。工作本应是途径,而不是目的,人本身才是目的。但当下很多人的感受是本末倒置,人嵌入社会体系而工具化,没有足够闲暇成为人本身。社畜也好,吗喽也罢,只不过是对这种事实的无奈承认。不是攒不下,而是挣不到。(图/网络)吗喽文学肇始于职场,却也不仅体现在职场。更多时候,它表现为一种广义的生活态度。恋爱中有追不到的另一半;月底了有惊呆下巴的账单;社交场合中有总是处处为难自己的人;想找人倾诉,却发现没有谁可以接收自己这些微不足道的心理垃圾;甚至回家打个游戏都总是难以通关……如果说《猩球崛起》中的那一句“no”代表了猿类的质变与进化,吗喽文学就是一部分人类的质变与返祖。这一句“no”,是系列最高光。(图/《猩球崛起》)都是质变,一个进化,另一个返祖,人猿殊途,至少,吗喽们没有那么多事情需要烦心,吗喽之间的容错率也更高,而人类的规矩可太多了。吗喽文学,代表了一种过腻了生活的心理。今年以来,类似返祖的网络热梗有很多,吗喽文学是最新的例子。再早还有“鼠鼠文学”,这种自比显然比“吗喽”还要卑微更多。白皮书乐队在成名曲《老鼠》中唱道:“我是个老鼠,猥琐地活着,在这个纸醉迷金的世界,他们来到我的身旁,不感到绝望或者一丝慌张,也不知道自己过来什么地方……”这首《老鼠》是他者的视角,在他人眼中,作为个体的“我”就像老鼠一样。而“我”对这些人最后的回应就是确认:“我就是!”激烈的情绪,把自上而下倾泻的俯视,全都挡了回去。相比起来,鼠鼠文学包裹在互联网的玩梗幽默下,相对要柔和一些,但态度依然鲜明。鼠鼠文学,萌化反击。(图/网络)鼠鼠文学和吗喽文学一样,都是萌化了的反击语言。世间压力重千斤,我四两拨千斤。只要先承认自己是“吗喽”和“老鼠”,别人的攻击就伤不到分毫。“我已经是吗喽,是鼠鼠了,还能怎么办?”这种心理防御机制,似乎可以用弗洛伊德的“退行”理论来解释。退行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当前情景,以降低自己的焦虑。某种程度上,退行是盛行的成功学教育的对立。人人都要求有出息、走向成功,忽略了基本的社会教育和心理教育。就像最近那句流行语:“人生被造过最大的谣,就是老师说我将来肯定有出息。”但什么叫“有出息”,怎样才会“有出息”,万一“没出息”怎么办?这些却没有人告诉我们。什么是成功,有标准答案吗?(图/pexels)事实上,社会的金字塔或者纺锤形结构,决定了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人。如何让这个平庸的人生过得充实而快乐,才应该是大多数人的人生主题。从单纯的“进步观”中脱身而出,才能够理解这种平淡的真谛。表情包和流行语的退行,不过是对社会教育偏激化的某种回调——人做累了,自嘲做做吗喽也没什么不好。当然,回调归回调,努力归努力,生活总归要在内心的摇摆中继续,生活本身就是最大的生活哲学。至少吗喽文学的流行,让我们看到敢于自嘲的幽默与直面现实的坦然正在普及,这也许是通向真正的松弛人生的必要一步。
2023年12月14日
其他

年轻人的新秋裤,好看不抗冻

一波接一波的冷空气,终于让国内大部分地区有了凛冬已至的实感。降温时穿不穿秋裤的陈年老梗,如今似乎已经不再是问题。一些人到了年纪,不用妈妈唠叨,就会自觉穿上秋裤;而另一些人,则致力于寻找一切可以代替秋裤的东西。妈妈的唠叨里永远少不了秋裤。(图/《少年派》)今年秋冬,以往流行的打底裤、“光腿神器”都不好穿了,不想穿秋裤的年轻人盯上了鲨鱼裤。这种裤子与瑜伽裤相似,但比瑜伽裤更具塑形功能,面料以氨纶、锦纶为主,追求仿鲨鱼皮的质感。就拿“双11”的数据来说,年轻人买爆了两个刚成立没多久的鲨鱼裤品牌,SINSIN和MissWiss。半个月内,SINSIN卖了265万条鲨鱼裤,MissWiss鲨鱼裤销量在某电商平台的户外运动商品榜上排到第二,仅次于阿迪达斯的羽绒服。但也有人吐槽:“鲨鱼裤,难道不是某种意义上的秋裤外穿?”自从十多年前多个娱乐圈明星公开表达对秋裤的排斥后,秋裤就成了“土”的代名词。虽说近年来随着设计迭代,秋裤在年轻人中的接受度提高了些,但实在要选的话,还是那些显瘦的裤袜更受欢迎。11月底,拼多多《初冬女性消费热门商品榜单》显示,热销商品前三名分别是ins潮秋冬外套、鲨鱼裤、“光腿神器”。偶像剧中的“光腿神器”,被网友吐槽“一眼假”。(图/《以爱为营》)作为秋裤的替代品,“光腿神器”在还是名为“肉色加绒打底袜”的时候并不受青睐,前几年换了名字忽然就红遍大江南北,随手点开一个直播间都在吆喝它有多好穿,主打一个“穿了就像没穿”。如今,购物软件上搜到的“光腿神器”,销量动辄破百万,“可以穿的粉底液”“仿真肤”“素肌感”……宣传词一个比一个夸张。别以为“光腿神器”是女生专属,其实男生也在买。仅在2019年,某宝上近3亿条打底裤是被男士买走的。在知乎上,“男生能不能穿光腿神器”“男生光腿神器推荐”等问题多达几十个,部分问题的浏览量也十分可观。男生们对它的评价是十分保暖,可以当秋裤穿,而不少商家也推出了男款“光腿神器”。关于男生穿“光腿神器”的问题,浏览量高达300W。(图/问答平台截图)到了今年,“光腿神器”突然被拉下了神坛。一开始,有网友发小红书吐槽它是现代刑具,穿上连脚都小了好几个码,实在勒人。很快,越来越多的人都跟着细数“光腿神器”的不是:裤袜款磨脚趾、踩脚款勒脚心,“一键瘦腿”更是勒得人喘不过气,走几步就掉裆,动不动就勾丝,能不能买到好穿的“光腿神器”全凭运气。不少网友晒出被“光腿神器”勒小的脚。(图/网络截图)但不想穿秋裤的年轻人并不会就此罢休,他们会自己动手改造“光腿神器”,有把脚趾的里绒部分剪掉的,还有给腰侧、大腿侧开洞的,一番操作下来,穿上也许舒服了,而被剪掉的地方也漏风了。网友们拿起剪刀,自己改造“光腿神器”。(图/网络截图)还有人称,无论网红主播怎么吹,买到手的“光腿神器”没有一个真能让“假光腿”看起来自然,换个光照环境就暴露无遗。与其纠结“假光腿”是否逼真,倒不如研究不光腿也好看的方法。于是,藏在外裤里面的黑色连裤袜、加绒打底裤甚至是过膝袜,诉说着年轻人不穿秋裤的倔强。当然,连裤袜也可能跟“光腿神器”一样勒脚,过膝袜更是容易往下掉。过膝袜,不如秋裤。(图/网络截图)这些替代方案还不够,年轻人就投向了瑜伽裤的怀抱。毕竟秋冬季节太冷,换个衣服都可能成为健身前的一道难关。本就有许多人日常穿瑜伽裤,如果把瑜伽裤当秋裤穿,到了健身房脱下衣服就开练,岂不美哉?不过,现实会教训每一个把瑜伽裤当秋裤穿的天真人儿。有网友内穿瑜伽裤出门的第一天就被“冻哭了”。原因很简单,瑜伽裤主打排汗,透风散热肯定是一流的,虽然贴身,但并不保暖。把瑜伽裤当秋裤穿,如同冬天穿冰袖。(图/网络截图)基于以上痛点,年轻人又盯上了瑜伽裤的一个细分品类——鲨鱼裤。其实,鲨鱼裤并不是今年才有的概念。随着一两年前瑜伽裤的爆火,鲨鱼裤就已经蹭过热度,不过在当时,它还只是被当成瑜伽裤的别名,而且混在一众打底产品中,鲨鱼裤并不算出众。直到今年,鲨鱼裤突然火了,究其原因,一是吃了“光腿神器”被诟病的红利,二是得益于新网红品牌的营销。至少,“光腿神器”的痛点,在鲨鱼裤这儿都不会出现。鲨鱼裤以黑、灰等颜色为主,跟露肤不搭边,自然没有真假问题,布料也不容易勾丝,而且还更提臀显瘦,不怕臃肿。鲨鱼裤穿搭。(图/网络截图)但要说鲨鱼裤跟瑜伽裤有什么区别,普通消费者并不十分清楚,实际上这一品类也没有标准的定义。鲨鱼裤之所以能爆火,还得靠品牌们想方设法培养用户心智,使之凭借塑形效果在市场上脱颖而出。SINSIN品牌联合创始人向媒体透露,2021年创立品牌时,市场上缺少年轻化的塑形品牌,设计风格重功能而轻美感,他们也曾模仿瑜伽裤做种草广告,反而让消费者更难以区分二者。因此,品牌最终选择走“轻塑形”的道路,试图在舒适与塑形之间找到平衡。而另一个成立仅3个月的鲨鱼裤品牌MissWiss,同样打出了“3D微压塑形”的口号,且出道之初就请了张柏芝代言,明星同款的标签吸引了不少人。打着“轻塑形”旗号的鲨鱼裤品牌。(图/购物平台截图)一番操作下来,鲨鱼裤终于迎来了属于它的网红时刻,社交平台上随处可见种草帖,线下也能见到“上身宽松卫衣,下身鲨鱼裤”的流行穿搭。天气一冷,鲨鱼裤还能当秋裤穿,有尝试过的网友表示:“鲨鱼裤很光滑,外裤的裤腿就不会往上‘出溜’,而且显瘦。”但和“光腿神器”一样,一旦火起来,工厂和品牌都在卖,缺乏标准,品控也参差不齐,鲨鱼裤的风评就褒贬不一了。说好的光滑,膝盖前后还是可能有褶皱;宣传的“微塑形”很难说是真的塑形了,还是心理作用;有时候也许塑形了,但它变得和“光腿神器”一样勒人,买它还有什么意义?另外有消费者表示,如果腿型本就不好看,穿上鲨鱼裤只会暴露缺点,并不能起到修饰作用。(图/网络截图)何况到了真正寒冷的北方,就算是加绒的鲨鱼裤也未必足够保暖。网友评论。(图/网络截图)看来,作为年轻人的新秋裤,鲨鱼裤还没到完全被驯化的程度。当然,有人会说,鲨鱼裤的爆火又是一种身材焦虑的体现。正如这些鲨鱼裤品牌发现的那样,如今的年轻人更追求穿搭的舒适,所以旧式的塑形内衣早就过时了,但年轻人也不会拒绝以舒适为前提的好看,如此一来,“微塑形”才有了市场空间。从头裹到脚的臃肿穿搭,年轻人是拒绝的。(图/《来自星星的你》)而“微塑形”这个细分赛道,不得不说是品牌们卷出来的。自从瑜伽裤火了以后,户外健身品牌、传统服饰品牌、内衣品牌也都卖起了瑜伽裤,想在这个市场中分一杯羹。你一条瑜伽裤卖上千元,我就主打百元级别的性价比,但大家都是瑜伽裤,消费者该怎么选?因此,对品牌而言,把产品做出区别就显得格外关键。和肉色打底袜的摇身一变类似,瑜伽裤分成了各种不同的种类,除了鲨鱼裤,还有飞机裤、氧气裤、芭比裤等,功能上到底有多大区别暂且不论,时尚的名字就足以拉拢年轻消费者,拥有成为网红单品的可能。再加上“微塑形”的噱头,更不怕没人买单。Lululemon的瑜伽裤售价高达千元,但到底跟普通瑜伽裤有什么区别?(图/Unsplash)但也有消费者吐槽:“一些瑜伽裤主打所谓的软糯质感,穿在普通人身上,真的很像秋裤。”有服装行业的人士表示,如果按照“穿在外裤里面的裤子”来定义秋裤,那么打底裤、瑜伽裤、鲨鱼裤等确实可以当作“新式秋裤”,即使它们的保暖效果可能不如传统秋裤。网友分析瑜伽裤不能当秋裤穿的原因。(图/网络截图)发展多年的传统秋裤市场相对稳定,除了季节性波动以外,一般不会产生太大的需求增量。因此,对秋裤而言,新的产品形态和年轻化品牌也很重要。事实上,这些年秋裤同样在迭代更新,迎合年轻人冬日的显瘦需求。为了摆脱“土”,除了改大红大紫为马卡龙、莫兰迪色系之外,诸如优衣库、蕉内、Ubras等品牌还会用热皮、德绒、肌底衣等概念吸引年轻人,主打轻薄又保暖。如此一来,平日里三五十元一条的秋裤便可以卖到上百元。瑜伽裤可以卖上千元一条,秋裤也可以卖得很贵。(图/贾玲小品《等你回家》)鲨鱼裤亦是如此。网红品牌的鲨鱼裤150元一条,而1688上源头工厂的鲨鱼裤价格从十几元到四十几元的价格不等,有从业者对媒体透露,该品类的技术门槛不高,毛利率却超过60%。不过,最近羽绒服纷纷卖出几千元的高价,在寒冷超级加倍的情况下,北方的年轻人也顾不上显瘦好看,最终还是集体穿起了军大衣和花棉袄。“一个人穿可能比较尴尬,一群人穿就叫时尚。”集体穿上军大衣的大学生。(图/网络截图)不得不说,便宜、暖和、好看,几乎是冬日穿搭的“不可能三角”。如果真的冷过了头,就算“光腿神器”和鲨鱼裤的风吹得再大,这届年轻人也还是会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保暖方式。撰稿
2023年12月7日
其他

