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十年买了八套房,我并没有变成有钱人丨谷雨

燕草 谷雨实验室-腾讯新闻 2021-10-19

这是“附近”栏目的第二篇。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购房故事。女主人是一位作家,20年间,她和丈夫在一个中部城市买了8套房。它和“附近”的关系何在呢?如果我们生活在城市,那我们几乎必然居住在一个个小区里,所谓“附近”也将遍布高矮不等的小区楼房在中国,这二十多年,可以说我们城市的景观,我们的“附近”很大程度上是被一个个小区塑造的,是被火热的商品房建设浪潮和开发商的审美形塑的,这在过去从未有过,我们的“附近”变得千篇一律:方块样高耸的房子,围墙,围墙内的树,穿制服的保安,人车分离或者人车杂处一栋栋有着富丽堂皇名字的小区楼盘不仅围拢成我们的“附近”,也每个中国人的生活变得一致起来买房成了最执着的当代叙事。寄托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安全感的热切需索,其中也有生怕掉队的焦灼。我们惊艳于那些不被房子束缚之人的自由故事,但我们中的大多数,能做的往往是尽己所能,从一个“附近”去往另一个近似的“附近”,希图人生向上的坦途,本文作者也是如此。

撰文丨燕草
编辑丨张瑞
出品丨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从2001年到现在,我专注看房二十年,买过八套房,卖过三套房。似乎有炒房嫌疑,扪心自问并不是。作为一个没有理财能力的普通人,在这高速发展的二十年间,要想那点辛苦钱不贬值,除了买房,还能做什么呢?

我的买房,有主动的,也有“被迫”的,其间各种纠结、紧张、懊悔,以及偶尔的“成功”,不亚于一场漫长的战争。有时候会想,每一代人都会为各种并不值得的事消耗掉最好的时光,用尽青春与激情,买房于我,类似这样一场宿命式的“浩劫”。

下手八次,我集齐商业公寓、文旅产品、临街房、不带电梯的多层顶楼复式、没有院子的一楼底层,现在说起来是有五套房,但几乎都没法迅速变现,我的钱都砸在房子上了,由于不善操作,只有一套租了出去,心理感觉颇为困窘。漫长而徒劳的买房史,让我明白,不是所有人都能靠买房发财,它确实会让本来有钱的人变得更有钱,却只能让本来没钱的人,以为自己可以变有钱。

©视觉中国


第一套房的故事

1998年,我23岁,考入Z城一家媒体。当务之急是租房。租了个一居室,市中心,很破旧,楼道盖满俗称牛皮癣的广告印章,楼道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夜间会有蟑螂在厨房闲庭信步。

但到底有了个容身之所,有同事来看我,说,买个这样的房子,差不多两万块。 

两万块不算多,但我父母是十八线小城的工薪阶层,有点尚可忍耐的重男轻女,愿意出钱给女孩子上学,不愿意出钱给女孩子买房。底层逻辑是,助学是雪中送炭,可以改变命运,买房是锦上添花,将来只会白白便宜外人。

我是在两年之后开始琢磨买房这件事的,当时我已经结婚,老公来自农村,同样没有外援。好在他单位收入不错,生性又极简朴,每月靠发到手的三五百加班费生存,工资从来不用,也没去打印过工资存折,那时还不流行银行卡,他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 

我们抽了个时间去银行打印余额,整整用掉四本存折才打印到最新那一行,柜员感叹:“你们真有钱。” 

其实也就八万多块。但我从一开始就预设老公和我一样穷,感觉是天降横财。 

有了钱,敢做梦了。同事都在买房,我和老公住的是他们单位的房子,租金极低,似乎可以一直住下去,我本来觉得这样就行了,现在觉得不行了。 

我想买房,老公不同意。当时的观念,买房是消费,巨额消费。他跟我爸聊,若买房,每月房贷一两千,等于一个人失业下岗。我爸点头称是,他俩首次认知高度统一,所有男人都是买房路上的绊脚石。

©视觉中国

我就一个人去看房。很多个周日,我骑着自行车,冲向这城市的四面八方。那时城市已经在朝外扩张,目的地常常很远,我把车轮蹬得飞快,有时路过待拆迁的庄稼地,光线薄明,庄稼茂密,风在我的车轮与裙裾间,真是一片希望的田野。

