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电来的那一天丨谷雨
我们的日常生活是脆弱的,停电揭示了这一点,原本应该喜庆热闹的婚礼突然没了声响,只剩司仪满头大汗。商场贴出提前闭店的通知,面包工厂也因为停电歇业,更别提那些因为突然停电导致的意外事故:因排风系统停下导致了煤气中毒,辽宁一公司23人被紧急送至医院治疗,暂无生命危险。
*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东北限电成为这几日舆论的头条,一位电力专家就向我们感叹道,中国起码二十年没发生过这样的状况了。因为几乎毫无准备,在舆论场上首先引起的是一种新奇感,如今还会缺电?连篇累牍的分析见诸网络,几乎都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缺电可能持续,这又加重了人们的惊讶。说回停电,其实不算特别,谁没体验过呢?比如电路被老鼠啃坏了,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意外跳闸,以及最普遍的情况——没交电费。一次偶然的停电没什么大不了,但如果是大面积,甚至可能持续的状况,那就是另一回事。
©视觉中国
我们的日常生活是脆弱的,停电揭示了这一点,原本应该喜庆热闹的婚礼突然没了声响,只剩司仪满头大汗。商场贴出提前闭店的通知,面包工厂也因为停电歇业,更别提那些因为突然停电导致的意外事故:因排风系统停下导致了煤气中毒,辽宁一公司23人被紧急送至医院治疗,暂无生命危险。在现代社会,电和水都是如同空气一般的存在,停电的破坏性只有停水能够比拟,而不幸的是,因为水泵需要电力,停水停电总是一起到来,我们已经看见了吉林市新北区水务局发布的公告:因“不定期、不定时、无计划、无通知停电限电……近期会经常出现因停电导致的停水现象。”在东北,这样的例子已经出现了,人们开始囤起瓶装水、速食产品,手电筒。因为限电,生活突然变得不确定了。
不过,也有人告诉我们,停电也带来了别的东西。一位高三学生就说,当老师宣布因为停电晚自习取消,每个学生都装作面色严肃但内心雀跃万分,被电力照亮的精密、严整、毫不松懈的学习,因为停电,突然获得了喘息。她走出教室,走回家,看着黑下去的城市和愈发明亮的天空,内心突然有了一种新奇感。
老张是在朋友婚礼的现场遭遇的停电。婚礼原本早已定好了开始时间——24号10:58,58在当地话是好意头。但10点左右电就停了,酒店大厅1000多平米里三四十张桌子,彩排视频没法放,司仪没法用话筒,客人们只能干等。工作人员没有提前收到通知,也就没有应急措施,只好在现场干着急。
第一次经历这种情形的老张认为差不多等到11点半也该有电了,他和妻子镇定自若坐在隔了五六米就看不清人脸的大厅,天真地等待着,“因为我们东北人都比较讲究人情味儿嘛。”
但眼见着旁人陆续离场,他们也就出了门,路面上已经没有红绿灯了,车流停滞不前,只看见好几个交警在忙着指挥,有些混乱但也没那么混乱,停电带来的影响就像这次倒霉的婚礼一样,是一种偶然的扫兴。直到他和妻子爬回了8楼的住处,在气喘吁吁之余,紧接着听说,一位住在15楼的朋友已经当机立断直接搬到别地儿住去了。
©东方IC
牡丹江的小武是b站上的一个up主,用手机更新视频是他日常的刚需。但25号这一天,一觉醒来后他发现不仅电停了,自己的手机也莫名其妙地坏了,电话打不出去,买东西付不了款,一点信号都收不到。他拨给联通,对方告诉他基站也在维修呢,他才发现岂止是自己的一台手机坏了,联结千万台手机的基站都给关停了。他太无聊了,只好从家门口一直走到郊区,此刻的牡丹江海林市,唯一亮堂的地方只有洗澡堂、超市或大饭店,柴油发电机在它们面前吃力运转。这一天他只拍下了一段小视频——红绿灯停了,警车开着双闪巡逻,那时天已一片漆黑,置身其中他感到“挺震撼的”,似乎整个世界“亮的只有车灯。”
“当时我在发廊刚抹上营养液呢,就停电了。”来自延边朝鲜自治州的滕女士说。原本理发师劝她再坚持一会儿就来电了,她坚持冲完了水,没有吹风筒就自然风干吧,还好不是冬天,不然得冻上冰渣。那一天她还去公园爬了山,到处黑漆漆的,唯有山脚下一群朝鲜族正在载歌载舞,停电没有影响他们的热情,毕竟他们准备了无线音箱。滕女士的解释是,“朝鲜族比较乐观。”