打工人的终极理想:去科考团休年假

不久之前,户外界的顶流还是精致露营、山野徒步和公路骑行三足鼎立的局面,如今,新中产们已经迅速找到了更新奇的选择——跟着科考团出门旅行。不同于传统户外旅行,科考旅行团往往有自己的考察主题,无论是当地生态考察还是非遗文化线路,科考团的知识浓度几乎能让坐惯了格子间的打工人“梦回高三”。除此以外,科考团吃得好住得好,还不需要和隐藏消费斗智斗勇,领队的也都是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图/《西出玉门》)日常生活中遥不可及的“探险家”们就站在自己身边,从路边树木的生长规律讲到当地特色的人文景观,最顶配的深度游也莫过于此了吧?以科考的名义短暂逃离人类社会,成为了精神疲倦的打工人人生愿望清单上优先级最高的项目。对追求自由的新中产来讲,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早已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走马观花的欣赏显然不够满足年轻人对旅行的需求,从沿途的一草一木中获得知识的滋养,或许更能让珍贵的假期不虚此行。今年秋天,处于辞职后空窗期的德米安花了39800元报名参加了一个8天7晚、到肯尼亚考察野生动物大迁徙的科考团。科考团会根据动物迁徙的自然规律,安排在几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科考行程。(图/受访者供图)落地肯尼亚的当天下午,一行人就直奔内罗毕的国家博物馆。来自中国国家动物博物馆的随队指导老师带着大家逛了一整个下午,并对每个展馆中的动物标本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十几个小时没怎么睡着觉,刚下机就开始“学习”,德米安和其他团员们都有些吃不消。有成员提议将行程安排得更休闲一些,领队却严肃地表示:“参加科考团是来军训的。”如果成员期待休闲打卡的旅程,现在就可以退团。“那时我才真的感受到我是来参加科考的。”德米安说。而在往后的旅程中,科考知识的强度只增不减。比如说,每个团员都有一本400多页的《东非野生动物手册》,它是整个科考旅程中的重要参考书。第一天晚上开会,老师就带着大家从头到尾划了一遍重点。德米安所在的科考团在草原上偶遇了书本的编辑之一。(图/受访者供图)要是在路上遇到书上出现过的动物,老师会第一时间让车队停车喊大家拍照,让大家把书翻到相应位置,并通过车上的对讲机向整个车队介绍动物的纲目科属种和相应习性。遇到离群行走的大象,老师则向大家解说,年轻的公象成年之后,会有一天突然离开这个象群,和另外一群公象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再重新回到象群之中。“就好像叛逆期的孩子一样。”德米安对这个发现感到非常惊喜。和动物专家一同出行,每一次的讲解都在开拓自己知识的边界。科考团住的酒店也在自然保护区内,老师会带着团员们寻找窗外树上夜晚出来觅食的婴猴。(图/受访者供图)报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科考团之前,小王很担心科考团是枯燥无趣的“成人研学”。但当她真正走到自然中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内心自然而然地生出了对知识的无限渴求。在中科院老师的讲解中,每一株草长在那里都有自己的原因,没见过的昆虫能在空中划出优美的曲线。越是了解,小王越能感受到自己以前的“无知”。晚上,老师还会引导着大家在草原上拉起一块大白布,打着聚光灯吸引草原上的各种昆虫。本身害怕昆虫的小王,在那一刻内心突然涌起了对昆虫的好奇。“当蝴蝶、飞蛾、瓢虫、蟋蟀同时在幕布边聚集时,我感觉到自己似乎同时在与成千上万个生命对话。”小王说,这是在她过往多次旅行过程中从未感受过的体验。常年在都市楼宇森林中生活的年轻人,已经习惯了做规则的动物。日复一日地过着两点一线生活的他们,偶尔也想要去远离人类的地方治愈自己。德米安和其他团员们。(图/受访者供图)德米安参与的科考团中,团员们大多是20-40岁的一线城市打工人,以女性居多。有趣的是,许多人入团的理由都与“辞职”有关。已辞职的团友将这次远离人类的科考活动当作给自己的一份礼物,而更多的年轻团友,则希望在此次旅程之后做出换工作、换城市的重大抉择。大家都带着都市中的种种困顿来到野外,希望在收不到信号的非洲大草原上,驱散久久萦绕心头的阴霾。最令德米安感到治愈的,是在路边看象群排队吃草。“我们坐在车上,大象就在窗边吃草、喝水,我甚至能非常清晰地听到它们用象鼻从地上把草拔起来、窸窸窣窣的声音。”遇到温和的大型动物,团员们可以下车安静地和它们合影。(图/受访者供图)和动物的距离无限接近的时候,大家都是沉默而安静的。就算是看到十分稀有的、难以遇见的花豹,大家也会压抑住自己兴奋的声音,尽量减少对野生动物的打扰。在兴奋与安静之间,德米安感到自己似乎闯入了另一种生物的领域:“在这里,动物是世界的主人,而我们人类才是不合时宜的外来者。”今年10月,24岁的小吴花了15000元参与了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考察科考团。在7天6晚的时间里,科考团沿着克里雅河的边缘一路深入沙漠,在胡杨林与老河床的陪伴下,探索克里雅河流域早期人类活动的场所。沙漠的边缘,是一片很大的胡杨林。(图/受访者供图)小吴本身就是一个热爱旅行的人,川藏自驾、徒步旅行都是她的兴趣所在。但在沙漠中央,她第一次看到了“月出”。那天傍晚天色渐暗时,团员们突然发现沙漠尽头出现了一个黄黄的东西。起初大家还以为是远处的车灯,但随着光亮慢慢爬高,小吴才意识到那是一轮庞大的月亮。团员们惊讶过后,忙去拿相机记录这个难得的画面,“但月亮慢慢升起时给人带来的震撼感,是相机无法拍出来的。”小吴感慨道。事实上,科考团不仅可以带领团员们走入自然的隐秘角落,也能让年轻人们见识未曾想象过的人文景象。在沙漠边缘的村庄,小吴第一次看到了makuchi(当地人常吃的一种牛肉洋葱馅饼)的制作流程。面团在沙子中被烫熟,被递到自己手上,再混着沙子吃下,这一切都让小吴感到十分新奇。当地人正在制作makuchi。(图/受访者供图)不仅如此,团员们还观看了村民们每天早上都会进行的升旗仪式。“虽然和村民们语言不通,但当整个村子的人都聚在广场上,升国旗唱国歌时,还是觉得非常感动和震撼。”科考团的新奇体验,让逃不开都市生活的年轻人艳羡不已。但当科考团旅行在社交媒体上加速传播,人们开始对动辄上万的科考团收费提出质疑。和自由行相比,科考团旅费的确不便宜,但参与科考团的年轻人有自己的考量:自己工作多年,攒的钱都不够在一线城市买个卫生间,而花几万块钱参与科考团所获得的体验感,却与买到1平米房子的幸福感基本相当。爱好自由行的小吴,是因为科考团的专业性而果断报名的。“9辆越野车组成车队,每辆车都配有司机,带队老师是科考界大拿和动植物专家,甚至有随队摄影师和厨师,在沙漠腹地都能吃到鱼和新鲜蔬菜。”有专业人士在场,遇到陷车时,比起险境也更像是一种体验。(图/受访者供图)和需要自己做攻略、找路线,甚至亲历亲为开车的自由行相比,科考团的吃住行都是顶配,还有专业的后勤保障,安全感拉满。再者,与其说是旅行,科考团带来的体验更接近“探险”。小吴的科考行程中包括了沙漠腹地中不对游客开放的遗址。科考团向政府部门报备后,当地文物局的工作人员便可以带领科考团徒步进入。“这种地方我自己去可能有生命危险,但参加科考团不仅有安全保障,还能带着我们真正深入‘无人之境’。”小吴说。在带队老师们的讲解下,干枯的河床两岸,是河床下沉、板块提升的痕迹;路边的土堆不只是土堆,而是数千年沉淀下来的历史变迁。小吴一行人在沙漠腹地露营。(图/受访者供图)报名参加科考团的年轻人本想单纯通过旅行换个心情,最后却真的被旅伴的热情感染,完全沉浸在对自然和人文的观赏之中。德米安也表示,如果不是参加了科考团,自己可能这辈子也不会因为看到动物而激动得手舞足蹈。普通旅行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拍些个人照片,但整个行程走下来,科考团成员手中的相机几乎不会对着自己。就算是本身对动物兴趣不算高的她,也会被同伴们对动物的热情感染,纯粹地沉浸在对自然的惊奇当中。“同频的旅伴对旅行体验来说非常重要。”德米安说,“大家都默契地不去提城市中发生的事情,在这里,我们只是一群会为看到一只黑犀牛而欢呼的人。”科考团在沙漠中燃起篝火。(图/受访者供图)旅程的最后,每个科考团都会举办一次篝火晚会,那时,所有和城市有关的情绪都会和火焰一同翻涌。有人哭着向旅伴们讲述自己从小对乞力马扎罗山下、落日余晖中成群大象的向往,有人感慨着这是因工作原因最后一次出国旅行,更多的人只是沉默着,不舍得回到现实。(图/网页截图)就如小吴所说,不同年龄、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因为对自然的好奇相聚,只为在沙漠中心看一轮明月缓缓升起,这是她这辈子都难以复刻的体验。被困在工位和生活琐事中的年轻人努力攒钱参与科考团,也只是希望短暂地做一场逃离现实、成为冒险家的梦而已。撰稿
2023年12月5日
其他