终于看中一处房子,又拉老公去看,在现场听销售介绍地段户型等等,他也很满意很蠢蠢欲动,回到家就郎心似铁,怎么都不松口。

堪堪一年后的某一天,老公灰头土脸地下班回来,说单位分房了,没有他的份,这是最后一次分房,我们还是自己买房吧。 

再去看那个楼盘,涨了,每平方米涨一百块。一百平方就是一万块,我一年都挣不到两万块,觉得开发商真黑。

©视觉中国

但人家也卖得差不多了,就剩靠路几栋,我有点怕吵,销售大姐说,这是小路,连公交车都不通,白天有车,晚上就没了,安静得很。站在窗前,望着二三十公里外的山影,别无选择的我,愿意相信她的话。

房子总价25万,单价两千三,七七八八凑足15万,贷款10万,期限十年。

付完首付,从售楼处出来正赶上瓢泼大雨,我和老公勾肩搭背地撑一把雨伞,到对面去坐公交车。不能打车。要还房贷了,可不得一个钢镚掰两半花。那把小破伞不顶用,我们淋成了落汤鸡,仍是满心喜悦,有首次置业者的成就感。 

住进去发现上当了,夜晚只会比白天吵,北边靠路的窗口尤其受影响,而我们那个房子,三室有两室朝北。 

这只是开始,很快,喜迎城市大建设,挖掘机搅拌机在楼下日夜喧响,宽阔漂亮的大马路一点点成型,规划局的朋友说,这条路将是城市中环,大卡车不能进城,就从这条路上跑。 

我这狗屎运,也是没谁了。


第二套房的故事

朋友又说,你又不是一辈子只买这一次房子,以后卖掉重买就是了。我和老公相视苦笑:买卖房子哪有那么容易。没想到,三年后,我们摩拳擦掌准备买第二套房子了。

2003年,有消息说我单位要搬到东边,距离我家十五公里。我的电瓶车行程极限是三十公里,好想在那边有个房子。 

当然,更能激发我买房积极性的是,本市的房价已经涨起来了,我家每平涨了三四百,比我上班赚得都多。反过来想,要是不买房,我的班都白上了。 

两三年下来,又攒了十多万,我考虑投资东边。没错,我用了投资这个词,买第二套的人,感觉就是不一样。

有家房地产商跑到我们单位,组织大家去看房,车接车送,VIP待遇。到那一看,小区本身是个荒地,未成形的泥巴路对面,是大片庄稼。但售楼处很高大上,售楼小姐手持激光笔,在气势恢宏的效果图上指指点点,告诉我们一个美丽新世界正在诞生,想象力丰富的人最容易被PUA,我被打动了。

©视觉中国

一个同事连连摇头,说,这荒郊野岭的,这个价钱是卖预期。他们把预期拿走了,你们还买个啥?现在,哪是买房的时候。

不是买房的时候您还来看?来砸场子的吗?但是这个同事一向以理财有道著称,我迟疑了。

退一步海阔天空,我全身而退。刚到家就接到销售经理的电话,说给我留了一套位置还不错的三居室。我一向害怕拒绝别人,很为难,千方百计地措辞着,终于推掉,长舒一口气。 

然后就买了个新电脑,准备大干一场。一年后,我没有干出什么名堂来,但那个楼盘,狠狠地涨了。东边的概念在这一年被越炒越热,都说是未来的市中心,去年可以买个三居室的钱,现在只能买两居室。买房,忽然就变得迫在眉睫了。

我骑着电动车,跨越十五公里,到售楼处时电量显示掉了一格,剩三格,理论上说还剩四分之三,但我知道这个显示不太靠得住,大概剩二分之一强,这是我的电动车可以抵达的极限。