但在停电突如其来的那一刹那,一部分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梅河口市一座不高的住宅楼外,一位装修工人被这突然暂停的世界卡在了升降机上,进退不得。人们只能看到他还拎着没刷完的油漆桶,束手无策地在升降机上等待。后来他怎么样了?下来了没?“这我就不知道了,后来我也没关注。”同栋楼的一位住户说。同样处于危难之际的还有吉林敦化的一家四口。因为突然停电,他们被关在了电梯里,直到45分钟之后才脱险,在惊险又百无聊赖的状况中,母亲甚至在电梯里给孩子冲了奶粉喝。
在停电的黑夜中,老人是无能为力的一群人。在东北,好几个目击者在小区的楼下看到了,因为停电而被电梯狠狠抛弃的老人,“孤独地等待却没办法上楼。”原本电梯房为腿脚不便的老人带来的福利在停电的一霎那烟消云散,反而变成事实层面的“高不可攀”。有的老人平时吃流食,需要电动搅拌机,停电就意味着食不下咽,或者每咽一口都会变成口腔里的苦行。老人们也失去了热闹,因为电,不仅带来了灯光,也带来了陪伴,一个离家在外的孙女在微博上写道,“腿脚不便的老人,看电视几乎成为了他们唯一可以打发时间的活动。经常打电话问奶奶在干嘛,她说在看电视,我问她什么电视剧好看,她会说听不清了也看不清了,就是图个热闹声响。民用限电困住了老人的生活,也困住了她们的时光,凌晨醒来只能望着黑漆漆的天发呆。”
©东方IC
限电之下,
与以往停电不同,这一次停电似乎改变了人们对于未来的想象。
一位即将到长春工作的女孩看到了铺天盖地的限电新闻,决定未来在东北的5个月里绝不轻易坐电梯,她可不想毫无准备困锁其中。一位北漂的东北人看到新闻后立即给母亲打电话,提醒家住农村的她该买煤了,有限的煤将用来保证发电,或许冬天来了,煤会变得短缺。一位博主分享了一系列停电必备清单,其中包括了卡式炉、睡袋、在电子锁前加一个物理门闩等,她说自己家中日常配备五六支手电筒,电池上百粒。她的清单仍在不断被网友扩充,在网络上转发了几万次,人人都在贡献停电后的生存小技巧,比如没电了的冰箱要打开通风、手电筒套上塑料袋可以增加光扩散、把食物放在十月东北的窗外保鲜等等。听起来有些心酸,像是为某场不可避免的变故做准备。
而在另一端,是陆续发布的截止时间不明的通知——若电力紧张情况没有缓解,限电工作可能会持续,这当然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情绪。其中,吉林新北水务有限公司的公告就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按照国家电网需求,将执行东北电管局和吉林市能源局有关有序用电的精神,不定期、不定时、无计划、无通知停电限电,此种情况将持续到2022年3月份,停电、停水变为常态。”除此之外,国家电网吉林、通化两地的供电公司均称,由于近期电力紧张情况没有缓解趋势,限电工作可能会持续。
限电的影响还在持续蔓延。在哈尔滨,多家商场近日宣布将闭店时间提前,营业时间大为缩短,从原来的9:00-21:00改为9:00-16:00,这意味着,当夜幕降临,原本城市中地标性的商场,从彩光四溢、人声鼎沸将变得漆黑、安静、空无一人。
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往后的生活还会发生哪些具体的改变。一位人在国外的学生告诉我们,他最担心的就是家里两个80多岁的老人,万一停电了老人点蜡烛,“眼睛不好会出事。”他能做的,只有立即让母亲帮他们备好应急照明灯。还有大学里的实验室,那里也是许多研究者牵挂的地方。医学生琳云已经接到通知,学校将在10月3号停电,一旦断电,储存在-80摄氏度冰箱里的微生物样品有很大可能性全部失活——这意味着从取样到实验,他们必须从头来过。解决办法她还没想好, 目前她只能寄希望于课题组的老师,或许他们那儿还有提前留下的种子。
©视觉中国