赚不到老板的钱,我对同事下手了

对于打工人来说,“今天中午吃什么”一直是个大问题。自己做吧,没精力也没实力;点外卖吧,又怕“科技”含量超标;留在公司吃食堂,大厨忽高忽低的厨艺,给不了一点安全感。于是,“给同事带饭”作为一种全新的职场副业,响亮登场了。打开社交App搜索相关词条,你会发现有越来越多人正在记录自己为同事带饭的生活。这些“同事专供”午餐一般价格介于15-25元之间,荤素搭配、家常美味,深受好评。给同事带饭,蔚然成风。(图/网络截图)既然赚不到老板的钱,不如打开思路,去赚同事的打工钱?实际上,“给同事带饭”只是众多职场副业中的冰山一角,代购、帮工、顺风车……风风火火的职场上,搞钱的路子,也正在越变越野。职场副业,往往始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难题。今年2月,潇潇开始了自己的减肥计划,准备一天只吃一顿午饭。然而,因为饭量减少,潇潇每做一顿饭就要吃上好几天。不想吃剩菜剩饭,更不想浪费粮食,潇潇把目光投向了日日为吃午饭而烦恼的同事,并成功找到了自己的“拼饭”搭子。潇潇为同事准备的饭菜。(
2023年12月1日
其他

健身房早课,打工人的精神咖啡

“深呼吸,全身放松。”当教练松开手,家雯的手依然悬在半空中,她才发现自己无法完全放松身体。她暗自觉得可笑:“三十多年白活了,居然连最简单的呼吸、放松都没学会。”工作8年,家雯已经记不清上一次进健身房找私教是什么时候,“好像是刚毕业参加工作那阵吧,那时候对生活还有热情”。沉迷工作的打工人大概都会有间歇性的觉醒时刻,觉得自己必须开始运动了:感冒、发烧等小病初愈后,希望通过运动改善体质,少生病;鼓起勇气打开体检报告,看到身体各个器官发出红色警报的那刻;坐在格子间时,无意中看到自己腰间的赘肉像逐渐膨胀的游泳圈……让身体和大脑同时放松,是瑜伽、普拉提等运动中的重要练习。(图/Unsplash)为了朝九晚五、随时on
2023年11月28日
其他

专访黄尧:在重拾自信心的演员之路上

由于黄尧最近都忙于电影《白塔之光》的路演,采访其实已经改期了两次,最后我们约定来个视频聊天,最重要的是约好喝点小酒,“你就别折腾了,我们开着视频喝点,慢慢聊”。到了正式采访的那天,美剧《老友记》(《Friends》)中钱德勒·宾的扮演者马修·派瑞在家中离世。这是黄尧最喜爱的一部电视剧,她哭了整整一天。于是采访开始得比原定时间晚了一点,酒没顾得上喝,黄尧红着眼和我不停抱歉她的迟到。(图/@在下黄尧)黄尧已经记不清自己看了多少次《老友记》,很多台词和情节已经烂熟于心。最开始她只是抱着学英语的心态打开这部剧,然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仿佛她的生活和剧中主角的生活交织在了一起,她总会随手点开一集,让六位主角陪着自己,就像老朋友一样。“虽然你明知道猝然离世的是一个距离你无比遥远的陌生演员,但产生的悲伤却这么真实和疼痛,感觉就像是一个我的朋友或家人突然离开了。”有人离开,有人重逢。于我而言,这次的聊天正是我和她这个“老朋友”的久别重逢。同为佛山90后,我和黄尧的相识始于微时,虽然中学之后我们便再没有交集。10多年前的佛山还不是新一线城市,“明星”“演员”这种新鲜字眼更是罕见,那个时候走艺考路子的学生也谈不上多,即便有,也走的是音乐特长生的方向,然而她就是这样闯出了名堂。(图/@在下黄尧)和我的人生有着截然不同走向的另一个小镇女孩,她到底过得怎么样?抱着这个好奇心,我向她发出了邀请。在后来的采访中,她和我想象中的一样——从容、坚定、镇静。尽管她早已凭借处女作《过春天》获得平遥国际电影展影后。但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她仍然是不被熟知的“那名女演员”。她也并不回避谈论自己:一个真实、没什么流量、平淡的演员。如《白塔之光》的欧阳文慧,喜欢自由自在,不受拘束。至少,她享受这个现状:“我挺高兴没人认识我的,我希望出门还是能坐地铁。”以下,是黄尧的自述。演戏在很早以前已经自然而然地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的妈妈在佛山话剧团工作,从小我就跟着她去剧场或剧组,偶尔会被团里的叔叔阿姨带着去演小品和串戏。就这样,我对演戏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进入小学后,一直到高中,我都是学校里的文艺积极分子,每次代表学校去演出都能获得不错的反馈,还得过一些奖。可以说从很久以前起,我就一直处于角色扮演的常态中。但那会儿的我对“表演”其实没有完整的概念,只是觉得未来的我是可以干这个的,所以不自觉也在往这条路走。初三那年,广东实验中学第一次招戏剧特长生,于是我便决定去试试。三年后的高考,我如愿被中央戏剧学院录取。其实我骨子里是个非常自信的人,在我到北京上大学之前我都是这样认为的。(图/@在下黄尧)哎呀,北京哎!一进到学校,比我好看、身材高挑、个性张扬的,一抓一大把。反观我,黑黑瘦瘦,畏手畏脚,毫无存在感,老师也笑称我“柴火妞”,一种巨大的落差感不由得袭来。刚入学的时候,有听到过这样的说法,说我不是青衣,而是花旦。戏剧学院嘛,相对会比较讲究这一点:大青衣都是台柱子,花旦一般都是演配角的。但总不可能一个班所有人都是主角,总要有人做配角。我当时就想,原来我就是被作为花旦招进来的。不过嘛,花旦也有花旦的重要性,好的配角同样也能够让一部作品大放异彩。道理我都懂,话虽如此,但那会儿心气高,想演主角却总演不上,交的作业也不好看,表演的门道是半点儿都摸不着,我甚至会质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我内心清楚当时我的能力还达不到自己的期许,只好埋头学习,默默努力。(图/@在下黄尧)在学校的那几年我真的很用功,但就是没有“熬出头”,更没有像老师总说的那样“开了窍”。明明其他课成绩都还不错,唯独表演课的成绩,从来没有上过90分。我的老师总是提醒我,叫我不要老用脑子演戏。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明白,老是想着“我要怎么演”、总在脑子里想好一切可能的呈现方式——这些东西是不会生动的。回想在学校的那几年,我真的有种“鸡头变凤尾”的感觉。本科四年我没有接到别的工作,直到大四下学期我才开始去见组、试戏,于是便有了我第一部戏《大会师》,拍完后我就毕业了。2016年暑假过后,我去中国台湾拍完《转弯之后》又回到了北京,开始不断投简历、试戏、石沉大海的循环。虽然那段时间没有太多戏可拍,但当时我也没有特别焦虑。因为我很清楚这条路有多难走,并且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得不到是常态,得到了是幸运。我到现在也是这种心态。(图/@在下黄尧)我并不渴望成为大明星,有多高的人气。我只想做个踏实演戏的职业演员。何况,我也没有把演员当成自己唯一的出路。我曾经想过:等到在北京实在混不下去的时候,就回广东当个艺考老师吧?生活总是有出路的。即便是在拍完《过春天》后,我已经出演过女一号,但留给我这个“女主角”的机会依然不太多。有时候会被邀请去当特约演员,有几句台词那种;有时候会去给练习生上台词课。但不管怎么样,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的点在于:每次该交房租的时候,我总是能有一笔收入刚好交得上。这几年我在逐步捡回在学校失去的自信,《过春天》是当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正式开拍以前,我已经和《过春天》剧组接触了很久,前后持续了将近六个月的时间吧。有采访说我为了拍这部电影啃了整整六个月的剧本。演员自然是会认真推敲剧本,女主角佩佩和我本人也蛮契合,其实还有个原因——那会儿我确实也没有别的工作。但是到了正式开机的时候,我还是习惯性地陷入了自我怀疑,排练、围读剧本,无论做什么我都很僵硬。我又忍不住开始焦虑:怎么在好不容易抓住机会的时候又怂了?(图/@在下黄尧)幸好在正式拍完第一条后我找到了感觉。那天结束的时候,导演过来跟我说:你是一个好演员,是一个天才。虽然当时我内心只有一种想法:哈?骗人的吧?!导演你安慰人的方式是不是有点夸张了?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做到的。不过我还是偷偷乐了半天,在自我怀疑了这么多年后,终于有人,还是导演,给了我一个莫大的肯定,这无疑是最好的强心剂。不过嘛,人真的不能太开心,容易乐极生悲。前一天刚被导演夸奖完,第二天我就莫名其妙地爆发了脸部皮炎,一夜之间,我烂脸了。本来不需要化妆的造型,因为脸上那几个大脓包,不得不用上很厚的遮瑕。那会儿我还得拍海上和跳海的戏,海水又持续刺激皮肤。那会儿心里真的很崩溃。肯定还是焦虑的情绪直接影响到了身体,所幸,这份焦虑随着日渐顺利的拍摄平息了下来。(图/@在下黄尧)从《过春天》开始,我好像开始懂得应该要如何演戏。你需要把自己放在一个限定的、暂时的空间里,去捕捉流动的、永恒的、变幻的情绪,在这个捕捉的过程里,你就逐渐成为了那个陌生但亲近的人,那个角色就活生生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过春天》对于我而言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并不只是因为它是我刚毕业没多久就接到的人生中第一部主角电影,角色的适配度还那么高,还给我带来了奖项,而是它帮当时不太自信的我重建自信,并正式拿下这个行业的入场券。(图/@在下黄尧)这两年,有些媒体和观众夸我是“天赋型选手”,虽然我很感谢他们对我的肯定和欣赏,但我也很害怕这样会遮蔽了我对自己最清醒的认知和判断。也许我在表演方面或多或少有些天赋吧,于我而言,天赋更像是一种指引,指引着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去到哪里。网上很多评论总是说,我很会挑剧本。说实话,我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挑选准则,但反正不可能为了提高人气而去接一个和我不匹配的剧。我这张苦哈哈的脸拍甜宠剧也没人看吧?哈哈。(图/@在下黄尧)我每次接剧本,都是以角色为主:她和我适配性怎么样,能不能打动我,我能不能演好……《山海情》的麦苗相对是幸福的,她离开家乡,不远万里去福建打工,最后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过春天》里的佩佩虽然双亲健在,但是处于“爹不疼、娘不爱”的状态。她白天在香港上学,但是家却在深圳。她对自我身份认同感到困惑,一直试图从外界找到自己的定位,企图让自己飘忽不定的心能安定下来。而《白塔之光》里的欧阳文慧身世尤为可怜,她是一个孤儿,性格还有点古怪。她试图跟男主角谷文通一起追溯自己的过去,却发现自己的过去一片空白。“北漂族”这个身份对她来说,既是漂泊的“漂”,更是浮萍一样孤独无可依地飘摇的“飘”。(图/@在下黄尧)她们身上都有种很浓重的漂泊感,这也是我从小到大的感受。我祖籍西安,生在河南,长在广东。我虽然从小在广东生活,但家里做菜的口味偏北方,我很爱吃面食,馒头、饺子,配大锅炒菜这些。在家里说的也是普通话,到学校才会说粤语。有时一群同学用粤语交流,我还会跟不上节奏,那时候我在想:好吧,我终究不是个广东人。这也让我根深蒂固地觉得,北方才是我的家乡。但是来到北京后我才发现,原来我这么“广东”:我会不自觉在北京找好吃的肠粉,无时无刻不在煲汤跟喝凉茶,寻找降火的办法——明明在北方就没那么容易上火。到现在,我在北京生活已经满11年了,我还是有种异乡人的感觉,但问题不大,漂泊就漂泊吧,离散就离散吧,没有根的感觉就没有吧——我用不着刻意去解决这些情绪,因为它们就是我,这就是黄尧。我演过的这些角色其实都是很平凡、普通的女孩,但是她们的内心有一股倔强的劲儿,驱使她们爆发能量去一直用力寻找,无论是身份归属还是情感上的归处。当然,和她们相比,我最大的不同在于:我的幸运指数爆表。心理学上有个皮格马利翁效应,指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这个效应和我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很像,我觉得我活到现在,最根本的动力来自父母对我无条件的相信和支持。(图/@在下黄尧)我的父亲温和、沉默,从来不会给我太多的规训。我从小爱好广泛,却总是只有三分钟热度,即便是这样,他也会尽量满足我的爱好需求,给我找来各种兴趣班老师。要是换作其他的父母,可能会忍不住斥责孩子了吧。而我的妈妈,热情、单纯,打心眼里地认为我就是最棒的小孩。事实上,我妈自小就在打压式教育中长大,她更能体会到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我觉得她特别了不起的一点在于,她从这个困境中逃离了出来,并且没有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她的子女。从我出生开始,她便骄傲地对所有人宣布她这辈子最伟大的壮举就是生了我,无论何时,在她眼里我就是完美的。(图/@在下黄尧)他们的教育方式对我的影响很大,我从骨子里就很相信自己,正是因为我知道他们一直在我的背后深爱着我。对于这种强大的支撑力,我会说是父母对我的一种“不含诱惑的深情”。早期去试戏的时候,我总会被导演问:“你以前有没有过什么不好的经历?”“你小时候有没有做过什么叛逆的事情?”这些问题我一个都回答不上,因为我小时候就是过得挺幸福的呀。我以前也会质疑自己:演员如果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没有经历过苦难,真的能够把戏演好吗?我现在觉得,正是因为有家人的无限支持,我才拥有了强大的内核,才能一直保持对各种事物的感知力。我相信我的感知力可以让我捕捉到角色的情绪,我更相信我自己能够呈现出来。(图/@在下黄尧)至于拿奖这种事,我真的没有太多想法。这次能够获得金鸡奖的提名,我已经很惊喜了。我到现在还在忍不住问自己:这天上的馅饼怎么就砸我头上了?比起攀上事业的巅峰,我更想达到人生中的平衡状态:能拍自己喜欢的戏,不追赶作品数量,可以达到工作、家庭与生活平衡的状态。明年,我就要30岁了。有人曾经说过,30岁的恐惧不是30岁生日当天才有的,而是在29岁的时候。我好像没有这样的恐惧哎。我给29岁的自己的现时状态打70分:有戏拍,钱也够生活,真挺好的。等到30岁来了,我再来瞧瞧这个分数怎么样。
2023年11月23日
其他

