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大学生“清澈又愚蠢”?我第一个不服
网传,在年轻群体中,人们仅需简单三步便能轻易分辨出尚未被社会毒打的大学生。
首先,要拿出买菜挑新鲜鱼的架势来观察年轻人眼眸的清澈程度。如果眼神清澈中还带着一丝愚蠢,方可进入第二个鉴别环节。
其次,手抓一堆糖果并随机分派给年轻人。如果对方毫无疑问地一把接过、马上吃掉,且不忘说一句“你人还怪好嘞”,便可放心进入第三环节。
最后,观察其在乘坐公共交通时的行为举止。如果对方在打游戏、听音乐、看视频时没有选择公放,遵守先下后上、礼让行人的乘车告示,那么恭喜你,你成功找到了不折不扣的清纯大学生。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大学生活得比小学生天真,真不是我们说说而已。
前段时间,淘宝上的一款虚拟商品得到了几万名大学生的青睐。这款主打专治各种学习困扰的爱因斯坦的大脑,陪着大学生度过了期末考的煎熬,实际上除了“可以找客服聊天”外什么功能也没有,还能月销2万+。
从踏入小学的第一天起,大人开始给孩子灌输考试不要临时抱佛脚的思想。没想到转眼进入20岁,这帮大学生便将儿时的教诲忘个精光。
然而,大学生的天真行为远不止花费0.5元买电子大脑这么简单。
小时候,大人说凡事要留个心眼,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20年后,这帮大龄儿童不但不吸取老一辈的经验教训,甚至还尝试着把自身的单纯营造成了对社会全方面的信任。
网友@简称大富婆 在帖子里写道:“之前在候车室里,旁边的小哥突然和我们说‘您好,我要去上厕所,能麻烦帮我看一下包吗?’他真的,我哭死。当时心里想这小哥绝对是大学生,居然委托一个陌生人帮他看包。”
大学生诚恳的言语中,仿佛蕴含了一股信任的力量。那一瞬间,这位网友觉得自己使命感爆棚,心里暗自立下了“只要包在,我就在”的誓言。
身为大学生的网友@烦死了啊啊啊 则在自己的帖子里大声吐槽:“大学无人售卖摆摊,被0元购了14份!”
作为一名DIY热爱者,她开了个小摊售卖手工类材料包,3元一份。一天之内入账18元,却有11份材料包、3件展示类成品被顺走。虽然成本只有几十块,但秉持着信任做生意的她,却在摆摊第一天就受到了惨痛的教训。
对她而言,校内无人看守式摆摊的初衷是为了积攒喂养流浪猫的口粮费,除此之外,她也希望自己能给身边的同学带来几块钱就能轻松实现的快乐。
“心态好了,图一乐。”
原以为她就要这样放弃,可在一番斟酌之后她却决定再次摆摊。或许是老天眷顾,也可能是监控的威力,在后续的无人摆摊中竟真的没再出现遗失物品的情况。
在大学生互相信任的氛围中,人们还时常能在大学校园看到不少奇妙的人造景观。
大学生坚信,不管自己人在哪里,他人都不会故意顺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因此,在图书馆和饭堂里,空无一人的桌椅板凳上总是隔三差五地自动长出高端的电子产品。它们的主人,有的在去厕所的路上、有的正站在饭堂打饭的窗口前,也有的在拿着保温杯装水,而它们的使命是提前用自己的存在向他人“宣告”机主们的未来领地。
陌生人居然会无偿跟自己分享零食、不认识的人会帮自己看管行李、网络上竟然会有人设计出玄学商品来替自己缓解压力、无人看管式的校园摆摊还能收到钱……
收获到如此多的积极回应时,大学生很难不由衷地说出心里那句:“你人还怪好嘞”。
除了“你人还怪好嘞”的口头禅,大学生还有着自己的人生信条:凭一心纯良相信所有人,凭一己之力坚守公序良俗。
好比在大妈唠家常、孩子哭闹的高铁车厢中,大学生依旧会选择成为那位安静的人。
网友@土猫猫鸡 在一次高铁的乘车过程中,再一次被大学生的素质折服。除了高铁上一贯的喧嚣,她看到的是四位身处于闹市而岿然不动的风骨,每人贡献出一条腿顶住行李箱当桌子,手拿几张扑克牌,唇语出牌,以此抗衡路途遥远的枯燥。
唯有同舟共济,方能到达远方。从戴着降噪耳机看电视剧、听歌,发展成了无声唇语式打牌。喧闹的车厢被大学生们变成了安静的棋牌室。
在一次购物的过程中,一名大学生正跟老板讨价还价。好不容易砍掉了几块钱,她却发现老板比原先约定的价格还要收少了一点。良心不安的她,决定把多余的钱财退还给老板。正当她这么做时,身旁看到这一幕的小学生朝她说了句:“傻不傻啊,把多的钱还回去。”
虽然此时的她和老板都尴尬到原地石化,可她却丝毫不为自己做出的正确决定而感到后悔。
把“麻烦您了” “谢谢” “不好意思”随时挂在嘴边、乘坐交通工具时自觉遵守乘客礼仪、面对外人总是保持着礼貌温顺的状态、买东西很抠但绝不占别人便宜、就算内心堆积了很多负面情绪,大学生也只会选择在网络上偶尔发疯。
大多数人在适应了社会竞争和最大程度地谋取个人利益后,反观大学生这种处处为他人的懂事程度,多少会有些不习惯,称之为“清澈又愚蠢”。
有人把这种天真归结为,他们所处环境和该年龄段的内心状态。活在校园保护伞下的大学生尚未被社会毒打,所以不懂得人心险恶也因此更愿意相信别人。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大学生在礼仪上的讲究大都来源于自身的糟糕经历。他们体会过被插队的烦恼、被偷东西的无奈、被人打扰的苦。因此,当他们在遇到类同行为时会更多地去共情他人,而不是做出引人不适的行为。
主动承担错误、遵守公序良俗、在事件发生时做出合理的让步,这难道不是接受过良好教育后的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面貌吗?
倘若我们把对人心的提防视为人间常态,把纯真守规章不贪小便宜视为愚蠢,那到底是“愚蠢”的大学生还是清醒的我们出现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