只有当你意识到自己或许开始失去某种确定的东西时,你才会意识到它的可贵,比如光亮。月月清晰地记得自己的生活是从9月24日的18:55开始改变的。她在敦化上高三,停电的那一天她正在文具店里,世界黑了,随后去吃饭、付款,身边人的所有活动需要靠另一个人用手机打灯进行。那一天教学楼里第一次停电,同学们原本在唠嗑或睡觉,准备在这个夜晚偷个懒。班主任在那时候走进办公室,很平静地通知他们:“因为停电,晚自习取消,大家回家吧。”那时候他们还在暗地里庆幸,背着书包回到了黑漆漆的家。
但现在她开始担忧未来很长一段日子里,东北的冬天,四点半之后太阳就消失了,如果没有电,家乡的平原将变得荒凉。
没有出现这种局面了。”
东北此次限电背后的原因是热议的焦点。国网吉林、通化两地供电公司均在发布的通知中提及了此次限电的原因:受电煤紧缺、火电机组停机容量大、新能源发电电力偏小和电力负荷增长等因素综合影响,东北电网电力供应持续紧张。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袁家海告诉我,造成这次大规模限电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缺煤,煤价太高。他计算过燃料和度电成本,“电厂发一度电是要亏两毛钱。100万千瓦的火电厂,或者120万千瓦的火电厂发一天电,就要亏一两百万。我听到的数据是像五大发电集团现在可能这几个月,一个月亏损的额度都在三四十个亿这样一个数量级。”
事实上这也是全国性的问题。早在今年8月下旬,全国就有将近20多个省市自治区陆续开启限电、限产。从国家发改委8月18日印发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中可以看到,东北三省还属于能耗强度低的地区。如果说这一年的东北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煤炭供不应求的同时,风电也少了。袁家海解释,“因为东北还迭代了新能源电,(风电)波动性比较大,风电发不起来,缺口就比较大了。”
袁家海在电力领域做了这么多年研究,我问他,上一次见到这样直接拉闸限居民电的现象是什么时候,他说,“在中国也至少有快20年没有出现这种局面了。”
“因为到了世纪之交的时候,我们已经基本上不缺电了,2003年之后我们因为‘入世’,这个高耗能行业产生了新一轮的缺口,但是到了2008年、2009年我们基本上就把这个电力供应能力保障起来了。自此以后没再出现过今年这样的,现在有十几个省区吧,大面积的有序用电,甚至于拉闸限电这种局面。”
他说,按此前出台的《有序用电管理办法》,电力短缺时,将分为1-5等若干档次,对应相应的用电缺口。如果缺少了2%到3%的有效容量,就要开始对一些高峰期的生产企业实施避峰计划;以此类推,当缺口大到4%、5%的时候,可能就有更多的行业要避峰了。先避开高耗能行业用电,然后逐步再向其他行业扩展,最后拉居民用电。
“在东北,居民用电已经被拉了,你可以想象它的缺口有多大。我理解正常情况下,前面的程序,电力部门应该是都已经走过了,现在就是到了比较紧急的这样一个等级,才会出现直接拉闸限电这样的情况。”袁家海说。
这也对应着此前国家电网对于沈阳当地供电公司于9月23日拉闸限电的回复,对于东北多地居民遭遇没有通知就突然停电的情况,国家电网对新京报记者解释称:“由于电力供需紧张,整个电网有崩溃的危险,情况紧急,可能出现无法提前通知到用户的情况。”
“崩溃”指的是什么?袁家海说,崩溃是指大停电。比如世纪之初的“美加大停电”,那场由纽约开始的大面积停电,一直蔓延到底特律、波士顿,直至加拿大的渥太华和多伦多。在那一天,美国损失了300亿美元,上千个航班取消,光是纽约当晚就发生了60多起火灾。“我们现在拉闸限电就是要避免大停电的出现,大停电出现对于全社会来说是非常大的影响,很大的灾难。”
由缺煤导致的,除了限电,让袁家海更担心的是,此时东北多个地区已经接连下了好几天的阴雨,平均气温降至了20摄氏度以下。离10月中旬正式供暖还有大半个月,正是供暖的“空窗期”,对于许多东北人是难熬的一段日子。袁家海提到,在东北广袤的农村中,当地热力公司多以烧锅炉煤供暖,如果持续缺煤的话,“因为你知道东北冬天零下三四十度的情况,一些老百姓不一定是集中供暖,如果煤供不上,你想想这个影响有多大。”他说,从个人的角度他最担心的,是这个冬天如何平稳地过去。