为了200元返现,我只好“出卖灵魂”

今年“双十一”已过,大部分网友在大促期间购买的商品纷纷收货。到这一阶段,最重要的环节是检查货品质量,大问题直接退货,小问题差评解决。一些商家为了避免差评对销量的影响,使用“返现”作为诱饵,诱导用户做出“好评”。实际上,表面看似实现了商家与买家双赢的“好评返现”其实是一种违法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合法权益,电商平台和消费者都应严厉打击和抵制以保障自身权益。据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近日发布的调查,过去附在快递包装内“好评返现”的直白文字已然改头换面,取而代之的是“扫码领红包”“评价+配图返现”“点亮小星星”等新方式。好评返现新花样,直接发奖状。(图/视频平台截图@“真人无夢”)关键是有的商品虽然价格低,但品质也真差,退货还要自己出运费,再收到新货也难保不会继续出问题。这时候给出差评,是消费者天经地义的权利。难道会有人为了返现这点零头“为五斗米折腰”吗?还真的会,因为积少成多。据国家邮政局统计公报,2022年中国人均快递使用量为78.3件。如果每单快递都返现3元,那就是234元,这个数字甚至还不包含外卖等返现大头。一年下来,如果每单都“做好评”,能“挣”出一顿火锅钱。只是,一点甜头也难掩收到“烂货”的怒火,一些人逐渐学会写“五星差评”,用阴阳怪气的评论来暗讽产品有多差。近日,网友@aaaaadon’t发的帖子上了平台热搜,在这个名为《为了8元忍辱负重,但我会阴阳怪气》的帖子里,他“深刻反省”了自己的一次好评返现操作:“好评返现8元哎,我仔细衡量了一下,还是选择被金钱收买,但我图片放的都是畸形芒果图,希望大家可以原谅我的行为。”图文反差,反讽甚佳。一方面,商家承诺好评返现,这名网友给的也确实是“好评”;另一方面,这名网友通过图片提示后续消费者注意该店产品质量,也没有忽悠人去买。看起来,这似乎达到了拿返现和诚信评论之间的一种微妙平衡。图片向来是产品评价的关键环节,许多网友在选购产品时,会直接筛选含图片的评价,通过看买家秀来具体检视产品信息。既然商家在产品质量上做文章,那么用户在评价内容上做文章也不过是礼尚往来。像下图的网友,如果让骑手送餐,可能无法感受到店家在卫生上的“诚意”,还好他选择了自提,要不就要错过“光脚牛排”这道美味了。这环境做出来的牛排,能好吗?(图/外卖平台截图)看来,今后在点外卖或者选购商品时,不能只看评分,而要具体点进评论区,尤其是带图评论,需仔细查看再决定是否下单。还有的网友简直是文学奇才,居然在评论区写起了散文。不仔细品读,很难看得出这是一篇差评。没点文学素养,还不配写五星差评了。(图/外卖平台截图)乍一看,这条评论似乎是在说店家的包子做出了妈妈的味道,让人睹物思人、思乡心切。但仔细看你会发现,发帖人强调母亲做出发酸发硬的死面包子是“技术上的失误”,这已经是在明示这家店包子不好吃了。最后一句“等我老了,吃不到母亲做的包子了,就来你家吃”更是一种反话,提醒店家,再这么做下去,可能开不了几年。说话好听又有趣的网友,终于找到了这项技能的最佳归宿:五星差评。除了店家的返现外,现在还出现了一种返现平台,尤其在外卖领域比较常见。人们一般把这类平台称为“霸王餐平台”。霸王餐平台指的是有人专门组织消费者点外卖,让他们通过小程序去指定的餐饮店下单,吃完外卖后,给予店铺正向留言和五星好评,就可以获取高额的返现。据了解,返现力度相当高,类似满30元减25元的活动比比皆是。一家霸王餐平台的使用流程图。(图/某霸王餐平台截图)据刺猬公社报道,有霸王餐平台的长期用户,目前已经拿到了1万多元返现。为了拿到平台返现,相当一部分用户会非常敷衍地打出五星好评,图片随便一拍,文案都有模板。五星差评在其中占到的比例并不高。黄小云告诉惊蛰记者,她吃了2个月“霸王餐”,只碰到一种情况给出了“五星差评”——在餐品中吃到了一小段钢丝球。“这要是不小心点吃,食道都要被划破了。”不过,黄小云既没有找店家理论,也没有给差评,否则20元返现就拿不到了,她只是在评论中夸餐品多好,还能“补铁”。张铮吃霸王餐的“经验”相比起来更丰富,在近半年的时间里他都默认给出好评,但有两次忍无可忍,一次是因为骑手送餐晚了,餐都凉了,他便锐评道:“感谢骑手曹操为我准备的冰镇炒饭。”还有一次是在沙拉菜叶子里发现了一条虫子,他直接吟诗一首:“沙拉菜叶一条虫,蛋白补充多一重,卫生疏忽却装聋,如此好评谁能懂。”好评利诱,已经让网友们成了段子手。“五星差评”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避免被店家骚扰删差评。电话骚扰已经算是“客气”,有的店家会使用“呼死你”骚扰用户,甚至登门造访。而写五星差评,至少不会影响商铺的口碑评分,也不用“劳驾”店家亲自上门提供售后服务,最多也是来点阴阳怪气的回复。(图/外卖平台截图)“两个开心的人必然要多多来往”,言外之意,下次还要多给客户准备点肥肉……夺笋呐!不过这样的回复虽然有些偏激,倒也算是礼貌化解吧。如此看来,虽然原则上还是不提倡,但五星差评可以总结为一种带着精打细算的无奈行为。前不久,邹臻在“双十一”大促中网购了一台4000元的洗衣机。在安装师傅装完后,邹臻发现这台洗衣机表面有一条轻微划痕,“只是一条划痕,洗衣服没发现有问题,噪音也很小,退货还要拆机重新寄送,很麻烦”。她想给出三颗星中评,但她老公注意到,如果给五星好评店家会直接返现200元。200元,这是邹臻见过最高的返现。一咬牙一跺脚,邹臻觉得划痕也可以忍忍,贴点可爱贴纸遮一下就好,但200元不能不要。随后,邹臻又开眼界了,这个店家返现的形式是:点击好评后,选择“仅退款”,以退运费的形式直接将这200元返回支付账户。如果说3元、5元是为五斗米折腰,200元可不是小数目,很少人会不心动。邹臻平时就精打细算,只要不是特别大问题需要退货的,她一般都会点好评。她对惊蛰记者说:“这比基金好赚多了,我的基金去年大亏,今年还没完全补回亏损,但返现至少可以追回来一部分花出去的钱。”五斗米不折腰,五十斗米呢?(图/购物平台截图)话虽如此,好评返现这种形式,还是弊大于利。电商平台上出售的一种“移动太阳能发电机”,号称将其装在电动自行车上,可以畅行数十公里而不需要额外充电,评论区是清一色好评。有数码博主实测之后发现,这台所谓的发电机,只能产生几毫安的电流,这么小的电流给手机充电都不够。虚假好评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如果是定价虚高的商品,还可能涉及诈骗。据钛媒体报道,上海融力天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许超表示,从反不正当竞争法层面来看,这类行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客观上导致平台的相关数据丧失真实性和客观性,直接影响、破坏其他竞争对手构建的数据体系和评价体系的公信力,从而损害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已经构成不正当竞争。对于商家而言,应该通过不断改善产品服务的方式来赢得消费者真正的认可,而不是通过制造虚假数据的方式来隐瞒不利信息,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本以为是3元返现,结果是3元内“随机打款”。(图/外卖平台截图)对于大部分给过“好评”的个人来说,五星差评是一种无奈,在威逼和利诱之间被迫曲折还原真实。所以,平台以及监管层更需要加强监管,尤其是数据隐私保护的监管,避免店家线下骚扰用户。五星差评的段子看着搞笑,但我们期待的是自由而真实的评价,既可以直抒胸臆给出一星,也可以写段子。(黄小云、张铮、邹臻为化名)📖为什么我们会买了又买?为什么买得越多反而越不快乐?当我们谈论劳力士,我们谈的不是手表,而是它所代表的财富是我们占有了商品,还是商品奴役着我们?◢点击下方封面,前往了解本书《制造消费者》
2023年11月22日
其他