售楼小姐笑吟吟地接待了我,说一期已售罄,二期也只剩两套,一套是电梯房,四楼,北边是市政公园,南边对着小区景观。还有一套是多层顶楼。 

她一说公园,我马上想到市政公园和小区之间会有条路,我永远永远也不要再买靠路的房子了。再有,现在住的是电梯房,我老公很想买个多层,他说要多个花样品种。

荒谬,是要集齐九个品种召集神龙吗?还是为了省电梯费吧。我们住的房子电梯费另收,一个月50块,以我老公单身年代每月生活费的十分之一交电梯费,他是有感觉的。

多层顶楼成了唯一选项,我看不出顶楼有啥不好,得房率更高,还有阁楼和露台,可以种些花草,每天爬楼就当是被动锻炼了,懒人不正需要这个吗。

老公和我一块来交的定金,交完我们又到附近散了散步,发现五百米之外还有一个新盘,更加物美价廉。我为什么不多跑跑就定下来呢?可能是怕电动车没电回不了家吧。

心情一下子变得沮丧起来,我一度想到,要不,这两万块定金不要了。我老公当然不能接受,只好买了。

这次贷了23万,两套房贷加在一起,每月要还四千多,其中不少是利息。有点肉疼,之后一年半,我只买过两三件衣服,加起来不到一千块。每攒下两万块,我就到银行申请提前还贷,蚂蚁搬家似的,在一年半时间将23万贷款全部还掉,我妈听了都佩服,说:“你们真狠!” 

是够狠,但不够明智,当时贷款宽松,还不如再买一套,闭着眼也赚到了。 

影响幸福感的还有不远处那个小区的崛起,它跟政府宿舍划到一个学区,周围建了体育公园、大型商场,很快就反超这边,我刚才查了一下,这边两万多,那边都快五万了。

就算在本小区,我们这套房子也是升值最慢的。人们好像越来越懒了,顶楼价格只有正常楼层八成。并且,我发现,被我放弃的电梯房,北边小路真不怎么跑车,它两室朝南,更不受影响,我在一堆将军里,选了那个瘸子,还要每天路过那些将军。


第三套、第四套

但到底有了两套房子,可以收手了,没成想2007年,我老公单位团购房子,一平米比外面便宜好几百,首付十多万就可以拿下个三居室。

当然得买。我老公选了一楼。他想象一楼不用交电梯费,进出方便。有选择恐惧症的我,稀里糊涂地就听了他的。

一楼的坏处我就不说了,除了顶楼就数一楼升值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小区电梯费不单列,所有楼层物业费都一样…… 

我也不好太怪他,毕竟上次那回是我选错的。

我知道再写下去有拉仇恨之嫌,毕竟有了三套房,凑合着也能住。但是随着孩子的出生长大,我一天比一天更加紧迫而清晰地认识到,我没有一套学区房。

我一度也觉得,小学嘛,就近就行。但邻居告诉我,她开始也是这么想的,把孩子送进家门口的学校,碰到一个歇斯底里的班主任,经常骂小孩就能骂一节课。孩子小学没毕业她就在某一档初中旁买了个学区房,教训太深刻了。

她咬牙切齿地说,一个房子要是没学区,再高大上也是假的。

©视觉中国

好吧,起码要保证孩子身心健康。这时我出了两本书,拿了十几万稿费,手里又有了二十多万。首选是我错过的那个物美价廉盘,一来它是离我单位最近的学区房,二来我不是对它有了点情结吗?

那个楼盘倒是还没卖完。接待我的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很亲和,也很有耐心,陪着我去工地看建设中的房子。简陋的工地电梯升上五楼,一打开房门,满眼风光,也是一边是市政公园,一边是小区景观,三四月间,满院子的玉兰花开得正好,风一吹,水景像缎带抖出美丽的皱褶。

只有一百五十多平的大户型才能将南北景观尽收眼底,这时我已经搬到东边,第一套房子没啥用了。我盘算着把那个房子卖了,加上一笔加印的版税待收,好像也差不多。

年轻人听我念叨“版税”二字,问:“您是作家吗?”我说,出过两本书。他眼睛亮了,告诉我,他以前也热爱文学,梦想成为作家。又问我买这房子是不是为了让孩子上学,如果是的话,其实可以通过择校解决,不用这么折腾。

他怀着对我无限的友善和期待说:写作是更值得您花时间的事。

我简直要热泪盈眶了,一个陌生人宁可不要业绩,也要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为什么我就这么自甘堕落?