“不看工资”王自如,怎么气坏全网打工人

王自如最近出圈了。关于这段采访及他的言论,已在全网反复播放:“我没有看过格力给我的工资条”“能不能给我一间离你比较近的办公室,我要随时向您汇报”“我哪怕每天什么事都不干,我就看她怎么开会,我听她每天讲什么、做什么,我都觉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刚毕业的年轻人一定要学会心态归零”……诸如此类的发言,令人瞠目结舌。王自如在采访中的发言引起讨论。(图/《财经郎眼》)反应最大的,无疑是在职场中焦虑挣扎的年轻人。他们以看乐子的心态点进相关新闻,又心情复杂地关上了窗口。曾经,他们怀揣着改善世界的美好愿望踏入社会,却在屡遭碰壁后陷入自我怀疑。当年轻人的锐气几乎被现实消磨殆尽,再看到王自如的言行,难免产生幻灭感:难道要活成这样,掌握这种目的性明确且包装漂亮的思维与话术,用“职场高阶生存哲学”讨一份安稳甚至优渥的生活,抱持着“纵有万千人指责,但只为一人负责”的决心前进,不再相信“天真的理想”转而拥抱“极致的功利”?质疑他、理解他、成为他,才是出路么?更深一层的思考是:难道掌握了这些套路方法就能打通上升通道,还是学到了这些仅仅只是一个最基本的职场要求而已?难道成为“中年王自如”才是年轻人的职场出路吗?(图/《下一个素熙》)这些关于人生的大哉问,王自如自己可能也曾有过。故事的开始大概是这样的: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少年学霸王自如,凭过硬的英语成绩跳过初中直升高中,再由西安翻译学院跃至香港理工大学,迈出了看世界的两大步。在香港,王自如买下人生第一台Mac,虔诚而细致地做了一期开箱视频。视频难免生涩,但他的热情感染了彼时同样单纯的数码爱好者,这则视频也成为他十年评测创业路的开端。做评测头两年,王自如自费购置数码产品,据称花费了30万港元,还背上了20万港元债务,一度穷得不敢打车,甚至不敢喝饮料。物质上的拮据与精神上的富足在这一时期的王自如身上共存,他也借此收获了第一批同样痴迷于数码文化、欣赏其锐气与才华的关注者。他有了被同龄人仰望的理由。其后,王自如辞掉香港的工作,将Techmessager改名为ZEALER,带着几位出身各异的伙伴,在深圳的一层平房里开始创业。凭着数码产品的认真探索和分享,ZEALER在数码评测的大航海之旅中劈波斩浪,搞内容、定标准,迅速博得名声。王自如早期测评视频。(图/哔哩哔哩UP
2023年11月20日
其他

别人带薪休假,我28岁带癌上班

今年的体检报告出来后,办公室一半的同事都检查出了甲状腺结节。与此同时,今年之内我已有3位朋友被确诊为甲状腺癌。摸着自己的颈部,我们几乎很难感受到这个气管两旁蝴蝶状的内分泌器官。甲状腺是成年人最大的内分泌腺,位于颈前部,红褐色,呈H形。(图/图虫创意)但它却每天兢兢业业地分泌着甲状腺素,沉默地为我们的身体发挥着调节代谢、促进生长发育等重要作用。往往直到它产生了病变,我们中的许多人才开始意识到它的存在。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杂志》最新癌症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甲状腺癌的总发病率是14.65/10万,但2000年至2016年的16年间,甲状腺癌的女性发病率已增加了17.7%。甲状腺癌的女性发病率增长在所有癌症中最为显著。(图/Cancer
2023年11月17日
其他

抢不到演唱会票,我在外场更嗨了

一个月前的上海周杰伦“嘉年华”演唱会,热闹程度堪比黄金周的景区。8万人场馆连续4天座无虚席,场外更加热闹。多家媒体报道称,演唱会期间场外歌迷人数达到了10万人,比场内的人还多。这个数字尚无官方证实,但从现场传回的视频来看,至少气氛不输。今年音乐演艺市场持续火爆,一票难求。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总票房为167.93亿元,其中,大麦销售演出达4.7万场,是2019年的3倍。许多人不远千里,只为现场感受心中偶像的音乐律动。有的人手速极快,秒售罄的门票都能幸运抢到;有的人即使门票溢价几倍都要买票,高价票虽可耻,但对狂热粉来说也是无奈之举……还有一部分人最难被理解,他们手中无票,依然跋山涉水来到场馆门外,伴随着场内“漏音”,一首接着一首大合唱。场外的歌迷们,还亮起了手机闪光灯,营造萤火虫灯海氛围。(图/小红书@加多宝视频截图)“大老远过来,就在外面听一下,图什么呢?”“交通费出了,酒店钱出了,结果连场馆都进不去,值吗?”无法被理解的“远赴场外”,真的没有意义吗?10月13日,周杰伦“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上海站的第二场,陆洁一早就从长沙乘飞机出发了。她说这样可以节约时间,顺便还能去外滩走走,“平时工作忙,出来一趟不容易,就当旅游了”。在外滩附近逛了一圈后,陆洁到了场馆外,她第一件事就是“找组织”。当时是下午四五点,场馆外已经有很多歌迷,准备领取歌迷会派发的应援物品。歌迷会为歌迷们准备了定制手幅、手环还有贴纸,大家都会把带有周杰伦相关元素的贴纸贴在脸上。陆洁亦然,“没抢到票,仪式也必须到位。我爱杰伦,没票也不影响”。(图/图虫创意)场外还有商贩售卖“周同学”系列手办,还有卖周同学版“娃”的。陆洁这次在上海认识了一个叫曾婷的杰迷,她上次在海口演唱会场馆外“领养”了一只娃,后来呼和浩特、天津、太原三站,她都带着她的娃一起捧场。“这次上海没抢到票,但我也要来,我要带着我的娃参加周董每一站。”曾婷说。(图/周杰伦歌迷供图)领完周边,陆洁和曾婷参加了歌迷会组织的合照,一起喊出了“寻杰千百度,爱伦停不住”的经典口号。随后,她们跟着大队伍到了场馆附近的周杰伦Q版人偶雕塑面前拍打卡照。今年周杰伦演唱会回归之后,各站设置了许多雕塑打卡点位。最多的是太原站,全城共设置了十多处打卡点位,每一处的雕塑风格都不同,这也让打卡雕塑成为了歌迷们的必备节目之一。雕塑打卡,场外必备节目。(图/土卫六摄)高潮环节自然在演唱会开场后,演唱会场馆大多是露天的,场外也能听到漏音,这就给场外大合唱提供了条件。开场曲《半兽人》,这种快歌不容易跟唱,但到了《晴天》《七里香》时,场外真正沸腾了起来。灯牌、荧光棒都挥动着,“连保安大哥都忍不住有时候跟唱几句”。同样在10月中旬,五月天“诺亚方舟”演唱会在广州开唱,场外也是人山人海,荧光棒灯海围了体育场好几圈。歌迷发布的场外视频显示,一名粉丝时不时就举着主唱陈信宏的立牌走一圈,每次立牌路过,都会引起一轮尖叫声。还有的粉丝自发用平板做提词器,引导歌迷们跟着唱。有网友说,这是他离“五月天”最近的一次。(图/小红书@少冰全甜换零卡糖视频截图)并非所有演唱会场外都会像周杰伦和五月天一样这么有氛围,决定这种氛围的关键因素是歌迷会的组织力以及歌迷之间的凝聚力,周杰伦、五月天的歌迷会非常多,线下组织力也非常强。他们不仅会组织歌迷领取应援物,还会有人发起演唱会后的“宵夜团建”。海底捞更是歌迷团建的重要聚集地,歌迷们往往会一边吃火锅一边唱歌,延续演唱会期间的那份激情。曾婷组织了这次上海演唱会的粉丝宵夜团建活动。半个月前,她就开始在歌迷会大群里“摇人”,同时联系海底捞订座。她还做了一面写着“永爱杰伦”的条幅,以及若干张周杰伦不同时期的照片,让歌迷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照片,贴在条幅上,同时在下方签上自己的网名。很大程度上说,外场的体验更像是一场团建,演唱会则是一种纽带,把大家连接在了一起。成熟的歌迷会会组织各种活动,设计丰富的周边,让即使是场外的活动都变得丰富多彩。(图/土卫六摄)虽然无法在场馆内直接看到偶像,但在场外,歌迷们可以领取应援周边、拍照打卡、大声合唱、散场宵夜……至少节目相当丰富,并不会很无聊。互相陪伴,也是场外的粉丝能够送给偶像最长情的告白。客观来说,相当一部分歌迷远赴场外是不得已而为之。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一个字——贵。周杰伦上海演唱会靠前排的邀请函,被黄牛炒到十几万元一张。目前已经推出的强实名措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正常销售渠道的供应,但也带来了副作用——“路人牛”无法转赠门票,这部分黄牛确实消失了,但“职业牛”凭借人脉依然稳控部分票圈,供不应求还进一步推高了黄牛价。强实名也无法完全挡得住“职业牛”。(图/微信截图)官方渠道购票,抢不到;找黄牛,价太高。粉丝群里有歌迷说:“不是内场门票买不起,是场外更具性价比。”这种“性价比”在于,与其花近万元黄牛价买一张看台票,还不如在场外参加大合唱。“对比起来,一样的路费,一样的团建,我省下了票钱。”曾婷这么解释“性价比”。陆洁则认为:“3年多没见杰伦,实在憋坏了。但一票难求,情绪要满足,成本也要考量,还要兼具体验。而且有歌迷会组织,外场也值。”有人会问,“体验场外和宅在家里看网友们发的视频有什么区别?一样都无法现场看到偶像真人”。阳台视角,场内、场外都看得到。还有歌迷买“阳台票”,团建意味更浓了。(图/小红书@庞大小姐peggy视频截图)区别就在于无法替代的在场性。过去3年,许多明星都举办过线上演唱会,无论唱得再好、转场再妙、舞美再绝,缺少了在场性,受众的情绪也很难沉浸式地代入现实感官。现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这么多同好聚在一起,空气里都回荡着热爱的时候,情绪共振会给人带来看视频无法取代的共鸣。当然,能进场,尤其是有机会在前排会更好,但在退而求其次的情况下,场外的氛围感也能让粉丝收获到情绪价值。在那一刻,无论工作多么劳累、生活多么艰辛,一切都能抛之于脑后。更何况,很多时候外场的体验并不“次”,尤其在有歌迷会组织的情况下,丰富的周边、有趣的活动,不仅仪式感满满,还能留下不同寻常的感动回忆。就像下图,这位歌迷用平板做的提词器,多年以后,你也会很难忘记。平板提词器,堪称人生年度图片。(图/小红薯@郭小爱视频截图)毕竟,人生就是重在参与。有的歌迷还会特意选择绿皮火车前往演唱会举办地,用“慢交通”来延长这次为爱奔赴的过程。赵虎此前已经看过很多场周杰伦演唱会,虽然这次没抢到上海场,但看歌迷群反映说第一场外场氛围很好,他马上和哥们订了绿皮火车硬座票。一路上他们唱歌、玩狼人杀,旅途的疲惫在快乐中抵消了,还认识了更多可爱的朋友。“在途”一词在物流学中指的是货物在运输途中。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关注结果,而忽略“在途”这个过程。工作要的是KPI或者OKR,至于过程全靠deadline;生活中懒得做饭,只想吃现成的,于是乎外卖火热,厨房积灰;连旅游都急赶着下一个景点,累得路上顾着补眠,忽略了沿途风景。体验在场性之外,“远赴外场”同样给了我们一次重觅在途性的机会。在途体验+在场感受=远赴外场的真正价值,闭眼感受沉浸,回头还有美景。(图/土卫六摄)远赴外场的价值,从演出本身来看,仪式感够,合唱有氛围,节目也丰富,最重要的是比场内便宜、比线上观看情绪价值拉满。从更长的人生来看,至少体验一次,能在人生中留下不一样的一笔,多年后回忆起来,当年自己曾经这么疯过一把,也是值得的。(陆洁、曾婷、赵虎为化名。)撰稿
2023年11月14日
其他

我妈都嫌丑的足力健,怎么就成了萌妹必备?