购房思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去它的学区房,我应该先买个适合写作的房子,大不了交三万块择校费,再说还有一两年,说不定那时我已经功成名就,学区对我不算个事啦。 

顺着这个思路,我继续看房,这次找的是一间适合写作的房子,不能太有烟火气,最好有通透的落地窗,在云端里俯览城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我很快就找到一处这样的房子,精装修,大堂豪华,闹中取静,离那个知名小学也不远。虽然是四十年产权公寓。那有什么关系呢?最多将来补个地价,将来的事将来再说吧。它单价跟住宅差不多,胜在面积小,我不用辗转腾挪就可以买下。

我终于成了一个有“一间自己的房子”的女作家,许多年之后,回想起当时的那种心甜意洽很想抽自己一嘴巴。在我踩过的坑里,没有比这个更大的,四十年产权公寓,商业水电,不能上户口,过户税奇高,没有流通价值,买了等于砸手里了。 

虽然说租金跟旁边住宅差不多,但是如今住宅的售价,已是它的五六倍。换言之就是,我当时闭着眼睛买个最烂的住宅,现在也能甩它十万八千里。

但也不能全怪我,毕竟那时房价相对平稳,收租的话商业型公寓跟民宅差别不大。我有个做房地产的同学提醒我说,商业型公寓过户税很高,我豪迈地说,谁会没事卖房子呢?

从前慢,一生只够买一两套房,我这已经超标了。

所以这件事应该是信息不对等外加我年幼无知的结果。但去年,我发现,就在大家都学会算这笔账之后,还是有几个姑娘飞蛾扑火般下手了商业型公寓。

©视觉中国

有个姑娘来Z城几年了,受够了租房,但家里才给哥哥买过房,还担心她有了房子更加不想结婚,没有给她买房的预算。她自己攒了四五十万,远远不够付住宅首付,如今商业公寓单价比住宅便宜一半,且面积都不大,简直是唾手可得。安全感不足的女孩子还会想,万一结婚后跟老公吵架,有个可以去的地方。那就买吧。

还有女友是结婚有娃后,跌入各种社会关系的汪洋大海,下班到家老的喊小的哭,每个人都要找她。平时都想在车上多坐几分钟,周末便没处躲没处藏的。如果有个自己的空间,简直就是天堂,划不划算另说,能有一刻自在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真理。

所以你看,就是妥妥地交了笔粉红税。


第五、六套

四套房,虽然都不怎么的,也还是太多了,我真的准备收手了。但个人选择固然重要,有时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时间走到2013年2月末的某一晚,我正躺在沙发上刷朋友圈,忽然看到做房地产的熟人转了一条新闻,说国家出台“国五条”,会对房地产市场严加调控,包括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制定住房价格控制目标等等。 

那熟人惊呼房地产市场要变天了,我还不知道对我意味着什么,接着看到媒体上各种解释,最触目惊心的一条是,卖房时个税可能会由现在的百分之一,变成所得差价的百分之二十。

我算不好,只知道增税会动摇人们对房地产的信心,房价可能会出现雪崩式垮塌。

轻松愉快的夜晚立即不见了,我翻箱倒柜找一个闲置的手机,目睹过同事把常用手机号挂房产网上接电话接到崩溃,还是挂个备用号比较好。

手忙脚乱的一个月,所见皆是买房卖房的人,中介流动于城市各个角落,房产大厅人山人海,玻璃柜台里,上了年纪的工作人员对窗外的长龙视而不见,不紧不慢地接过他同事递给他的纸条,细细地看,像是看一封来自时间深处的情书……

©视觉中国

房子终于卖掉了,却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拿到钱怎么办,二是一时还拿不到钱怎么办。

那么一大笔钱,不能放手上白白贬值,我的心理素质不适合炒股做理财,还得买房,把没什么用的房子换成有用的房子。咱不是还缺一套学区房吗?说是择校,万一搞不定呢,真把孩子送到能骂学生一节课的老师手里?

但首付款暂时托管在房产局,对方还要去申请贷款,除了一万块定金,我一时半会什么都拿不到,等拿到钱再买呢?不是说下个月要加税了吗? 