“在20岁那年穿上足力健,能少走30年弯路。”曾经,足力健有多容易被年轻人“嫌弃”?从“专业老人鞋,认准足力健”这句自带特定受众的广告语可以看出来,简直就差把“过时”直接写在脸上。这logo,就突出一个红红火火。(图/@足力健老人鞋)甚至去年的某场电视台跨年晚会,演员王耀庆激情开麦来了一段唱跳表演,由于Uncle
2023年11月10日
其他

在变装派对,我扮演真实的自己

充满反差感的卡点变装视频,一度是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密码。变装前邋里邋遢、貌不惊人的博主,在一挥手、一转脸后,就变装成光芒四射的动漫游戏人物、超级名模等令人惊艳的帅哥美女。没想到,年轻人将短视频里的变装“花活”搬到生活中,成为节庆聚会时的乐子。90后叉烧是互联网大厂HR,平常工作比较忙,“互联网最近都很卷”。在她看来,仪式感是生活中的一种调味剂,更是一个释放压力的窗口,“压力越大越要去玩,才能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年轻人的派对,快乐至上。(图/图虫创意)到了节日或生日,叉烧偶尔会和朋友们组织一些变装派对。前不久,叉烧就在广州举行了以“猫咪”为主题的生日派对,邀请了三四十个人参加。还有朋友在30岁生日的时候变装成茉莉公主,举行了一个约有80人参加的“阿拉丁之夜”。原来,不爱团建的年轻人,都偷偷在变装派对“发疯”。一次变装派对结束后,叉烧和朋友们一回到酒店,都在默默地刷小红书。“我们今晚的装扮太普通了,必须立刻开始做功课,想好下次模仿什么来hold住全场。”叉烧和朋友们初拟的计划是,下次一定要抱团作战,模仿团体或做一个有关联的系列,“单打独斗”太难了。叉烧和她的朋友们。(图/小红书@黄绿橙子)早在一两个月前,叉烧和朋友们就开始准备这次的装扮。叉烧cos的是僵尸新娘,衣服、头纱、精灵耳、南瓜灯道具等,都是她自己在网上淘来精心搭配好的。另一个朋友长得有点像《武林外传》里的佟湘玉,所以决定cos佟掌柜。看见叉烧手上拿着南瓜灯,“正峰欧巴”主动要求交换道具合照。(图/小红书@生旧叉烧好过生你)“因为她是当晚现场唯一一个‘佟掌柜’,路过的行人都非常热情地跟她打招呼、求合照,每次被cue到,她都会热情地回一句佟掌柜的口头禅‘额滴神啊’。”然而叉烧和朋友们都没预料到,原以为自己的打扮已经很用心,来到现场却发现自己太普通了。“很多人不仅是造型上cosplay,还还原了名场面,神态和现场表现真的很好笑。”“斯密吗喽”和“向太”是叉烧觉得最有意思的两个造型。叉烧和朋友们聊天的时候就很爱用“斯密吗喽”的表情包,没想到这次能亲眼看到三次元版。更让叉烧意想不到的是,在活动结束后她发的小红书帖子里,扮演“斯密吗喽”的本尊还和她热情互动了一番。“斯密吗喽”本尊空降叉烧的小红书帖子。(图/小红书@生旧叉烧好过生你)虽然在生活中叉烧是个活泼的E人,但来到现场却觉得自己“不够E”。“你没办法安静地待在这个地方,一定要跟周边的人互动,所以大家都很忙。”据叉烧推测,戴着头套的很可能是渴望放飞自我的I人,不戴头套就能疯狂social的大多是E人。叉烧感慨,不少在生活中迎面碰见熟人都要快速低头假装看手机的年轻人,居然可以纷纷变身“社牛”,遇见每一个陌生人都可以毫不犹豫地打招呼、合照,甚至是握手、拥抱,“这真是奇妙而美好的夜晚”。“其他的家人,定完角色的抓紧填表,或者在群里说一声,需要借道具的今天先打招呼,免得来不及买。”“小椰又回到了J角色。”“这个群没有小椰不行。”……这不是某公司的活动运营群聊记录,而是小椰的老友群,他们正在准备变装露营派对。小椰说,照片不用打码,“都精修过了”。(图/小红书@多冰椰奶超大杯)如果你在广州临江大道的露营区,看见过一伙装扮成奇妙仙子、反串版白雪公主、黑白魔女库伊拉、迪士尼高飞等各色人物的年轻男女,那应该就是小椰和她的朋友们,“只有我们是变装派对,其他都是正常人聚会”。因为有男生做了反串cos,引得周围的小朋友和聚会的年轻人都过来围观,最后还有自称是摄影师的一群人,主动过来要给小椰他们拍照。“突然一下子围过来十几台手机和相机”,小椰说当时的场面有点像爱豆团体出道发布会,非常震撼。自嘲“E值高达99%,日常放飞人生”的小椰其实挺习惯这种友好围观的路人目光,毕竟平日因为过于热闹,不少I人朋友根本不敢出席她的派对,“有些朋友说自己社恐,顶不住我的邀约”。单人cos合集。(图/小红书@多冰椰奶超大杯)这次之所以选择在露营区举办露天派对,是因为小椰他们“全员E人”。“一个全是高E值成员的局非常吵,所以不得不选择更加开阔的户外来搞派对。”小椰和朋友们都很喜欢热闹和拍照,想着变装比较有意思,从去年开始,每逢特别节日,小椰就会“撺掇”朋友们开始准备变装派对。在互联网公司从事市场运营工作的95后小椰是计划型J人,她会用工作中办活动的思维来搞聚会,还会专门做线上表格,记录分工和准备进度等,一目了然。“不然会‘三个和尚没水喝’,大局我们会提前一两个月准备,小点的就一周,本J人会亲自来当妈。”看见这个表,梦回工作群。(图/受访者提供)“有很多搞电商的朋友,几乎每次聚会都会带电脑来边玩边争分夺秒地处理工作。”小椰的朋友多在MCN或电商公司,虽然平时工作比较忙碌,但他们都会抓紧时间找乐子。最让小椰难忘的是去年的一次变装派对:“几乎是十几个人在两三个星期内不断讨论,做了四五个备选方案才得以推进的派对。”“这称得上是大家齐心协力、排除万难的完满结果,所以见面的时候都玩得格外疯。”一边派对,一边工作。(图/小红书@多冰椰奶超大杯)“今年再回头看当时大家为了能顺利开派对的努力,有种很割裂的感觉,恍如隔世。”小椰感慨,“有想做的事情一定要立刻就做,有想见的人一定要立刻就见,做过够‘疯狂’的事情,人生才能不留遗憾”。珍惜每一次“疯狂”的聚会,更要珍藏这些回忆里的真心。不难发现,无论是短视频的变装热潮还是小众圈子里的变装派对,内核大概都和前段时间流行的多巴胺穿搭、互联网上的“发疯文学”如出一辙——年轻人的一种情绪出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成为一件被推崇的事情。年轻人渐渐不爱发朋友圈,可见范围从全部逐渐缩减到最近半年、最近一个月、最近三天……直到别人打开你的朋友圈,只能看见一条淡淡的横线——就像每个人表现出来的情绪一样平稳、稀薄。默默咽下所有委屈和心酸的成年人。(图/《四重奏》)工作时,年轻人自嘲为只能回复“好的”“嗯嗯”“收到”的打工社畜;生活中,他们用“社恐”的面具对抗有可能出现的伤害和失望。明明厌恶这种伪装和掩饰,却只能跟随着惯性继续重复,挤压的情绪亟须寻找释放的出口。内耗成风的时代,年轻人在变装后呈现出的真实、鲜活的面貌无疑是更加可贵的。不只是情绪稳定的成年人,还是拥有喜怒哀乐、充满朝气的真实个体。被变装包裹的年轻人,仿佛拥有了对抗质疑和否定的铠甲,可以鼓足勇气表现出最真实的自己。“想哭就要笑”的大人们。(图/《机智医生生活》)套用网上的一则金句:“平时扮演自己就已经很辛苦的人,来变装派对什么都不用扮也是OK的。”别再被多余的仪式和规则束缚,你的人生,没有比活出自己更重要的事情。参考资料[1]
2023年11月8日
其他