只能自己先垫钱。那会儿借钱没现在容易,我自己一点积蓄,又跟家里人借了点钱,凑足四十多万,就没啥选择空间了。我也怀疑下个月是不是一定会加税,老公不愿意冒险,最后胡乱买了个破旧的小学区房。 

第二个月,新政出台,各地可以自行制定政策,本省只是口风紧了些,其他没有变化。

两个月后,我的卖房款到手,还了亲戚的钱,还剩下几十万。一时不知道干什么好,买了个一年期的理财产品。几个月后,感觉风声不太对,房子忽然大涨,据说还得涨,好一点区域的房子已经不好买了,而我的钱,还在理财上。

等到理财到期,局势已经很严峻,不是很硬的关系,别想买到热门盘,有个中介试图二十万卖给我一个号头,看我犹豫,说,别想了,现在除非你是开发商的救命恩人,才能裸买到房子。

不是,我买这房子是不用花钱吗?怎么还成裸买了呢?

亲朋好友见面,都在聊房子,早起在公园遛弯,迎面碰到的人,十之八九都在谈房价。跟几个志同道合者拉了个群,就叫买房小组,还约了一次饭,坐在光线昏沉的包厢里,窃窃私语,感觉像是要干一票必须成功又没啥指望的大事,又悲哀又悲壮。

很难不悔恨,一是不该买理财,二是别人都早早得了风声先下手为强时,我都在干什么呢?以至于面对工作都有种空虚之感,面对房价这个怪物,自己的各种努力都像是在做无用功。

但我这次还真走了运,某天下午,我忽然接到售楼顾问电话,让我立即赶到售楼处,就这会儿开盘,先到先得。

©视觉中国

这真的太坑了,如果你离得远,或者有别的事,肯定买不到,开发商一早就通知关系户了吧?但那天就那么巧,我正好在附近逛街,并且带了身份证和银行卡,飞一般地跑过去,售楼小姐都震惊了。但也只剩一个三楼,好在买到就是赚到,售楼小姐无奈又羡慕地给我开了单。

后来受政策影响,那套房子涨势有限,不过还算一次成功的换手,我第一套房所在区域,如今大大地没落了,价格只有东边县城的一半。


我终于有了许多房子

买了六套,卖了一套,我成了一个坐拥五套房子的人。但这五套房子,个个歪瓜裂枣,有的是刚需,有的还不如刚需呢,比如那个公寓。省吃俭用十几年,是不是,到了该有个改善房的时候了?这个念头,促成了本该消停的我,在买房路上的再出发。 

随着房价的日渐攀高,限购限贷政策的影响,口袋里有十几万就想去买房的好时光一去不复返了。按照政策,我只能买二手房,还必须付全款,怎么着也得三四百万,就得先卖后买。

我们卖了两套房,就是第五第六套房。其他房子,有的还住着,有的不好卖,只能出手核心资产。

这两套房子价钱都翻了一两倍,但想买个改善房也不容易。房市也有“马太效应”,差房子越来越便宜,好房子越来越贵,我看中的那几个小区,价格早就涨上天。好容易讲定一套,房东说要跟房子告别一下再签协议。

我心里暗叫不好,和房子告别比和前女友告别还难,往往一告别就难分难舍了。 

果然,第二天房东通知我们,不卖了,他昨天在房子里,小区外,到处都看了看,越看心里越难过,只好对不起我们了。

能怎么说呢?我们顶着内心的崩溃,心平气和地祝福他和他的房子余生安好,再回头看其他的备胎,居然,就在这几天齐刷刷地卖掉了。其中有一套性价比很可以,450万,但一开始我的心理极限是400万,放弃了。三年后的今天,那个房子成交价过了1000万。 

心灰意冷中,去附近的小城散心,那里山清水秀,还有一片高尔夫度假村。度假村是会员制,但是想进去看也不难,旁边售楼处的工作人员可以带你免费参观。我们于是先坐船到岛上,换景区游览车,穿越满眼新绿的高尔夫坡地,还真有人穿着白色的高尔夫球服在那里挥杆,工作人员提醒我们声音再小一点,高尔夫球场只能有鸟声和流水声。