江浙沪版阿那亚,让打工人活了过来

江浙沪有自己的“阿那亚”——乌镇。乌镇戏剧节第十年,作为一个事件它早已“出圈”,远在网线另一端的人们也许不知道开幕大戏是什么,也一定刷到了明星们敬酒、素颜看戏的帖子;作为一个戏剧市场引擎它仍任重道远,发起人之一黄磊也在采访中表达了对小剧场市场疫情后并未恢复的担忧。无论如何,对普通观众尤其是江浙沪的戏剧爱好者来说,十年来候鸟般来这,花几天做“乌镇特种兵”、看戏玩耍,就等于过了一个幸福的秋天。10月19日,第十届乌镇戏剧节正式开幕。(图/@乌镇戏剧节)去乌镇的行程,是提前一个月就定好的。出发的前一天晚上,丢丢做好了一切准备。对比了上海和乌镇的气温差,从衣柜底层抽出两件薄外套,还定好了第二天早上六点的闹钟。收拾完行李,已经是深夜一点钟,距离她计划中的出发时间还剩不到六小时,当她躺在床上休息的那一刻,她突然意识到自己把电脑忘在了公司里,她当时大脑一片空白——她忘带的不仅是电脑,那是打工人的灵魂,是她的数字生命。第二天一早,她提着沉重的行李箱直奔公司,拿上电脑,在出租车上一路祈祷,终于赶在最后一刻,登上了开往乌镇的大巴。早上九点,她终于睡着了,在那摇摇晃晃的汽车上,她离那座无数文艺青年心中的梦想之地,越来越近。对像她一样“在大城市无处安放肉身,在小城市无处抚慰灵魂”的年轻人来说,乌镇和这里轮番上演的戏,是从工作中喘口气的时机,也承载着他们对生活的热情。10月29日,乌镇戏剧节闭幕,这个戏剧节已经走过十年。(图/@乌镇戏剧节)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这里离杭州有八九十公里,离上海也不过百余公里,戏剧节出现之前,人们对它的印象是风景如画的江南古镇。戏剧节志愿者、电影制作专业学生张妍记得,小学的时候,学校会常常组织来乌镇踏春旅行,去乌镇意味着不用上课,可以和朋友们一起走走逛逛,在草地上野餐、晒太阳。那时候的乌镇也很美,但似乎和江浙一带的其他古镇没有太大差别。多年之后再次踏入乌镇,这里已经成为文艺青年们的圣地。(图/@乌镇戏剧节)为了赶上戏剧节及应对其间水涨船高的花销,上海的丢丢提前一个月就在景区外订好了房间(景区外房价戏剧节期间溢价不多,她与朋友拼房花费仅一百多元每晚),并做好了三套不同的抢票方案,以保证自己每天有一张票进入景区。“精打细算、提前安排,这对于J人来说也有一种成就感吧”。丢丢在乌镇戏剧节开票前做好的攻略。(图/受访者提供)果然,抢票异常激烈,真正意义上的“一票难求”。一是因为今年海外剧团(国外引进剧目)再次回归,憋了三年的戏剧爱好者们自然不肯放过;二是恰逢第十届的乌镇戏剧节,人们不再担忧出行受阻。据统计,今年戏剧节全网购票参与人次多达32万人,开票当日28部剧目被一抢而空,最快的一场开票后3.9秒即售罄;免费的青年竞演,预约更是一秒抢空。蚌湾剧场门口,排队等待入场的观众们。(图/@乌镇戏剧节)但“乌镇特种兵”总会有办法。抢不到周末的就抢工作日的,为了错峰抢票,打工人不得不请假来乌镇看戏。在开票当天的前五分钟,阿琳就做好了准备,准时点进抢票页面,没想到页面卡住,好在她没多犹豫,立刻退出去买了周四开幕日的《暴风雨》。但因为去看话剧向老板请假,她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犹豫了近一个月也没能克服请假羞耻症,临出发前才请了一天的病假,小心翼翼地奔赴乌镇。回家前,阿琳拍下了在乌镇的最后一张照片。(图/@受访者提供)像阿琳这样羞涩的,终究是少数。更多的,是像呱呱这样的经验丰富的“乌镇特种兵”:四天三夜,看了六场特邀剧目、三场青年竞演、一场开幕巡游,以及一场小镇对话座谈会,这是呱呱在今年乌镇戏剧节的“战绩”。为了参加乌镇戏剧节,这位年轻的软件工程师提前安排好了一切工作,加班赶工,请了两天假,从杭州奔赴乌镇,“只要把工作做完,老板也不会不同意的”。呱呱今年的战绩。(图/受访者提供)丢丢也通过请假周二就到了乌镇,周四回沪工作,周五下班后又赶最后一班大巴回到乌镇,看完最后的两场演出。一周内来两趟,看四场戏,也算是江浙沪戏迷专属操作了。丢丢的好友李菁,今年从六百公里外的福州回到了乌镇。李菁上次来乌镇,还是2019年,这几年,她结了婚,有了小孩,这次久违的乌镇之行,也是朋友相聚、休闲的假期。与其说他们不上班,不如说是江浙沪社畜都指望着像候鸟那样,来这歇几天。在今年看过的演出中,呱呱最喜欢的是开幕大戏《H-100秒到午夜》,他非常喜欢这种无剧情的故事,哪怕它所呈现的内容和现实生活并没有太多关联,“可能是因为在城市的剧场里,我很少能看到这样的戏剧”。但看完网上的一些评论之后,呱呱十分好奇海外演出市场的情况,“观众真的愿意为看不懂的故事买单吗?”在观剧结束后的小镇对话上,呱呱在现场向《H-100秒到午夜》联合导演尼古拉·潘泽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对方的回答令他颇感意外,“剧场总是满的,观众里不仅有年轻人,也有老人”。这让他觉得国内的戏剧行业依然“任重道远”。《H-100秒到午夜》的联合导演尼古拉·潘泽在乌镇。(图/@乌镇戏剧节)今年的乌镇,除了戏迷回来了,许多青年戏剧团体再次回归,往届青年竞演导演后来带着成熟作品作为特邀剧目回归的例子也有很多。胡蝶是第二回参加青年竞演。去年,由她担任制作的《生命之书》在乌镇蚌湾剧场上演了三轮,获得了高票认同。在去年乌镇之行结束的前夕,他们在青旅里约定“明年十周年,还要再来一回”。胡蝶在青年竞演之夜。(图/@乌镇戏剧节)很难说胡蝶和伙伴的“十周年约定”到底有没有受到酒精的催化,事实是,一行人各奔东西之后,谁也没有忘记这件事,一直在关注着相关信息,总觉得要做点什么。今年再次踏进乌镇,胡蝶带来了一个关于女孩小葵和她的“大姨马”(月经的化身)的故事。这个故事来源于胡蝶自身与生理期“搏斗”的经历,在和身边的女性好友聊过之后,胡蝶发现,她们在这件事上都曾有过不同的“尴尬时刻”,她认为,“这是切口,虽然很小,但却很能引起共鸣”。她以此为引子,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敢的故事。胡蝶作为编剧、导演创作的《啊,如果能裸泳一次就好了》。(图/@乌镇戏剧节)《寻找戈多》的导演佘慕杰第一年参加乌镇戏剧节,这次他们抽到了青年竞演第一场第一组的表演,“第一轮演出,接在黄磊老师宣布开幕的后面,压力还蛮大的,但好处是早演完可以早玩”。参加乌镇戏剧节的念头,来自导演佘慕杰本人。今年还在读大四的他抱着“暑假做点戏出来”的念头,创作了《寻找戈多》这个有关生命与体验的故事。剧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是他在上戏“蹲守”来的。演员刘思妍回忆她们的建组过程:“像发传单一样,在我们上戏门口一个个去问,‘想不想去乌镇’,现在想想真的很好笑。”这些还在读书的年轻人堪称“松弛组”选手,他们在蚌湾剧场后面的草地排练,感受着十月下旬江南和煦的阳光。用刘思妍的话来说,“这是一段闪闪发光的日子”。《寻找戈多》剧组在草地排练。(图/@乌镇戏剧节)“乌镇就是一座超大的剧场。”在佘慕杰看来,乌镇就像是一座横亘于东方的超大剧场,每年十月,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人来到这里,“如果我们能俯瞰城市上空,你会发现,晚上七点半,会有一群人从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奔赴剧场”,乌镇是这一景象的扩大版或者说浓缩版。来到这里的,有真正做戏剧的人,也有戏剧的消费者;有来“围观”明星的人,也有路过的跟团游客。西栅的定升桥上,永远坐着一排等待拍照的人,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并不是冲着“戏剧”而来。人们已经很难分清楚真正的文艺与所谓“网红”气,也许根本不必急于定义这里是否变网红,不同的群体本就是一体且可以互相转化的。“大家都在纯粹简单地做着自己的事,这大概是一种属于小镇人的气质。”(图/@乌镇戏剧节)李菁就不是标准的戏迷,没有好友丢丢那份对戏剧的“狂热”,她依然能够享受走进剧场的乐趣,有时她也会羡慕江浙一带更为浓烈的戏剧氛围,“在乌镇,你的选择会更多。不管是先锋的,还是传统的”。就像阿那亚被认为是北京“中产后花园”一样,乌镇也渐渐成为江浙沪自己的“阿那亚”,它不只有戏剧,更成为文艺生活的打卡地标。(图/《长巷》)与“中产社区”阿那亚相比,乌镇更加接地气。这里的消费可高可低,此次采访的几位普通戏剧爱好者住在景区外、全程消费约5000元;这里的文化基因也更扎实,从2003年的电视剧《似水年华》,到2013年的第一届乌镇戏剧节,再到近年来的《戏剧新生活》,让它从无数的古镇中脱颖而出,成为江浙沪,乃至全国文青的精神堡垒。消费可以有平替,文艺没有。只有在乌镇,才有那么多本土和海外戏剧集中上演,演员们能理直气壮、随时随地“演”起来,戏迷们能沉浸式“赶场”、深夜还在“小镇对话”,比上班还熬得晚。《戏剧新生活》里说,“生活欠你的,戏剧还给你”;打工人说,请假看戏,天经地义。
2023年11月1日
其他

精神疲倦的打工人,买相机催自己出门

从暑假开始爆火的Citywalk发展到今天,早已分出许多流派:运动派已经在认真发展“城市徒步”,文青派专注学习历史文化,潮流派主打吃喝打卡……而手持相机的摄影党,可能是最特殊的Citywalker。相比带着目标行走街头的其他流派,摄影党追求的是“随性”二字。不经意间转动光圈的几个动作,就充分地拿捏了仪式感和松弛感之间的微妙平衡。天桥、电线是他们最常见的摄影内容,充满情绪的人群、背影、流浪猫,都能在相机里占据一席之地。(图/《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事实上,摄影爱好者对“摄影式Citywalk”更熟悉的称呼是“摄影扫街”。这种摄影圈子里的日常活动,目的是让爱好者们在提高技术的同时,记录社会景象和有趣瞬间。只不过,以往扛着长枪短炮的是闲逛的大爷大妈,但现在拿着相机出现在街头巷尾,咔嚓一声后迅速低头满意离去的,很可能是刚刚入手了新相机的年轻人。拿着相机巡游城市,仿佛已经成为了又一批Citywalker们暗自发力的新赛道:无论成片好坏,只要认真按下了快门,这趟门就没有白出。如果你问摄影爱好者他们为什么开始摄影,大概率会得到这些答案:表达审美,记录生活、发现身边有趣的角落,等等。而对I人来说,一台相机在手的目的或许不是想惊艳全场,而是逼自己出门。热爱摄影,是一种生活方式。(图/unsplash)从小接触摄影的阿敏在14岁那年出国旅行时弄丢了家里的卡片相机,自那以后,她再也没有碰过相机,也再不敢说自己“喜欢摄影”。然而今年9月,当裸辞在家的阿敏看到“朋友圈摄影大赛”中各种各样的照片时,原本心如止水的她久违地动了自己买一台相机的念头。“如果大家都能通过摄影展现满满的生命力,那我是否可以通过摄影,度过人生的低谷期呢?”阿敏最近在看一部和街拍相关的摄影类纪录片。(图/《寻找薇薇安·迈尔》)重新开始接触摄影,阿敏对于相机的要求只有两点:一是要最便宜的入门级相机;二是够轻便,有肩带,不容易被偷。“我不太在意品牌、参数、配色,甚至是否最低价。”毕竟阿敏买相机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给自己一个出门的理由。摄影大佬给阿敏推荐了佳能EOS
2023年10月31日
其他

美拉德,美不动了

美拉德——这个秋冬最新也最流行的时尚界词汇,正在席卷社交网络。打开各大社交平台,万物皆可美拉德。这个原本来自烹饪界的词汇,被挪用到时尚界后,一夜之间成为了顶流,把今年流行的老钱风、多巴胺穿搭等“前浪”狠狠甩在身后,稳坐C位。可以说,只要稍微带点美拉德特色的东西,无论衣食住行哪方面,打上这个标签后就能招揽一波流量和关注。不懂美拉德,仿佛上网遇到了瓶颈,看到这三个字都以为自己变成了文盲。
2023年10月27日
其他

迷茫的新中产,找上了人生教练

今年3月,斐斐突然升职了。短暂的开心过后,她陷入了深深的焦虑——斐斐今年26岁,毕业后工作至今也才4年工龄,作为企业宣传部门新上任的条线小领导,意味着她这个“职场小年轻”需要时刻为向上和向下管理发愁。尽管老板有给她传授个人经验,但很快斐斐就发现,学习老板的独家方式,或者往收藏夹里放满“高情商职场”“如何当好领导”等帖子都没法真正解决问题,反而让她愈加怀疑自己:“一个需要看网络帖子学做领导的领导,是不是德不配位?”或许大数据比老板更懂斐斐的心,某次深夜emo浏览社交平台时,斐斐发现了“人生教练”这个概念。博主提到的人生教练体验,给斐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图/受访者供图)在视频里博主分享道,通过付费聊天,人生教练可以帮助受教者探索包括个人成长、职业发展、亲密关系在内的各种人生课题,并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斐斐不禁疑惑,人生也能找个教练吗?什么人,才需要找一个教练指导自己的人生呢?又是什么人才有能力、有资格教导别人如何去过自己的人生?几乎所有的人生教练都面临一个难题:很难和外行人讲清楚什么是人生教练。国内知名人生教练培训机构虎薇社创始人Tiffany一开始也会用国际教练联盟ICF(International
2023年10月26日
其他