©视觉中国

那种高级感震慑了我们。这才是“高尚生活”。想过上这种“高尚生活”不难,在这里买个房就可以了。

撇开虚头巴脑的高级感,一栋小别墅不到两百万,跟城里的“改善房”一比也便宜得让人心动。车程两小时,略远,但是我们已经有地方住,不就缺个“居心地”吗?人家北上广有人每天通勤就得四小时呢。

果然求人不如求己,我很快说服了自己。付钱时,感觉从此后河山相伴,岁月静好。 

事实却是,就拿房时去了一次,孩子上了初中,每个周末都分秒必争地奔波在补课路上,哪有功夫去“静好”。而那个区域因为涉及到环保等问题,不允许再发展,有些新开发的楼盘都被炸掉了,售楼小姐给我们画的大饼皆成空谈,据说现在满目疮痍,我那房子不涨反跌。

幸好,买完湖景别墅还剩下一点钱,在孩子学校旁边买了个两居室回迁房。回迁小区虽杂乱,这一年间也在一路疯涨,跟损失对冲了。 

有点像当猪养的孩子最后最有出息,总算有了一把得意的投资,感觉就还好。但这种良好感觉在这个夏天里破碎了,都在传将来会实行“教师轮岗”、“分片划区”等让教育资源更公平的政策,“学区房”将作为“畸形产物”被扫进历史的垃圾箱。虽然还没执行,但房市的信心没了,房价应声而跌,跌了也不见得就能卖掉,这个区域,已经很多天零成交了。

买了八套,卖了三套,如今我有一套商业公寓,一套文旅地产,一套回迁房,一套单位老大破,一套没有电梯的顶楼复式,没有钱。二十年间,省吃俭用,蓦然回首,竟有种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茫然。

©视觉中国

我的买房路,说是囧途也不为过。为什么我每次都能不偏不倚地踩到雷呢?眼光不好是其一,其二是,我和老公,白手起家,资金和人脉都有限,只能捡到些残羹冷炙。

前几天去亲戚家参观,他们很年轻,但家底厚,六年前买的房子,三百多平的大平层,当时单价一万出头,现在对门已经以将近两千万的价钱出货。

这房子我六年前也曾看过,动过心,但我没有钱,除非卖掉三套房子,作为一个没怎么见过钱的人,我没有那个魄力。

另外有些积习,也会影响判断,还记得我老公纠结的电梯费吗?还记得我是因为电瓶车电量不太够泥足不前错过的一个亿吗?

买房如一场战争,家底决定眼光,穷人里也能出枭雄,但英雄大多是有出处的。

当然,即使这样,也有天赋异禀的操盘手,我曾见到一个中介,说起城市的东南西北头头是道。我问他是不是买了很多房子?他说,除了两个千年不涨的区域,他都有布局。 

听听,人家不说买房,说布局。 

我说,那你现在实现你的小目标了吧?

他微微一笑,说我的目标是买三十一套房,每天收房租。还差几套。 

我心里轰然一声,这就是平行空间里的我自己啊,那个每一步都踩到点上的人。我想象如果一个人如果每次都选择了最优项的话,即使本人平平无奇,也许是可以坐拥二十几套房的。 

不过,后来我脑子清醒了一点,想到房租不是三个月交一次吗?每天收房租,得有九十套房子吧。我怀疑他是为了卖号头费给我这立人设,如今干哪行都得包装自己。

更多的人和我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神操作。比如有人买了好几套商业小公寓想当寓公,有人在房价最低迷时把所有房子卖掉,买了P2P;还有人买了东边的高层给母亲大人住,母亲住不惯,他只好卖了房子,去西区买了个一楼,如今城市向东发展,一买一卖间,亏了两套房子出来……

幸好大家都不怎么聪明,不然这个世界岂不是财富爆炸了?我也见有师长许多年来不买不卖,只有一套自住房,也是六楼顶楼,时间和钱都用于读书、锻炼、旅行、养花种草,如今心平气和,安然若素,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状态。

如今,“房住不炒”的调控下,房产税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变成现实,对于我们这样因缘际会有着多套房产的人来说,当然会带来巨大的压力。但想想这二十多年,我被买房的焦虑困扰消耗,也没能得到多少的平静,毕竟房子只是房子,房子不是生活,说到底,终极的安全感来自于我们的内心,来自于我们有什么样的选择。 (来源:腾讯新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