单身未婚,当伴娘21次

当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晚婚晚育,职业伴娘火了。准新娘们有的是因为“晚”到自己的好朋友都已经结了,有的是与闺蜜地理距离遥远,有的就单纯不想累到朋友,干脆让市场来解决——毕竟,婚礼都可以请婚庆公司,伴娘花钱请何尝不可。在闲鱼、小红书等平台搜索“职业伴娘”,会出现200-1000元价格不等的伴娘资料,附有身高、参与经验、素颜照。据媒体报道,有职业伴娘在国庆期间8天参加了8场婚礼。(图/小红书截图)网友纷纷表示疑惑:为什么不请自己的好朋友做伴娘?找个陌生人,不会让婚礼变味吗?新娘需要给职业伴娘红包吗?老一辈说当3次以上伴娘会嫁不出去,职业伴娘是不是只能做3次?对此,我们采访了5位职业伴娘,她们还没有结婚,已经遍尝了婚姻(婚礼)的百般滋味。21岁的大学生晴晴,已经当过21次职业伴娘。起初当职业伴娘,除了赚钱外,也想体验各地的风俗,后来接单越来越多,干脆签约了公司。你可能想象不到,你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个别”职业伴娘案例,并不是真正个别的,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专业提供伴郎伴娘服务的大小公司,其中不乏拥有上万名职业伴娘伴郎、业务覆盖全国的“大公司”。(图/大学生职业伴娘晴晴)借助互联网和自媒体创作平台,很多像晴晴一样的年轻人或兼职或全职投入这片市场蓝海。说它是蓝海,是因为的确有许多新人有这一需求。“有的是因为远嫁,有的是因为朋友都结婚了,也有的人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好姐妹太辛苦,就选择请职业的来当伴娘。”兼职做职业伴娘的小薇说。据她的经验,“这服务全国都有,北方地区如陕西辽宁等地更多一些。”通常,做一单职业伴娘耗时1.5天,会拿到400-1000元不等的薪水,偶尔还会有小红包,如果表演才艺,报酬更高。但职业伴娘并不是想象中“拿钱吃席”这么简单,除了最基本的未婚未育要求之外,身高需要在155-170cm之间,“性格活泼开朗能调动气氛”,且还需要和新娘的生肖不相冲——作为一种婚礼市场化的岗位,它同时还要符合一部分传统习俗的要求。“通常,我们要在婚礼前一天下午到,早起陪伴新娘化妆,帮忙布置房间,然后换上伴娘服,完成堵门、接亲、做游戏、上车,再帮忙搬陪嫁的东西,之后再端茶、敬酒,积极地去跟伴郎或者婚礼督导去沟通流程。”已经有18次经验的职业伴娘张雨欣如是分享。职业伴娘晴晴参与的婚礼。(图/受访者提供)除了这些众所周知的工作内容,大到设计接亲游戏、小到新娘物品看管也都是伴娘的服务范围,总之环节紧凑,“基本上吃不上席”。“有的新娘聘请了婚礼管家就还好,如果没有,就需要职业伴娘来承担一些工作,比如设计接亲游戏,时间少则需要设计2-3个游戏,多则需要4-5个。这是婚礼上的重要部分,设计得不好容易导致婚礼现场尴尬。”晴晴说。她通常会先用抢婚鞋、找婚鞋这类经典游戏,既不尴尬也比较有趣,指压板、踩气球这类游戏则往后放。当然一些突发状况也在所难免,比如布置新房时发现没有双面胶、附近也买不到,沿路发喜糖耽误既定行程等。“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四川绵阳农村的一场婚礼,当地有杀鸡的习俗,要提着鸡头把血一点点滴到新娘的房间(当地叫“杀鸡跨红”,新娘跨过红寓意过门后日子红红火火)”,张雨欣分享,“我是有点怕的,但还是要在后面帮新娘提着婚纱,以免裙尾沾到鸡血”。不同地方习俗不同,无论是否理解,职业伴娘大多会尊重。收到额外的婚礼红包。(图/受访者提供)但有一种除外,婚闹。几位职业伴娘都提到,她们会特别注意避免婚闹。接单前会预判、打听,如果雇主地方偏远、会主动询问当地习俗,同时如果是公司单合同里也会有保护伴娘的条款。张雨欣的做法是在婚礼前一晚再三向新人核实是否有闹伴娘的习俗,“好多新娘也是明事理的,毕竟一辈子的事她也不能因为婚闹搞得一团糟。”但因为职业伴娘不能暴露自己并不是伴娘真正的朋友,婚礼现场还是会有人热情地帮伴娘“牵红线”。“他们现场就会问我是不是单身,或者我身边有没有合适的人。”张雨欣觉得大多数人还是出于好意的。王睡睡的伴娘被骚扰,不良婚闹习俗仍然存在。(图/《再见爱人3》)
2023年10月24日
其他

火爆全网的户外风,洗不掉你的“班味”

秋天如约而至,在一年中最凉爽舒适、最适合踏遍郊野的日子,打工人毫无意外地要继续老实呆在室内上班。为了让上班的体感能愉悦一点,他们想尽各种“自欺欺人”的办法。最近拯救打工人灵魂的良方,不得不提户外风穿搭,主打一个“人在工位坐,心在户外游”。身穿一件始祖鸟冲锋衣,在挤进地铁的一瞬间,给你正在穿越荆棘密布的野外丛林的错觉;脚踩一双萨洛蒙越野鞋,即使人在CBD,也能随时魂穿阿尔卑斯山上的碎石路;再背上一个Lululemon通勤包,轻轻拉上拉链,不带走一点恼人的工作。不少网友自嘲,即使上班打扮得再精致,也挡不住浑身散发的疲惫“班味”。平平无奇的户外风穿搭,真的能成为打工人的精神救赎?穿上一件冲锋衣,坐哪都像在露营。(图/《一人露营》)近年来,随着徒步、路跑、骑行、露营、飞盘等户外运动的兴起,不少主打功能性的小众运动品牌进入了主流视野,户外风穿搭逐渐成为一种街头时尚。中产的通勤穿搭鄙视链,也随即杀入了一批“不速之客”。年轻人爱上户外运动。(图/《摇曳露营》)第一次听说“萨洛蒙”,有人可能会以为是服饰品牌,还有网友说:“第一次听以为是香水,还是那种不太正经的香水。”萨洛蒙是1947年创建于法国的户外运动品牌,最开始以滑雪系列产品闻名,随后逐步拓展到越野跑、徒步等山地运动装备,凭着主打的专业性、功能性特质早就在户外圈声名远扬。而随着近些年户外机能风穿搭的盛行,以及一众时尚博主、网红、明星的上脚“带货”,萨洛蒙的品牌热度持续高涨,摇身一变成为了“潮鞋”门面,甚至出现“一鞋难求”的盛况。圈外人大概难以想象,想要拥有一双1000+元的“小萨”,线下门店排队抽签、专门找跑腿代排队、线上溢价找代购,都可能是难以逃脱的“考验”环节。最火的时候,一双萨洛蒙的难抢程度,堪比十多年前iPhone首发时的盛况。萨洛蒙好不好看,你说了算。(图/Unsplash)萨洛蒙XT-QUEST
2023年10月18日
其他

扎堆做不赚钱的博主,年轻人到底图个啥?

在成为一名探店博主前,阿园从没想过,身边居然潜伏着这么多小博主。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刚满20岁,却已经在B站上剪了两年游戏片段节选视频;同事的表妹用小红书记录自己家的装修过程,不知不觉攒了1万位粉丝;而多年不见的老同学,更是早早凭借自家猫咪的神颜混得风生水起。“现在这个年代,人手一个号。”阿园感叹道。一夜爆红,成为社交媒体明星,网络的世界没有不可能。(图/《绝世网红》剧照)当博主,对当代年轻人来说其实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生活,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日常。而这些通过“分享”所得的流量,在任何一个平台上都弥足珍贵。嗅觉灵敏的年轻人不免会产生一个朴素的念头:与其为平台做嫁衣,我为什么不给自己整点好处?于是,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博主在各大平台上拔地而起,也让“做博主”不再是小部分MCN机构或天选之人的专属技能。做了一年小博主后,阿园总结:“只要不把赚钱放在第一位,即使是最普通的人,也能在这波网络洪流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打开小红书,密密麻麻都是“博主养成攻略”。(图/小红书截图)跟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大部分成为博主的人,一开始并没有抱着一定要红的野心,更多的反而是“无心插柳”式误打误撞。JJ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作为一个入行两年的万粉亲子博主,最开始促使她做博主的只是“一个E人无处安放的分享欲”。在认真运营账号之前,JJ就十分热衷分享,经常会在朋友圈、小红书发布自己的生活日常,也会在大众点评上认真地为每一家体验过的店写评语。两年前,JJ偶然闯入了一个本地达人通告群,在被打开新世界大门的同时,也颇有一种“终于找到组织”的归属感。“我喜欢吃喝玩乐,做博主的时间成本不高,还能降低生活开销,非常适合我。”JJ说。随时随地打开拍照,是当代年轻人的必备技能。(图/《绝世网红》剧照)除了性格使然,“打发时间”“闲得无聊”也是许多人的入行理由。大三那年,因为学校课程安排减少,小橙子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虚无。为了让自己不至于太闲,她开始鼓捣自己的小红书账号。“一开始做的是探店,后来更新上学Plog,再后来就写写自己手边的护肤品,才终于有了起色。”在连续产出了多条大爆款后,小橙子最终确定了自己账号的定位——主打美妆测评、干货输出,粉丝也渐渐增加到3万个,并开始收到各大品牌PR递出的橄榄枝。优质美妆博主有多赚钱,想必已经不需要赘述了。(图/《鲁邦三世》)当然,因为一些略显功利的理由而做博主,也并不稀奇。回想起在某点评平台做V8用户的岁月,同同非常斩钉截铁地说:“做这个账号,我就是为了薅羊毛。”根据同同的介绍,在积分制度整改之前,V8用户基本属于平台食物链的顶端,不仅霸王餐中奖概率会提高,年底还能参加平台组织的年会,偶尔再接一点商家的软广单子,小日子过得十分滋润。“那个时候的V8用户性价比很高,为了维持等级,我们几个朋友每天都在努力做任务、攒积分。”同同说。求而不得的“霸王餐”,你抽到过吗?(图/大众点评截图)尽管做博主的理由各不相同,但大部分时候,都离不开“开心”二字。对普通年轻人而言,当他们不被世俗欲望所束缚,不以走红为最终目的,做博主就不是一种获得“成功”的手段,而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乐趣。在这样的前提下,“做博主”之路上的每一点小收获都足以让人开心很久。毕业后,小橙子的主业是帮着家人一起做生意,对她而言,继续运营美妆账号的最大动力还是来自粉丝们的正向反馈:“很多人都会来向我咨询问题,这让我有很大的收获感。”同样,JJ也表示,自己最高兴的时候,就是在后台收到粉丝关于本地游玩的问题:“我恨不得直接给他排上三天的攻略!这种被人需要的感觉超好。”然而,即使嘴上说着“不以数据论成败”“做博主是为了快乐”,但真的踏入账号运营的大门后,那些真正的KOL、KOC所拥有的烦恼也会一个不剩地找上门来。阿园对此深有体会:“我现在的烦恼好像已经大过快乐了。”刚开始做博主时,阿园每一天都过得很开心,只需要写写测评就能吃上大餐,在她看来是再好不过的消遣。但时间一久,阿园发现,会找达人探店的商家品质良莠不齐,而作为一个粉丝刚刚破千的位小博主,她能选择的范围其实很小。“连着给三家难吃的店写好评,我的良心千疮百孔。”阿园无奈地说。同时,小博主如果想探访品质较好的餐饮店,往往需要和其他博主一起拼桌。这对身为I人的阿园来说堪称精神上的凌迟酷刑,试过两次后,她就彻底放弃了此类通告。在你隔壁疯狂拍照的女孩,可能就是一个探店博主。(图/《新手姐妹的双人餐桌》)困扰着博主们的另外一个烦恼则是内容生产。阿洁的本职工作是撰稿人、专栏作家,副业是在舞蹈室当老师,而她的账号内容,正是舞蹈室的日常排舞视频。“一个舞蹈视频的拍摄需要半个小时,剪辑也需要半个多小时,想要维持一周三更的频率,其实压力挺大的。”
2023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